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7134U - 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7134U
CN219857134U CN202321330840.5U CN202321330840U CN219857134U CN 219857134 U CN219857134 U CN 219857134U CN 202321330840 U CN202321330840 U CN 202321330840U CN 219857134 U CN219857134 U CN 219857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power
chassis
wheel set
locomo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08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纯
高兆颖
邵波
范建锋
王龙祥
王东
李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ch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ch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ch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ch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08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7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7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7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工程车辆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顶部的车身、及设置于底架用于带动底架行走的行走部,行走部包括设置于底架底部并沿底架前后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均包括车轴、设置于车轴左右两端的轮对、及与车轴传动连接的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与车轴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驱动机构与车轴传动之间设置联轴器,能够有效消除减震系统浮动使动力驱动机构连接端产生形变的问题,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工程车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
背景技术
轨道机车是一种常见的轨道设备,其能够在轨道上进行行驶,传统的轨道机车大多将内燃机作为动力,为了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新能源机车成为了轨道机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机车以其低噪音、零排放、扭矩大、费用低等优点,已经被许多钢铁、采矿等企业采用。
目前,传统的内燃机车噪音污染大,油耗和维护成本高,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实际需求,研制更具环保性和经济性的新能源纯电动轨道牵引机车势在必行,而现有的新能源机车在行驶时由于减震系统浮动,会出现动力轴形变的问题,导致机车无法正常工作,另外,新能源机车通过电能提供动力,与原有内燃机车所使用的设备存在不同,需要对新能源机车进行合理布局,以使设备适用于新能源机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通过动力驱动机构与车轴传动之间设置联轴器,能够有效消除减震系统浮动使动力驱动机构连接端产生形变的问题,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顶部的车身、及设置于底架用于带动底架行走的行走部,行走部包括设置于底架底部并沿底架前后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均包括车轴、设置于车轴左右两端的轮对、及与车轴传动连接的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与车轴传动连接,车身内设置有用以为动力驱动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蓄电池系统,动力驱动机构在动力蓄电池系统驱动下带动车轴转动,进而带动轮对转动。
进一步的,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箱,电机和减速箱均连接于底架底部,减速箱通过联轴器与车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轮组、第二驱动轮组分别还包括齿轮箱,齿轮箱与车轴传动连接,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与齿轮箱动力连接,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带动齿轮箱动作,并进一步带动车轴转动。
进一步的,动力蓄电池系统的输出端与电机接线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底架底部设置有用以外接电源并用于为动力蓄电池系统充电的充电座箱,充电座箱设置于底架底部并位于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之间。
进一步的,车身至少由储物间、用于容置动力蓄电池系统的储能间、操作间以及用于设置机车控制总成的控制间构成,其中,储物间、储能间、操作间以及控制间并排分布于底架上。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分布于底架中间位置两侧,并以底架中间位置为对称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操作间设置位置位于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之间。
