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1592U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挂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41592U CN219841592U CN202321026694.7U CN202321026694U CN219841592U CN 219841592 U CN219841592 U CN 219841592U CN 202321026694 U CN202321026694 U CN 202321026694U CN 219841592 U CN219841592 U CN 2198415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anel
- air duct
- air outlet
- out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罩,其内设有换热风道且其上设有换热进风口;面板,与外罩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与换热风道连通,面板上设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位于换热出风口的上方;外罩包括:第一外罩侧板,设于外罩的侧部;第二外罩侧板,与第一外罩侧板相对设置,第一外罩侧板和第二外罩侧板上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第一风道相对设置且连通;第一风道包括:扩口段,扩口段的开口朝向面板;延伸段;延伸段的底部设有连接在面板底端的导流板,导流板倾斜设置且导流板的顶端为其连接面板的一端,能够保证三面出风,第一风道具有扩压作用;设置导流板,能够避免产生涡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挂式空调室内机一般安装在墙体或者其他支撑结构上,挂式空调室内机通常包括机壳,机壳的长度方向一般沿水平方向设置,机壳上通常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的长条形换热出风口,机壳上还设置有换热进风口,机壳内设有换热器和换热风机,使得室内空气经换热进风口进入到机壳内与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内出风口流出。
一般情况下,换热出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前下部,并且,机壳上一般仅设置换热出风口使得空调室内机仅能在其前侧出风,但是这种出风方式比较单调,难以瞒住用户对多方向出风的要求,因此需要设置多个除换热出风口以外的出风口,则需要将其他的出风口与换热风道连通,使得出风口能够正常的出风。为了减小出风压力,则需要设计较好的出风路径使得出风顺畅,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包括:
外罩,其内设有换热风道且其上设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
面板,连接在所述外罩的侧部且与所述外罩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上方;
所述外罩包括:
第一外罩侧板,设于所述外罩的侧部;
第二外罩侧板,设于所述外罩的侧部且与所述第一外罩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罩侧板和第一外罩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相对设置的两侧端;
所述第一外罩侧板和第二外罩侧板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相对设置且连通;
所述第一风道包括:
扩口段,位于所述第一风道远离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扩口段的开口朝向所述面板;
延伸段,连接在所述扩口段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
所述延伸段的底部设有连接在所述面板底端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且所述导流板的顶端为其连接所述面板的一端。
在面板上设置第一出风口,第一外罩侧板和第二外罩侧板上设置第二出风口,能够保证空调室内机的三面出风,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出风形式,增大出风量,使得各个方向均具有风感,避免出风位置对空调室内机的安装形成限制,使得第一外罩侧板和第二外罩侧板均可贴墙设置;设置扩口段且设置扩口段的开口朝向面板,使得第一风道具有扩压作用,使进入第一风道的空调风能够顺利吹出;在面板底端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倾斜设置,能够避免产生涡流,能够将空气导向面板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导流板的顶端位于所述扩口段远离所述面板一端的下方,能够避免进入第一风道的风被导流板遮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导流板的顶端与所述扩口段远离所述面板一端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0.5°,能够更好的避免进入第一风道的风被导流板遮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包括位于其中部的连通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还包括与所述连通风道连接的导流风道,所述导流风道包括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所述第一导流风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风道分别连接在所述连通风道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第一导流风道位于所述连通风道靠近所述第一外罩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风道设于所述连通风道靠近所述第二外罩侧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能够将室内空气导流至第二出风口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外罩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外罩侧板内侧的第一出风空间和位于所述第二外罩内侧的第二出风空间,所述第一外罩侧板