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5372U - 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5372U
CN219895372U CN202321266915.8U CN202321266915U CN219895372U CN 219895372 U CN219895372 U CN 219895372U CN 202321266915 U CN202321266915 U CN 202321266915U CN 219895372 U CN219895372 U CN 219895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ceiving section
water receiving
inle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669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金柳生
雷皓漪
谷亮
杨柳斌
张素凌
裴胜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669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5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5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5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包括壶体和座组件,壶体构造有储水腔,壶体设置有封水件;座组件包括壳体和出水管,壳体内构造有用于冷却的冷却腔,壶体位于座组件的一侧;出水管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设置有接水段和冷却段,冷却段位于冷却腔内,进口位于出口的上方,接水段的一端构造有进口,接水段的另一端连接于冷却段,接水段适于在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在连通状态,出水管适于通过进口与储水腔连通,在断开状态,进口与储水腔断开,接水段与外界环境连通。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体容器,储水腔内的液体流过出水管,实现冷却降温的目的,还能通过接水段在断开状态与外界环境连通,解决出水管内有水残留的问题。

Description

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液体容器包括水杯、水壶、咖啡机、温奶器、茶壶等多种,液体容器可具有保温、加热、煮沸、降温等多种功能。其中,液体容器可通过出口倒水,还可以通过出水管将水导出,在通过出水管导出水时,出水管停止出水后,出水管的进口端被液体容器内的水进行水封,出水管的出口端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出水管内会有水残留,用户下一次取水时,则首先取到的是上次取水的残留水,出水管中的残留水不管从水温,还是从水内的细菌、杂质等方便,均会影响用户的取水体验,液体容器的性能有待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体容器,储水腔内的液体流过出水管,实现冷却降温的目的,还能通过接水段在断开状态与外界环境连通,解决出水管内有水残留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容器,包括:
壶体,所述壶体构造有储水腔,所述壶体设置有封水件;
座组件,包括壳体和出水管,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用于冷却的冷却腔,所述壶体位于所述座组件的一侧;
所述出水管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设置有接水段和冷却段,所述冷却段位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进口位于所述出口的上方,所述接水段的一端构造有所述进口,所述接水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却段,所述接水段适于在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连通状态,所述出水管适于通过所述进口与所述储水腔连通,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进口与所述储水腔断开,所述接水段与外界环境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容器,包括壶体和座组件,座组件包括壳体和出水管,壶体的储水腔内的水可流入出水管,出水管的冷却段在壳体的冷却腔内,可利用冷却腔的冷量为冷却段内的液体进行冷却降温,以便从出水管的出口取到冷却降温后的液体;在储水腔与出水管断开之后,可通过调节出水管,使得出水管与外界环境连通,避免出水管内形成负压,保证出水管内的水可完全排出,解决出水管内有水残留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进口与外界环境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接水段并用于驱动所述接水段在所述连通状态与所述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段包括本体部和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抵接部,所述进口开设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抵接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本体部内形成连通所述储水腔与所述冷却段的通道,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接水段的一端,在所述连通状态,所述抵接部适于抵接所述封水件,以通过所述接水段运动来带动封水件运动,使得所述进口与所述储水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向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方向,所述抵接部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段的周向开设多个所述进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施力部、支点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接水段,所述施力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支点部抵接所述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一磁性体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磁性体固定于所述接水段,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所述第二磁性体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体,