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8761U - 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8761U
CN219908761U CN202320586842.4U CN202320586842U CN219908761U CN 219908761 U CN219908761 U CN 219908761U CN 202320586842 U CN202320586842 U CN 202320586842U CN 219908761 U CN219908761 U CN 219908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blic service
motor vehicle
service space
space
ground pub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868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要威
邹晓蕾
程蓉
黄永
彭振阳
程龙
闵奋力
王天然
张睿琳
夏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868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8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8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8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它包括地下停车场、地面公共服务空间、机动车道、滨水景观休闲区和堤身;地下停车场、地面公共服务空间、机动车道均设置于堤防背水侧的堤防工程管理范围线以外;地面公共服务空间设置于地下停车场上方,地面公共服务空间一侧顺接城市建成区,另一侧分别与地下停车场和滨水景观休闲区连接;机动车道设置于地面公共服务空间的顶部,机动车道的首尾均与城市干道衔接;滨水景观休闲区设置于机动车道与堤顶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满足人们对江滩的防洪需要、交通需要、停车需要、经济收入需要和景观休闲需求,节约、集约的利用土地资源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堤防、建筑工程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堤防空间复合利用的构建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
背景技术
整合水利工程与规划、建筑、交通、景观的多专业融合发展优势,通过跨学科合作与融合,改善传统堤防只重视防洪功能的现状,对堤防进行复合利用,拓展了车行交通、人行交通、停车、景观休闲功能,提升了项目的综合效益。
传统堤防设计存在的问题:
(1)传统堤防只注重了防洪屏障功能,不重视空间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服务功能,使滨水空间使用功能单一。
(2)传统堤防占地面积大,没有考虑水利设施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联动和空间复合利用,对土地资源没有系统规划,没有做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3)传统堤防设计只是单纯的水利工程,没有综合考虑后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城市地块与滨水空间之间一般设置有交通干道和堤防,城市空间与堤防之间被交通干道和堤防分割,导致人行无法直接步行到达滨水空间。交通干道和堤防阻隔了一线的滨水景观资源。滨水空间的景观价值无法体现。
相关研究成果:
现有的堤防的研究大多为传统堤防与某一种功能叠加的研究,没有从水利、规划、建筑、交通、景观等多方面考虑,提升堤防的综合价值。
现有公开号为CN113089574A,专利名称为《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在对原有堤防进行加宽的基础上增设了市政设施,但缺乏景观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和停车空间,没有实现空间复合利用。
现有公开号为CN215758813U,专利名称为《城市滨河堤防综合利用系统》和公开号为CN215925848U,专利名称为《一种厢式建筑堤防》,均用厢式单元组合建筑代替传统堤防,一方面极大提高了工程造价,而且在堤防工程管理范围线内进行工程建设,不符合堤防工程管理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并没有解决人行路线被城市交通分隔、导致人行无法直接步行到达滨水空间的问题,且前者缺乏对停车空间、商业空间的规划,后者未明确商业空间与停车空间出入口,无法缓解城市滨水交通压力和停车难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从水利、规划、建筑、交通、景观等多方面考虑,实现堤防空间复合利用,降低工程造价,缓解城市滨水交通压力和停车难问题,使人行直接步行到达滨水空间,提升堤防的综合价值的堤防构建结构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从水利、规划、建筑、交通、景观等多方面考虑,将公共服务空间、停车设施、景观绿地与堤防整合,实现堤防空间复合利用,使滨水空间使用功能多样化,能够缓解城市滨水交通压力和停车难问题,增加滨水服务设施,优化滨水空间品质,提升滨水土地的使用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使人行直接步行到达滨水空间,满足人们对江滩的防洪需要、交通需要、停车需要、经济收入需要和景观休闲需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以解决现有堤防空间存在的滨水空间使用功能单一、堤防占地面积大、城市空间与堤防之间被交通干道和堤防分割,导致人行无法直接步行到达滨水空间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停车场、地面公共服务空间、机动车道、滨水景观休闲区和堤身;
地下停车场、地面公共服务空间、机动车道均设置于堤防背水侧的堤防工程管理范围线以外,符合水利管理相关规范要求;
地面公共服务空间设置于地下停车场上方,地面公共服务空间一侧顺接城市建成区,另一侧分别与地下停车场和滨水景观休闲区连接;
机动车道设置于地面公共服务空间的顶部,形成独立的车行交通空间;机动车道的首尾均与城市干道衔接,缓解滨水区域城市交通压力,并在靠近滨水景观区的一侧设置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
滨水景观休闲区设置于机动车道与堤顶之间,形成连续独立的缓坡式滨水景观区域,并与原堤防紧密结合,融于一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机动车道两侧均设置路灯和种植树池;
