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5228U - 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5228U
CN219865228U CN202321331070.6U CN202321331070U CN219865228U CN 219865228 U CN219865228 U CN 219865228U CN 202321331070 U CN202321331070 U CN 202321331070U CN 219865228 U CN219865228 U CN 219865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cavity
subchamber
plat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10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肖
陈一中
裘东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lun New Energ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lun New Energ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lun New Energ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lun New Energ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10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5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5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5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包括流道板组和膨胀水壶,流道板组设有进流通道和回流通道,多通阀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进流通道进入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且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回流通道回流至多通阀,进流通道内设有分流隔板,以将进流通道分隔形成排气通道和分流通道,分流通道连通回流通道,膨胀水壶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排气通道依次通过进液口、膨胀水壶和出液口连通回流通道。本申请提供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解决了现有的膨胀水壶的排气结构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漏点多以及噪声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膨胀水壶排气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发动机冷却回路的膨胀水壶一般具有除气结构,其中一种方案是,在膨胀水壶的顶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除气口,再将位于冷却回路中处于高点的除气口通过软管连接到水壶除气口,此方案的缺点在于所需的部件较多,因而成本较高且部件连接处的泄漏点也较多。另一种方案是使得冷却液全流量通过膨胀水壶进行除气,但是,冷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量高达20L/min左右,因此,上述方案存在液位翻腾卷气和流动噪声大等问题。还有一种方案是在膨胀水壶内部设置冷却液流道,并在冷却液流道中间增加缺口,使冷却液分流在水泵内部循环并除气,并且,冷却液流道的两端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因此,冷却液流道的两端需要外接快插接头和软管等部件,导致成本升高并且存在一定的泄漏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膨胀水壶的排气结构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漏点多以及噪声大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包括流道板组和膨胀水壶,流道板组设有进流通道和回流通道,多通阀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进流通道进入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且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回流通道回流至多通阀,进流通道内设有分流隔板,以将进流通道分隔形成排气通道和分流通道,分流通道连通回流通道,膨胀水壶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排气通道依次通过进液口、膨胀水壶和出液口连通回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膨胀水壶设有壶腔,壶腔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分别交叉排列,以将壶腔分隔形成网格状分布的多个腔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设有通道口,通道口能够连通对应的两个腔体,以使进液口能够依次通过多个腔体连通出液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膨胀水壶包括上壶体和下壶体,上壶体设于下壶体的上方并与下壶体围设形成壶腔,通道口包括上通口和下通口,上通口设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上端,且多个上通口和多个腔体依次连通形成上层通道,下通口设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且多个下通口和多个腔体依次连通形成下层通道,并且,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于下壶体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壶体的顶部设有加注排气口,加注排气口用于加注冷却液,且气体能够从加注排气口排出壶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隔板沿着第一预设方向a间隔排列,以将壶腔分隔形成沿着第一预设方向a依次排列的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三个第二隔板沿着第二预设方向b间隔排列并与两个第一隔板分别交叉设置,以使第一腔分隔形成沿着第二预设方向b依次排列的第一子腔、第二子腔、第三子腔和第四子腔,且使第二腔分隔形成沿着第二预设方向b依次排列的第五子腔、第六子腔、第七子腔和第八子腔,并使第三腔分隔形成沿着第二预设方向b依次排列的第九子腔、第十子腔、第十一子腔和第十二子腔。