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8447U - 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8447U
CN219848447U CN202321349726.7U CN202321349726U CN219848447U CN 219848447 U CN219848447 U CN 219848447U CN 202321349726 U CN202321349726 U CN 202321349726U CN 219848447 U CN219848447 U CN 219848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vity
self
coupled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97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杰
陈碧辉
郑庆荣
赵呈星
柏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97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8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8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8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一腔体,外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支架,所述支架联接至外壳体的顶部;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支架联接且容纳于第一腔体内,所述内壳体将第一腔体分隔为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滤网,所述滤网的一端与内壳体联接,所述滤网的另一端与限定第一腔体的内侧壁联接,所述第三腔体在滤网的上侧的部分为清水室;挡水装置,所述挡水装置与支架联接;叶轮清扫刷,所述叶轮清扫刷可转动地联接至挡水装置上,叶轮清扫刷包括毛刷,毛刷与滤网的与清水室相对的一侧贴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不仅设有用于自动清洗滤网的毛刷,也可以利用过滤后的水作为反冲洗水,反向冲洗滤网。

Description

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过滤器是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它对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的水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待处理的水由进水口进入后流经过滤网,然后通过出水口进入用户所需的管道进行工艺循环,水中的残渣和污泥被截留在滤网内部。如此不断的循环,滤网上被截留下的残渣和污泥越来越多,导致滤网堵塞,进而影响过滤效果,因此需要定期清洗滤网,传统的过滤器需要将滤网拆除后清洗,费时费力,且清洗效果差。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可以自清洗的过滤器。现有的可以实现自清洗的过滤器大多是采用虹吸或者水泵来实现滤网的自清洗,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过滤器中设有用于清扫滤网的叶轮清扫刷,可以利用进水的动能带动叶轮清扫刷转动来清洗滤网;同时,也可以利用过滤后的水作为反冲洗水,使得水流反向冲洗滤网,实现滤网的自清洗,从而有效地提高滤网的清洗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一腔体,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支架,所述支架可拆卸地联接至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支架联接且容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内壳体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第二腔体和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三腔体;滤网,所述滤网的一端与所述内壳体联接,所述滤网的另一端与限定所述第一腔体的内侧壁联接,所述第三腔体在所述滤网的上侧的部分为清水室;挡水装置,所述挡水装置与所述支架联接;叶轮清扫刷,所述叶轮清扫刷可转动地联接至所述挡水装置上,所述叶轮清扫刷包括毛刷,所述毛刷与所述滤网的与所述清水室相对的一侧贴合。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中,叶轮清扫刷能够在进水的冲击作用下转动,使得毛刷清洗滤网,无需提供额外的动力。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清洗刷式过滤器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联接并与所述清水室连通,所述出水管在所述外壳体的轴向上的最小高度大于所述滤网的在所述外壳体的轴向上的最大高度。由此,滤网上侧至出水管存留的清水可以作为反冲洗水,反向冲洗滤网,从而实现滤网的自清洗。