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2961U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2961U
CN219872961U CN202321021323.XU CN202321021323U CN219872961U CN 219872961 U CN219872961 U CN 219872961U CN 202321021323 U CN202321021323 U CN 202321021323U CN 219872961 U CN219872961 U CN 219872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heat dissipation
pip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13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磊
孙鹏飞
杨平平
陈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Fuxin Automobile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Fuxin Automobile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Fuxin Automobile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Fuxin Automobile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13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2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2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2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包括导线本体和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外侧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套,所述散热套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的外侧且设于所述防护套的内侧,所述散热套的内壁设有气腔,所述散热套连接延伸至所述防护套外侧的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本实用新型采用气体循环气路作为冷却介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散热不良、冷却介质泄漏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充电时,由于充电时向具有较大储能量的蓄电池充电,并且每次充电时间较长,充电线缆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影响充电质量,导致充电效率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专利技术(公开号为CN112735661B)所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充电线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该新能源汽车散热充电线缆包括一个圆柱形骨架,并在其基础上设置了四个发散状的板状骨架结构。充电线缆单元安装在相邻的板状骨架之间,并且板状骨架内部设置有储水腔,储水腔可以充满水,并且在板状骨架内间隔设置,不连成一体,以保持板状骨架的强度。储水腔内还设置有加强筋等,以增强线缆的抗压能力。储水腔通过外部设置的塞体骨架堵塞,并通过绕包层绕包成缆固定。
在充电使用时,充电线缆单元紧靠在两侧的板状骨架上,充电产生的热量会逐渐被储水腔内的水吸收,从而减小充电线缆单元自身的热量负担,提高充电时的安全性和充电质量。并且在充电完成后,储水腔的散热效率较快,可以多次吸热散热,从而增加线缆的使用寿命。
然而,上述构造充电线缆,如果储水腔的密封出现问题,水体会与充电线缆单元接触,可能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的使用,并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充电电缆的可靠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现有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线缆安全性不佳的问题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导线本体和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外侧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套,所述散热套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的外侧且设于所述防护套的内侧,所述散热套的内壁设有气腔,所述散热套连接延伸至所述防护套外侧的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包括轴向延伸的、横断面为十字形的隔板构件,所述隔板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套内侧,所述隔板构件将所述防护套内侧分隔为四个轴向延伸的线腔,每个所述线腔中分别设置所述导线本体,每个所述导线本体外侧套装所述散热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线本体与所述防护套之间设置环隔板构件的隔热阻燃层,所述防护套的外侧包覆保护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气导管具环状的进气圆周管部、连通进气圆周管部与四个散热套的四条进气支管部、连通进气圆周管部与保护壳外侧的进气主管部;所述出气导管具环状的出气圆周管部、连通出气圆周管部与四个散热套的四条出气支管部、连通出气圆周管部与保护壳外侧的出气主管部;所述进气圆周管部和出气圆周管部设置于隔热阻燃层与所述防护套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气圆周管部和所述出气圆周管部分别位于线缆的两端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气支管部和所述出气支管部贯穿所述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设有气槽,所述气槽连通所述隔板构件的板壁的管壁侧部和外缘,所述气槽形成贯穿所述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的所述进气支管部和所述出气支管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隔板构件的中心处设有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筋体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包括循环气泵和换热装置,所述循环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导管连通,所述循环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导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用于对所述进气导管和所述出气导管所在气体回路降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散热箱、冷却管、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散热箱的内侧为换热腔,所述冷却管贯穿所述换热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中,所述冷却管串连于所述循环气泵、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所在的回路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是:
