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4880U - 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4880U
CN219894880U CN202320748736.1U CN202320748736U CN219894880U CN 219894880 U CN219894880 U CN 219894880U CN 202320748736 U CN202320748736 U CN 202320748736U CN 219894880 U CN219894880 U CN 219894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
user
communication module
wrist
watch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87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87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4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4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4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包括:表带组件,表带组件用于佩戴于用户的腕部;手表主体,手表主体可拆卸地设置于表带组件;健康监测组件,健康监测组件设置于表带组件,健康监测组件用于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与手表主体通信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设置于表带组件且与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目标操作指令,并通过通信模块控制手表主体执行目标操作。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手表,当手表主体脱离用户的腕部时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并且当手表主体在其他距离用户有一定距离的配件上使用时,用户依然能够远程控制手表主体。

Description

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为了使得拍照和使用更加便利,通常将手表主体设计为可以从表带上拆卸下来。而手表主体从表带上拆卸下来之后,将使得手表主体离开人体,进而导致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并且戴在用户手上的表带也失去了和手表主体的联系,当手表主体在其他距离用户有一定距离的配件上使用时,用户不能控制手表主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其能够在手表主体从表带上拆卸下来之后健康监测功能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并且能够远程控制手表主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一种智能手表,包括:
表带组件,所述表带组件用于佩戴于用户的腕部;
手表主体,所述手表主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表带组件;
健康监测组件,所述健康监测组件设置于所述表带组件,所述健康监测组件用于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
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手表主体通信连接;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表带组件且与所述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目标操作指令,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手表主体执行所述目标操作。
由于手表主体可拆卸地设置于表带组件,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独立使用,比如,可以根据需要将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独立进行拍照或者播放音乐等,使得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更加的灵活、多元,功能更加的丰富。
在表带组件佩戴于用户的腕部的情况下,当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时,将使得手表主体脱离表带组件,进而使得手表主体脱离用户的腕部,由于健康监测组件设置于表带组件,因此,就算手表主体脱离用户的腕部,设置于表带组件的健康监测组件依然可以继续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使得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后健康监测功能将无法正常使用的智能手表来说,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手表可以实时的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因此,使用体验更好。
另外,由于通信模块与手表主体通信连接,控制模块设置于表带组件且与通信模块通信连接,因此,当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在其他距离用户有一定距离的配件上使用时,设置于表带组件的控制模块依然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手表主体建立联系,这么一来,将使得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用户的目标操作指令之后,可以远距离通过通信模块控制手表主体执行目标操作,将使得用户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手表主体,使得智能手表的应用更加的灵活、更加的人性化。
可选地,所述表带组件包括:
托板,所述托板包括两个相对端;
两个表带,两个所述表带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相对端,两个所述表带用于连接于所述用户的腕部,所述手表主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托板。
通常情况下,托板的机械强度大于表带的机械强度,通过使得手表主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托板,一方面,可以使得手表主体设置于托板时比较牢靠,另一方面,考虑到手表主体需要频繁的从表带组件上拆卸或者安装,因此,通过使得手表主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托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智能手表结构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整个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手表主体绕所述两个相对端中的一端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托板,以使所述手表主体扣合于所述托板或相对于所述托板处于翻起状态。
