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8484U - 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8484U
CN219868484U CN202320213563.3U CN202320213563U CN219868484U CN 219868484 U CN219868484 U CN 219868484U CN 202320213563 U CN202320213563 U CN 202320213563U CN 219868484 U CN219868484 U CN 219868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valve
pipe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35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奇鑫
赵龙
赵小勇
王者华
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35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8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8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8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水器。热水器,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水箱内的端口上设置有即热加热器;进水三通,所述进水三通上设置有第一流量传感器;混水阀,所述混水阀配置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连接水管,所述连接水管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所述即热加热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进水三通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连接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水三通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通过在设置两个流量传感器进行比较冷水的分配流量,以准确的控制启停3D加热功能,提高了热水器的使用安全性并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热水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热水器通常配置有水箱以及设置在水箱中的电加热管,电加热管通电后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同时,水箱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冷水经由进水管进入到水箱,而水箱中的热水则从出水管输出。
具有3D加热功能的电热水器因其能够实现即热式供水的要求,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16244871 U公开了一种装有集热容器的电热水器,在出水管的进口处额外增加即热电热管,以通过即热电热管对进入到出水管中的水高效集中加热以达到即热式供水的要求。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3D加热功能的启动是根据冷水的进水量,一般情况下,在冷水进水流量大于设定流量值后便会自动开启3D加热功能。但是,在夏季环境条件下,由于冷水用量大而热水用量小,在用户用水过程中,因冷水进水流量打印设定流量值会导致3D加热功能误开启,以更高的功率烧水甚至烧至沸腾,浪费电能的同时也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提高使用安全性并降低能耗的热水器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水器,通过在设置两个流量传感器进行比较冷水的分配流量,以准确的控制启停3D加热功能,提高了热水器的使用安全性并降低了能耗。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水器,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水箱内的端口上设置有即热加热器;
进水三通,所述进水三通上设置有第一流量传感器;
混水阀,所述混水阀配置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
连接水管,所述连接水管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所述即热加热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进水三通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连接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水三通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的流量值与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的流量值之差小于阈值时关闭所述即热加热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混水阀为电子恒温阀;或者,所述混水阀为机械恒温阀。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上还设置有单向控流组件;所述单向控流组件被配置成在所承受的水压达到设定水压值后打开所述出水口。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控流组件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水口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控流组件包括第二安装管、阀片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安装管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水孔,所述阀片和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管中,所述阀片布置在所述通水孔的出水侧并配置成遮挡住所述通水孔,所述复位弹簧配置成对所述阀片施加朝向所述隔板方向的弹力。