上的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一出风空间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外罩侧板上的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二出风空间与所述第二导流风道连通,设置第一出风空间和第二出风空间,能够方便的增加第二出风口的面积,使得第二出风口的设置区域不仅局限在第一风道的端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面板包括位于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扩口段一侧的第一中面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一中面板两侧端的两个第一延伸板,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风空间和所述第二出风空间远离第一风道的一侧,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中面板上,设置第一延伸板位于所述第一出风空间和所述第二出风空间远离第一风道的一侧,使得第一延伸板与外壳的交汇处位于外罩的两侧端,能够增加面板的美观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外罩包括位于所述外罩侧部的第一外罩前板,所述第一外罩前板设于所述面板的上方,所述延伸段具有位于其顶部的延伸段顶壁,所述延伸段顶部与所述第一外罩前板的底端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
导风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换热出风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导风板的顶端位于所述导流板的外侧且所述导风板的内壁与所述导流板的外壁相抵。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一风道的交汇处设有风道连通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挡板,转动连接在所述风道连通口处;
驱动机构,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挡板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风道连通口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出风口对齐,所述风道连通口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内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导风板打开换热出风口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导风板关闭换热出风口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19是图18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图。
以上各图中:机壳1;换热进风口11;换热出风口12;换热风道13;外罩14;第一外罩侧板141;第二外罩侧板142;第二出风口143;第一出风空间144;第二出风空间145;第一外罩前板146;第二外罩前板147;支撑板1471;第一支撑板14711;第二支撑板14712;第一凸起部1472;第二凸起部1473;外罩顶板148;面板15;第一面板151;第一出风口1511;第一中面板1512;第一延伸板1513;第一分隔板1514;第一凹陷部15141;第二凹陷部15142;第一插接部1515;第二面板152;第二中面板1521;第二延伸板1522;第二插接部1523;第一风道16;扩口段161;延伸段162;连通风道163;导流风道164;第一导流风道1641;第二导流风道1642;风道底壁165;第一底壁1651;第二底壁1652;风道顶壁166;第一顶壁1661;第二顶壁1662;导流板17;风道连通口18;导风板21;挡板22;室内风机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下面参考图1-20对空调室内机进行描述。其中,空调室内机为空调器的室内部分,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
参考图1-图3,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机壳1上设有换热进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机壳1内还设有换热风道13,换热进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与换热风道连通。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24,其中,室内换热器设于机壳1内且设于换热风道13内,室内换热器设于换热进风口的内侧。室内风机设于机壳1内且设于换热风道13内,室内风机设于室内换热器远离换热进风口11的一侧。
其中,在室内风机运转时,在室内风机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经换热进风口11进入到换热风道13内,室内空气流至室内换热器处与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可经换热出风口12排出换热风道13。
其中,空调室内机可为挂置在墙体上或者其他结构上的挂机。换热进风口11设置在机壳1的顶部,换热出风口12设置在机壳的前下部。
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室外机壳上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机壳内设有室外风道,室外风道与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连通。
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风机,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机壳内且设于室外风道内,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进风口的内侧,室外风机设于室外机壳内且设于室外风道内,室外风机设于室外换热器远离室外进风口的一侧。
其中,在室外风机运转时,在室外风机的驱动下,室外空气经室外进风口进入到室外风道内,室外空气流至室外换热器处与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室外空气可经室外出风口排出室外风道。
