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7073U - 耳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耳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7073U
CN219847073U CN202223359178.4U CN202223359178U CN219847073U CN 219847073 U CN219847073 U CN 219847073U CN 202223359178 U CN202223359178 U CN 202223359178U CN 219847073 U CN219847073 U CN 219847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cantilever
driving
canal
auditory ca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91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思思
袁四军
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7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7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部装置,包括:机壳,包括两相对的悬臂部、及连接部,两所述悬臂部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沿背离所述悬臂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悬臂部用以供用户佩戴;控制件,包括控制键,所述控制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悬臂部的一端;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并与所述控制键电连接;以及耳道作用件,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耳道作用件用以伸入用户的外耳道内,并作用于所述外耳道;所述耳道作用件设有两个,两所述耳道作用件分别位于两所述悬臂部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耳部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Description

耳部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01月2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20178033.5、发明名称为“耳部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部装置。
背景技术
迷走神经在人类炎症、情绪和疼痛调节中均有参与,经研究表明刺激迷走神经可调节脑、心脏及胃肠功能,并对癫痫和抑郁症等有治疗效果。当然,除了上述医疗效果以外,简单按摩刺激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也能起到良好的放松身心、缓解疲劳的作用,导致近些年采耳服务行业越发兴盛,以及用于按摩刺激耳部的耳部装置(即耳道护理装置)越来越得到重视。
目前耳道护理装置通常呈手柄状结构设置,并在一端配置有单个的按摩刷,用户需要一直手持耳道护理装置才能实现按摩刺激等护理功能。例如,专利文献CN111920582A(公开日为2020年11月13日)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及护理方法,耳道护理装置不仅能够用于对耳道进行清理,且还能够用于对耳朵周围进行按摩;具体地,该专利文献明确记载了“步骤1:将通气管上的阀门打开,之后手持中空握管将软性刷毛置于耳朵内,接着通过启动驱动电机......进而通过转动的固定杆和软性刷毛对耳道进行清理;步骤2:在需要按摩时,将固定杆和软性刷毛从连接管上拆下,之后将按摩头贴着耳朵附近......通过按摩头对耳朵周围进行按摩”。结合其附图可以看出,该耳道护理装置的中空握管用以供用户手持,并在一端配置有软性刷毛和按摩头以刺激耳道和耳朵周围,用户需持续捏住耳道护理装置的中空握管以使软性刷毛能够处于耳道内,或者使按摩头贴在耳朵上,从而完成对耳道或耳朵周围的按摩刺激。
可以理解,以专利文献CN111920582A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一直手持耳道护理装置才能实现按摩刺激等护理功能,这不但持续占用一只手,而且时间长久了会导致手酸的问题,也即,现有技术的耳道护理装置存在使用不便捷的技术问题。
其次,以专利文献CN111920582A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耳道护理装置通常被配置为体积较为小巧,这会导致在用户手持耳道护理装置进行使用时,其耳道护理装置的驱动电机离用户耳朵很近,并使用户能够感知到驱动电机的工作噪音,也即,现有技术的耳道护理装置还存在工作噪音容易传递至用户耳朵,并导致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再者,以专利文献CN111920582A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耳道护理装置的刺激方式单一,只能通过旋转的软性刷毛刺激耳道或通过振动的按摩头刺激耳朵周围,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刺激需求,也即,现有技术的耳道护理装置还存在刺激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刺激需求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耳部装置,旨在克服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部装置包括:
机壳,包括两相对的悬臂部、及连接部,两所述悬臂部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沿背离所述悬臂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悬臂部用以供用户佩戴;
控制件,包括控制键,所述控制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悬臂部的一端;
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并与所述控制键电连接;以及
耳道作用件,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耳道作用件用以伸入用户的外耳道内,并作用于所述外耳道;所述耳道作用件设有两个,两所述耳道作用件分别位于两所述悬臂部上。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传动软轴,所述驱动件用以驱使所述传动软轴旋转,所述耳道作用件与所述传动软轴驱动连接,并用以旋转接触所述外耳道;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控制件,或所述连接部,或所述悬臂部的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控制件内,所述传动软轴的一端依次穿设所述控制件、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悬臂部,并与所述耳道作用件连接。
可选地,一所述悬臂部朝向另一所述悬臂部凸设有入耳部,所述入耳部设有入耳式耳塞,所述入耳式耳塞用以佩戴于所述外耳道的出口处,所述入耳式耳塞对应所述传动软轴设有避让孔,所述耳道作用件能够穿设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传动软轴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传动软轴对应两所述耳道作用件设有两个,所述驱动件具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软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另一个所述传动软轴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耳部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悬臂部的挂脖部,所述挂脖部用以佩戴于用户的颈部。
可选地,所述挂脖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悬臂部,且转动轴线沿两所述悬臂部的排布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挂脖部具有两相对的挂靠臂,两所述挂靠臂分别与两所述悬臂部连接,一所述挂靠臂可拆卸连接于另一挂靠臂。
可选地,所述挂脖部配置为弹性绷带或弹性体。
可选地,所述悬臂部具有弹性设置,以使两所述耳道作用件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悬臂部至少部分配置为弹性材质。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配置为弹性材质。
可选地,所述悬臂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地,所述悬臂部的外周套设有软质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先将耳道作用件伸入外耳道,然后通过驱动组件自动产生对外耳道和/或外耳道上的迷走神经的刺激动作,能够让用户简单方便地享受到身心放松和缓解疲劳的功效。由于用户能利用悬臂部将耳部装置佩戴在身上,就不需要持续捏住耳部装置,从而改善耳部装置在使用时需持续占用一只手并引发手酸的技术问题,进而提升耳部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其次,通过将控制件设置在连接部的远离悬臂部的一端,当用户佩戴好该耳部装置后,能够方便用户查看并触碰到该控制键,从而提高用户操作调控控制键的便捷性。再者,由于连接部连接在两所述悬臂部的相互连接处,所以当耳部装置悬垂在用户的胸前时,该耳部装置的重心会自然地落在其结构的对称中心线上,从而使位于两悬臂部的两个耳道作用件能保持受力平衡,避免一耳道作用件施加在其对应的外耳道上的压迫力,大于另一耳道作用件施加在其对应的外耳道上的压迫力的问题,进而提高该耳部装置的佩戴舒适性,同时也能够使该耳部装置佩戴更加稳定、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部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耳部装置的左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机壳 190 挂脖部
12 入耳式耳塞 191 挂靠臂
140 入耳部 20 驱动组件
150 悬臂部 21 驱动件
160 连接部 22 传动软轴
170 控制件 25 减速器
171 控制键 30 耳道作用件
172 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按摩刺激耳部的服务均由人工完成,例如采耳按摩服务业,存在服务手法不标准、不统一,导致用户体验感良莠不齐。所以,急需提供一种新的刺激耳部技术方案,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使刺激动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保证刺激动作的体验质量。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耳部装置,请参照图1和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耳部装置包括:
机壳10,包括两相对的悬臂部150、及连接部160,两所述悬臂部150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与所述连接部160连接,所述连接部160沿背离所述悬臂部150的方向延伸;