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通电,以使所述第二磁性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磁性体移动,使得所述接水段切换至所述连通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磁性体与所述第二磁性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基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断电,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基于所述第一驱动件通电,所述弹性件的回复力适于驱动所述第二磁性体运动,以带动所述接水段切换至所述连通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驱动接水段上升,以使所述接水段从所述断开状态切换至所述连通状态,所述接水段与所述冷却段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段与所述冷却段之间套设密封套;
所述密封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接水段与所述冷却段中的一个,所述密封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接水段与所述冷却段中的另一个,或,所述密封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接水段,所述密封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段,所述密封套构造有伸缩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段与所述冷却段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段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却段构造有限位部,基于所述接水段从所述断开状态向所述连通状态切换,所述冷却段通过所述限位部限位于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段设置有连通口,在所述连通状态,所述连通口封闭,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连通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进口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段连接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阀出口,在所述连通状态,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储水腔,所述第一入口、所述阀出口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入口关闭,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储水腔断开,所述第二入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二入口、所述阀出口与所述进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壶体内构造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内设置所述封水件和复位件,在所述连通状态,所述复位件处于形变状态;基于所述接水段解除对所述封水件的作用力,所述复位件的回复力用于驱动所述封水件封闭所述出液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容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与图4的区别在于,图5中的第一驱动件处于驱动进口与储水腔连通的连通状态,图4中的第一驱动件处于进口与储水腔断开的断开状态;
图6与图4的区别在于,接水段与冷却段的连接关系不同,图6中接水段与冷却段通过密封套密封连接,第一驱动件可驱动接水段相对于冷却段运动,图4中接水段与冷却段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可驱动接水段与冷却段同步运动;
图7是图2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容器的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与图3的区别在于,第一驱动件的结构形式不同;
图10是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与图3的区别在于,图10的液体容器未设置第一驱动件,并增设调节阀。
附图标记:
100、壶体;110、储水腔;120、加热件;130、第一耦合器;140、出液口;150、封水件;160、壶口;170、出液通道;180、复位件;
200、壳体;210、冷却腔;211、冷却介质;220、第一驱动件;221、施力部;222、支点部;223、连接部;224、安装座;225、第一磁性体;226、第二磁性体;227、弹性件;230、第二耦合器;240、调节阀;241、第一入口;242、第二入口;243、阀出口;250、支撑部;260、安装口;270、散热部;280、第一壳部;290、第二壳部;291、壳本体;292、盖体;293、隔热腔;294、散热风机;
300、出水管;310、进口;320、出口;330、冷却段;340、接水段;341、本体部;342、抵接部;350、密封套;360、限位部;370、密封件;
400、扰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容器进行说明之前,对其应用场景进行说明。液体容器的种类多样,如电水壶、温奶器、恒温壶、保温壶和保温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容器,包括壶体和座组件,结合图1至图10所示,对液体容器进行说明。
参考图3至图10所示,座组件包括壳体200和出水管300,壳体200内构造有用于冷却的冷却腔210,出水管300的进口310与出口320之间设置冷却段330,出水管300的进口310适于在与储水腔110连通与断开之间切换,冷却段330位于冷却腔210内。当储水腔110内的液体通过进口310进入冷却段330,冷却腔210内的冷量可提供给冷却段330,使得冷却段330内的液体降温,降温后的液体可通过出水管300的出口320排出,用户可从出口320处取降温后的液体。
上述内容提到的储水腔110和出水管300内的液体为同一种液体,出水管300不局限于用于输出纯净的水,也就是储水腔110不局限于储存纯净的水,出水管300内可以排出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如当壶体100用于容纳奶时,液体可以包括奶,当壶体100用于煮茶壶时,液体可以包括茶(水和茶叶的混合物)。储水腔110内的液体可以包括热水,热水可以包括刚烧开的水,当储水腔110内的液体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储水腔110内的水经过出水管300冷却降温,出口320流出预设温度的水。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3所示,壳体200内的冷却腔210可向冷却段330提供冷量,冷却腔210内可设置冷却介质211,冷却介质211的温度低于储水腔110内的液体温度,在储水腔110内的液体进入冷却段330时,冷却介质211从冷却段330吸热,冷却介质211吸热升温,冷却段330内的液体放热降温,使得出口320的出液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冷却腔210内还可以设置半导体制冷件,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端朝向冷却段330,半导体制冷件能够吸收冷却段330的热量,实现换热降温,使液体能够降温至所需的预设温度。当然,冷却腔210内设置其他可提供冷量的部件。
