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7662U - 加热接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加热接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7662U
CN219917662U CN202321196013.1U CN202321196013U CN219917662U CN 219917662 U CN219917662 U CN 219917662U CN 202321196013 U CN202321196013 U CN 202321196013U CN 219917662 U CN219917662 U CN 219917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ductive block
shell
insulating
therm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60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勇
赵玲
姜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Zhong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Zhong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Zhong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Zhong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60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7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7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7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接头结构,属于连接件技术领域,包括散热管、导电块、绝缘壳体、管壳、热敏电阻、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散热管穿设于导电块上;绝缘壳体围设于导电块的外面,且绝缘壳体与导电块之间设有空腔;热敏电阻固设于导电块上,且位于空腔内,第一电极穿过绝缘壳体连接热敏电阻,第二电极穿过绝缘壳体连接导电块;管壳包围散热管、绝缘壳体及电极外露的部分,并在电极外露的部分形成与线束连接器适配的电插头。本实用新型导电块和散热管集成在管壳内,导电块和热敏电阻通过电极接通电源,而管壳可直接安装在需要加热的管道上,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热效率,也提升了加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加热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管的加热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寒冷地区室外温度一度会低于-40℃,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发动机进气管路中会出现结冰堵塞的现象,为解决此问题车企多采用在管路中增设加热器。
现在汽车设计功能越来越丰富,空间越来越狭小,而市场上的加热器多体积过大,结构复杂,不能满足现在汽车设计在空间和高度集成上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接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管路加热器体积大、结构复杂,不能满足汽车空间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接头结构,包括:散热管、导电块、绝缘壳体、管壳、热敏电阻、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
所述散热管穿设于所述导电块上;
所述绝缘壳体围设于所述导电块的外面,且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导电块之间设有空腔;
所述热敏电阻固设于所述导电块相上,且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电极穿过所述绝缘壳体连接所述热敏电阻;
所述第二电极穿过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导电块连接;
所述管壳包围所述散热管、所述绝缘壳体及所述电极外露的部分,并在所述电极外露的部分形成与线束连接器适配的电插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热敏电阻之间设有弹性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块相对的两个径向端面上分别设有一所述热敏电阻,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两个所述热敏电阻;所述第二电极通过连接件或焊接固设于所述导电块的轴向端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导电块之间设有绝缘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层上沿径向设有定位凸块,所述导电块的内孔上设有适配所述定位凸块的定位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管壳与所述绝缘壳体适配的内壁上设有配合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第二定位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凸起或/和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配合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二凹槽及配合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壳本体以及封盖于所述壳本体上的压盖,所述壳本体的开口设置在以所述散热管为中心的径向端面上,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从所述壳本体的开口方向穿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盖与所述导电块之间设有绝缘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壳包括包裹所述散热管的外管、包裹所述绝缘壳体的操作壳以及包裹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插头,所述外管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管的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挡环,所述散热管限位于两个所述挡环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接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导电块和散热管集成在管壳内,导电块和热敏电阻通过电极接通电源,直接为散热管内的流体提供热量,对流经管壳内的流体可实现环绕式封闭加热;而管壳作为接头,可直接安装在需要加热的管道上,作为管道的一部分;这种将加热元件集成在管壳上形成接头,直接作为管道流通一部分的加热接头结构,