CN219918213U - 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8213U
CN219918213U CN202320891557.3U CN202320891557U CN219918213U CN 219918213 U CN219918213 U CN 219918213U CN 202320891557 U CN202320891557 U CN 202320891557U CN 219918213 U CN219918213 U CN 219918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opening
closed
chain block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15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璞
郭兴源
姚德亮
经士阳
童超
陈志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Zhongke Lan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Zhongke Lan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Zhongke Lan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Zhongke Lan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15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8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8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8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Insulation Or Armoring From Wir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剥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回转配合在安装基板上的带有开口部的开口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处设置有在打开状态下避让线缆安装路径的闭口链块;闭口链块封闭所述开口部时,闭口链块外缘与开口轮的外缘共同组成动力连接驱动源的整圆状传动面。本实用新型最低仅依靠单个驱动轮就能实现对开口轮的持续驱动效果,整体更为轻便小巧。

Description

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剥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线路熔接施工过程中,绝缘导线护套也即绝缘皮的剥除是导线开剥接续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现有的线缆剥皮方式分为人工与自动化剥皮两种。在人工利用绝缘斗臂车或绝缘平台等进出电位工具实施带电作业时,不仅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带电导线,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同时剥皮难度大、作业步骤多且效率低,作业环境也容易受到地理环境影响,现已逐渐被自动化剥皮所取代。自动化剥皮结构参照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119946A”的名称为“一种线缆电动剥皮装置”中就有所描述,工作时,通过驱动部分来带动剥皮部分回转,即可起到相对线缆的回转式剥皮效果。对于该类自动化剥皮结构,固然有诸如使用效率高以及劳动强度低等一系列优势,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就驱动部分而言,为保证能径向套入线缆,需要将驱动部分的主齿轮设计为开口轮结构,以确保线缆能沿主齿轮的开口卡入主齿轮内并实现相对剥皮部分的同轴安装效果。然而,工作时,主齿轮是需要产生回转动作从而带动剥皮部分产生同轴回转的,因此,势必还额外需要设计作为动力端的驱动轮来啮合主齿轮并驱动其转动。此时,主齿轮既需要回转,又需要设置开口,使得单一的驱动轮啮合时,可能在刚好驱动轮动作至主齿轮开口处时产生脱齿状况,进而导致动力传递中断,最终阻断作业。鉴于此,现有方案多采用若干个驱动轮沿主齿轮周向分别布置且分别啮合主齿轮的方式,从而能确保任何时候,至少一个驱动轮可实现对主齿轮的动力传递效果。多个驱动轮的布局方式,显然加大了整个装置的装配体积,使得装置更为复杂,传动系统更为庞大,重量也更重,不利于需要高空作业的线缆剥皮场合所使用,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最低仅依靠单个驱动轮就能实现对开口轮的持续驱动效果,整体更为轻便小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包括回转配合在安装基板上的带有开口部的开口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处设置有在打开状态下避让线缆安装路径的闭口链块;闭口链块封闭所述开口部时,闭口链块外缘与开口轮的外缘共同组成动力连接驱动源的整圆状传动面。
优选的,闭口链块通过开口铰接座铰接在开口部处,且所述开口铰接座的铰接轴线平行所述开口轮的轴线。
优选的,在剥皮时的开口轮的转动方向上,以开口部的位于该转动方向上的口端为前槽端,所述开口铰接座安装于所述前槽端处。
优选的,闭口链块和/或开口轮和/或安装基板处布置磁铁,从而使得闭口链块与开口轮之间和/或闭口链块与安装基板之间形成磁吸配合。
优选的,以闭口链块的相对铰接端的另一端为搭接端,所述搭接端外形呈二段式台阶状构造,且搭接端的台阶面垂直开口轮轴线,开口部的用于配合该搭接端的口端外形呈与搭接端形状适配的台阶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基板包括彼此轴向配合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开口轮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处均布置弧形凸起,前基板和后基板轴向配合后夹紧开口轮,并依靠与弧形凸起的配合实现开口轮的回转动作;驱动源安装于后基板上,所述驱动源包括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轮齿与开口轮及闭口链块所围合形成的整圆状传动面间形成啮合配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轮为一个。