控制件170,包括控制键171,所述控制件170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60的远离所述悬臂部150的一端;
驱动组件20,安装于所述机壳10,并与所述控制键171电连接;以及
耳道作用件30,与所述驱动组件20驱动连接,所述耳道作用件30用以伸入用户的外耳道内,并作用于所述外耳道;所述耳道作用件30设有两个,两所述耳道作用件30分别位于两所述悬臂部150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先将耳道作用件30伸入外耳道,然后通过驱动组件20自动产生对外耳道和/或外耳道上的迷走神经的刺激动作,能够让用户简单方便地享受到身心放松和缓解疲劳的功效。由于该耳部装置是由工业化生产线统一生产制造,所以该设备的刺激方式能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也即,在源头上统一把控刺激动作的质量,从而能够保证刺激动作的体验质量。
其次,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键171能够调节驱动组件20启闭和运行参数,例如在驱动组件20为电机、耳道作用件30为按摩羽毛,电机驱动按摩羽毛在外耳道内旋转按摩的实施例中,控制键171能够调节驱动组件20的转速,从而调控耳道作用件30的旋转速度或转向,进而实现多功能、多运行模式地使用该耳部装置。具体而言,控制键171可以是物理按键或触摸按键,又或者是集成于触摸屏显示器上的功能键。再者,通过将控制件170设置在连接部160的远离悬臂部150的一端,当用户佩戴好该耳部装置后,能够方便用户查看并触碰到该控制键171,从而提高用户操作调控控制键171的便捷性。再者,由于连接部160连接在两所述悬臂部150的相互连接处,所以当耳部装置悬垂在用户的胸前时,该耳部装置的重心会自然地落在其结构的对称中心线上,从而使位于两悬臂部150的两个耳道作用件30能保持受力平衡,避免一耳道作用件30施加在其对应的外耳道上的压迫力,大于另一耳道作用件30施加在其对应的外耳道上的压迫力的问题,进而提高该耳部装置的佩戴舒适性,同时也能够使该耳部装置佩戴更加稳定、不易脱落。
具体而言,该驱动组件20与耳道作用件30共同实现对外耳道刺激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抚摸刺激、微电流刺激和加热刺激等。
具体地,在抚摸刺激方式中,耳道作用件30具有毛状部,驱动组件20配置为电机,电机驱使毛状部在外耳道内进行旋转运动,并接触外耳道的表皮;或者是驱动组件20配置为直线电机,直线电机驱使毛状部在外耳道内进行相对外耳道的进退运动,并接触抚摸外耳道的表皮;从而实现对外耳道和/或迷走神经的刺激。具体而言,毛状部可配置为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或弹性材质,也即,利用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或弹性材质等原材料制备成毛状单体,并可根据需要将多根毛状单体组合成束或成球,以形成类似羽毛或硅胶软刷或毛刷或棉签等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只用一根毛状单体,例如一根马尾毛,直接作为毛状部。需要说明是,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包括棉、麻和亚麻等,动物纤维包括诸如马尾毛、猪毛、山羊毛或羽毛等动物毛发;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其中人造纤维包括人造蛋白纤维、粘胶纤维、醋酯纤维和铜氨纤维等,合成纤维包括涤纶、锦纶和晴纶等;弹性材质包括硅胶、橡胶和弹性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等。如此,由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制备或弹性材质容易获取或制备,且相关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成熟,所以能有效降低毛状部的制造成本。另外,由这些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制备而成的毛状部,能够制成毛状且单体纤细柔软,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抚摸刺激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毛状部还可以配置为其他能制成柔软毛状的材料,或者是能制成柔性体或弹性体的材料,例如发泡海绵等。
具体地,在微电流刺激方式中,驱动组件20配置为能产生微电流(例如医学应用中的低电平电流,在50微安至1000微安范围内)的电源和控制器,耳道作用件30配置为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导电体(例如电极垫片),导电体接触外耳道并释放微电流,从而刺激外耳道和/或迷走神经。由于市场上微电流仪器的相关技术较为成熟,故在此不再展开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指的是印刷电路板或微处理器。
具体地,在加热刺激方式中,驱动组件20配置为电加热器,耳道作用件30配置为导热体,导热体伸入外耳道内,抵接并传递微量热能(避免烫伤的热能)给外耳道的表皮;或者是驱动组件20包括电源和与电源电连接的控制器,耳道作用件30配置为与电源电连接的电加热器;又或者是,驱动组件20配置为电源、与电源电连接的电机、驱动连接于电机的风轮、及设于风轮进风口或出风口处的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与电源电连接并用以加热风轮所产生的气流,耳道作用件30配置为内设有导风腔的导风体,导风体伸入外耳道内并输送气流,气流吹向外耳道的表皮,从而实现对外耳道和/或迷走神经的刺激。
当然,上述的每一种刺激方式除了独立施展以外,还可以互相结合施展,例如,将抚摸刺激和加热刺激结合施展,或是抚摸刺激和微电流刺激结合施展,又或者是微电流刺激和加热刺激结合施展等等。
