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5195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5195U
CN219835195U CN202321316523.8U CN202321316523U CN219835195U CN 219835195 U CN219835195 U CN 219835195U CN 202321316523 U CN202321316523 U CN 202321316523U CN 219835195 U CN219835195 U CN 219835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lectrode
air inlet
atomizer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65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65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5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5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5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和雾化器,电源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板,第一壳体内设有收容雾化器的一端的容纳腔,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孔;雾化器沿其轴向的一端具有吸嘴、另一端具有底座,底座与连接板相对设置,且底座的侧壁上设有沿底座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与吸嘴相连通且对应第一进气孔设置;连接板朝向底座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沿连接板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底座朝向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对应凹槽设置且与连接板滑动接触的凸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能降低因误触而导致进气量改变的风险,用户能获得对应的触感反馈,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以及用于雾化保健药物、治疗药物等物质的电子设备可统称为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以及与雾化器相连接的电源组件,电源组件用于为雾化器提供电能,雾化器通电工作并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汽雾。
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用户对不同汽雾量大小的吸食需求,一般会在雾化器的进气口处设置调气环,通过滑动或旋转调气环的方式来调节进气口的大小,从而实现对雾化器的进气量的调节,进而实现对雾化器所输出的汽雾量的大小调节,然而,这种进气调节方式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在用户通过操作调气环完成对进气量大小的调节后,在用户手握电子雾化装置进行抽吸使用的过程中,用户的手部容易误触到调气环,导致意外地改变已经调节好的进气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能够降低因误触而导致雾化器的进气量出现意外变化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电源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壳体沿其轴向的一端内设有能够收容雾化器的一端的容纳腔,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延伸设置;
雾化器,所述雾化器沿其轴向的一端具有吸嘴、另一端具有底座,所述雾化器设有所述底座的一端转动配合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有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吸嘴相连通且对应所述第一进气孔设置;
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沿所述连接板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对应所述凹槽设置且与所述连接板滑动接触的凸点;或者,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沿所述底座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对应所述凹槽设置且与所述底座滑动接触的凸点;
其中,当所述雾化器相对于所述电源组件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重合面积时,所述凸点能够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点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底座与所述凸点一体注塑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固定柱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固定柱的一端紧密配合于所述安装孔内、另一端从所述安装孔露出并形成所述凸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点的表面为圆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点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多个所述凹槽的所述底座或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凸点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多个所述凹槽处于同一圆周上,其中,当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重合面积为零时,所述凸点位于所述弧形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凹槽间隔均匀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电池模块以及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的第一电极组件,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均位于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电极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二壳体、雾化芯、所述吸嘴、所述底座以及与所述雾化芯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气流通道中且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吸嘴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且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一端配合于所述气流通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内,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底座并伸入所述通孔后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电接触,且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