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管上还设置有镂空支架,所述复位弹簧夹在所述镂空支架与所述阀片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管上还设置有温度检测器,沿所述第二安装管内的水流方向,所述温度检测器位于所述镂空支架的后方所述温度检测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混水阀包括阀体、阀芯、固定环、调温旋钮和防呆件,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安装口,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中并配置成根据所述出水口的温度调节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开度;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所述阀体上并靠近所述安装口;所述调温旋钮设置在所述阀芯上并位于所述固定环的外侧;所述防呆件设置有限位部和定位配合部,所述防呆件设置在所述阀体上并位于所述固定环的内侧,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配合限位,所述定位配合部与所述定位部配合定位。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呆件为套筒结构,所述防呆件的内端部设置有限位缺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或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形成所述限位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进水三通和连接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流量传感器,进水三通上的第一流量传感器能够检测总的冷水流量,而连接水管上的第二流量传感器则可以检测流经连接水管的冷水流量,两个流量传感器的检测流量差值便可以计算获得流入到水箱内的冷水量,控制器根据流量差值便可以精确的控制即热加热器的启停,以准确的控制启停3D加热功能,提高了热水器的使用安全性并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水器一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水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单向控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单向控流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单向控流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图1中混水阀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图1中混水阀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1中混水阀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混水阀的爆炸图;
图10为图1中柱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防呆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水箱100、进水管110、出水管120、即热加热器130;
混水阀10;
阀体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恒温阀芯4、固定环5、调温旋钮6、防呆件7、进水三通8、第一流量传感器81、连接水管9、第二流量传感器91;
出水口11、安装口12、第一进水口13、第二进水口14、限位板15、台阶面16;
柱塞41、密封堵头42、温感驱动部件43、密封圈44、弹性复位部件45;固定孔411、贯通孔412、第二挡圈413、第三挡圈414、第一挡圈421、定位部件422、滑块423、螺杆424、转轴425、螺纹孔426、缸体431、推杆432;
定位部51、环形筋条52、限位凸起53、支撑杆54、温度指示牌50;
按钮61、导向杆62;
限位部71、定位配合部72、容差缝隙73;
单向控流组件20;
第二安装管210、阀片220、复位弹簧230、镂空支架240、温度检测器250、导向部件260、缺口261;
隔板211、通水孔212、导向杆221、安装架231、限位板232、扰流部2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水器,包括:
水箱100,水箱100具有进水管110和出水管120,出水管120位于水箱100内的端口上设置有即热加热器130;
进水三通8,进水三通8上设置有第一流量传感器81;
混水阀10,所述混水阀配置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
连接水管9,连接水管9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91;
控制器(未标记),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流量传感器81、第二流量传感器和即热加热器130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出水管120连接,进水三通8与进水管110连接,连接水管9设置在进水三通8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
具体而言,在组装过程中,进水三通8的一端口与外部的供水管连接,进水三通8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连接水管9和进水管110。而其中进水三通8连接外部供水管的端口部位设置有第一流量传感器81,以利用第一流量传感器81来检测总进水量。
所述混水阀的第一进水口与出水管120连接以输入水箱100中的热水,而所述混水阀的第二进水口则与连接水管9连接,以通过第二进水口来输入从进水三通8分流的部分冷水,而所述混水阀的出水口则连接用户家中的用水终端(如花洒或水龙头)
