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3283U -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3283U
CN219893283U CN202321571494.XU CN202321571494U CN219893283U CN 219893283 U CN219893283 U CN 219893283U CN 202321571494 U CN202321571494 U CN 202321571494U CN 219893283 U CN219893283 U CN 219893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water
photovoltaic module
photovoltaic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714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aihui Clea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Laihui Clea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Laihui Clea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Laihui Clea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714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3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3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3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包括导水排泥装置,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上下两端中,其一端至少有一处倒钩构造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一个光伏组件边框内侧相抵,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用粘接剂与光伏组件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粘接剂为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内侧面与光伏组件边框构成导流通道。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光伏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利用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与倒钩构造配合形成弹性构造固定该导水排泥装置,解决了相邻组件某些情况下会发生相对位移(例如不均匀热胀冷缩,支架应力不均造成变形),造成一般排水装置脱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排水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安装倾角较小的光伏组件,在组件表面积灰后随着雨水的冲刷,灰尘会集聚在组件下边缘,水蒸发后形成泥带,严重影响组件发电量和使用寿命。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导水排泥夹,该导水排泥夹由亲水材料制造,扣在光伏组件的边框上,利用虹吸原理排走积水。
近年来,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和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光伏发电系统(BAPV)正在快速成长,各种防水组件应用也日益广泛,成为光伏发电应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还有一些光伏电站其阵列安装光伏组件时,相邻组件之间距离很近或者靠在一起没有间隙,上述组件边框都有凸缘,有因为积水而产生的积灰问题,因其组件之间一般靠紧安装、没有缝隙,从而导致无法安装现有的导水排泥夹。
专利:CN216929959U提到的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虽然能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但存在的问题是容易脱落,申请号:2023211178036所述的用弹簧固定的导流装置,对于光伏组件铝边框特别纤薄的场合,会有脱落的问题,尤其是在用工具清洗触碰到该装置,或者相邻组件因为热胀冷缩不同而导致相对位移,其更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以解决现有导水排泥装置容易脱落,尤其是在用工具清洗触碰到该装置,或者相邻组件因为热胀冷缩不同而导致相对位移,其更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包括导水排泥装置,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上下两端中,其一端至少有一处倒钩构造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一个光伏组件边框内侧相抵,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用粘接剂与光伏组件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粘接剂为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内侧面与光伏组件边框构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跨过光伏组件边框并向光伏组件玻璃延伸构成导流端,所述导流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出口,所述出口的位置跨越或者至少位于被排水的光伏组件边框外侧的立面处。
进一步地,所述粘接剂为中性硅酮结构胶。
进一步地,所述粘接剂设置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内侧面的中部与光伏组件边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排泥装置内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沿上下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与光伏组件边框形成支撑作用,所述凸缘之间设有中间凹槽,所述凸缘远离所述中间凹槽的一侧设有侧槽,所述侧槽、所述凸缘与光伏组件边框围合成匚形状的空间,构成所述导流通道;所述粘接剂设置于中间凹槽与光伏组件边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端、所述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的上下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倒钩构造设置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倒钩构造的长度沿左右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排泥装置为锌合金制造或者塑料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排泥装置的内侧面设有亲水涂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或者并排排列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组件玻璃及安装于所述光伏组件玻璃外周的光伏组件边框及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
