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5542U - 便携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65542U CN219865542U CN202321325298.4U CN202321325298U CN219865542U CN 219865542 U CN219865542 U CN 219865542U CN 202321325298 U CN202321325298 U CN 202321325298U CN 219865542 U CN219865542 U CN 2198655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portable fan
- impeller
- shell plate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98 dental enam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86569 Cyprogenia stega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72 burs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包括:主壳体,具有内腔;叶轮,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电机,连接所述叶轮;缓冲件,所述电机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通过所述缓冲件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风扇中电机通过缓冲件与主壳体连接可以对电机进行减震,并防止电机的震动传递到主壳体上产生共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风扇。
背景技术
便携式风扇等具有体积小巧、可随身携带的优点而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便携式风扇中通过电机带动叶轮转动从而实现扰动气流达到吹风效果,一般将电机固定在外壳上,叶轮与电机的转子固定,使得叶轮能随转子的转动而转动。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叶轮和电机易发生抖动,由于电机固定在外壳上产生的震动也会传递到风扇外壳上产生共鸣,因此产生噪声。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改善电机抖动产生的噪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能够对电机进行减震,降低噪声。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风扇包括:主壳体,具有内腔;叶轮,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电机,连接所述叶轮;缓冲件,所述电机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通过所述缓冲件与所述主壳体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便携式风扇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上,所述缓冲件被夹设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具有第一壳板,所述第一壳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壳板包括第一壁厚区域和第二壁厚区域,所述第一壁厚区域内,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距离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壁厚区域内,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所述安装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壁厚区域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盖板与所述主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固定轴,一端连接所述定子;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定子的一端,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缓冲件与所述主壳体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形成有凹陷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凹陷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轴为金属固定轴;和/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轴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包括电机外壳和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环绕所述定子设置,所述电机外壳套设在所述磁性组件远离所述定子的外侧,且所述电机外壳与所述叶轮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为三相12极电机;和/或,所述缓冲件为硅胶缓冲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围合形成佩戴腔;所述主壳体包括靠近所述佩戴腔一侧设置的第一壳板和远离所述佩戴腔一侧设置的第二壳板,所述缓冲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板,所述第二壳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叶轮位置对应的进风口。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可以达成以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缓冲件,电机通过缓冲件与主壳体连接可以对电机进行减震,并防止电机的震动传递到主壳体上产生共鸣。
(2)通过结合安装槽和盖板为缓冲件提供安装空间和限位,且安装方便。
(3)通过将缓冲件安装槽设置在厚度较大的第二壁厚区域,使得可以安装更厚的缓冲件,减震效果更好,还可防止电机松脱。