进一步的,操作间位于储能间和控制间之间,其中,控制间靠近机车车头设置,储能间靠近机车车尾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联轴器采用施密特联轴器。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驱动机构与车轴传动之间设置联轴器,能够有效消除减震系统浮动使动力驱动机构连接端产生形变的问题,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隔断,能够将机车内部空间合理的划分为储物间、储能间、操作间以及控制间,实现了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布置;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操作间位置设置于储能间与控制间之间,储能间与控制间的设备重量较重,能够保证机车各车轴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轮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架,2、车身,3、动力驱动机构,301、电机,302、减速箱,4、联轴器,5、齿轮箱,6、轴箱总成,7、轴箱底座,8、单元制动器,9、充电座箱,10、动力蓄电池系统,11、空气干燥机,12、空气压缩机,13、操作间,1301、驾驶台,1302、控制区域,14、控制间,15、车钩,16、排障器,17、围栏,18、车轴,19、轮对,20、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包括底架1、设置于底架1顶部的车身2、及设置于底架1用于带动底架1行走的行走部,行走部包括设置于底架1底部并沿底架1前后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均包括车轴18、设置于车轴18左右两端的轮对19、及与车轴18传动连接的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4与车轴18传动连接,车身2内设置有用以为动力驱动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蓄电池系统10,动力驱动机构在动力蓄电池系统10驱动下带动车轴18转动,进而带动轮对19转动。
具体地,车轴18的两端端部设置有轴箱总成6,轴箱总成6设置于轮对19的侧部,轴箱总成6通过轴箱底座7连接于底架1上,轴箱总成6包括与底架1转动连接的轴承、及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可以对底架1起到减振作用,保证机车能够正常运行。
具体地,底架1底部还设置有单元制动器8,车身2内设置有空气压缩机12和空气干燥器11,空气干燥器吸收压缩空气中的水,为制动气路提供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空气压缩机12为单元制动器8提供气压,通过单元制动器8与轮对19配合实现制动的功能,保留传统空气制动功能,从而实现机车制动功能。
具体地,底架1的前后两端设置有车钩15,通过设置车钩15能够实现机车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车钩15的底部设置有排障器16,排障器16能够排出轨面上的异物,以防止轮对19压在异物上而发生脱轨事故,从而保证车辆的安全。
具体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01和减速箱302,电机301和减速箱302均连接于底架1底部,减速箱302通过联轴器4与车轴18传动连接。动力蓄电池系统10的输出端与电机301接线端电性连接,电机301的输出端与减速箱302的输入端连接,齿轮箱5包括传动轴20,减速箱302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20与齿轮箱5传动连接,齿轮箱5与车轴18传动连接,车轴18带动轮对19转动,从而驱动机车行走。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301和减速箱302带动与齿轮箱5连接的车轴18转动,传动效率高,减少故障发生。
具体地,参照图4所示,第一驱动轮组、第二驱动轮组分别还包括齿轮箱5,齿轮箱5与车轴18传动连接,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4与齿轮箱5动力连接,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4带动齿轮箱5动作,并进一步带动车轴18转动。所述联轴器优选施密特联轴器,联轴器4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减速箱302和传动轴20,通过动力驱动机构能够带动与联轴器4连接的齿轮箱5动作。在减震机构的动作下,会使动力驱动机构与齿轮箱5的连接端产生相对位移,通过设置联轴器4,能够补偿动力驱动机构与齿轮箱5之间产生相对位移造成的轴移位对位的问题,降低维护时长,从而保证机车能够正常运行。
具体地,底架1底部设置有用以外接电源并用于为动力蓄电池系统10充电的充电座箱9,充电座箱9设置于底架1底部并位于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之间。当动力蓄电池系统10需要充电时,通过充电座箱9外接电源即可实现充电功能,从而保证动力蓄电池系统10能够正常为机车供电,使得机车能够正常运行。
具体地,车身2至少由储物间、用于容置动力蓄电池系统10的储能间、操作间13以及用于设置机车控制总成的控制间14构成,其中,储物间、储能间、操作间13以及控制间14并排分布于底架1上。车身2的外沿围绕有围栏17,空气干燥剂11和空气压缩机12设置于储物间内;控制间14内设置有整流进线电气柜、驱动逆变电器柜以及PLC配电柜;操作间13设置有驾驶台1301、控制区域1302以及司机座椅,其中,PLC配电柜与驱动逆变电器柜和驾驶台1301连接,操作间13的前后及两侧均设置有挡风玻璃,采光效果好,视野更加宽阔。
具体地,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分布于底架1中间位置两侧,并以底架1中间位置为对称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操作间13设置位置位于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之间。通过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之间对称设置,能够保证底架1和车身2的重量均匀的作用于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以防车辆产生倾斜。
具体地,操作间13位于储能间和控制间14之间,其中,控制间14靠近机车车头设置,储能间靠近机车车尾设置。由于控制间14内设置有重量重的配电柜、以及储能间内设置有大量电池和电容为机车进行供电,因此将储能间和控制间14分别设置于靠近机车车头和机车车尾位置,能够使机车在行驶时保持机车各车轴18的受力均匀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机车行驶时,减震机构会使底架1产生浮动,通过设置联轴器4,能够补偿动力驱动机构与齿轮箱5之间产生相对位移造成的轴产生变形的问题,降低维护时长,从而保证机车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对车身2通过分隔断划分为多个功能区间,根据各功能设备的功能,将机车内的各个功能设备分别容置于不同功能间内,实现对各功能设备的合理布局。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9)