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控制器将根据第一流量传感器81和第二流量传感器91分别检测到的水流流量值来控制所述即热式加热器的通断电进而启停3D加热功能。
具体为: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流量传感器81和第二流量传感器91分别检测到的水流流量值,来获得两个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流流量差值,并将计算得到的水流流量差值与控制器预存的阈值进行比较。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在检测到第一流量传感器81的流量值与第二流量传感器91的流量值之差小于阈值时关闭即热加热器130。反之,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在检测到第一流量传感器81的流量值与第二流量传感器91的流量值之差大于阈值时启动即热加热器130。
实际使用时,在冬季环境条件下,混水阀10为了满足出水温度的要求,使得第一进水口的进水量较大并减小第二进水口的进水量,此时,两个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流流量差值较大并大于阈值,控制器则启动即热加热器130,以满足即热式加热输出热水的要求。
在夏季环境条件下,混水阀10为了满足出水温度的要求,使得第一进水口的进水量较小并增大第二进水口的进水量,此时,两个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流流量差值较小并小于阈值,控制器则关闭即热加热器130,以防止加热过度产生高温水而烫伤用户,并更有利于降低能耗。
某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混水阀而言,其可以采用电子恒温阀;或者,所述混水阀为机械恒温阀。
实施例二,如图2-图8所示,为了方便组装以实现模块化设计,对于进水三通8、混水阀10和连接水管9而言,可以组装在一起形成混水装置。
具体的,在工厂阶段进行组装过程中,进水三通8、混水阀10和连接水管9三者预先组装在一起形成模块化的混水装置。然后,在将混水装置装配连接在水箱100的进水管110和出水管120上,进而方便工厂阶段模块化组装。
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使用可靠性,避免水箱中的水因重力发生泄漏热水器还包括单向控流组件20,单向控流组件20设置在出水口11处并配置成在所承受的水压达到设定水压值后打开出水口11。
具体的,单向控流组件20连接在所述混水阀的出水口上,进而使得单向控流组件20集成在混水装置中以实现模块化设计。
而在用户用完热水器后,在供水管与进水三通8之间的管路关闭的状态下,水箱中无水进入。此时,即便打开用户家中的用水终端(花洒或水龙头),也不会出现水箱中的水因重力发生泄漏。
具体原因为,在所述混水阀的出水口11处配置的单向控流组件20能够控制出水口11的单向输出,并且,单向控流组件20在打开出水口11向外出水时,需要满足单向控流组件20所受水压的达到设定水压值后,才会打开出水口11。
这样,在进水三通8无进水的情况下,水箱内的水压不足以触发单向控流组件20来打开出水口11。这样,便不会出现水箱中的水因水压和内部热水形成的气压影响从进水管反向流入到进水三通8中,进而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发生,有效的避免因水箱水从进水管反流而出现水箱内的电加热管干烧,提高了热水器的使用可靠性。
对于单向控流组件20的具体表现实体可以有多种形式,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某个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止回阀直接安装在所述混水阀中。
具体的,止回阀可以集成设置在所述混水阀的内部,即位于出水口11的端口的内侧。
另一个实施例中,止回阀外置于所述混水阀的外部,为此,单向控流组件20还包括第一安装管,所述安装管连接在出水口11上,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安装管中。
一些实施例中,单向控流组件20可以采用常规技术中的止回阀来实现单向流动且受水压控制开关。
具体的,单向控流组件20包括止回阀(未图示),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水口处。在使用过程中,止回阀设置在所述混水阀的出水口11处,利用止回阀能够满足所述混水阀的出水口11单向向外输出水的要求。同时,止回阀需要在水压达到一定水压值的前提下才会打开,进而可以满足阻挡水箱中的水发生反流。
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单向控流组件20,单向控流组件20包括第二安装管210、阀片220和复位弹簧230,第二安装管210中设置有隔板211,隔板211上设置有通水孔212,阀片220和复位弹簧230位于第二安装管210中,阀片220布置在通水孔212的出水侧并配置成遮挡住通水孔212,复位弹簧230配置成对阀片220施加朝向隔板211方向的弹力。
具体的,在组装时,将阀片220和复位弹簧230安装在第二安装管210的内部,其中,阀片220和复位弹簧230位于通水孔212的出水侧,通过阀片220来遮挡住通水孔212,并通过复位弹簧230给阀片220提供弹力。
在使用过程中,当正常用水时,供水管中的水进入到水箱中,以使得水箱内的水通过所述混水阀向外输送,所述混水阀的出水口11处的水压对阀片220施力足以克服复位弹簧230产生的弹力,以打开通水孔212,进而打开出水口11向外输出水。同样的,在供水管断水的情况下,复位弹簧230带动阀片220复位以遮盖住通水孔212。
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管210上还设置有镂空支架240,复位弹簧230夹在镂空支架240与阀片220之间。
具体而言,镂空支架240设置在第二安装管210中,镂空支架240能够辅助安装复位弹簧230,以使得复位弹簧230能挤压在镂空支架240和阀片220之间。
同时,镂空支架240因其镂空的结构,还可以满足水流正常流动的要求。而阀片220上设置有导向杆221,导向杆221滑动安装在镂空支架240,导向杆221配合镂空支架240导向,以确保阀片220顺畅的在第二安装管210中滑动。
另外,为了确保复位弹簧230可靠的安装,可以在复位弹簧230外部设置安装架231,安装架231呈环形结构,安装架231设置有多个限位板232,限位板232布置在复位弹簧230的外部在复位弹簧230伸缩过程中进行姿态的限制。