(4)采用三相12极电机可有效防止由于力偶带来不平衡产生的震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风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风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风扇一个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便携式风扇中叶轮和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便携式风扇中叶轮和电机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风扇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壳体;101:内腔;102:佩戴腔;11:第一壳板;111:安装槽;112:第一表面;113:第二表面;114:第一壁厚区域;115:第二壁厚区域;12:第二壳板;121:进风口;13:出风口;20:叶轮;30:电机;31:连接部;311:凸起;32:转子;321:电机外壳;322:磁性组件;33:定子;331:电机支架;332:绕线部;34:转轴;35:固定轴;40:缓冲件;41:凹陷部;5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可以为手持式风扇也可以为佩戴式风扇、桌面风扇等等。具体地,图1举例出一种佩戴式风扇(具体为挂脖风扇)的结构示意图,该便携式风扇包括主壳体10,主壳体10围合形成佩戴腔102,佩戴该便携式风扇时人体颈部在佩戴腔102内。
佩戴式风扇还包括叶轮20和电机30用于实现吹风效果,当然还包括电源、控制模块等其他配件,其他配件的设置可参照传统便携式风扇的设置,本实施例不一一举例说明。图2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风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风扇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主壳体10具有内腔101,叶轮20设置在内腔101内。电机30连接叶轮20,用于驱动叶轮20转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缓冲件40,电机30远离叶轮20的一端通过缓冲件40与主壳体10连接。
缓冲件40例如为硅胶缓冲件或者采用其他类似材质,具有柔韧性、可以缓冲电机30的震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风扇电机固定在外壳上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风扇可以通过缓冲件40缓解电机30的抖动,并且可以防止电机30的震动传递到主壳体10上而产生共鸣。
更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电机30具体为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转速比普通磁环马达效率更高,同样功耗下转速更高。电机30包括连接部31、转子32、定子33和固定轴35。转子32围绕定子33设置且与叶轮20连接。固定轴35的一端连接定子33,固定轴35远离定子33的一端与连接部31连接,连接部31通过缓冲件40与主壳体1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30采用三相12极电机。具体地,参照图6,定子33包括电机支架331,电机支架331设置有12个绕线部332,每个绕线部332上均缠绕有漆包线,当电机30接入三相交流电源时,12个绕线部332上的漆包线会产生圆形旋转磁场,推动转子32旋转,通过三相交流电感应产生旋转磁场,可有效防止由于力偶带来不平衡产生震动噪声。
其中,固定轴35例如为圆筒形结构,内部形成有圆柱形空腔。电机30例如还包括转轴34,转轴34穿设于固定轴35的圆柱形空腔。并且电机30例如还包括轴承,转轴34的两端可通过轴承与固定轴35连接,以使得转轴34可相对于固定轴35转动。转轴34的一端与转子32连接,使得转轴34可随转子32的转动而转动。当然电机30中还包括连接各部件所需的螺丝、垫片等结构,本实施例不一一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中相比于传统外转子电机还提供了连接部31,由于转子32、定子33、转轴34和固定轴35之间的存在多处相互嵌套的结构,组装较为复杂,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部31使得电机30可在组装完成后直接通过连接部31与缓冲件40连接,使得电机30便于装配。
连接部31独立于固定轴35设置,可设置成圆盘状等结构提供电机30与缓冲件40更好的接触,使得连接更稳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1与固定轴35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以将固定轴35远离定子33的一端设置为类似三角型状,分别对应三个角位置设置3个螺丝孔,连接部31上设置与固定轴35上螺丝孔对应的螺丝孔,通过锁螺丝的方式将固定轴35与连接部31可拆卸连接。当然,连接部31和固定轴35还可通过相互插接、卡合等其他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不一一举例说明。因此连接部31可与固定轴35设置为不同的材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轴35为金属固定轴,相比于传统的塑胶材料,采用金属固定轴可降低固定轴35爆裂或断裂问题。连接部31则仍可采用塑胶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子32包括电机外壳321和磁性组件322,磁性组件322环绕定子33设置,电机外壳321套设在磁性组件322远离定子33的外侧,且电机外壳321与叶轮20可拆卸连接。电机外壳321例如为圆柱形铝壳,形成有圆柱形凹腔。磁性组件322包括多个磁铁,多个磁铁呈环形排列且贴附于电机外壳321的凹腔内壁上,组装好的电机30中磁性组件322环绕定子33,电机外壳321罩设在定子33和磁性组件322外。叶轮20例如包括圆柱形轮毂和设置在轮毂外周上的多个叶片。电机外壳321与叶轮20可拆卸连接例如为叶轮20的圆柱形轮毂罩设在电机外壳321背向磁铁组件322的外侧。叶轮20与电机外壳321例如以锁螺丝的方式固定。
根据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将叶轮20单独拆卸以便于对叶轮20进行清洗,且叶轮20拆下之后电机外壳321不与磁铁组件33、定子33等其他电机30的部分分离,仍可保证电机30的完整性。在清洗叶轮20之后也只需直接将叶轮20与电机外壳321连接即可,拆装方便。
