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6308U - 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6308U
CN219896308U CN202320484237.6U CN202320484237U CN219896308U CN 219896308 U CN219896308 U CN 219896308U CN 202320484237 U CN202320484237 U CN 202320484237U CN 219896308 U CN219896308 U CN 219896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rotating
pedal
exoskeleton
b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842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洪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4842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6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6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6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包括上骨骼组件、下骨骼组件、第一转动组件和踏板组件;上骨骼组件用于与大腿连接;下骨骼组件用于与小腿连接;第一转动组件分别连接于上骨骼组件和下骨骼组件,且下骨骼组件与上骨骼组件通过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连接,第一转动组件位于膝盖的一侧;踏板组件包括阻力弹簧和踏板结构,阻力弹簧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下骨骼组件和踏板结构,踏板结构至少部分位于脚部的下侧。在本实施例的体外骨骼中,通过设置阻力弹簧、第一转动组件和踏板结构与上骨骼组件以及下骨骼组件配合,在人体行走时可以为膝盖关节提供抵消阻力,减少膝盖关节损耗,同时在脚部抬起时无需对膝盖产生阻力,便于行走,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
背景技术
对于膝关节受伤程度较低无需进行手术,但是对走路运动已经产生一定影响的人群,通常会选择护膝,或者阻力护膝来辅助运动和康复治疗,但是现有的护膝在使用时存在如下问题,一,在需要辅助膝关节产生阻力时,阻力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二,在膝关节需要无阻力自由转动时有无效阻力,影响关节灵活性,使用效果不佳。
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以改变现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膝关节受伤人群使用的护膝存在阻力不足,在使用时还有无效阻力,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包括:
上骨骼组件,用于与大腿连接;
下骨骼组件,用于与小腿连接;
第一转动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上骨骼组件和所述下骨骼组件,且所述下骨骼组件与所述上骨骼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位于膝盖的一侧;以及
踏板组件,包括阻力弹簧和踏板结构,所述阻力弹簧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下骨骼组件和所述踏板结构,所述踏板结构至少部分位于脚部的下侧;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基座和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转动基座开设有第一转动槽和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基座转动配合并容置于所述第一转动孔内,所述第一转动槽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基座的外壁上并连通于所述第一转动孔;所述上骨骼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基座的外侧,所述下骨骼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并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转动槽沿所述第一转动基座的圆周方向的120°范围内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骨骼组件包括上固定带、上固定架和上连接结构,所述上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一端,所述上固定架设于所述上连接结构的一侧,所述上固定带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架并用于与大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连接结构包括上固定杆和上调节杆,所述上固定杆和所述上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上固定架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杆的外侧,所述上调节杆的一端可调节地穿设于所述上固定杆内,所述上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骨骼组件还包括腰带固定架,所述腰带固定架连接于所述上连接结构远离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一端,所述腰带固定架通过腰带与人体腰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体外骨骼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基座和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转动基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和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基座转动配合并容置于所述第二转动孔内,所述第二转动槽设于所述第二转动基座的外壁上并连通于所述第二转动孔;所述腰带固定架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基座的外侧,所述上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件并穿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骨骼组件包括下固定带、下固定架和下连接结构,所述下