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5536U - 一种冷却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5536U
CN219865536U CN202321208546.7U CN202321208546U CN219865536U CN 219865536 U CN219865536 U CN 219865536U CN 202321208546 U CN202321208546 U CN 202321208546U CN 219865536 U CN219865536 U CN 219865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fan
hub
vane
bucket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85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鑫
冯福金
谢可
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brook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brook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brook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brook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85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5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5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5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风扇,包括:动叶轮,其包括动叶轮毂以及设置在动叶轮毂的外圆周面处的多个动叶,所述动叶被配置为通过旋转引入气流,其中气流经过动叶后的方向不与动叶轮的旋转轴向平行;以及静叶轮,其包括静叶轮毂以及设置在静叶轮毂的外圆周面处的多个静叶,所述静叶被配置为对引入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得气流经过静叶后的方向与动叶轮的旋转轴向平行。该冷却风扇设置有静叶进行导流,静叶的根部与风扇旋转轴向平行,轴向气流经过动叶引入后会与动叶轮的旋转轴向形成一定夹角,引入的气流经过静叶后调整为平行于动叶轮的旋转轴向,因此气流进出风扇的方向均为轴向。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冷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风扇。
背景技术
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燃料电池电堆、空压机及控制器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开发大风量的高压轴流风扇去解决散热问题成了新的热门课题。轴流风扇包括吸风式和吹风式两种送风形式,其中吸风式的风扇位于蒸发器之后,靠转动形成的负压吸风,吹风式的风扇位于蒸发器之前,靠转动形成的正压吹风。通常用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的轴流风扇缺少静叶进行导流。而且轴流风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风扇,包括:
动叶轮,其包括动叶轮毂以及设置在动叶轮毂的外圆周面处的多个动叶,所述动叶被配置为通过旋转引入气流,使得其气流经过动叶后的方向与动叶轮的旋转轴向成第一角度;以及
静叶轮,其包括静叶轮毂以及设置在静叶轮毂的外圆周面处的多个静叶,所述静叶被配置为对引入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得气流经过静叶后的方向与动叶轮的旋转轴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静叶具有相对的根部和顶部,所述静叶的根部与所述静叶轮毂固定连接,所述静叶的根部和顶部与所述静叶轮毂的中心轴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静叶轮还包括静叶轮盖,其与所述静叶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叶具有相对的根部和顶部以及位于根部和顶部之间尾缘,所述动叶的根部和动叶轮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缘设置有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包括多个沿动叶展长方向连续布置的锯齿。
进一步地,所述锯齿结构呈现变幅值正弦曲线形状,所述锯齿结构的齿距与齿高比值为0.5-4。
进一步地,从所述动叶的根部至叶高40%处的部分为等环量设计,从叶高40%处至动叶的顶部的部分为变环量设计,其中叶高为所述动叶的根部至顶部的竖直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动叶轮还包括:动叶轮盖,其与所述动叶的顶部固定连接;
动叶前端盖,其与所述动叶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动叶前端盖的中部具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风扇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动叶轮转动,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动叶前端盖固定连接;以及
