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9795U - 一种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9795U
CN219889795U CN202321283034.7U CN202321283034U CN219889795U CN 219889795 U CN219889795 U CN 219889795U CN 202321283034 U CN202321283034 U CN 202321283034U CN 219889795 U CN219889795 U CN 219889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evaporator
refrigeration
branch
free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30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代青
孙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830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9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9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9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用于贮藏的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具有压缩机和主冷凝器的制冷循环;所述制冷循环在所述压缩机的上游设置有主冷藏支路,其配置为可提供维持第二间室冷藏温度的制冷剂;所述制冷循环在所述主冷凝器的下游依次设置有:除霜支路,其配置为在选通时可提供维持所述第一间室除霜温度的制冷剂;以及可择一导通的主冷冻支路和辅助冷冻支路,其中,所述主冷冻支路配置为可提供维持第一间室冷冻温度的制冷剂,所述辅助冷冻支路配置为在选通状态下与所述主冷藏支路串联以提供维持第二间室冷冻温度的制冷剂。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自动除霜,且在除霜时可以保持正常的冷冻存储温度,保证存储物品安全,使用灵活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商业用冷柜为代表的制冷装置是指采用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实现制冷的冷柜。它适用于商业食品零售、饮食服务、团体食堂及宾馆、饭店以及大、中、小型超市的食品冷冻、冷藏、销售和陈列展示。冷柜具有适当容积,一般设有冷藏室和冷冻室。冷藏室用于贮藏非冻结食品,一般冷藏温度保持在0℃以上,最低不低于-6℃;冷冻室用于冷冻或贮藏冻结食品,可选的,冷冻室室内温度设置为不高于-6℃、-12℃或者-18℃,在特殊情况下,冷冻室室内温度还可达到-40℃。
如图1至图3所示,小型商业场所使用的商业用冷柜通常具有两个间室:冷藏室2和冷冻室1,设置有一组蒸发器,即冷冻室外侧缠绕多圈螺旋换热管3,冷藏室外侧缠绕一圈螺旋换热管4,冷凝器位于外箱上,制冷剂先流经多圈螺旋换热管3,再流经单圈螺旋换热管4,即先实现冷冻再实现冷藏,完成制冷循环。
这种商业用冷柜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结霜结冰的情况,霜层较厚影响制冷速度的同时,对间室内存储食品的安全带来风险,容易滋生细菌,影响食品保存质量。现有技术中在出现结霜时,需要断电倒入热水进行化霜排水操作;或者采用风冷系统,增加化霜加热管道,但这两种方式化霜时,制冷装置均不运行,使用便捷性较差。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出现结霜时,需要断电倒入热水进行化霜排水操作;或者采用风冷系统,增加化霜加热管道,但在结霜过程中制冷装置均不运行,使用便捷性较差的问题,设计并提供一种制冷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用于贮藏的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 具有压缩机和主冷凝器的制冷循环;所述制冷循环在所述压缩机的上游设置有主冷藏支路,其配置为可提供维持第二间室冷藏温度的制冷剂;所述制冷循环在所述主冷凝器的下游依次设置有:除霜支路,其配置为在选通时可提供维持所述第一间室除霜温度的制冷剂;以及可择一导通的主冷冻支路和辅助冷冻支路,其中,所述主冷冻支路配置为可提供维持第一间室冷冻温度的制冷剂,所述辅助冷冻支路配置为在选通状态下与所述主冷藏支路串联以提供维持第二间室冷冻温度的制冷剂。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冷冻支路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可连通所述主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流体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外表面;所述主冷冻支路与所述除霜支路不同时导通。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冷冻支路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可连通所述主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的外表面。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冷藏支路包括:第三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器可流体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或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的外表面。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换热面积。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蒸发器为螺旋管段,所述第二蒸发器缠绕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的外表面。