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3925U - 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3925U
CN216933925U CN202220147098.3U CN202220147098U CN216933925U CN 216933925 U CN216933925 U CN 216933925U CN 202220147098 U CN202220147098 U CN 202220147098U CN 216933925 U CN216933925 U CN 216933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plate
thigh
leg
lower li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70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萍
张悦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01470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3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3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3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至少包括主干支架、腿部支撑组件,主干支架具有上下两侧部分架体,下侧部分架体能够在分别与上侧部分架体上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侧所对应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间转换,腿部支撑组件通过至少一个调节紧固结构装配在主干支架上且调节紧固结构具有第一装配方位和第二装配方位。该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可通过转换来适于左腿为患侧腿或右腿为患侧腿的患者使用,利用率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分别设计适于左腿和右腿的两种类型下肢行走助力装置所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并且操作便捷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可知,下肢损伤是运动和生活中常见的损伤,其中以轻度损伤为主。受伤后的恢复一般持续1~6个月,在此期间如果需要移动,需要借助于拐杖或者轮椅,然而,长期使用腋拐会引起肩部上移、腋下淋巴发炎等疾病,同时轮椅的使用也存在诸多不方便之处,例如上下楼梯时必须有其他人协助。对于受伤的学生而言,出入宿舍、上下楼或者辗转于寝室和教学楼之间十分麻烦;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受伤者而言,这种不方便则更会成为生活的困扰。如果长期居家静养,又将导致免疫力下降。
骨科创伤愈合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随着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骨科创伤的出行护理已成为令人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一个好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不仅会让患者活动方便,还能最大可能地减少患者工作时的负担,所以设计一款方便出行、操作便捷且不会引起二次伤害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9422391U的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踝伤病人助行装置,包括大腿护板、小腿护板、缓冲层、U形架、小腿角度调节组件、足背角度调节组件、膝盖高度调节组件、支撑组件、足背托板以及足部护笼,大腿护板、小腿护板横截面均为曲面,以适应人体大腿和小腿的弧度,大腿护板下部与小腿护板上部铰接在一起,大腿护板与小腿护板内表面均固定缓冲层,大腿护板和小腿护板上均固定尼龙搭扣,尼龙搭扣用于固定大腿和小腿,足踝部相对抬高,下肢可负重,使正常的膝关节、股骨正常接收力学刺激,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解放双手,可以同时输液,自行解决小便,降低陪护费用。虽然该装置能够同时适于左右腿使用,然而,若直接左右腿互换用,需要人员对设置在腿部下方的多处操作端进行手动调节,非常不方便进行调节操作,尤其是对于设置在旁侧的操作端,换不同侧腿使用时操作端位于大腿内侧,操作难度增大;若为了使用时能够操作便捷,则需要分别设计适于左右腿的两种类型助行器,利用率低,将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至少包括主干支架和腿部支撑组件,主干支架具有上下两侧部分架体,下侧部分架体能够在分别与上侧部分架体上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侧所对应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间转换,腿部支撑组件通过至少一个调节紧固结构装配在主干支架上且调节紧固结构具有第一装配方位和第二装配方位。两种不同姿态可以是相对主干支架而言的主干支架上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侧,也可以理解为相对患肢而言的左腿外侧和右腿外侧。两种不同装配方位是相对患肢而言的腿内侧和腿外侧,即操作螺钉或操作端可沿任一装配方位进行装配以便于人员操作。下侧部分架体和调节紧固结构可按照需求设置操作端,操作端可以是用户或其他辅助人员可通过手动调节的位置。