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3218U - 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3218U
CN219843218U CN202320437541.5U CN202320437541U CN219843218U CN 219843218 U CN219843218 U CN 219843218U CN 202320437541 U CN202320437541 U CN 202320437541U CN 219843218 U CN219843218 U CN 219843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core
copper bar
connector according
mold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75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川
李晋平
林�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375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3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3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3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个前后穿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铜排,所述铜排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壳体的两侧,且所述铜排的两端均设有铆压螺母,所述铜排的外周还注塑有密封包塑件,所述密封包塑件注塑于所述壳体内。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方便组装操作,并可避免铜排出现晃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连接器的铜牌两侧打通孔,与电机控制器及变速器连接固定时,螺丝通过连接器的铜牌通孔和箱体内的铜牌通孔,再与螺母锁紧,由于箱体内空间较小,操工不便,工序复杂,导致作业时一是容易碰触其它元器件导致元器件失效,二是不便于利用外部治具固住柱螺母,使其不动。
其次,现有连接器的铜牌是先固定在塑胶件上再安装于金属外壳上,铜排的固定由塑胶件卡扣进行固定,间隙公差会导致晃动,汽车运行时塑胶卡扣易断裂导致连接失效。
现有的连接器无法实现单向防水,单独电机控制器安装连接器时易造成箱体进水,致使电机控制器进水造成电机元件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方便组装操作,并可避免铜排出现晃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个前后穿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铜排,所述铜排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壳体的两侧,且所述铜排的两端均设有铆压螺母,所述铜排的外周还注塑有密封包塑件,所述密封包塑件注塑于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包塑件的外周至少设有一圈凸起的筋条。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注塑件,所述铜排前后穿设于所述注塑件上,且所述密封包塑件设于所述注塑件内。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件的两端均凸伸设有至少一个一一对应容纳所述铜排的支撑部,所述铆压螺母上下穿设于所述支撑部与铜排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固定板以及凸设于固定板一侧的安装座,所述注塑件前后穿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注塑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中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有环绕所述注塑件设置的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外周依次套装有第三密封圈和屏蔽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件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螺丝固定,且所述注塑件上设有至少一个供螺丝穿入的螺丝孔。
进一步的,所述螺丝孔的外侧孔口处设有用于密封的堵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在铜排的两端设置有铆压螺母,即将螺母与铜排先固定形成一个整体,这样该连接器上的铜排在与电机控制器或变速器上的铜排对齐后,利用螺丝与铆压螺母配合直接锁紧即可,锁紧的过程中既减少了操作固定螺母的治具,节省锁螺丝工时和方便组装操作,又可防止作业时碰触其它元器件;还在壳体与铜排之间注塑有密封包塑件,利用注塑的方式对铜排进行固定,一是可实现铜排与壳体之间的防水性,二是相对现有中采用塑胶卡扣对铜排进行固定易出现塑胶卡扣断裂的方式来说,可使铜排与壳体之间无晃动的间隙,避免该连接器安装于电机控制器或变速器上时晃动,汽车运行后壳体上的塑胶件无开裂和断裂等不良问题。
其次,在外壳与注塑件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固定板中远离安装座的一侧设有环绕注塑件设置的第二密封圈,从而在将该连接器通过固定板安装于电机控制器上时,利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共同作用可实现对电机控制器内部的单独防水密封,即在连接器还未与变速器对插连接时,也能实现单独防水密封的目的,有效避免了因连接器防水失效导致电机控制器内部元器件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注塑件与铜排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正文中如有“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包括壳体1以及三个前后间隔穿设于壳体1内的铜排2,铜排2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壳体1的两侧,凸伸出的铜排2两端方便分别与相应的外部电气连接,如将该连接器应用于变速器和电机控制器上时,铜排2的一端与变速器上的铜排或线缆连接,铜排2的另一端与电机控制器上的铜排或线缆连接,且为了方便铜排与外部设备的铜排或线缆的连接,在铜排2的两端均设有铆压螺母3;铜排2的外周还注塑有密封包塑件4,密封包塑件4注塑于壳体1内,实现了对铜排的固定以及铜排与壳体之间的密封。
上述中,首先通过在铜排的两端设置有铆压螺母,即将螺母与铜排先固定形成一个整体,这样该连接器上的铜排在与电机控制器或变速器上的铜排对齐后,利用螺丝与铆压螺母配合直接锁紧即可,锁紧的过程中既减少了操作固定螺母的治具,节省锁螺丝工时和方便组装操作,又可防止作业时碰触其它元器件;还在壳体与铜排之间注塑有密封包塑件,利用注塑的方式对铜排进行固定,一是可实现铜排与壳体之间的防水性,二是相对现有中采用塑胶卡扣对铜排进行固定易出现塑胶卡扣断裂的方式来说,可使铜排与壳体之间无晃动的间隙,避免该连接器安装于电机控制器或变速器上时晃动,汽车运行后壳体上的塑胶件无开裂和断裂等不良问题。
作为优选的是,在铜排2的两端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21,并将铆压螺母设计成一端大一端小的阶梯状,再利用铆压的方式将铆压螺母3尺寸较小的一端固定于通孔21内,从而使铆压螺母3和铜排2形成一体式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在密封包塑件4的外周至少设有一圈凸起的筋条41,利用筋条41加强铜排2与壳体1之间的结合力,并进一步保证铜排与壳体之间无间隙;作为优选的是,在密封包塑件4的外周间隔设有三圈凸起的筋条41。