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可满足不改变现有管路设计的前提下,加装加热器的需求;加热器的导电结构在密闭腔体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热效率,也提升了加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接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接头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接头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接头结构去掉管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接头结构去掉管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C-C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接头结构去掉管壳和绝缘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壳;101、电插头;102、外管;103、操作壳;104、挡环;105、第二凸起;2、散热管;3、密封圈;4、连接件;5、热敏电阻;6、绝缘层;601、定位凸块;7、导电块;8、绝缘壳体;801、第一台阶;802、第一凸起;803、空腔;804、第一凹槽;9、弹性件;10、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压盖;13、绝缘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接头结构进行说明。所述加热接头结构,包括散热管2、导电块7、绝缘壳体8、管壳1、热敏电阻5、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11;散热管2穿设于导电块7上;绝缘壳体8围设于导电块7的外面,且绝缘壳体8与导电块7之间设有空腔803;热敏电阻5固设于导电块7上,且位于空腔803内,第一电极10穿过绝缘壳体8连接热敏电阻5;第二电极11穿过绝缘壳体8与导电块7连接;管壳1包围散热管2、绝缘壳体8及两个电极外露的部分,并在两个电极外露的部分形成与线束连接器适配的电插头10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接头结构,导电块7和散热管2集成在管壳1内,导电块7和热敏电阻5通过电极接通电源,直接为散热管2内的流体提供热量,对流经管壳1内的流体可实现环绕式封闭加热;而管壳1作为接头,可直接安装在需要加热的管道上,作为管道的一部分;这种将加热元件集成在管壳1上形成接头,直接作为管道流通一部分的加热接头结构,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可满足不改变现有管路设计的前提下,加装加热器的需求;加热器的导电结构在密闭腔体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热效率,也提升了加热的效果。
绝缘壳体8为绝缘性可塑性材料或满足要求表面绝缘的材料制作,接通电源后,可实现良好的电绝缘效果。
如图9所示,两个电极分别连接热敏电阻5和导电块7;两个电极的外端设置为标准接线端子构成适配电源插头的标准电插头101,便于电插头101与电源的接通;当两个电极与电源接通后,两个电极分别与热敏电阻5和导电块7连接,构成完整的导电发热回路。热敏电阻5在壳体围成的空腔内,实现了与外界的良好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及图9所示,第一电极10与热敏电阻5之间设有弹性件9。弹性件9为弹簧或弹片,弹片可以为波浪形、W形或V形等(如图3、图8及图9所示),实现电极与热敏电阻5的弹性连接,保证产品在振动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导电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及图9所示,导电块7相对的两个径向端面上分别设有一热敏电阻5,第一电极10通过弹性件9连接两个热敏电阻5;第二电极11通过连接件4固设于导电块7的轴向端面上;第二电极11也可以直接焊接在导电块7上,第二电极11也可以与导电块7为一体结构。
其中,弹性件9可以独立的设置,也可以与第一电极10集成为一体。如图8及图9所示,弹性件9为U形弹片,在空腔内并围设在导电块7上,弹性件9与两个相对侧面上固定的热敏电阻5相接,弹性件9依靠绝缘壳体8的抵压与热敏电阻5可靠的连接,进而实现第一电极10与热敏电阻5可靠的连接;弹性件9与热敏电阻5接触的一端可直接制作为波浪形、V字形、W字形等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及的径向端面和轴向端面是基于散热管2的径向和轴向定义,
其中,如图3及图8所示,绝缘壳体8的内壁上还设有限位热敏电阻5的第一台阶801,热敏电阻5的下端抵顶在第一台阶801上。连接件4为铆钉或螺钉,以便于将第二电极11固定在导电块7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8所示,散热管2与导电块7之间设有绝缘层6。导电块7内部绝缘层6和外部的绝缘壳体8,对导电块7和电极形成的良好的电绝缘性,提升接头的安全性能。
如图3及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6上沿径向设有定位凸块601,导电块7的内孔上设有适配定位凸块601的定位凹槽。由于绝缘层6和导电块7的配合面为圆形,通过定位凸块601和定位凹槽的配合,防止两者之间形成周向滑动。
具体地,如图3及图8所示,绝缘层6设有两个定位凸块61,对应的导电块7上设有两个定位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至图8所示,绝缘壳体8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管壳1与绝缘壳体8适配的内壁上设有配合第一定位结构的第二定位结构。通过绝缘壳体8与管壳1之间的定位结构,可使两者连接更牢固,更好的实现联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至图8所示,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绝缘壳体8外表面上的第一凸起802或/和第一凹槽804;第二定位结构为配合第一凸起802的第二凹槽及配合第一凹槽804的第二凸起105。
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为凸伸于绝缘壳体8的轴向外表面上的第一凸起802或径向外表面上的第一凸起802;管壳1上设有适配第一凸起802的槽形,如图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绝缘壳体8包括具有开口的壳本体以及封盖于壳本体上的压盖12,壳本体的开口设置在以散热管2为中心的径向端面上,两个电极从壳本体的开口方向穿入。通过分体设置的绝缘壳体8,便于弹性件9和热敏电阻5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8所示,压盖12与导电块7之间设有绝缘垫13,绝缘垫13具有弹性缓冲、隔离及电绝缘的作用,通过压盖12与导电块7的弹性压紧,实现内部可靠的绝缘。其中,压盖12可以采用螺钉紧固在绝缘壳体8上,也可以卡接在绝缘壳体8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管壳1包括包裹散热管2的外管102、包裹绝缘壳体8的操作壳103以及包裹两个电极的电插头101,外管102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外管102的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挡环104,散热管2限位于两个挡环104之间。散热管2限位在两个挡环104之间,防止产品在高低温反复作用下,散热管2沿外管102轴向脱出的问题。通过在外管内设置的两个挡环104,提升了散热管2与外管102同轴紧固的可靠性。
