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5776U - 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5776U
CN219885776U CN202320890671.4U CN202320890671U CN219885776U CN 219885776 U CN219885776 U CN 219885776U CN 202320890671 U CN202320890671 U CN 202320890671U CN 219885776 U CN219885776 U CN 219885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layer
rare earth
drying box
treatment devic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06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锋
蔡耿林
毕永锐
张乃元
李日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chin Tech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chin 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chin Tech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chin 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06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5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5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5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涉及稀土分离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矾花沉淀较为缓慢和矾花沉淀不完全容易随着水流移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机构用于将稀土材料中的重金属水汽蒸发掉,所述烘干机构的顶端设置有沉淀结构,所述沉淀结构用于将水中的重金属沉淀;所述沉淀结构包括沉淀池、导入管、连接管、过滤外壳、导出管、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和第四过滤层以及控制阀。本实用新型超生化废水处理装置使得重金属不会随着水流移动至导出管导出,且不需要等到沉淀完毕才能够将水导出,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沉淀效率,同时双重加热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加热效率,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稀土在进行分离的时候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在进行除重反应时,需要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形成矾花,而矾花在进入沉淀池时,一般都是通过重力慢慢沉淀在池底,从而使得矾花重金属沉淀较为缓慢,并且通过水流的作用其矾花还会随着水流进行运动,使得沉淀不完全,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矾花沉淀较为缓慢和矾花沉淀不完全容易随着水流移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部设置有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用于将稀土材料中的重金属水汽蒸发掉,所述烘干机构的顶端设置有沉淀结构,所述沉淀结构用于将水中的重金属沉淀;
所述沉淀结构包括沉淀池、导入管、连接管、过滤外壳、导出管、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和第四过滤层以及控制阀,所述沉淀池的底端与烘干箱的顶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圆周侧壁与沉淀池相连接,所述导入管和导出管的端部与连接管相连接,所述过滤外壳位于导出管的圆周侧壁。
优选的,所述过滤外壳的内部与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和第四过滤层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阀位于沉淀池的圆周侧壁,且所述控制阀的一端延伸至沉淀池的内部,所述过滤外壳与导出管呈螺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和第四过滤层的密度呈递增式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密度最小,而第四过滤层的密度为最大。
优选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连接轴、加热丝、连接杆、搅拌板、蒸汽管、冷凝机和排出管,所述伺服电机的侧壁与烘干箱的底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连接轴相连接,所述连接轴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延伸至烘干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加热丝位于烘干箱的内部,所述加热丝沿烘干箱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加热丝的圆周侧壁与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以加热丝的中点呈圆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搅拌板的一端与连接轴相连接,所述搅拌板以连接轴的中点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搅拌板与加热丝呈交叉设置,所述连接杆远离加热丝的一端与烘干箱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蒸汽管位于烘干箱的内部,所述蒸汽管的一端穿过烘干箱与冷凝机相连接,所述冷凝机的排水口与排出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底端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以烘干箱的中点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烘干箱的底端和侧壁设置有排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导入管和导出管呈倾斜设置,通过高差的设置,其沉淀出来的会在沉淀池中聚集,使得重金属不会随着水流移动至导出管导出,且不需要等到沉淀完毕才能够将水导出,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沉淀效率。
2、通过烘干箱的壁厚和烘干箱的内部均设置加热丝从而双重加热能够有效的提高加热效率。
综上所述,该装置使得重金属不会随着水流移动至导出管导出,且不需要等到沉淀完毕才能够将水导出,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沉淀效率,同时双重加热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加热效率,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烘干箱;2、烘干机构;201、伺服电机;202、连接轴;203、加热丝;204、连接杆;205、搅拌板;206、蒸汽管;207、冷凝机;208、排出管;3、沉淀结构;301、沉淀池;302、导入管;303、连接管;304、过滤外壳;305、导出管;306、第一过滤层;307、第二过滤层;308、第三过滤层;309、第四过滤层;310、控制阀;4、排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4所示,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烘干箱1,烘干箱1的内部设置有烘干机构2,烘干机构2用于将稀土材料中的重金属水汽蒸发掉,烘干机构2的顶端设置有沉淀结构3,沉淀结构3用于将水中的重金属沉淀。
沉淀结构3包括沉淀池301、导入管302、连接管303、过滤外壳304、导出管305、第一过滤层306、第二过滤层307第三过滤层308和第四过滤层309以及控制阀310,沉淀池301的底端与烘干箱1的顶端相连接,连接管303的圆周侧壁与沉淀池301相连接,导入管302和导出管305的端部与连接管303相连接,过滤外壳304位于导出管305的圆周侧壁,过滤外壳304的内部与第一过滤层306、第二过滤层307、第三过滤层308和第四过滤层309相连接,控制阀310位于沉淀池301的圆周侧壁,且控制阀310的一端延伸至沉淀池301的内部,过滤外壳304与导出管305呈螺纹式连接,第一过滤层306、第二过滤层307、第三过滤层308和第四过滤层309的密度呈递增式设置,第一过滤层306的密度最小,而第四过滤层309的密度为最大。
