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5374U - 液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5374U
CN219895374U CN202321271239.3U CN202321271239U CN219895374U CN 219895374 U CN219895374 U CN 219895374U CN 202321271239 U CN202321271239 U CN 202321271239U CN 219895374 U CN219895374 U CN 219895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avity
housing
hea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12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金柳生
谷亮
杨柳斌
雷皓漪
张素凌
裴胜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12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5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5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5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壶体、壳体和出水管,壶体构造有储水腔;壳体内构造有用于冷却的冷却腔,壳体与壶体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有隔热腔;隔热腔位于冷却腔与储水腔之间;出水管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设置有冷却段,冷却段位于冷却腔内,进口适于与储水腔连通,出口适于出水。隔热腔位于冷却腔和储水腔之间,隔热腔将冷却腔和储水腔分隔开,不仅可以阻止储水腔的热量向冷却腔流动,还可以阻止冷却腔的冷量向储水腔流动,保证冷却腔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水壶可以快速烧开水,但是烧开的热水降温需要较长时间。当用户需要喝水时,无法快速得到适宜饮用的温水。如在环境温度20度的情况下,150毫升的开水降温到40度,需要15分钟左右。
相关技术中,以电水壶为例,电水壶用于加热液体,一些情况下,电水壶配设有用于冷却从壶身流出的液体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的出水结构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液体出口连通,壶体内的液体可通过出水结构流出,冷却装置与壶体之间存在温差,若温差较高,冷却装置内的冷量容易向壶体散逸,壶体的热量也容易向冷却装置散逸,从而影响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以及壶体的保温、加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通过在储水腔与冷却腔之间设置隔热腔,隔热腔起到分隔储水腔与冷却腔的作用,阻止储水腔的热量向冷却腔散逸,也能阻止冷却腔的冷量向储水腔散逸,冷却效果好,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包括:
壶体,构造有储水腔;
壳体,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用于冷却的冷却腔,所述壳体与所述壶体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有隔热腔;所述隔热腔位于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储水腔之间;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设置有冷却段,所述冷却段位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进口适于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出口适于出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液体加热装置的壶体内构造有储水腔,出水管的进口与储水腔连通,储水腔的液体可通过进口流入冷却段中,冷却段位于冷却腔内,使得出水管内的液体在冷却段内冷却降温。隔热腔位于冷却腔和储水腔之间,隔热腔将冷却腔和储水腔分隔开,在壶体的储水腔存有温度高的液体时,能阻止储水腔内的液体与冷却腔进行热交换,也就是,阻止储水腔的热量向冷却腔流动,减小对冷却腔的冷却效果造成影响,使储水腔的温度难以影响冷却腔,还可以阻止冷却腔的冷量向储水腔流动,保证冷却腔的冷却效果,从而使冷却腔的冷却效果更好,液体在出水管内能够降低到合适的温度,满足用户的饮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与壶体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连通隔热腔与外界的通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与壶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位于隔热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包括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第二壳部可开合的连接于第一壳部的一侧,第一壳部与第二壳部构造出冷却腔,第二壳部构造有隔热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壳部连接有第二耦合器,第二耦合器与壶体的第一耦合器导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