由于该操作端固定地位于某一侧,若按照现有技术中无需变动而直接换左右腿使用的下肢助力装置,类似于上述操作端的需要人员手动调节的位置,始终位于用户的大腿正下方,不方便调节,并且转换左右腿使用后可能朝向大腿的内侧面,更不易调节。对此,本申请所提出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通过对主干支架的结构的设计,使得用户换左右腿使用都可以方便地调节到类似于上述操作端的需要人员手动调节的部件,操作端始终朝向大腿的外侧面,操作十分便捷。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调节紧固结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调节紧固结构处于第一或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大腿支撑组件和/或小腿支撑组件能够相对主干支架转动或相对主干支架固定。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即为调节紧固结构的紧固状态和松动状态,紧固状态下大腿支撑组件和/或小腿支撑组件相对主干支架固定,松动状态下可调节大腿支撑组件和/或小腿支撑组件相对主干支架的角度或将两者取下。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侧部分架体和下侧部分架体彼此转动连接且在竖向上彼此错位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侧部分架体具有第一支撑板,下侧部分架体具有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依次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三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一端滑动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三支撑板通过调节紧固结构连接至第二支撑板,调节紧固结构具有位于第三支撑板的一侧板面上的操作端。操作端指的是用户或其他辅助人员可通过手动调节的位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紧固结构至少包括彼此配合的操作螺钉和带销螺钉。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大腿支撑组件或小腿支撑组件与主干支架之间的固定关系能够通过转动操作螺钉的方式解除。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侧部分架体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侧部分架体中的第三支撑板所在平面与第一支撑板所在平面相异。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大腿支撑组件还包括大腿连接架,大腿连接架具有用于与主干支架连接的一个第一支点,以及用于与大腿托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二支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简化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简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调节机构的简化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大腿支撑组件与主干支架之间连接处的简化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足部支撑组件底部的简化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波形弹簧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大腿支撑组件的简化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的简化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主干支架;2:大腿支撑组件;3:小腿支撑组件;4:大腿托;5:大腿固定件;6:大腿连接件;7:调节紧固结构;8:操作螺钉;9:带销螺钉;10:凸形台;11:销槽;12:通孔;13:柔性层;14:拉锁结构;15:足部支撑组件;16:足部连接架;17:回弹机构;18:弹性件;19:波形弹簧;20:第一U型架;21:第二U型架;22:间隔空间;23:防滑层;24:第一支撑板;25:第二支撑板;26:第三支撑板;27:第一弯折处;28:第二弯折处;29:按钮;30:中心轴;31:大腿连接架;32:第一支点;33:第二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该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可通过转换来适于左腿为患侧腿或右腿为患侧腿的患者使用,利用率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分别设计适于左腿和右腿的两种类型下肢行走助力装置所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并且操作便捷性强。
该下肢行走助力装置主要包括主干支架1、大腿支撑组件2和小腿支撑组件3。大腿支撑组件2和小腿支撑组件3分别活动连接在主干支架1上。
大腿支撑组件2包括大腿托4和大腿固定件5。大腿托4能够为大腿提供稳定且具有较大支撑面积的支撑作用。大腿固定件5可拆卸地连接在大腿托4上。大腿托4与大腿固定件5相对固定且两者包围形成大腿放置空间。
大腿固定件5的外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大腿连接件6。大腿连接件6的两端可分别连接至大腿固定件5和大腿托4上以使两者相对固定。
