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5640U - 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5640U
CN219875640U CN202321320796.XU CN202321320796U CN219875640U CN 219875640 U CN219875640 U CN 219875640U CN 202321320796 U CN202321320796 U CN 202321320796U CN 219875640 U CN219875640 U CN 219875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plate
hole
border
midd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207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吉宏
龚道仁
龚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207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5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5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5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一种边框单元,包括:相对间隔分布的顶部框板、中间框板、底部框板和连接上述框板同一侧边的连接板,且所述底部框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中间框板的宽度;所述顶部框板和中间框板之间设置有垂直于二者的分隔板,通过分隔板使顶部框板和中间框板之间形成一侧为四周封闭的角码腔和另一侧为开口的安装槽;中间框板与底部框板之间为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连接外部支架。采用该边框单元可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功率,进而提高光伏系统的功率。

Description

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方阵中的电池组件在层压工艺完成后,需要在电池组件的四周安装边框组件以形成光伏组件,边框组件可以固定、密封电池组件,增强组件强度,延长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便于运输、安装。传统的边框组件通常包括长、短边框各两个,总共四根边框,其采用卡槽式结构对电池组件进行封装。长短边框之间采用角码或打螺丝的装框方式连接固定。如图1所示,长短边框的型材截面结构完全相同,分为A、B、C三个面,其中A面3是正面即朝向正面,B面2是侧面支撑面,C面1是底面,一般长、短边框C面1的宽度为30mm-50mm之间。
大部分组件的安装采取C面与安装支架之间用安装螺丝固定,而C面的面积较大,会遮挡光伏组件的部分背面区域,对于常规的以最佳倾角的光伏组件来说,光伏组件主要为正面受光,C面遮挡光伏组件背面的部分面积对功率影响较小;然而,当光伏组件需要垂直安装时,光伏组件的正面及背面都需要受光发电,此时C面对光伏组件背面的遮挡使光伏组件的双面率较低,影响发电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C面会遮挡部分电池片,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较高的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边框单元,包括:
相对间隔分布的顶部框板、中间框板、底部框板和连接上述框板同一侧边的连接板,且所述底部框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中间框板的宽度;
所述顶部框板和中间框板之间设置有垂直于二者的分隔板,通过分隔板使顶部框板和中间框板之间形成一侧为四周封闭的角码腔和另一侧为开口的安装槽;
中间框板与底部框板之间为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连接外部支架。
可选地,所述底部框板的宽度等于所述中间框板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顶部框板和中间框板朝向所述角码腔的表面分别设有限位块。
可选地,所述顶部框板朝向所述安装槽一侧设有耳板,所述耳板与所述顶部框板之间形成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溢胶槽。
可选地,所述底部框板上设有与所述外部支架连接的第一通孔。
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层压件;
所述的边框单元,多个所述边框单元包围连接于所述层压件的边缘并与所述层压件连接固定;
拼接件,多个所述拼接件适于插入所述边框单元的所述角码腔内,以连接相邻的所述边框单元。
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
所述的光伏组件;
外部支架,所述外部支架与所述边框单元上的固定槽连接;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连接组件适于将所述外部支架与所述边框单元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外部支架设于所述底部框板远离所述中间框板的一侧,所述外部支架上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组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紧固件,所述连接件适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的端部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所述连接件与第三框板、所述紧固件与安装结构之间分别设有垫片;