如图2和图4所示,烘干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01、连接轴202、加热丝203、连接杆204、搅拌板205、蒸汽管206、冷凝机207和排出管208,伺服电机201的侧壁与烘干箱1的底端相连接,伺服电机201的输出端与连接轴202相连接,连接轴202远离伺服电机201的一端延伸至烘干箱1的内部,加热丝203位于烘干箱1的内部,加热丝203沿烘干箱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加热丝203的圆周侧壁与连接杆204相连接,连接杆204以加热丝203的中点呈圆形阵列分布,搅拌板205的一端与连接轴202相连接,搅拌板205以连接轴202的中点呈圆形阵列分布,搅拌板205与加热丝203呈交叉设置,连接杆204远离加热丝203的一端与烘干箱1相连接,蒸汽管206位于烘干箱1的内部,蒸汽管206的一端穿过烘干箱1与冷凝机207相连接,冷凝机207的排水口与排出管208相连接,烘干箱1的底端安装有支撑腿,支撑腿以烘干箱1的中点呈圆形阵列分布,烘干箱1的底端和侧壁设置有排料斗4,通过搅拌板205对物料进行搅拌加速烘干,同时在烘干箱1的内壁中和烘干箱1内部均设置加热丝203能够有效的提高烘干速度,然后通过排料斗4将烘干的原料导出。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现将该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处,随后将该装置与外部电源相连接,随后通过导入管302将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的重金属液体直接导入沉淀池301的内部,其重金属矾花通过重力作用直接沉淀在沉淀池301的内部,且导入管302和导出管305呈倾斜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沉淀一半的矾花随着水流流入导出管305中,并且通过第一过滤层306、第二过滤层307、第三过滤层308和第四过滤层309对液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且装置不需要等待矾花沉淀完毕后在将液体导出,从而使得沉淀效率较高,沉淀到合适位置后,打开控制阀310,通过控制阀310将沉淀池301内部的重金属矾花导入烘干箱1的内部,同时启动伺服电机201,伺服电机201带动连接轴202进行旋转,通过旋转的连接轴202能够有效的带动搅拌板205进行旋转,通过旋转的搅拌板205对重金属原料进行干燥处理,且搅拌板205与加热丝203交错设置,其烘干箱1的壁厚中和烘干箱1内部均设置有加热丝203能够有效的提高加热烘干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烘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的内部设置有烘干机构(2),所述烘干机构(2)用于将稀土材料中的重金属水汽蒸发掉,所述烘干机构(2)的顶端设置有沉淀结构(3),所述沉淀结构(3)用于将水中的重金属沉淀;
所述沉淀结构(3)包括沉淀池(301)、导入管(302)、连接管(303)、过滤外壳(304)、导出管(305)、第一过滤层(306)、第二过滤层(307)第三过滤层(308)和第四过滤层(309)以及控制阀(310),所述沉淀池(301)的底端与烘干箱(1)的顶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管(303)的圆周侧壁与沉淀池(301)相连接,所述导入管(302)和导出管(305)的端部与连接管(303)相连接,所述过滤外壳(304)位于导出管(305)的圆周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外壳(304)的内部与第一过滤层(306)、第二过滤层(307)、第三过滤层(308)和第四过滤层(309)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310)位于沉淀池(301)的圆周侧壁,且所述控制阀(310)的一端延伸至沉淀池(301)的内部,所述过滤外壳(304)与导出管(305)呈螺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306)、第二过滤层(307)、第三过滤层(308)和第四过滤层(309)的密度呈递增式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层(306)的密度最小,而第四过滤层(309)的密度为最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01)、连接轴(202)、加热丝(203)、连接杆(204)、搅拌板(205)、蒸汽管(206)、冷凝机(207)和排出管(208),所述伺服电机(201)的侧壁与烘干箱(1)的底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201)的输出端与连接轴(202)相连接,所述连接轴(202)远离伺服电机(201)的一端延伸至烘干箱(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203)位于烘干箱(1)的内部,所述加热丝(203)沿烘干箱(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加热丝(203)的圆周侧壁与连接杆(204)相连接,所述连接杆(204)以加热丝(203)的中点呈圆形阵列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板(205)的一端与连接轴(202)相连接,所述搅拌板(205)以连接轴(202)的中点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搅拌板(205)与加热丝(203)呈交叉设置,所述连接杆(204)远离加热丝(203)的一端与烘干箱(1)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206)位于烘干箱(1)的内部,所述蒸汽管(206)的一端穿过烘干箱(1)与冷凝机(207)相连接,所述冷凝机(207)的排水口与排出管(208)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的底端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以烘干箱(1)的中点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烘干箱(1)的底端和侧壁设置有排料斗(4)。
CN202320890671.4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9885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0671.4U CN219885776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0671.4U CN219885776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5776U true CN219885776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5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0671.4U Active CN219885776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5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27730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105923722A (zh) 一种沉淀污泥回流助凝与凝核澄清装置
CN201347383Y (zh) 高效一体化煤水净化器
CN207451906U (zh) 一种污泥干化处理系统
CN219885776U (zh) 一种稀土分离废水处理装置
CN21196318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111713381B (zh) 一种节能型园林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CN208454682U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01684463U (zh) 栅渣输送脱水装置
CN207680194U (zh) 一种持续性快速沉淀式污水处理沉淀池
CN103480187A (zh) 无动力快速反洗过滤器
CN207694316U (zh) 一种布水均匀的立式斜板沉淀装置
CN109502816A (zh) 一种制线工厂用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8454699U (zh) 一种环境保护用中水质净水装置
CN205556570U (zh) 一种原油乳状液油水分离系统
CN108455808A (zh) 一种生物技术用淤泥处理装置
CN108096923A (zh) 一种二级沉淀装置
CN209188281U (zh) 一种污水与废渣二次分离装置
CN210481018U (zh) 一种化产循环水净化自动排水装置
CN208717028U (zh) 一种涂布废水的深度处理装置
CN220788359U (zh) 一种叠螺式污泥脱水机
CN206828260U (zh) 一种稀土废液净化装置
CN2189318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0964062U (zh) 葛粉浆沉淀装置
CN213202789U (zh) 一种污泥二次脱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