管壳1相当于接头的外管102,而散热管2相当于接头的内管,管壳1的两端需要接入管道,因此,外管102的两端可分别设置外螺纹或形成快插接头,便于接入管道;包裹绝缘壳体8的操作壳103外形呈正六边形结构(如图1所示),在安装时,方便扳手操作。
可选地,操作壳103的外形呈正六边形结构,操作壳103的外形也可以为正四边形结构或者仅仅具有两个平行的平面,便于扳手操作;操作壳103的外形也可以是适配套筒扳手的异型结构。
可选地,如图1至图2所示,操作壳103与外管102交汇的位置设有密封圈3,当管壳1安装于管道上后,可实现管壳1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性。
例如,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进气管路上时,将外壳的两端接入进气管路上,电插头101插接插排接通电源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管(2)、导电块(7)、绝缘壳体(8)、管壳(1)、热敏电阻(5)、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11);
所述散热管(2)穿设于所述导电块(7)上;
所述绝缘壳体(8)围设于所述导电块(7)的外面,且所述绝缘壳体(8)与所述导电块(7)之间设有空腔(803);
所述热敏电阻(5)固设于所述导电块(7)上,且位于所述空腔(803)内,所述第一电极(10)穿过所述绝缘壳体(8)与所述热敏电阻(5)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11)穿过所述绝缘壳体(8)与所述导电块(7)连接;
所述管壳(1)包围所述散热管(2)、所述绝缘壳体(8)及两个电极外露的部分,并在两个电极外露的部分形成与线束连接器适配的电插头(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0)与所述热敏电阻(5)之间设有弹性件(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块(7)相对的两个径向端面上分别设有一所述热敏电阻(5),所述第一电极(10)通过所述弹性件(9)连接两个所述热敏电阻(5);所述第二电极(11)通过连接件(4)或焊接固设于所述导电块(7)的轴向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2)与所述导电块(7)之间设有绝缘层(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6)上沿径向设有定位凸块(601),所述导电块(7)的内孔上设有适配所述定位凸块(601)的定位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8)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管壳(1)与所述绝缘壳体(8)适配的内壁上设有配合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第二定位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8)外表面上的第一凸起(802)或/和第一凹槽(804);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配合所述第一凸起(802)的第二凹槽及配合所述第一凹槽(804)的第二凸起(10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8)包括具有开口的壳本体以及封盖于所述壳本体上的压盖(12),所述壳本体的开口设置在以所述散热管(2)为中心的径向端面上,所述第一电极(10)和所述第二电极(11)从所述壳本体的开口方向穿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12)与所述导电块(7)之间设有绝缘垫(1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1)包括包裹所述散热管(2)的外管(102)、包裹所述绝缘壳体(8)的操作壳(103)以及包裹所述第一电极(10)和所述第二电极(11)的电插头(101),所述外管(102)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管(102)的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挡环(104),所述散热管(2)限位于两个所述挡环(104)之间。
CN202321196013.1U 2023-05-17 2023-05-17 加热接头结构 Active CN219917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6013.1U CN219917662U (zh) 2023-05-17 2023-05-17 加热接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6013.1U CN219917662U (zh) 2023-05-17 2023-05-17 加热接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7662U true CN219917662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6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6013.1U Active CN219917662U (zh) 2023-05-17 2023-05-17 加热接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7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7731B (zh) 液冷端子和充电枪
CN107887730B (zh) 液冷式线缆插接组件及连接器
CN112566472B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用非接触式液冷系统及其液冷方法
WO2019001585A9 (zh) 电加热器
CN107317141B (zh) 具有降温功能的连接端子及电连接组件
WO2023098692A1 (zh) 充电端子、充电枪、充电桩及车辆
CN114899639A (zh) 液冷式线缆连接器和充电枪
KR20190123620A (ko) 배관 동파 방지 장치
CN219917662U (zh) 加热接头结构
CN114824893A (zh) 充电端子和充电枪
CN217099685U (zh)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及充电连接器
CN219754677U (zh) 电加热管接头结构
CN110735957B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的制造方法
CN211174405U (zh) 柴油加热装置
CN218587347U (zh) 电加热快插接头
CN209581165U (zh) 电机控制器集成结构
KR200303819Y1 (ko) 차량용 냉각수의 예열장치
CN218676942U (zh) 一种热保护器安装结构
CN217691801U (zh) 一种一体式弯头射频连接器
CN212413443U (zh) 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
CN210624914U (zh) 空气加热器
CN116937198A (zh) 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及车辆
CN214304370U (zh) 控制盒及压缩机
CN219019052U (zh) 加热器
CN208675654U (zh) 电器件的散热组件、空调器的变频模块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