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蒸发器为螺旋管段,所述第三蒸发器缠绕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的外表面。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三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中的其中一者靠近第二间室的开口部,并从第二间室的开口部,朝第二间室底部方向螺旋延伸;另一者靠近第二间室的底部,并从第二间室的底部,朝第二间室的开口部方向螺旋延伸。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霜支路包括:除霜冷凝器,所述除霜冷凝器可流体连通所述主冷凝器,所述除霜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外表面。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霜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换热面积。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蒸发器为螺旋管段,所述第一蒸发器缠绕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外表面。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霜冷凝器为螺旋管段,所述除霜冷凝器缠绕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外表面。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除霜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中的其中一者靠近所述第一间室的开口部,并从第一间室的开口部,朝第一间室底部方向螺旋延伸;另一者靠近第一间室的底部,并从第一间室的底部,朝第一间室的开口部的方向螺旋延伸。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隔热柜体,所述隔热柜体包括外壳;所述除霜冷凝器与所述外壳接触。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循环还包括:第一阀元件,所述第一阀元件设置在所述主冷凝器的下游,其配置为选通串联设置的主冷冻支路和主冷藏支路;或者选通串联设置的所述辅助冷冻支路和冷藏支路。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循环还包括:第二阀元件,所述第二阀元件设置在所述主冷凝器的下游,其配置为选通所述除霜支路以引导经所述除霜支路排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一阀元件流入所述辅助冷冻支路。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元件和第二阀元件为三通阀。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装置为卧式冷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制冷循环的设计,实现冷冻间室的除霜功能,除霜时可以由冷藏间室进行冷冻食品存储,互不影响;冷藏间室可以迅速制冷,且在除霜完毕后可以迅速转换为正常使用模式,使用灵活且实用性好。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至图3为现有技术中商业用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中第一间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中第二间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中第一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中除霜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中第二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中第三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常规模式下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除霜模式下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第一间室设置的双螺旋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第一间室设置的双螺旋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第二间室设置的双螺旋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装置第二间室设置的双螺旋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出现结霜时,需要断电倒入热水进行化霜排水操作;或者采用风冷系统,增加化霜加热管道,但在结霜过程中制冷装置均不运行,使用便捷性较差的问题,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设计并提供一种制冷装置。
如图4至图6所示的制冷装置10具有:用于将制冷装置10的内部空间与周围隔热的隔热柜体12。隔热柜体12更进一步具体包括:外壳14和内胆;外壳14和内胆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如图和图所示,隔热柜体12,即内胆按照需求至少被划分为第一间室16和第二间室1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无疑义地理解,第一间室16和第二间室18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储藏室。
如图6所示,制冷装置10还具有制冷机组,制冷机组采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如图所示,制冷循环由压缩机20、主冷凝器22、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组成。制冷循环设计一系列过程,包括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分别对第一间室16和第二间室18进行制冷使其内部维持理想的低温贮藏环境。
