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9743U - 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9743U
CN219839743U CN202320443965.2U CN202320443965U CN219839743U CN 219839743 U CN219839743 U CN 219839743U CN 202320443965 U CN202320443965 U CN 202320443965U CN 219839743 U CN219839743 U CN 219839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nching
tension spring
basket
barrel
experime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39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曦
刘君
代文彬
陈学刚
祁永峰
王书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4439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9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9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9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实验用淬火装置包括支撑架、淬火桶、淬火篮、第一拉簧、第二拉簧和往复驱动装置,所述淬火桶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淬火篮、所述第一拉簧和所述第二拉簧均设于所述淬火桶内,所述第一拉簧位于所述第二拉簧的上方,所述第一拉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淬火桶和所述淬火篮相连,所述第二拉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淬火桶和所述淬火篮相连,以使所述淬火篮悬浮在所述淬火桶内,所述往复驱动装置沿上下方向位置可调地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往复驱动装置与所述淬火篮相连,以带动所述淬火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或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具有试验精确度高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与生产中可采用淬火池相比,在实验室中进行探索性试验时,操作人员往往是通过手动进行淬火操作,此过程中搅拌速度是由操作人员自行决定,由于不同操作人员的搅拌速度不同,会使工件与淬火介质的热交换情况不同以及工件的淬火冷速不同,这将会直接影响试件的机械性能,从而导致试验精确度低;另外,淬入过程中会伴随着起火和液体喷溅,存在烫伤或烧伤操作人员风险,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试验精确度高的实验用淬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包括支撑架、淬火桶、淬火篮、第一拉簧、第二拉簧和往复驱动装置,所述淬火桶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淬火桶内的淬火介质进行加热;
所述淬火篮、所述第一拉簧和所述第二拉簧均设于所述淬火桶内,所述第一拉簧和所述第二拉簧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拉簧位于所述第二拉簧的上方,所述第一拉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淬火桶和所述淬火篮相连,所述第二拉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淬火桶和所述淬火篮相连,以使所述淬火篮悬浮在所述淬火桶内;
所述往复驱动装置沿上下方向位置可调地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往复驱动装置与所述淬火篮相连,以带动所述淬火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或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还包括升降件、转动杆和连接带,所述升降件位于所述淬火桶的上方且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所述升降件与所述往复驱动装置相连以调节所述往复驱动装置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升降件的上方且可转动地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杆和所述升降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间隔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淬火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升降件为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还包括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淬火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冷却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4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还包括测温计,所述测温计的探头设于所述淬火桶内,以监测所述淬火桶内的淬火介质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还包括夹钳,所述夹钳包括铰接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上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臂上具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半圆形球槽,以便于夹持球形淬火工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淬火篮是通过往复驱动装置进行驱动的,使得淬火篮在淬火桶内的淬火速率保持一致,从而使得淬火工件与淬火介质的热交换和淬火冷速均匀,可以有效保证淬火工件的机械性能。与相关技术中利用操作人员通过手动进行淬火操作相比,可以避免人为误差,以减小实验误差,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度。另外,在淬入过程中是通过往复驱动装置带动淬火工件进入淬火桶2并进行高频往复运动,可以避免人为操作发生烫伤和烧伤的风险,安全性较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具有试验精确度高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的连接带与升降件和转动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的夹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实验用淬火装置100;
支撑架1;底板101;第一立柱102;第一滑槽1021;第一凹槽1022;第二立柱103;第二滑槽1031;第二凹槽1032;
淬火桶2;
加热装置3;
淬火篮4;
第一拉簧5;
第二拉簧6;
往复驱动装置7;
升降件8;
转动杆9;
连接带10;
冷却槽11;进水口1101;出水口1102;
夹钳12;第一夹臂1201;第二夹臂1202;第一夹持部1203;第二夹持部1204;