大腿连接件6可以为现已有的锁扣或带调节扣的背包带等,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例如,大腿连接件6可以是弹性材料配合可拆卸的卡盘挂钩。例如,大腿连接件6可以是使用者自备的固定用绳。
优选地,大腿固定件5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大腿连接件6。优选地,大腿固定件5上仅单侧设置有大腿连接件6,另一侧转动连接在大腿托4上。
大腿支撑组件2还包括大腿连接架31。大腿连接架3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大腿托4的下端面。大腿连接架3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主干支架1上。大腿连接架31可相对主干支架1转动。
在使用由现有技术所提出的辅助装置时,支撑杆仅对靠近膝盖的局部大腿后侧起到支撑作用,不仅局部受力会导致患者不适,并且站立时身体的大部分重量需要由健侧腿承担,使用感差且康复过程反而导致健侧腿过度受力。对此,在本申请中,大腿连接架31具有用于与主干支架1连接的一个第一支点32,以及用于与大腿托4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二支点33。大腿连接架31相当于在大腿托4与主干支架1之间所形成的稳定三角结构,通过多个第二支点33的支撑作用,可以稳定地承托住大腿,承托面积大不仅有利于提升使用舒适感,并且避免健侧腿过度受力,该结构下同时可使得设备实现更轻量级要求。现有技术所提出的辅助装置虽然也能够为满足大的承托面积而将其大腿承托平台向上延伸,但同时增大了设备重量,无法达到本申请的辅助装置的轻量级。
上述专利所提出的辅助装置,小腿顺着支撑杆自然悬垂着,支撑杆仅能够束缚住小腿来避免小腿晃动,而小腿的重量基本上均通过膝盖和大腿受力,尤其不适于针对膝盖受到中度损伤而需要尽量减小膝盖受力的患者。对此,在本申请中,小腿支撑组件3也是采用连接架来间接固定在主干支架1上,小腿连接架与小腿托配合使用,可以将小腿的重量经由小腿连接架卸载到主干支架1上,降低大腿和膝盖受力。
大腿连接架31与主干支架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紧固结构7。调节紧固结构7包括彼此配合连接的操作螺钉8和带销螺钉9。带销螺钉9指的是设于杆部结构上用以限位的凸形台10的螺钉。操作螺钉8指的是用于人员手动操作的螺钉。
主干支架1上开设有销槽11。销槽11与带销螺钉9上的凸形台10相适配。销槽11用以防止带销螺钉9和主干支架1之间的相对旋转。
带销螺钉9上开设有螺纹孔,操作螺钉8的杆部结构上带有螺纹,操作螺钉8与该螺纹孔相配合。操作者可转动操作螺钉8将大腿连接架31定位在主干支架1上。
带销螺钉9可以从主干支架1的左侧或右侧装配至主干支架1上,操作螺钉8可以相对地设置在主干支架1的右侧或左侧。即,使用者可以选择将操作螺钉8设置在主干支架1的右侧或左侧,以便于习惯于用左手或右手的用户均能用自己的舒适侧手来操作。
大腿连接架31上与主干支架1相配合的端部上开设有通孔12。该通孔12的直径略大于带销螺钉9的直径。以此保证大腿支撑组件2的可活动性。
优选地,大腿连接架31与主干支架1之间为非光滑接触。即为大腿连接架31与主干支架1上分别与彼此相接触的端面优选为粗糙面或非平整面。调松操作螺钉8即可实现大腿连接架31与主干支架1之间的相对转动。
优选地,大腿连接架31上的通孔12可以与主干支架1上带有销槽11的通孔等直径,且通孔12沿其内边缘开设有均可与凸形台匹配的多个销槽11。即取出带销螺钉9即可实现大腿连接架31与主干支架1之间的相对转动。
小腿支撑组件3与大腿支撑组件2的结构相类似,小腿支撑组件3与主干支架1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大腿支撑组件2与主干支架1之间的连接结构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小腿支撑组件3的具体结构。小腿连接架与大腿连接架31分别连接至主干支架1的竖向顶端上的不同位置处。
小腿支撑组件3中所包括的小腿托和小腿固定件、以及大腿托4和大腿固定件5的形状均可类似于抛物柱面形。以此能够更好地适合人体穿戴,提高舒适感。
小腿托、小腿固定件、大腿托4以及大腿固定件5上均铺设有柔性层13。柔性层13优选为软皮革材质。柔性层13经常与用户发生接触,易沾染污垢,采用软皮革材质可以在保留舒适感的同时提供易于清洗的特性。
柔性层13通过拉锁结构14可拆卸地固定在小腿托、小腿固定件、大腿托4以及大腿固定件5上。拉锁结构14沿小腿托、小腿固定件、大腿托4以及大腿固定件5的外边缘设置。拉锁噪音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魔术扣作为主要固定方式的支具而言,操作更加随意,穿脱便捷。拉锁可反复使用,相比于魔术扣具有更长更稳定的使用寿命。魔术扣易发生粘连偏差,导致魔术勾面和衣服等其他物件粘连,相比之下,本申请所采用的拉锁使用可靠性强,便捷性高。
优选地,柔性层可以是由上至下依次重叠的接触层、夹层、底层所构成。接触层可以是皮革层、顶部纺织面料层、顶部编织面料层、硅胶发泡或海绵或记忆棉或EVA或乳胶发泡或橡胶制成的弹性层状物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制成的层状复合物。底层可以是由硅胶制成的多孔硅胶层或由硅胶制成的多孔硅胶网层、橡胶层、底部纺织面料层、底部编织面料层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制成的层状复合物。底层底面上可设有防滑凸起或防滑孔或防滑凸棱。夹层可以是将可释放负离子的矿石粉、塑料等原料经挤塑或注塑所形成的层状物。
该下肢行走助力装置还包括足部支撑组件15。足部支撑组件15设置在主干支架1的竖向底端,用以稳定支撑地面以及为患者行走提供主要的助力作用。
足部支撑组件15包括足部连接架16和回弹机构17。足部连接架16固定连接在回弹机构17上,将其所受到的力作用向上或向下传递。