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20,压缩机20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主冷凝器22。主冷凝器22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节流装置使得在主冷凝器22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节流装置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压缩机20。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例如蒸发器直接与内胆外表面平面换热,实现第一间室16和第二间室18的冷却。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主冷凝器22的下游还设置有过滤器44。过滤器44用于过滤制冷剂中的杂质,提高制冷机组和换热效率,同时降低管路堵塞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机20的吸入侧还设置有储液器50。储液器50用于使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储液器50为壳状部件,气液混合的制冷剂流体进入储液器50进行基本相分离,气体进入气体通道进行重力沉降分离出液滴,液体进入液体空间分离出气泡,气体从气体出口流出吸入压缩机20,避免压缩机20吸气带液,降低压缩机2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冷机组与隔热柜体12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冷机组中的部分部件,例如压缩机20可以设置在隔热柜体12的外侧,即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
第一间室16和第二间室18的开口处设置有门体52,门体52可以采用上开门或者左右滑动门。例如采用透明式滑动玻璃门,具有金属边框的滑动门可设计有双层或多层玻璃,并在玻璃夹层之间设置电热结构以防止结露,具有更好的贮藏展示效果。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的压缩机20可以是定频压缩机,也可以是变频压缩机。通过控制定频压缩机的启停,或者控制变频压缩机的转速,实现不同的制冷能力。
制冷装置10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常设置于封闭性良好的电器盒中。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存储单元、输入/输出接口等元器件。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或者微处理器,处理器可以访问存储单元以执行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或应用程序实现制冷装置10的相关功能。存储单元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与设置于第一间室16和/或第二间室18中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接收各类传感器的检测值,并基于此生成控制指令,例如控制压缩机20启停等等。
以第一间室16为冷冻间室为例,为在不停机的前提下实现对第一间室16的除霜,制冷循环中包括四条支路;其中在压缩机20的上游形成有主冷藏支路36,主冷藏支路36配置为可提供维持第二间室18冷藏温度的制冷剂;在主冷凝器22的下游分支为除霜支路40以及可择一导通的主冷冻支路24和辅助冷冻支路30;其中除霜支路40配置为在选通时可提供维持第一间室16除霜温度的制冷剂,主冷冻支路24配置为可提供维持第一间室16冷冻温度的制冷剂,辅助冷冻支路30配置为在选通状态下与主冷藏支路36串联以提供维持第二间室18冷冻温度的制冷剂。
由于主冷冻支路24和辅助冷冻支路30可择一选通,即当主冷冻支路24选通时,主冷冻支路24配置为提供维持第一间室16冷冻温度的制冷剂,主冷藏支路36提供维持第二间室18冷藏温度的制冷剂,第一间室16维持在冷冻温度,第二间室18维持在冷藏温度,满足制冷装置10的日常使用需求。在第一间室16维持在冷冻温度,第二间室18维持在冷藏温度一段时间后,第一间室16出现霜层,用户可以件第一间室16中贮藏的物品(例如肉类食品等)放入第二间室18内,同时通过除霜按键操作制冷装置10,制冷装置10即选通辅助冷冻支路30,选通的辅助冷冻支路30与主冷藏支路36串联以提供维持第二间室18冷冻温度的制冷剂,第二间室18维持在冷冻温度;同时,除霜支路40选通,选通的除霜支路40提供维持第一间室16除霜温度的制冷剂,使得第一间室16中的霜层融化。在第一间室16除霜时,第二间室18保持正常的冷冻温度,不影响用户使用;例如对于小饭店来说,可以保证肉类食品安全,同时不影响正常营业,使用灵活方便。
以下参照图6和图7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采用的主冷冻支路24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6所示,主冷冻支路24包括第一节流装置26和第一蒸发器28。第一节流装置26可连通主冷凝器22,例如经由过滤器44连通主冷凝器22;而第一蒸发器28与第一节流装置26流体连通,第一蒸发器28设置于第一间室16的外表面并与第一间室16的外表面流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主冷冻支路24与除霜支路40不同时导通。即在管路设计上,当除霜支路40选通时,主冷冻支路24处于短路或者截止状态。
图6示出除霜支路40的一种设计示例,除霜支路40的一端设置在主冷凝器22的下游,另一端设置在过滤器44的上游,这样,当除霜支路40选通时,自主冷凝器22流出的制冷剂进入除霜支路40,并自除霜支路40回到过滤器44,再进一步向下游流动,在这个过程中,主冷冻支路24处于短接状态,不会有制冷剂流入。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装置26选用毛细管构成,即利用制冷剂在细长管内流动的阻力而实现节流。毛细管对于制冷循环工况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具有一定的自补偿能力,当进出口压差增大时,流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流量增大,流速提高,引起阻力增大,将抑制流量随压差成比例增加;反之,压差减小,流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流速降低,阻力变小,又抑制流量随压差下降的补偿作用。毛细管更适用于制冷工况相对稳定的制冷循环。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装置26也可以选通膨胀阀构成。