其中,冷却介质211包括水与相变储能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冷却介质211可以包括相变储能材料,相变储能材料可以具有一定流动性,也可以为固体,相变储能材料潜热高,尽量选择导热系数大的相变储能材料,能够吸收冷却段330内液体的热量,使出水管300内的液体能够降温至所需的预设温度。其中,冷却介质211还可以包括水,水不仅流动性好、导热能力强,水的导热性能好,并且无毒无害,获取简单、成本低。
相变储能材料可以包括十水合硫酸钠与十水合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这类材料相对于水而言潜热更高、在吸收同等的热量的情况下相变储能材料的温度变化小。冷却介质211还可以是十水合硫酸钠和十水合碳酸钠等相变储能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与水的混合物,冷却介质211不仅潜热高,而且流动性和导热性强。当冷却介质211包括水和相变储能材料,相变储能材料混合在水中,冷却介质211处于常温(如20℃),相变储能材料为固态,相变储能材料为混合在水中的颗粒物,冷却介质211具有流动性。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腔210内的冷源可以是冷却介质211,可以设置有半导体制冷件,还可以设置冷却介质211和半导体制冷件,通过同时设置冷却介质211和半导体制冷件能够有效保证冷却效果。当然,冷却腔210内还可以同时设置冷却介质211和半导体制冷件,半导体制冷件可以直接向出水管300输送冷量,半导体制冷件还可以向冷却介质211提供冷量,通过冷却介质211向出水管300输送冷量,具体可根据需要选择。当冷却腔210内的冷源为冷却介质211,尽量保证冷却腔210的封闭性,避免冷却介质211泄漏。
冷却腔210向出水管300的冷却段330提供冷量的方式多样,下述实施例,以冷却腔210内容纳冷却介质211,基于冷却介质211与冷却段330内的液体具有温差,通过冷却介质211从冷却段330内的液体吸热,实现出水管300的出口320的出液温度调节。冷却介质211在吸热之前,一般处于常温(环境温度,如20℃),储水腔110内的液体一般为沸腾的热水,冷却介质211的温度与冷却段330内的液体具有温差,利用冷却介质211进行吸热,无需为冷却介质211供电,满足电水壶等液体容器冷却热水的需求,电水壶无需额外的耗电量,有助于电水壶节能降耗。
基于座组件的冷却腔210内对冷却段330内的液体进行降温,下面,以液体容器为电水壶为例,对座组件进行说明。
参考图3所示,当壳体200位于壶体100的下方,壶体100内的液体可通过重力流入出水管300。
座组件包括壳体200和连接于壳体200的出水管300,出水管300的进口310位于出口320的上方,储水腔110内的水通过进口310进入出水管300,在出水管300内向下流动到出口320,出水管300内的水可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向出口320,可减少出水过程中的电能消耗。通过重力方式让水流过座组件进行快速冷却。
参考图3和图7所示,当进口310位于出口320的上方,出水管300还包括接水段340,接水段340的一端构造有进口310,接水段340的另一端连接于冷却段330。接水段340适于在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在连通状态,出水管300适于通过进口310与储水腔110连通,储水腔110内的水通过进口310进入出水管300,用户可从出水管300的出口320取到水。在断开状态,进口310与储水腔110断开,接水段340与外界环境连通,接水段340与外界连通后,出水管300的两端均可以与外界环境连通,出水管300的两端均受到大气压力,出水管300的两端压力平衡,在出水管300停止出水时,出水管300通入空气使水能够完全流出出水管300,基于连通器原理以及进口310位于出口320的上方,出水管300内的水会自动流向出口320,解决出水管300内残留水的问题。
通过接水段340调控出水管300与储水腔110的通断关系,还调控出水管300与外界环境的通断关系,对出水管300的其他部分、电水壶的座组件的其他部件以及电水壶的壶体100结构无影响,在较低电水壶的生产、制造成本下,可解决出水管300内残留水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座组件与壶体100配合使用,出水管300内残留水在可控的情况下出水,当壶体100从座组件取走,解除储水腔110内的水对出水管300的液体,出水管300内的液体已经排空,不会导致出水管300内的残留水从出口320溢出,提升用户体验。
在出水管300不出水的状态,也就是,出水管300保持在断开状态,关于“出水管300与外界环境连通”,提供如下实施方式:
参考图3、图4、图6至图10所示,在断开状态,接水段340通过进口310与外界环境连通。可以理解为,进口310可以与储水腔110连通,也可以与外界环境连通,也就是接水段340无需额外设置结构或部件,即可实现出水管300的状态切换,接水段340及出水管300的结构简单,出水管300的加工简便。
其中,接水段340可通过位置调节,实现进口310的位置调节,进而实现进口310与储水腔110、进口310与外界环境的通断关系调节。例如,接水段340可通过移动调节,使得进口310插入储水腔110内,此时,进口310与储水腔110连通,接水段340再次移动,进口310可移出储水腔110,使得进口310与外界环境连通;或者,接水段340可以转动调节,使得接水段340转动预设角度,则进口310转动至朝向储水腔110并与储水腔110连通,接水段340再转动设定角度,则转动至与外界环境连通。当然,接水段340还可以通过旋转升降,实现状态调节,接水段340的位置调节方式多样,可根据需要选择。
还可以理解的是,接水段340设置有连通口(图中未示意),在连通状态,连通口封闭,进口310打开,使得进口310与储水腔110连通;在断开状态,连通口与外界环境连通,进口310关闭。接水段340开设连通口与进口310,通过切换连通口与进口310的通断状态,来切换接水段340的功能,此时,可在接水段340不运动的情况下,实现出水管300在连通状态与断开状态的切换。
其中,连通口与进口310的通断,接水段340集成有阀功能,可通过二位三通阀的原理实现,如闸阀或球阀,接水段340内可设置阀片、阀杆或球芯,通过阀片、阀杆和球心的位置调节,实现连通口与进口310的通断。
当然,参考图10所示,接水段340可以连接有调节阀240,调节阀240包括第一入口241、第二入口242和阀出口243,在连通状态,第一入口241连通储水腔110,第一入口241、阀出口243与进口310连通,第二入口242关闭,储水腔110内的水通过第一入口241流向进口310再流向出口320,实现出水管300的出水功能。在断开状态,第一入口241与储水腔110断开,第二入口242与外界环境连通,第二入口242、阀出口243与出口320连通,出水管300通过第二入口242和出口320配合,实现出水管300的压力平衡,保证出水管300内的水排出。