出水管包括进液段,进液段位于进口与冷却段之间,进液段穿设于第二壳部和第二耦合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壳部包括壳本体和盖设于壳本体的盖体,壳本体与盖体之间形成隔热腔,壳本体与盖体中是至少一个连接有电控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连接有散热部,散热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插接于冷却腔内,第二部分位于隔热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散热部可拆卸连接于壳体,散热部与壳体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构造有向冷却腔内凹陷的第一定位部以及相对于第一定位部向冷却腔内凹陷的第二定位部,第二部分插接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密封件密封连接于第二定位部与散热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连接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的风口朝向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散热翅片沿风口的轴线延伸,散热翅片之间设置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壶体位于隔热腔的上方,隔热腔位于冷却腔的上方。
除了上述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特征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f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其中,图4示意封水件密封出液口;
图5与图4的结构一致,图5示意封水件解除出液口的封闭,其中,进口与储水腔连通;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7是图6中e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壶体;110、储水腔;120、加热件;130、第一耦合器;140、出液口;150、封水件;160、壶口;170、出液通道;
200、壳体;201、第一壳部;202、第二壳部;2021、壳本体;2022、盖体;203、控制面板;210、冷却腔;211、冷却介质;220、隔热腔;230、第二耦合器;241、第一定位部;242、第二定位部;243、延伸部;250、支撑部;260、安装口;270、散热风机;271、风口;280、散热部;281、第一部分;282、第二部分;283、密封件;290、通风口;
300、出水管;310、进口;320、出口;330、冷却段;340、进液段;
400、扰流件;411、泵入口;412、泵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进行说明之前,对其应用场景进行说明。液体加热装置可以在壶体内加热液体,壳体位于壶体的一侧,壳体内设有冷却腔,在壳体内可冷却热的液体。液体加热装置可以是电水壶、奶锅、煮茶壶、咖啡机等,当壶体为电水壶的壶体时,壳体的上方可拆卸连接电水壶的壶体。当然,壶体也可以与壳体固定连接。电水壶包括热水壶(水烧开)、养生壶、恒温壶、煮茶壶等。下述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7所示,以液体加热装置为电水壶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壶体100、壳体200和出水管300,壶体100构造有储水腔110;壳体200内构造有用于冷却的冷却腔210,壳体200与壶体100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有隔热腔220,隔热腔220位于冷却腔210与储水腔110之间;出水管300的进口310与出口320之间设置有冷却段330,冷却段330位于冷却腔210内。进口310适于与储水腔110连通,出口320适于与壳体200的外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液体加热装置的壶体100内构造有储水腔110,出水管300的进口310与储水腔110连通,储水腔110的液体可通过进口310流入冷却段330中,冷却段330位于冷却腔210内,使得出水管300内的液体在冷却段330内冷却降温;出口320适于出水,出口320可以与壳体200的外侧连通,液体能够通过出口320送出液体加热装置外侧,方便用于从液体加热装置外侧接取液体。
隔热腔220位于冷却腔210和储水腔110之间,隔热腔220将冷却腔210和储水腔110分隔开,在壶体100的储水腔110存有温度高的液体时,能阻止储水腔110内的液体与冷却腔210进行热交换,可以理解的是,隔热腔220能够阻止储水腔110的热量向冷却腔210流动,减小对冷却腔210的冷却效果的影响,使储水腔110的温度难以影响冷却腔210,隔热腔220还可以阻止冷却腔210的冷量向储水腔110流动,从而保证冷却腔210的冷却效果,从而使冷却腔210的冷却效果好,当液体进入到出水管300时,能在冷却腔210中换热降温,液体的温度能够降低到合适的温度,满足用户的饮用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储水腔110与冷却腔210之间设置隔热腔220,隔热腔220起到分隔储水腔110与冷却腔210的作用,阻止储水腔110的热量向冷却腔210散逸,也能阻止冷却腔210的冷量向储水腔110散逸。
液体加热装置可设有加热件120对储水腔110内的液体加热,满足消毒杀菌的需求,其中,壶体100与壳体200中的一个连接有加热件120,加热件120与冷却腔210通过隔热腔220分隔,可以阻止加热件120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向冷却腔210流动,保证冷却腔210制冷效果。
