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5147U - 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5147U
CN219825147U CN202320246632.0U CN202320246632U CN219825147U CN 219825147 U CN219825147 U CN 219825147U CN 202320246632 U CN202320246632 U CN 202320246632U CN 219825147 U CN219825147 U CN 219825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tail water
collecting
transporting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66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科
张丹
汪杰
冯镜洁
高阳阳
李然
潘洪月
牛志攀
彭正
盛城
何雅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China Three Gorg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China Three Gorg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China Three Gorg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2466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5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5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5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设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处的集鱼站和集鱼设施,集鱼设施包括集鱼箱、集鱼池、提升系统和装载设施;本实用新型的集鱼系统固定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的尾水处,既能通过将集鱼系统布置于尾水密集区达到较好的集鱼效果,也可避开主河道泄洪期的泄水任务,保障泄洪期的鱼类安全;另外,在集鱼处引入总溶解气体饱和度较低的尾水,可有效防止鱼类罹患气泡病。

Description

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但随着我国水能资源不断开发,水利工程在天然河流上进行拦河筑坝,会影响天然河流连通性及与鱼类洄游通道,引发河流综合生态系统退化、鱼类生境破坏等问题。过鱼设施通过连接大坝上下游,帮助鱼类洄游可恢复河流的连通性、减缓大坝阻隔对鱼类的影响。
世界上最早的过鱼设施是法国约300年前建设的鱼道,随后,国内外相关领域也探索了不同过鱼设施的运行效果。鱼道、升鱼机、鱼闸等过鱼设施受坝型和地区选址的限制,而且会影响主体工程的运行。而集运鱼系统作为通过人工集鱼和运输实现鱼类过坝的过鱼设施,具有机动灵活、鱼类过坝体力消耗小等优点。
现我国大多水利工程集中在西南山区峡谷河流段,该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落差大,河流形态变化多,很难在此地区集中布置集运鱼系统。此外,高坝泄洪期间,泄洪量大,主河段的泄流对下游鱼类冲击较大,且高坝泄水时存在的总溶解气体过饱和现象可使下游鱼类罹患气泡病甚至死亡。
研究表明,集运鱼系统中集鱼站的位置选择是过鱼设施工程设计的关键,集运鱼系统需布置在鱼类成功洄游路线上游,才能让鱼类快速并准确的进入集鱼口,进而达到集鱼目标。所以集运鱼系统中集鱼口位置的选择也成为了评估集运鱼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现有的实施集运鱼系统过程中,集运鱼系统虽不受坝型和地形的限制,但受诱鱼效果影响较大,在高山峡谷地区的水电站怎样正确地选择集运鱼系统的集中布置位置方法,既能保证泄洪期的集鱼效果又能保证坝下游鱼类的安全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本实用新型的集鱼系统固定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的尾水处,既能通过将集鱼系统布置于尾水密集区达到较好的集鱼效果,也可避开主河道泄洪期的泄水任务,保障泄洪期的鱼类安全;另外,在集鱼处引入总溶解气体饱和度较低的尾水至集鱼池,可有效防止鱼类罹患气泡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包括设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处的集鱼站,所述集鱼站设有集鱼设施,所述集鱼设施包括集鱼箱、集鱼池、提升系统和装载设施;