控制装置,其与所述驱动装置通信连接,且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运行。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风扇,该冷却风扇设置有静叶进行导流,静叶的根部与风扇旋转轴向平行,轴向气流经过动叶后会与风扇旋转轴向形成一定夹角,但是静叶会将流出风扇的气流的角度再次调整为轴向,使得气流进出风扇的方向均为轴向。当该冷却风扇的动叶轮朝向待散热转置时,冷却风扇进行吸风式散热,当该冷却风扇的静叶轮朝向待散热装置时,冷却风扇进行吹风散热,该冷却风扇集合了吸风式和吹风式两种送风形式。(2)动叶的尾缘设置有锯齿结构,可以促进动叶压力面与吸力面气流的混合,减弱尾缘处层流边界层涡流脱离现象,降低升力脉动,还可以降低尾缘附近低频湍流脉动强度与表面压力脉动幅值,由此降低噪声;(3)该冷却风扇的动叶采用等环量-变环量设计,优化了动叶各个截面的气动载荷,减弱了动叶根部的角区分离现象,使得动叶根部的气体通过能力得到了提升,增强了动叶的气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以上和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参考附图来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更具体的描述。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因此将不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明了,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将用相同或类似的标记表示。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冷却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冷却风扇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静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却风扇运行时的风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1-动叶轮;2-静叶轮;3-驱动装置;11-动叶轮毂;12-动叶;13-动叶轮盖;14-动叶前端盖;21-静叶轮毂;22-静叶;23-静叶轮盖;121-尾缘;14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各附图中的各组件可能为了图解说明而被夸大地示出,而不一定是比例正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各实施例仅仅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而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特别指出,量词“一个”、“一”并未排除多个元素的场景。
在此还应当指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清楚、简单起见,可能示出了仅仅一部分部件或组件,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根据具体场景需要添加所需的部件或组件。
在此还应当指出,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相同”、“相等”、“等于”等措辞并不意味着二者数值绝对相等,而是允许一定的合理误差,也就是说,所述措辞也涵盖了“基本上相同”、“基本上相等”、“基本上等于”。
在此还应当指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特定顺序对工艺步骤进行描述,然而这只是为了方便区分各步骤,而并不是限定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中,可根据工艺的调节来调整各步骤的先后顺序。
在本实用新型,术语“平行于”是指二者之间的夹角小于10°、优选小于5°、尤其是小于2°、最优选为0°。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冷却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冷却风扇的侧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静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冷却风扇包括动叶轮1、静叶轮2、驱动装置3以及控制装置。驱动装置3的一端具有转轴,动叶轮1与转轴连接,驱动装置3能够驱动动叶轮1转动。静叶轮2设置在驱动装置3的另一端,动叶轮1与静叶轮2相对。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3通信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3运行。
如图2和图3所示,动叶轮1包括动叶轮毂11、动叶12、动叶轮盖13、动叶前端盖14。多个动叶12设置在动叶轮毂11的外圆周面处。
动叶12具有相对的根部和顶部,动叶12的根部和动叶轮毂11固定连接,动叶12的顶部与动叶轮盖13。
动叶前端盖14与动叶轮毂11固定连接。动叶前端盖14的中部具有安装孔141,用于与驱动装置的转轴连接。动叶前端盖14与转轴连接后,转轴能够带动动叶轮1旋转。
动叶12被配置为通过旋转引入气流,其中气流经过动叶后的方向不与动叶轮的旋转轴向平行。
动叶12具有尾缘121,尾缘121位于根部和顶部之间。尾缘121设置有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包括多个沿动叶展长方向连续布置的锯齿。锯齿结构呈现变幅值正弦曲线形状,齿距与齿高比值为0.5-4。
在尾缘121设置锯齿结构可以促进动叶压力面与吸力面气流的混合,减弱尾缘处层流边界层涡流脱离现象,降低升力脉动,还可以降低尾缘附近低频湍流脉动强度与表面压力脉动幅值,降低噪声。
动叶12的叶高是根部至顶部的竖直高度。从动叶12的根部至叶高40%处的部分采用等环量设计。叶高40%处至顶部的部分采用变环量设计。动叶12沿叶高的各个截面都成机翼状,动叶外型呈三维空间扭曲状。采用等环量-变环量设计动叶,优化了动叶各个截面的气动载荷,减弱了动叶根部的角区分离现象,使得动叶根部的气体通过能力得到了提升,增强了动叶的气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动叶12的数量为12片。
如图4所示,静叶轮2包括静叶轮毂21、静叶22和静叶轮盖23。多个静叶22设置在静叶轮毂21的外圆周面处。
静叶22具有相对的根部和顶部,静叶22的根部和静叶轮毂21固定连接,静叶22的顶部与静叶轮盖23固定连接。静叶22被配置为对引入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得气流经过静叶22后的方向与动叶轮的旋转轴向平行。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却风扇运行时的风向示意图。
在上述冷却风扇工作过程中,如图5所示,轴向气流经过动叶引入后会与动叶轮1的旋转轴向形成一定夹角,引入的气流经过静叶后调整为平行于动叶轮1的旋转轴向,因此气流进出风扇的方向均为轴向。