其中,隔热腔220可设置在壳体200上(参考图2所示),隔热腔220还可以设置在壶体100(图中未示意)上,当然还可以是在壳体200和壶体100上均设有隔热腔220,通过两个隔热腔220能够优化隔热效果。隔热腔220能够位于冷却腔210与储水腔110之间,将冷却腔210与储水腔110分隔开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可以包括热水,热水可以包括刚烧开的水,也可以包括比设定温度高的热水,设定温度可以理解为用户想要得到的水的温度。液体也可以包括水、奶、茶等,如当液体加热装置为奶锅时,液体可以包括温度高的奶,当液体加热装置为煮茶壶时,液体可以包括热茶(水和茶叶的混合物)。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腔210内可以设置冷却介质211,通过冷却介质211向冷却段330提供冷量。
如图2所示,冷却段330穿设于冷却介质211内,冷却段330与冷却介质211充分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介质211可以包括相变储能材料,冷却介质211可以具有一定流动性,也可以为固体,相变储能材料潜热高,尽量选择导热系数大的相变储能材料,能够吸收冷却段330内液体的热量,使液体能够降温至所需的适宜温度。其中,冷却介质211还可以包括水,水不仅流动性好、导热性强,使冷却介质211能够充分吸收热量,并且无毒无害,获取简单、成本低。相变储能材料可以包括十水合硫酸钠与十水合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这类材料相对于水而言潜热更高、在吸收同等的热量的情况下相变储能材料的温度变化较小。冷却介质211还可以是十水合硫酸钠和十水合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与水的混合物,冷却介质211不仅潜热高,而且流动性和导热性得到优化。
当冷却介质211包括水和相变储能材料,相变储能材料混合在水中,冷却介质211处于常温(如20℃),相变储能材料为混合在水中的颗粒物。
还可以理解的是,冷却腔210内设置冷却器件,冷却器件可以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端朝向冷却段330,半导体制冷件能够吸收冷却段330的热量,实现换热降温,使液体能够降温至所需的适宜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腔210内的冷源可以设置冷却介质211,可以设置有半导体制冷件,还可以设置冷却介质211和半导体制冷件,通过同时设置冷却介质211和半导体制冷件能够有效保证盖组件的冷却效果。
下面,提供壶体100的实施例。
参考图2和图7所示,壳体200开设有连通隔热腔220与外界的通风口290,通风口290与隔热腔220连通,即隔热腔220与外界连通,外界的风能够从通风口290流出和流入隔热腔220,通风口290保证空气的流动,使风流出和流入隔热腔220,保证隔热腔220的散热效果。
当然,当壶体100设置有隔热腔220,通风口290还可以是开设在壶体100上,通风口290与隔热腔220连通;当壶体100和壳体200均设置有隔热腔220,通风口290还可以是开设在壳体200和壶体100上,优化隔热腔220的散热效果。
参考图3所示,壳体200连接有散热风机270,散热风机270位于隔热腔220内,在隔热腔220内设置散热风机270,不仅能给散热风机270提供装设的空间,减小液体加热装置的体积,还能给隔热腔220散热。在壶体100可拆卸连接于壳体200的情况下,隔热腔220和散热风机270设置在壳体200,可减轻壶体100的重量,方便取放壶体100。在壳体200开设有通风口290的情况下,通风口290与隔热腔220连通,散热风机270适于将风从一部分通风口290吹入隔热腔220,再从另一部分通风口290吹出隔热腔220,将隔热腔220的热量带走,通过强制对流散热加强隔热腔220的散热效率。
同理,在壶体100开设有通风口290的情况下,散热风机270还可以连接在壶体100上,散热风机270位于隔热腔220内,此时,隔热腔220设置在壶体100内。当然,还可以是在壳体200与壶体100中分别设置有散热风机270,此时在壳体200与壶体100内均构造有隔热腔220,散热风机270位于隔热腔220内。
参考图2所示,壳体200包括第一壳部201和第二壳部202,第二壳部202可开合的连接于第一壳部201的一侧,第一壳部201与第二壳部202构造出冷却腔210,第二壳部202构造有隔热腔220。第一壳部201和第二壳部202围成一个密封腔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200围成一个密封腔体,此密封腔体即为冷却腔210,冷却腔210为密封腔体,能够避免冷却腔210的冷量向壳体200外部流动,保证冷却腔210的冷却效果。当冷却腔210内设有冷却介质211时,还能避免冷却介质211泄漏。第一壳部201与第二壳部202构造出冷却腔210,第二壳部202构造有隔热腔220,壳体200的简单。
参考图6所示,第二壳部202包括壳本体2021和盖设于壳本体2021的盖体2022,壳本体2021与盖体2022之间形成隔热腔220,壳本体2021与盖体202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电控器件。可以理解的是,壳本体2021与盖体2022之间形成的腔体不仅可以是隔热腔220,还可以是为电控器件提供装设空间的安装腔,也就是,壳本体2021与盖体2022之间形成的隔热腔220不仅可以隔热,还可以在隔热腔220中设置电控器件,如:散热风机270、控制面板203、温度传感器、指示灯等,能够更合理的使用隔热腔220的空间,电控器件可装设在隔热腔220中,充分利用隔热腔220的空间,从而使壳体200的体积更小,减小液体加热装置的体积。
参考图2和图6所示,出水管300包括构造有进口310的进液段340和构造有出口320的出液段,进液段340穿设于第一壳部201的上端并位于第二壳部202内,出液段穿设于第一壳部201的下端。进液段340设有进口310,可以理解的是,液体可从进口310进入出水管300,至少部分进液段340位于第二壳部202的内部,进口310位于第二壳部202外侧或内侧,进液段340能将第二壳部202上方的储水腔110内的液体输送至第一壳部201的冷却段330中进行换热冷却,保证液体能全部输送至冷却段330中进行热交换。
其中,当进口310在第二壳部202内侧时,进液段340全部在第二壳部202的内侧,第二壳部202可对进口310进行保护、防尘;当进液段340的一部分在第二壳部202的外侧时,进口310在第二壳部202的外侧,方便进口310与储水腔110对接。