参照图6,辅助冷冻支路30包括第二节流装置32和第二蒸发器34;其中,第二节流装置32流体连通冷凝器,例如经由过滤器44连通冷凝器;而第二蒸发器34与第二节流装置32流体连通,第二蒸发器34设置于第二间室18的外表面并与第二间室18的外表面平面换热。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节流装置32选用毛细管构成,即利用制冷剂在细长管内流动的阻力而实现节流。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节流装置32也可以选用膨胀阀构成。
参照图6,主冷藏支路36包括第三蒸发器38;当主冷冻支路24选通时,第三蒸发器38与第一蒸发器28串联流体连通,当辅助冷冻支路30选通时,第三蒸发器38与第二蒸发器34串联流体选通;第三蒸发器38设置于第二间室18的外表面并与第二间室18的外表面平面换热。
其中第三蒸发器38的换热面积小于第二蒸发器34的换热面积,即第三蒸发器38用于提供维持冷藏温度的制冷剂,第二蒸发器34用于与第三蒸发器38一同提供维持冷冻温度的制冷剂,由于第二蒸发器34和第三蒸发器38的组合换热面积更大,因此具有更快的制冷速度。
如图8、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蒸发器34和第三蒸发器38均选用直冷的设计方式;也即第二蒸发器34可以选用螺旋管段,第二蒸发器34缠绕设置于第二间室18的外表面;第三蒸发器38也同样选用螺旋管段,第三蒸发器38也缠绕设置于第二间室18的外表面。
第二蒸发器34和第三蒸发器38采用双螺旋缠绕工艺,第二蒸发器34的制冷剂入口和第三蒸发器38的制冷剂入口中的其中一者靠近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并从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朝第二间室18底部方向螺旋延伸;另一者靠近第二间室18的底部,并从第二间室18的底部,朝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方向螺旋延伸。
例如,如图15所示,第二蒸发器34的制冷剂入口341靠近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并从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朝向第二间室18底部的方向螺旋延伸,第二蒸发器34的制冷剂出口342靠近第二间室18的底部;第三蒸发器38的制冷剂入口381靠近第二间室18的底部,并从第二间室18的底部,朝向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的方向螺旋延伸,第三蒸发器38的制冷剂出口382靠近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
或者,如图16所示,第二蒸发器34的制冷剂入口341靠近第二间室18的底部,并从第二间室18的底部,朝向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的方向螺旋延伸,第二蒸发器34的制冷剂出口342靠近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第三蒸发器38的制冷剂入口381靠近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并从第二间室18的开口部,朝向第二间室18底部的反向螺旋延伸,第三蒸发器38的制冷剂出口382靠近第二间室18的底部。
第二蒸发器34和第三蒸发器38贴合在第二间室18的外表面且用导热胶进行粘贴固定。
以下参照图6,对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采用的除霜支路40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6所示,除霜支路40包括除霜冷凝器42。除霜冷凝器42可流体连通主冷凝器22,除霜冷凝器42设置于第一间室16的外表面并与第一间室16的外表面平面换热。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除霜冷凝器42的换热面积小于第一蒸发器28的换热面积。
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蒸发器28和除霜冷凝器42均选用直冷的形式;也即第一蒸发器28可以选用螺旋管段,第一蒸发器28缠绕设置于第一间室16的外表面;第二蒸发器34也同样选用螺旋管段,第二蒸发器34也缠绕设置于第一间室16的外表面。
第一蒸发器28和除霜冷凝器42贴合在第一间室16的外表面且用导热胶进行粘贴固定。
第一蒸发器28和除霜冷凝器42采用双螺旋缠绕工艺,第一蒸发器28的制冷剂入口和除霜冷凝器42的制冷剂入口中的其中一者靠近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并从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朝第一间室16底部方向螺旋延伸;另一者靠近第一间室16的底部,并从第一间室16的底部,朝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的方向螺旋延伸。
例如,如图17所示,第一蒸发器28的制冷剂入口281靠近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并从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朝向第一间室16的底部的方向螺旋延伸,第一蒸发器28的制冷剂出口282靠近第一间室16的底部;除霜冷凝器42的制冷剂入口421靠近第一间室16的底部,并从第一间室16的底部,朝向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的方向螺旋延伸,除霜冷凝器42的制冷剂出口422靠近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
