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8295U - 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8295U
CN219888295U CN202320365589.XU CN202320365589U CN219888295U CN 219888295 U CN219888295 U CN 219888295U CN 202320365589 U CN202320365589 U CN 202320365589U CN 219888295 U CN219888295 U CN 219888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leeve
protective cover
fan
cov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55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郁钦
林永彬
陆友智
马小广
王利平
陈劲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filed Critical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3655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8295U/zh
Priority to TW112205070U priority patent/TWM648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8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82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扇,包括底座、顶盖和转动件,顶盖通过转动件与底座转动连接,底座朝向顶盖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套,转动件可转动地收容于安装套内;风扇还包括防护盖,防护盖设置于顶盖与安装套之间,防护盖朝向安装套的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环绕安装套的外周设置,凸起结构与防护盖围设形成防护槽,安装套的朝向防护盖的一端至少部分收容于防护槽内,从而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安装套内或者安装套内润滑油等液体溢出。

Description

风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各种电子产品便携性的需求逐渐增大,电子产品的体型越来越小,导致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被极大地压缩。大部分电子产品内部设置有风扇等散热器材,为了不占据太多的空间,风扇都开始朝着小而薄的方向设计。其中,薄型风扇作为一种超薄的风扇,其装配的马达壳通过冲压成型,并采用镭焊的方式在马达壳的外周包射扇叶,能够最大程度简化马达壳的结构,从而降低整个风扇的厚度。然而,采用冲压工艺制备成型后的马达壳,其结构较为单一,导致冲压成型的马达壳在功能性方面远不及注胶成型的马达壳。例如,冲压成型的马达壳的防尘效果较差,灰尘很容易进入风扇的轴承内;冲压成型的马达壳不能很好地阻碍轴承内的润滑油外溢,导致扇叶或扇框被污染。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尘效果好、能避免润滑油外溢的风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底座、顶盖和转动件,所述顶盖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顶盖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套,所述转动件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安装套内;所述风扇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设置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安装套之间,所述防护盖朝向所述安装套的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环绕所述安装套的外周设置,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防护盖围设形成防护槽,所述安装套的朝向所述防护盖的一端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防护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朝向所述安装套的端面与所述防护盖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安装套与所述防护盖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套的朝向所述防护盖的一端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供所述转动件穿过,且所述开孔位于所述防护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呈环形结构设置,且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安装套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安装套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连接于所述顶盖的朝向所述安装套的一端,所述防护盖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供所述转动件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安装套间隔设置,用于防止所述安装套阻碍所述防护盖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通过冲压工艺自所述防护盖的背离所述安装套的一端朝向其靠近所述安装套的一端冲压后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件包括轴部和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安装于所述安装套内,所述轴部与所述轴承部转动连接,所述轴部的一端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还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子安装于所述防护盖,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子转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风扇通过一转动件使顶盖与底座转动连接,并在底座上设置供转动件安装的安装套。顶盖的朝向安装套的一端安装有防护盖,防护盖不仅与底座之间形成供转动件等结构安装的空间,使防护盖作为外壳体对转动件等结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护盖还通过其上设置的凸起结构与其自身形成防护槽,从而将安装套的朝向防护盖的端部收容于防护槽内,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安装套内或者安装套内润滑油等液体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风扇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风扇在一实施例中的防护盖与顶盖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风扇在一实施例中的防护盖与顶盖的爆炸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风扇 100
