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6873U - 牙科器械 - Google Patents
牙科器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46873U CN219846873U CN202320922394.0U CN202320922394U CN219846873U CN 219846873 U CN219846873 U CN 219846873U CN 202320922394 U CN202320922394 U CN 202320922394U CN 219846873 U CN219846873 U CN 2198468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p
- screen
- cheek
- dental
- dental instru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4195 gingiva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4283 incisor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10000003464 cuspid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720 vestibula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3041 ligame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06010061274 Malocclus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1847 j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08000001705 Mouth breath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NMFHJNAPXOMSRX-PUPDPRJKSA-N [(1r)-3-(3,4-dimethoxyphenyl)-1-[3-(2-morpholin-4-ylethoxy)phenyl]propyl] (2s)-1-[(2s)-2-(3,4,5-trimethoxyphenyl)butanoyl]piperidine-2-carbox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C@@H](OC(=O)[C@@H]1CCCCN1C(=O)[C@@H](CC)C=1C=C(OC)C(OC)=C(OC)C=1)C=1C=C(OCCN2CCOCC2)C=CC=1)CC1=CC=C(OC)C(OC)=C1 NMFHJNAPXOMSRX-PUPDPRJK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631 expec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097 facial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373 mandib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220 muscle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3497 Asphy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9122 Cucurbi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852 Cucurbita pep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5157 Oral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6735 Perios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8 abnormal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63 bicusp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55 dental ar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71 effect on tee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0194 mouth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400 mucous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2 nasal breat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179 oral vestib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39 periodo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60 perioste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06 recur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牙科器械,包括唇颊屏和颌垫,其中,唇颊屏包括用于阻隔唇肌与牙颌的唇屏,以及由唇屏两端向远中方向延伸形成的用于阻隔颊肌与牙颌的颊屏,唇颊屏为与牙弓形状大致相匹配的弧形板,佩戴时,唇颊屏收容于牙颌与唇颊肌之间;颌垫设置于颊屏的舌侧,佩戴时,至少部分后牙区牙齿咬合于颌垫的上、下表面,以使牙科器械能够按照预定位置佩戴于患者的口腔中;唇屏的中间设有开口结构,以避免牙科器械与下颌切牙以及尖牙发生碰撞,开口结构将唇屏分为上唇屏和下唇屏;其中,预定位置满足:佩戴时,下唇屏与下颌牙龈之间形成间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口腔正畸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科器械。
