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7170U - 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7170U
CN219887170U CN202321718457.7U CN202321718457U CN219887170U CN 219887170 U CN219887170 U CN 219887170U CN 202321718457 U CN202321718457 U CN 202321718457U CN 219887170 U CN219887170 U CN 219887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board
bottom plate
plate
top plate
moun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84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诗东
孙涛
刘敏
王辉
胡强桂
杨秀明
黄永志
成鑫磊
李林
何小涌
陈永庆
刘晓英
姚未来
郭莹
雷屹欣
任俊儒
杨朝山
周智伟
肖倩
翟影
黄淼
李德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Chongqing University
Army Service Academ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Chongqing University
Army Service Academ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Chongqing University, Army Service Academy of PLA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84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7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7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7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包括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所述前墙板与底板转动连接;后墙板与底板转动连接;两侧墙板均为折叠板结构,其包括上墙板和下墙板,所述下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下墙板能翻转至于后墙板贴合,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转动连接,翻转后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能够贴合,上墙板的上侧与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反转后上墙板内侧能够与顶板贴合;在顶板和底板同一端之间设有顶升机构。本实用新型只需要2‑4个人即可完成装配及展开作业,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固定也更方便,整体稳定性能更好。

Description

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装房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背景技术
折叠房屋作为新型结构的模块化、一体化等结构,具有运输方便,搭建方便,搭建速度快、时间短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方舱、活动板房等临时住所场景。但是,目前的这地房屋大都是铝合金、轻钢等金属板房,这样的折叠房屋虽然质量轻,运输方便,成本也低,但是其隔热、隔音、密封、防潮等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极大的困扰。
随着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结构的折叠房屋也开始面世,如申请号CN202210209614.5 公开了一种折叠式集装箱房屋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底板,前后两端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旋转安装组件,两端所述旋转安装组件上转动安装有前后墙板,其中一部分所述旋转安装组件安装于顶部异形钢构件上,所述顶部异形钢构件对应底部异形钢构件,每个所述顶部异形钢构件相交处固定连接有顶部角头,每个所述顶部角头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又如申请号CN200320131132.5公开了一种尽量减小运输体积和装配时间的可折叠房屋组合。该组合包括一个矩形底板,一个前墙,一个后墙,两个旋转连接于底板的侧墙以及两个旋转连接于两个侧墙的屋顶半面等组成;所有的墙和屋顶都有一个面板以及固定于面板的补强板;铰链被置于补强板之间用以旋转;螺钉和螺帽用于装配墙和屋顶;面板延伸覆盖补强板,以提供密封的效果。还有一些推拉式结构的折叠房屋等。
现有技术虽然实现混凝土房屋的模块化拼装、折叠结构等,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墙体、地板、顶板等都非常重,即便是使用轻质混凝土,质量也比较重;因此,目前的折叠房屋在展开过程中,都需要借助吊车等起吊工具,将顶板吊起或者将整体立起,才能实现将房屋顺利展开或推拉开。这样的结构,对于需要长期在野外工作的环境,如高原地区等,尤其是吊车等起吊工具无法到达的环境,则非常不适用;并且,现有的折叠房屋结构,在展开过程中需要多人配合,尤其是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也非常麻烦,且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折叠房屋重量大,需要起吊工具且多人配合才能展开,各部件锁紧固定也不方便,结构稳定性差,展开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结构进一步优化,并且只需要2-4个人即可完成装配及展开作业,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固定也更方便,整体稳定性能更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包括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前侧转动连接,并能够翻转至于底板贴合;后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后侧转动连接,并能翻转至于前墙板贴合;两侧墙板均为折叠板结构,其包括上墙板和下墙板,所述下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下墙板能翻转至于后墙板贴合,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转动连接,翻转后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能够贴合,上墙板的上侧与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反转后上墙板内侧能够与顶板贴合;在顶板和底板同一端之间设有顶升机构。