或者,如图18所示,第一蒸发器28的制冷剂入口281靠近第一间室16的底部,并从第一间室16的底部,朝向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的方向螺旋延伸,第一蒸发器28的制冷剂出口282靠近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除霜冷凝器42的制冷剂入口421靠近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并从第一间室16的开口部,朝向第一间室16的底部的方向螺旋延伸,除霜冷凝器42的制冷剂出口422靠近第一间室16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除霜冷凝器42与外壳14接触实现散热。例如,除霜冷凝器42嵌入至发泡隔热材料中,并与外壳14接触实现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冷循环中主冷冻支路24和辅助冷冻支路30的选通由第一阀元件46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阀元件46为二位三通阀。
如图6所示,第一阀元件46设置在主冷凝器22的下游,第一阀元件46配置为选通串联设置的主冷冻支路24和主冷藏支路36;或者选通串联设置的辅助冷冻支路30和冷藏支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冷循环中除霜支路40的选通由第二阀元件48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阀元件48为二位三通阀。
第一阀元件46和第二阀元件48为电磁阀且可由控制电路驱动。
如图6所示,第二阀元件48设置在主冷凝器22的下游,第二阀元件48配置为选通除霜支路40以引导除霜支路40排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一阀元件46流入辅助冷冻支路30。
具体参见图13所示,当用户选择正常的使用模式时,第二阀元件48切换至第一位置,除霜支路40中没有制冷剂流过,第一阀元件46切换至第一位置选通主冷冻支路24,自主冷凝器22流出的制冷剂,经过第二阀元件48和过滤器44后排出,经由第一阀元件46流入主冷冻支路24,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6流入第一蒸发器28;由于第一蒸发器28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经过节流的制冷剂在第一蒸发器28中与第一间室16充分换热,使得第一间室16的温度达到并维持在冷冻温度;自第一蒸发器28流出的制冷剂进一步流入串联连接的主冷藏支路36,进一步流入第二蒸发器34,在第二蒸发器34中与第二间室18热交换,与第一间室16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温度相对升高,恰好可以使得第二间室18达到并维持在冷藏温度;自第二蒸发器34流出的制冷剂经过储液器50流入压缩机20的吸入侧,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参见图14所示,当用户选择除霜模式时(第一间室16中贮藏的物品已放入第二间室18中),第二阀元件48切换至第二位置,除霜支路40选通(同时主冷冻支路24短接),第一阀元件46切换至第二位置选通辅助冷冻支路30;自主冷凝器2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二阀元件48流入除霜支路40,流入除霜冷凝器42,在除霜冷凝器42中与第一间室16充分换热,融化第一间室16中的双层;自除霜冷凝器42流出的制冷剂进一步流入过滤器44后排出,经由第一阀元件46流入辅助冷冻支路30,经过第二节流装置32流入第二蒸发器34;自第二蒸发器34流出的制冷剂进一步流入主冷藏支路36,流入第三蒸发器38,在第二蒸发器34和第三蒸发器38中与第二间室18充分热交换,由于串联的第二蒸发器34和第三蒸发器38有更大的换热面积,可以使得第二间室18很快地达到并维持在冷冻温度;自第三蒸发器38流出的制冷剂经过储液器50流入压缩机20的吸入侧,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当除霜结束时,用户可以选择停止除霜模式,第一阀元件46和第二阀元件48切换至第一位置,将第二间室18中暂时贮藏的物品放入第一间室16中即可,在除霜过程中,物品可以始终保持在冻结状态不会出现解冻的现象,可以充分保证食品(例如肉类)的安全。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设计第一间室16和第二间室18具有同样的尺寸,设计有压缩机20的隔离室可以设置在第一间室16或者第二间室18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蒸发器28的螺旋管段均匀间隔布设并覆盖第一间室16的全部外表面,构成除霜换热器的螺旋管段设置于第一间室16高度方向上的中段,缠绕第一间室16一周或者两周。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二蒸发器34的螺旋管段均匀间隔布设并覆盖第二间室18的全部外表面,构成第三蒸发器38的螺旋管段设置于第二间室18高度方向上的中段,缠绕第二间室18一周或者两周。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10可以是卧式冷柜。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10还可以是岛柜,第一间室16和第二间室18构成其中的一组可自动除霜存储空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用于贮藏的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具有压缩机和主冷凝器的制冷循环;
所述制冷循环在所述压缩机的上游设置有主冷藏支路,其配置为可提供维持第二间室冷藏温度的制冷剂;
所述制冷循环在所述主冷凝器的下游依次设置有:
除霜支路,其配置为在选通时可提供维持所述第一间室除霜温度的制冷剂;以及
可择一导通的主冷冻支路和辅助冷冻支路,其中,所述主冷冻支路配置为可提供维持第一间室冷冻温度的制冷剂,所述辅助冷冻支路配置为在选通状态下与所述主冷藏支路串联以提供维持第二间室冷冻温度的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冷冻支路包括:
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可连通所述主冷凝器;和
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流体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外表面;
所述主冷冻支路与所述除霜支路不同时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冷冻支路包括:
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可连通所述主冷凝器;和