回弹机构17中设置有形变可恢复的弹性件18。弹性件18尤其为波形弹簧19。在形变量相同的情况下,波形弹簧19的体积远小于普通螺旋弹簧的体积,以此可以极大地节省足部支撑组件15所占的空间。
弹性件18为多层波形弹簧19。单层的波形弹簧19是一个金属圆环上有若干的波峰波谷的弹性元件,多层波形弹簧19是由很多个单层波形弹簧19组成。
回弹机构17中包括第一U型架20和第二U型架21。两U型架按照彼此U型开口的朝向相背离的方式彼此固定连接。弹性件18装设在U型架的内部。最大程度上模拟了人体足部前脚掌与后脚掌在行走时的受力规律。
足部连接架1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及第二U型架上。U型架可以是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例如合金或橡胶等。
足部连接架16的架体朝向远离回弹机构17的一侧内凹,使得足部连接架16的架体与回弹机构17之间保留有间隔空间22。以此允许U型架朝向间隔空间22发生形变。
人在行走时在竖直方向上有3~5cm的上下浮动,本申请所提供的足部支撑组件15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的步态规律。
U型架上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上设有防滑层23。本申请所提及的防滑层23可采用现已有的用于防滑的材质,并不具体限定某一类材质。例如,防滑层23可以优选为防滑绒垫或壁虎足蹼仿生设计相关结构。
主干支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板24、第二支撑板25和第三支撑板26。第二支撑板25的一端开设有开放状的空腔,第三支撑板26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25的空腔内,另一端连接至足部连接架16。第三支撑板26与第二支撑板25可相对固定,在解除固定关系的情况下,第三支撑板26可相对第二支撑板25上下移动,并可在需要的位置上恢复两者间的固定关系。以此可灵活调节产品的整体高度,更好地适应于不同穿戴者。
第三支撑板26与第二支撑板25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是上述可手动调节的调节紧固结构7。或也可以是现已有的自由伸缩固定结构,由于该结构设计并非本申请的改进要点,对此本申请并不限定其具体结构。例如,第二支撑板25与第三支撑板26上均开设有长条状通孔,长条状通孔沿竖向延伸且其沿竖向延伸的两个内壁面上分别开设有彼此对应的多个销槽,此处的调节紧固结构7中的带销螺钉上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凸形台,其用以匹配至长条状通孔的内壁面上的销槽而使得第三与第二支撑板的相对位置固定。
第二支撑板25具有两个弯折处,且两个弯折处的弯折朝向相背。第二支撑板25上弯折处的弯折角度均为钝角。第二支撑板25上靠近第一支撑板24的第一弯折处27朝向远离第一支撑板24的方向弯折。第三支撑板26的板面所在平面与第一支撑板24的板面所在平面相异。
第二支撑板25与第一支撑板24之间可以是通过一中心轴30彼此连接。第二支撑板25可与第一支撑板24相对固定,不影响对患者的行走助力。在解除固定关系的情况下,第二支撑板25可带着第三支撑板26以足部支撑组件15一起相对第一支撑板24转动。
在第二支撑板25与第一支撑板24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第二支撑板25与第一支撑板24之间具有第一工作夹角和第二工作夹角。两工作夹角分别为180°和0°。
第一支撑板24的一端部中设置有一调节机构或称天地转轴机构。天地转轴机构的一端贯穿出第一支撑板24的板体,该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使用者操作的按钮29。天地转轴机构可以是现已有的天地锁结构,或可以是现已有的类似于按压笔的弹性按压结构。只要是能够通过可重复按压锁定以及按压解锁的结构即可作为天地转轴机构,本申请未对其提出改进,因此并不限定其具体结构。
天地转轴机构包括按钮29和与之联动连接的至少一个可活动柱轴。可活动柱轴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可活动柱轴的形状优选为圆柱形。
按下按钮29后,至少一个可活动柱轴被插入第二支撑板25,可起到固定角度的作用。按钮29再次被按下后,所有可活动柱轴抬起,用户可将第二支撑板25从第一工作夹角旋转至第二工作夹角。再次按下按钮29,可活动柱轴插入第二支撑板25,将第二支撑板25限定在指定的工作夹角。
该下肢行走助力装置的主体框架可采用轻型高强度材料例如铝合金材质,在减小产品重量的同时保证强度。
在使用时,可通过选择调节第二支撑板25的工作夹角,将下肢行走助力装置调节为便于患侧腿使用的姿态。操作者可选择紧固结构的安装方向,以便于装配和调节操作。将患侧腿对应地置于大腿托4和小腿托上后,将小腿托和小腿固定件、以及大腿托4和大腿固定件5分别对应连接固定,以此完成穿戴。患侧腿借助于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底部的回弹机构17实现稳定行走,患侧腿的足部无需与地面直接接触,避免对患侧腿造成进一步伤害,有利于患侧腿的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至少包括主干支架(1)和腿部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