背景技术
在口腔正畸治疗领域,有研究表明肌肉对口腔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有关键性的影响,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肌肉问题是造成口腔问题的病因,忽略肌肉问题可能会导致矫治难以奏效或者治疗后复发。
口面肌功能治疗(orofacial myofunctional therapy,简称OMT)是针对口面部肌肉及其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其机制是通过对口颌面部的神经-肌肉进行再教育,促进颅面部结构正常发育与口颌系统功能协调稳定,是一种着眼于病因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中,通常采用口腔前庭盾来进行口面肌功能训练,可以阻隔唇颊肌和牙颌接触,可以破除口呼吸、咬唇、吮指等不良习惯,使咬唇习惯者无法将下唇放在上切牙舌侧,使吮指习惯者无法将手指放入口内,还可以使口呼吸患者习惯闭口呼吸,从而消除不利的肌肉压力。
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前庭盾产品多为通用型产品,由于不同患者的牙颌形态,尤其是前牙区牙齿形态不一,当前庭盾佩戴于口腔时,前庭盾近舌侧一侧与患者前牙区牙齿会存在直接接触或碰撞的情形,这样的接触或碰撞,一方面会使得前牙区牙齿因前庭盾的施力而受到不被期望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会限制牙颌的生长发育,影响牙颌形态,另一方面,由于前牙区牙齿的直接接触或碰撞会导致前庭盾在口腔中的佩戴位置发生不被期望的变化,例如,前庭盾的一侧会偏离预期的位置,从而无法保障预期的效果,尤其是预期的口颌面部神经-肌肉再教育的效果。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在佩戴时避免其与患者前牙区牙齿直接接触或碰撞的牙科器械,以使前牙区牙齿的部分牙冠免受牙科器械的作用力,从而保障前牙区牙颌的正常生长发育,并且能够实现预期的口颌面部神经-肌肉再教育的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技术改进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在佩戴时,能够避免其与患者前牙区牙齿直接接触或碰撞,以使前牙区牙齿的部分牙冠免受牙科器械的作用力,从而保障前牙区牙颌的正常生长发育,并且能够实现预期的口颌面部神经-肌肉再教育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牙科器械,包括:
唇颊屏,包括用于阻隔唇肌与牙颌的唇屏,以及由所述唇屏两端向远中方向延伸形成的用于阻隔颊肌与牙颌的颊屏,所述唇颊屏为与牙弓形状大致相匹配的弧形板,佩戴时,所述唇颊屏收容于牙颌与唇颊肌之间;
颌垫,设置于所述颊屏的舌侧,佩戴时,至少部分后牙区牙齿咬合于所述颌垫的上、下表面,以使所述牙科器械能够按照预定位置佩戴于患者的口腔中;
所述唇屏的中间设有开口结构,以避免所述牙科器械与下颌切牙以及尖牙发生碰撞,所述开口结构将唇屏分为上唇屏和下唇屏;
其中,所述预定位置满足:佩戴时,所述下唇屏与下颌牙龈之间形成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颌垫的厚度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为在错颌畸形时,患者的上下颌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唇颊屏上、下两侧自上颌前庭沟底延伸至下颌前庭沟底。
作为优选,所述唇颊屏上、下两侧的轮廓分别与上、下前庭沟底的轮廓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唇屏外轮廓对应上唇系带的位置处设有避让上唇系带的第一凹口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唇屏外轮廓对应下唇系带的位置处设有避让下唇系带的第二凹口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颊屏沿龈颌方向的截面轮廓为上、下两侧宽,中间窄。
作为优选,所述颊屏沿龈颌方向的截面轮廓大致呈葫芦形。
作为优选,所述颌垫的远中端在远中方向上至少延伸至6号牙的远中端。
作为优选,所述颌垫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内凹形成的引导后牙区牙齿咬合位置的定位槽,所述后牙区牙齿咬合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槽时,所述牙科器械能够按照预定位置佩戴于患者的口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槽与后牙区牙齿咬合面凹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颌垫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咬合时增强所述牙科器械佩戴稳定性的稳固部。
作为优选,所述稳固部为用于增大摩擦力的粗糙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颌垫与所述唇颊屏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颌垫与所述唇颊屏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牵拉装置,其中,所述牵拉装置包括阻挡部和与该阻挡部连接设置的牵拉部;牵拉所述牵拉部时:所述牵拉部一端穿过所述开口结构伸出口腔外部,所述阻挡部被所述开口结构约束在所述唇颊屏邻近牙齿的一侧,所述阻挡部在牵拉部的作用下向所述唇颊屏施加牵拉力,以使所述唇颊屏与口周肌接触进行肌肉训练。