所述集鱼池设有多个进鱼口、位于多个进鱼口之间的导流墩、拦鱼设施和位于进鱼口处的防逃笼,所述拦鱼设施位于集鱼池迎向发电尾水的一侧,多个所述进鱼口设于集鱼池的下游侧;
所述装载设施包括专业运鱼车和设于专业运鱼车顶部的运鱼箱,所述运鱼箱顶部通过装载管道连接有暂养池,所述暂养池的入口端连接有溜鱼槽;
所述提升系统设于集鱼池的上方,所述提升系统包括尾水门机,所述尾水门机的自由端底部安装有位于集鱼箱正上方的吊耳;所述尾水门机通过吊耳与集鱼箱连接,将集鱼箱起吊下放至集鱼池或起吊提升至溜鱼槽远离暂养池的入口端。
在本方案中,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集鱼系统进行集鱼时,通过尾水门机将集鱼箱起吊下放到集鱼池中,并设定持续集鱼时间,在集鱼处引入总溶解气体饱和度较低的尾水进行鱼类的集诱,将鱼类通过集鱼箱的进鱼口集诱至集鱼箱内;达到设定持续集鱼时间后,通过尾水门机起吊集鱼箱提升至溜鱼槽,并打开集鱼箱的放流通道,使鱼类通过溜鱼槽进入暂养池进行分拣;然后使分拣后的鱼类通过装载管道进入运鱼箱,实现鱼类装载;装载完成后,通过运鱼车将鱼类进行转运。
进一步地,所述集鱼箱内横向设置有2个集鱼笼,所述集鱼笼设有矩形防逃进口,所述集鱼箱内部底面为倾斜结构,且所述集鱼箱的内部底端设有存水区,所述存水区的高度为0.2-0.3m。
在本方案中,通过集鱼笼的矩形防逃进口,便于防止进入集鱼笼的鱼类逃出集鱼笼;集鱼箱内部底面为倾斜结构,利于在集鱼箱的内部底端形成存水区,通过存水区,便于集运鱼系统在提升过程中保持鱼类健康存活。
进一步地,所述集鱼池设有由进鱼口至集鱼池内的导槽,所述导槽的断面面积由进鱼口处至集鱼池内侧逐步缩小。
在本方案中,进鱼口的导槽便于水流和鱼类的导入,导槽的断面面积由进鱼口处至集鱼池内侧逐步缩小,便于增大水流由进鱼口进入的流速,可有助于鱼类洄游。
进一步地,所述拦鱼设施为拦鱼电场。
在本方案中,在集鱼过程中,开启拦鱼电场,便于防止鱼类通过发电尾水进入上游。
进一步地,所述运鱼箱内设有将运鱼箱内部分隔为多个区域的隔栅。
在本方案中,利用隔栅将运鱼箱内部分隔为多个区域,用以运输不同种类鱼类。
进一步地,所述装载管道上设有阀门。
在本方案中,通过阀门,便于打开装载管道,使鱼类进入运鱼箱,实现鱼类装载。
进一步地,所述集鱼站还包括平台一和平台二,所述平台一高于平台二,所述暂养池和溜鱼槽位于平台一上,所述集鱼箱的初始位置位于平台一,所述运鱼车位于平台二上,所述集鱼池位于平台二边缘的下方。
在本方案中,便于将集诱至集鱼箱内的鱼类进行分拣操作,并保障分拣后的鱼类通过重力作用自动装入集鱼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运鱼车设有放流软管;所述运鱼车上设有维生设备,所述运鱼箱上设有用于连接维生设备的接口。
在本方案中,通过放流软管,便于实现放流鱼类的操作;通过维生设备与运鱼箱上的接口连接,便于维持运鱼箱内的鱼类的健康存活。
进一步地,所述运鱼车设有定位跟踪系统。在本方案中,便于对运鱼车的行驶轨迹实时跟踪、记录和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的集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集鱼站建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鱼类密集区,并在集鱼站布设尾水集鱼设施,其中,尾水集鱼设施包括集鱼箱、集鱼池、提升系统和装载设施,提升系统为设于集鱼池上方的用于对集鱼箱进行起吊的尾水门机,装载设施包括专业运鱼车和与专业运鱼车连接的运鱼箱,运鱼箱通过装载管道连接分拣系统,分拣系统由暂养池和与暂养池连接的溜鱼槽构成;
S2、利用尾水门机将集鱼箱起吊,并下放到集鱼池中,在集鱼处引入总溶解气体饱和度较低的尾水进行鱼类的集诱,并设定持续集鱼时间,将鱼类通过集鱼箱的进鱼口集诱至集鱼箱内;
S3、完成集鱼后,利用尾水门机起吊集鱼箱提升至溜鱼槽,打开集鱼箱的放流通道,使鱼类通过溜鱼槽进入暂养池进行分拣,通过暂养池的维生设备延长分拣时间;
S4、分拣完成后,打开装载管道上的阀门,使分拣后的鱼类通过装载管道进入运鱼箱,实现鱼类装载;装载完成后,开启运鱼车,同时启动运鱼车上的鱼类维生设备,将鱼类进行转运。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集鱼系统,能够克服现有的集鱼系统实施过程中,受诱鱼效果影响较大,不便避开主河道泄洪期的泄水任务,保障泄洪期的鱼类安全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集鱼方法将集鱼系统的位置选择固定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处,一方面既能兼顾泄洪任务,达到较好的集鱼效果,另一方面集鱼过程中,该集鱼系统通过引入总溶解气体饱和度较低的尾水,可有效防止鱼类罹患气泡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