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3547U - 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3547U
CN219843547U CN202320756482.8U CN202320756482U CN219843547U CN 219843547 U CN219843547 U CN 219843547U CN 202320756482 U CN202320756482 U CN 202320756482U CN 219843547 U CN219843547 U CN 219843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primary transformer
transformer
winding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64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钧
冯颖盈
张昌盛
唐锋
滕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Vmax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Vmax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Vmax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Vmax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564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3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3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3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LC变换器电路,包括与母线电容连接的全桥电路、与滤波电容及负载连接的整流电路、通过磁耦合方式连接全桥电路与整流电路的集成变压器、以及连接在全桥电路与集成变压器之间的谐振器,集成变压器通过第一初级变压器T1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采用磁集成方式形成,且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串联,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并联,以提高LLC变换器电路的功率等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变压器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方式提高功率等级,同时对变压器进行磁集成处理,有效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和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新能源电动汽车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越来越高,并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长和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电动汽车的顺利发展与推广,充电装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充电设备厂商而言,面对全球缺芯短芯情况下,如何通过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案实现相同功率等级的充电机以防止缺芯所带来的冲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芯短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了一种LLC变换器电路,包括与母线电容连接的全桥电路、与滤波电容及负载连接的整流电路、通过磁耦合方式连接所述全桥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集成变压器、以及连接在所述全桥电路与所述集成变压器之间的谐振器,所述集成变压器通过第一初级变压器T1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采用磁集成方式形成,且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串联,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并联,以提高所述LLC变换器电路的功率等级。
进一步,所述全桥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所述谐振器包括电感LR1、电感LR2、电感Lm1、电感Lm2、电容CR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串联所述电感LR1后连接到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依次串联所述电感LR2和所述电容CR后连接到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之间,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与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之间;
所述电感Lm1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1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所述电感Lm1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m2的一端,所述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2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之间。
进一步,所述全桥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所述谐振器包括电感LR1、电感LR2、电感Lm1、电感Lm2、电容CR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串联所述电感LR1后连接到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依次串联所述电感LR2和所述电容CR后连接到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之间,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与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之间;
所述电感Lm1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1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所述电感Lm1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m2的一端,所述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2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
进一步,所述全桥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三桥臂、第四桥臂、第五桥臂、以及第六桥臂,所述谐振器包括电感LR1、电感LR2、电感Lm1、电感Lm2、电容CR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串联所述电感LR1后连接到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依次串联所述电感LR2和所述电容CR后连接到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五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六桥臂的中点;
所述电感Lm1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1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所述电感Lm1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m2的一端,所述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2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
进一步,所述全桥电路中所有的开关管均采用Mosfet管,所述整流电路中所有的开关管均采用二极管或Mosfet管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采用背靠背摆放方式进行磁集成,且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共用一公共侧柱,使所述公共侧柱内的磁通量为0。
进一步,所述公共侧柱采用非导磁的材料进行填充,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中柱以及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中柱。
进一步,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采用背靠背摆放方式进行磁集成,且在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朝向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朝向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一侧均未设置侧柱,使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侧柱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侧柱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侧柱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侧柱相互贴合处,还设有分隔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气隙。
进一步,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中柱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中柱相互连接形成一公共中柱,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和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均设于所述公共中柱上,且在所述公共中柱位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和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之间处设有气隙;
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均设于所述公共中柱上,且在所述公共中柱位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之间处设有气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LLC变换器电路进行改进,采用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方式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等级。同时,通过对两个初级变压器进行集成,并通过公共侧柱进行连接,使公共侧柱的磁损耗基本为0,在有效减少了集成变压器的体积与质量的同时,保留了集成变压器所需要的强度,不易在振荡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的LLC变换器电路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变压器同名端方向相同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变压器同名端方向相反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变压器的副边采用先整流后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LLC变换器电路采用Mosfet管代替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常规串并联的变压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磁集成串并联的变压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公共侧柱采用非导磁材料进行填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去除公共侧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气隙设置在侧柱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在中柱与侧柱均设有气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芯短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思路在于,通过对LLC变换器电路以及变压器的集成方式改进,在提高本实用新型功率等级的基础上,减小整体的体积和质量。