种植树池位于路灯外侧;
行道植物种植在种植树池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机动车道的路面向两侧倾斜,倾斜坡度大于或等于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机动车道的临水侧设置有对外的人行出入口;
步行通道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地下停车场、公共服务空间和人行出入口,实现人车分流,保障步行体系的安全性;
人行道设置在种植树池外侧、且位于植树池与人行出入口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地下停车场、地面公共服务空间、机动车道由下至上垂直排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滨水景观休闲区上设置游步道;游步道通过人行出入口与步行通道连通。滨水景观休闲区为景观护坡,景观护坡采用地下停车场的开挖土方回填,做到土方平衡,降低工程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人行出入口处设置半开敞式构筑物;
地面公共服务空间邻近城市建成区一侧设置入口大门,入口大门上方设置入口雨篷;
室外广场设置在地面公共服务空间与城市建成区之间,地面公共服务空间与城市建成区之间通过室外广场衔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从水利、规划、建筑、交通、景观等多方面考虑,通过将公共服务空间、停车设施、景观绿地与堤防复合化利用,达到节约使用土地,提升滨水土地使用价值的效果;能使滨水空间使用功能多样化,节约、集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升滨水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通过对堤防空间分层复合利用,达到步行系统可直接经由城区空间到达滨水景观空间和堤顶路,满足人们对江滩的防洪需要、交通需要、停车需要、经济收入需要和景观休闲需求的效果;解决滨水空间与堤防之间被城市交通分割,导致人行无法直接步行到达滨水空间以及城市滨水交通压力和停车难问题的问题;
(3)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景观带,创造休闲空间,达到滨水空间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效果,满足人们对江滩的防洪需要、交通需要、停车需要、经济收入需要和景观休闲需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堤防的综合价值;
(4)通过利用临近用地,立体规划公共服务、商业、停车空间,达到创造经济效益,降低后期运行维护的成本的效果,满足人们对江滩的防洪需要、交通需要、停车需要、经济收入需要和景观休闲需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以解决现有堤防空间存在的滨水空间使用功能单一、堤防占地面积大、城市空间与堤防之间被交通干道和堤防分割,导致人行无法直接步行到达滨水空间以及城市滨水交通压力和停车难问题等问题;
(5)通过保持工程的土方基本平衡,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效果;解决现有技术采用用厢式单元组合建筑代替传统堤防,极大提高工程造价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下停车场,11-步行通道,2-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1-入口雨篷,22-入口大门,3-机动车道,31-行道植物,32-路灯,33-人行道,34-种植树池,35-人行出入口,4-滨水景观休闲区,41-游步道,5-堤身,51-堤顶路,6-室外广场,7-城市建成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本实用新型通过架空滨水交通干道,以缓坡堤防连接架空的交通干道和人行出入口,设计连通的步行系统,形成整体的滨水景观空间。
参阅附图可知: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包括地下停车场1、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机动车道3、滨水景观休闲区(即景观护坡)4以及堤身5。
所述地下停车场1、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机动车道3由下至上垂直排列,均设置于堤防背水侧堤脚外侧,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设置于堤防背水侧堤防工程管理范围线以外。
所述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设置于地下停车场1上方,顺接周边城市建成区7,成为连通城市建成区与原有堤防的步行通道。
步行通道11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地下停车场1、公共服务空间2和人行出入口,实现人车分流,保障步行体系的安全性。
通过立体堤防的构建,形成一条依次连通城市建成区7、室外广场6、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滨水景观休闲区(即景观护坡)4、堤顶路51的安全、连贯、便捷的步行路线。
所述机动车道3两侧设置有路灯32、人行道33和种植树池34。
所述机动车道3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向两侧倾斜,坡度不低于2%。
所述路灯32为金属杆系结构的照明灯。
所述人行道33为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或铺砖路面,种植树池34位于人行道33与机动车道3之间。
所述行道植物31种植在种植树池34中,推荐采用灌木,避免采用根系发达的树种。
人行出入口35所设构筑物为轻钢结构为主体的半开敞式构筑物,为人行出入口提供防护。
所述滨水景观休闲区(即景观护坡)4为草皮护坡,坡率为1:3~1:5,可根据回填土方量和整体景观规划局部设计微地形,增强景观效果的丰富性。
所述滨水景观休闲区(即景观护坡)4下方布置电力、通信、燃气、雨水、污水管道等市政设施。
所述游步道41为铺砖路面或石砌路面,可供行人散步使用,在具体设计时,可局部采用曲线或折线形式,提高滨水景观休闲区(即景观护坡)4的整体景观性。
所述地下停车场1和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内部采用立柱与上部横梁连接,横梁与顶板共同承担上部道路设施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总体顺序为由下至上,首先在地下停车场位置开挖至相应基础高程,依次实施地下停车场工程与地面公共服务空间工程;其次,根据车行道路面标高、现状堤顶标高及滨水景观休闲区(即景观护坡)设计形式确定堤身与路面间填土土方量,并完成填方;再次,实施车行路面工程;最后逐步实施公共服务空间的入口雨篷21、公共服务空间的入口大门22、行道植物31、路灯32、人行道33、种植树池34,人行出入口构筑物35、游步道41等设施。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Claims (7)