进液口连通第七子腔,出液口连通第六子腔,第七子腔、第八子腔、第十二子腔、第十一子腔、第十子腔、第九子腔、第五子腔和第六子腔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排气回路,第七子腔、第八子腔、第四子腔、第三子腔、第二子腔、第一子腔、第五子腔和第六子腔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排气回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流道板组包括主板、第一盖板和第一侧板,主板和第一盖板间隔设置,第一侧板一端连接于主板朝向第一盖板的一侧板面,另一端朝向靠近第一盖板的方向延伸,且主板、第一盖板和第一侧板围设形成进流通道和回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流道板组还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侧板,第二盖板设于主板远离第一盖板的一侧并与主板间隔设置,第二侧板一端连接于主板朝向第二盖板的一侧板面,另一端朝向靠近第二盖板的方向延伸,且主板、第二盖板和第二侧板围设形成多个第二连通槽,第二连通槽用于连通外部系统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流道板组、膨胀水壶和分流隔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流道板组、膨胀水壶和分流隔板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一体冲压成型结构或者一体3D打印成型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包括多通阀、电子水泵和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流道板组设有水泵安装结构和阀体安装结构,多通阀通过阀体安装结构安装于流道板组,电子水泵通过水泵安装结构安装于流道板组。且多通阀分别通过进流通道和回流通道连通膨胀水壶。电子水泵用于驱动冷却液在热管理系统内循环流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首先,通过分流隔板将进流通道内的冷却液一分为二,只保留部分冷却液进入膨胀水壶进行排气,如此设置,有效降低了进入膨胀水壶的冷却液的流量,从而降低了冷却液通过膨胀水壶时发出的噪声。
进一步地,由于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主要包括流道板组和膨胀水壶两部分结构,且流道板组和膨胀水壶通过流道板组上设置的多个流道(包括进流通道和回流通道)进行连通,而不需要另外设置管道进行连通。因此,可知,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更加简单,进而显著降低了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的制造成本。并且,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各处的连接点更少,有利于大大降低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发生泄漏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分解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的局部结构正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00、流道板组;110、进流通道;111、分流隔板;112、排气通道;113、分流通道;120、回流通道;130、主板;140、第一盖板;150、第一侧板;160、第一连通槽;170、第二盖板;180、第二连通槽;200、膨胀水壶;210、壶腔;211、通道口;212、上通口;213、下通口;214、腔体;215、第一腔;2151、第一子腔;2152、第二子腔;2153、第三子腔;2154、第四子腔;216、第二腔;2161、第五子腔;2162、第六子腔;2163、第七子腔;2164、第八子腔;217、第三腔;2171、第九子腔;2172、第十子腔;2173、第十一子腔;2174、第十二子腔;220、第一隔板;230、第二隔板;240、上壶体;241、加注排气口;250、下壶体;251、进液口;252、出液口;260、封盖;300、阀体安装结构;400、水泵安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传统发动机冷却回路的膨胀水壶一般具有除气结构,其中一种方案是,在膨胀水壶的顶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除气口,再将位于冷却回路中处于高点的除气口通过软管连接到水壶除气口,此方案的缺点在于所需的部件较多,因而成本较高且部件连接处的泄漏点也较多。另一种方案是使得冷却液全流量通过膨胀水壶进行除气,但是,冷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量高达20L/min左右,因此,上述方案存在液位翻腾卷气和流动噪声大等问题。还有一种方案是在膨胀水壶内部设置冷却液流道,并在冷却液流道中间增加缺口,使冷却液分流在水泵内部循环并除气,并且,冷却液流道的两端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因此,冷却液流道的两端需要外接快插接头和软管等部件,导致成本升高并且存在一定的泄漏风险。
请参阅图1-图6,为了解决现有的膨胀水壶200的排气结构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漏点多以及噪声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该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包括流道板组100和膨胀水壶200,流道板组100设有进流通道110和回流通道120,多通阀(图未示)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进流通道110进入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且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回流通道120回流至多通阀。进流通道110内设有分流隔板111,以将进流通道110分隔形成排气通道112和分流通道113。分流通道113连通回流通道120。膨胀水壶200设有进液口251和出液口252,排气通道112依次通过进液口251、膨胀水壶200和出液口252连通回流通道120。