空调器还还包括压缩机和膨胀阀。压缩机设于室外机壳内。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参考图1-图3,机壳1包括外罩14,其中,换热进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设于外罩14上,换热风道13设于外罩内。
外罩14包括设于其顶部的外罩顶板148,外罩顶板148上设有换热进风口11,换热进风口处可设置进风格栅。
参考图1-图3,外罩14包括第一外罩侧板141和第二外罩侧板142,其中,第一外罩侧板141和第二外罩侧板142设于外罩的侧部,并且,第二外罩侧板142和第一外罩侧板141相对设置。
机壳1还包括面板15,其中。面板15连接在外罩的侧部,面板与外罩可拆卸连接,面板15与外罩14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风道16,第一风道16与换热风道13连通。
面板可与外罩为一体件。当然,面板也可以可拆卸的连接在外罩的侧部,当面板可拆卸的连接在外罩上时,外罩可为一体件。
当面板可拆卸的连接在外罩的侧部时,面板通过面板上的连接部和外罩上的连接部与外罩可拆卸连接,其中面板上的连接部设于面板的内侧,外罩上的连接部与面板上的连接部相适配。具体的,面板上设有插接部,插接部远离面板的卡槽,外罩上设有卡凸,卡凸卡设在卡槽内。
面板可拆卸的连接在外罩上时,面板的顶端和底端均与外罩相抵,避免两者的连接处产生空隙影响美观。
参考图2-图4,面板15上设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511,面板位于换热出风口的上方,使得第一出风口位于换热出风口的上方。其中,第一出风口1511可具有若干个。
第一外罩侧板141和第二外罩侧板142分别位于第一风道相对设置的两端,第一外罩侧板141和第二外罩侧板上设有第二出风口143,第二出风口和第一风道相对设置且连通。
其中,第一风道包括扩口段161和延伸段162,其中,扩口段161设于第一风道远离面板的一侧,扩口段的开口朝向面板,延伸段设于第一风道靠近面板的一侧,延伸段连接在扩口段靠近面板的一侧,设置扩口段且设置扩口段的开口朝向面板,使得第一风道具有扩压作用,使进入第一风道的空调风能够顺利吹出。
其中,由扩口段远离面板的一端到扩口段靠近面板的一端,扩口段的开口逐渐增大。
参考图2-图4,延伸段的底部设有连接在面板底端的导流板17,导流板倾斜设置,并且,导流板的顶端为导流板连接面板的一端,在面板底端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倾斜设置,能够避免产生涡流,能够将空气导向面板处。
在竖直方向上,导流板的顶端位于扩口段远离面板一端的下方,能够避免进入第一风道的风被导流板遮挡。
导流板的顶端与扩口段远离面板一端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0.5°,能够更好的避免进入第一风道的风被导流板遮挡。导流板的顶端与扩口段远离面板一端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可用a表示。
参考图5,第一风道16包括位于其中部的连通风道163,第一风道还包括与连通风道连接的导流风道164,导流风道包括第一导流风道1641和第二导流风道1642,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分别连接在连通风道相对设置的两端,第一导流风道位于连通风道靠近第一外罩侧板的一侧,第二导流风道设于连通风道靠近第二外罩侧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能够将室内空气导流至第二出风口处。
参考图6-图7,外罩内设有位于第一外罩侧板内侧的第一出风空间144和位于第二外罩内侧的第二出风空间145,第一外罩侧板上的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一出风空间与第一风道连通,第二外罩侧板上的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出风空间与第一风道连通,具体的,第一外罩侧板上的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一出风空间与第一导流风道连通,第二外罩侧板上的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出风空间与第二导流风道连通,设置第一出风空间和第二出风空间,能够方便的增加第二出风口的面积,使得第二出风口的设置区域不仅局限在第一风道的端部。
参考图5,面板15包括位于延伸段远离扩口段一侧的第一中面板1512和连接在第一中面板两侧端的两个第一延伸板1513,两个第一延伸板分别位于第一出风空间和第二出风空间远离第一风道的一侧,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一中面板152上。设置第一延伸板位于第一出风空间和第二出风空间远离第一风道的一侧,使得第一延伸板与外壳的交汇处位于外罩的两侧端,能够增加面板的美观性。
参考图8,当面板可拆卸的连接在外罩的侧部时,外罩14还包括位于外罩侧部的第一外罩前板146,第一外罩前板146的内侧为换热空间,第一外罩前板设于面板的上方,延伸段具有位于其顶部的延伸段顶壁,延伸段顶部与第一外罩前板的底端连接,也可以描述为面板设于第一外罩前板的下方且与第一外罩前板的底端连接,外罩可为一体件,使得第一外罩前板、第一外罩侧板和第二外罩侧板为一体件。设置外罩为一体件且面板与外罩可拆卸连接,使得两者为两个件,能够减小安装的工作量,且能够将面板从外罩上拆下对面板内侧进行清灰处理,保证出风的清洁性。
面板的外表面可与第一外罩前板的外表面平齐,使得机壳的外观美观。
参考图11-图14,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21,导风板21转动连接在机壳1上,导风板21转动连接在换热出风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换热出风口12,导风板关闭换热出风口时,导风板的顶端位于导流板的外侧且导风板的内壁与导流板的外壁相抵。
换热风道和第一风道的交汇处设有风道连通口18,设置风道连通口能够将第一风道和换热风道连通,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挡板22,挡板转动连接在风道连通口处,设置挡板能够方便对风道连通口进行限制,挡板可打开或关闭或者部分遮挡风道连通口。
挡板具有第一位置,挡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挡板遮挡风道连通口的中部,并且,挡板遮挡风道连通口的面积最大,挡板靠近换热出风口的一端与风道连通口靠近换热出风口的一端具有间隔,挡板远离换热出风口的一端与风道连通口远离换热出风口的一端具有间隔,使得换热风道内的空气吹到挡板处时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流至挡板靠近第一风道的一侧然后从挡板靠近换热出风口的一端流至换热出风口处,且另一路流至挡板远离第一风道的一侧并流至换热出风口处,使得挡板的两侧均有室内空气流过,避免挡板完全封闭通风口时导致的易形成冷凝水的问题。