1、提高充电线缆的散热效果:通过采用气体作为冷却介质,并设置散热套、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形成环绕导线本体的气体循环气路,能够有效地将充电时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界,从而提高充电线缆的散热效果,避免因长时间充电而导致线缆温度过高的问题。
2、防止冷却介质泄漏引起的安全隐患:相较于使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充电线缆,本实用新型采用气体循环气路,避免了冷却介质泄漏的可能性,从而防止冷却介质与导线接触而影响到充电线缆的使用,减少安全隐患。
3、提高充电线缆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气体循环气路,避免了冷却介质流动结构的泄漏问题,从而提高了充电线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因冷却介质问题导致的线缆损坏和维修的可能性。
4、与现有技术的比较优势:相较于现有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充电线缆,本实用新型采用气体循环气路,不仅能够避免冷却介质泄漏引起的安全隐患,还能够提高散热效果,增加充电线缆的使用寿命和充电效率,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5、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气体作为冷却介质并设计气体循环气路的方式,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问题,提高了充电线缆的散热效果和可靠性,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气泵和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现有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线缆安全性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特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本实用新型采用气体循环气路作为冷却介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散热不良、冷却介质泄漏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书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导线本体1和套装于导线本体外侧的防护套2。
包括散热套3,散热套套装于导线本体的外侧且设于防护套的内侧,散热套的内壁设有气腔3-1。
包括轴向延伸的、横断面为十字形的隔板构件4,隔板构件设置于防护套内侧,隔板构件的中心处设有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筋体部4-1,圆柱形筋体部作为设于线缆轴线位置的圆柱形骨架,圆柱形筋体部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径向延伸形成四个轴向延伸的隔板体4-2。隔板构件将防护套内侧分隔为四个轴向延伸的线腔,每个线腔中分别设置导线本体,每个导线本体外侧套装散热套。导线本体与防护套之间设置环隔板构件的隔热阻燃层5,防护套的外侧包覆保护壳6。
散热套连接延伸至防护套外侧的进气导管7和出气导管8。进气导管具环状的进气圆周管部7-1、连通进气圆周管部与四个散热套的四条进气支管部7-2、连通进气圆周管部与保护壳外侧的进气主管部7-3。出气导管具环状的出气圆周管部8-1、连通出气圆周管部与四个散热套的四条出气支管部8-2、连通出气圆周管部与保护壳外侧的出气主管部8-3。进气圆周管部和出气圆周管部设置于隔热阻燃层与防护套之间。进气圆周管部和出气圆周管部分别位于线缆的两端部。进气支管部和出气支管部贯穿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
进一步的,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设有气槽,气槽连通隔板构件的板壁的管壁侧部和外缘,气槽形成贯穿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的进气支管部和出气支管部。
本实施例中,隔热阻燃层内部缝隙处填充有隔热填充物9,通过设置有隔热阻燃外层、保护壳与隔热填充物,通过隔热阻燃外层能够防止外界温度对导线工作造成影响,同时能够增强本汽车充电线缆的防火性能,保护壳能够增强本汽车充电线缆的耐磨性能,同时能够对保护壳内部的结构进行保护,隔热填充物能够提高本汽车充电线缆的隔热性能。
进一步的,圆柱形筋体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隔板体,圆柱形筋体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体,圆柱形筋体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隔板体,圆柱形筋体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体。隔热阻燃层内部且位于第一隔板体与第二隔板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散热套。隔热阻燃层内部且位于第二隔板体与第三隔板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散热套。隔热阻燃层内部且位于第三隔板体与第四隔板体之间设置有第三散热套。隔热阻燃层内部且位于第一隔板体与第四隔板体之间设置有第四散热套。第四散热套、第一散热套、第二散热套与第三散热套的内侧均设置有导线本体。第四散热套、第二散热套、第一散热套与第三散热套的内部均开设有气腔。第一隔板体内部开设有第一气槽,第一隔板体内部且位于第一隔板体的一侧开设有第八气槽,第二隔板体内部开设有第二气槽,第二隔板体内部且位于第二气槽的下方开设有第三气槽,第三隔板体内部开设有第四气槽,第三隔板体内部且位于第五气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五气槽,第四隔板体内部开设有第七气槽,第四隔板体内部且位于第七气槽的下方均开设有第六气槽。
第一隔板体、第二隔板体、第三隔板体与第四隔板体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进气支管部和出气支管部,每个散热套内部的气腔通过气支管部和出气支管部与两侧的隔板体的气槽连通。所有进气支管部和出气支管部通过隔板体的气槽连通进气圆周管部和出气圆周管部,且通过与之分别连通的进气主管部和出气主管部引接至线缆外侧。