可以理解的是,出液段可穿设于第一壳部201的下端,参考图6所示,第一壳体200开设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安装口260,出水管300连接于安装口260处,以使出口320通过安装口260出水,安装口260位于壳体200靠前的位置,当用户在使用液体加热装置时,安装口260位于壳体200靠前的位置,方便用户能观察到安装口260的位置,保证用户能够稳定承接液体,优化用户体验。
参考图4所示,第二壳部202连接有第二耦合器230,第二耦合器230与壶体100的第一耦合器130导电连接。在壶体100连接有加热件120的情况下,第一耦合器130与加热件120导电连接,壳体200连接有第二耦合器230,第一耦合器130与第二耦合器230适于导电连接,可通过第二耦合器230与电源导电连接。第二耦合器230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连接,可简化壶体100的结构。
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壳体200也可以连接加热件120,通过第一耦合器130与电源导电连接,第一耦合器130与第二耦合器230导电连接,实现电加热,此时第一耦合器130可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壶体100与壳体200可拆卸连接的情况下需要设置第一耦合器130和第二耦合器230,通过第一耦合器130和第二耦合器230实现壶体100与壳体200的可拆卸链接。在壶体100与壳体200固定连接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加热件120与电源线导电连接。
参考图2所示,出水管300包括进液段340,进液段340位于进口310与冷却段330之间,进液段340穿设于第二壳部202和第二耦合器230,也就是,第二耦合器230内穿设有出水管300的部分管段,第二耦合器230能够对该部分管段进行保护,第二耦合器230可以对出水管300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当出水管300需要相对于第二耦合器230运动,第二耦合器230还能对出水管300起到引导和限位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壶体100开设有出液口140,储水腔110内的液体适于通过出液口140流出。第一耦合器130可位于出液口140的外圈,第一耦合器130与第二耦合器230配合的同时,出水管300穿设于第一耦合器130和出液口140,第一耦合器130、第二耦合器230和出水管300实现多重限位配合,出水管300和出液口140的配合更好。
参考图4所示,壶体100设置有用于开闭出液口140的封水件150,在不需要出液的情况下,可通过封水件150封闭出液口140,此时,壶体100可拆卸连接于壳体200,壶体100可从壳体200取走,壶体100取走后可从壶口160倒液体或加液体,也可以清洁壶体100等。其中,壶体100与壳体200可以是固定,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可以理解的是,在壶体100与壳体200可拆卸连接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封水件150来保证壶体100脱离壳体200时,出液口140不会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200内可设置有解封驱动件,解封驱动件连接出水管300的进液段340,解封驱动件可用于驱动进液段340上升至封水件150解除对出液口140的封闭且进口310与储水腔110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壶体100内构造有出液通道170,在不使用壶体100进行冷却热的液体时,封水件150处于封闭出液口140的状态(参考图4所示),出液通道170被封闭,出液口140被封闭,储水腔110内液体不会从出液口140流出,出液口140的密封性好;在需要通过壶体100冷却热的液体时,解封驱动件可以驱动出水管300的进液段340上升至封水件150解除对出液口140的封闭(参考图5所示),此时出水管300的进口310与储水腔110连通,储水腔110内的液体进入出水管300中进行冷却降温。
下面,对壳体200连接的散热部280进行说明。
参考图3所示,壳体200连接有散热部280,散热部28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281和第二部分282,第一部分281插接于冷却腔210内,第二部分282位于隔热腔220内。散热部280的第一部分281插接于冷却腔210内,第一部分281适于插接于冷却腔210中,第一部分281能与冷却腔210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第一部分281能吸收冷却腔210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到与之相连接的第二部分282,第二部分282位于冷却腔210的外侧,第二部分282位于隔热腔220内,第二部分282能够将热量散发到冷却腔210外侧的隔热腔220中,加强冷却腔210的散热效率,避免冷却腔210由于温度升高影响其与冷却段330的换热效果,有效保证液体加热装置的冷却降温效果。
参考图3所示,散热部280可拆卸连接于壳体200,方便对散热部280进行更换或维修,散热部280与壳体200之间通过密封件283密封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部280第一部分281插接于冷却腔210中,第二部分282位于冷却腔210的外侧,在散热部280与壳体200之间设置密封件283密封连接,能够防止冷却腔210内的冷却介质211向外溢出,影响液体加热装置的使用。