可选地,所述外部支架为“U”型,“U”型的开口高度大于所述紧固件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框单元,相对间隔分布的顶部框板、中间框板、底部框板和连接上述框板同一侧边的连接板,且所述底部框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中间框板的宽度;所述顶部框板和中间框板之间设置有垂直于二者的分隔板,通过分隔板使顶部框板和中间框板之间形成一侧为四周封闭的角码腔和另一侧为开口的安装槽;中间框板与底部框板之间为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连接外部支架。如此在保证底部框板的宽度不大于中间框板的宽度时,通过固定槽与外部支架连接,从而避免了采用现有的C面边框与固定支架连接的组装方式,减少C面边框对电池组件的遮挡,以提高光伏组件功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框单元,所述顶部框板和中间框板朝向所述角码腔的表面分别设有限位块,通过在角码腔内设置限位块,可避免角码腔内的拼接件晃动,起到固定拼接件的作用,从而提高边框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系统,外部支架为“U”型,“U”型的开口高度大于所述紧固件的高度,从而使得紧固件能够顺利穿过开口,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边框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框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框单元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框单元与外部支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框单元与外部支架连接的另一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C面;2、B面;3、A面;10、边框单元;11、顶部框板;12、中间框板;13、底部框板;14、连接板;15、分隔板;16、耳板;17、角码腔;18、限位块;19、安装槽;20、溢胶槽;21、外部支架;22、固定槽;23、第一通孔;24、光伏组件;25、层压件;26、第二通孔;27、连接件;28、紧固件;29、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边框单元10,包括:相对间隔分布的顶部框板11、中间框板12、底部框板13和连接上述框板同一侧边的连接板14,且底部框板13的宽度不大于中间框板12的宽度;顶部框板11和中间框板12之间设置有垂直于二者的分隔板15,通过分隔板15使顶部框板11和中间框板12之间形成一侧为四周封闭的角码腔17和另一侧为开口的安装槽19;中间框板12与底部框板13之间为固定槽22,固定槽22用于连接外部支架2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24,包括层压件25;边框单元10,多个边框单元10包围连接于层压件25的边缘并与层压件25连接固定;拼接件,多个拼接件适于插入边框单元10的角码腔17内,以连接相邻的边框单元1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24;外部支架21,外部支架21与边框单元10上的固定槽22连接;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设于固定槽22内连接组件适于将外部支架21与边框单元10连接固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参考图2-图5,图2中b方向表示高度方向,a方向表示宽度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边框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沿图2中b方向,依次相对间隔分布的顶部框板11、中间框板12、底部框板13和连接上述框板同一侧边的连接板14;
顶部框板11和中间框板12之间设置有垂直于二者的分隔板15,通过分隔板15使顶部框板11和中间框板12之间形成一侧为四周封闭的角码腔17和另一侧为开口的安装槽19;
中间框板12与底部框板13之间为固定槽22,固定槽22用于连接外部支架21。
现有的组件边框单元,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槽、连接槽和C面1,安装槽用于与电池组件组装,连接槽用于插入拼接件与其他组件边框单元进行连接。组装好的边框组件的电池组件通常在C面1设置安装孔,连接件穿过C面1的安装孔和安装支架,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这样的安装方式由于C面1宽度较大,会遮挡部分电池组件影响功率,所以通常现有的边框组件组装方式采用短边边框组件使用无C面边框,长边边框组件依然使用有C面的边框组件,但是此种组装方式依然需要在长边边框组件的C面1上设置安装孔,以与支架连接固定,仍然会对光伏组件的功率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边框单元10,顶部框板11和中间框板12以分隔板15为界线,沿宽度方向(即图2中的a方向),均分为左右两部分,顶部框板11的第一部分(即顶部框板11沿a方向的右边部分)、中间框板12的第一部分(即中间框板12沿a方向的右边部分)和分隔板15围成安装槽19,安装槽19沿宽度方向设有第一开口,即沿图2中的a方向,如图5所示,使得安装槽19能够容纳层压件25的边缘,以将边框单元10安装于层压件25的边缘上。顶部框板11的第二部分(即顶部框板11沿a方向的左边部分)、连接板14、中间框板12的第二部分(即中间框板12沿a方向的左边部分)和分隔板15围成角码腔17,通过将拼接件插入角码腔17内,从而将多个边框单元10组装到层压件25的边缘上。
中间框板12和底部框板13围成与外部支架21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槽22,通过固定槽22内安装连接组件以与外部支架21连接。如图3和4所示,固定槽22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支架21与边框单元10的第一通孔23,第一通孔23设于底部框板13上,通过将连接组件一端置于固定槽22内,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23,以将边框单元10与外部支架21沿高度方向连接,即图2中的b方向。第一通孔23可根据需要沿底部框板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可为圆形、椭圆形等,但是在靠近端部处不设置,以避免连接组件与拼接件之间的干涉。通过将角码腔17设置于沿a方向与安装槽19并排的位置,同时,还可保留整个边框单元10的B面高度,使得在安装槽19沿b方向的下方有足够的空间安装连接组件,从而提高了层压件25的功率;避免了采用角码腔设置在安装槽下方位置,通过加宽C面以开设安装孔来进行层压件的固定安装,此种安装方式C面会产生遮挡影响功率。作为优选的方式,边框单元10为一体加工成型的预制件。
此外,如图2所示,底部框板13的宽度不大于中间框板12的宽度,即图2中a方向的长度,从而可避免因底部框板13的宽度过长遮挡层压件25,影响层压件25的功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底部框板13的宽度与中间框板12的宽度相同。中间框板12和底部框板13的宽度均为6mm-15mm,例如可以为6mm、9mm、12mm、15mm。