如此,冷却液离开多通阀进入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时,先进入进流通道110,然后在进流通道110被分流隔板111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冷却液从排气通道112通过进液口251进入膨胀水壶200进行排气和补液,并最终从出液口252离开膨胀水壶200并进入回流通道120。另一部分冷却液从分流通道113直接进入回流通道120。并且,两部分冷却液在回流通道120内实现汇合,并一起回流至多通阀内。
由以上可知,首先,通过分流隔板111将进流通道110内的冷却液一分为二,只保留部分冷却液进入膨胀水壶200进行排气,如此设置,有效降低了进入膨胀水壶200的冷却液的流量,从而降低了冷却液通过膨胀水壶200时发出的噪声。
进一步地,由于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主要包括流道板组100和膨胀水壶200两部分结构,且流道板组100和膨胀水壶200通过流道板组100上设置的多个流道(包括进流通道110和回流通道120)进行连通,而不需要另外设置管道进行连通。因此,可知,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更加简单,进而显著降低了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的制造成本。并且,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各处的连接点更少,有利于大大降低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发生泄漏的概率。
具体地,流道板组100、膨胀水壶200和分流隔板111为一体成型结构。
更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板组100、膨胀水壶200和分流隔板111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如此,进一步减少了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的连接点,从而使得流道板组100和膨胀水壶200的连接处以及流道板组100内部的流道之间发生泄漏的概率进一步降低。并且,一体成型设置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所需的零部件的数量也会大大减少,显著降低了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的制造成本。
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流道板组100、膨胀水壶200和分流隔板111还可以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或者一体3D打印成型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流道板组100包括主板130、第一盖板140和第一侧板150,主板130和第一盖板140间隔设置,第一侧板150一端连接主板130朝向第一盖板140的一侧板面,另一端朝向靠近第一盖板140的方向延伸,且主板130、第一盖板140和第一侧板150围设形成进流通道110和回流通道120。
如此,大大减小了流道板组100的加工难度。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主板130、第一侧板150和膨胀水壶200为一体成型设置,第一盖板140焊接或者卡接于主板130。
需要注意的是,主板130、第一盖板140和第一侧板150还能够围设形成分别连通多通阀其他连通口的多个第一连通槽16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流道板组100还包括第二盖板170和第二侧板(图未示),第二盖板170设于主板130远离第一盖板140的一侧并与主板130间隔设置,第二侧板一端连接主板130朝向第二盖板170的一侧板面,另一端朝向靠近第二盖板170的方向延伸,且主板130、第二盖板170和第二侧板围设形成多个第二连通槽180,第二连通槽180用于连通外部系统元件(图未示)。
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流道板组100的集成度。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主板130、第二侧板和膨胀水壶200为一体成型设置,第二盖板170焊接或者卡接于主板13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膨胀水壶200设有壶腔210,壶腔210内设有第一隔板220和第二隔板230,多个第一隔板220和多个第二隔板230分别交叉排列,以将壶腔210分隔形成网格状分布的多个腔体214,第一隔板220和第二隔板230分别设有通道口211,通道口211能够连通对应的两个腔体214,以使进液口251能够依次通过多个腔体214连通出液口252。
如此,冷却液通过进液口251进入壶腔210之后,当冷却液会在通道口211和腔体214之间不断流动,也即,冷却液从第一个通道口211进入第一个腔体214,再从第一个腔体214进入第二个通道口211,再进入第二个腔体214,如此,直至通过出液口252离开壶腔210。冷却液从通道口211进入腔体214时,冷却液会因为流通面积增大导致流速下降,此时,冷却液中的气体会在浮力作用下进入腔体214的上方并与液态的冷却液分离。并且,当冷却液从腔体214进入下一个通道口211时,由于液态冷却液的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因此,液态冷却液的惯性更大,在液态冷却液的挤压下,气体难以进入通道口211,此时,液态冷却液能够通过通道口211进入下一个腔体214,如此,使得气体留在了上一个腔体214内,有效实现了气体和冷却液的分离。如此反复,从而有利于实现整个壶腔210内的冷却液的气液分离,进而排除冷却液中的气体。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膨胀水壶200包括上壶体240和下壶体250,上壶体240设于下壶体250的上方并与下壶体250围设形成壶腔210。通道口211包括上通口212和下通口213,上通口212设于第一隔板220和第二隔板230的上端,且多个上通口212和多个腔体214依次连通形成上层通道,下通口213设于第一隔板220和第二隔板230的下端,且多个下通口213和多个腔体214依次连通形成下层通道。并且,进液口251和出液口252分别设于下壶体250的底部。
如此,可是液态冷却液通过进液口251、下层通道和出液口252实现在壶腔210内的流通,且气体能够通过上层通道在不同的腔体214之间流通,以实现不同腔体214之间的气压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隔板220自身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此时,第一隔板22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上壶体240和下壶体250,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20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设于上壶体240,另一部设于下壶体25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下壶体250和主板130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壶体240的顶部设有加注排气口241,加注排气口241用于加注冷却液,且气体能够从加注排气口241排出壶腔210。