测温计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包括支撑架1、淬火桶2、淬火篮4、第一拉簧5、第二拉簧6和往复驱动装置7。淬火桶2上设有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用于对淬火桶2内的淬火介质进行加热,淬火篮4、第一拉簧5和第二拉簧6均设于淬火桶2内,第一拉簧5和第二拉簧6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一拉簧5位于第二拉簧6的上方。第一拉簧5两端分别与淬火桶2的顶端和淬火篮4的顶端相连,第二拉簧6两端分别与淬火桶2的底端和淬火篮4的底端相连,以使淬火篮4悬浮在淬火桶2内。往复驱动装置7沿上下方向位置可调地设于支撑架1上,往复驱动装置7与淬火篮4相连,以带动淬火篮4在上下方向上或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淬火篮4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第一拉簧5和第二拉簧6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一拉簧5的一端与淬火篮4的四个顶角相连,四个第一拉簧5的另一端与淬火桶2的内壁上设置的拉环相连。四个第二拉簧6的一端与淬火篮4的四个底角相连,四个第二拉簧6的另一端与淬火桶2的内壁上设置的拉环相连。往复驱动装置7通过两根连接杆与淬火篮4相连。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加热装置3将淬火桶2内的淬火介质加热至预设温度。当需要向淬火篮4内放置淬火工件时,向上调节往复驱动装置7的位置,往复驱动装置7带动淬火篮4向上移动至淬火介质液面以上位置。淬火篮4在移动过程中,第二拉簧6被拉伸,第一拉簧5收缩,当淬火篮4提升至一定位置后,将淬火工件放置在淬火篮4内。然后,向下调节往复驱动装置7的位置,淬火篮4在第二拉簧6的作用下复位,之后启动往复驱动装置7,使往复驱动装置7带动淬火篮4在水平方向上做高频往复摆动。
由于淬火篮4是通过往复驱动装置7进行驱动的,使得淬火篮4在淬火桶2内的淬火速率保持一致,从而使得淬火工件与淬火介质的热交换和淬火冷速均匀,可以有效保证淬火工件的机械性能,与相关技术中利用操作人员通过手动进行淬火操作相比,可以避免人为误差,以减小实验误差,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度;另外,在淬入过程中是通过往复驱动装置7带动淬火工件进入淬火桶2并进行高频往复运动,可以避免人为操作发生烫伤和烧伤的风险,安全性较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具有试验精确度高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还包括升降件8、转动杆9和连接带10。升降件8位于淬火桶2的上方且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与支撑架1相连,升降件8与往复驱动装置7相连以调节往复驱动装置7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转动杆9位于升降件8的上方且可转动地与支撑架1相连,连接带10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杆9和升降件8相连。
如图1和图3所示,当需要提升淬火篮4时,顺时针转动转动杆9,连接带10缠绕在转动杆9上,连接带10带动升降件8向上滑动,升降件8带动往复驱动装置7向上移动,往复驱动装置7带动淬火篮4向上移动。当需要降低淬火篮4的位置时,逆时针转动转动杆9,缠绕在转动杆9上的连接带10被释放,淬火篮4在第二拉簧6的拉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复位。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通过设置升降件8、转动杆9和连接带10来实现淬火篮4的升降运动,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1包括底板101、第一立柱102和第二立柱103,第一立柱102和第二立柱103间隔设于底板101上,淬火桶2设于底板101上,第一立柱102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021,第二立柱103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1031,升降件8为升降杆,升降杆的一端置于第一滑槽1021内且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与第一滑槽1021滑动配和,升降杆的另一端置于第二滑槽1031内且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与第二滑槽1031滑动配合。
例如,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立柱102和第二立柱103可采用焊接连接,淬火桶2设于底板101上且位于第一立柱102和第二立柱103之间。通过将升降件8设置成升降杆的形式,并使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102上的第一滑槽1021和第二立柱103上的第二滑槽1031滑动配合,从而升降件8与支撑架1之间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立柱102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1022,第二立柱103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1032,转动杆9的两端分别置于第一凹槽1022和第二凹槽1032内。
例如,如图4所示,转动杆9的两端具有手柄,在安装过程中,使转动杆9的两端分别放置第一凹槽1022和第二凹槽1032上,通过转动手柄即可转动转动杆9,从而使得转动杆9安装和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还包括冷却槽11,冷却槽11上具有进水口1101和出水口1102,淬火桶2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冷却槽11内。
如图1所示,淬火桶2的大部分置于冷却槽11内,流动水通过进水口1101进入冷却槽11内并通过出水口1102流出,以实现为淬火桶2的流动降温。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多个淬火工件进行淬火时,淬火桶2内淬火介质的温度会升高,通过设置冷却槽11来对淬火桶2进行流动降温,可以有效保证淬火介质的温度处于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的试验精确度。
可选地,加热装置3的加热温度为40℃-8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热装置3的加热温度可以根据淬火工件的需要对加热装置3的加热温度(例如:50℃、60℃或70℃)进行调节,以控制淬火介质的温度,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通用性较强。
可选地,加热装置3为加热带,加热带环绕在淬火桶2的外周面上。
例如,如图1所示,通过将加热装置3设置成加热带环绕在淬火桶2的外周面上,当加热带在对淬火桶2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可以使得淬火桶2受热均匀,从而使得淬火桶2内的淬火介质受热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的试验精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还包括测温计13,测温计13的探头设于淬火桶2内,以监测淬火介质的温度,从而便于对淬火介质的温度进行调控。
可选地,淬火篮4采用孔径为1mm-2mm的镀锌不锈钢网加工制作而成,保证淬火篮4承受能力的同时不易侵蚀,以免对试验产生污染,开口式网格淬火篮4可使淬火工件与淬火介质之间充分接触进行热交换,以保证淬火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还包括夹钳12,夹钳12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臂1201和第二夹臂1202,第一夹臂1201上设有第一夹持部1203,第二夹臂1202上具有第二夹持部1204,第一夹持部1203和第二夹持部1204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1203和第二夹持部1204中的至少一者为半圆形球槽,以便于夹持球形淬火工件。
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夹臂1201和第二夹臂1202通过销轴连接,第一夹持部1203包括第一钢网和第一钢圈,第一钢网与第一钢圈焊接相连,以形成半圆形球槽,第一钢圈可以预防变形。第二夹持部1204包括第二钢网和第二钢圈,第二钢网与第二钢圈焊接相连,以形成半圆形球槽,第二钢圈可以预防变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钢圈与第二钢圈接触,以使球形淬火工件置于第一夹持部1203和第二夹持部1204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与常见坩埚钳类夹具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的夹钳12可轻松地夹取球体类淬火零件,以提高作业效率;另外还可以避免球类高温试件掉落而产生危险,具有较高的试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的使用方法包括,淬火桶2内的淬火介质的液面高度小于等于淬火桶2高度的4/5。