调节阀240具有二位三通阀的功能,通过在接水段340安装调节阀240,可在接水段340不运动的情况下,实现接水段340在连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结构简单。调节阀240可以为二位三通阀,或其他可实现二位三通阀功能的阀,如四通阀、五通阀等。
对于上述内容通过接水段340进行位置调节,来调节接水段340在连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下面对于接水段340的位置调节方式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3至图8所示,座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220,第一驱动件220连接接水段340并用于驱动接水段340在连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通过第一驱动件220驱动接水段340运动,使得接水段340保持在连通状态或保持在断开状态。当接水段340保持在连通状态,接水段340的进口310与储水腔110连通,使得储水腔110内的热水可通过接水段340进入冷却段330,水在冷却段330内冷却降温后排出,用户可取到预设温度的水。当接水段340保持在断开状态,接水段340的进口310与储水腔110断开,储水腔110内的液体不再进入出水管300,接水段340可通过进口310或其他开口与外界环境连通,使得出水管300的两端的压力平衡,出水管300内的液体可向出口320的方向流动,并从出口320排出,解决出水管300内的液体受到出口320端的大气压力而保持在出水管300内的问题,使得出水管300内的液体尽量完全排出。
接水段340在连通状态与断开状态切换的驱动力,可以为第一驱动件220提供的转动驱动力、移动驱动力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驱动件220提供的驱动力可以但不限于前述。
第一驱动件220提供的驱动力,可以为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手动驱动的可操作性强,减少耗电,电动驱动的智能化程度高,简化用户操作。
第一驱动件220连接于壳体200,以将第一驱动件220安装于座组件。当第一驱动件220可以电动驱动,第一驱动件220可以位于壳体200内,壳体200起到安装和保护第一驱动件220的作用,避免第一驱动件220被误触发;当第一驱动件220可以手动触发,第一驱动件220的局部伸出壳体200,以便用户施力,第一驱动件220的其他部位可以设置在壳体200内,也可避免误触发。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4和图5所示,接水段340包括本体部341和连接于本体部341的抵接部342,进口310开设于本体部341与抵接部342中的至少一个,本体部341内形成连通储水腔110与冷却段330的通道,抵接部342位于接水段340的一端,接水段340的另一端连接冷却段330。
在壶体100内设有封水件150(封水件150可以为阀片、阀杆或球芯)的情况下,封水件150可用于开闭储水腔110,当接水段340向靠近封水件150的方向运动,抵接部342可抵接到封水件150,可通过接水段340的运动来带动封水件150运动,使得进口310与储水腔110连通,实现出水管300从断开状态切换至连通状态,并可使出水管300保持连通状态。在断开状态,进口310与外界环境连通,进口310和出口320均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基于进口310高于出口320,出水管300内的水可流向出口320,以将出水管300内的水排空。
可以理解的是,壶体100内构造有与储水腔110连通的出液通道170,出液通道170内设置封水件150和复位件180,在连通状态,复位件180处于形变状态;基于接水段340解除对封水件150的作用力,复位件180的回复力用于驱动封水件150封闭出液通道170。
其中,复位件180可以为弹簧、扭簧等,在复位件180的回复力作用下,封水件150运动到封闭出液通道170的位置。封水件150处于封闭出液通道170的位置,复位件180也可以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复位件180的回复力使得封水件150保持在封闭出液通道170的位置,当然,封水件150可以靠自重保持在封闭出液通道170的位置。
参考图4和图5所示,出液通道170的下端可以理解为出液口140。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5所示,在连通状态,进口310位于出液通道170内,接水段340的本体部341密封连接于出液通道170的内壁,使得出水管300与壶体100的内壁密封连接,出水管300与壶体100的密封结构简单。
参考图4和图5所示,当座组件位于壶体100的下方,在受力情况下,接水段340可上下活动,接水段340向上运动时可压缩复位件180并顶开封水件150,从而使液体流入到出水管300中,出水管300与壶体100的内壁之间可通过密封圈密封,从而保证水不会漏出,密封圈可设置在壶体100上或接水段340上。
在连通状态,进口310伸入储水腔110内,封水件150解除对出液通道170的封闭,本体部341与抵接部342中至少一个的壁面与出液通道170的内壁密封连接,避免漏水;另一些情况下,进口310位于储水腔110外侧,形成进口310的本体部341的端面抵接壶体100,实现出水管300与壶体100的密封配合。接水段340与壶体100的密封方式多样,具体可根据需要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4和图5所示,抵接部342连接于本体部341的端部,向远离本体部341的方向,抵接部342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以便抵接部342插入储水腔110内。在抵接部342向壶体100内插接的过程中,可避免抵接部342与壶体100的壁面接触,减小接水段340的运动阻力并且避免接触磨损。
结合图4和图7所示,抵接部342为近似锥形结构,抵接部342的结构稳定性好,保证抵接部342稳定抵接封水件150。如图4所示,封水件150为球形,抵接部342的顶部具有弧度,抵接部342的整体形状接近圆锥形,当然,封水件150还可以为矩形块或其他形状的结构。
参考图5所示,抵接部342与本体部341的分界线通过图中双点划线显示,进口310的部分区域位于抵接部342,进口310的另一部分区域位于本体部341。
参考图4和图7所示,接水段340的周向开设多个进口310,以便多个进口310同时向接水段340进水,保证接水段340均匀稳定进水。相邻的进口310之间通过接水段340的壁板分隔,也能保证抵接部342对于封水件150的支撑稳定性。进口310为长圆形孔,进口310还可以为圆形孔、方孔等多种,进口310的形状不作限定。
接水段340的本体部341内形成的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多种形状。
上述内容对于接水段340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对冷却段330与接水段340的关系进行说明。
一些情况下,参考图6所示,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之间套设密封套350,可以理解为,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为独立的两个管段,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通过密封套350实现密封连接,方便根据需要调整、更换接水段340和冷却段330,连接方式简单且方便加工。