1.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停车场(1)、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机动车道(3)、滨水景观休闲区(4)和堤身(5);
地下停车场(1)、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机动车道(3)均设置于堤防背水侧的堤防工程管理范围线以外;
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设置于地下停车场(1)上方,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一侧顺接城市建成区(7),另一侧分别与地下停车场(1)和滨水景观休闲区(4)连接;
机动车道(3)设置于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的顶部;机动车道(3)的首尾均与城市干道衔接;
滨水景观休闲区(4)设置于机动车道(3)与堤顶路(5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机动车道(3)两侧均设置路灯(32)和种植树池(34);
种植树池(34)位于路灯(32)外侧;
行道植物(31)种植在种植树池(34)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机动车道(3)的路面向两侧倾斜,倾斜坡度大于或等于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机动车道(3)的临水侧设置有人行出入口(35);
步行通道(11)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地下停车场(1)、公共服务空间(2)和人行出入口(35);
人行道(33)设置在种植树池(34)外侧、且位于植树池(34)与人行出入口(3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停车场(1)、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机动车道(3)由下至上垂直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滨水景观休闲区(4)上设置游步道(41);游步道(41)通过人行出入口(35)与步行通道(1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其特征在于:人行出入口(35)处设置半开敞式构筑物;
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邻近城市建成区(7)一侧设置入口大门(22),入口大门(22)上方设置入口雨篷(21);
室外广场(6)设置在地面公共服务空间(2)与城市建成区(7)之间。
CN202320586842.4U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 Active CN219908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6842.4U CN219908761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6842.4U CN219908761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8761U true CN219908761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6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86842.4U Active CN219908761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8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363C (zh) 地下综合管廊及其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
CN212656350U (zh) 城镇河道综合体
CN104504991A (zh) 一种仿真路基路面教学结构体
CN219908761U (zh) 一种空间复合利用的立体堤防构建结构
CN109024673A (zh) 一种海绵路面-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及施工工艺
CN205529776U (zh)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CN113089574A (zh) 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79295A (zh) 一种名胜旅游区狭窄城市道路车站施工交通疏解方法
CN106013938A (zh) 地上地下城市交通与管网综合体
CN107829347B (zh) 用于城市天然草皮的人行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252638U (zh) 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
CN215857018U (zh) 一种半埋式市政用排水边沟
CN204360690U (zh) 一种仿真路基路面教学结构体
CN214883851U (zh) 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
CN218204459U (zh) 一种绿色节能型路基边坡防护结构
CN216689000U (zh) 涵洞式组合桥台
CN215051737U (zh) 海绵城市道路结构
Peng et al. Practice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 the chuanzi river basin, changde city
CN220952910U (zh) 水桥结构
CN215925469U (zh) 一种生物多样性立交桥斑块结构
CN207794251U (zh) 一种管道沟过水板
CN209456831U (zh) 一种用于荒漠戈壁区风光电产业园区道路铺设的蓄渗结构
CN215052633U (zh) 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
CN217174223U (zh)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结构
CN106930233B (zh) 一种大跨度景观通透圆弧形钢架防洪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