某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混水装置的出水温度检测精确性,镂空支架240上设置有扰流部241,扰流部241配置成对从通水孔212流出的水进行扰流混匀;第二安装管210上还设置有温度检测器250,沿第二安装管210内的水流方向,温度检测器250位于镂空支架240的后方温度检测器250。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从所述混水阀的出水口11输出的水因包含连接水管9输送的冷水以及水箱输出的热水两者形成的混合体,但是,因所述混水阀的整体结构紧凑化设计,使得冷热水在所述混水阀内混合的不彻底,而温度检测器250的检测通常是针对较小的区域位于进行测量,这便会导致温度检测器250因冷热水混合不均匀而导致检测精确性降低。
而通过在镂空支架240上设置扰流部241,扰流部241能够对流经的水流进行混合,进而使得冷热水混合均匀,水流混合均匀后流到温度检测器250处,通过温度检测器250可以检测更加精确且真实的水温。
其中,对于扰流部241的具体表现实体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可以是形成在镂空支架240上的众多镂空孔,或者,扰流部241是设置在镂空支架240上的扰流板,或者,扰流部241是设置镂空支架240上的搅拌叶片等。在此,对扰流部241的具体表现实体不做限制。
某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阀片220顺畅的移动,同时确保水流顺畅的流动,第二安装管210中还设置有导向部件260,导向部件260的圆周设置有多个缺口261,阀片220设置在导向部件260上,复位弹簧230抵靠在导向部件260上,导向部件260的边缘贴靠在第二安装管210的内管壁。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受水压作用,阀片220带动导向部件260在第二安装管中滑动,以确保阀片220能够在第二安装管210中平顺的往复移动。而导向部件260的圆周所设置的缺口261能够确保水流顺畅的流动。
与此同时,从所述混水阀输出的冷热水冲击至阀片220上,将使得水流进一步的混合,另外,水流经由多个缺口261输出后将再次起到冷热水混合的作用,水流在流动过程中受复位弹簧230的影响又一次混合,最终经由扰流部241的扰流达到冷热水均匀的混合。
实施例三,如图6-图12所示,对于混水阀10而言,为了提高组装精确性,混水阀10包括阀体1、阀芯4、固定环5、调温旋钮6和防呆件7。
阀体1上设置有出水口11、安装口12、第一进水口13和第二进水口14,第一连接管2设置在阀体1的侧壁上并与第一进水口13连通,第二连接管3设置在阀体1的侧壁上并与第二进水口14连通;
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安装口上并配置成根据出水口11的温度调节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开度;
固定环5上设置有定位部51,固定环5设置在阀体1上并靠近所述安装口;
调温旋钮6设置在所述阀芯上并位于固定环5的外侧;
防呆件7设置有限位部71和定位配合部72,防呆件7设置在阀体1上并位于固定环5的内侧,所述限位部与第一连接管2和/或第二连接管3配合限位,所述定位配合部与所述定位部配合定位。
具体而言,以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热水器的热水出口为例,所述第一进水管用于输入热水,所述第二进水管则用于输入冷水。
所述阀芯设置在阀体1上,所述阀芯将根据出水口11的出水温度来调节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开度,进而调节冷热水的比例,以达到恒温出水的目的。有关所述阀芯的具体结构以及调节冷热水比例的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可以参考常规技术。
在调节恒温出水温度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调温旋钮6进行调节,固定环5则设置在阀体1上用户对所述调温旋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而在组装过程中,为了避免固定环5装配错误而导致用户使用过程中调温旋钮6调节水温产生较大的误差。
则在阀体1上配置有防呆件7,防呆件7通过所述限位部与阀体1上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或所述第二进水管配合来确保防呆件7能够精确的装配在阀体1上。而在装配上防呆件7后,固定环5上的定位部则可以与防呆件7上的所述定位配合部进行连接,以使得固定环5能够准确的装配,避免固定环5装配角度错误而导致后期用户无法准确的调节温度。
一实施例中,防呆件7为套筒结构,防呆件7的内端部设置有限位缺口,第一连接管2和/或第二连接管3位于所述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形成所述限位部。
具体的,由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外凸出于阀体1的侧壁,则依靠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或所述第二进水管来对防呆件7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以确保防呆件7准确的安装。而通过在防呆件7上设置限位缺口以形成所述限位部,使得防呆件7只有装配准确,才能使得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位于限位缺口中,进而方便操作人员快速组装。
另一实施例中,防呆件7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固定环5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插在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中;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为所述定位配合部,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为所述定位部。
具体的,对于防呆件7辅助定位固定环5的方式,则可以采用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的方式,在装配固定环5时,只有将定位凸起插入到定位凹槽中,才能使得固定环5装配到位,进而起到防呆的作用,以避免出现固定环5安装角度错误的现象。