1.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设置于底架(1)顶部的车身(2)、及设置于底架(1)用于带动底架(1)行走的行走部,所述行走部包括设置于底架(1)底部并沿底架(1)前后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所述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均包括车轴(18)、设置于车轴(18)左右两端的轮对(19)、及与车轴(18)传动连接的动力驱动机构,所述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4)与车轴(18)传动连接,所述车身(2)内设置有用以为动力驱动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蓄电池系统(10),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在动力蓄电池系统(10)驱动下带动车轴(18)转动,进而带动轮对(19)转动;
所述车身还包括用于容置动力蓄电池系统(10)的储能间以及用于设置机车控制总成的控制间(14),所述控制间(14)靠近机车车头设置,所述储能间靠近机车车尾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01)和减速箱(302),所述电机(301)和减速箱(302)均连接于底架(1)底部,所述减速箱(302)通过联轴器(4)与车轴(18)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轮组、第二驱动轮组分别还包括齿轮箱(5),所述齿轮箱(5)与车轴(18)传动连接,所述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4)与齿轮箱(5)动力连接,所述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4)带动齿轮箱(5)动作,并进一步带动车轴(18)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蓄电池系统(10)的输出端与电机(301)接线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底部设置有用以外接电源并用于为动力蓄电池系统(10)充电的充电座箱(9),所述充电座箱(9)设置于底架(1)底部并位于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2)至少还包括储物间、操作间(13),其中,所述储物间、储能间、操作间(13)以及控制间(14)并排分布于底架(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分布于底架(1)中间位置两侧,并以底架(1)中间位置为对称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操作间(13)设置位置位于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间(13)位于储能间和控制间(1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4)为施密特联轴器。
CN202321330840.5U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 Active CN219857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0840.5U CN219857134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0840.5U CN219857134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7134U true CN219857134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7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0840.5U Active CN219857134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7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1858B (zh)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
AU2010307134A1 (en) Battery-powered rail grinder
CN110406549A (zh) 一种利用柴油机和动力蓄电池牵引的混合动力轨道车
CN107284460A (zh) 基于混合动力传动的接触网综合检修作业车
CN202320310U (zh)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的动车
CN102501859B (zh)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的动车
RU2344954C1 (ru) Маневровый локомотив
CN219857134U (zh) 一种两轴新能源轨道机车
CN206871066U (zh) 基于混合动力传动的接触网综合检修作业车
CN211947737U (zh) 一种双动力源钢轨打磨车
CN102849081A (zh) 单节八轴电传动调车内燃机车
CN202320309U (zh)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
CN216993865U (zh) 纯电交流电动轮自卸车
CN214607040U (zh) 一种电传动大吨位宽体车
CN212401186U (zh) 轨道工程车辆传动系统
CN210212367U (zh) 一种机车新型传动系统
CN202716875U (zh) 单节八轴电传动调车内燃机车
CN211442288U (zh) 一种新能源轨道车
CN203094062U (zh) 燃料电池机车
CN220746464U (zh) 一种双动力地铁钢轨打磨车
CN214215774U (zh) 电传动六轴轨道牵引车
CN220746463U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传动地铁钢轨打磨车
CN109263667A (zh) 一种地铁牵引车
CN110803034A (zh) 一种改造型电动力矿用车
CN205059621U (zh) 一种采用高圆簧旁承加低位斜拉杆牵引方式的内燃机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