当挡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导风板可打开换热进风口,使得室内风从换热进风口流出。
参考图9-图10,第一风道的底部设有风道底壁165,风道底壁包括第一底壁1651和第二底壁1652,其中,第一底壁设于第一风道底部远离面板的一端,第二底壁设于第一风道底部靠近面板的一端。
第二底壁倾斜设置,第二底壁连接面板的一端为第二底壁的顶端,导风板关闭换热出风口时,导风板的顶端位于第二底壁的外侧且导风板的内壁与第二底壁的外壁相抵,其中,第二风道底壁可为导流板。
风道连通口设于第一底壁上,挡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挡板与第一底壁平行设置,方便控制挡板的第一位置。
挡板设于第一底壁远离第一风道的一侧,挡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挡板与第一底壁具有间隔,能够使得挡板与第一底壁之间形成一个过风通道,方便空气通过,能够更高的提高防凝露的效果。
其中,风道连通口靠近换热出风口的一端为连通口第一端,挡板具有第二位置,挡板处于第二位置时,导风板关闭换热出风口,挡板打开风道连通口,挡板的底端与导风板的内壁相抵,挡板绕其顶端旋转且挡板的顶端为其靠近连通口第一端的一端,设置第二位置,避免挡板对从换热风道进入第一风道的空气形成阻挡。
挡板处于第二位置时,导风板内壁与导流板的外壁相抵。
导风板的内壁上可设有第一连接件,挡板的端部可设有第二连接件,当挡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两者中,其中一者为磁铁且另一者为铁片,方便挡板固定在第二位置。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挡板连接,驱动机构与挡板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挡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风道连通口。
风道连通口的一端与换热出风口对齐,风道连通口的另一端位于换热出风口的内侧。
换热风道与换热出风口之间具有位于风道连通口一侧的风道出风口,风道出风口的两端均与风道连通口的两端对齐。
当第一风道包括位连通风道和导流风道时,风道连通口设于连通风道底部。
第一风道具有设于其顶部的风道顶壁166,风道顶壁包括设于第一风道远离面板一侧的第一顶壁1661以及设于第一风道靠近面板一侧的第二顶壁1662,由第一顶壁远离面板的一端到第一顶壁靠近面板的一端,第一顶壁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逐渐增大。
第一底壁可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风道底壁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时,第一底壁与第一顶部形成第一风道的扩口段。
第一中面板内侧设有第一防凝露件,第一防凝露件上设有与第一出风口相适配的过风口。
第一外罩侧板和第二外罩侧板上设有第四出风口,第四出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第二出风口设于第四出风口的内侧。其中,第四出风口靠近面板侧一端与面板前面板的距离大于面板的厚度与第一防凝露件的厚度,使得第一防凝露件不会从第四出风口处漏出,且第一防凝露件不会对第四出风口形成阻挡。
挡板还具有第三位置,挡板处于第三位置时,导风板打开换热出风口,挡板伸出换热出风口,导风板和挡板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导风通道,能够增加导风的距离,使得从导风通道吹出的风能够吹的更远,加快室内空气的循环。
由于挡板和挡风板均能旋转,使得导风通道也能够旋转,使得导风通道的出风风向不通,能够更好的朝向多方向远距离送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一中的结构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罩。
参考图15-图20,外罩包括设于其侧部的第二外罩前板;第一外罩侧板和第二外罩侧板分别连接在第二外罩前板的两端。
其中,参考图15,面板连接在外罩的侧部且设于第二外罩前板的外侧,面板包括第一面板151和第二面板152,其中,第一面板与外罩可拆卸连接,并且第一面板与外罩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风道,第一面板上设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
第二面板设于第一面板的上方且与第一面板可拆卸连接,并且第二面板与外罩可拆卸连接。设置面板包括与外罩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方便拆卸,能够对第一面板面板内侧的灰尘进行清理,且能够对换热进风口处的灰尘进行清理。
参考图17,第一面板还包括连接在第一中面板顶端的第一分隔板1514,第一分隔板1514与第一中面板成夹角设置,并且夹角的开口朝向第一中面板的内侧,第二面板设于第一分隔板1514的上方,设置第一分隔板能够形成较为封闭的第一风道,避免空气溢出。
参数图16,外罩包括设于面板内侧的第二外罩前板147,第一分隔板远离第一中面板的端部与第二外罩前板相抵,第二外罩前板上设有支撑板1471,第一分隔板设于支撑板上,设置支撑板能够对第一分隔板进行支撑,使得支撑板能够对第一面板支撑,保证第一面板的稳定性。
参考图18-图20,第二外罩前板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472,第一分隔板上设有与第一凸起部相适配的第一凹陷部15141,第一凹陷部与第一凸起部相抵,支撑板1471包括第一支撑板14711,第一支撑板设于第一凸起部靠近面板的侧面上,设置第一凹陷能够使得第一分隔板适应外罩结构。
参考图18-图20,第二外罩前板上设有位于第一凸起部两侧的两个第二凸起部1473,第一分隔板上设有与第二凸起部相适配的第二凹陷部15142,支撑板还包括设于第一支撑板两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板14712,两个第二凸起部设于分别设于两个第二支撑板处,设置第二凹陷能够使得第一分隔板适应外罩结构。
参考图17,第二面板还包括设于其中部的第二中面板1521,第二中面板设于第一中面板的上方,第二面板还包括连接在第二中面板两侧端的两个第二延伸板1522,两个第二延伸板分别位于第一出风空间和第二出风空间远离所述第一风道的一侧,并且第二延伸位于第一延伸板的上方,使得外观美观。