三进气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二进气孔的进气槽,所述进气槽沿所述底座的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三进气孔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柱、绝缘套以及设有所述第三进气孔的导电支架套,所述导电支架套的一端配合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另一端贯穿所述底座并伸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电极柱固定于所述导电支架套内,所述绝缘套夹设于所述导电支架套与所述第一电极柱之间,所述雾化芯具有第一电极线脚和第二电极线脚,所述第一电极线脚与所述第一电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线脚与所述导电支架套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电极安装支架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电极安装支架上且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柱、第三电极柱,所述第二电极柱与所述第一电极柱电接触且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柱与所述导电支架套电接触且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均为弹性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底座中的永磁铁,所述连接板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雾化器设有所述底座的一端间隙配合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永磁铁与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雾化器相对于电源组件转动的过程中,凸点能够卡设于其中一个凹槽中,使得后续雾化器需要获得足够的扭矩才能使得雾化器相对于电源组件转动(因为雾化器需要获得足够的扭矩才能使凸点脱离凹槽)。该方案中,在用户调节好进气量的大小并手握电子雾化装置进行抽吸使用的过程中,即使用户误触到雾化器或电源组件,当误触雾化器或电源组件的力小于使凸点脱离凹槽的力时,雾化器与电源组件之间也不会产生相对运动,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之间的重合面积不会发生变化,因而能够降低因误触而导致进气量意外改变的风险。
并且,在凸点滑入凹槽或由凹槽滑出的瞬间,一方面,凸点会与凹槽的槽壁产生一定程度的撞击,另一方面,雾化器相对电源组件转动的阻力也会发生变化,这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感受到撞击振动或旋转阻力的变化而获得对应的触感反馈,从而使用户能够感知凸点是否卡入凹槽、雾化器是否已经相对电源组件转动到预期的位置,最终使得用户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之间的重合面积是否被调整至合适的大小,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设有永磁铁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座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底座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电源组件;11、第一壳体;111-容纳腔;112-第一进气孔;12-连接板;121-凹槽;122-弧形槽;123-通孔;13-电池模块;14-第一电极组件;141-电极安装支架;142-第二电极柱;1421-导电柱,1422-弹性件;143-第三电极柱;
2-雾化器;21-吸嘴;22-底座;221-第二进气孔;222-凸点;223-安装孔;224-进气槽;225-永磁铁;23-第二壳体;231-气流通道;232-储液腔;24-雾化芯;241-发热件;242-导液体;243-支撑套;2431-进液孔;25-第二电极组件;251-第一电极柱;252-绝缘套;253-导电支架套;2531-第三进气孔;26-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1和雾化器2,电源组件1主要用于为雾化器2供电,雾化器2主要用于存储并加热雾化液,以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汽雾。
如图2和图5所示,电源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1和连接板12,第一壳体11沿其轴向的一端内设有能够收容雾化器2的一端的容纳腔111,连接板12固定于容纳腔111内,且第一壳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容纳腔111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孔112,第一进气孔112沿第一壳体11的周向延伸设置。
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雾化器2沿其轴向的一端具有吸嘴21、另一端具有底座22,雾化器2设有底座22的一端转动配合于容纳腔111内,底座22与连接板12相对设置,且底座22的侧壁上设有沿底座22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进气孔221,第二进气孔221与吸嘴21相连通且对应第一进气孔112设置。在具体实施时,第一进气孔112的数量与第二进气孔221的数量可以相同,第一进气孔112的数量和第二进气孔221的数量可以均为一个,也可以均为多个,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图4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板12朝向底座22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沿连接板12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121,底座22朝向连接板12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对应凹槽121设置且与连接板12滑动接触的凸点222;当然,作为替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凹槽121的设置位置与凸点222的设置位置进行对调,具体地,底座22朝向连接板12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沿底座22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121,连接板12朝向底座22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对应凹槽121设置且与底座22滑动接触的凸点222。
其中,当雾化器2相对于电源组件1转动以调节第二进气孔221与第一进气孔112的重合面积时,凸点222能够卡设于其中一个凹槽121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雾化器2相对于电源组件1转动(当然,电源组件1也可以相对于雾化器2进行转动)以调节雾化器2的进气量的过程中,凸点222能够卡设于其中一个凹槽121中,使得后续雾化器2需要获得足够的扭矩才能使得雾化器2相对于电源组件1转动(因为雾化器2需要获得足够的扭矩才能使凸点222脱离凹槽121)。该方案中,在用户调节好进气量的大小并手握电子雾化装置进行抽吸使用的过程中,即使用户误触到雾化器2或电源组件1,当误触雾化器2或电源组件1的力小于使凸点222脱离凹槽121的力时,雾化器2与电源组件1之间也不会产生相对运动,第一进气孔112和第二进气孔221之间的重合面积不会发生变化,因而能够降低因误触而导致进气量意外改变的风险。