作为优选,所述阻挡部的外轮廓与所述开口结构的轮廓相匹配,以使牵拉时,所述阻挡部能够至少填充所述开口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颊屏设有透气孔,以增加所述牙科器械的透气性。
作为优选,所述上唇屏邻近所述开口结构的部分与上颌前牙区牙齿近牙龈处的部分牙冠贴合形成施力部,以对所述部分牙冠施加矫治力。
作为优选,所述部分牙冠在龈颌方向的高度为整个牙冠高度的1/3至1/2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上唇屏沿龈颌方向的截面轮廓为上窄下宽,所述上唇屏上窄的部分形成阻隔部,所述上唇屏下宽的部分形成所述施力部,佩戴时,所述施力部与上颌前牙区牙齿的牙冠接触,所述阻隔部与上颌前牙区的牙龈存在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施力部的弹性模量不小于所述阻隔部的弹性模量。
作为优选,所述上唇屏的厚度不小于所述下唇屏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牙科器械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牙科器械通过在前牙区设计开口结构,可以避免前牙区牙齿和牙科器械直接接触或碰撞,从而能够在佩戴时解除牙科器械和患者牙齿的相互限制;且通过后牙区颌垫的设置,能够使得患者通过咬合颌垫,进一步保障牙科器械能够以预定位置佩戴于于患者口腔中,从而避免前牙区牙齿受到牙科器械的不良影响,从而不会影响到前牙区牙颌的生长发育,也可以确保牙科器械能够以预定位置佩戴于口腔中,以实现预定的效果,例如实现预期的口颌面部神经-肌肉再教育的效果;另外,颌垫的设置,使得患者的上、下颌后牙区牙齿不能直接接触,还可以纠正儿童不良的磨牙习惯。
2、本申请的颌垫与唇颊屏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颌垫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实用。未连接颌垫的牙科器械,还可以充分利用所述唇颊屏进行口周肌训练,设置牵拉装置时,可以实现对口周肌的主动肌肉训练,也可以不设置牵拉装置,对口周肌进行被动训练。
3、本申请的牙科器械通过对上唇屏的结构设计,还可以作为改良型FRⅡ型矫治器使用,较传统的FRⅡ型矫治器制作更简单、佩戴更方便。本申请牙科器械将上唇屏设计成截面轮廓为上窄下宽的结构,佩戴本申请牙科器械时,当后牙区牙齿咬合于颌垫上,可以保障本申请牙科器械佩戴的预定位置,即下唇屏和下颌牙龈存在间隙,此时,唇颊屏大部分结构位于口腔前庭,阻挡唇颊肌的压力,上唇屏上窄的结构使得上唇屏和上颌牙龈之间存在间隙,上唇屏下宽的结构作用于上颌前牙的部分牙冠,内收上颌前牙,适用于治疗安氏Ⅱ类错颌。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具有相同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牙科器械在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牙科器械佩戴时在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的正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牵拉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牵拉装置在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的组装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含透气孔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另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牙科器械在C-C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
本文中描述时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性术语均为附图中的方向,并不指代特殊限定。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中的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中提及到的“后牙区”是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前牙区的牙齿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
请参看图1所示的牙科器械100,包括唇颊屏1和颌垫2,所述唇颊屏1由唇屏11和颊屏12组成,其整体为与牙弓形状大致相匹配的弧形板,佩戴时,所述唇颊屏1收容于牙颌与唇颊肌之间,可以隔离唇颊肌和黏膜,引起肌力,激发口周及面部肌肉的功能,刺激颌骨,使得牙周组织的生长改建。其中,所述唇屏11位于前牙区,用于阻隔唇肌与牙颌,所述唇屏11的中间设有开口结构13,所述开口结构13的范围可以使得下颌自尖牙至切牙的所有牙齿的牙冠,以及上颌自尖牙至切牙牙齿的至少近切端的部分牙冠得以露出;所述开口结构13将所述唇屏11分为上唇屏111和下唇屏112,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避免牙科器械100与这些露出的牙冠部分发生碰撞从而影响这些牙齿的受力,尤其是发生唇倾的牙齿。所述颊屏12位于后牙区,由所述唇屏11的两端分别向远中方向延伸形成,用于阻隔颊肌与牙颌。