请参照图1和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21、及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21的传动软轴22,所述驱动件21用以驱使所述传动软轴22旋转,所述耳道作用件30与所述传动软轴22驱动连接,并用以旋转接触所述外耳道;所述驱动件21设于所述控制件170,或所述连接部160,或所述悬臂部150的靠近所述连接部160的一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动软轴22对应两个耳道作用件30设有两个,并与两个耳道作用件30一一对应。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驱动件配置为电机,例如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用以驱使传动软轴22旋转,从而驱使耳道作用件30在外耳道内旋转。如此,在传动软轴22的支持下,驱动件21能够被设置在机壳10上远离耳道作用件30的区域,从而能降低驱动件21运行时传递至耳道作用件30的工作噪音,进而能降低用户对驱动件21工作噪音的感知程度,以提高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还可以是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
请参照图1和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20还包括减速器25,所述减速器25具有输入轴(附图中未示出)、第一输出轴(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输出轴(附图中未示出),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两所述传动软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驱动连接。如此,利用一个驱动件21同时驱使两个传动软轴22,能够显著简化驱动组件20的结构,有利于耳部装置小型化设计,并能降低耳部装置的制造成本。并且,利用减速器25能够使耳道作用件30的旋转速度调整到较低水平,而起到更佳的抚摸刺激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驱动件具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其中一个传动软轴与第一转轴驱动连接,另一个传动软轴与第一转轴驱动连接;或者是,驱动件设有两个,其中一个驱动件与一传动软轴连接,另一个驱动件与另一传动软轴连接。
请参照图1和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21位于所述控制件170内,所述传动软轴22的一端依次穿设所述控制件170、所述连接部160及所述悬臂部150,并与所述耳道作用件30连接。如此,将驱动件21及传动软轴22均收纳在机壳10内,既能够对这两者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又能够使耳部装置的外观更加整洁美观,并避免传动软轴22外露时钩住其他物品的问题,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传动软轴22贴附于控制件170、连接部160及悬臂部150的外周面。
请参照图1和2,在一实施例中,一所述悬臂部150朝向另一所述悬臂部150凸设有入耳部140,所述入耳部140设有入耳式耳塞12,所述入耳式耳塞12用以佩戴于所述外耳道的出口处,所述入耳式耳塞12对应所述传动软轴22设有避让孔(附图中未示出),所述耳道作用件30能够穿设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传动软轴22驱动连接。如此,通过入耳式耳塞12能够有效阻挡外界噪音进入外耳道,从而为用户营造更加清净的使用环境,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入耳部140,悬臂部150对应传动软轴22设有避让孔,耳道作用件30能够穿设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传动软轴22驱动连接。
一实施例中,耳部装置还包括设于机壳10的音频播放器(附图中未示出)。不失一般性地,目前主流的音频播放方式包括空气传播和骨传导两种,其中空气传播还可分为外放式、耳外式和入耳式等。容易理解地,外放式指的是音频播放器设置在机壳10上远离耳部的区域,音频经过开放式空间及较远的空气传播路程才传播至鼓膜。当音频播放器设置在机壳10上靠近耳部的区域时,音频播放器既可以位于外耳道的外侧,也可以位于外耳道内,耳外式指的是耳部装置没有伸入外耳道的部分,例如头戴式耳机;入耳式指的是耳部装置具有伸入外耳道的部分,例如入耳式耳机。本实施例中,音频播放器既可以采用空气传播形式,也可以采用骨传导形式。如此,通过音频播放器向用户提供音乐播放功能,使用户能一边接受耳道按摩刺激,一边聆听音乐或者催眠白噪音,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一实施例中,音频播放器包括设于入耳部140的扬声器,扬声器朝向避让孔设置。如此,当用户佩戴好耳部装置后,利用扬声器朝向避让孔播放音频,该音频能够经由避让孔进入用户耳朵内,从而使音频的音强不会显著衰弱,进而为用户提供更佳的听觉享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扬声器还可以是位于悬臂部150或连接部160或控制件170上,且悬臂部150或连接部160或控制件170对应扬声器设有出音孔。如此,通过音频外放的方式,向用户提供音乐播放功能。
一实施例中,控制件170还包括控制器172、及与控制器172电连接的存储模块,扬声器、驱动件22、及控制键171均与控制器172电连接。具体而言,控制器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微处理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配置为集成有存储模块的印刷电路板。如此,通过存储模块能够存储音频,从而为用户提供预设的音频供其选择,例如在存储模块内预存储一些能让人身心放松的轻音乐、古典音乐或白噪音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扬声器与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利用无线通信模块,智能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就能够直接将音频传输至扬声器上进行播放。其中,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蓝牙模块和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