并且,在凸点222滑入凹槽121或由凹槽121滑出的瞬间,一方面,凸点222会与凹槽121的槽壁产生一定程度的撞击,另一方面,雾化器2相对电源组件1转动的阻力也会发生变化,这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感受到撞击振动或旋转阻力的变化而获得对应的触感反馈(如能够感知到有明显的卡顿感),从而使用户能够感知凸点222是否卡入凹槽121、雾化器2是否已经相对电源组件1转动到预期的位置,最终使得用户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第一进气孔112和第二进气孔221之间的重合面积是否被调整至合适的大小,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凸点222可以与底座22一体成型,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凸点222设于底座22上,且底座22与凸点222一体注塑成型。将底座22与凸点222一体注塑成型,能够省略底座22与凸点222之间的连接结构和组装工序,可以提高凸点222与底座2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凸点222也可以与底座22或连接板12分体连接,例如,如图10所示,雾化器2还包括固定柱26,底座22朝向连接板12的一侧设有与固定柱26相适配的安装孔223,固定柱26的一端紧密配合于安装孔223内、另一端从安装孔223露出并形成凸点222,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当凸点222设置于连接板12上时,凸点222也可以与连接板12一体成型,还可以与连接板12分体连接,具体可参考前面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图9,可以将凸点222的表面设置为圆弧面,如此,可以方便凸点222滑入凹槽121或由凹槽121滑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5-图9,凸点222的形状与凹槽121的形状相适配,如此,在凸点222卡设于凹槽121内时,凸点222与凹槽121之间不会存在间隙,在用户调节好进气量的大小并手握电子雾化装置进行抽吸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电源组件1与雾化器2之间发生轻微相对转动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具有多个凹槽121的底座22或连接板12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凸点222的弧形槽122,弧形槽122与多个凹槽121处于同一圆周上;其中,当第二进气孔221与第一进气孔112的重合面积为零时,凸点222位于弧形槽122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下面仅以“凹槽121设于连接板12,凸点222设于底座22且与连接板12滑动接触”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在用户转动雾化器2以调节雾化器2的进气量的过程中,凸点222会依次卡设于不同的凹槽121中,当凸点222从雾化器2转动方向上的最后一个凹槽121滑出后,凸点222会与连接板12滑动接触,此时底座22的底面与连接板12的顶面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雾化器2与电源组件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由于连接板12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凸点222的弧形槽122且弧形槽122与多个凹槽121处于同一圆周上,因此当继续沿同一方向转动雾化器2时,凸点222会滑入弧形槽122内,此时底座22的底面与连接板12的顶面相接触,从而有利于提高雾化器2与电源组件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由于凸点222会滑入弧形槽122内后,第二进气孔221与第一进气孔112的重合面积为零且凸点222能够随着雾化器2的继续转动而较为顺畅沿着弧形槽122的圆弧方向滑动,这使得用户能够获得对应的触感反馈(具体表现为无明显的卡顿感),能够感知第二进气孔221已被第一壳体11的容纳腔111的腔壁完全遮挡而处于关闭状态,如此,当用户利用电子雾化装置完成抽吸使用而需要关闭第二进气孔221时(完成抽吸使用后,关闭第二进气孔221的至少一个好处在于,可避免第二进气孔221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环境中而使得外界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通过第二进气孔221进入雾化器2的内部而污染雾化器2的内部环境),可通过转动雾化器2直至感觉到能够较为省力地转动雾化器2时,则表明第二进气孔221已被关闭,而无需用户用眼观察第一进气孔112的所在位置来判断第二进气孔221是否已被关闭,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5和图8,多个凹槽121间隔均匀布置,如此,相邻的任意两个凹槽121之间的周向间隙相同,当转动雾化器2,使得凸点222依次卡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的凹槽121时,第一进气孔112和第二进气孔221之间的重合面积的变化相同,从而能够均匀地调节雾化器2的进气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具体结构组成可以如下: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电源组件1还包括电池模块13以及与电池模块13电连接的第一电极组件14,电池模块13和第一电极组件14均安装于第一壳体11内且均位于连接板12背向容纳腔111的一侧,连接板12的中部设置有通孔123,通孔123与第一电极组件14相对设置;
雾化器2包括第二壳体23、雾化芯24、吸嘴21、底座22以及与雾化芯24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组件25,第一电极组件14与第二电极组件25电连接,第二壳体23内设有气流通道231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232,雾化芯24安装于气流通道231中且与储液腔232相连通,吸嘴21连接于第二壳体23的一端且与气流通道231相连通,底座22连接于第二壳体23远离吸嘴21的一端,第二电极组件25的一端配合于气流通道231远离吸嘴21的一端内,第二电极组件25的另一端贯穿底座22并伸入通孔123后与第一电极组件14电接触,且第二电极组件2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气流通道231相连通的第三进气孔2531,底座22上设有具有第二进气孔221的进气槽224,进气槽224沿底座22的径向延伸并与第三进气孔2531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电池模块13能够经由第一电极组件14和第二电极组件25为雾化芯24供电,储液腔232内的雾化液流入雾化芯24中并被雾化芯24通电发热所产生的热量汽化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汽雾,当用户咬住吸嘴21进行吸气时,外界空气会依次流经第一进气孔112、第二进气孔221、第三进气孔2531、气流通道231以及吸嘴21,其中,当外界空气流经位于气流通道231中的雾化芯24时,雾化芯24加热雾化液所产生的汽雾会被外界空气带走,并最终跟随外界空气一起从吸嘴21处排出而被用户所吸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电极组件25包括第一电极柱251、绝缘套252以及设有第三进气孔2531的导电支架套253,导电支架套253的材料可以是金、银、铜、铝、镍、铝合金、银合金等导电材料,导电支架套253的一端配合于气流通道231内、另一端贯穿底座22并伸入通孔123,第一电极柱251固定于导电支架套253内,绝缘套252夹设于导电支架套253与第一电极柱251之间,雾化芯24具有第一电极线脚(图中未示意出)和第二电极线脚(图中未示意出),第一电极线脚与第一电极柱251电连接,第二电极线脚与导电支架套253电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雾化芯24的结构形式可以为,雾化芯24包括具有第一电极线脚和第二电极线脚的发热件241、呈筒状的导液体242以及中空的支撑套243,发热件241连接于导液体242的内壁上,支撑套243固定于气流通道231中且支