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的外表面;
所述主冷藏支路包括:
第三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器可流体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或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第三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换热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蒸发器为螺旋管段,所述第二蒸发器缠绕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的外表面;
所述第三蒸发器为螺旋管段,所述第三蒸发器缠绕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的外表面;
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三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中的其中一者靠近第二间室的开口部,并从第二间室的开口部,朝第二间室底部方向螺旋延伸;另一者靠近第二间室的底部,并从第二间室的底部,朝第二间室的开口部方向螺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霜支路包括:
除霜冷凝器,所述除霜冷凝器可流体连通所述主冷凝器,所述除霜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外表面,所述除霜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换热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蒸发器为螺旋管段,所述第一蒸发器缠绕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外表面;
所述除霜冷凝器为螺旋管段,所述除霜冷凝器缠绕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除霜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中的其中一者靠近所述第一间室的开口部,并从第一间室的开口部,朝第一间室底部方向螺旋延伸;另一者靠近第一间室的底部,并从第一间室的底部,朝第一间室的开口部的方向螺旋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
隔热柜体,所述隔热柜体包括外壳;
所述除霜冷凝器与所述外壳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还包括:
第一阀元件,所述第一阀元件设置在所述主冷凝器的下游,其配置为选通串联设置的主冷冻支路和主冷藏支路;或者选通串联设置的所述辅助冷冻支路和冷藏支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还包括:
第二阀元件,所述第二阀元件设置在所述主冷凝器的下游,其配置为选通所述除霜支路以引导经所述除霜支路排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一阀元件流入所述辅助冷冻支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元件和第二阀元件为三通阀,所述制冷装置为卧式冷柜。
CN202321283034.7U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制冷装置 Active CN219889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3034.7U CN219889795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3034.7U CN219889795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9795U true CN219889795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10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3034.7U Active CN219889795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97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7364B2 (en) High efficiency refrigerator
US5406805A (en) Tandem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289033B (zh) 冰箱
US20090293508A1 (en) Refrigerator including high capacity ice maker
EP2677252B1 (en) Refrigerator
WO2001079772A1 (en) Refrigerator with thermal storage
CN212205243U (zh) 冷藏冷冻装置
JP4253957B2 (ja) 冷蔵庫
JP4123257B2 (ja) 冷凍装置
CN105222470B (zh) 即热即冷式跨临界循环自动售货装置及其供货方法
CN219889795U (zh) 一种制冷装置
CN215373129U (zh) 一种冰箱
CN219934319U (zh) 制冷装置
CN113983733B (zh) 冰箱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14763958B (zh) 冰箱
CN212205125U (zh) 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以及具有其的冷藏冷冻装置
JP4618313B2 (ja) 冷凍装置
JP2005098605A (ja) 冷蔵庫
CN218065446U (zh) 冰箱
CN217817078U (zh) 一种空调多联机
CN219318745U (zh) 冰箱
CN217636343U (zh) 一种气热除霜制冷系统
CN212431446U (zh) 冰箱
CN218328398U (zh) 一种空调多联机
CN212431448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