通过使得手表主体绕两个相对端中的一端可翻转地设置于托板,可以使得该智能手表具备翻转功能,当智能手表具备翻转功能时,可以根据需要使得手表主体扣合于托板或相对于托板处于翻起状态,一方面,非常的酷炫,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扩大该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
可选地,所述表带内设置有电池,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第一接电端;
所述手表主体对应所述第一接电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接电端,所述手表主体扣合于所述托板时,所述第一接电端与所述第二接电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电端及所述第二接电端为所述手表主体充电。
通过在托板上设置与电池电连接的第一接电端、在手表主体对应第一接电端的位置设置第二接电端,当手表主体扣合于托板时,第一接电端将与第二接电端电连接,电池可以通过第一接电端及第二接电端为手表主体充电,使得手表主体的电量得到及时的补充,如此设置,可以在一定程上避免或者减少手表主体的电量耗尽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电端设置于所述托板的与所述手表主体相对的一面,且所述手表主体扣合于所述托板时所述手表主体覆盖所述第一接电端。
通过使得第一接电端设置于托板的与手表主体相对的一面,并使得当手表主体扣合于托板时手表主体覆盖第一接电端,可以使得当手表主体扣合于托板时将第一接电端隐藏起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当手表主体扣合于托板时更加的美观,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第一接电端显露在智能手表的表面上导致第一接电端与其他导体接触导致电池短路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电端与所述电池通过FPC电连接。
由于FPC具有柔韧性好的特点,因此,通过使得第一接电端与电池通过FPC电连接,当表带相对于托板发生位置变动的情况时,FPC可以通过自身的形变完美的适应表带相对于托板位置的变动,因此,不会出现FPC折断的情况,进而不会出现第一接电端与电池电连接断开的情况。
可选地,所述健康监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托板;
和/或,
所述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托板。
通过使得健康监测组件设置于托板,相比于将健康监测组件设置于表带的方式来说,由于托板的机械强度大于表带的机械强度,可以使得健康监测组件设置的比较牢靠。
通过使得通信模块设置于托板,相比于将通信模块设置于表带的方式来说,由于托板的机械强度大于表带的机械强度,因此,可以使得通信模块4设置的比较牢靠。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触控板;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触控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触控板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操作指令,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操作指令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手表主体执行所述目标操作。
由于控制器与触控板电连接,因此,当触控触控板时,触控板可以接收用户的目标操作指令,在触控板接收到目标操作指令之后,由于控制器与触控板电连接,因此,控制器可以从触控板获取到目标操作指令,控制器获取到目标操作指令之后,由于控制器与通信模块通信连接,因此,控制器可以根据目标操作指令通过通信模块控制手表主体执行目标操作,这样,即可实现远程控制手表主体的目的。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
由于蓝牙成本低廉,技术成熟,因此,可以提高整个智能手表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智能手表的成本。
可选地,所述健康监测组件包括:
PPG健康监测元件,至少部分所述PPG健康监测元件显露于所述表带组件与所述用户的腕部接触,以监测所述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
当健康监测组件为PPG健康监测元件时,由于PPG健康监测元件可以测量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信息,而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信息可以表征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因此,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取到自身的体征状态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手表主体可拆卸地设置于表带组件,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独立使用,比如,可以根据需要将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独立进行拍照或者播放音乐等,使得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更加的灵活、多元,功能更加的丰富。
在表带组件佩戴于用户的腕部的情况下,当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时,将使得手表主体脱离表带组件,进而使得手表主体脱离用户的腕部,由于健康监测组件设置于表带组件,因此,就算手表主体脱离用户的腕部,设置于表带组件的健康监测组件依然可以继续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使得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后健康监测功能将无法正常使用的智能手表来说,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手表可以实时的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因此,使用体验更好。
另外,由于通信模块与手表主体通信连接,控制模块设置于表带组件且与通信模块通信连接,因此,当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在其他距离用户有一定距离的配件上使用时,设置于表带组件的控制模块依然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手表主体建立联系,这么一来,将使得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用户的目标操作指令之后,可以远距离通过通信模块控制手表主体执行目标操作,将使得用户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手表主体,使得智能手表的应用更加的灵活、更加的人性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智能手表当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手表的分解图;
图4是图1中的智能手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智能手表在的一种分解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表带组件;11-托板;111-第一接电端;12-表带;121-电池;
2-手表主体;21-第二接电端;
3-健康监测组件;
4-通信模块;
5-控制模块;51-触控板;52-控制器;