主干支架(1)具有上下两侧部分架体,下侧部分架体能够在分别与上侧部分架体上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侧所对应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间转换,腿部支撑组件通过至少一个调节紧固结构(7)装配在主干支架(1)上且调节紧固结构(7)具有第一装配方位和第二装配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侧部分架体和下侧部分架体彼此转动连接且在竖向上彼此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侧部分架体具有第一支撑板(24),下侧部分架体具有第二支撑板(25)和第三支撑板(26),第一支撑板(24)、第二支撑板(25)和第三支撑板(26)依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板(26)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25)的一端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板(26)通过调节紧固结构(7)连接至第二支撑板(25),调节紧固结构(7)具有位于第三支撑板(26)的一侧板面上的操作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紧固结构(7)至少包括彼此配合的操作螺钉(8)和带销螺钉(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腿支撑组件(2)或小腿支撑组件与主干支架(1)之间的固定关系能够通过转动操作螺钉(8)的方式解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下侧部分架体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下侧部分架体中的第三支撑板(26)所在平面与第一支撑板(24)所在平面相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肢行走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腿支撑组件(2)还包括大腿连接架(31),大腿连接架(31)具有用于与主干支架(1)连接的一个第一支点(32),以及用于与大腿托(4)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二支点(33)。
CN202220147098.3U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 Active CN216933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7098.3U CN216933925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7098.3U CN216933925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3925U true CN216933925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5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7098.3U Active CN216933925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39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4232A (zh) * 2022-01-19 2022-04-2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助行的辅助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4232A (zh) * 2022-01-19 2022-04-2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助行的辅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8804B2 (en) Biomechanically derived crutch
CN109009892B (zh) 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外骨骼座椅装置
CN107309867B (zh) 基于重力支撑的下肢助力外骨骼
US7600524B2 (en) Mono-Crutch for lower leg disability
KR101882782B1 (ko) 환자용 다리 고정장치
US20110108075A1 (en) Ergonomic crutch
CN216933925U (zh) 一种下肢行走助力装置
US7959545B2 (en) Walking aid
CN216933926U (zh) 一种下肢康复助行器
CN217366453U (zh) 一种下肢辅助运动装置
CN208557478U (zh) 一种防止行走干涉的下肢助坐外骨骼
JP2006305225A (ja) 歩行補助具
CN114404232A (zh)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助行的辅助系统
CN114533499A (zh) 一种用于下肢辅助器械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785275U (zh) 足踝骨科医疗康复辅助步行器
CN109528440B (zh) 一种基于远心机构的下肢外骨骼踝关节
CN204181756U (zh) 足下垂助行器
US20230111298A1 (en) Passive exoskeleton for sit-to-stand and stand-to-sit transfer
CA2543217C (en) Pressure off knee brace
TWM485715U (zh) 行動輔助裝置
CN209916577U (zh) 膝下用助行支具
KR101530525B1 (ko) 착용가능한 무릎관절이 있는 목발
CA2886860C (en) Automated utility device for mobility
JP6964310B2 (ja) 下肢装具及び下肢装具用の介助ハンドル体
CN210697845U (zh) 一种下肢助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