进一步的,顶部框板11和中间框板12朝向角码腔17的表面分别设有限位块18,限位块18为多个凸起,通过设置限位块18,避免拼接件在角码腔17内晃动,从而提高光伏组件24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顶部框板11朝向安装槽19一侧设有耳板16,耳板16与顶部框板11之间形成与安装槽19连通的溢胶槽20,通过设置溢胶槽20可在安装层压件25时,使得多余的结构胶流入溢胶槽20内,避免安装槽19内的结构胶溢出,从而使得层压件25在光伏组件24内的固定更加稳固。
同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3还可设于连接板14上,通过将连接组件一端置于固定槽22内,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23后,以将边框单元10与外部支架21沿宽度方向连接,即图2中的a方向。
实施例2
参考图5,同时请一并参考上述实施例1的图2-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24包括:
层压件25;
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边框单元10,多个边框单元10包围连接于层压件25的边缘并与层压件25连接固定;
拼接件,多个拼接件适于插入组件边框单元10的角码腔17内,以连接相邻的组件边框单元10;
这样,可使得在边框单元10在使用时,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多个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边框单元10设置在层压件25的侧边,通过多个拼接件将多个边框单元10拼接于层压件25的边缘,完成对层压件25的封装,从而实现对层压件25的保护。
施例3
参考图6-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
上述实施例2提供的光伏组件24;
外部支架21,外部支架21与边框单元10上的固定槽22连接;
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设于固定槽22内,连接组件适于将外部支架21与边框单元10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外部支架21为“U”型,外部支架21设于底部框板13远离中间框板12的一侧,即外部支架21沿图6中的b方向设于底部框板13的下方,“U”型的开口处沿图6中的a方向朝向右侧,外部支架21上与第一通孔23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通孔26,第二通孔26设置在外部支架21与底部框板13相接的一面上,从而便于连接组件依次贯穿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6,以将边框单元10固定于外部支架21上。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27和紧固件28,连接件27适于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6,连接件27的端部通过紧固件28固定。
如此,可使得光伏组件24中的边框单元10在使用时,可先将连接件27沿高度方向依次穿过底部框板13上的第一通孔23和外部支架21上的第二通孔26,连接件27穿过后的突出部分用紧固件28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将光伏组件24固定在外部支架21上,安装方便,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横向滑移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外部支架21的“U”型开口高度大于紧固件28的高度,即沿图6中b方向的长度,从而保证紧固件28能够顺利穿过开口处,以与连接件27连接,提高组装效率。同时,固定槽22的开口大小大于连接件27的长度,即底部框板13和中间框板12沿高度方向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连接件27为螺栓,紧固件28为螺母,螺栓为T型螺栓,螺栓头的高度尺寸不大于固定槽22的开口尺寸,即沿b方向的长度;螺栓杆的长度不小于底部框板13和外部支架21的壁厚之和,即沿b方向的尺寸;螺栓杆的直径不大于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6的直径。如此可以使得T型螺栓的螺栓头伸入边框单元10的固定槽22内,螺栓杆沿高度方向依次伸入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6内,伸出部分通过螺母紧固,从而实现光伏组件24与外部支架21的连接,能够简化安装步骤,生产使用更加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外部支架21的“U”型开口高度大于连接件27的长度,即沿图6中b方向的长度,从而保证连接件27能够顺利通过开口处穿入第二通孔26。同时,固定槽22的开口大小大于紧固件28的高度,即底部框板13和中间框板12沿高度方向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紧固件28能够顺利放入固定槽22内,以与连接件27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使T型螺栓的螺栓头伸入外部支架21的“U”型开口内,螺栓杆沿高度方向依次伸入第二通孔26和第一通孔23内,伸出部分位于固定槽22内,通过螺母紧固,从而实现光伏组件24与外部支架21的连接。进一步的,连接件27与底部框板13、紧固件28与外部支架21之间分别设有垫片29,通过设置垫片29,可增大连接件27与底部框板13、紧固件28与外部支架21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力,对连接件27和紧固件28起保护作用,防止紧固件28松动,从而避免外部支架21与光伏组件24之间的连接松动
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部支架21还可为带有开口的三角形,“几”字形等其他形状。外部支架21还可沿宽度方向安装于B面上,即与连接板14连接。
由于实施例2使用了实施例1所提供的边框单元10,在将外部支架21与光伏组件24连接时,首先采用连接件27沿高度方向穿过边框单元10和外部支架21,端部用紧固件28进行紧固,从而实现光伏组件的组装。
在光伏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避免了C面对电池组件的遮挡,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系统的功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边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间隔分布的顶部框板(11)、中间框板(12)、底部框板(13)和连接上述框板同一侧边的连接板(14),且所述底部框板(13)的宽度不大于所述中间框板(12)的宽度;