所述颌垫2设置于所述颊屏12的舌侧,佩戴所述牙科器械100后,后牙区的上下颌牙齿分别咬合于所述颌垫2的上、下表面,这样的结构设置,不仅可以使得所述牙科器械100能够按照预定位置佩戴于患者的口腔中,还可以纠正儿童不良的磨牙习惯;这个预定位置使得佩戴所述牙科器械100后,所述下唇屏112至少与下颌牙龈之间不接触,形成间隙;咬合时,可以是部分后牙区的上、下颌牙齿咬合于所述颌垫2上、下表面上,也可以是全部后牙区牙齿的上、下颌牙齿咬合于所述颌垫2上、下表面上,即所述颌垫2的尺寸可以为覆盖1到4个牙位,以有效定位所述预定位置,例如考虑到儿童的牙齿萌出顺序,当后牙区仅6号牙萌出时,所述颌垫2至少延伸至后牙区6号牙远中端的位置,以覆盖6号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颌垫2的厚度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为在矫治错颌畸形时,患者的上下颌之间的距离,此时,所述颌垫2的上、下表面与患者的后牙区牙齿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看图2所示,为了在佩戴时,所述牙科器械100能够方便地按照预定位置佩戴在患者的口腔中,本申请在所述颌垫2上表面、下表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由该面内凹形成的定位槽21,用于引导后牙区牙齿咬合于所述预定位置,例如,本实施例所示的在两侧所述颌垫2的上表面设置一个定位槽21,或是在所述颌垫2下表面设置一个定位槽(未示出),或是在所述颌垫2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设置定位槽(未示出),均可以引导后牙区牙齿咬合于所述定位槽21上,这样,当患者的后牙区牙齿咬合于其对应的所述定位槽21中时,即实现了所述牙科器械100在所述预定位置处的佩戴,以使所述下唇屏112至少与下颌牙龈之间不接触,形成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21可以为与患者后牙区牙齿咬合面的轮廓形状凹凸匹配的凹凸结构,请参看图3所示,即所述颌垫2的上、下表面的定位槽分别贴合上、下牙齿顶面的轮廓形状,此时,所述颌垫2的结构刚好匹配这个轮廓,当患者佩戴所述牙科器械100时,患者后牙区的上、下颌牙齿刚好卡到所述颌垫2的凹凸结构上,便可以快速方便地确定所述牙科器械100佩戴于所述预定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看图4、图5所示,为了增强所述牙科器械100佩戴时的稳定性,本申请在所述颌垫2的上表面、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有稳固部22,例如,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在所述颌垫2上表面设置一个稳固部22,或是在所述颌垫2下表面设置一个稳固部(未示出),或是在所述颌垫2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设置稳固部(未示出),均可以增强所述牙科器械100佩戴时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稳固部22可以覆盖所述颌垫2对应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固部22可以为设置于所述颌垫2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若干凸起(如图4所示),又或者,所述稳固部22还可以为一个能够增大摩擦力的粗糙表面(如图5所示),总之,可以增强所述牙科器械100佩戴稳定性的结构,均为本申请的发明构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唇颊屏1上、下两侧自上颌前庭沟底延伸至下颌前庭沟底。进一步地,所述唇颊屏1上、下两侧的轮廓的设计分别与上、下前庭沟底的轮廓相匹配。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牙科器械100配到到位时,所述唇颊屏1整体可以完全隔离唇颊肌和患者的牙颌,可以同时训练唇肌和颊肌,训练颊肌还可刺激骨膜生长,上下颌继续生长,从而对口颌面部的神经-肌肉进行全面的再教育,建立新的正确的肌力平衡并作用于牙弓,促进牙槽骨的改建与颌面结构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看图6所示,为了提升患者佩戴时的舒适度,本申请在所述唇屏11外轮廓对应上唇系带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凹口结构14,以避让上唇系带。进一步地,请参看图7所示,本申请在所述唇屏11外轮廓对应下唇系带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凹口结构15,以避让下唇系带,以进一步提升佩戴时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看图8至图10,所述颊屏12沿龈颌方向的截面轮廓为上、下两侧宽,中间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颊屏12同时覆盖患者的上颌区域和下颌区域,其中,所述颊屏12中间窄所形成的凹口位于所述颊屏12整体的中间,可以是在所述颊屏12的舌侧形成一个第三凹口121(如图9所示),所述第三凹口121对应患者的牙齿,可以避免所述颊屏12与牙齿干涉而对牙齿施加不受控制的作用力。