如此,加注排气口241同时可实现加注冷却液和排气的功能,简化了膨胀水壶200的结构,使得整个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的构造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膨胀水壶200还包括封盖260,封盖260盖设于加注排气口241处,以密封加注排气口24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两个第一隔板220沿着第一预设方向a间隔排列,以将壶腔210分隔形成沿着第一预设方向a依次排列的第一腔215、第二腔216和第三腔217,三个第二隔板230沿着第二预设方向b间隔排列并与两个第一隔板220分别交叉设置,以使第一腔215分隔形成沿着第二预设方向b依次排列的第一子腔2151、第二子腔2152、第三子腔2153和第四子腔2154,且使第二腔216分隔形成沿着第二预设方向b依次排列的第五子腔2161、第六子腔2162、第七子腔2163和第八子腔2164,并使第三腔217分隔形成沿着第二预设方向b依次排列的第九子腔2171、第十子腔2172、第十一子腔2173和第十二子腔2174。
进液口251连通第七子腔2163,出液口252连通第六子腔2162。第七子腔2163、第八子腔2164、第十二子腔2174、第十一子腔2173、第十子腔2172、第九子腔2171、第五子腔2161和第六子腔2162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排气回路。第七子腔2163、第八子腔2164、第四子腔2154、第三子腔2153、第二子腔2152、第一子腔2151、第五子腔2161和第六子腔2162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排气回路。
如此,通过设置两路排气回路,大大提高了壶腔210内冷却液的排气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包括多通阀、电子水泵(图未示)和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流道板组100设有水泵安装结构400和阀体安装结构300,多通阀通过阀体安装结构300安装于流道板组100,电子水泵通过水泵安装结构400安装于流道板组100,且多通阀分别通过进流通道110和回流通道120连通膨胀水壶200。电子水泵用于驱动冷却液在热管理系统内循环流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板组(100)和膨胀水壶(200),所述流道板组(100)设有进流通道(110)和回流通道(120),多通阀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进流通道(110)进入所述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且所述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回流通道(120)回流至多通阀,所述进流通道(110)内设有分流隔板(111),以将所述进流通道(110)分隔形成排气通道(112)和分流通道(113),所述分流通道(113)连通所述回流通道(120),所述膨胀水壶(200)设有进液口(251)和出液口(252),所述排气通道(112)依次通过所述进液口(251)、所述膨胀水壶(200)和所述出液口(252)连通所述回流通道(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壶(200)设有壶腔(210),所述壶腔(210)内设有第一隔板(220)和第二隔板(230),多个所述第一隔板(220)和多个所述第二隔板(230)分别交叉排列,以将所述壶腔(210)分隔形成网格状分布的多个腔体(214),所述第一隔板(220)和所述第二隔板(230)分别设有通道口(211),所述通道口(211)能够连通对应的两个所述腔体(214),以使所述进液口(251)能够依次通过多个所述腔体(214)连通所述出液口(2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壶(200)包括上壶体(240)和下壶体(250),所述上壶体(240)设于所述下壶体(250)的上方并与所述下壶体(250)围设形成所述壶腔(210),所述通道口(211)包括上通口(212)和下通口(213),所述上通口(212)设于所述第一隔板(220)和所述第二隔板(230)的上端,且多个所述上通口(212)和多个所述腔体(214)依次连通形成上层通道,所述下通口(213)设于所述第一隔板(220)和所述第二隔板(230)的下端,且多个所述下通口(213)和多个所述腔体(214)依次连通形成下层通道,并且,所述进液口(251)和所述出液口(252)分别设于下所述壶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壶体(240)的顶部设有加注排气口(241),所述加注排气口(241)用于加注冷却液,且气体能够从所述加注排气口(241)排出所述壶腔(2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隔板(220)沿着第一预设方向a间隔排列,以将所述壶腔(210)分隔形成沿着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依次排列的第一腔(215)、第二腔(216)和第三腔(217),三个所述第二隔板(230)沿着第二预设方向b间隔排列并与两个所述第一隔板(220)分别交叉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腔(215)分隔形成沿着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依次排列的第一子腔(2151)、第二子腔(2152)、第三子腔(2153)和第四子腔(2154),且使所述第二腔(216)分隔形成沿着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依次排列的第五子腔(2161)、第六子腔(2162)、第七子腔(2163)和第八子腔(2164),并使所述第三腔(217)分隔形成沿着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依次排列的第九子腔(2171)、第十子腔(2172)、第十一子腔(2173)和第十二子腔(2174);