进一步的,在顶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安装座,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下安装座,所述顶升机构设于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剪叉形升降臂;在底板一端的下安装座的一端和顶板另一端的上安装座的一端设有传动丝杆,在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上均设有直线导轨,所述驱动机构与丝杆的端部相连;在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丝杆螺母,直线导轨上滑动配合设有两滑块,其中一滑块与丝杆螺母相连;剪叉形升降臂的两上端和两下端分别上安装座上的两滑块和下安装座上的两滑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采用驱动电机,其电机轴与传动丝杆相连。
进一步的,在底板上侧面的后侧,设有第一垫块,该第一垫块的高度与前墙板的高度一致,所述后墙板与该第一垫块转动连;在底板上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的厚度与前墙板与后墙板重叠后的厚度一致,所述下墙板与该第二垫块转动连接;在顶板下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垫块,所述上墙板与该第三垫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均包括由金属板加工形成的外壳,在外壳内设有金属骨架,并填充有聚氨酯隔热层。
进一步的,在侧墙板的上墙板与下墙板之间,上墙板与第三垫块之间,下墙板与第二垫块之间,前墙板和后墙板与底板和顶板之间,以及前墙板和后墙板与侧墙板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前墙板和后墙板,前墙板和两侧墙板以及后墙板和两侧墙板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相连。
进一步的,在顶板的四角还分别设有一抗风索,所述抗风索的一端与顶板相连,另一端与地面锚钉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按照设计结构铺设并连接即可,整个过程2-4人即可完成,组装非常方便、快捷,能有效提高房屋搭建效率。
2、房屋的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拼装、搭建完成后,在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通过顶升机构能够自动实现顶升,无需起吊设备,展开更加方便,能有效提高展开效率。
3、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均采用金属薄板外壳,内填充聚氨酯隔热层,这样整体结构稳定性高,并且隔热、隔音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结构事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升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升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将前墙板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折叠板之间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前墙板,31—上墙板,32—下墙板,4—顶板,5—顶升机构,6—第一上包覆件,7—第二上包覆件,8—橡胶条,9—第一下包覆件,10—第二下包覆件,11—C型铰链,12—第一密封条,13—第二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5,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包括底板1、前墙板2、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4,在前墙板2上开设有门洞和窗孔。其中,所述底板1、前墙板2、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4均包括由金属板加工形成的外壳,在外壳内设有金属骨架,并填充有聚氨酯隔热层;这样整体结构稳定性高,并且隔热、隔音效果好。具体实施时,金属板采用钢板,且钢板厚度为0.6-1mm;底板1的整体厚度为80-100mm,其余各板体的整体厚度为60-80mm。这样,单块板梯的重量更低,对于高原、山地等,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能够通过无人机进行吊运,大大解决了运输的难题。在底板1下侧设有若干支撑调节脚杯,用于对底板1进行调平。
所述前墙板2的下侧与底板1的前侧转动连接,并能够翻转至于底板1贴合。后墙板的下侧与底板1的后侧转动连接,并能翻转至于前墙板2贴合。在底板1上侧面的后侧,设有第一垫块,该第一垫块的高度与前墙板2的高度一致,所述后墙板与该第一垫块转动连。两侧墙板均为折叠板结构,其包括上墙板31和下墙板32。所述下墙板32的下侧与底板1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下墙板32能翻转至于后墙板贴合;在底板1上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的厚度与前墙板2与后墙板重叠后的厚度一致,所述下墙板32与该第二垫块转动连接。上墙板31和下墙板32的外侧转动连接,翻转(折叠)后上墙板31和下墙板32的外侧能够贴合。上墙板31的上侧与顶板4的一端转动连接,反转后上墙板31内侧能够与顶板4贴合;在顶板4下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垫块,所述上墙板31与该第三垫块转动连接。其中,各接缝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即侧墙板的上墙板31与下墙板32之间,上墙板31与顶板4(第三垫块)之间,下墙板32与底板1(第二垫块)之间,前墙板2和后墙板与底板1和顶板4之间,以及前墙板2和后墙板与侧墙板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侧墙板的上墙板31和下墙板32之间的密封结构具体为,在上墙板31的下侧间隔设有第一上包覆件6和第二上包覆件7,所述第一上包覆件6靠近上墙板31的外侧,并与上墙板31的外侧相连,所述第二上包覆件7靠近上墙板31的内侧,并与上墙板31的内侧相连,所述第一上包覆件6和第二上包覆件7之间通过橡胶条8相连。