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5994U - 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5994U
CN218245994U CN202221708330.2U CN202221708330U CN218245994U CN 218245994 U CN218245994 U CN 218245994U CN 202221708330 U CN202221708330 U CN 202221708330U CN 218245994 U CN218245994 U CN 218245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assembly
hole
strip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83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83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5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5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5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该连接带组件包括调整带及固定带,调整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端及插入端,第一装配端用于连接于设备主体的一端,第一装配端与插入端之间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固定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装配端和连接端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装配端用于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另一端,连接端设有限位结构,连接端与第二装配端之间开设有插孔,限位结构与插孔之间设有连接柱。插入端能够穿过限位结构并从第一表面一侧通过插孔穿至第二表面一侧,连接柱能够穿接于任一连接孔以将调整带固定于固定带,限位结构限制调整带绕连接柱进行旋转,从而避免了调整带与固定带发生错位,提高了用户的佩戴体验。

Description

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提高,目前,智能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具有传统手表不具有的功能,例如显示、通讯、播放音乐、上网、生理监测等功能。
通常,智能手表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设备主体两侧的带体,在佩戴时,两个带体共同缠绕用户的腕部,并且两带体连接,以将设备主体固定在用户的腕部。目前,许多智能手表产品中两个带体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为:通过在第一带体中开设多个孔眼,在第二带体上设置隐藏开口和连接柱,连接柱与其中任一孔眼卡接后第一带体的端部穿过隐藏开口而设于第二带体的内侧。然而,上述连接方式,容易使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在连接柱处发生旋转错位,从而影响用户佩戴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带体之间容易发生旋转错位,影响佩戴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带组件,用于与设备主体装配,包括:
调整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端及插入端,所述第一装配端用于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装配端部与所述插入端之间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固定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装配端和连接端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装配端用于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端设有限位结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装配端之间开设有插孔,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插孔之间设有连接柱;
所述插入端能够穿过所述限位结构并从所述第一表面一侧通过所述插孔穿至所述第二表面一侧,所述连接柱能够穿接于任一所述连接孔以将所述调整带固定于。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为连接于所述连接端的限位框。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铰接于所述连接端;或,所述限位框固定于所述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插入端的形状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沿所述固定带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调整带的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沿所述固定带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调整带的厚度。
进一步地,当所述设备主体被用户佩戴时,所述第一表面背向用户的腕部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面向腕部表面,所述连接柱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具有头部和颈部,所述颈部穿设于一所述连接孔,所述头部暴露于一所述连接孔的孔口外。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处的固定带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插孔的相对两侧的部分所述固定带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连接带组件包括调整带和固定带,调整带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端和插入端之间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固定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装配端和连接端,该连接端设有限位结构,连接端与第二装配端之间开设有插孔,限位结构与插孔之间设有连接柱,在调整带与固定带进行连接时,插入端能够穿过限位结构并从固定带的第一表面一侧通过穿孔穿至第二表面一侧,连接柱能够穿接于任一连接孔以将调整带固定于固定带,其中,限位结构用于限制调整带绕连接柱进行旋转,从而避免了调整带与固定带发生错位,提高了用户的佩戴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连接带组件,所述连接带组件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整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调整带100、第一装配端101、插入端102、连接孔110、固定带200、第二装配端201、连接端202、第一表面203、第二表面204、限位结构210、插孔220、连接柱230、设备主体10、壳体11、显示屏12、物理按键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通常,智能手表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设备主体两侧的带体,在佩戴时,两个带体共同缠绕用户的腕部,并且两带体连接,以将设备主体固定在用户的腕部。目前,许多智能手表产品中两个带体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为:通过在第一带体中开设多个孔眼,在第二带体上设置隐藏开口和连接柱,连接柱与其中任一孔眼卡接后第一带体的端部穿过隐藏开口而设于第二带体的内侧。然而,上述连接方式,容易使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在连接柱处发生旋转错位,从而影响用户佩戴体验。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带组件,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进行说明。该连接带组件用于与设备主体10装配,包括调整带100和固定带200。
调整带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端101及插入端102,第一装配端101用于连接于设备主体10的一端,第一装配端101与插入端102之间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10。需要说明的是,该多个连接孔110为贯通调整带100的孔眼,多个连接孔110沿调整带100的延伸方向排布并且均能够与固定带200进行连接,通过变化连接孔110的位置与固定带200进行连接,能够调整调整带100与固定带200的连接位置。