同样的,还可以在防呆件7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固定环5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凸起插在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中;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为所述定位配合部,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为所述定位部。
某些实施例中,防呆件7的外端部还设置有容差缝隙73。具体的,容差缝隙73在装配过程中,能够根据安装要求适当的扩张,以方便操作人员将防呆件7装配到位。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固定环5的外端面设置有环形筋条52,所述环形筋条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53,固定环5的外端面在所述环形筋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一滑动区501,所述环形筋条的内壁在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滑动区之间形成第二滑动区502;调温旋钮6上设置有按钮61,所述按钮设置有导向杆62,导向杆221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滑动区或所述第二滑动区中滑动。
具体的,用户在调节水温时,通常情况下,导向杆62处于第一滑动区501中滑动,以实现用户在事宜的水温范围内调节直接使用热水,例如:导向杆62在第一滑动区501中滑动,使得出水温度能够在35度-40度的范围内调节,此时,输出的热水不会造成用户体感温度过高。当特殊情况下,用户需要较高水温时,例如:出水温度在40度以上时,则需要操作人员按动按钮61以使得导向杆62跟随按钮61移动同时转动调温旋钮6,使得导向杆62在第二滑动区502中滑动,来调节温度。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筋条上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撑杆53,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滑动区的外侧,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温度指示牌50。
具体的,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过程中知晓调节出水温度的温度值,还可以配置有温度指示牌50,温度指示牌50上设置有温度刻度值,相对应的,调温旋钮6上设置有指示凸起(未标记),用户转动调温旋钮6便可以根据温度指示牌50上的温度刻度值知晓出水温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对于所述阀芯而言,其表现实体有多种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阀芯4包括柱塞41、密封堵头42、温感驱动部件43和定位部件422,柱塞41上设置有固定孔411和至少一个贯通孔412,贯通孔412位于固定孔411的一侧,温感驱动部件43包括缸体431和推杆432,推杆432插入到缸体431中,推杆432与缸体431内部之间形成温感腔体,所述温感腔体中填充有热胀冷缩材料(未图示),缸体431设置在固定孔411中;
其中,密封堵头42设置在安装口12上,柱塞41可滑动地密封设置在阀体1中,阀体1内部在柱塞41与密封堵头42之间形成冷水腔体,推杆432与定位部件422相对布置;缸体431位于第一进水口13与出水口11之间的流路中,所述热胀冷缩材料用于依靠第一进水口13与出水口11之间流动的水的温度变化来驱动推杆432移动,推杆432用于与定位部件422配合来带动柱塞41滑动以控制第二进水口14选择性地连通所述冷水腔体并调节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开度。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阀体1中设置有阀芯4,以通过阀芯4来自动调节出水口11的出水温度,以实现恒温出水。
在实际使用时,则第一连接管2用于输入热水,而第二连接管3用于输入冷水。热水进入到阀体1中并经由出水口11输出,而对于第二连接管3中的冷水则由阀芯4来控制冷水的进入量。
具体为:当出水口11的出水温度过高时,则温感驱动部件43中缸体431内的热胀冷缩材料发生膨胀并使得推杆432抵靠在密封堵头42上。推杆432利用所述热胀冷缩材料产生的力将推动缸体431带动柱塞41朝向远离密封堵头42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阀体1上配置的第二进水口14与其内部形成的所述冷水腔体相连通。
此时,第二连接管3引入的冷水并进入到所述冷水腔体中,冷水经由贯通孔412流出并与第一进水口13流入的热水进行混合,最终,降低出水口11的出水温度,进而达到防止用户被烫伤的现象发生。
而由于阀芯4依靠热胀冷缩材料根据温度变化而发生体积变化,以控制推杆432移动,进而实现控制第二进水口14选择性地与所述冷水腔体连通。
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热胀冷缩材料的选择,则可以采用常规技术中利用石蜡来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案,例如可以采用石蜡温控器中的石蜡填充材料,而有关石蜡填充料的具体的组分配比,在此不做限制。
而对于阀体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三个管体相互密封连接,或阀体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为一体式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在设定温度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则设置阀芯4中的推杆432在初始状态下距离定位部件422具有一定的距离,进而可以实现在某一温度区间内进行更加准确的控温。
例如:在出水口11的出水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T1时,推杆432的自由端部与定位部件422之间形成间隔;在出水口11的出水温度高于第二设定温度T2时,推杆432的自由端部抵靠在定位部件422上。
具体的,T2的温度值大于T1的温度值,在阀体1的出水口11向外输出热水的过程中,当水温低于T1的情况下,推杆432处于完全回缩的状态,而在出水口11的出水温度大于T1后,推杆432在所述热胀冷缩材料的作用下相对于缸体431逐渐向外伸出,而在出水口11的出水温度未达到T2之前,则柱塞41处于不动的状态,以保持第二进水口14与所述冷水腔体断开。这样,便可以保证用户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热水,进而避免在热水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再加入冷水而造成用户用水温度过低。