请参见图1,LLC变换器电路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全桥电路,由四个Mosfet管组成,并直接与母线电容连接,用于将母线电容上的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且幅值为Vbus+与Vbus-的高低电平,以供后级电路使用;
2、整流电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并连接到后级的滤波电路和负载处,用于对集成变压器传输过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传递给负载工作;
3、集成变压器,其通过磁耦合的方式连接全桥电路和整流电路,用于实现全桥电路与整流电路之间的能量传输;
4、谐振器,由电容和电感组成,连接在全桥电路与集成变压器之间,用于通过频率来调节谐振器的阻抗来实现调节集成变压器输入与输出的比例,同时由于谐振器的存在,为全桥电路中的开关管以及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提供了软开关条件。
本实用新型中将集成变压器设置为第一初级变压器T1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采用磁集成方式形成,同时设置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串联,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并联,该设计方式下,第一初级变压器T1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可以共用一个磁芯,节省了变压器的体积和质量,产生的集成变压器同时兼备第一初级变压器T1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绕组,相比于传统的设计方案,在一个磁芯的设计下,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变压器的功率等级。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中全桥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整流电路包括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谐振器包括电感LR1、电感LR2、电感Lm1、电感Lm2、电容CR
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串联电感LR1后连接到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依次串联电感LR2和电容CR后连接到第二桥臂的中点;
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第三桥臂的中点,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第四桥臂的中点,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第三桥臂的中点之间,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与第四桥臂的中点之间;
电感Lm1一端连接到电感LR1与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电感Lm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感Lm2的一端,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感LR2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之间。
与传统的LLC变换器拓扑相比,该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1)当采用图2的方式进行扩容,各开关管与二极管的容量也要随之增加;(2)为了保证在相同开关频率下与传统LLC变换器电路具有相同的增益,故保持谐振器谐振频率等关键参数基本不变,因此变压器的原边匝比变为原来的一半,副边不变。这样其励磁电感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漏感也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采用集成变压器原边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谐振器整个的励磁电感与漏感的感值变为原来的一半,且励磁电感与漏感的比值没有发生改变;(3)为了保证谐振频率的不变,将谐振电容的容值增加为原来的两倍,这样谐振器的各重要参数与图1相同。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等级,从而满足新能源汽车更大功率等级的充电需求。
此外,图2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为第一初级变压器T1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同名端方向相同串联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使第一初级变压器T1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同名端方向相反串联连接,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具体请参见图3,该实施例中,全桥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整流电路包括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谐振器包括电感LR1、电感LR2、电感Lm1、电感Lm2、电容CR
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串联电感LR1后连接到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依次串联电感LR2和电容CR后连接到第二桥臂的中点;
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第三桥臂的中点,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第四桥臂的中点,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第三桥臂的中点之间,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与第四桥臂的中点之间;
电感Lm1一端连接到电感LR1与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电感Lm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感Lm2的一端,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感LR2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初级变压器T2处的设计,其可以先对集成变压器传输过来的交流电整流,再对副边绕组进行并联处理,能进一步提高功率等级。请参见图4,该实施例中,全桥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整流电路包括第三桥臂、第四桥臂、第五桥臂、以及第六桥臂,谐振器包括电感LR1、电感LR2、电感Lm1、电感Lm2、电容CR
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串联电感LR1后连接到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依次串联电感LR2和电容CR后连接到第二桥臂的中点;
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第三桥臂的中点,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第四桥臂的中点,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第五桥臂的中点,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第六桥臂的中点;
电感Lm1一端连接到电感LR1与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电感Lm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感Lm2的一端,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感LR2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
在图2至图4实施例中,整流电路均采用不可控的二极管进行整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Mosfet管代替二极管,并通过PWM信号进行驱动整流,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外,采用Mosfet管替代二极管,能够使得整流电路的控制更加灵活,更容易实现软开关控制。即对本实用新型来说,全桥电路中所有的开关管均采用Msofet管,整流电路中所有的开关管均采用二极管或Mosfet管中的一种,其具体实施方案如图5,这里不再赘述。
图2至图4实施例中所示的电路拓扑需要使用两个初级变压器,这相对的增加了系统的体积以及质量,为了减小变压器尺寸提升功率密度,同时减小磁芯损耗,本实用新型中将两个初级变压器集成为一集成变压器,请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采用背靠背摆放方式进行磁集成(本实用新型中图6至图11中,第一初级变压器T1用T1表示,第二初级变压器T2用T2表示),且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共用一公共侧柱,其中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中各个绕组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中各个绕组可以采用图2至图4中任意一种连接方式。
以两个初级变压器同名端方向相反串联的方式为例(图3实施例),请参见图7,由于两个初级变压器同名端连接方式相反,第一初级1变压器在共用侧柱上产生的磁通φ1方向为从下向上,而第二初级变压器T2在共用侧柱上产生的磁通φ2方向为从上到下,考虑两个初级变压器参数完全相同,所以在共用侧柱上,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磁通量为0。这就带来了以下几个好处:
1、共用侧柱的磁损耗基本为0;
2、通过共用侧柱的方式,有效减小了集成变压器体积与质量;
3、一个侧柱的存在也保留了集成变压器所需要的强度,不易在振荡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请参见图8,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公共侧柱可以采用非导磁的材料进行填充,以用于固定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中柱以及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中柱。
请参见图9,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采用背靠背摆放方式进行磁集成,且在第一初级变压器T1朝向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一侧、以及第二初级变压器T2朝向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一侧均未设置侧柱,使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侧柱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侧柱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对图9实施例的方案,其气隙可以不一定只留在中柱上,还可以设置在侧柱上,请参见图10,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侧柱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侧柱相互贴合处,还设有分隔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气隙。
请参见图11,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侧柱和中柱上同时设置气隙,该实施例中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中柱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中柱相互连接形成一公共中柱,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和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均设于公共中柱上,且在公共中柱位于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和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之间处设有气隙;