所述顶部框板(11)和中间框板(12)之间设置有垂直于二者的分隔板(15),通过分隔板(15)使顶部框板(11)和中间框板(12)之间形成一侧为四周封闭的角码腔(17)和另一侧为开口的安装槽(19);
中间框板(12)与底部框板(13)之间为固定槽(22),所述固定槽(22)用于连接外部支架(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板(13)的宽度等于所述中间框板(12)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板(11)和中间框板(12)朝向所述角码腔(17)的表面分别设有限位块(1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边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板(11)朝向所述安装槽(19)一侧设有耳板(16),所述耳板(16)与所述顶部框板(11)之间形成与所述安装槽(19)连通的溢胶槽(20)。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边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板(13)上设有与所述外部支架(21)连接的第一通孔(23)。
6.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压件(25);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框单元(10),多个所述边框单元(10)包围连接于所述层压件(25)的边缘并与所述层压件(25)连接固定;
拼接件,多个所述拼接件适于插入所述边框单元(10)的所述角码腔(17)内,以连接相邻的所述边框单元(10)。
7.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24);
外部支架(21),所述外部支架(21)与所述边框单元(10)上的固定槽(22)连接;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槽(22)内,所述连接组件适于将所述外部支架(21)与所述边框单元(10)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支架(21)设于所述底部框板(13)远离所述中间框板(12)的一侧,所述外部支架(21)上与所述第一通孔(23)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通孔(26),所述连接组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6)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27)和紧固件(28),所述连接件(27)适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6),所述连接件(27)的端部通过所述紧固件(28)固定,所述连接件(27)与底部框板(13)、所述紧固件(28)与外部支架(21)之间分别设有垫片(2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支架(21)为“U”型,“U”型的开口高度大于所述紧固件(28)的高度。
CN202321320796.XU 2023-05-24 2023-05-24 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Active CN219875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0796.XU CN219875640U (zh) 2023-05-24 2023-05-24 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0796.XU CN219875640U (zh) 2023-05-24 2023-05-24 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5640U true CN219875640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1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20796.XU Active CN219875640U (zh) 2023-05-24 2023-05-24 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5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875640U (zh) 边框单元、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19875641U (zh) 组件边框单元、边框组件和光伏组件
CN218449997U (zh) 光伏边框和光伏边框组件
CN210182814U (zh) 智能配电模块
CN110855229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
CN213025185U (zh) 双维护led显示屏单元箱
CN217469866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光伏组件边框
CN220155104U (zh) 曲面显示器的模块化安装框架
CN212850394U (zh) 边框、光伏组件及光伏支架
CN219802247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边框及光伏组件
CN212258847U (zh) 一种bipv系统
CN220796190U (zh) Led模组及led显示屏
CN215835372U (zh) 一种具有快速拼接定位功能的光伏玻璃
CN214499055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盾构机尾盾
CN213040728U (zh) 一种空调箱体的框架支撑
CN219627645U (zh) 一种光伏玻璃装配结构
CN211046821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
CN220775745U (zh) 一种背面无遮挡边框及轻量化高双面率双玻组件
CN219812116U (zh) 边框和光伏组件
CN219960489U (zh) 光伏板速插式防漏水结构与组合框架
CN220234536U (zh) 光伏组件和光伏组件系统
CN220606294U (zh) 一种机柜玻璃门及机柜
CN216893010U (zh) 一种铝板幕墙与玻璃幕墙之间的防水结构
CN219145321U (zh)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CN219931479U (zh) 一种曲面铝板拼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