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5486U - 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5486U
CN219865486U CN202321373788.1U CN202321373788U CN219865486U CN 219865486 U CN219865486 U CN 219865486U CN 202321373788 U CN202321373788 U CN 202321373788U CN 219865486 U CN219865486 U CN 219865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ir
duct
air outle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37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想成
王桂荣
张东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nbell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nbell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nbell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nbell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37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5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5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5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部件、第二冷却部件、机体排气管路、连接管路和散热部件,所述机体排气管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在无油涡旋机体上,所述第一冷却部件连接于所述机体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以使所述无油涡旋机体的散热出风口朝向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所述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件并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件相连通,所述散热部件的出风口朝向于所述第二冷却部件。不但有效保障机体散热出风畅通,使机体始终处于合适工况下运行,而且通过分段冷却,也有效降低了压缩空气的温度,从而得到更适宜的供气温度,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Description

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无油涡旋压缩机,基本都采用直接将冷却器置于机体散热出风口的单风道冷却方式,来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这种方式虽然可相对减少机组尺寸,且充分利用机体的散热出风,但因散热出风先经过冷却机体后,其温度已偏高,故使客户端最终获得的压缩空气温度仍处于较高值,如客户端用气需进一步处理,则对后处理设备要求更高,从而限制其应用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风道冷却装置,其包括第一冷却部件、第二冷却部件、机体排气管路、连接管路和散热部件,所述机体排气管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在无油涡旋机体上,所述第一冷却部件连接于所述机体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以使所述无油涡旋机体的散热出风口朝向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所述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件并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件相连通,所述散热部件的出风口朝向于所述第二冷却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机体出风导风板,所述机体出风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和所述无油涡旋机体之间,以使所述无油涡旋机体的散热出风口吹出的冷却风导向至所述第一冷却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风道架,所述第一冷却部件设置于所述冷却风道架内,所述机体出风导风板连接于所述冷却风道架的底部并与所述冷却风道架相连通,所述冷却风道架的顶部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顶部导风罩,所述顶部导风罩连接于所述冷却风道架的顶部并与所述冷却风道架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导风罩内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顶部导风罩的内部空间分割形成第一出风空间和第二出风空间,所述第一出风空间与所述冷却风道架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部件连接于所述顶部导风罩,且所述第二出风空间与所述第二冷却部件和所述散热部件的出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散热部件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件,以使所述散热部件的出风口吹出的冷却风导向至所述第二冷却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空压机箱体,所述第一冷却部件、所述第二冷却部件、所述机体排气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和所述散热部件均设置于所述空压机箱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件均为低压降的冷却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部件为散热风机。
一种无油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双风道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高温压缩空气首先经过机体排气管路流经第一冷却部件,此时利用无油涡旋机体的散热出风口吹第一冷却部件对压缩空气进行预冷却;之后预冷后的压缩空气经过连接管路到达第二冷却部件,通过内部的散热部件吹出的冷风进行进一步冷却,最终经充分冷却后的压缩空气输出到用户端。不但有效保障机体散热出风畅通,使机体始终处于合适工况下运行,而且通过分段冷却,也有效降低了压缩空气的温度,从而得到更适宜的供气温度,使客户端后续挑选后处理设备时有了更多选择,使产品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风道冷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冷却部件1
第二冷却部件2
机体排气管路3
连接管路4
散热部件5
机体出风导风板6
冷却风道架7
顶部导风罩8
隔板81
第一出风空间82
第二出风空间83
导风罩9
空压机箱体10
供气口管路11
无油涡旋机体1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油涡旋压缩机,该无油涡旋压缩机包括双风道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该双风道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部件1、第二冷却部件2、机体排气管路3、连接管路4和散热部件5,机体排气管路3的一端用于连接在无油涡旋机体100上,第一冷却部件1连接于机体排气管路3的另一端,以使无油涡旋机体100的散热出风口朝向于第一冷却部件1,连接管路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冷却部件1和第二冷却部件2并与第一冷却部件1和第二冷却部件2相连通,散热部件5的出风口朝向于第二冷却部件2。
无油涡旋机体100内的高温压缩空气首先经过机体排气管路3流经第一冷却部件1,此时利用无油涡旋机体100的散热出风口吹出的散热风吹向第一冷却部件1对第一冷却部件1内的压缩空气进行预冷却;之后预冷后的压缩空气经过连接管路4到达第二冷却部件2,通过内部的散热部件5吹出的冷风进行进一步冷却,最终经充分冷却后的压缩空气通过供气口管路11输出到用户端。不但有效保障无油涡旋机体100的散热出风畅通,使无油涡旋机体100始终处于合适工况下运行,而且通过分段冷却,也有效降低了压缩空气的温度,从而得到更适宜的供气温度,使客户端后续挑选后处理设备时有了更多选择,使无油涡旋压缩机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其中,第一冷却部件1和第二冷却部件2均为低压降的冷却器,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对无油涡旋机体100的散热出风、散热部件5的散热出风的影响。散热部件5为散热风机。因通过无油涡旋机体100的散热出风预冷却,可采用更静音的散热风机,从而有效降低无油涡旋压缩机的机组噪声。