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均设于公共中柱上,且在公共中柱位于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之间处设有气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LLC变换器电路进行改进,采用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方式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等级。同时,通过对两个初级变压器进行集成,并通过公共侧柱进行连接,使公共侧柱的磁损耗基本为0,在有效减少了集成变压器的体积与质量的同时,保留了集成变压器所需要的强度,不易在振荡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LLC变换器电路,包括与母线电容连接的全桥电路、与滤波电容及负载连接的整流电路、通过磁耦合方式连接所述全桥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集成变压器、以及连接在所述全桥电路与所述集成变压器之间的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变压器通过第一初级变压器(T1)和第二初级变压器(T2)采用磁集成方式形成,且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串联,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并联,以提高所述LLC变换器电路的功率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L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所述谐振器包括电感(LR1)、电感(LR2)、电感(Lm1)、电感(Lm2)、电容(CR);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串联所述电感(LR1)后连接到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依次串联所述电感(LR2)和所述电容(CR)后连接到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之间,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与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之间;
所述电感(Lm1)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1)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所述电感(Lm1)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m2)的一端,所述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2)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L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所述谐振器包括电感(LR1)、电感(LR2)、电感(Lm1)、电感(Lm2)、电容(CR);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串联所述电感(LR1)后连接到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依次串联所述电感(LR2)和所述电容(CR)后连接到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之间,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与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之间;
所述电感(Lm1)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1)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所述电感(Lm1)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m2)的一端,所述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2)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L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三桥臂、第四桥臂、第五桥臂、以及第六桥臂,所述谐振器包括电感(LR1)、电感(LR2)、电感(Lm1)、电感(Lm2)、电容(CR);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串联所述电感(LR1)后连接到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依次串联所述电感LR2和所述电容(CR)后连接到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
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到所述第五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到所述第六桥臂的中点;
所述电感(Lm1)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1)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所述电感(Lm1)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m2)的一端,所述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感(LR2)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L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电路中所有的开关管均采用Mosfet管,所述整流电路中所有的开关管均采用二极管或Mosfet管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L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采用背靠背摆放方式进行磁集成,且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共用一公共侧柱,使所述公共侧柱内的磁通量为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L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侧柱采用非导磁的材料进行填充,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中柱以及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中柱。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L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采用背靠背摆放方式进行磁集成,且在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朝向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朝向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一侧均未设置侧柱,使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侧柱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侧柱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L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侧柱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侧柱相互贴合处,还设有分隔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气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L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中柱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中柱相互连接形成一公共中柱,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和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均设于所述公共中柱上,且在所述公共中柱位于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和所述第一初级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之间处设有气隙;
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均设于所述公共中柱上,且在所述公共中柱位于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初级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之间处设有气隙。
CN202320756482.8U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Active CN219843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6482.8U CN219843547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6482.8U CN219843547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3547U true CN219843547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9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6482.8U Active CN219843547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3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1139B2 (en) Two-transformer three-phase DC-DC resonant converter
CN106936320B (zh) 一种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CN101257255B (zh) 用于llc谐振系列拓扑磁集成变换器
KR101773403B1 (ko) 무선 충전기용 양면 lcc 컨버터 및 그 구현방법
CN108964469B (zh) 一种并串联结构的全桥双llc谐振变换器
CN110581003A (zh) 一种变压器和电感磁集成结构
CN110649813B (zh) 一种隔离型集成化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
CN112398346B (zh) 一种双向变换器拓扑
CN111628656A (zh) 一种磁集成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CN111010044B (zh) 一种磁集成双有源桥变换器
CN112421797A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功率扩容拓扑结构
CN114268226A (zh) 一种基于cllc电路的磁集成平面变压器
US20170040844A1 (en) Efficient power transmitting terminal,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CN219843547U (zh) 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CN112467891B (zh) 一种基于全桥半桥切换的ipt系统效率优化方法
CN116345917A (zh) 一种llc变换器电路
CN114884363B (zh) 一种六倍增益比的双llc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005625A1 (zh) 一种无线充电耦合机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12751489B (zh) 一种磁集成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
TW202021253A (zh) 雙向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CN114944710A (zh) 一种无需通信和级联dc-dc变换器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5991044B (zh) 一种非接触供电副边整流电路及方法
Samanta et al. Concept study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urrent-fed power electronic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216929879U (zh) 一种llc谐振变换器、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CN220359040U (zh) 一种谐振式半桥llc与同步整流推挽双向dc-dc变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