请参照图1和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耳部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悬臂部150的挂脖部190,所述挂脖部190用以佩戴于用户的颈部。如此,通过挂脖部190从用户颈部获取支撑力,能够降低该耳部装置经悬臂部150从外耳处获取支撑力的要求,也即,减轻该耳部装置对外耳道的压迫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佩戴舒适性。
请参照图1和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挂脖部190转动连接于所述悬臂部150,且转动轴线沿两所述悬臂部150的排布方向延伸设置。如此,能够使挂脖部190利用转动来调节其相对悬臂部150的夹角角度,从而方便用户将挂脖部190佩戴在脖颈处后,将悬臂部150转动至合适的夹角,也即,将该耳部装置调整到适宜佩戴的姿态,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具体而言,悬臂部150设有转动插销,挂脖部190对应悬臂部150设有转动孔,转动插销转动安装在转动孔内。如此,悬臂部150与挂脖部190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可靠,有利于降低耳部装置的制造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挂脖部190朝向悬臂部150凸设有插管,悬臂部150设有用以供插管的管口边缘滑动连接的滑槽,滑槽沿插管的管口的周向延伸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悬臂部150和/或挂脖部190的长度可调节。
请参照图1和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挂脖部190具有相对的两挂靠臂191,两所述挂靠臂191分别与两所述悬臂部150连接,一挂靠臂191可拆卸连接于另一挂靠臂191。如此,利用两挂靠臂191同时从用户颈部获取支撑力,能够使耳部装置佩戴更加平稳。并且,由于两挂靠臂191之间设置为可拆卸安装,能够方便用户将头部穿过两悬臂部150及两挂靠臂191之间形成的间隙,也即,方便用户将挂脖部190佩戴在后颈处。具体而言,两挂靠臂191之间可以是通过卡接结构或螺钉锁附结构或魔术贴等实现可拆卸安装,用户在佩戴前先将两挂靠臂191拆分开,以使两悬臂部150位于胸前而挂靠臂191位于后颈,然后将耳道作用件30伸入至外耳道内,再将两挂靠臂191在后颈处安装连接到一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挂脖部190配置为弹性绷带或弹性体。其中,弹性体的材质可以是硅胶或橡胶等。又或者是,挂脖部的一端与一悬臂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悬臂部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悬臂部150具有弹性设置,以使两所述耳道作用件30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具体而言,悬臂部150可以局部具有弹性设置,例如悬臂部150至少部分配置为弹性材质,或所述连接部160至少部分配置为弹性材质。需要说明的是,弹性材质指的是由该材质制备而成的零件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具体地,悬臂部150和/或连接部160可以是弹簧钢、硅胶体、橡胶体或弹簧的其中一种。如此,利用悬臂部150的弹性形变,能够方便用户掰开两悬臂部150,以使耳道作用件30能更轻松地伸入外耳道内,并在用户解除外部作用力后,悬臂部150受弹性作用力而相互靠拢,以使耳道作用件30能更好地贴服在耳朵上,从而降低耳道作用件30意外从外耳道上滑脱的风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悬臂部150配置为波纹管,或配置为可弯折的金属支架,例如市场上常见的懒人手机支架中的金属支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悬臂部150与所述连接部160一体成型设置。如此,能够简化耳部装置的结构和制造工艺,从而降低其制造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悬臂部150与连接部160分体设置,并通过焊接、螺钉锁附、卡接结构或铆钉固定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悬臂部150的外周套设有软质材料层。具体而言,软质材料层可以是硅胶套或橡胶套这类分体零件,也可以是与悬臂部150成型为一体的软质材料层,例如将软质材料喷涂或包胶注塑在悬臂部150外周面上。如此,通过软质材料层能够提升悬臂部150的手感和触感,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悬臂部150的外周面直接显露于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包括两相对的悬臂部、及连接部,两所述悬臂部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沿背离所述悬臂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悬臂部用以供用户佩戴;
控制件,包括控制键,所述控制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悬臂部的一端;
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并与所述控制键电连接;以及