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定所述第一腔体的内侧壁包括第一内侧壁和与所述第一内侧壁联接的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设于所述滤网的上方,所述第二内侧壁设于所述滤网的下方,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滤网与所述内壳体的外壁面限定所述清水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腔体在所述滤网的下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内侧壁、所述滤网与限定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面限定进水室,所述进水室用于注入水。进水室的水经滤网过滤后进入清水室,由此,实现水的过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联接并与所述进水室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设有阀门。阀门打开后,不仅可以排出进水室底部沉积的泥和残渣,也可以通过滤网上侧至出水管存留的清水反向清洗滤网,从而实现滤网的自清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装置设于所述进水室内,所述挡水装置包括连接轴和挡水板,所述连接轴的顶端固定联接至所述支架上,所述连接轴的底端与所述挡水板联接。挡水装置可以减缓进水的冲击力,避免水冲击过大使得进水室底部的污泥和残渣翻起,进而影响滤网的过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装置还包括轴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联接至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轴承具有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支撑板联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轮清扫刷设于所述进水室内,所述叶轮清扫刷还包括多个沿所述连接轴的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叶轮片,所述叶轮片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端面固定联接,所述毛刷联接至所述叶轮片的顶部。通过轴承实现叶轮片的转动,进而带动设于叶轮片上的毛刷转动,从而刷洗滤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的外周面与限定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挡水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内侧壁之间具有空隙。由此,进水室上方注入的水可以流入进水室的底部,并经滤网过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支腿。由此,可以稳固地固定过滤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从进水室的顶部注水,水经滤网过滤后进入清水室,水中的残渣和污泥被截留在滤网上,当清水室的水位高于出水管,清水就可以从出水管流出,进入的水能够带动叶轮清扫刷转动,转动的过程毛刷也相对于滤网转动,进而刷洗滤网。长时间使用后,滤网上的残渣和污泥滞留过多而无法过滤时,则打开底部排污管的阀门,由于滤网上的污泥在滤网的下方,阀门打开后,滤网上方至出水管存留的清水作为反冲洗水,会反冲滤网下方堆积的残渣和污泥,并同进水室底部沉积的污泥一起通过排污管排出,从而实现滤网的自清洗,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动力,也无需人工更换和清洗滤网,只需要控制排污管的阀门即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且效率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参见以下描述,其结合附图基于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解释了本实用新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的的俯视图(省略滤网)。
附图标记说明:
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
外壳体110,第一腔体111,底部112,顶部113,内侧壁114,第一内侧壁1141,第二内侧壁1142,外侧壁115;
排污管120,阀门121;
支架130,横梁131,纵梁132;
内壳体140,第二腔体141,第三腔体142,底部143,外壁面144,内壁面145;
滤网150;
挡水装置160,连接轴161,挡水板162,外表面1621,轴承163,第一端面1631,第二端面1632,支撑板164;
叶轮清扫刷170,毛刷171,叶轮片172;
出水管180;
支腿190,固定板191;
清水室10;进水室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包括外壳体110,外壳体110具有内腔体111(作为第一腔体的示例),外壳体110的底部112设有排污管120;支架130,支架130可拆卸地联接至外壳体110的顶部113,即支架130的下表面与外壳体110的顶部113接触;内壳体140,内壳体140与支架130联接且容纳于外壳体110的内腔体111内,内壳体140将外壳体110的内腔体111分隔为上腔体141(作为第二腔体的示例)和与上腔体141连通的下腔体142(作为第三腔体的示例),可以理解为,上腔体141为内壳体140的内腔,由内壳体140的内壁面145限定;内壳体140的外壁面144、内壳体140的底部143及外壳体110的内侧壁114限定下腔体142。滤网150,滤网150的一端与内壳体140的底部143联接,滤网150的另一端与外壳体110的内侧壁114联接,下腔体142在滤网150的上侧的部分为清水室10;挡水装置160,挡水装置160与支架130联接;叶轮清扫刷170,叶轮清扫刷170可转动地联接至挡水装置160上,叶轮清扫刷170包括毛刷171,毛刷171与滤网150的与清水室10相对的一侧贴合。