进一步地,请参看图10所示,本申请的上、下两侧宽且中间窄的截面轮廓还可以是在所述颊屏12的舌侧形成一个第三凹口121的同时,在所述颊屏12的颊侧也形成一个第四凹口122,此时,所述颊屏12的截面轮廓整体大致呈葫芦形,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但可以避免所述颊屏12与牙齿4干涉而对牙齿4施加不受控制的作用力,还可以因所述第四凹口122的设置起到避免过分刺激颊肌5的作用,具体地,当所述颊屏12与颊肌5相互作用时,所述颊屏12的上、下两侧挤压颊肌5而于颊肌5的中间区域形成凸起,而所述颊屏12颊侧的第四凹口122恰好与颊肌5形成的凸起相互匹配,避免了所述颊屏12相对颊肌5沿上下方向(图10所示的X1-X2方向)运动,而在矫治场景中,所述颊屏12相对颊肌5沿上下方向的运动并不是被期望的运动,因为该方向的运动会过分刺激颊肌5而损伤颊肌5,被期望的运动是所述颊屏12相对颊肌5沿左右方向(图10所示的Y1-Y2方向)运动,因为该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刺激颊肌5,另外,本申请通过所述第四凹口122的设计,在保证所述颊屏12与颊肌5具有足够接触的前提下,可以在所述颊屏12的上下两侧给予颊肌5较大的作用力,而在所述颊屏12的中间给予颊肌5的作用力较为平缓,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小整个颊屏12对颊肌5的作用力,进而进一步避免过分刺激颊肌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制作工艺的简便化,本申请的所述颌垫2与所述唇颊屏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例如可以利用增材制造的方式一体成型加工获得,或是通过热压膜成型的方式直接获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颌垫2与所述唇颊屏1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设置,例如可以采用粘接、焊接或铆接方式安装于所述唇颊屏1上,其中,所述颌垫2安装面的几何形态与所述唇颊屏1对应部分的几何形态相吻合,以利于安装固定。
本申请中对颌垫2进行可拆卸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所述唇颊屏1进行口周肌训练,包括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请参看图11至图14,本申请还设计了一个牵拉装置3(如图12所示),以通过牵拉所述牵拉装置3来完成对口周进行主动肌肉训练,具体地,所述牵拉装置3包括阻挡部31和牵拉部32,其中,所述阻挡部31包括第一阻挡部311和第二阻挡部312,所述第一阻挡部311和所述第二阻挡部312邻接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部311的外轮廓和所述开口结构13的内轮廓一致,包括形状、尺寸均一致,以使所述第一阻挡部311能够完全填充所述开口结构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部312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开口结构13的轮廓形状一致,但尺寸较所述开口结构13大,在牵拉时,所述第二阻挡部312被阻挡在所述唇颊屏1临近舌侧的一侧,对于所述第二阻挡部312的厚度,在满足被牵拉时能够始终被阻挡在所述唇颊屏1临近舌侧一侧的前提下,越薄越好,以减小对前牙区牙齿的影响,请结合参看图13所示的截面示意图,其中,L为所述阻挡部31完整的厚度,L1为所述第一阻挡部311填充所述唇颊屏1部分的厚度(与所述开口结构13的深度一致),L2为所述第二阻挡部312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它们满足:L=L1+L2;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所述阻挡部31整体被约束在所述唇颊屏1邻近牙齿的一侧,当所述阻挡部31受到所述牵拉部32的牵拉时能够向所述唇颊屏1施加牵拉力,以实现对口周肌进行主动训练的目的。所述牵拉部32包括在所述唇屏11中间设置的为拉绳322提供固定作用的固位部3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位部321为两个通孔,通过牵拉拉绳322,带动所述唇颊屏1运动,以实现对唇颊肌长时间的训练,具体地,当进行主动训练时,可以利用拉绳322穿过两个通孔后牵拉所述阻挡部31,从而带动所述唇颊屏1作口周肌的主动训练,且由于具有所述的两个孔,可保留一定程度的口呼吸,限制了口呼吸的习惯,又不至于使口呼吸猝然断绝,可以帮助患者从口呼吸过渡到鼻呼吸,以实现口呼吸的逐步治疗。更重要的是,进行被动训练时,将所述唇颊屏1放置于患者口中,用于阻断患者口周肌和牙颌的接触,可以适用于患者日常佩戴(例如患者睡觉时佩戴),此时,所述的两个孔可以避免患者在鼻呼吸不顺畅的情况下产生窒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拉部32也可以只包括一个通孔(未示出),作为固定拉绳322的固位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看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阻挡部3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和尺寸(包括厚度),只要满足在牵拉时,所述阻挡部31能够被约束在所述唇颊屏1临近舌侧的一侧,以进行口周肌的主动训练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所述唇颊屏1的透气性,本申请在所述颊屏12上还设置了透气孔123,请参看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颊屏12的两侧设置了两排透气孔12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透气孔123的形状和数量均不作要求,例如可以是1个、2个、3个、一排、两排、三排等,均可以。这样的设计是考虑到患者长时间佩戴所述牙科器械100时,舒适感会下降,而且长时间的不透气,容易滋生口腔细菌,引发不被期望的口腔疾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看图18所示,所述上唇屏111邻近所述开口结构13的部分与上颌前牙区牙齿近牙龈处的部分牙冠贴合,形成施力部113,用以对所述部分牙冠施加矫治力,作为优选地,所述部分牙冠在龈颌方向的高度为整个牙冠高度的1/3至1/2之间,本申请牙科器械100在设计时,可以将所述上唇屏111邻近所述开口结构13的部分延伸至能够覆盖患者上颌前牙区牙龈至牙冠高度的1/3至1/2处。