参照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壳体10上形成有安装槽111,缓冲件40设置在安装槽111内。便携式风扇还包括盖板50,盖板50盖设在安装槽111的开口上,缓冲件40被夹设在盖板50和安装槽111的槽壁之间。具体地,安装槽111自主壳体10背向内腔101的表面朝靠近内腔101的方向凹陷。更具体地,参照图3,例如主壳体10具有第一壳板11,安装槽111具体形成在第一壳板11上,且自第一壳板11背向内腔101的表面朝内腔101内凹陷,盖板50设置在第一壳板11背向内腔101的一侧,并盖设在安装槽111的开口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50例如与主壳体10可拆卸连接,例如在第一壳板11和盖板50上分别设置对应的螺丝孔,可通过锁螺丝的方式将盖板50固定在第一壳板11上。拧松盖板50上的螺丝则可实现盖板50的拆卸。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制盖板50与主壳体10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方式。在进行装配时,可以直接将缓冲件40放置在安装槽内,例如采用螺丝将盖板50固定在安装槽111的开口上以将缓冲件40限位在安装槽111内,可以防止缓冲件40松脱并且安装方式简便。其中安装槽111的槽底例如设置有通孔,以供电机30远离叶轮20的一端(固定轴35的部分)从通孔中伸出并连接缓冲件40。具体地,安装槽111的槽底的通孔直径可设置为大于转子32的直径,或者安装槽111的槽底的通孔的直径可设置为大于电机30的整体的直径,使得在装配时可先将电机30与缓冲件40装配,再将电机30的转子32的一端从主壳体10的外侧通过安装槽111槽底的通孔伸入至内腔101内,最后通过盖板50将缓冲件40限位在安装槽111内,电机30也被稳固安装,装配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7,第一壳板1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3。第一壳板11包括第一壁厚区域114和第二壁厚区域115,第一壁厚区域114内,第二表面113与第一表面112之间距离为第一厚度e1。第二壁厚区域115内,第二表面113与第一表面11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厚度e2,第二厚度e2大于第一厚度e1,安装槽111形成在第二壁厚区域115内。其中第一表面112例如为第一壳板11背向内腔101的表面,可以称为第一壳板11的外表面。第二表面113为第一壳板11靠近内腔101的表面,可以称为第一壳板11的内表面。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3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壳板11的厚度。如图3中所示,在第二壁厚区域115形成有朝内腔101内凸起的凸台,使得第一壳板11在第二壁厚区域115的厚度比第一壁厚区域114的厚度更大,安装槽111对应设置在第二壁厚区域115内,使得安装槽111的槽深可以设置得更深,安装槽111的深度可接近第二厚度e2,可大于第一厚度e1,有益于将缓冲件40设置得较厚,实现更好的减震效果。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件40围绕连接部31设置,且缓冲件40被夹设在主壳体10和连接部31之间。例如连接部31为圆盘状结构,缓冲件40整体呈环状结构并包围连接部31的周侧,使得连接部31的四周均与主壳体10间隔,可以有效减震。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50的中部例如也设置有通孔,使得盖板50与第一壳板11围合形成环形凹槽。对缓冲件40形成限位的同时还提供缓冲件40在电机30轴向上震动的空间。
更具体地,缓冲件40靠近连接部31的一侧形成有凹陷部41。连接部31上设置有与凹陷部41匹配的凸起311。凸起311卡设于凹陷部41中,也即连接部31通过凸起311嵌入凹陷部41中与缓冲件40连接。通过凸起311和凹陷部41的卡接配合,使得连接部31更与缓冲件40稳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壳板11为主壳体10上靠近佩戴腔102的一侧,主壳体10还包括远离佩戴腔102一侧设置的第二壳板12,也即第一壳板11为佩戴时主壳体10上更靠近人颈部的部分,也可以称为内壳板。第二壳板12可以称为外壳板。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可以相互拼合或者为一体式,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具体的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分别位于内腔101的相对两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围合形成内腔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30通过缓冲件40连接第一壳板11,则第二壳板12上设置有与叶轮20对应的进风口121,即进风口121设置在主壳体10远离佩戴腔102的一侧,以保证进风顺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30可以通过缓冲件40连接第二壳板12也可以连接主壳体10的其他合适位置,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其中,主壳体10上还设置有出风口13,出风口13可设置在第一壳板1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的侧壁上。例如按照佩戴时的方位,主壳体10还包括相对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出风口13设置在上侧壁上可实现朝上出风吹向脸部,以实现降温效果。上侧壁可以由第一壳板11的部分区域和第二壳板12的部分区域构成,例如参照图1中出风口13靠近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接缝设置,接缝两边均设置有出风口13。当然,除图1所展示的结构外,便携式风扇为挂脖风扇时,其上控制开关、散热孔等结构可参照传统挂脖风扇的结构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壳体(10),具有内腔(101);
叶轮(20),设置在所述内腔(101)内;
电机(30),连接所述叶轮(20);