固定带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装配端201和连接端20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03和第二表面204,第二装配端201用于连接于设备主体10的另一端,连接端202设有限位结构210,连接端202与第二装配端201之间开设有插孔220,限位结构210与插孔220之间设有连接柱230。具体地,该限位结构210能够供插入端102穿过并用于限制调整带100沿固定带200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固定带200发生偏移,连接柱230能够与任一连接孔110进行穿接以限制调整带100相对于固定带200的长度方向移动,插孔220能够供插入端102插入以使部分调整带100能够通过插孔220隐藏于固定带200的与用户腕部皮肤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带100和固定带200可由金属、织物、诸如皮革的天然材料、聚合物或其他材料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该插孔220开设于固定带200靠近于连接端202的位置,并且插孔220贯通固定带200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整带100和固定带2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首先,将调整带100通过插入端102穿过限位结构210,之后选择调整带100上的一个连接孔110与固定带200的连接柱230进行插接,最后将插入端102从固定带200的第一表面203的一侧穿过插孔220穿至固定带200的第二表面204的一侧,至此,完成将调整带100固定于固定带200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连接带组件包括调整带100和固定带200,调整带100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端101和插入端102之间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10,固定带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装配端201和连接端20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连接端202设有限位结构210,连接端202与第二装配端201之间开设有插孔220,限位结构210与插孔220之间设有连接柱230,在调整带100与固定带200进行连接时,插入端102能够穿过限位结构210并从固定带200的第一表面203一侧通过穿孔穿至第二表面204一侧,连接柱230能够穿接于任一连接孔110以将调整带100固定于固定带200,其中,限位结构210用于限制调整带100绕连接柱230进行旋转,从而避免了调整带100与固定带200发生错位,提高了用户的佩戴体验。
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带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结构210为连接于连接端202的限位框。具体地,限位框可由金属、聚乙烯等硬质材料制成,可保证限位框不易发生变形,从而使得调整带100穿过限位框后,限位框能够稳定地起到限制调整带100沿固定带200宽度方向发生错位的作用。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框铰接于连接端202。具体地,将限位框铰接于连接端202,使得限位框能够绕连接端202形成的边线转动,可以理解地是,将调整带100从插入端102穿过限位框时,可将限位框转动至便于调整带100穿过的位置,提高了用户连接调整带100和固定带200时的便捷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框固定于连接端202。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框固定于连接端202时所在的框面与固定带200在自然状态下的延伸方向平行。具体地,将限位框固定于连接端202,调整带100从插入端102穿过限位框并与固定带200连接后,使得限位框不能绕连接端202形成的边线转动,能够避免调整带100和固定带200在绑至用户腕部后限位框容易翘起的情况,提升了用户佩戴体验。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框具有通孔,通孔的形状与插入端102的形状相互匹配。可以理解地是,将通孔的形状与插入端102的形状相匹配,例如,插入端102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则通孔的形状也为长方形,或者通孔为与长方形相似的形状,例如,跑道型。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孔沿固定带200宽度方向的长度与调整带100的宽度相匹配。具体地,此处二者相匹配指的是,通孔沿固定带200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部分设有连接孔110的调整带100的最大宽度,以使调整带100恰好能够穿过通孔,从而使得调整带100在穿过通孔后,能够提高限位框限制调整带100在固定带200宽度方向上发生错位的限位效果。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孔沿固定带200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调整带100的厚度。具体地,此处二者相匹配指的是,通孔沿固定带200延伸方向的宽度大于调整带100的厚度,便于调整带100穿过通孔。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设备主体10被用户佩戴时,第一表面203背向用户的腕部表面,第二表面204面向腕部表面,连接柱230凸设于第一表面203。具体地,将第一表面203和第二表面204如此设置,并将连接柱230凸设于第一表面203,使得调节带上的一连接孔110与连接柱230穿接配合后,调节带的插入端102能够通过插孔220从固定带200背向腕部表面的一侧穿至面向腕部表面的一侧,即该插入端102及部分调节带隐藏于腕部表面和固定带200之间,提高了佩戴时的美观性。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柱230具有头部和颈部,颈部穿设于一连接孔110,头部暴露于一连接孔110的孔口外。具体地,该头部的横截面积大于颈部的横截面积,该头部在颈部穿设于连接孔110时能够起到防止连接柱230脱离连接孔110的作用。
优选地,头部呈球型。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带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插孔220处的固定带200的最大宽度大于插孔220的相对两侧的部分固定带200的宽度。具体地,调节带如果要穿过插孔220,则需将插孔220在固定带200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设置为大于调节带的宽度,由于调节带的宽度和固定带200的宽度相同,因此需要将插孔220处的固定带200最大宽度大于插孔220两侧的固定带200宽度,从而方便插孔220的开设。
优选地,插孔220的形状为跑道型。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以及上述的连接带组件,连接带组件连接于设备主体10。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腕带等等。具体地,设备主体10能够实现智能穿戴设备的各个功能,例如,显示时间、生理参数检测、通信、播放音乐和互联网交互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0可以设置有显示屏12、壳体11、麦克风和物理按键13等,显示屏12与壳体11围成的腔体内部可以设置有芯片、内部传感器、电池等部件,壳体11的背部可以设置生理监测传感器,例如心率传感器。
调整带100的第一装配端101装配于壳体11的一侧,固定带200的第二装配端201装配于壳体11的另一侧。具体地,第一装配端101和第二装配端201分别铰接在壳体11相对的两侧,或者,第一装配端101和第二装配端201分别插接在壳体11相对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该壳体11可以呈截面为圆形或者方形等的规则形状,当然壳体11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壳体11的材质可以有多种,例如壳体11可由塑料、陶瓷、金属(例如,不锈钢、铝、钛合金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者这些材料中任意两者或更多者的组合形成。壳体11可以利用一体式配置形成,在一体式配置中,壳体11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机加工或模制成单个结构,或者可以利用多个结构(例如,内部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外壳表面的一个或多个结构等)形成。
显示屏12可以用于显示时间、健康指标、信息等多种信息,该显示屏12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显示屏(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或基于其他显示技术的显示屏12(例如,电泳显示屏、在柔性基板上具有晶体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阵列的显示屏12等)。显示屏12可以为包括电容性触摸传感器、电阻性触摸传感器或其他触摸传感器部件的触摸屏显示屏或者可为非触敏的显示屏。