6-FPC;
100-智能手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智能手表当手表主体从表带组件上拆卸下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手表的分解图,图4是图1中的智能手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2、图3及图4,智能手表100包括表带组件1、手表主体2、健康监测组件3、通信模块4及控制模块5。其中,表带组件1用于佩戴于用户的腕部。手表主体2可拆卸地设置于表带组件1,健康监测组件3设置于表带组件1,健康监测组件3用于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通信模块4与手表主体2通信连接。控制模块5设置于表带组件1且与通信模块4通信连接,控制模块5用于接收用户的目标操作指令,并通过通信模块4控制手表主体2执行目标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手表主体2可拆卸地设置于表带组件1,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手表主体2从表带组件1上拆卸下来独立使用,比如,可以根据需要将手表主体2从表带组件1上拆卸下来独立进行拍照或者播放音乐等,使得智能手表100的应用场景更加的灵活、多元,功能更加的丰富。
在表带组件1佩戴于用户的腕部的情况下,当手表主体2从表带组件1上拆卸下来时,将使得手表主体2脱离表带组件1,进而使得手表主体2脱离用户的腕部,由于健康监测组件3设置于表带组件1,因此,就算手表主体2脱离用户的腕部,设置于表带组件1的健康监测组件3依然可以继续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使得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手表主体2从表带组件1上拆卸下来后健康监测功能将无法正常使用的智能手表来说,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手表可以实时的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因此,使用体验更好。
另外,由于通信模块4与手表主体2通信连接,控制模块5设置于表带组件1且与通信模块4通信连接,因此,当手表主体2从表带组件1上拆卸下来在其他距离用户有一定距离的配件上使用时,设置于表带组件1的控制模块5依然可以通过通信模块4与手表主体2建立联系,这么一来,将使得控制模块5在接收到用户的目标操作指令之后,可以远距离通过通信模块4控制手表主体2执行目标操作,将使得用户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手表主体2,使得智能手表的应用更加的灵活、更加的人性化。
其中,上述目标操作指令可以包括拍照指令及播放音乐指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当目标操作指令包括拍照指令时,控制模块5可以接收用户的拍照指令,并通过通信模块4控制手表主体2执行拍照操作,进而实现远距离控制手表主体2进行拍照的功能。
同理,当目标操作指令包括播放音乐指令时,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手表主体2进行播放音乐的功能。
上述通信模块4可以为蓝牙,当然,上述通信模块4还可以以其他可能的元器件,只需能使得控制模块5与手表主体2建立通信连接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通信模块4不作限定。
当通信模块4为蓝牙时,由于蓝牙成本低廉,技术成熟,因此,可以提高整个智能手表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智能手表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表带组件1包括:托板11及两个表带12。托板11包括两个相对端,两个表带12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端,两个表带12用于连接于用户的腕部,手表主体2可拆卸地设置于托板11。
通常情况下,托板11的机械强度大于表带12的机械强度,通过使得手表主体2可拆卸地设置于托板11,一方面,可以使得手表主体2设置于托板11时比较牢靠,另一方面,考虑到手表主体2需要频繁的从表带组件1上拆卸或者安装,因此,通过使得手表主体2可拆卸地设置于托板1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智能手表结构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整个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表主体2也可以可拆卸地设置于表带1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上述表带12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者TPU(Thermoplastic Urethane,聚氨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表带12的材质不作限定。
上述托板11的材质可以为硬塑料或者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托板11的材质也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托板11及两个表带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托板11与两个表带12为一体成型结构时,托板11与两个表带12之间将没有接缝,可以使得整个表带组件1的一体性较好,这样,一方面,比较美观,另一方面,也不容易出现在接缝处堆积灰尘的情况。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表带1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当两个表带12为一体成型结构时,可以认为两个表带12形成一个表带。
当托板11与两个表带12为分体式结构时,可以使得在表带12出现断裂的情况时只需更换表带12而无需更换托板11,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表带组件1的维护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表主体2绕两个相对端中的一端可翻转地设置于托板11,以使手表主体2扣合于托板11或相对于托板11处于翻起状态。
通过使得手表主体2绕两个相对端中的一端可翻转地设置于托板11,可以使得该智能手表具备翻转功能,当智能手表具备翻转功能时,可以根据需要使得手表主体2扣合于托板11或相对于托板11处于翻起状态,一方面,非常的酷炫,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扩大该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
上述关于当智能手表具备翻转功能时,可以进一步扩大该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在此将简单举例说明。
比如,当需要拍照时,在摄像头设置于手表主体2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手表主体2相对于托板11处于翻起状态,这样,可以便于通过手表主体2进行拍照。再比如,在手表主体2上设置有屏幕的情况下,当用户需要向朋友展示屏幕显示的内容时,可以使得手表主体2相对于托板11处于翻起状态,这样,使得朋友可以更方便的观看屏幕显示的内容。