撑套243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储液腔232相连通的进液孔2431,支撑套243套设于导液体242的外部,导液体242的外壁遮挡各个进液孔2431,发热件241结构形式可以是金属发热丝、金属发热网等,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导液体242的材料可以是多孔陶瓷、导液棉、无纺布等多孔导液材料,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第一电极组件14包括固定于第一壳体11内的电极安装支架141以及间隔设置于电极安装支架141上的第二电极柱142、第三电极柱143,第二电极柱142与第三电极柱143之间相互绝缘设置,例如可将电极安装支架141的材料选用为塑料、玻璃等绝缘材料来实现第二电极柱142与第三电极柱143之间的绝缘,又例如,当电极安装支架141的材料选用为金属等导电材料时,为实现第二电极柱142与第三电极柱143之间的绝缘,第二电极柱142可通过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套筒(图3中未进行标示)安装于电极安装支架141上,同理第三电极柱143亦可通过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套筒安装于电极安装支架141上;第二电极柱142与第一电极柱251电接触且与电池模块13电连接,第三电极柱143与导电支架套253电接触且与电池模块13电连接。其中,在具体实施时,第三电极柱14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示例性地,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三电极柱143设置有两个;此外,电池模块13可包括电池和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分别与电池、第二电极柱142、第三电极柱14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第一电极柱251可作为雾化器2的正极,导电支架套253可作为雾化器2的负极,相应地,第二电极柱142可作为电源组件1的正极,第三电极柱143可作为电源组件1的负极,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池为电路板供电,第二电极柱142和第三电极柱143均与电路板电连接,第二电极柱142与第一电极柱251电接触,第一电极柱251与发热件241的第一电极线脚电连接,第三电极柱143与导电支架套253电接触,导电支架套253与发热件241的第二电极线脚电连接,因而,电路板能够为发热件241供电并控制发热件241的工作(加热或停止加热)。
工作时,电路板控制发热件241通电发热,储液腔232内的雾化液经支撑套243的侧壁上的进液孔2431进入导液体242中并被发热件241所产生的热量汽化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汽雾,当用户咬住吸嘴21进行吸气时,外界空气会依次流经第一进气孔112、第二进气孔221、第三进气孔2531、气流通道231以及吸嘴21,其中,当外界空气流经位于气流通道231中的雾化芯24时,雾化芯24加热雾化液所产生的汽雾会被外界空气带走,并最终跟随外界空气一起从吸嘴21处排出而被用户所吸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电极柱142和第三电极柱143均为弹性电极。如此,在雾化器2相对电源组件1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保证雾化器2的正负极与电源组件1的正负极始终保持电接触,从而能够提高雾化器2与电源组件1电连接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电极柱142通过中空的套筒安装于电极安装支架141上,作为弹性电极的第二电极柱142具体包括纵截面呈“T”字形的导电柱1421以及位于套筒的内部空腔的弹性件1422,弹性件1422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弹簧、橡筋等,弹性件1422的上端抵接于导电柱1421的上端下侧,弹性件1422的下端抵接于套筒的内部空腔的底壁,如此,在雾化器2相对电源组件1转动的过程中,无论凸点222是卡设于凹槽121内还是抵接于连接板12的顶面上,在弹性件1422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导电柱1421始终能够与第一电极柱251保持电接触,从而能够提高雾化器2的正极与电源组件1的正极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作为弹性电极的第三电极柱143的结构形式和原理与第二电极柱142相类似,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雾化器2设有底座22的一端间隙配合于容纳腔111内,使得雾化器2与电源组件1之间能够相对转动,雾化器2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底座22中的永磁铁225,连接板12由导磁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铁、镍铬铁合金、硅钢等类型的导磁材料,永磁铁225与连接板12相对设置,如此,由于永磁铁225与连接板12之间能够相互吸引,因此雾化器2设有底座22的一端能够稳定地连接于电源组件1的容纳腔111内而使得雾化器2与电源组件1之间不易发生脱离,此外,此种磁吸连接的方式也便于雾化器2与电源组件1之间的拆卸与安装且不会影响雾化器2与电源组件1之间的相对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壳体沿其轴向的一端内设有能够收容雾化器的一端的容纳腔,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延伸设置;
雾化器,所述雾化器沿其轴向的一端具有吸嘴、另一端具有底座,所述雾化器设有所述底座的一端转动配合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有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吸嘴相连通且对应所述第一进气孔设置;
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沿所述连接板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对应所述凹槽设置且与所述连接板滑动接触的凸点;或者,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沿所述底座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对应所述凹槽设置且与所述底座滑动接触的凸点;
其中,当所述雾化器相对于所述电源组件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重合面积时,所述凸点能够卡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底座与所述凸点一体注塑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固定柱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固定柱的一端紧密配合于所述安装孔内、另一端从所述安装孔露出并形成所述凸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的表面为圆弧面,且/或,所述凸点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适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凹槽的所述底座或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凸点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多个所述凹槽处于同一圆周上,其中,当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重合面积为零时,所述凸点位于所述弧形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间隔均匀布