密封套350的一些安装方式,密封套350的一端固定连接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中的一个,密封套35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中的另一个,在接水段340相对于冷却段330运动时,接水段340和冷却段330中的至少一个可相对于密封套350运动,以满足接水段340进行位置调节的需求。
当接水段340可相对于冷却段330上升至连通位置,接水段340可相对于冷却段330下降至断开位置,密封套350的上端与接水段340滑动连接,或者,密封套350的下端与冷却段330滑动连接,在接水段340升降过程中,以使密封套350的两端均保持密封,避免出水管300漏水。
密封套350的另一些安装方式,密封套350的一端固定连接接水段340,密封套35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冷却段330,密封套350构造有伸缩段(图中未示意),伸缩段可随着接水段340的运动进行伸缩调节。密封套350配设有伸缩段,可使得密封套350的两端均与保持固定,保证密封套350对接水段340以及冷却段330的密封效果。
当接水段340相对于冷却段330移动,密封套350的伸缩段伸缩调节,以保证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的紧密固定。当接水段340相对于冷却段330转动,伸缩段也可以随着接水段340的转动方向进行伸缩调节。
其中,密封套350可以套设在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的外壁,或者,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套设在密封套350的外侧,密封套350的位置可根据需要选择。
另一些情况下,参考图4和图5所示,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固定连接,冷却段330可移动的设置于壳体200内,冷却段330与接水段340同步移动,以使接水段340在连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冷却段330构造有限位部360,基于接水段340从断开状态向连通状态切换,冷却段330通过限位部360限位于壳体200内,限位部360可将冷却段330止挡在壳体200内,限制冷却段330随接水段340运动的距离,尽量使冷却段330保持在冷却腔210内。
出水管300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出水管300可以被移出和回复。出水管300可设置为柔性软管,如塑料管、硅胶管等,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为一体式的管结构,在连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前切换的过程中,出水管300可通过柔性变形,来调节进口310的位置,实现出水管300的状态切换。冷却段330与壳体200密封连接,避免冷却介质211泄漏。其中,冷却段330与壳体200通过密封件370密封连接,在冷却段33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过程中,通过密封件370保证冷却段330与壳体200的密封性能。
当然,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接水段340可相对于冷却段330移动的情况下,冷却段330也可以设置限位部360,对冷却段330进行限位。
上述内容对于接水段34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对于第一驱动件220进行说明,以提供接水段340的运动动力。
参考图4至图6以及图8所示,第一驱动件220通过驱动接水段340上升,第一驱动件220克服接水段340的重力,以使接水段340从断开状态切换至连通状态,接水段340与冷却段330保持密封连接。接水段340在自重的作用下,从连通状态切换至断开状态,接水段340通过自重复位,操作简便,且无需额外的能耗,有助于降低座组件的耗电。
一些情况下,第一驱动件220可通过杠杆原理驱动接水段340上升,解除对杠杆的压力,则可使接水段340复位,操作简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件220包括依次连接的施力部221、支点部222和连接部223,连接部223固定连接接水段340,施力部221位于壳体200的外侧,支点部222通过壳体200支撑。用户可通过向施力部221施加压力,使得支点部222相对于壳体200转动,撬动连接部223上升,连接部223带动接水段340上升。
其中,支点部222可以转动连接于壳体200,如图4和图8所示,支点部222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壳体200,用户向施力部221施压,则支点部222相对于壳体200转动,使得接水段340上升至连通状态,储水腔110内的水进入出水管300,用户可通过出口320取水,此过程可以理解为按压开关(第一驱动件220)取水的过程。
壳体200内设置有安装座224,安装座224开设轴孔,安装轴穿设于支点部222与轴孔内,安装轴转动连接于支点部222或安装座224,使得支点部222可以相对于轴孔转动,连接部223固定连接接水段340,施力部221位于壳体200的外侧。施力部221、支点部222和连接部223为一体的杆结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和安装。
当然,支点部222还可以抵接壳体200,通过壳体200给支点部222提供支点,使得依次连接的施力部221、支点部222和连接部223形成杠杆结构。
第一驱动件220驱动接水段340上下移动,当需要接水时,第一驱动件220驱动接水件上移以顶开封水件150,当需要停水时,第一驱动件220复位,封水件150(靠重力或靠复位件180)下移,空气可通过进口310进入接水段340。
另一些情况下,第一驱动件220可以通过电机、气缸、电磁等原理提供给接水段340移动驱动力,下面,以电磁驱动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9所示,第一驱动件220包括第一磁性体225和第二磁性体226,第一磁性体225固定于壳体200,第二磁性体226固定于接水段340,第一磁性体225和第二磁性体226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体,通过第一驱动件220通电,以使第二磁性体226相对于第一磁性体225移动,使得接水段340在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在通电后,第一磁性体225与第二磁性体226产生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的磁场力,使得第二磁性体226相对于第一磁性体225移动,同时,第二磁性体226带动接水段340移动,接水段340移动至连通状态。在通电状态下,接水段340可保持在连通状态。在断电状态,第二磁性体226可复位,此时,第二磁性体226可靠重力复位,使得接水段340回复至断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体225和第二磁性体226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体,在通电状态下,第一磁性体225和第二磁性体226产生磁场力,在断电状态下,第一磁性体225和第二磁性体226无磁场力,在通电向断电切换时,不需要克服第一磁性体225和第二磁性体226的磁场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性体225与第二磁性体226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27,基于第一驱动件220断电,弹性件227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基于第一驱动件220通电,弹性件227的回复力适于驱动第二磁性体226从断开状态切换至连通状态。