第一方向 Z
顶盖 10
扇叶 11
第一安装槽 12
防护盖 20
凸起结构 21
防护槽 22
穿孔 23
第二安装槽 24
转动件 30
轴部 31
轴承部 32
耐磨片 33
底座 40
安装套 50
开孔 51
定子 60
转子 7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将参考附图以更全面地描述本申请内容。附图中所示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申请透彻和完整,并且将本申请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本申请。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文中使用时,“包括”和/或“包含”和/或“具有”,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此外,除非文中明确定义,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和本申请内容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风扇100,包括底座40、顶盖10和转动件30,顶盖10通过转动件30与底座40转动连接,底座40朝向顶盖10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套50,转动件30可转动地收容于安装套50内。风扇100还包括防护盖20,防护盖20设置于顶盖10与安装套50之间,防护盖20朝向安装套50的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21,凸起结构21环绕安装套50的外周设置,凸起结构21与防护盖20围设形成防护槽22,安装套50的朝向防护盖20的一端至少部分收容于防护槽22内。
具体来讲,以风扇100水平放置于地面上为例,将风扇100的近地端至其远地端的高度所在方向设置为第一方向Z。底座40与顶盖10沿第一方向Z间隔设置,且底座40与顶盖10彼此平行设置。凸起结构21与防护盖20的底端连接后形成内部中空的柱状结构,防护槽22位于柱状结构的底端,防护槽22的尺寸大于安装套50的尺寸,从而使安装套50的顶端收容于防护槽22后,通过凸起结构21及防护盖20对安装套50的端部起到遮挡作用。
如此,本申请的风扇100通过一转动件30使顶盖10与底座40转动连接,并在底座40上设置供转动件30安装的安装套50。顶盖10的朝向安装套50的一端安装有防护盖20,防护盖20不仅与底座40之间形成供转动件30等结构安装的空间,使防护盖20作为外壳体对转动件30等结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护盖20还通过其上设置的凸起结构21与其自身形成防护槽22,从而将安装套50的朝向防护盖20的端部收容于防护槽22内,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安装套50内或者安装套50内润滑油等液体溢出。
请再结合图1和图2,防护盖20与安装套50间隔设置,用于防止安装套50阻碍防护盖20转动。于一实施例中,防护盖20位于安装套50的顶端的上方,使防护盖20与安装套50的顶端之间存在间隙,不仅避免防护盖20转动时与安装套50接触而磨损,还防止风扇100出现噪声。
请再结合图1和图2,安装套50的朝向防护盖20的一端设置有开孔51,开孔51供转动件30穿过,且开孔51位于防护槽22内。于一实施例中,安装套50呈空心柱状结构设置,且安装套50沿第一方向Z设置。安装套50沿第一方向Z的底端连接于底座40,并与底座40呈一体成型结构设置,安装套50沿第一方向Z的顶端设置开孔51,以便于转动件30沿第一方向Z穿过开孔51后安装于安装套50内。
请再结合图2和图3,防护盖20连接于顶盖10的朝向安装套50的一端,防护盖20设置有穿孔23,穿孔23供转动件30穿过。于一实施例中,顶盖10的朝向底座40的一端沿第一方向Z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2,防护盖20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2内。防护盖20的朝向底座40的一端沿第一方向Z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4,第二安装槽24至少部分收容安装套50和转动件30等结构,从而使防护盖20盖设于安装套50和转动件30等结构的外侧,对风扇100的内部结构形成保护。
防护盖20与顶盖10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为一体。顶盖10的第一安装槽12的截面呈圆形结构设置,防护盖20与第一安装槽12的形状相适配,第一安装槽12的底端呈开口设置,以供防护盖20安装。在防护盖20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2时,防护盖20的外周面与第一安装槽12的内周面抵接,确保防护盖20与顶盖10安装时的稳定性,避免影响顶盖10的转动。
此外,转动件30沿第一方向Z的顶端连接于顶盖10的中心位置处,且转动件30与顶盖10同轴设置,风扇100在工作时,顶盖10绕转动件30的轴线转动。防护盖20的中心处设置穿孔23,穿孔23沿第一方向Z贯穿防护盖20,以便于转动件30沿第一方向Z的底端穿过穿孔23后安装于安装套50内。
请再结合图1和图2,凸起结构21通过冲压工艺自防护盖20的背离安装套50的一端朝向其靠近安装套50的一端冲压后成型。于一实施例中,防护盖20采用冲压工艺制成,并将凸起结构21也采用冲压工艺制成,使凸起结构21能够与防护盖20同时通过冲压工艺制成。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防护盖20与凸起结构21的制成时间,还使凸起结构21与防护盖20呈一体成型结构设置,避免需要额外的工艺将凸起结构21与防护盖20连接,减少装配时间。
特别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盖20和凸起结构21也可以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制备,使二者呈一体成型结构设置。
请再结合图1和图2,凸起结构21朝向安装套50的端面与防护盖20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安装套50与防护盖20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不小于第二间距。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间距为凸起结构21的底端面与防护盖20的底端面之间沿第一方向Z的最小间距,第二间距为防护盖20的底端面与安装套50的顶端面之间沿第一方向Z的最小间距。第一间距不小于第二间距,使凸起结构21朝向安装套50的端面沿第一方向Z位于安装套50的顶端面的下方,使凸起结构21能够从安装套50的开孔51的外周对其形成阻挡作用,阻止灰尘从开孔51进入安装套50或阻止安装套50内的润滑油等从开孔51溢出。
请再结合图1和图2,凸起结构21呈环形结构设置,且凸起结构21与安装套50同轴设置。于一实施例中,安装套50设置于底座40的中心位置处,安装套50呈空心柱状结构设置,并与底座40同轴设置。
凸起结构21的内径大于安装套50的外径。凸起结构21呈圆环形结构设置,并以安装套50的轴线为基准环设于安装套50的外侧,从而使安装套50的开孔51被凸起结构21从外周环绕,对安装套50的开孔51起到阻挡作用。
请再结合图3,并参阅图1,转动件30包括轴部31和轴承部32,轴承部32安装于安装套50内,轴部31与轴承部32转动连接,轴部31的一端与顶盖10连接,轴部31的另一端与底座40抵接。于一实施例中,轴承部32与安装套50同轴设置,且轴承部32的外周面与安装套50的内周面固定连接,轴承部32的内周面与轴部3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此外,轴部31与轴承部32同轴设置,使轴部31能够绕自身轴线于轴承部32内转动,由轴承部32对轴部31起到支撑作用。轴承部32为含油轴承,能对轴部31起到润滑作用,且凸起结构21能够阻止轴承部32的润滑油从安装套50的开孔51处溢出后污染风扇100的扇叶11。
特别地,轴部31的顶端连接于顶盖10的中心处,使顶盖10绕轴部31的轴线转动。轴部31的底端与底座40抵接,由底座40对轴部31起到支撑作用,并在底座40上安装有耐磨片33,使轴部31的底端放置于耐磨片33处,避免轴部31转动而使底座40发生磨损。