请参阅图2,还包括循环气泵10和换热装置,循环气泵的进气口与进气导管连通,循环气泵的进气口与出气导管连通,换热装置用于对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所在气体回路降温。换热装置包括散热箱11、冷却管12、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箱的内侧为换热腔,冷却管贯穿换热腔,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换热腔中,冷却管串连于循环气泵、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所在的回路中。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循环气泵包括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使用时,第一气泵与第二气泵启动,使得第二气泵将冷却管内部经过散热箱内部的传导液换热冷却的气体经进气主管部排入至进气圆周管部内部,再经由气槽并最终由四条进气支管部传输至四个散热套的气腔内部,对导线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同时第一气泵启动,加快散热套的气腔内部的气体循环流动,气体通过对应的四条出气支管部将四个散热套的气腔内部的热气经由气槽吸入至出气圆周管部中,然后经过出气主管部排入至冷却管内部,同时半导体制冷片对散热箱内部的传导液的温度进行降温,实现换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导线本体和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外侧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套,所述散热套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的外侧且设于所述防护套的内侧,所述散热套的内壁设有气腔,所述散热套连接延伸至所述防护套外侧的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延伸的、横断面为十字形的隔板构件,所述隔板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套内侧,所述隔板构件将所述防护套内侧分隔为四个轴向延伸的线腔,每个所述线腔中分别设置所述导线本体,每个所述导线本体外侧套装所述散热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本体与所述防护套之间设置环隔板构件的隔热阻燃层,所述防护套的外侧包覆保护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导管具环状的进气圆周管部、连通进气圆周管部与四个散热套的四条进气支管部、连通进气圆周管部与保护壳外侧的进气主管部;所述出气导管具环状的出气圆周管部、连通出气圆周管部与四个散热套的四条出气支管部、连通出气圆周管部与保护壳外侧的出气主管部;所述进气圆周管部和出气圆周管部设置于隔热阻燃层与所述防护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圆周管部和所述出气圆周管部分别位于线缆的两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部和所述出气支管部贯穿所述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设有气槽,所述气槽连通所述隔板构件的板壁的管壁侧部和外缘,所述气槽形成贯穿所述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的所述进气支管部和所述出气支管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构件的中心处设有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筋体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气泵和换热装置,所述循环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导管连通,所述循环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导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用于对所述进气导管和所述出气导管所在气体回路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散热箱、冷却管、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散热箱的内侧为换热腔,所述冷却管贯穿所述换热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中,所述冷却管串连于所述循环气泵、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所在的回路中。
CN202321021323.X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Active CN219872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1323.XU CN21987296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1323.XU CN21987296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2961U true CN21987296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1323.XU Active CN21987296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2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4771A (zh) 一种牵引电动机的油冷冷却结构
CN108462318A (zh) 电机冷却结构、动力电机及电驱动系统
US11509191B2 (en) Electric assembly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TWI673187B (zh) 車輛的充電裝置以及車輛
CN203632474U (zh) 汽车起停电机
CN21987296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CN207809075U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12935715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电机冷却装置
CN109742903B (zh) 车辆及其轮毂电机散热系统、轮毂电机散热方法
CN212305025U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的液冷系统
CN206111580U (zh) 一种水泵与控制器一体式结构
CN207847920U (zh) 一种散热型油泵
CN110014945B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13575193U (zh) 一种磁力轴承保护密封结构
CN111342164B (zh) 基于四通阀及变流阻型冷板组合设计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CN205029476U (zh) 电机端盖、电机和电动车
CN202348649U (zh) 电动油泵
CN109600961A (zh) 充电连接件的散热器、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枪
CN216867354U (zh) 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中壳体工作腔的结构
CN202370622U (zh) 加热装置和包括该加热装置的汽车
CN220629048U (zh) 一种集成式电机结构
CN217883129U (zh) 一种电机总成及车辆
CN213511157U (zh) 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液压泵
CN216477554U (zh)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高效散热壳体
CN219096508U (zh) 一种油冷散热的充电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