弹性件227可提供给第一磁性体225和第二磁性体226辅助驱动力,弹性件227的回复力可驱动第二磁性体226移动,以使得接水段340快速且准确的运动到连通状态。在断电时,弹性件227还能提供给第二磁性体226复位的缓冲作用力,避免第二磁性体226与第一磁性体225发生碰撞,减少接水段340位置调节过程产生的噪声,使座组件保持低噪声的状态。
参考图9所示,第一磁性体225位于第二磁性体226的下方,第一磁性体225固定于壳体200内,第一磁性体225与第二磁性体226之间设置弹性件227,在通电时,第一磁性体225与第二磁性体226之间产生相斥的磁场力,以驱动第二磁性体226向上移动,此时,保持压缩的弹性件227可提供向上的弹力来驱动第二磁性体226向上移动,使得第二磁性体226带动接水段340向上移动,使得进口310插入储水腔110内,储水腔110内的水通过出水管300冷却后,用户可从出口320取水。
上述第一磁性体225与第二磁性体226配合的方式,在取水过程中耗电,在不需要取水时不耗电,可降低座组件和电水壶的耗电量,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第一驱动件220可以为电磁阀。电磁阀驱动接水段340上下移动,当需要接水时,电磁阀的阀芯上移,带动接水段340上移以顶开封水件150,当需要停水时,电磁阀复位,阀芯下移,接水段340下落,此时进口310连通空气,这样在水继续流出出水管300的过程中有空气补入,不会形成真空,从面保证水流从出水管300中排空。
上述内容对于出水管300内液体排空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下面,对于液体容器的壶体100与壳体200的关系进行说明。
一些情况下,参考图3所示,壶体100构造有储水腔110和与储水腔110连通的壶口160,用户可以通过壶口160取到储水腔110内的水。用户可以通过倾斜壶体100,从壶口160倒出水;或,壶体100内设置有送水泵,送水泵将储水腔110内的水泵送到壶口160,用户可从壶口160取水。
结合上述,一些情况下,液体容器可从壶口160或出口320进行取水,也就是,液体容器具有至少两种出水方式。
参考图3所示,液体容器适于在第一出水状态和第二出水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出水状态,储水腔110适于通过壶口160出液,储水腔110与出水管300断开,用户可从壶口160取水,不能从出口320处取水;在第二出水状态,储水腔110与出水管300连通,用户可从出水管300的出口320,不从壶口160取水。在第二出水状态,储水腔110内的热水经过冷却段330,被冷却降温后,从出口320流出,出口320适于输出预设温度的水,预设温度小于储水腔110内水的当前温度,也就是从出口320流出的水为经过冷却腔210降温后的水。在同一时刻,从壶口160取到的水的温度高于从出口320取到的水的预设温度。
其中,预设温度可以为用户设定的取水温度,如45℃、50℃或60℃。
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容器可单独执行第一出水状态和第二出水状态中的一个,也就是,从壶口160取水,或,从出口320取水;电水壶还可以同时执行第一出水状态和第二出水状态,也就是,同时从壶口160和出口320取水(此时,储水腔110内的水可通过泵输送到壶口160),可取到两种不同温度的水。
储水腔110内的水经过出水管300冷却降温,出口320流出预设温度的水。当储水腔110内的液体温度不高于预设温度,则可选择第一出水状态出水,壶口160出水,用户可直接获取到小于等于预设温度的水。
结合上述液体容器的出水方式,在连通状态,液体容器适于以第二出水状态出水,在断开状态,液体容器适于以第一出水状态出水,液体容器也可以不出水,如液体容器静置。同时,在断开状态,尽量保证出水管300内的水完全排空,避免水在出水管300内的滋生细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断开状态,可以理解为,出水管300与储水腔110断开,并不是出水管300自身断开,此时出水管300的内部可保持连通,且出水管300与外界环境保持连通,使得出水管300内的水也可以排空。
基于上述,出水管300在断开状态,此时,液体容器处于第二出水状态之外,也就是出水管300在第二出水状态连通,第二出水状态之外,出水管300与储水腔110处于断开状态。
一些情况下,在第二出水状态中,基于冷却介质211的温度大于等于设定温度,控制储水腔110与出水管300断开,此时,出水管300不再出水。设定温度接近或高于预设的出水温度,当冷却介质211的温度接近或高度预设的出水温度,则出水管300内的水不能再向冷却介质211放热,冷却介质211不能给出水管300内的水降温,则停止出水,避免出水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保证用户安全。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3所示,上述液体容器可以具有加热功能,壶体100与座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加热件120,加热件120用于给储水腔110加热,以加热储水腔110内的液体,使得用户可以从壶体100取到加热后的液体。
当座组件位于壶体100的下方,座组件可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连接,此时加热件120可设置在座组件或壶体100。当加热件120设置在座组件,可简化壶体100的结构;当加热件120设置在壶体100,壶体100连接有第一耦合器130,座组件连接有第二耦合器230,当壶体100安装在座组件,第一耦合器130与第二耦合器230导电连接,可通过座组件接电,简化壶体100的结构,减轻壶体100的重量,方便壶体100取放。
参考图3至图10所示,液体容器具有加热功能,如液体容器为热水壶、咖啡机等,壶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加热件120,加热件120对应储水腔110的底部,加热件120尽量均匀加热储水腔110内的液体,座组件的电源线通过第一耦合器130和第二耦合器230向加热件120导电,结构简单。
壶体100的第一耦合器130设置在壶体100的出液口140的外圈,第一耦合器130可起到保护出液口140的作用,阻止杂质进入出液口140;同时,出水管300可穿设于第一耦合器130以与出液口140连接,第一耦合器130可对出水管300进行导向和限位,保证出水管300可对准出液口140。出水管300还穿设于壳体200的第二耦合器230,第二耦合器230也可以对出水管300进行导向和限位。
当出水管300通过运动在连通状态与断开状态切换,出水管300运动过程中,第一耦合器130和第二耦合器230均可以对出水管300进行限位和导向,保证出水管300的运动精度更高,也不需要额外增加器件对出水管300进行限位和导向,可简化液体容器的结构。
以液体容器为电水壶或养生壶为例,电水壶具有可将水快速加热的壶体100,接电的座组件,座组件具有冷却功能,水通过重力流入到出水管300,出水管300的至少部分管段位于座组件的冷却腔210内,使出水管300内的水被降温到合适温度。