耳道作用件,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耳道作用件用以伸入用户的外耳道内,并作用于所述外耳道;所述耳道作用件设有两个,两所述耳道作用件分别位于两所述悬臂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传动软轴,所述驱动件用以驱使所述传动软轴旋转,所述耳道作用件与所述传动软轴驱动连接,并用以旋转接触所述外耳道;
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控制件,或所述连接部,或所述悬臂部的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控制件内,所述传动软轴的一端依次穿设所述控制件、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悬臂部,并与所述耳道作用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所述悬臂部朝向另一所述悬臂部凸设有入耳部,所述入耳部设有入耳式耳塞,所述入耳式耳塞用以佩戴于所述外耳道的出口处,所述入耳式耳塞对应所述传动软轴设有避让孔,所述耳道作用件能够穿设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传动软轴驱动连接;
和/或,所述传动软轴对应两所述耳道作用件设有两个,所述驱动件具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软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另一个所述传动软轴驱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部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悬臂部的挂脖部,所述挂脖部用以佩戴于用户的颈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悬臂部,且转动轴线沿两所述悬臂部的排布方向延伸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部具有两相对的挂靠臂,两所述挂靠臂分别与两所述悬臂部连接,一所述挂靠臂可拆卸连接于另一挂靠臂;
和/或,所述挂脖部配置为弹性绷带或弹性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部具有弹性设置,以使两所述耳道作用件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部至少部分配置为弹性材质;
和/或,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配置为弹性材质;
和/或,所述悬臂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
和/或,所述悬臂部的外周套设有软质材料层。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道作用件具有毛状部,所述毛状部用以活动接触所述外耳道;
和/或,所述耳道作用件用以释放电流并作用于所述外耳道;
和/或,所述耳道作用件用以向所述外耳道进行热传递。
CN202223359178.4U 2022-01-21 2022-12-12 耳部装置 Active CN21984707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80335 2022-01-21
CN202220178033 2022-0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7073U true CN219847073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7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9178.4U Active CN219847073U (zh) 2022-01-21 2022-12-12 耳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7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8835B (zh) 用于疾病的治疗和评估的头戴装置
CN106994014A (zh) 耳戴式电极结构及穿戴式生理感测装置及系统
JP7051734B2 (ja) 医学的状態の治療および評価のためのヘッドセット
CN209419788U (zh) 一种具备耳部按摩功能的耳机
CN109568762A (zh) 智能穿戴助眠装置
WO2017125081A1 (zh) 眼镜式生理感测装置及具生理讯号撷取功能的眼镜结构与眼镜组合
JP2016515404A (ja) 医学的状態の治療および評価のためのヘッドセット
CN106454577B (zh) 睡眠耳机
CN219847073U (zh) 耳部装置
CN201479343U (zh) 按摩功能耳机
CN206566348U (zh) 一种用于刺激耳迷走神经的耳部电极
KR20130054567A (ko) 적외선 비염치료기
CN220558176U (zh) 耳部装置
CN206061066U (zh) 睡眠耳机
CN205515471U (zh) 一种新型眼部按摩器
CN212699619U (zh) 一种睡眠治疗仪
CN210644321U (zh) 一种能进行温度调节的护眼仪
CN215082082U (zh) 一种头部按摩装置
CN206061064U (zh) 头戴式耳机
CN114587975A (zh) 耳部装置
CN111935582A (zh) 一种可变式自适应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塞装置、助听设备
CN205987265U (zh) 一种具有红外理疗功能的骨传导耳机
CN215841087U (zh) 一种头戴式助眠器
CN114588469B (zh) 耳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KR102667202B1 (ko) 골 전도용 헤드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