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请参看图19所示,本申请将所述上唇屏111设计成截面轮廓为上窄下宽的结构,使得所述上唇屏111下宽的部分形成所述施力部113,所述上唇屏111上窄的部分形成阻隔部114,所述阻隔部114用以阻隔所述上唇屏111和上颌前牙区的牙龈接触,从而可以隔断所述唇肌对上颌牙龈的作用,佩戴时,所述施力部113与所述部分牙冠接触,用于对所述部分牙冠施力。在本实施例中,佩戴所述牙科器械100时,当后牙区牙齿咬合于所述颌垫2上,可以使得所述下唇屏112与下颌牙龈之间保留间隙,此时,所述唇颊屏1大部分结构位于口腔前庭,阻挡唇颊肌的压力,所述施力部113作用于所述部分牙冠,内收上颌前牙,适用于治疗安氏Ⅱ类错颌,此时,所述牙科器械100形成改良型FRⅡ型矫治器,较传统的FRⅡ型矫治器制作更简单、佩戴更方便,患者的佩戴意愿更强,更有利于矫治效果的达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力部113的弹性模量不小于所述阻隔部114的弹性模量。一般来说,具有更大的弹性模量的部分可以产生更大的矫治力,在本申请中,发挥矫治力的是所述施力部113,所述阻隔部114用于阻隔所述唇肌和牙龈接触,所以优选时,可以将所述施力部113的弹性模量设计得大于或等于所述阻隔部114的弹性模量。
另外,改良型FRⅡ型矫治器的特点之一就是下颌和下颌牙龈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所述上唇屏111和所述下唇屏112设置成不同的材料厚度来实现,例如将所述上唇屏111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所述下唇屏112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牙科器械100为根据不同儿童患者进行个性化定制的产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牙科器械100为根据儿童患者的口腔大数据制定的通用型产品,如设计S、M、L等通用型号,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患者。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新的实施方案,这种组合后形成的实施方案均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为了节省申请文本的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同样地,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唇颊屏,包括用于阻隔唇肌与牙颌的唇屏,以及由所述唇屏两端向远中方向延伸形成的用于阻隔颊肌与牙颌的颊屏,所述唇颊屏为与牙弓形状大致相匹配的弧形板,佩戴时,所述唇颊屏收容于牙颌与唇颊肌之间;
颌垫,设置于所述颊屏的舌侧,佩戴时,至少部分后牙区牙齿咬合于所述颌垫的上、下表面,以使所述牙科器械能够按照预定位置佩戴于患者的口腔中;
所述唇屏的中间设有开口结构,以避免所述牙科器械与下颌切牙以及尖牙发生碰撞,所述开口结构将唇屏分为上唇屏和下唇屏;
其中,所述预定位置满足:佩戴时,所述下唇屏与下颌牙龈之间形成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的厚度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为在矫治错颌畸形时,患者的上下颌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颊屏上、下两侧自上颌前庭沟底延伸至下颌前庭沟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颊屏上、下两侧的轮廓分别与上、下前庭沟底的轮廓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唇屏外轮廓对应上唇系带的位置处设有避让上唇系带的第一凹口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唇屏外轮廓对应下唇系带的位置处设有避让下唇系带的第二凹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颊屏沿龈颌方向的截面轮廓为上、下两侧宽,中间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颊屏沿龈颌方向的截面轮廓大致呈葫芦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的远中端在远中方向上至少延伸至6号牙的远中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内凹形成的引导后牙区牙齿咬合位置的定位槽,所述后牙区牙齿咬合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槽时,所述牙科器械能够按照预定位置佩戴于患者的口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与后牙区牙齿咬合面凹凸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咬合时增强所述牙科器械佩戴稳定性的稳固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部为用于增大摩擦力的粗糙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与所述唇颊屏为一体成型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与所述唇颊屏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牵拉装置,其中,所述牵拉装置包括阻挡部和与该阻挡部连接设置的牵拉部;牵拉所述牵拉部时:所述牵拉部一端穿过所述开口结构伸出口腔外部,所述阻挡部被所述开口结构约束在所述唇颊屏邻近牙齿的一侧,所述阻挡部在牵拉部的作用下向所述唇颊屏施加牵拉力,以使所述唇颊屏