优选的,驱动电机与驱动轮之间通过减速器衔接彼此。
优选的,所述安装基板上布置有可供主电池插接的插口,驱动电机与主电池间形成电力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开口轮的开口部布置了类似填充块的闭口链块;通过闭口链块的打开及封闭状态的变化,可实现对该开口部的敞口和封闭状态的在线调节功能。当开口部呈现敞口状态时,线缆可正常放入;当开口部被闭口链块封闭时,开口轮与闭口链块形成一个整圆构造,方便与之配合的驱动轮驱动并使之产生回转动作。由于上述整圆构造,以齿轮啮合为例,实际上就变成了简单的驱动轮与整圆构造之间的全周向啮合,因此也就不存在传统开口轮的脱齿问题,甚至只需单个驱动轮就能够实现全程的可靠持续驱动,整体构造也更为简洁、轻便和小巧。
2)如前述,闭口链块可以采用后期卡入方式,如采用机械臂或高空人工辅助卡入;也可以采用滑槽导向配合方式,即将闭口链块安装于开口轮的开口部的其中一口端,打开状态下闭口链块隐藏于该口端,而封闭状态下,闭口链块直接沿滑槽滑向另一口端,从而实现封闭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最为简化的一种操作方式,即采用铰接方式实现桥接。
3)进一步的,铰接时,开口铰接座位于开口部的前槽端,也即开口轮转动时,能依靠安装基板等旁侧部件将闭合链块自动的压紧至开口部的另一口端,从而完成自动封闭动作,操作效率更高,使用流程也更为便捷灵活;当然也可以通过手动或机械臂等其他方式完成闭合链块的主动封闭流程。
4)进一步的,当闭口链块打开时,为了防止闭口链块在本实用新型移动过程中晃动,可在闭口链块、开口轮乃至安装基板上设置磁铁,在开口轮打开时两磁铁间或磁铁与铁块间相互吸附,防止闭口链块晃动。当然,上述结构也能确保闭口链块在封闭状态下转动时不会被甩开,一举多得。
5)如前述,本实用新型最低可采用一个驱动轮来实现动力的全程传递效果;当然,若不计成本的采用更多的驱动轮,也并不影响动力传递,只是性价比更低而已。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更轻便小巧,单个驱动轮即可驱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亮点所在。
6)对于开口轮与闭口链块形成的整圆构造与驱动轮的配合关系,最优选为齿轮啮合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诸如无级摩擦甚至是齿轮齿条传动等其他动力传递方式。换言之,驱动源采用何种,以现场情况酌情选定,以不影响作为从动轮的上述整圆构造的动力传递效果为准。
附图说明
图1为闭口链块处于打开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驱动轮、开口轮及闭口链块的配合状态图;
图3为闭口链块处于封闭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中,驱动轮、开口轮及闭口链块的配合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线缆;b-夹持装置;c-切削装置;
11-安装基板;11a-前基板;11b-后基板;12-驱动源;12a-驱动电机;12b-驱动轮;13-开口轮;13a-开口部;13b-弧形凸起;14-闭口链块;
14a-开口铰接座;14b-搭接端;15-主电池;16-霍尔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际装配时,可与夹持装置b及切削装置c共同组合形成一套线缆剥皮器,从而实现对线缆a处绝缘皮的在线剥离效果。夹持装置b与切削装置c可采用现有模块来实现,此处就不再赘述。
此处以齿轮啮合为例,也即开口轮13外缘、闭口链块14外缘及驱动轮12b外缘均为齿形结构,各个部件形成齿轮啮合为例,进行以下具体实施例的阐述:
在上述前提下,如图2及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在开口轮13的开口部13a处通过开口铰接座14a铰接设置闭口链块14。闭口链块14可以在非工作状态下绕开口铰接座14a自由开合;在如图2所示的打开状态下,可以将线缆a放入开口轮13内部留出的空间也即开口部13a的槽内。线缆a放入开口部13a的槽内后可以通过手动或机械臂驱动等其他主动方式将闭口链块14关闭。如若未关闭闭口链块14,本实用新型运行时,也会通过安装基板11或其他旁置部件自动将闭口链块14顶动并使之关闭。闭口链块14的搭接端14b通过磁铁吸附在开口轮13或安装基板11上,保证工作时不会脱落。
实际上,由于输电线一般距离地面较高,在举升作业时,线缆剥皮器放置在线缆a上,人手很难接触到线缆剥皮器,也就无法很方便的关闭闭口链块14。而由于如图1所示的后基板11b和前基板11a将开口轮13夹在中间,此时开口轮13上突出的部分也即弧形凸起13b与后基板11b和前基板11a的内槽腔处配合,方可使得开口轮13能够在两基板之间自由转动;因此,设计时,可依靠开口轮13的安装基板11与闭口链块14的挤压动作来推动闭口链块14封闭开口部13a。换言之,当通过安装基板11来关闭闭口链块14时,可依靠前基板11a来推动位于动作路径上的闭口链块14产生铰接动作,从而实现闭合流程。优选的,甚至可在前基板11a上的与闭口链块14的初始接触点处留有圆角,使闭口链块14运动到圆角所在位置时,被快速挤至封闭所述开口部13a。
当闭口链块14打开时,为了防止其在本实用新型移动过程中晃动,对线缆剥皮器移动到工作位置产生影响,可在闭口链块14和开口轮13乃至安装基板11上设置磁铁,在开口轮13打开时两磁铁间或磁铁与铁块间相互吸附,防止闭口链块14晃动。同时,因磁铁的存在,闭口链块14也能在封闭状态下转动时不会被甩开。
如图2所示,对于驱动源12而言,其包括驱动电机12a,驱动电机12a通过减速器减速后将动力传递到驱动轮12b,驱动轮12b通过与开口轮13咬合将动力输出。
进一步的,考虑到电力传递问题,传统的线缆剥皮器处切削装置c与夹持装置b为独立一组电源,甚至切削装置c与夹持装置b分别采用不同电源,而开口轮13所在的驱动装置也即本实用新型又必然独立一组电源,导致装拆和充电非常不便。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前基板11a上布置电连接主电池15的弹片连接器,弹片连接器在与夹持装置b上的接触贴片接触时,可为夹持装置b充电,省去更换多组电池的工作;同理也可以为切削装置c进行在线高空补电或闲置时的单充电口直接充电。当然,就本实用新型而言,可通过充电接头直接充电使用,也可以通过更换主电池15的方式实现持续工作目的。工作结束时,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如图3所示的霍尔传感器16感应夹持装置b上磁块的位置,实现自动复位和补电操作。整个工作过程由单片机控制。同时,电路板可考虑为定制形状,以便与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内部空间相吻合,以满足使用及外观需求。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还包括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的相同或类似结构。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9)