所述进液口(251)连通所述第七子腔(2163),所述出液口(252)连通所述第六子腔(2162),所述第七子腔(2163)、所述第八子腔(2164)、所述第十二子腔(2174)、所述第十一子腔(2173)、所述第十子腔(2172)、所述第九子腔(2171)、所述第五子腔(2161)和所述第六子腔(2162)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排气回路,所述第七子腔(2163)、所述第八子腔(2164)、所述第四子腔(2154)、所述第三子腔(2153)、所述第二子腔(2152)、所述第一子腔(2151)、所述第五子腔(2161)和所述第六子腔(2162)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排气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组(100)包括主板(130)、第一盖板(140)和第一侧板(150),所述主板(130)和所述第一盖板(14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50)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板(130)朝向所述第一盖板(140)的一侧板面,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盖板(140)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主板(130)、所述第一盖板(140)和所述第一侧板(150)围设形成所述进流通道(110)和所述回流通道(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组(100)还包括第二盖板(170)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盖板(170)设于所述主板(130)远离所述第一盖板(140)的一侧并与所述主板(13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板(130)朝向所述第二盖板(170)的一侧板面,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二盖板(170)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主板(130)、所述第二盖板(170)和所述第二侧板围设形成多个第二连通槽(180),所述第二连通槽(180)用于连通外部系统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组(100)、所述膨胀水壶(200)和所述分流隔板(111)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组(100)、所述膨胀水壶(200)和所述分流隔板(111)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一体冲压成型结构或者一体3D打印成型结构。
10.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通阀、电子水泵和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所述流道板组(100)设有水泵安装结构(400)和阀体安装结构(300),所述多通阀通过所述阀体安装结构(300)安装于所述流道板组(100),所述电子水泵通过所述水泵安装结构(400)安装于所述流道板组(100),且所述多通阀分别通过所述进流通道(110)和所述回流通道(120)连通所述膨胀水壶(200),所述电子水泵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所述热管理系统内循环流动。
CN202321331070.6U 2023-05-26 2023-05-26 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 Active CN219865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070.6U CN219865228U (zh) 2023-05-26 2023-05-26 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070.6U CN219865228U (zh) 2023-05-26 2023-05-26 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5228U true CN219865228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7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1070.6U Active CN219865228U (zh) 2023-05-26 2023-05-26 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52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19905A (zh) 進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熱水排
KR101777027B1 (ko) 플레이트-핀 열 교환기에 대한 내부 가스 제거 피처
CN219865228U (zh) 集成式水壶除气结构及热管理系统
JP2017166347A (ja) リザーブタンク
CN110690532A (zh) 一种液冷板
CN111591127B (zh) 一种汽车蓄水瓶
CN211054942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车载充电机
CN111785884A (zh) 一种壳体及电池包
JP2003065696A (ja) ラジエータ
CN210866419U (zh) 一种液冷板
CN215761912U (zh) 散热器总成和车辆
CN115528352A (zh) 液冷换热装置
CN214848203U (zh) 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电容器和功率器件组件
CN210941251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集成式膨胀水壶以及电动汽车
CN219215270U (zh) 冷凝器与平叉一体化结构
CN114383442A (zh) 一种换热器及机动车空调系统
CN114393969A (zh) 一种热交换设备及机动车空调系统
CN112815076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离合器排油结构
CN212106032U (zh) 一种散热器n型芯体使用水室结构
CN221036950U (zh) 换热器芯体、换热器和车辆
CN212648393U (zh) 一种壳体及电池包
CN218805207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20931397U (zh) 厚膜水暖加热器和汽车
CN113914991B (zh) 一种能够提升发动机暖机性能的汽车蓄水瓶
CN220764144U (zh) 膨胀水壶及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