其中,出水管300可以为从上向下延伸的直管,或者,从上向下盘旋的螺旋盘管,或者沿设定路径延伸的曲线管,出水管300的结构多样,尽量延长液体在出水管300内的换热时长,尽量增加冷却介质211与出水管300的换热面积,保证冷却效果。
壳体200与壶体100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有隔热腔293;隔热腔293位于冷却腔210与储水腔110之间。隔热腔293位于冷却腔210和储水腔110之间,隔热腔293将冷却腔210和储水腔110分隔开,在壶体100的储水腔110存有温度高的液体时,能阻止储水腔110内的液体与冷却腔210进行热交换,也就是,阻止储水腔110的热量向冷却腔210流动,减小对冷却腔210的冷却效果造成影响,还可以阻止冷却腔210的冷量向储水腔110流动,保证冷却腔210的冷却效果,从而使冷却腔210的冷却效果更好,液体在出水管300内能够降低到合适的温度,满足用户的饮用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3所示,壳体200连接有散热部270,散热部270的一部分位于冷却腔210内,散热部270的另一部分位于冷却腔210的外侧,通过散热部270向冷却腔210的外侧导热,有助于冷却介质211中的热量快速导出。散热部270的材料的导热能力尽量强,以加快冷却介质211散热,如散热部270可以铝材、铜材、硅胶等,散热部270的材料可根据需要选择。散热部270可设置多个散热片。
参考图3所示,散热部27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插接于冷却腔210内,第二部分位于隔热腔293内,散热部270位于壳体200内,壳体200可起到保护散热部270的作用,也避免散热部270暴露在壳体200外侧而影响壳体200的整体形态。其中,散热部270与壳体200密封连接,避免冷却介质211从散热部270与壳体200的连接部223位泄漏。
参考图8所示,液体容器还可以连接有散热风机294,散热风机294可朝向冷却腔210出风,以促进冷却腔210散热。散热风机294可以位于壳体200内或壳体200外,散热风机294的位置多样,可根据需要选择。
当液体容器设置有隔热腔293,散热风机294可设置在隔热腔293内,液体容器构造有与隔热腔293连通的通风口,以使隔热腔293通过通风口与外界连通,通过空气流动,实现隔热腔293的散热。其中,散热风机294可设置在隔热腔293内,通过散热风机294促进隔热腔293的空气流动。
参考图4所示,壳体200包括第一壳部280和密封连接于第一壳部280上方的第二壳部290,第一壳部280与第二壳部290构造出冷却腔210,散热部270连接于第二壳部290,第二壳部290构造有隔热腔293和通风口,隔热腔293内设置散热风机294和第二部分,散热风机294的风口朝向第二部分。
第二壳部290包括壳本体291和盖体292,壳本体291封盖第一壳部280,壳本体291与盖体292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向第二壳部290内安装零部件,如散热风机294、散热部270等部件,第二壳部290还可以用于显示液体容器内的水量、温度风,第二壳部290的功能多样。
参考图1和图3所示,座组件包括连接于壳体200的下方的支撑部250,支撑部250与壳体20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取液体容器的接水空间,用户可将杯体放置在接水空间内,方便用户接水。
出水管300的出口320通过壳体200的底壁与外界连通,出口320位于底壁靠前的位置,方便用户操作。壳体200的底部还设置有安装口260,出口320通过安装口260进行定位和安装,出口320也通过安装口260与外界连通。
参考图3和图9所示,壳体200连接有用于驱动冷却介质211流动的扰流件400,扰流件400至少部分位于冷却腔210内。扰流件400可以包括泵体或搅拌件,泵体可通过抽送冷却介质211,促进冷却腔210内的冷却介质211流动,搅拌件可通过搅拌冷却介质211在冷却腔210内流动,促进冷却介质211与冷却段330内的液体换热。其中,搅拌件可以通过驱动手柄驱动,还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搅拌件可以包括扇叶、搅拌杆等,结构简单。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5)

1.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体,所述壶体构造有储水腔,所述壶体设置有封水件;
座组件,包括壳体和出水管,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用于冷却的冷却腔,所述壶体位于所述座组件的一侧;
所述出水管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设置有接水段和冷却段,所述冷却段位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进口位于所述出口的上方,所述接水段的一端构造有所述进口,所述接水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却段,所述接水段适于在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连通状态,所述出水管适于通过所述进口与所述储水腔连通,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进口与所述储水腔断开,所述接水段与外界环境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接水段并用于驱动所述接水段在所述连通状态与所述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进口与外界环境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段包括本体部和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抵接部,所述进口开设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抵接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本体部内形成连通所述储水腔与所述冷却段的通道,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接水段的一端,在所述连通状态,所述抵接部适于抵接所述封水件,以通过所述接水段运动来带动封水件运动,使得所述进口与所述储水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向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方向,所述抵接部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施力部、支点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接水段,所述施力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支点部抵接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一磁性体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磁性体固定于所述接水段,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