1.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包括回转配合在安装基板(11)上的带有开口部(13a)的开口轮(13);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13a)处设置有在打开状态下避让线缆安装路径的闭口链块(14);闭口链块(14)封闭所述开口部(13a)时,闭口链块(14)外缘与开口轮(13)的外缘共同组成动力连接驱动源(12)的整圆状传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闭口链块(14)通过开口铰接座(14a)铰接在开口部(13a)处,且所述开口铰接座(14a)的铰接轴线平行所述开口轮(13)的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剥皮时的开口轮(13)的转动方向上,以开口部(13a)的位于该转动方向上的口端为前槽端,所述开口铰接座(14a)安装于所述前槽端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闭口链块(14)和/或开口轮(13)和/或安装基板(11)处布置磁铁,从而使得闭口链块(14)与开口轮(13)之间和/或闭口链块(14)与安装基板(11)之间形成磁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以闭口链块(14)的相对铰接端的另一端为搭接端(14b),所述搭接端(14b)外形呈二段式台阶状构造,且搭接端(14b)的台阶面垂直开口轮(13)轴线,开口部(13a)的用于配合该搭接端(14b)的口端外形呈与搭接端(14b)形状适配的台阶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11)包括彼此轴向配合的前基板(11a)和后基板(11b),开口轮(13)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处均布置弧形凸起(13b),前基板(11a)和后基板(11b)轴向配合后夹紧开口轮(13),并依靠与弧形凸起(13b)的配合实现开口轮(13)的回转动作;驱动源(12)安装于后基板(11b)上,所述驱动源(12)包括通过驱动电机(12a)驱动的驱动轮(12b),所述驱动轮(12b)的轮齿与开口轮(13)及闭口链块(14)所围合形成的整圆状传动面间形成啮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12b)为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12a)与驱动轮(12b)之间通过减速器衔接彼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11)上布置有可供主电池(15)插接的插口,驱动电机(12a)与主电池(15)间形成电力连接。
CN202320891557.3U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 Active CN219918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1557.3U CN219918213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1557.3U CN219918213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8213U true CN219918213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2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1557.3U Active CN219918213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8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01528U (zh) 一种防止tws耳机充电不稳定的耳机充电盒
CN206211760U (zh) 一种大减速比谐波减速一体机
CN219918213U (zh) 一种开口轮驱动装置
CN106300795A (zh) 一种大减速比谐波减速一体机
CN208469580U (zh) 一种自由调节充电线的吸顶式安装智能充电装置
CN110254272A (zh) 一种高低压切换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7418018U (zh) 一种电力施工设备
CN114321620B (zh) 基于5g的智能化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
CN214850119U (zh) 一种绝缘护套安装装置
CN116526375A (zh) 一种自适应线缆剥皮工具
CN210088623U (zh) 一种多功能遥控的工矿灯
CN208698540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12909821A (zh) 一种能够自行越过电线塔的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
CN208890420U (zh) 充电桩装置
CN207454749U (zh) 一种电机内置式汽车分动箱电控结构
CN205521478U (zh) 一种机器人新型活动关节
CN221102732U (zh) 一种配电柜防水装置
CN204772561U (zh) 陪伴机器人
CN215635274U (zh) 极速执行器
CN207686901U (zh) 能量互补的小型户外发电机
CN204801486U (zh)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输出系统
CN216252928U (zh) 一种弱电工程用智能摄像头
CN215588251U (zh) 一种汽车窗框焊接回转平台
CN112517481B (zh) 一种配网架空线路耐张瓷瓶带电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900080U (zh) 排气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