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关T1和T2的取值,在此不做限制,主要根据不同情况下用户的热水使用需求所要求的温度,T2作为触发使用冷水进行混合以避免烫伤用户的温度触发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连接管2和第二连接管3进入的水相互影响,则阀芯4还包括:密封圈44,密封圈44套在柱塞41上并夹在柱塞41和阀体1的内管壁之间,密封圈44位于第一进水口13和第二进水口14之间。
具体的,在将柱塞41放入到阀体1中后,密封圈44将紧密的贴靠在阀体1的内管壁上,利用密封圈44将第一进水口13和第二进水口14间隔开,以避免从第一进水口13和第二进水口14进入的冷热水相互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芯4还包括弹性复位部件45,弹性复位部件45用于对柱塞41或缸体431施加朝向密封堵头42方向的弹力。
具体的,当阀体1中的水温较高时,推杆432伸出并抵靠在密封堵头42上,以带动柱塞41移动,进而使得第二进水口14与所述冷水腔体连通。而当阀体1中的水温降低后,为了避免出水口11出水温度过低,则需要及时的减小或截断第二进水口14与所述冷水腔体之间的水路。
而通过配置弹性复位部件45,利用弹性复位部件45施加的弹力,在推杆432回缩时,弹性复位部件45能够驱动柱塞41复位,进而减小或截断第二进水口14与所述冷水腔体之间的水路。
在某一实施例中,弹性复位部件45可以采用弹簧或弹片。以弹簧为例,所述弹簧位于阀体1中,所述弹簧的一端部抵靠在柱塞41或缸体431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部抵靠在阀体1上。以弹簧抵靠在缸体431上为例进行说明,弹簧能够对缸体431施加弹簧力,弹簧力的方向朝向密封堵头42。
当出水口11的温度高于T2并需要进行冷热水混合时,则推杆432抵靠在密封堵头42上,以带动缸体431和柱塞41移动,进而压缩弹簧。而在出水口11的温度低于T2的情况下,则推杆432回缩,并利用弹簧驱动缸体431带动柱塞41反向移动复位,以截断第二进水口14与所述冷水腔体之间的流路。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弹簧安装在阀体1内,则阀体1内部靠近出水口11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板15,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部抵靠在限位板15上。
具体的,限位板15能够对弹簧进行支撑,进而使得弹簧挤压在限位板15和柱塞41或缸体431之间。其中,限位板15可以为环形结构,一方面能够对弹簧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环形结构的限位板15能够减少对水流的阻挡,以确保出水口11顺畅的出水。
另外,还可以在缸体431上设置有朝向远离密封堵头42方向延伸的导向柱433,所述弹簧套在导向柱433上,利用导向柱433能够对弹簧起到支撑定型的作用,进而在压缩弹簧时,以确保弹簧的姿态不会发生歪斜,进而提高组装可靠性。
优选实施例中,为例更加可靠的通过柱塞41来控制第二进水口14与所述冷水腔体之间流路的通断,则在密封堵头42上设置有第一挡圈421, 柱塞41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二挡圈413,第二挡圈413围绕在贯通孔412的外部;在第一挡圈421与第二挡圈413抵靠在一起后,第一挡圈421的边缘与第二挡圈413的边缘相互配合以形成密封阻水面。
具体的,当需要截断第二进水口14与所述冷水腔体之间的流路时,则第一挡圈421与第二挡圈413抵靠在一起后,在两者之间形成的连接部位构成密封阻水面,以切断第二进水口14与所述冷水腔体之间的流路。
而当需要通过第二进水口14进入的冷水与热水进行混合水时,柱塞41移动以使得第二挡圈413远离开第一挡圈421,进而使得第二进水口14与所述冷水腔体之间的流路导通。
同样的,为了更好的起到防烫的目的,则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阀体1中设置有台阶面16,台阶面16位于出水口11和第一进水口13之间;柱塞41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三挡圈414,所述第三挡圈与台阶面16之间形成流水间隔。
具体的,当需要进行冷热水混合时,由于柱塞41朝向远离密封堵头42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挡圈与台阶面16之间形成的流水间隔的距离变小,以实现减少热水的流出量,进而能够更加快捷高效的调节水温以达到防烫的要求。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调温旋钮6调节定位部件422的位置。所述密封堵头设置有可滑动的滑块423,所述滑块上设置有螺杆424,所述密封堵头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425,所述转轴的内端部设置有螺纹孔426,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所述转轴的外端部与调温旋钮6连接,所述定位部件设置在所述滑块上。
具体的,调温旋钮6转动后将带动转轴425转动,螺杆424与螺纹孔426将带动滑块423在所述密封堵头中移动,进而调节定位部件422与推杆432之间的初始距离,以实现调节出水温度的调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水箱内的端口上设置有即热加热器;
进水三通,所述进水三通上设置有第一流量传感器;
混水阀,所述混水阀配置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