参考图18-图20,面板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第一卡槽,第二插接部上设有第二卡槽,外罩上设有与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凸,外罩上设有与第二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凸,其中,第一插接部1515连接在第一面板的内侧,第二插接部1523连接在第二面板的内侧,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设置在第二外罩前板的外壁上。其中,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可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也分别设有两个。
外罩上设有第三出风口,第三出风口设于换热出风口的上方且位于第一面板的下方,第三出风口通过第一风道与换热风道连通。
外罩还包括设于第一面板下方的第三外罩前板,第三外罩前板设于换热出风口的上方,第三出风口设于第三外罩前板上。
空调室内机可还包括过滤网(未图示),过滤网可插设在机壳内且位于换热进风口11的内侧,过滤网可对从换热进风口11进入到换热风道13的室内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杂质随室内空气进入到换热风道内,且避免灰尘等杂质在室内换热器处沉积,避免灰尘等杂质脏污室内换热器影响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可减少室内换热器的清洁次数,提高室内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节省使用成本。
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能够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从外罩上拆下,能够对过滤网进行拆卸,再对过滤网清洁完毕后可将过滤网安装上,方便过滤网的清洁。
过滤网可包括过滤网外框和设于网框上的网体,为了提高过滤网的牢固性,过滤网还包括设于过滤网外框内的过滤网筋条,能够提高过滤网的稳定性,为了便于安装且为了使得过滤网的形成适应于进风面板设置换热进风口处的形状,过滤网具有一定的弹性。
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过滤网还包括设置在过滤网外框上的过滤网把手。
为了便于将过滤网准确的安装在换热进风口处,可在机壳上设置过滤网导向槽,将过滤网相对的两端设置在过滤网导向槽内,推拉过滤网使得过滤网沿导向槽移动将过滤网安装在换热进风口处,或者将过滤网从外罩上拆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罩和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模块。
新风模块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能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外罩上设有新风出风口。
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外壳和新风风机,其中,新风外壳设于机壳内,新风外壳内设有新风风机腔,新风风机设于新风风机腔内,新风风机腔与室外和新风出风口连通。
新风风机运转时,新风风机驱动室外新风进入新风风机腔内,新风风机腔内的新风从新风出风口处流出。
其中,新风出风口设于外罩上,具体的新风出风口设置的位置使得新风与室内风不发生混合,或者,新风出风口设置的位置可使得新风与空调室内机的室内出风口发生混合,能够避免引入的室外风与室内风温差过大导致的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
在本申请中,在面板上设置第一出风口,第一外罩侧板和第二外罩侧板上设置第二出风口,能够保证空调室内机的三面出风,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出风形式,增大出风量,使得各个方向均具有风感,避免出风位置对空调室内机的安装形成限制,使得第一外罩侧板和第二外罩侧板均可贴墙设置;设置扩口段且设置扩口段的开口朝向面板,使得第一风道具有扩压作用,使进入第一风道的空调风能够顺利吹出;在面板底端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倾斜设置,能够避免产生涡流,能够将空气导向面板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包括:
外罩,其内设有换热风道且其上设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
面板,连接在所述外罩的侧部且与所述外罩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上方;
所述外罩包括:
第一外罩侧板,设于所述外罩的侧部;
第二外罩侧板,设于所述外罩的侧部且与所述第一外罩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罩侧板和第一外罩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相对设置的两侧端;
所述第一外罩侧板和第二外罩侧板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相对设置且连通;
所述第一风道包括:
扩口段,位于所述第一风道远离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扩口段的开口朝向所述面板;
延伸段,连接在所述扩口段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
所述延伸段的底部设有连接在所述面板底端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且所述导流板的顶端为其连接所述面板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导流板的顶端位于所述扩口段远离所述面板一端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顶端与所述扩口段远离所述面板一端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包括位于其中部的连通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还包括与所述连通风道连接的导流风道,所述导流风道包括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所述第一导流风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风道分别连接在所述连通风道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第一导流风道位于所述连通风道靠近所述第一外罩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风道设于所述连通风道靠近所述第二外