所述下墙板32上,对应第一上包覆件6和第二上包覆件7的位置设有第一下包覆件9和第二下包覆件10,且第一下包覆件9将下墙板32的外侧靠近上边缘处包覆,第二下包覆件10将下墙板32的内侧靠近上边缘处包覆,所述第一下包覆件9和第二下包覆件10之间也通过橡胶条8相连。所述上墙板31和下墙板32通过一C型铰链11相连,且C型铰链11靠近上墙板31和下墙板32的外侧,并与第一下包覆件9和第二下包覆件10相连。在第一上包覆件6和第一下包覆件9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条12,在第二上包覆件7和第二下包覆件1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条13。所述第一密封条12下侧和第二密封条13的上侧设有断面呈倒T形的第一凸条,在第一下包覆件9和第二上包覆件7上对应第一凸条设有T形槽,所述第一凸条插入T形槽内,并与T形槽紧固在一起。所述第一密封条12上侧和第二密封条13的下侧设有第二凸条,在第一上包覆件6和第二下包覆件10上对应第二凸条设有C形槽,所述上凸条能够卡入C形槽内,并将C形槽填满。上墙板31与顶板4(第三垫块)之间,下墙板32与底板1(第二垫块)之间,前墙板2和后墙板与底板1之间的密封结构与上墙板31和下墙板32之间的密封结构相同,其中,C型铰链11的位置根据旋转方向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前、后墙板与顶板4及侧墙板之间的密封结构具体为:在顶板4的下侧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上挡板,在前墙板2和后墙板的外侧面的上端,对应上挡板的位置均设有一第一阶梯槽,其中,上方台阶的深度大于下方台阶的深度,在上方台阶与下方台阶与上挡板之间分别设有第三密封条。在两侧板墙的内侧面靠近前侧边缘和后侧边缘处均竖向设有侧挡板,在前墙板2和后墙板的外侧,靠近其两端处,对应侧挡板的位置均设有一第二阶梯槽,其中,靠近侧墙板的台阶的深度大于远离侧墙板的台阶的深度,在靠近侧墙板的台阶与远离侧墙板的台阶与侧挡板之间分别设有第四密封条。所述前墙板2和后墙板的上端均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内侧包覆件和第一外侧包覆件,所述第一内侧包覆件与第一外侧包覆件分别与外壳的内侧和外侧固定连接,且第一内侧包覆件与第一外侧包覆件之间通过橡胶条8相连。所述前墙板2和后墙板的两端均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内侧包覆件和第二外侧包覆件,所述第二内侧包覆件与第二外侧包覆件分别与外壳的内侧和外侧固定连接,且第二内侧包覆件与第二外侧包覆件之间通过橡胶条8相连。所述上挡板和侧挡板均呈阶梯型,并分别与第一阶梯槽和第二阶梯槽相对应。
实施过程中,所述顶板4与前墙板2和后墙板,前墙板2和两侧墙板以及后墙板和两侧墙板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相连。在顶板4的四角还分别设有一抗风索,所述抗风索的一端与顶板4相连,另一端与地面锚钉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条12、第二密封条13、第三密封条和第四密封条均采用气囊型密封条均采用气囊型密封条,其内部具有形变空腔,以通过自适应变形达到密封的目的。
在顶板4和底板1同一端之间设有顶升机构5。其中,在顶板4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安装座,底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下安装座,所述顶升机构5设于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之间。实施过程中,所述顶升机构5包括驱动机构和剪叉形升降臂;在底板1一端的下安装座的一端和顶板4另一端的上安装座的一端设有传动丝杆,在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上均设有直线导轨,所述驱动机构与丝杆的端部相连。在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丝杆螺母,直线导轨上滑动配合设有两滑块,其中一滑块与丝杆螺母相连;剪叉形升降臂的两上端和两下端分别上安装座上的两滑块和下安装座上的两滑块转动连接。其中,所述驱动机构采用驱动电机,其电机轴与传动丝杆相连。
本折叠房屋结构,在搭建过程中,如下操作:
1)将底板1平铺在地面上,并将底板1调平;在铺设底板1前,在底板1的下侧安装若干个支撑调节脚杯,通过调节该支撑调节脚杯实现对底板1进行调平。
2)将前墙板2铺设于底板1上,然后通过合页将前墙板2的下侧与底板1上侧靠近前侧边缘处转动连接;当前墙板2翻转至竖直状态时,前墙板2的下侧面与底板1的上侧面贴合,且前墙板2的外侧与底板1的前侧平齐。
3)将后墙板铺设于前墙板2上,然后通过合页将后墙板与底板1转动连接;实施时,在底板1的上侧面,靠近后侧边缘处设置第一垫块,后墙板的下侧面通过合页与第一垫块的上侧面相连,当后墙板翻转至竖直状态时,后墙板的下侧面与第一垫块的上侧面贴合。
4)将两侧墙板折叠后铺设于后墙板上,然后通过合页将侧墙板的下墙板32与底板1转动连接;实施时,在底板1的上侧面,靠近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第二垫块,侧墙板的下墙板32的下侧通过合页与第二垫块的上侧相连,当侧墙板翻转至竖直状态时,下墙板32的下侧面与第二垫块贴合。
5)将顶板4铺设于侧墙板上,然后通过合页将顶板4与两侧墙板的上墙转动连接;其中,先在顶板4下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垫块,然后上墙板31与该第三垫块转动连接。
6)在顶板4和底板1的同一端的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之间安装顶升机构5。
7)启动顶升机构5,将顶板4顶升至指定标高,此时侧墙板展开为平面;其中,标高略大于房屋的高度,使顶板4与侧板上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8)将后墙板翻转至立直状态。
9)将前墙板2翻转至立直状态。
10)控制顶升机构5缩回,使顶板4完全压紧在前墙板2、后墙板和两侧墙板上。然后,将顶板4与前墙板2、后墙板和两侧墙板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相连。
上述施工过程中,在侧墙板的上墙板31与下墙板32之间,上墙板31与第三垫块之间,下墙板32与第二垫块之间,以及前墙板2和后墙板与底板1和顶板4之间,以及前墙板2和后墙板与侧墙板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
最后,在顶板4的四角还分别设有一抗风索,将所述抗风索的一端与顶板4相连,另一端通过地面锚钉与地面相连。