请再结合图3,并参阅图1,风扇100还包括定子60和转子70,定子60安装于底座40,转子70安装于防护盖20,定子60与转子7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转子70转动。于一实施例中,定子60环绕安装套50的外周设置,转子70固定于防护盖20的第二安装槽24的内周壁。顶盖10的外周面环设有扇叶11,扇叶11通过镭焊的方式与顶盖10固定。当定子60工作时,定子60驱动转子70绕轴部31的轴线转动,从而使转子70同步驱动防护盖20绕轴部31的轴线转动,防护盖20进而驱动与其连接的顶盖10绕轴部31的轴线转动,从而使顶盖10外周设置的扇叶11转动。
特别地,定子60与转子70为风扇100中常见的驱动装置,在本申请中不对其结构和原理做过多的解释。定子60一般包括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线圈(图中未示出),电路板对线圈供电后使线圈发生电磁感应现象,进而产生感应磁场。转子70为胶磁等,并将转子70设置在线圈所产生的感应磁场内,使转子70受到感应磁场的相斥作用后转动,从而由转子70带动防护盖20和顶盖10转动。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扇,包括底座、顶盖和转动件,所述顶盖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顶盖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套,所述转动件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安装套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设置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安装套之间,所述防护盖朝向所述安装套的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环绕所述安装套的外周设置,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防护盖围设形成防护槽,所述安装套的朝向所述防护盖的一端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防护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朝向所述安装套的端面与所述防护盖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安装套与所述防护盖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的朝向所述防护盖的一端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供所述转动件穿过,且所述开孔位于所述防护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呈环形结构设置,且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安装套同轴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安装套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连接于所述顶盖的朝向所述安装套的一端,所述防护盖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供所述转动件穿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安装套间隔设置,用于防止所述安装套阻碍所述防护盖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通过冲压工艺自所述防护盖的背离所述安装套的一端朝向其靠近所述安装套的一端冲压后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轴部和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安装于所述安装套内,所述轴部与所述轴承部转动连接,所述轴部的一端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抵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子安装于所述防护盖,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子转动。
CN202320365589.XU 2023-02-28 2023-02-28 风扇 Active CN219888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5589.XU CN219888295U (zh) 2023-02-28 2023-02-28 风扇
TW112205070U TWM648824U (zh) 2023-02-28 2023-05-22 風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5589.XU CN219888295U (zh) 2023-02-28 2023-02-28 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8295U true CN219888295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8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5589.XU Active CN219888295U (zh) 2023-02-28 2023-02-28 风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8295U (zh)
TW (1) TWM64882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8824U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78207B1 (en) Blower
JP4463268B2 (ja) ファン及びそのモータ
CN102852850B (zh) 轴承装置及送风风扇
US7903406B2 (en) Centrifugal fan
US4658312A (en) Disk storage drive
US6773239B2 (en) Fan with improved self-cooling capability
US20070188034A1 (en) Electric motor and fan unit employing the same
EP2886871B1 (en) Waterproof axial flow fan
JP2004040926A (ja) ファンモータ
CN108521184B (zh) 马达
CN106877563B (zh) 驱动装置和鼓风机装置
CN101478216B (zh) 内转子无刷电动机
US20090256441A1 (en) Motor structure
CN104728133B (zh) 风扇
US20060153677A1 (en) Mini fan
KR20210033948A (ko)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스핀 윈도우
CN110771016A (zh) 电子设备
CN219888295U (zh) 风扇
US6572346B2 (en) Cooling fan
CN111245141A (zh) 驱动电机和动力输出装置
US20040245873A1 (en) Motor having magnetic oil seal structure
JP2007224761A (ja) 送風機およびこの送風機を搭載した冷却ユニット
US8235688B2 (en) Fan
JP3856973B2 (ja) ファン装置
US20050287000A1 (en) Sealing apparatus for an electrical f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