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电池模块以及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的第一电极组件,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均位于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电极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二壳体、雾化芯、所述吸嘴、所述底座以及与所述雾化芯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气流通道中且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吸嘴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且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一端配合于所述气流通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内,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底座并伸入所述通孔后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电接触,且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三进气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二进气孔的进气槽,所述进气槽沿所述底座的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三进气孔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柱、绝缘套以及设有所述第三进气孔的导电支架套,所述导电支架套的一端配合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另一端贯穿所述底座并伸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电极柱固定于所述导电支架套内,所述绝缘套夹设于所述导电支架套与所述第一电极柱之间,所述雾化芯具有第一电极线脚和第二电极线脚,所述第一电极线脚与所述第一电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线脚与所述导电支架套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电极安装支架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电极安装支架上且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柱、第三电极柱,所述第二电极柱与所述第一电极柱电接触且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柱与所述导电支架套电接触且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均为弹性电极。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底座中的永磁铁,所述连接板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雾化器设有所述底座的一端间隙配合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永磁铁与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
CN202321316523.8U 2023-05-26 2023-05-26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835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6523.8U CN219835195U (zh) 2023-05-26 2023-05-26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6523.8U CN219835195U (zh) 2023-05-26 2023-05-26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5195U true CN219835195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4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6523.8U Active CN219835195U (zh) 2023-05-26 2023-05-26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5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84603B2 (ja) ヒータアセンブリ及び気化装置
EP3636083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114365870B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077359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0353320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09069726A (zh) 化学流体注射装置
CN219835195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5153100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主机
CN114617303A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器、主机
WO2022007857A1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和电源装置
CN22042313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37221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器、主机
CN217937224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主机
CN219500420U (zh) 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37220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937217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器、主机
CN217937222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主机
CN217937218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主机
CN221769341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和雾化器
CN219982143U (zh) 雾化器、电源组件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26947U (zh)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CN217937225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器、主机
CN221962872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5053988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主机
CN217609551U (zh) 电源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