本方案中,底板1、前墙板2、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4按照设计结构铺设并连接即可,整个过程2-4人即可完成,组装非常方便、快捷,能有效提高房屋搭建效率。房屋的底板1、前墙板2、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4拼装、搭建完成后,在顶板4和底板1之间设置,通过顶升机构5能够自动实现顶升,无需起吊设备,展开更加方便,能有效提高展开效率。底板1、前墙板2、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4均采用金属薄板外壳,内填充聚氨酯隔热层,这样整体结构稳定性高,并且隔热、隔音效果好。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包括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前侧转动连接,并能够翻转至于底板贴合;后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后侧转动连接,并能翻转至于前墙板贴合;两侧墙板均为折叠板结构,其包括上墙板和下墙板,所述下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下墙板能翻转至于后墙板贴合,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转动连接,翻转后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能够贴合,上墙板的上侧与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反转后上墙板内侧能够与顶板贴合;在顶板和底板同一端之间设有顶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安装座,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下安装座,所述顶升机构设于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剪叉形升降臂;在底板一端的下安装座的一端和顶板另一端的上安装座的一端设有传动丝杆,在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上均设有直线导轨,所述驱动机构与丝杆的端部相连;在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丝杆螺母,直线导轨上滑动配合设有两滑块,其中一滑块与丝杆螺母相连;剪叉形升降臂的两上端和两下端分别上安装座上的两滑块和下安装座上的两滑块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采用驱动电机,其电机轴与传动丝杆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底板上侧面的后侧,设有第一垫块,该第一垫块的高度与前墙板的高度一致,所述后墙板与该第一垫块转动连;在底板上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的厚度与前墙板与后墙板重叠后的厚度一致,所述下墙板与该第二垫块转动连接;在顶板下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垫块,所述上墙板与该第三垫块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均包括由金属板加工形成的外壳,在外壳内设有金属骨架,并填充有聚氨酯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侧墙板的上墙板与下墙板之间,上墙板与第三垫块之间,下墙板与第二垫块之间,前墙板和后墙板与底板和顶板之间,以及前墙板和后墙板与侧墙板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前墙板和后墙板,前墙板和两侧墙板以及后墙板和两侧墙板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板的四角还分别设有一抗风索,所述抗风索的一端与顶板相连,另一端与地面锚钉相连。
CN202321718457.7U 2023-07-03 2023-07-03 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Active CN219887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8457.7U CN219887170U (zh) 2023-07-03 2023-07-03 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8457.7U CN219887170U (zh) 2023-07-03 2023-07-03 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7170U true CN219887170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7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8457.7U Active CN219887170U (zh) 2023-07-03 2023-07-03 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7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50C (zh) 用于非承重墙的可折叠伸缩式预制框架单元
US8286391B2 (en) Portable building
US8141304B2 (en) Prefabricated container house
US5950373A (en) Transportable structure kit
WO2007000026A1 (en) Collapsible buildings and building modules
CN111236437B (zh) 一种可快速搭建的组合式蜂巢建筑
US3913285A (en)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for hillsides
CN219887170U (zh) 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CN116695885A (zh) 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及其搭建方法
CN213038571U (zh) 一种模块化房屋
CN219909408U (zh) 折叠房屋的前后墙板与顶板及侧墙板之间的密封结构
CN219887169U (zh) 一种折叠房屋的自顶升框架结构
GB2077321A (en) Cabin building
CN218779663U (zh) 一种组装式的活动房
CN116607639A (zh) 一种可快速搭建的折叠房屋及搭建方法
CN217325818U (zh) 一种可折叠展开式活动房屋
CN216516152U (zh) 一种拓展式集装箱房屋
CN2547795Y (zh) 多功能集装箱扩展式野营活动房
CN215291672U (zh) 集成模块方舱
CN219808767U (zh) 一种移动式旅居客舱
CN219826312U (zh) 一种可移动式旅居客舱
CN221001417U (zh) 一种装配式框排架组合结构抽屉式楼盖活动房
CN2338399Y (zh) 整体式可折叠轻型楼房
CN211899835U (zh) 一种单元房钢骨架结构和组合结构单元房
CN201416289Y (zh) 一种板块折叠式帐篷拖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