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导水排泥装置的上下两端中,其一端至少有一处倒钩构造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一个光伏组件边框内侧相抵,导水排泥装置用粘接剂与光伏组件边框固定连接,粘接剂为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从而利用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与倒钩构造配合形成弹性构造固定该导水排泥装置,解决了相邻组件某些情况下会发生相对位移(例如不均匀热胀冷缩,支架应力不均造成变形),造成一般排水装置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系统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系统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系统的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四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五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二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三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排泥装置的第四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水排泥装置,101-倒钩构造,102-凸缘,103-中间凹槽,104-侧槽,105-矩形开口,2-粘接剂,3-光伏组件,301-光伏组件玻璃,302-光伏组件边框,3021-立面,303-组件之间密封条,304-组件密封胶,305-上端凸缘,4-导流通道,401-导流端,402-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3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侧设为上,观察者右侧设为下,观察者前方设为右,观察者后方设为左,观察者上面设为后,观察者下面设为前,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前端”、“后端”、“左侧”“右侧”“中部”“上方”“下方”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
参见图1到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包括导水排泥装置1,导水排泥装置1的上下两端中,其一端至少有一处倒钩构造101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3的一个光伏组件边框302内侧相抵,导水排泥装置1用粘接剂2与光伏组件边框302固定连接,粘接剂2为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导水排泥装置1的内侧面与光伏组件边框302构成导流通道4,导流通道4的一端跨过光伏组件边框302并向光伏组件玻璃301延伸构成导流端401,导流通道4的另一端形成出口402,出口402的位置跨越或者至少位于被排水的光伏组件边框302外侧的立面3021处。作用:通过导水排泥装置的上下两端中,其一端至少有一处倒钩构造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一个光伏组件边框内侧相抵,导水排泥装置用粘接剂与光伏组件边框固定连接,粘接剂为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从而利用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与倒钩构造配合形成弹性构造固定该导水排泥装置,解决了相邻组件某些情况下会发生相对位移(例如不均匀热胀冷缩,支架应力不均造成变形),造成一般排水装置脱落的问题。其中粘接剂2主要是为导水排泥装置提供粘接固定作用力,可弹性变形(即具有弹性、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粘接剂)则是为了适应相邻组件某些情况下会发生相对位移(例如不均匀热胀冷缩,支架应力不均造成变形),而倒钩构造则是用于定位导水排泥装置的安装位置,同时提高导水排泥装置的受力平衡,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相邻组件没有间隙或者间隙很小无法安装普通排水夹的场合,例如某些BIPV或安装防水组件的导水排泥。
具体地,粘接剂2为中性硅酮结构胶。作用:这种胶弹性与粘接性都较好,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粘接剂。
具体地,粘接剂2设置于导水排泥装置1的内侧面的中部与光伏组件边框302之间。作用:这样可以合理分布排水与粘接固定的位置,提高导水排泥装置1的受力平衡。
具体地,导水排泥装置1内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沿上下延伸的凸缘102,凸缘102与光伏组件边框302形成支撑作用,凸缘102之间设有中间凹槽103,凸缘102远离中间凹槽103的一侧设有侧槽104,侧槽104、凸缘102与光伏组件边框302围合成匚形状的空间,构成导流通道4;粘接剂2设置于中间凹槽103与光伏组件边框302之间。作用:通过左右两侧的凸缘与光伏组件边框302支撑,从而使得中间凹槽、两个侧槽都与光伏组件边框302具有排水间隙,以侧槽104、凸缘102与光伏组件边框302围合成匚形状的空间为主要排水通道(即导流通道4)。在进行排水时,导流通道4靠近光伏组件玻璃301的导流端先通过毛细现象将水向上吸取,接着通过导流通道的虹吸现象往出口402排水。而之所以通过匚形状的空间为主要排水通道,是因为中间凹槽虽然也可以稍微排水,但是侧槽所形成匚形状的空间由于远离凸缘102的一端是开放的,因此在大雨的冲刷下,可以很容易将灰尘冲出,不容易造成堵塞;同时也是中间凹槽103主要用于设置粘接剂2。值得说明的是,导水排泥装置1两侧的矩形开口105是注塑成型时抽芯用的,因为需要通过抽芯实现加工倒扣构造。
具体地,导流端401、出口402分别设置于导流通道4的上下两端。作用:这样的位置分布可以尽可能方便水从导流通道自上向下导流排水。
具体地,倒钩构造101设置于导水排泥装置1的上端。作用:这样的位置分布使得导流通道可以与具有倒钩构造的一端进行配合导流排水。
具体地,倒钩构造101的长度沿左右延伸。作用:沿左右延伸可以使得倒钩构造101更好的扣紧光伏组件边框内侧,即倒钩构造101可与光伏组件边框302的上端凸缘305配合。
具体地,导水排泥装置1为锌合金制造或者塑料制造。作用:由于排水除尘原理与现有导水排泥夹单纯的虹吸原理不同,因此使用金属或塑料也可以实现排水除尘。