当然,上述两种应用场景只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两种可能的应用场景,通过上述两种应用场景的描述可以看出,通过使得手表主体2绕两个相对端中的一端可翻转地设置于托板11,可以起到进一步扩大该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手表主体2绕两个相对端中的一端可翻转地设置于托板11的实现方式具有多种,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托板1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转轴,手表主体2绕所述转轴的轴向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轴,这样,即可实现使得手表主体2绕两个相对端中的一端可翻转地设置于托板11的目的。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可能方式实现使得手表主体2绕两个相对端中的一端可翻转地设置于托板11,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为了使得手表主体2绕两个相对端中的一端可翻转地设置于托板11时,使用体验更好,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上可以设置有阻尼结构,这样,可以使得手表主体2相对于托板11任意的悬停,因此,使用体验更好。
在智能手表的使用过程中,手表主体2的续航至关重要,当手表主体2的电量耗尽时,将使得智能手表丧失掉大部分功能,基于该考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5,表带12内设置有电池121,托板11上设置有与电池121电连接的第一接电端111。手表主体2对应第一接电端1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接电端21,手表主体2扣合于托板11时,第一接电端111与第二接电端21电连接,电池121用于通过第一接电端111及第二接电端21为手表主体2充电。
通过在托板11上设置与电池121电连接的第一接电端111、在手表主体2对应第一接电端111的位置设置第二接电端21,当手表主体2扣合于托板11时,第一接电端111将与第二接电端21电连接,电池121可以通过第一接电端111及第二接电端21为手表主体2充电,使得手表主体2的电量得到及时的补充,如此设置,可以在一定程上避免或者减少手表主体2的电量耗尽的情况发生。
考虑到第一接电端111与第二接电端21电连接的稳定性,参见图2,可以将第一接电端111设置于托板11的沉孔中,将第二接电端21设置为与沉孔的形状相匹配的凸起状,这样,当手表主体2扣合于托板11时,第二接电端21可以插设于沉孔中与第一接电端111电连接,使得第一接电端111与第二接电端21的电连接关系更加的可靠。
当然,也可以将第二接电端21设置于手表主体2的沉孔中,将第一接电端111设置为与沉孔的形状相匹配的凸起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接电端111与第二接电端21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这样,当两个第一接电端111分别与两个第二接电端21电连接时,可以使得手表主体2接入电池121的闭合回路中,进而可以实现通过电池121为手表主体2充电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池121设置于表带12内只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121也可以设置于托板11内,或者,设置于表带12与托板11的交接处等,可以根据需要将电池121设置于表带组件1的任何位置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2,第一接电端111设置于托板11的与手表主体2相对的一面,且手表主体2扣合于托板11时手表主体2覆盖第一接电端111。
通过使得第一接电端111设置于托板11的与手表主体2相对的一面,并使得当手表主体2扣合于托板11时手表主体2覆盖第一接电端111,可以使得当手表主体2扣合于托板11时将第一接电端111隐藏起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当手表主体2扣合于托板11时更加的美观,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第一接电端111显露在智能手表的表面上导致第一接电端111与其他导体接触导致电池121短路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一接电端111与电池121通过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6电连接。由于FPC6具有柔韧性好的特点,因此,通过使得第一接电端111与电池121通过FPC6电连接,当表带12相对于托板11发生位置变动的情况时,FPC6可以通过自身的形变完美的适应表带12相对于托板11位置的变动,因此,不会出现FPC6折断的情况,进而不会出现第一接电端111与电池121电连接断开的情况。
当然,第一接电端111与电池121也可以通过其他电子元器件实现电连接,比如,也可以通过金属导线实现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健康监测组件3设置于托板11。通过使得健康监测组件3设置于托板11,相比于将健康监测组件3设置于表带12的方式来说,由于托板11的机械强度大于表带12的机械强度,可以使得健康监测组件3设置的比较牢靠。
当然,健康监测组件3也可以设置于表带组件1的其他任意位置上,比如,可以设置于表带12上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上述健康监测组件3可以为PPG(photoplethysmograph,光电容积脉搏波标记法)健康监测元件,至少部分PPG健康监测元件显露于表带组件1与用户的腕部接触,以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
当健康监测组件3为PPG健康监测元件时,由于PPG健康监测元件可以测量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信息,而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信息可以表征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因此,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取到自身的体征状态信息。
当然,健康监测组件3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元器件,比如,健康监测组件3还可以为NCT(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等,当健康监测组件3为NCT热敏电阻时,用于还可以实时的掌控自己的温度,本申请实施例对健康监测组件3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通信模块4设置于托板11。通过使得通信模块4设置于托板11,相比于将通信模块4设置于表带12的方式来说,由于托板11的机械强度大于表带12的机械强度,因此,可以使得通信模块4设置的比较牢靠。
当然,通信模块4也可以设置于表带组件1的其他任意位置上,比如,可以设置于表带12上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控制模块5包括:触控板51及控制器52。其中,控制器52与触控板51电连接,控制器52与通信模块4通信连接,触控板51用于接收目标操作指令,控制器52用于根据目标操作指令通过通信模块4控制手表主体2执行目标操作。
由于控制器52与触控板51电连接,因此,当触控触控板51时,触控板51可以接收用户的目标操作指令,在触控板51接收到目标操作指令之后,由于控制器52与触控板51电连接,因此,控制器52可以从触控板51获取到目标操作指令,控制器52获取到目标操作指令之后,由于控制器52与通信模块4通信连接,因此,控制器52可以根据目标操作指令通过通信模块4控制手表主体2执行目标操作,这样,即可实现远程控制手表主体2的目的。