麦克风设置在壳体11侧部,麦克风可以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音频电路也可以将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
物理按键13设置在壳体11侧部,物理按键13可以为按压式的按键,也可以是旋转式的按键,该物理按键13可以为用于控制音量的音量控制按键、用于电亮或熄灭显示屏12以及控制智能穿戴设备开关机的开关按键,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接收物理按键13输入,产生与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内部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陀螺仪传感器用于确定智能穿戴设备的运动姿态;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智能穿戴设备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智能穿戴设备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和湿度;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2,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12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
电池能够为显示屏12、芯片中的控制器和处理器等部件提供电能,电池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锂电池、干电池、蓄电池等。
生理监测传感器可以是基于PPG传感器、ECG电极、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心率、血氧、心电、血糖、温度等生理信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带组件,用于与设备主体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整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端及插入端,所述第一装配端用于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装配端与所述插入端之间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固定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装配端和连接端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装配端用于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端设有限位结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装配端之间开设有插孔,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插孔之间设有连接柱;
所述插入端能够穿过所述限位结构并从所述第一表面一侧通过所述插孔穿至所述第二表面一侧,所述连接柱能够穿接于任一所述连接孔以将所述调整带固定于所述固定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连接于所述连接端的限位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铰接于所述连接端;或,所述限位框固定于所述连接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插入端的形状相互匹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所述固定带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调整带的宽度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所述固定带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调整带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设备主体被用户佩戴时,所述第一表面背向用户的腕部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面向腕部表面,所述连接柱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具有头部和颈部,所述颈部穿设于一所述连接孔,所述头部暴露于一所述连接孔的孔口外。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处的固定带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插孔的相对两侧的部分所述固定带的宽度。
10.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带组件,所述连接带组件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
CN202221708330.2U 2022-07-02 2022-07-02 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8245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8330.2U CN218245994U (zh) 2022-07-02 2022-07-02 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8330.2U CN218245994U (zh) 2022-07-02 2022-07-02 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5994U true CN218245994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0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8330.2U Active CN218245994U (zh) 2022-07-02 2022-07-02 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5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2008B1 (en) Watchband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CN108324261B (zh) 一种智能血压腕表
US20020068873A1 (en) Wrist-worn device
US20190110744A1 (en) Interchangeable wearable device
WO2017067268A1 (zh) 多参数即时检验无线传输智能腕表
CN218245994U (zh) 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9391865A (zh) 便携式音响设备
US20210393200A1 (en) Infant Monitoring Device
CN219418052U (zh) 盖板、显示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6907083U (zh) 连接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6932129U (zh) 智能腕带设备
CN218247208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210249819U (zh) 一种实时监测四合一智能手环
CN21641715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6960382U (zh) 设备主体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6930008U (zh) 出音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20105537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20458759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6907072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20442086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693034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692892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1075506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20458760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6310547U (zh) 一种与智能手表配合使用的臂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