所述第二磁性体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体,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通电,以使所述第二磁性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磁性体移动,使得所述接水段切换至所述连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体与所述第二磁性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基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断电,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基于所述第一驱动件通电,所述弹性件的回复力适于驱动所述第二磁性体运动,以带动所述接水段切换至所述连通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驱动接水段上升,以使所述接水段从所述断开状态切换至所述连通状态,所述接水段与所述冷却段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段的周向开设多个所述进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段与所述冷却段之间套设密封套;
所述密封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接水段与所述冷却段中的一个,所述密封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接水段与所述冷却段中的另一个,或,所述密封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接水段,所述密封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段,所述密封套构造有伸缩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段与所述冷却段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段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却段构造有限位部,基于所述接水段从所述断开状态向所述连通状态切换,所述冷却段通过所述限位部限位于所述壳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段设置有连通口,在所述连通状态,所述连通口封闭,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连通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进口关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段连接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阀出口,在所述连通状态,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储水腔,所述第一入口、所述阀出口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入口关闭,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储水腔断开,所述第二入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二入口、所述阀出口与所述进口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内构造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内设置所述封水件和复位件,在所述连通状态,所述复位件处于形变状态;基于所述接水段解除对所述封水件的作用力,所述复位件的回复力用于驱动所述封水件封闭所述出液通道。
CN202321266915.8U 2023-05-23 2023-05-23 液体容器 Active CN219895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6915.8U CN219895372U (zh) 2023-05-23 2023-05-23 液体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6915.8U CN219895372U (zh) 2023-05-23 2023-05-23 液体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5372U true CN219895372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1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66915.8U Active CN219895372U (zh) 2023-05-23 2023-05-23 液体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5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51426A1 (en) Liquid heating apparatus
WO2020048142A1 (zh) 咖啡机及其控制方法
AU2015101367A4 (en) Fresh-brewed cold beverage dispensing machine
CN219895372U (zh) 液体容器
CN111671332A (zh) 一种具有控温功能的自搅拌式饮料冲泡杯
CN211380813U (zh) 液体加热器具
CN111543854A (zh) 水冷式电热水壶结构
CN216317062U (zh) 烹饪器具
CN210930706U (zh) 冷却杯以及具有该冷却杯的家用电器
CN214595516U (zh) 一种新型的冰滴壶
US5715742A (en) Single chamber dynamic flow brewing device
CN209090656U (zh) 一种智能调节水温的水杯
EP3001936A1 (en) Fresh-brewed cold beverage dispensing machine
CN113932453A (zh) 防烫混水模块及电热水器
CN209966135U (zh) 调奶器
CN216256729U (zh) 调奶器
CN219895374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15077538U (zh) 一种多功能电水壶
CN216569429U (zh) 防烫咖啡盖杯
CN216907615U (zh) 一种具有快速降温功能的电热水壶
CN219125994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21522187U (zh) 一种净水机
CN218528434U (zh) 料理机
CN220369853U (zh) 多功能调奶器
CN216744949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液体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