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机体出风导风板6,机体出风导风板6设置于第一冷却部件1和无油涡旋机体100之间,以使无油涡旋机体100的散热出风口吹出的冷却风导向至第一冷却部件1。第一冷却部件1安装在无油涡旋机体100的散热出风口后端,两者通过机体出风导风板6对应设置,使得机体出风导风板6的进风口与无油涡旋机体100的散热出风口相连通,机体出风导风板6的出风口对准于第一冷却部件1。无油涡旋机体100散热出风口排除的散热风经机体出风导风板6的聚拢引导,自然向上排出并吹向第一冷却部件1,从而实现对第一冷却部件1内的压缩空气进行预冷却,保证散热出风口所吹出的风压强度及散热通道的畅通,从而保证无油涡旋压缩机的自身散热及性能。
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风道架7,第一冷却部件1设置于冷却风道架7内,机体出风导风板6连接于冷却风道架7的底部并与冷却风道架7相连通,冷却风道架7的顶部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冷却风道架7为一个垂直向上的排风通道,通过冷却风道架7将进一步引导散热风向上排出,同时通过改变随机体运转及排风传出的噪音方向,避免其直接向外传递,来有效隔绝其向外传递。
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顶部导风罩8,顶部导风罩8连接于冷却风道架7的顶部并与冷却风道架7相连通。通过顶部导风罩8与冷却风道架7的顶部相连通,冷却风道架7内的散热风将通过顶部导风罩8向外排出。
其中,顶部导风罩8内具有隔板81,隔板81将顶部导风罩8的内部空间分割形成第一出风空间82和第二出风空间83,第一出风空间82与冷却风道架7相连通,第二冷却部件2连接于顶部导风罩8,且第二出风空间83与第二冷却部件2和散热部件5的出风口相连通。通过隔板81将用于分离无油涡旋机体100的散热风以及散热部件5的散热出风;同时,第一出风空间82与冷却风道架7的出口相连,第二出风空间83的进风口与第二冷却部件2相连,最终,来自无油涡旋机体100的散热风和散热部件5的散热风都从顶部导风罩8排出。
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导风罩9,导风罩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散热部件5和第二冷却部件2,以使散热部件5的出风口吹出的冷却风导向至第二冷却部件2。第二冷却部件2通过连接管路4连接于第一冷却部件1的后端,散热风机5的出风口位于第二冷却部件2之前,通过风机导风罩9使得散热风机5所吹出的散热风经过风机导风罩9流向至第二冷却部件2,保证对第二冷却部件2内的空气进行进一步冷却。
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空压机箱体10,第一冷却部件1、第二冷却部件2、机体排气管路3、连接管路4和散热部件5均设置于空压机箱体10内。空压机箱体10具有防护作用,通过将第一冷却部件1、第二冷却部件2、机体排气管路3、连接管路4和散热部件5都设置在空压机箱体10内,保证结构稳定性,实现更加稳定可靠。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冷却部件、第二冷却部件、机体排气管路、连接管路和散热部件,所述机体排气管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在无油涡旋机体上,所述第一冷却部件连接于所述机体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以使所述无油涡旋机体的散热出风口朝向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所述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件并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件相连通,所述散热部件的出风口朝向于所述第二冷却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机体出风导风板,所述机体出风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和所述无油涡旋机体之间,以使所述无油涡旋机体的散热出风口吹出的冷却风导向至所述第一冷却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风道架,所述第一冷却部件设置于所述冷却风道架内,所述机体出风导风板连接于所述冷却风道架的底部并与所述冷却风道架相连通,所述冷却风道架的顶部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顶部导风罩,所述顶部导风罩连接于所述冷却风道架的顶部并与所述冷却风道架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导风罩内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顶部导风罩的内部空间分割形成第一出风空间和第二出风空间,所述第一出风空间与所述冷却风道架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部件连接于所述顶部导风罩,且所述第二出风空间与所述第二冷却部件和所述散热部件的出风口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散热部件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件,以使所述散热部件的出风口吹出的冷却风导向至所述第二冷却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风道冷却装置还包括空压机箱体,所述第一冷却部件、所述第二冷却部件、所述机体排气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和所述散热部件均设置于所述空压机箱体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件均为低压降的冷却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为散热风机。
10.一种无油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下所述的双风道冷却装置。
CN202321373788.1U 2023-05-31 2023-05-31 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 Active CN219865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3788.1U CN219865486U (zh) 2023-05-31 2023-05-31 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3788.1U CN219865486U (zh) 2023-05-31 2023-05-31 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5486U true CN219865486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3788.1U Active CN219865486U (zh) 2023-05-31 2023-05-31 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5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0848B2 (en) Air heat exchanger
US7341050B2 (en) Charge air cooler having refrigerant coil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charge air
EP1788333A1 (en) Air cooling device
CN219865486U (zh) 双风道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无油涡旋压缩机
CN109189184B (zh) 一种大数据主机箱
CN212615372U (zh) 一种无油无水涡旋式空气压缩机
CN110454392B (zh) 双级压缩机
CA3089938A1 (en) Cooling system
CN115217737A (zh) 一种多级压缩气体的散热结构及多级压缩机
CN212114287U (zh) 冷却装置及激光器组件
CN210317677U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空压机
CN217813678U (zh) 一种发动机中冷器恒温装置
CN209164025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增压结构
CN113162329A (zh) 制冷离心压缩机电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219756524U (zh) 单离心风机式便携空调器
CN210715116U (zh) 一种新型高效的空压机换热系统
CN214039105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冷系统的安装结构
CN211782202U (zh) 斯特林高效导冷结构
CN210218038U (zh) 一种用于空压机的风冷散热机构
CN217763996U (zh) 一种便携穿戴式空调冷凝器总成
CN219572324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12268314B (zh) 一种高效换热空调机组
CN214582655U (zh) 组合式缓冲冷却分离器
CN220689237U (zh) 一种蒸发器内冷媒降温装置
JP3386536B2 (ja) オイルフリー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