如图1所示,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还包括出水管180,出水管180与外壳体110的外侧壁115联接并与清水室10连通,出水管180在外壳体110的轴向上的最小高度大于滤网150的在外壳体110的轴向上的最大高度。
如图1所示,限定外壳体110的内腔体111的内侧壁114包括上内侧壁1141(作为第一内侧壁的示例)和与上内侧壁1141联接的下内侧壁1142(作为第二内侧壁的示例),上内侧壁1141设于滤网150的上方,下内侧壁1142设于滤网150的下方,可以理解为,滤网150将内侧壁114分隔为上内侧壁1141和下内侧壁1142。外壳体110的上内侧壁1141、滤网150与内壳体140的外壁面144限定清水室10。
如图1所示,下腔体142在滤网150的下侧的部分与上腔体141连通,外壳体110的下内侧壁1142、滤网150与内壳体140的内壁面145限定进水室20,水从内壳体140的顶部开口处注入进水室20内。
如图1所示,外壳体110为顶部开口的水箱,外壳体110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的纵向截面为矩形,下部的纵向截面为倒置的三角形。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10的上部为中空的圆柱体,下部为中空的锥体,且上部的横截面与下部的上端面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10的上部为中空的棱柱体,下部为中空的棱锥体。
如图1所示,内壳体140的顶部和底部均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内壳体140为中空的圆柱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140可以为中空的棱柱体。
如图1所示,排污管120的左端与外壳体110的底部112联接并与进水室20连通,排污管120的右端设有阀门121。在本实施例中,排污管120设置在底部112的中心。阀门121用于封闭排污管120的出口端,阀门121打开时,进水室20中的水和泥可以流出。阀门120可以为蝶阀,可以通过手动打开或者电动、气动控制打开。
如图1和图3所示,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还包括挡水装置160,挡水装置160设于进水室20内,挡水装置160可以对进入进水室20的水做一个缓冲,避免冲击过大使得进水室20底部积留的污泥翻起。挡水装置160包括连接轴161和挡水板162,连接轴161的顶端固定联接至支架130上,连接轴161沿外壳体110的轴向穿过内壳体140伸入进水室20内使得连接轴161的底端与挡水板162的顶部联接。
如图1和图3所示,挡水装置160还包括轴承163和支撑板164,支撑板164固定联接至连接轴161的外周面上,轴承163套设于连接轴161上,轴承163具有上端面1631(作为第一端面的示例)和与上端面1631平行相对的下端面1632(作为第二端面的示例),支撑板164用于支撑固定轴承163,即轴承163的下端面1632与支撑板164的上表面固定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161为中空的圆管,连接轴161为细长轴,其外径小于内壳体140的内部的最小尺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轴161为实心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挡水板162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挡水板162的底端与外壳体110的内侧壁114不接触,可以理解为,挡水板162的外围最大尺寸小于外壳体110在挡水板173底部所在的面上的截面的最小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挡水板162底部的面积大于内壳体140的底部143的最大面积,即挡水板16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内壳体1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由此,更利于减缓进水的冲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64为环形板或者中心开孔的方形板,支撑板164的内周面与连接轴161的外周面固定联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163的外径小于内壳体140的内部的最小尺寸,支撑板164的外围尺寸不大于轴承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轴承163为微型平面轴承,可以为带滚针的平面轴承或者带球的平面轴承,具有很强的防锈、防腐蚀性。轴承163包括紧环和松环,如图3所示,轴承163的上圈为松环,轴承163的下圈为紧环,上圈和下圈之间设有带有保持架的滚针或者钢球。紧环与连接轴161为过渡配合且与支撑板164固定联接,松环与连接轴161为间隙配合,即轴承163的上圈相对于连接轴161可转动。
如图1和图3所示,叶轮清扫刷170设于进水室20内,叶轮清扫刷170还包括多个沿连接轴161的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叶轮片172,叶轮片172可以为平板叶片、圆弧叶片或者机翼型叶片。叶轮片172的底部与轴承163的上端面1631固定联接,即叶轮片172设于轴承163的松环上,叶轮片172靠近连接轴161的一端与连接轴161的外周面不接触且叶轮片172远离连接轴161的一端与外壳体110的内侧壁114不接触,由此,叶轮片172相对于连接轴161可转动。当进水室20内注水后,叶轮片172在水的冲击作用下,可以将水的动能转为叶轮片172的机械能,进而带动叶轮片172绕连接轴161轻微转动。由于毛刷171设于叶轮片172的上表面上且毛刷171与滤网150紧密贴合,叶轮片172转动时即可通过毛刷171刷洗滤网150。