当上述冷却风扇的动叶轮朝向待散热装置时,冷却风扇进行吸风式散热,当上述冷却风扇的静叶轮朝向待散热装置时,冷却风扇进行吹风散热。当冷却风扇进行吹风散热时,冷却风扇吹出的气流没有分散,正对着吹向待散热装置,散热效果好。上述冷却风扇集合了吸风式和吹风式两种送风形式,可以运用到更多的场景,便于系统工程师的布置工作。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已经在本申请文件中予以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作为示例示出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想到众多的变型方案、替代方案和改进方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借此涵盖这些权利要求本身及其等同变换的范围内的方法和结构。

Claims (9)

1.一种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叶轮,其包括动叶轮毂以及设置在动叶轮毂的外圆周面处的多个动叶,所述动叶被配置为通过旋转引入气流,其中气流经过动叶后的方向不与动叶轮的旋转轴向平行;以及
静叶轮,其包括静叶轮毂以及设置在静叶轮毂的外圆周面处的多个静叶,所述静叶被配置为对引入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得气流经过静叶后的方向与动叶轮的旋转轴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具有相对的根部和顶部,所述静叶的根部与所述静叶轮毂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轮还包括静叶轮盖,其与所述静叶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具有相对的根部和顶部以及位于根部和顶部之间尾缘,所述动叶的根部和动叶轮毂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缘设置有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包括多个沿动叶展长方向连续布置的锯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结构呈现变幅值正弦曲线形状,所述锯齿结构的齿距与齿高比值为0.5-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动叶的根部至叶高40%处的部分为等环量设计,从叶高40%处至动叶的顶部的部分为变环量设计,其中叶高为所述动叶的根部至顶部的竖直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轮还包括:动叶轮盖,其与所述动叶的顶部固定连接;
动叶前端盖,其与所述动叶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动叶前端盖的中部具有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动叶轮转动,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动叶前端盖固定连接;以及
控制装置,其与所述驱动装置通信连接,且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运行。
CN202321208546.7U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冷却风扇 Active CN219865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8546.7U CN219865536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冷却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8546.7U CN219865536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冷却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5536U true CN219865536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1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8546.7U Active CN219865536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冷却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5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6211B2 (en) Counter-rotating fan
US8491270B2 (en) Vehicle heat-exchange module
CN101925783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6837871B (zh) 轴流风轮、轴流风机和空调器
CN108431428B (zh) 超低噪声工业用轴流风机
US5810555A (en) High-pumping fan with ring-mounted bladelets
JP2003148395A (ja) 空調用送風機羽根車
US10584716B2 (en) Aerodynamically and acoustically improved car fan
CN219865536U (zh) 一种冷却风扇
CN106766045B (zh) 送风组件和空调器
CN109707666B (zh) 超大功率型风机叶轮
CN216447178U (zh) 一种后向离心风机
CN113056611A (zh) 螺旋桨式风扇
CN210686426U (zh) 轴流风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11536288B2 (en) Propeller fan
CN113738700B (zh) 风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11573863U (zh) 一种轴流风叶、换气装置以及空调
WO2020110257A1 (ja) タービン動翼及びタービン
CN219932527U (zh) 一种低噪声冷却风扇及风冷设备
CN113167291A (zh) 螺旋桨式风扇
CN214788189U (zh)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CN219622908U (zh) 多翼离心风轮及离心风机
CN212360304U (zh) 一种轴流风叶及空调器
CN219299605U (zh) 叶轮及多翼离心风机
CN220828368U (zh) 轴流风叶及轴流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