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一端,所述下固定架设于所述下连接结构的一侧,所述下固定带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架并用于与小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下固定杆和下调节杆,所述下固定杆和所述下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下固定架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杆的外侧,所述下调节杆的一端可调节地穿设于所述下固定杆内,所述下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阻力弹簧包括弹簧上盖、弹簧本体和弹簧下盖,所述弹簧上盖连接于所述下骨骼组件,所述弹簧下盖连接于所述踏板结构,所述弹簧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弹簧上盖和所述弹簧下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踏板结构包括踏板本体和脚踏连杆,所述踏板本体连接于所述脚踏连杆的一端并沿所述脚踏连杆的径向延伸,所述脚踏连杆与所述弹簧下盖螺纹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使用本实施例的体外骨骼时,通过上骨骼组件和下骨骼组件分别固定于大腿和小腿上,当走路时,脚部将踏板结构压下,此时阻力弹簧压缩第一转动组件中的第一转动基座和第一活动件并产生额外阻力,以抵消膝盖关节产生的阻力,从而减少人体膝关节损耗;当脚部未落地时,踏板组件与脚部之间具有高度差,阻力弹簧放松,便于人体行走。
在本实施例的体外骨骼中,通过设置阻力弹簧、第一转动组件和踏板结构与上骨骼组件以及下骨骼组件配合,在人体行走时可以为膝盖关节提供抵消阻力,减少膝盖关节损耗,同时在脚部抬起时无需对膝盖产生阻力,便于行走,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体外骨骼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体外骨骼的立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体外骨骼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体外骨骼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
10、体外骨骼;100、上骨骼组件;110、上固定带;120、上固定架;130、上连接结构;131、上固定杆;132、上调节杆;140、腰带固定架;200、下骨骼组件;210、下固定带;220、下固定架;230、下连接结构;231、下固定杆;232、下调节杆;300、第一转动组件;310、第一转动基座;311、第一转动槽;312、第一转动孔;320、第一活动件;400、踏板组件;410、阻力弹簧;411、弹簧上盖;412、弹簧本体;413、弹簧下盖;420、踏板结构;421、踏板本体;422、脚踏连杆;500、第二转动组件;510、第二转动基座;511、第二转动槽;512、第二转动孔;520、第二活动件;20、大腿;30、小腿;40、脚部;50、腰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10,其包括上骨骼组件100、下骨骼组件200、第一转动组件300和踏板组件400;上骨骼组件100用于与大腿20连接;下骨骼组件200用于与小腿30连接;第一转动组件300分别连接于上骨骼组件100和下骨骼组件200,且下骨骼组件200与上骨骼组件100通过第一转动组件30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组件300位于膝盖的一侧;踏板组件400包括阻力弹簧410和踏板结构420,阻力弹簧41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下骨骼组件200和踏板结构420,踏板结构420至少部分位于脚部40的下侧。
使用本实施例的体外骨骼10时,通过上骨骼组件100和下骨骼组件200分别固定于大腿20和小腿30上,当走路时,脚部40将踏板结构420压下,此时阻力弹簧410压缩并产生额外阻力,以抵消膝盖关节产生的阻力,从而减少人体膝关节损耗;当脚部40未落地时,踏板组件400与脚部40之间具有高度差,阻力弹簧410放松,便于人体行走。具体地,当脚部40为落地时,腰部50与踏板结构420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是1-3cm,以使踏板结构420能够在抬脚时与脚部40分离,并在脚部40落地时能够压在踏板结构420上并驱动阻力弹簧410产生形变。
在本实施例的体外骨骼10中,通过设置阻力弹簧410和踏板结构420与上骨骼组件100以及下骨骼组件200配合,在人体行走时可以为膝盖关节提供抵消阻力,减少膝盖关节损耗,同时在脚部40抬起时无需对膝盖产生阻力,便于行走,使用效果好。
具体地,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上骨骼组件100包括上固定带110、上固定架120和上连接结构130,上连接结构130连接于第一转动组件300的一端,上固定架120设于上连接结构130的一侧,上固定带110连接于上固定架120并用于与大腿20连接。
使用本实施例的体外骨骼10时,首先将体外骨骼10放置于大腿20的外侧,将上固定带110环绕大腿20并与上固定架120固定连接,由此即可将上连接结构130固定于大腿20的一侧,通过与下骨骼组件200和第一转动组件300配合即可完成体外骨骼10的穿戴。
在一实施例中,上连接结构130包括上固定杆131和上调节杆132,上固定杆131和上调节杆132螺纹连接,上固定架120连接于上固定杆131的外侧,上调节杆132的一端可调节地穿设于上固定杆131内,上调节杆13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转动组件300。
由此设置,在佩戴体外骨骼10时,可以通过转动上调节杆132以调节上连接结构130的整体长度,以使第一转动组件300对应于大腿20和小腿30之间的膝盖部位,此时踏板结构420能够位于脚部40的下侧,以使上骨骼组件100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用户。
进一步地,上骨骼组件100还包括腰带固定架140,腰带固定架140连接于上固定杆131远离第一转动组件300的一端,腰带固定架140通过腰带与人体腰部50连接。
通过设置腰带固定架140和腰带配合,可以将上连接结构130远离第一转动组件300的一端固定于腰部50,通过配合上固定带110和下骨骼组件200可以提高体外骨骼10的固定牢固性。
具体地,下骨骼组件200包括下固定带210、下固定架220和下连接结构230,下连接结构230连接于第一转动组件300的一端,下固定架220设于下连接结构230的一侧,下固定带210连接于下固定架220并用于与小腿30连接。
使用本实施例的体外骨骼10时,首先将体外骨骼10放置于小腿30的外侧,将下固定带210环绕小腿30并与下固定架220固定连接,由此即可将下连接结构230固定于小腿30的一侧,通过与上骨骼组件100和第一转动组件300配合即可完成体外骨骼10的穿戴。
在一实施例中,下连接结构230包括下固定杆231和下调节杆232,下固定杆231和下调节杆232螺纹连接,下固定架220连接于下固定杆231的外侧,下调节杆232的一端可调节地穿设于下固定杆231内,下调节杆23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转动组件300。