如图1和图3所示,支架130包括两个平行且相对设置的横梁131和设于两个横梁131之间的纵梁132,横梁131的底面与支架130的顶部端面联接。支架130是由两个横梁131和一个纵梁132呈H字型焊接制成,纵梁1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梁131垂直联接,两个横梁131关于外壳体13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内壳体140的顶部联接至两个横梁131的底面。横梁131和纵梁132可以为方管、角钢或者其它型材。
滤网150的网孔的目数可根据过滤精度要求确定,目数越大,过滤精度越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滤网150为圆环形,滤网150的靠近内环的一端固定联接至内壳体140的底部143上;滤网150的外周面与外壳体110的内侧壁114联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滤网150也可以为中空的且上下开口的锥形,即滤网150与内壳体的外壁面144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网150与内壳体140的联接处设有密封件,滤网150与外壳体110的内侧壁114的联接处也设有密封件,防止水未经过滤进入清水室10,影响过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轴161的外周面与限定上内腔141的内壁面145之间具有空隙,挡水板162的外表面1621与下内侧壁1142之间具有空隙。由此,进水室20顶部注入的水可以流向进水室20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10的中心轴线、内壳体140的中心轴线,挡水装置160的中心轴线及滤网150的中心轴线共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外壳体110的靠近底部112的外侧壁115上设有支腿190,支腿190的底部固定联接有固定板191,固定板191上设有用于穿过地脚螺栓的通孔,由此,可以保证过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稳固地固定在地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上设有四个支腿190,四个支腿190绕外壳体110的中心轴线均匀地联接至外壳体110的外侧壁115上,支腿190的顶部联接至外壳体110的上部与下部的联接处,支腿190包括立柱和与立柱倾斜固定联接的斜柱,斜柱朝向外壳体110倾斜,由此,可以增加支腿190与外壳体110的接触面积,使得支腿190更稳固。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如图1至图3所示,过滤器100包括外壳体110、排污管120、支架130、内壳体140、滤网150、挡水装置160、叶轮清扫刷170和出水管180。水从进水室20的顶部注入后,水经挡水装置160缓冲后,流向进水室20底部,当进水室20的水位高度高于滤网150时,水会经滤网150过滤后进入清水室10内,残渣和污泥被截留在滤网150上,当清水室10的水位高于出水管180时,清水可以从出水管180排出。水从进水室20进入时,进水的动能能够带动叶轮清扫刷170的叶轮片172转动,毛刷171也随之转动并刷洗滤网150;长时间使用后,滤网150上的残渣和污泥滞留过多而堵塞滤网时,则打开底部排污管120的阀门121,由于滤网150上的污泥在滤网150的下方,阀门121打开后,进水室20的水和底部沉积的泥将从排污管120排出,由于进水室20的水位下降,清水室10的水位也会随之下降,清水室10的水会反向流入进水室20内,即滤网150上方至出水管180存留的清水将作为反冲洗水,会将滤网150上堆积的残渣和污泥冲入进水室20内,并随进水室20的水和底部沉积的污泥一起通过排污管120排出,从而实现滤网150的自清洗,清洗完成后将阀门121关闭。
本实施例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不仅设有用于自动清洗滤网的毛刷,也可以利用过滤后的水作为反冲洗水,反向冲洗滤网,只需控制排污管的阀门即可,结构简单,无需额外的动力装置,便于操作且实用性强。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110),所述外壳体(110)具有第一腔体(111),所述外壳体(110)的底部(112)设有排污管(120);
支架(130),所述支架(130)可拆卸地联接至所述外壳体(110)的顶部(113);
内壳体(140),所述内壳体(140)与所述支架(130)联接且容纳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所述内壳体(140)将所述第一腔体(111)分隔为第二腔体(141)和与所述第二腔体(141)连通的第三腔体(142);
滤网(150),所述滤网(150)的一端与所述内壳体(140)联接,所述滤网(150)的另一端与限定所述第一腔体(111)的内侧壁(114)联接,所述第三腔体(142)在所述滤网(150)的上侧的部分为清水室(10);
挡水装置(160),所述挡水装置(160)与所述支架(130)联接;以及
叶轮清扫刷(170),所述叶轮清扫刷(170)可转动地联接至所述挡水装置(160)上,所述叶轮清扫刷(170)包括毛刷(171),所述毛刷(171)与所述滤网(150)的与所述清水室(10)相对的一侧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还包括出水管(180),所述出水管(180)与所述外壳体(110)的外侧壁(115)联接并与所述清水室(10)连通,所述出水管(180)在所述外壳体(110)的轴向上的最小高度大于所述滤网(150)的在所述外壳体(110)的轴向上的最大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限定所述第一腔体(111)的内侧壁(114)包括第一内侧壁(1141)和与所述第一内侧壁(1141)联接的第二内侧壁(1142),所述第一内侧壁(1141)设于所述滤网(150)的上方,所述第二内侧壁(1142)设于所述滤网(