散热部280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参考图3所示,第一部分281设有多个散热翅片,能够增大第一部分281与冷却腔210的接触面积,增强第一部分281与冷却腔210的传热,第一部分281的吸热效果好、吸热效率高。同理,第二部分282设有多个散热翅片,能够增大第二部分28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第二部分282与空气的传热,第二部分282能够将来自第一部分281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第二部分282的散热效果好。
参考图3所示,壳体200构造有向冷却腔210内凹陷的第一定位部241以及相对于第一定位部241向冷却腔210内凹陷的第二定位部242,第二部分282插接于第一定位部241和第二定位部242,密封件283密封连接于第二定位部242与散热部28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282与第一部分281连接处构造有延伸部243,延伸部243适于使第二部分282定位并插接于第一定位部241,延伸部243与第一定位部241互相配合保证延伸部243的定位稳定。第二定位部242相对于第一定位部241向冷却腔210内凹陷,第二定位部242和第一定位部241形成阶梯式结构,第二定位部242相对于第一定位部241范围小,第二定位部242能够直接贴合第一部分281,实现第一部分281的固定限位,保证第一部分281的固定稳定,同时,第二定位部242与散热部280之间设置密封件283,密封件283能紧密贴合散热部280,防止冷却介质211会从散热部280溢出,保证液体加热装置能够正常使用。
参考图3所示,在壳体200连接有散热风机270的情况下,散热风机270的风口271可朝向第二部分282,第二部分282的散热翅片沿风口271的轴线延伸,散热翅片之间设置有间隙。散热风机270的风口271朝向第二部分282,能够加速第二部分282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通过强制对流,加速第二部分282的散热,第二部分282的散热效果好。第二部分282的散热翅片沿风口271的轴线延伸,即第二部分282的散热翅片与风向同向设置,风能从散热翅片的表面流过,带走热量,保证第二部分282的散热效果,同时,散热翅片之间设置有间隙,增大散热翅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风从间隙中流过能够带走大量的热量,优化第二部分282的散热效果。
下面,对壶体100、壳体200与隔热腔220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参考图2所示,壶体100位于隔热腔220的上方,隔热腔220位于冷却腔210的上方,也就是,冷却腔210位于隔热腔220的下方,隔热腔220将壶体100和冷却腔210分隔开,使储水腔110能够与冷却腔210通过隔热腔220分隔开,能够有效保证冷却腔210的冷却效果。
其中,壶体100可位于壳体200的上方,参考图1和图2所示,壳体20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安装壶体100的安装位,进口310适于与壶体100的出液口140连通,壶体100可拆卸连接于壳体200,可以理解的是,壶体100与壳体200的拆装方便,当用户需要取热的液体时,可使壶体100与壳体200分离,壶体100可设有用于倒出液体的壶口160,通过此壶口160可倒出热的液体;当用户需要得到降温后的液体时,可使壶体100与壳体200连接,使壶体100内的液体可以与壳体200的冷却介质211换热冷却,获取降温后的液体。当然,壶口160也可以用于向储水腔110内加液体。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200上方设有隔热腔220的情况下,在壳体200的下方可设置有支撑部250,支撑部250与壳体20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取水容器的接水空间,支撑部250能够稳定支撑液体加热装置,保证用户能够稳定使用液体加热装置,当用户在使用液体加热装置时,能够将取水容器(如杯子)放到接水空间盛接液体。
需要说明的是,壶体100在隔热腔220的上方,即储水腔110在隔热腔220的上方,冷却腔210在隔热腔220的下方,储水腔110和冷却腔210可以是分隔在隔热腔220的上下两侧;当储水腔与冷却腔左右并列或前后并列,可以是分隔在隔热腔220的左右两侧,还可以是分隔在隔热腔220的前后两侧,储水腔110和冷却腔210的位置在此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参考图2所示,在冷却腔210内设有冷却介质211的情况下,壳体200可设有扰流件400,扰流件400可以驱动冷却腔210内的冷却介质211流动,使得冷却腔210内的冷却介质211与冷却段330内的液体形成强制对流,能够加强冷却介质211与液体的传热效率,热量能够均匀分布在冷却介质211中,加快冷却速度,优化液体加热装置的冷却效果。
其中,扰流件400可以包括循环泵,参考图2所示,循环泵的泵入口411与泵出口412均与冷却腔210连通,循环泵与冷却腔210连通形成冷却介质211的循环路径。扰流件400还可以包括搅拌件和驱动件,搅拌件位于冷却腔210内,驱动件的一端连接搅拌件,驱动件的另一端位于壳体200的外侧,驱动件适于驱动搅拌件转动,从而驱动冷却介质211流动。其中,搅拌件可以是扇叶,可以是搅拌棒,还可以是搅拌片。驱动件可以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件,通过驱动电机能保证搅拌件的转速高,冷却介质211的滚动速度快,冷却效率增强。驱动电在壳体200的外侧,可避免漏水漏电的安全性问题,保障用户的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体,构造有储水腔;