具体地,导水排泥装置1的内侧面设有亲水涂层。作用:亲水涂层可以增强亲水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或者并排排列的光伏组件3,光伏组件3包括光伏组件玻璃301及安装于光伏组件玻璃301外周的光伏组件边框302及包括上述任一项的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作为优选,两个相邻光伏组件边框302之间可以设置组件之间密封条303,而光伏组件玻璃301上可以是设置组件密封胶304。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水排泥装置(1),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的上下两端中,其一端至少有一处倒钩构造(101)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3)的一个光伏组件边框(302)内侧相抵,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用粘接剂(2)与光伏组件边框(302)固定连接,所述粘接剂(2)为能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密封胶;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的内侧面与光伏组件边框(302)构成导流通道(4),所述导流通道(4)的一端跨过光伏组件边框(302)并向光伏组件玻璃(301)延伸构成导流端(401),所述导流通道(4)的另一端形成出口(402),所述出口(402)的位置跨越或者至少位于被排水的光伏组件边框(302)外侧的立面(3021)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2)为中性硅酮结构胶。
3.根据权利要求1到2任一项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2)设置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的内侧面的中部与光伏组件边框(30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内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沿上下延伸的凸缘(102),所述凸缘(102)与光伏组件边框(302)形成支撑作用,所述凸缘(102)之间设有中间凹槽(103),所述凸缘(102)远离所述中间凹槽(103)的一侧设有侧槽(104),所述侧槽(104)、所述凸缘(102)与光伏组件边框(302)围合成匚形状的空间,构成所述导流通道(4);所述粘接剂(2)设置于中间凹槽(103)与光伏组件边框(30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401)、所述出口(402)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4)的上下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构造(101)设置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构造(101)的长度沿左右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到2、4到7任一项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为锌合金制造或者塑料制造。
9.根据权利要求1到2、4到7任一项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排泥装置(1)的内侧面设有亲水涂层。
10.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或者并排排列的光伏组件(3),所述光伏组件(3)包括光伏组件玻璃(301)及安装于所述光伏组件玻璃(301)外周的光伏组件边框(302)及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9任一项所述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
CN202321571494.XU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Active CN219893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1494.XU CN219893283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1494.XU CN219893283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3283U true CN219893283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9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71494.XU Active CN219893283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3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3750B2 (en) Mounting structures for photovoltaic cells
JP4400875B2 (ja) 太陽光利用システム
CN214101275U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件
KR102254573B1 (ko) 배수유로를 구비하는 bipv 태양광발전 시스템
CN21989328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CN210075127U (zh) 一种防水导轨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JP4684101B2 (ja) 太陽光利用システム
CN219760941U (zh)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CN210780630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板排水导轨
CN207677669U (zh) 用于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的导水槽
CN216929959U (zh)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CN220475713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排水除尘装置
CN220586192U (zh) 一种托板结构和安装组件
CN218714464U (zh) 新型bipv屋面导水系统
CN214658292U (zh) 一种阶梯型金属屋面系统
CN21559466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板支撑装置
CN220421701U (zh) 便于连接的光伏瓦
CN215978095U (zh) 一种金属瓦以及光伏金属瓦组件
CN217508677U (zh) 一种金属光伏组件导水排泥装置及光伏系统
CN210225299U (zh) 光伏发电系统的横梁
CN216949166U (zh) 一种高平整度的屋面光伏支架系统
CN212358878U (zh) 一种基于bipv系统的防水装置
CN216865731U (zh) 一种光伏瓦的瓦基板、光伏瓦和光伏屋顶
CN217216470U (zh) 一种光伏边框和光伏组件
CN210927514U (zh) 一种防水型太阳能光伏支架用轨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