罩侧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外罩侧板内侧的第一出风空间和位于所述第二外罩内侧的第二出风空间,所述第一外罩侧板上的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一出风空间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外罩侧板上的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二出风空间与所述第二导流风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位于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扩口段一侧的第一中面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一中面板两侧端的两个第一延伸板,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风空间和所述第二出风空间的外侧,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中面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包括位于所述外罩侧部的第一外罩前板,所述第一外罩前板设于所述面板的上方,所述延伸段具有位于其顶部的延伸段顶壁,所述延伸段顶部与所述第一外罩前板的底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风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换热出风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导风板的顶端位于所述导流板的外侧且所述导风板的内壁与所述导流板的外壁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一风道的交汇处设有风道连通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挡板,转动连接在所述风道连通口处;
驱动机构,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挡板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连通口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出风口对齐,所述风道连通口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内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26694.7U CN219841592U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26694.7U CN219841592U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41592U true CN219841592U (zh) | 2023-10-17 |
Family
ID=88303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26694.7U Active CN219841592U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41592U (zh) |
-
2023
- 2023-04-28 CN CN202321026694.7U patent/CN2198415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77071B1 (ko) |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기 | |
CN219841592U (zh)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9868151U (zh)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9868149U (zh)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9868150U (zh)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4949390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76368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67239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67239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60722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93648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47380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86815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36779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55995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76367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375812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21146647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21098799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5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5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30145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09880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868147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