150)的下方,所述第一内侧壁(1141)、所述滤网(150)与所述内壳体(140)的外壁面(144)限定所述清水室(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142)在所述滤网(150)的下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腔体(141)连通,所述第二内侧壁(1142)、所述滤网(150)与限定所述第二腔体(141)的内壁面(145)限定进水室(20),所述进水室(20)用于注入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120)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体(110)的底部(112)联接并与所述进水室(20)连通,所述排污管(120)的另一端设有阀门(1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装置(160)设于所述进水室(20)内,所述挡水装置(160)包括连接轴(161)和挡水板(162),所述连接轴(161)的顶端固定联接至所述支架(130)上,所述连接轴(161)的底端与所述挡水板(162)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装置(160)还包括轴承(163)和支撑板(164),所述支撑板(164)固定联接至所述连接轴(161)上,所述轴承(163)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61)上,所述轴承(163)具有第一端面(1631)和与所述第一端面(1631)相对的第二端面(1632),所述第二端面(1632)与所述支撑板(164)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清扫刷(170)设于所述进水室(20)内,所述叶轮清扫刷(170)还包括多个沿所述连接轴(161)的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叶轮片(172),所述叶轮片(172)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端面(1631)固定联接,所述毛刷(171)联接至所述叶轮片(172)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61)的外周面与限定所述第二腔体(141)的内壁面(145)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挡水板(162)的外表面(1621)与所述内侧壁(114)之间具有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清洗刷式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10)的外侧壁(115)上设有支腿(190)。
CN202321349726.7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 Active CN219848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9726.7U CN21984844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9726.7U CN21984844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8447U true CN219848447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71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9726.7U Active CN21984844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84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26976U (zh) 全自动水动力连续刷洗过滤器
CN213589833U (zh) 一种人工湿地防堵塞进水过滤结构
CN110694324A (zh) 一种前置水过滤器
CN108854219A (zh) 一种集中旋转式反冲洗过滤器
CN209865440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过滤器
CN114225505A (zh) 水杂质过滤器
CN219848447U (zh) 一种自清洗刷式过滤器
CN212479594U (zh) 一种耐腐蚀的离心泵
CN21617034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管头滤网清理结构
CN208878056U (zh) 一种压力式自清洗过滤装置
CN116838615A (zh) 一种高压泥浆泵
CN220047284U (zh) 一种自清洗过滤设备
CN211724837U (zh) 一种自清洗管道过滤器
CN220385949U (zh) 一种过滤设备
CN112324672A (zh) 一种具有多级过滤功能的污水泵
KR101154426B1 (ko) 여과기
CN219888366U (zh) 一种节能水泵用过滤结构
CN205569888U (zh) 一种双层y型手摇过滤器
CN217367402U (zh) 一种带有全自动自清洗除垢功能的过滤器
CN217340254U (zh) 一种便于清理过滤网板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20558689U (zh) 一种网式过滤器自吸旋转装置
CN215232665U (zh) 一种新型气水反冲均粒滤料滤池
CN217092356U (zh) 一体式污水净化设备
CN219399180U (zh) 水力清洗式过滤器
CN217188236U (zh) 一种节能型水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