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外壳10以及设于外壳10内的注塑件11,铜排2前后穿设于注塑件11上,且密封包塑件4设于注塑件11内;其中,外壳10采用金属制成,提高该连接器的整体强度,注塑件11采用硅胶或塑胶一体注塑而成,用于隔开铜排和金属外壳,达到绝缘并固定铜排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注塑件11的两端均凸伸设有三个一一对应容纳铜排2的支撑部12,支撑部12的上端为开口设计,使铜排2的置于支撑部12中后,铜排2的上表面显露与外部设备的铜排或线缆连接,从而利用支撑部12一是可对铜排进行支撑,避免其在与外部设备连接固定时出现弯曲变形等问题,二是可降低铜排的显露面积,提高了安全性;铆压螺母3上下穿设于支撑部12与铜排2中,即在支撑部12中设有容纳铆压螺母3尺寸较大一端的容纳孔(如图所示),这样可使锁紧的螺丝可向下穿过支撑部,避免因支撑部的存在而影响螺丝的锁紧操作和出现锁紧不良等品质问题。
本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固定板101以及凸设于固定板101一侧的安装座102,注塑件11前后穿设于安装座102上,确保铜排2不与外壳接触,并利用固定板101方便将该连接器整体固定于电机控制器上,而安装座102则方便与变速器实现对插连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02与注塑件11之间设有套装于注塑件11外周的第一密封圈13,从而实现外壳10与注塑件11之间的密封;还在固定板101中远离安装座102的一侧设有环绕注塑件11设置的第二密封圈14,从而在将该连接器通过固定板101安装于电机控制器上时,利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共同作用可实现对电机控制器内部的单独防水密封,即在连接器还未与变速器对插连接时,也能实现单独防水密封的目的,有效避免了因连接器防水失效导致电机控制器内部元器件的损坏。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该连接器与变速器对插时的密封性,在安装座的套装有第三密封圈15,还在安装座102的套装有位于第三密封圈15外侧的屏蔽弹片16。
本实施例中,注塑件11与外壳10之间通过螺丝17固定,使两者形成一个稳定且牢固的整体,保证两者之间无晃动的间隙,且注塑件11上设有两个供螺丝17穿入的螺丝孔18,即通过螺丝17来固定注塑件11与外壳10。
本实施例中,螺丝孔18的外侧孔口处设有用于密封的堵头19,确保注塑件的密封性。
该连接器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1、先将铆压螺母铆压固定在铜排的两端;
2、在铜排的外周进行包胶以形成密封包塑件;
3、在铜排的外部注塑形成注塑件,且密封包塑件置于注塑件内,并使铜排两端凸伸出注塑件;
4、将第一密封圈套装于注塑件的外周;
5、将第二密封圈套装于固定板一侧的相应位置处;
6、依次将第三密封圈和屏蔽弹片套装于安装座的相应位置处;
7、将注塑件装入外壳中,而后利用螺丝将注塑件和外壳固定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个前后穿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铜排,所述铜排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壳体的两侧,且所述铜排的两端均设有铆压螺母,所述铜排的外周还注塑有密封包塑件,所述密封包塑件注塑于所述壳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包塑件的外周至少设有一圈凸起的筋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注塑件,所述铜排前后穿设于所述注塑件上,且所述密封包塑件设于所述注塑件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的两端均凸伸设有至少一个一一对应容纳所述铜排的支撑部,所述铆压螺母上下穿设于所述支撑部与铜排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固定板以及凸设于固定板一侧的安装座,所述注塑件前后穿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注塑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中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有环绕所述注塑件设置的第二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周依次套装有第三密封圈和屏蔽弹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螺丝固定,且所述注塑件上设有至少一个供螺丝穿入的螺丝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孔的外侧孔口处设有用于密封的堵头。
CN202320437541.5U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 Active CN219843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7541.5U CN219843218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7541.5U CN219843218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3218U true CN219843218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3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7541.5U Active CN219843218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3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4288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lastically held terminals
JP357913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200059027A1 (en) Conductive connection structure,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and battery product
CN219843218U (zh) 一种三芯穿杠高压连接器
CN110323592B (zh) 电连接器、电气单元以及车辆
JP2000151123A (ja)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
CN214379533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配电箱
CN212367742U (zh) 一种易装配的防水电源结构
CN202475996U (zh) 电源适配器的防水结构
CN219534927U (zh) 一种2芯塑胶连接器插座
CN207517962U (zh) 增强密封性能的插头插座
CN220291250U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接插件
CN101646323B (zh) 一种线缆紧固组件和一种过压保护装置
CN219458085U (zh) 一种两芯焊接式连接器插座
CN117855913B (zh) 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CN210489907U (zh) 包胶组件以及充电插座
CN214254868U (zh) 线束连接组件
CN220577188U (zh) 一种车用底盘配电盒结构
CN217766506U (zh) 一种电气盒的电池传感器安装结构
CN114256659B (zh) 一种可分体式安装的插座连接器
CN216055373U (zh) 一种用于铜排的连接器
CN219576131U (zh) 连接器及汽车
CN217607118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JP7396203B2 (ja) ヒューズ内蔵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構造体
CN218160930U (zh) 一种线端插头及储能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