由此设置,在佩戴体外骨骼10时,可以通过转动下调节杆232以调节下连接结构230的整体长度,以使第一转动组件300对应于大腿20和小腿30之间的膝盖部位,此时踏板结构420能够位于脚部40的下侧,以使下骨骼组件200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用户。
具体地,参阅图2和图3所示,第一转动组件300包括第一转动基座310和第一活动件320,第一转动基座310开设有第一转动槽311和第一转动孔312,第一活动件320与第一转动基座310转动配合并容置于第一转动孔312内,第一转动槽311设于第一转动基座310的外壁上并连通于第一转动孔312;上骨骼组件100连接于第一转动基座310的外侧,下骨骼组件200连接于第一活动件320并穿设于第一转动槽311内。
使用本实施例的体外骨骼10时,当脚部40压下踏板结构420时,此时阻力弹簧410压缩并通过下连接结构230驱使第一活动件320相对于第一转动基座310移动,并使第一活动件320的外壁顶紧第一转动孔312的内壁,这样设置,在行走过程中,随着大腿20和小腿30分别带动上骨骼组件100和下骨骼组件200相对转动,第一转动基座310和第一活动件320之间便可以产生摩擦力以抵消膝盖关节的所需产生的阻力,从而降低膝盖关节的损伤,另外,此时本体外骨骼10可以将人体体重直接传导至底面上,为人体提供支撑作用,也可以达到降低下肢压力的效果;当脚部40与踏板结构420分离之后,此时第一转动基座310和第一活动件320便释放压力,此时便不会对膝盖关节产生多余的阻力,便于行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活动件320与第一转动基座310的第一转动孔312配合,第一转动基座310可以对第一活动件320的转动进行限位,同时保证体外骨骼10在使用时与膝盖关节的配合顺畅度;同时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槽311与下骨骼组件200配合,第一转动槽311可以对下骨骼组件200的转动进行导向,以提高体外骨骼10的使用平顺度。另外,本体外骨骼10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活动件320与第一转动基座310之间会产生相对摩擦,当第一活动件320和/或第一转动基座310产生磨损之后,可以定期对两者中的任一者进行更换,以保证第一转动组件300的阻力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槽311沿第一转动基座310的圆周方向的120°范围内设置。
由此设置,第一转动槽311可以对下骨骼组件200的转动进行限位,以使下骨骼组件200能够在第一转动基座310的圆周120°范围内对下骨骼组件200的转动进行限位,以使下骨骼组件200适用于人体小腿30和大腿20之间的转动角度。
参阅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体外骨骼10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500,第二转动组件500包括第二转动基座510和第二活动件520,第二转动基座510开设有第二转动槽511和第二转动孔512,第二活动件520与第二转动基座510转动配合并容置于第二转动孔512内,第二转动槽511设于第二转动基座510的外壁上并连通于第二转动孔512;腰带固定架140连接于第二转动基座510的外侧,上连接结构130连接于第二活动件520并穿设于第二转动槽511内。
使用本实施例的体外骨骼10时,当脚部40压下踏板结构420时,此时腰带固定架140驱使第二活动件520相对于第二转动基座510转动,并使第二活动件520的外壁顶紧第二转动孔512的内壁,这样设置,在行走过程中,随着腰带固定架140相对于上连接结构130转动,第二转动基座510和第二活动件520之间便可以产生摩擦力以抵消腰部骨关节的所需产生的阻力,从而降低腰部骨关节的损伤;当脚部40与踏板结构420分离之后,此时第二转动基座510和第二活动件520便释放压力,此时便不会对行走产生多余的阻力,便于行走。本体外骨骼10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活动件520与第二转动基座510之间会产生相对摩擦,当第二活动件520和/或第二转动基座510产生磨损之后,可以定期对两者中的任一者进行更换,以保证第二转动组件500的阻力效果。
具体地,阻力弹簧410包括弹簧上盖411、弹簧本体412和弹簧下盖413,弹簧上盖411连接于下骨骼组件200,弹簧下盖413连接于踏板结构420,弹簧本体412分别连接于弹簧上盖411和弹簧下盖413。
装配本实施例的体外骨骼10时,上连接结构130通过螺纹与弹簧上盖411连接固定,下连接结构230通过螺纹与弹簧下盖413连接固定,拆装便捷,通过弹簧本体412连接弹簧上盖411和弹簧下盖413,在体外骨骼10使用时可以通过弹簧本体412提供缓冲效果。
参阅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踏板结构420包括踏板本体421和脚踏连杆422,踏板本体421连接于脚踏连杆422的一端并沿脚踏连杆422的径向延伸,脚踏连杆422与弹簧下盖413螺纹连接。
由此设置,通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组合踏板本体421和脚踏连杆422,在佩戴体外骨骼10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小腿30长度对踏板本体421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使踏板本体421与脚部40之间的距离在抬腿状态下保持在1-3cm,调节便捷;另外,当踏板本体421出现磨损时,也可以对踏板本体421进行单独更换,使用成本也得以降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骨骼组件,用于与大腿连接;
下骨骼组件,用于与小腿连接;
第一转动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上骨骼组件和所述下骨骼组件,且所述下骨骼组件与所述上骨骼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位于膝盖的一侧;以及
踏板组件,包括阻力弹簧和踏板结构,所述阻力弹簧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下骨骼组件和所述踏板结构,所述踏板结构至少部分位于脚部的下侧;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基座和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转动基座开设有第一转动槽和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基座转动配合并容置于所述第一转动孔内,所述第一转动槽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基座的外壁上并连通于所述第一转动孔;所述上骨骼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基座的外侧,所述下骨骼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并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