其中,上述控制器52可以为主板,上述触控板51可以为触摸屏,当然,上述控制器52及触控板51还可以分别为其他可能的元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包括:
表带组件,所述表带组件用于佩戴于用户的腕部;
手表主体,所述手表主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表带组件;
健康监测组件,所述健康监测组件设置于所述表带组件,所述健康监测组件用于监测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
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手表主体通信连接;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表带组件且与所述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目标操作指令,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手表主体执行所述目标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组件包括:
托板,所述托板包括两个相对端;
两个表带,两个所述表带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相对端,两个所述表带用于连接于所述用户的腕部,所述手表主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托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主体绕所述两个相对端中的一端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托板,以使所述手表主体扣合于所述托板或相对于所述托板处于翻起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内设置有电池,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第一接电端;
所述手表主体对应所述第一接电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接电端,所述手表主体扣合于所述托板时,所述第一接电端与所述第二接电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电端及所述第二接电端为所述手表主体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端设置于所述托板的与所述手表主体相对的一面,且所述手表主体扣合于所述托板时所述手表主体覆盖所述第一接电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端与所述电池通过FPC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健康监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托板;
和/或,
所述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托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触控板;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触控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触控板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操作指令,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操作指令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手表主体执行所述目标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健康监测组件包括:
PPG健康监测元件,至少部分所述PPG健康监测元件显露于所述表带组件与所述用户的腕部接触,以监测所述用户的体征状态信息。
CN202320748736.1U 2023-04-06 2023-04-06 智能手表 Active CN219894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8736.1U CN219894880U (zh) 2023-04-06 2023-04-06 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8736.1U CN219894880U (zh) 2023-04-06 2023-04-06 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4880U true CN219894880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5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8736.1U Active CN219894880U (zh) 2023-04-06 2023-04-06 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4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2808B2 (ja) バンド型電子機器および基板配置方法
US9292008B1 (en) Watchband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US7229385B2 (en) Wearable device
EP318046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lated electrical contact
WO2016074377A1 (zh) 智能手环、功能模块以及智能手表
EP3296837A1 (en) Wearable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straps comprising battery
CN111973174B (zh)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CN219894880U (zh) 智能手表
CN105700339A (zh) 电子设备
CN211349022U (zh) 一种基于lds天线的卫星手表
CN210666384U (zh) 一种心率手表
EP3477403A2 (en) Smartwatch
CN213908833U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213937514U (zh) 表带、表体、充电装置及手表
CN115211644A (zh) 一种佩戴舒适并且能够检测用户身体状态的智能手环
US20190088170A1 (en) Wireless, multi-colored dial-in board
EP3366155A1 (en) Watch strap buckle holding wearable modular electronic device
CN209543069U (zh) 一种抗摔智能手表
JP3203424U (ja) 情報端末装置
CN206836427U (zh) 智能表带
CN218245994U (zh) 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9742021U (zh) 表带和心率监测手表
CN205624817U (zh) 基于大容量电池的不间断脉率监测手环
US20200409242A1 (en) Garment with integrated camera with stabilizer system
CN112965360B (zh) 穿戴件和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