连接水管,所述连接水管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所述即热加热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进水三通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连接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水三通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的流量值与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的流量值之差小于阈值时关闭所述即热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阀为电子恒温阀;或者,所述混水阀为机械恒温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上还设置有单向控流组件;所述单向控流组件被配置成在所承受的水压达到设定水压值后打开所述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控流组件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水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控流组件包括第二安装管、阀片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安装管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水孔,所述阀片和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管中,所述阀片布置在所述通水孔的出水侧并配置成遮挡住所述通水孔,所述复位弹簧配置成对所述阀片施加朝向所述隔板方向的弹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管上还设置有镂空支架,所述复位弹簧夹在所述镂空支架与所述阀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管上还设置有温度检测器,沿所述第二安装管内的水流方向,所述温度检测器位于所述镂空支架的后方所述温度检测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阀包括阀体、阀芯、固定环、调温旋钮和防呆件,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安装口,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中并配置成根据所述出水口的温度调节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开度;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所述阀体上并靠近所述安装口;所述调温旋钮设置在所述阀芯上并位于所述固定环的外侧;所述防呆件设置有限位部和定位配合部,所述防呆件设置在所述阀体上并位于所述固定环的内侧,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阀体的第一进水口和/或所述阀体的第二进水口配合限位,所述定位配合部与所述定位部配合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二连接管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
所述防呆件为套筒结构,所述防呆件的内端部设置有限位缺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形成所述限位部。
CN202320213563.3U 2023-02-14 2023-02-14 热水器 Active CN219868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3563.3U CN219868484U (zh) 2023-02-14 2023-02-14 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3563.3U CN219868484U (zh) 2023-02-14 2023-02-14 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8484U true CN219868484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2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3563.3U Active CN219868484U (zh) 2023-02-14 2023-02-14 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8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319464C (en) Washing device for parts of human body
WO2019201191A1 (zh) 水加热调节控制装置及使用控制方法和待机循环加热方法
CN219868484U (zh) 热水器
CN208381388U (zh) 一种智能水龙头
WO2008028328A1 (fr) Dispositif à soupape de mélange d'eau chaude et d'eau froide
CN113494627B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110159803A (zh) 热水器
CN111397200A (zh) 燃气热水器
CN219014645U (zh) 水温测量组件、混水装置及热水器
CN208535302U (zh) 一种电热水龙头
CN117823686A (zh) 具有防漏水功能的混水装置及热水器
CN218883084U (zh) 具有防漏水功能的混水装置及热水器
CN114353328A (zh) 防烫组件及电热水器
CN117824155A (zh) 水温测量组件、混水装置及热水器
CN218722307U (zh) 储水式热水器
CN218094385U (zh) 恒温阀及电热水器
CN117824156A (zh) 储水式热水器
CN218670742U (zh) 水伺服机构及热水器
CN112648742A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9549749U (zh) 单向阀、热力平衡阀及供水系统
WO2002012760A1 (en) Mixing valves with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motor-driven control
CN218883325U (zh) 一种水管活接弯头及热水器
CN211901675U (zh) 水温调节装置和智能座便器
CN220168708U (zh) 水路连接装置及热水制备系统
CN216557697U (zh) 防烫模块及电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