壳体,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用于冷却的冷却腔,所述壳体与所述壶体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有隔热腔;所述隔热腔位于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储水腔之间;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设置有冷却段,所述冷却段位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进口适于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出口适于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壶体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连通所述隔热腔与外界的通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壶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位于所述隔热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第二壳部可开合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构造出所述冷却腔,所述第二壳部构造有隔热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部连接有第二耦合器,所述第二耦合器与所述壶体的第一耦合器导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包括进液段,所述进液段位于所述进口与所述冷却段之间,所述进液段穿设于所述第二壳部和所述第二耦合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部包括壳本体和盖设于所述壳本体的盖体,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所述隔热腔,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盖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电控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插接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隔热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构造有向所述冷却腔内凹陷的第一定位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向所述冷却腔内凹陷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部分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密封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散热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的风口朝向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散热翅片沿所述风口的轴线延伸,所述散热翅片之间设置有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位于所述隔热腔的上方,所述隔热腔位于所述冷却腔的上方。
CN202321271239.3U 2023-05-23 2023-05-23 液体加热装置 Active CN219895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1239.3U CN219895374U (zh) 2023-05-23 2023-05-23 液体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1239.3U CN219895374U (zh) 2023-05-23 2023-05-23 液体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5374U true CN219895374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2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1239.3U Active CN219895374U (zh) 2023-05-23 2023-05-23 液体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5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29276B (zh) 烹饪装置及制冷设备
CN219895374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113175785A (zh) 液冷循环冷热双用容器
CN219895367U (zh) 液体加热装置
WO2023279854A1 (zh) 烹饪器具
CN215216761U (zh) 一种半导体水冷装置
CN213696596U (zh) 一种冷凝器和蒸汽烹饪设备
CN210930706U (zh) 冷却杯以及具有该冷却杯的家用电器
CN114587131A (zh) 烹饪器具
CN113405179A (zh) 冷风扇
CN219895371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20859159U (zh) 喂食器
CN219895369U (zh) 电水壶
CN216907615U (zh) 一种具有快速降温功能的电热水壶
CN111595053A (zh) 一种流动饮用液体制冷设备
CN216317059U (zh) 烹饪器具
CN213464705U (zh) 烹饪器具
CN111595054A (zh) 一种可分离式循环饮用液体制冷设备
CN218074565U (zh) 液体分布器和电热水壶
CN212686385U (zh) 保温容器
CN215738541U (zh) 一种饮品冷却装置及饮品恒温容器
CN218074522U (zh) 一种冷却液箱及电热水壶
CN111595056A (zh) 一种饮用液体制冷设备
CN221044716U (zh) 一种冷暖水杯
CN214230863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