缓冲件(40),所述电机(30)远离所述叶轮(20)的一端通过所述缓冲件(40)与所述主壳体(1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0)上形成有安装槽(111),所述缓冲件(4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1)内;所述便携式风扇还包括盖板(50),所述盖板(50)盖设在所述安装槽(111)的开口上,所述缓冲件(40)被夹设在所述盖板(50)和所述安装槽(111)的槽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0)具有第一壳板(11),所述第一壳板(1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3);所述第一壳板(11)包括第一壁厚区域(114)和第二壁厚区域(115),所述第一壁厚区域(114)内,所述第二表面(113)与所述第一表面(112)之间距离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壁厚区域(115)内,所述第二表面(113)与所述第一表面(11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所述安装槽(111)形成在所述第二壁厚区域(115)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0)与所述主壳体(10)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0)包括:
定子(33);
固定轴(35),一端连接所述定子(33);
连接部(31),连接于所述固定轴(35)远离所述定子(33)的一端,所述连接部(31)通过所述缓冲件(40)与所述主壳体(10)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0)靠近所述连接部(31)的一侧形成有凹陷部(41);所述连接部(31)上设置有凸起(311),所述凸起(311)卡设于所述凹陷部(41)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35)为金属固定轴;和/或,
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固定轴(35)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0)还包括转子(32),所述转子(32)包括电机外壳(321)和磁性组件(322),所述磁性组件(322)环绕所述定子(33)设置,所述电机外壳(321)套设在所述磁性组件(322)远离所述定子(33)的外侧,且所述电机外壳(321)与所述叶轮(20)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0)为三相12极电机;和/或,
所述缓冲件(40)为硅胶缓冲件。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0)围合形成佩戴腔(102),所述主壳体(10)包括靠近所述佩戴腔(102)一侧设置的第一壳板(11)和远离所述佩戴腔(102)一侧设置的第二壳板(12),所述缓冲件(4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板(11),所述第二壳板(12)上设置有与所述叶轮(20)位置对应的进风口(1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25298.4U CN219865542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便携式风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25298.4U CN219865542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便携式风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65542U true CN219865542U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31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25298.4U Active CN219865542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便携式风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65542U (zh) |
-
2023
- 2023-05-29 CN CN202321325298.4U patent/CN2198655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27020B2 (en) | Blower assembly with integral injection molded suspension mount | |
EP2549629A2 (en) |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 |
CN108799160B (zh) | 风机及空调器 | |
CN219865542U (zh) | 便携式风扇 | |
US7175392B2 (en) | Ceiling fan motor with stationary shaft | |
JP6942875B2 (ja) | 高速風力モータ | |
CN108512339A (zh) | 一种永磁同步减速电机机壳 | |
CN219659540U (zh) | 一种新型冷却风扇电机 | |
JP3242350U (ja) | ヘアドライヤ用高速モータ | |
CN116566115A (zh)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抗噪减震型驱动电机 | |
CN208704028U (zh) | 空调 | |
CN208571777U (zh) | 一种永磁同步减速电机机壳 | |
JP2011072124A (ja) | 駆動モータ | |
CN214014094U (zh) | 用于洗衣机中的双转子结构 | |
CN212085912U (zh) | 外转子电动机以及电动工具 | |
CN112361457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8348129U (zh) | 风机及空调器 | |
KR101311345B1 (ko) | 에어컨 실외기의 쿨링팬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쿨링팬 | |
CN217216291U (zh) | 一种励磁机 | |
CN220267975U (zh) | 一种落地扇 | |
CN201368574Y (zh) | 一种平衡环和导风筒为一体的新型通风结构 | |
JP2003074492A (ja) | 送風機の防振構造及びファンのボス部及び空気調和機 | |
CN218717757U (zh) | 风扇组件和便携式风扇 | |
CN216714761U (zh) | 一种电风机的安装结构及其应用的吸尘器 | |
CN207830175U (zh) | 减震结构及轴流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