可以理解的是,淬火篮4和淬火工件也具有一定体积,通过将淬火桶2内的淬火介质设置高度小于等于淬火桶2高度的4/5,可以避免在淬火过程中,因淬火篮4和淬火工件置于淬火桶2内占用体积,而导致淬火介质洒落淬火桶2外,可以有效保证试验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性,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的使用方法安全性较高。
可选地,淬火工件的重量与淬火介质的重量的比值小于等于1/30,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验用淬火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
淬火桶(2),所述淬火桶(2)上设有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用于对所述淬火桶(2)内的淬火介质进行加热;
淬火篮(4)、第一拉簧(5)和第二拉簧(6),所述淬火篮(4)、所述第一拉簧(5)和所述第二拉簧(6)均设于所述淬火桶(2)内,所述第一拉簧(5)和所述第二拉簧(6)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拉簧(5)位于所述第二拉簧(6)的上方,所述第一拉簧(5)两端分别与所述淬火桶(2)和所述淬火篮(4)相连,所述第二拉簧(6)两端分别与所述淬火桶(2)和所述淬火篮(4)相连,以使所述淬火篮(4)悬浮在所述淬火桶(2)内;
往复驱动装置(7),所述往复驱动装置(7)沿上下方向位置可调地设于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往复驱动装置(7)与所述淬火篮(4)相连,以带动所述淬火篮(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或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件(8),所述升降件(8)位于所述淬火桶(2)的上方且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撑架(1)相连,所述升降件(8)与所述往复驱动装置(7)相连以调节所述往复驱动装置(7)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位于所述升降件(8)的上方且可转动地与所述支撑架(1)相连;和
连接带(10),所述连接带(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杆(9)和所述升降件(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101)、第一立柱(102)和第二立柱(103),所述第一立柱(102)和第二立柱(103)间隔设于所述底板(101)上,所述淬火桶(2)设于所述底板(101)上,所述第一立柱(102)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021),所述第二立柱(103)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1031),所述升降件(8)为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滑槽(1021)和所述第二滑槽(1031)内,并与所述第一滑槽(1021)和所述第二滑槽(1031)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02)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1022),所述第二立柱(103)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1032),所述转动杆(9)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022)和所述第二凹槽(103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槽(11),所述冷却槽(11)上具有进水口(1101)和出水口(1102),所述淬火桶(2)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冷却槽(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的加热温度为40℃-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计(13),所述测温计(13)的探头设于所述淬火桶(2)内,以监测所述淬火桶(2)内的淬火介质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钳(12),所述夹钳(12)包括铰接的第一夹臂(1201)和第二夹臂(1202),所述第一夹臂(1201)上设有第一夹持部(1203),所述第二夹臂(1202)上具有第二夹持部(1204),所述第一夹持部(120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0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120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04)中的至少一者为半圆形球槽,以便于夹持球形淬火工件。
CN202320443965.2U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 Active CN219839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3965.2U CN219839743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3965.2U CN219839743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9743U true CN219839743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2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3965.2U Active CN219839743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9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839743U (zh) 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
CN106916927A (zh) 一种淬火冷却装置
CN110004276A (zh) 一种高耐磨合金钢的热处理装置
CN116287597A (zh) 一种实验用淬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087665U (zh) 一种零件表面热处理装置
CN209393204U (zh) 一种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恒温水浴装置
CN112501400A (zh) 一种钢材恒温热处理冷却装置
CN219099263U (zh) 轴承滚道淬火装置
CN209547767U (zh) 一种炒食机
CN207313648U (zh) 一种淬火冷却装置
CN216039691U (zh) 钢球淬火装置
CN215975926U (zh) 一种自动化淬火装置
CN213416946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钢球淬火加工炉
CN214041029U (zh) 金属液高温粘度的测量装置
CN219174576U (zh) 一种应用于轴承生产的淬火装置
CN209271247U (zh) 生产用变频加温分散机
CN103074478A (zh) 铸造合金气门座圈“两控温一控时淬火”热处理工艺
CN221279976U (zh) 一种热处理炉工件升降平台
CN219137158U (zh) 布片用染布装置
CN216073955U (zh) 一种改变金属丝绳应力的均温热处理装置
US6186569B1 (en) Heater sling
CN215917458U (zh) 一种用于控温的实验装置
US2784243A (en) Heat treating furnace
CN214088590U (zh) 一种具有炉温测试装置的新型锻件热处理装置
CN214469608U (zh) 一种残渣桶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