槽沿所述第一转动基座的圆周方向的120°范围内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骼组件包括上固定带、上固定架和上连接结构,所述上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一端,所述上固定架设于所述上连接结构的一侧,所述上固定带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架并用于与大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包括上固定杆和上调节杆,所述上固定杆和所述上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上固定架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杆的外侧,所述上调节杆的一端可调节地穿设于所述上固定杆内,所述上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骼组件还包括腰带固定架,所述腰带固定架连接于所述上连接结构远离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一端,所述腰带固定架通过腰带与人体腰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骨骼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基座和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转动基座开设有第二转动槽和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基座转动配合并容置于所述第二转动孔内,所述第二转动槽设于所述第二转动基座的外壁上并连通于所述第二转动孔;所述腰带固定架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基座的外侧,所述上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件并穿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骨骼组件包括下固定带、下固定架和下连接结构,所述下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一端,所述下固定架设于所述下连接结构的一侧,所述下固定带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架并用于与小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下固定杆和下调节杆,所述下固定杆和所述下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下固定架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杆的外侧,所述下调节杆的一端可调节地穿设于所述下固定杆内,所述下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弹簧包括弹簧上盖、弹簧本体和弹簧下盖,所述弹簧上盖连接于所述下骨骼组件,所述弹簧下盖连接于所述踏板结构,所述弹簧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弹簧上盖和所述弹簧下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结构包括踏板本体和脚踏连杆,所述踏板本体连接于所述脚踏连杆的一端并沿所述脚踏连杆的径向延伸,所述脚踏连杆与所述弹簧下盖螺纹连接。
CN202320484237.6U 2023-03-14 2023-03-14 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 Active CN219896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4237.6U CN219896308U (zh) 2023-03-14 2023-03-14 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4237.6U CN219896308U (zh) 2023-03-14 2023-03-14 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6308U true CN219896308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0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84237.6U Active CN219896308U (zh) 2023-03-14 2023-03-14 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6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0973B2 (en) Interactive exoskeleton robotic knee system
US8052629B2 (en) Multi-fit orthotic and mobility assistance apparatus
US8021316B2 (en) Weight-bearing lower extremity brace
US10898403B2 (en)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ovement assistance
CN109124988B (zh) 导向机构、下肢康复外骨骼和外骨骼机器人
CN212630987U (zh) 一种智能仿生膝踝足矫形器
CN219896308U (zh) 用于下肢辅助的体外骨骼
CN204723226U (zh) 足踝矫治支具
CN201085713Y (zh) 脑瘫矫治鞋
CN216933925U (zh) 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
CN213157486U (zh) 一种可穿戴式中风患者下肢辅助行走助力装置
CN115444719A (zh) 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架
CN214596419U (zh) 一种下肢助残外骨骼机器人
CN204542490U (zh) 一种可调丁字鞋
CN209808937U (zh) 一种无动力源的步行辅助装置
KR20190044391A (ko) 공압보행보조기
CN210903941U (zh) 一种踝关节运动仪
CN209573370U (zh) 一种足内翻矫正鞋
CN109528440B (zh) 一种基于远心机构的下肢外骨骼踝关节
CN210631469U (zh) 一种基于人体下肢外骨骼的康复机器人
CN112826708A (zh) 一种用于下肢外骨骼的康复机器人
CN111700772A (zh) 一种无动力康复助行器
CN219184744U (zh) 一种执行器组件以及下肢康复训练器
CN219538793U (zh) 一种膝关节辅助康复训练外骨骼
CN208229282U (zh) 一种踝关节屈伸运动训练康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