与口周肌接触进行肌肉训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的外轮廓与所述开口结构的轮廓相匹配,以使牵拉时,所述阻挡部能够至少填充所述开口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颊屏设有透气孔,以增加所述牙科器械的透气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唇屏邻近所述开口结构的部分与上颌前牙区牙齿近牙龈处的部分牙冠贴合形成施力部,以对所述部分牙冠施加矫治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牙冠在龈颌方向的高度为整个牙冠高度的1/3至1/2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唇屏沿龈颌方向的截面轮廓为上窄下宽,所述上唇屏上窄的部分形成阻隔部,所述上唇屏下宽的部分形成所述施力部,佩戴时,所述施力部与上颌前牙区牙齿的牙冠接触,所述阻隔部与上颌前牙区的牙龈存在间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的弹性模量不小于所述阻隔部的弹性模量。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唇屏的厚度不小于所述下唇屏的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22394.0U CN219846873U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牙科器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22394.0U CN219846873U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牙科器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46873U true CN219846873U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37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22394.0U Active CN219846873U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牙科器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468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42797B1 (ja) | 2023-12-16 | 2024-09-02 | 智豪 姚 | 新規の児童口腔筋のトレーニング器具 |
-
2023
- 2023-04-21 CN CN202320922394.0U patent/CN2198468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42797B1 (ja) | 2023-12-16 | 2024-09-02 | 智豪 姚 | 新規の児童口腔筋のトレーニング器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63801B (zh) | 一种隐形矫治器 | |
KR20190067743A (ko) | 하악치아 고정형 구강장치 | |
JP2006513738A (ja) | 上顎シェルと下顎シェルを取り付けるヒンジ機構とともに、上顎シェルと下顎シェルとの間に変更された縦厚さを有する歯科器具、不正咬合を治療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US20090098499A1 (en) | Maxillofacial orthodontic appliance | |
CN219846873U (zh) | 牙科器械 | |
CN217828109U (zh) | 牙科器械及牙科器械套组 | |
CN107865705B (zh) | 一种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 | |
CN210095946U (zh) | 多功能隐形矫治器 | |
CN108478296A (zh) | 铸造式后牙压低矫治器 | |
TWM630174U (zh) | 殼狀牙科器械及殼狀牙科矯治器套組 | |
US11317993B2 (en) | Orthodontic device for overbite correction | |
CN219461460U (zh) | 颌间关系调整矫治器 | |
Graber | The use of muscle forces by simple orthodontic appliances | |
CN218686059U (zh) |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 |
CN108294837B (zh) | 一种矫治开牙合畸形的矫治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213346116U (zh) | 牙科器具 | |
CN114052950B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 |
CN118806461A (zh) | 牙科器械 | |
CN219846874U (zh) | 牙科器械及牙科器械系统 | |
CN219397673U (zh) | 一种正畸矫治器 | |
CN221866039U (zh) | 一种改良型Frankel-III功能调节器 | |
CN218589145U (zh) | 牙科器械 | |
CN220459432U (zh) | 用于咬合调整的牙科器械 | |
CN215019359U (zh) | 矫正系统 | |
CN218960972U (zh) | 牙齿矫正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