集鱼系统可在高山峡谷地区实现集中布置,既能兼顾泄洪任务,又能达到较好的集鱼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处的集鱼系统,尾水处的水流条件诱鱼效果好,且尾水中总溶解气体的饱和度较低,可避免鱼类罹患气泡病,能够有效保护下游鱼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鱼系统的整体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鱼设施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水的总溶解气体饱和度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关于乌东德水电站集鱼点位置选址计算模拟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关于白鹤滩水电站集鱼点位置选址计算模拟图。
图中:1、集鱼箱;2、集鱼池;3、进鱼口;4、导流墩;5、防逃笼;6、拦鱼电场;7、专业运鱼车;8、运鱼箱;9、装载管道;10、暂养池;11、溜鱼槽;12、尾水门机;13、吊耳;14、集鱼笼;15、矩形防逃进口;16、存水区;17、导槽;18、平台一;19、平台二;20、隔栅;21、阀门;22、放流软管;23、维生设备;24、接口;25、定位跟踪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包括设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处的集鱼站和集鱼设施,集鱼设施由集鱼箱1、集鱼池2、提升系统和装载设施。集鱼池2包括集鱼池2的下游侧的多个进鱼口3、位于多个进鱼口3之间的导流墩4、位于集鱼池2迎向发电尾水的一侧的拦鱼电场6和位于进鱼口3处的防逃笼5,在集鱼过程中,开启拦鱼电场6,便于防止鱼类通过发电尾水进入上游。装载设施包括专业运鱼车7和设于专业运鱼车7顶部的运鱼箱8,运鱼箱8通过装载管道9连接由暂养池10和溜鱼槽11构成的分拣系统,运鱼箱8内部通过隔栅20分隔为多个区域,用以运输不同种类鱼类。提升系统设为集鱼池2的上方的尾水门机12,尾水门机12通过吊耳13可与集鱼箱1连接,对集鱼箱1进行起吊。
进行集鱼时,启动尾水门机12将集鱼箱1起吊下放到集鱼池2中,在设定的持续集鱼时间内将鱼类通过集鱼箱1的进鱼口3集诱至集鱼箱1内。集鱼完成后,通过尾水门机12将集鱼箱1起吊提升至溜鱼槽11,打开集鱼箱1的放流通道,使鱼类通过溜鱼槽11进入暂养池10进行分拣。分拣鱼类完成后,通过打开装载管道9上的阀门21,利用装载管道9使鱼类进入运鱼箱8,实现鱼类装载。装载完成后,通过运鱼车将鱼类进行转运,运鱼车的动力驱动来源采用发动机或电瓶或柴油机。
在本实施例中,集鱼箱1内横向设置有2个集鱼笼14,集鱼笼14设置有矩形防逃进口15,且集鱼箱1的内部底面为倾斜结构,使集鱼箱1的内部底端形成存水区16,存水区16的高度为0.2-0.3m,便于集运鱼系统在提升过程中保持鱼类健康存活。集鱼箱1与集鱼池2侧壁之间留有位于集鱼箱1侧壁的密毛刷,封闭间隙,能够防止鱼类逃逸。
集鱼池2由进鱼口3至集鱼池2内方向布置有导槽17,导槽17的断面面积由进鱼口3处至集鱼池2内侧逐步缩小。通过进鱼口3的导槽17将水流和鱼类导入,且导槽17的断面面积由进鱼口3处至集鱼池2内侧逐步缩小,能够增大水流由进鱼口3进入的流速,可有助于鱼类洄游。
集鱼站还包括平台一18和平台二19,暂养池10和溜鱼槽11位于平台一18上,集鱼箱1的初始位置位于平台一18,运鱼车位于平台二19上,集鱼池2位于平台二19边缘的下方。平台一18高于平台二19,便于将集诱至集鱼箱1内的鱼类进行分拣操作,并保障分拣后的鱼类通过重力作用自动装入集鱼箱1中。
运鱼车安装有放流软管22和维生设备23,运鱼箱8上安装有用于连接维生设备23的接口24。利用放流软管22,能够实现放流鱼类。通过维生设备23与运鱼箱8上的接口24连接,能够维持运鱼箱8内的鱼类的健康存活。
运鱼车安装有定位跟踪系统25,该定位跟踪系统25采用CPS定位系统或其他定位系统,方便对运鱼车的行驶轨迹实时跟踪、记录和监控。
如图3所示,其为总溶解气体饱和度分布示意图,集鱼站选择的位置为总溶解气体的饱和度较低处,即集鱼池2的位置选择尾水的总溶解气体的饱和度较低处;利用尾水处的水流条件,能使诱鱼效果好,且尾水中总溶解气体的饱和度较低,可避免鱼类罹患气泡病,能够有效保护下游鱼类。
如图4所示,其为本实施例中关于乌东德水电站集鱼点位置选址计算模拟图,如图5所示,其为关于白鹤滩水电站集鱼点位置选址计算模拟图,图4中将本实用新型的集鱼系统的选址定为右岸尾水集鱼作业点和左岸尾水集鱼作业点,图5中将本实用新型的集鱼系统的选址定为尾水集鱼作业点,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集鱼系统在集鱼作业时既能兼顾泄洪任务,又能达到较好的集鱼效果。
工作过程:通过专业水文测量获得实际水深与流速,利用尾水门机12将集鱼箱1起吊,并下放到集鱼池2中,通过尾水水流集诱鱼,鱼类通过进鱼口3后,因布置的防逃笼5可阻止鱼类返回进口;同时,开启拦鱼电场6,防止鱼类通过发电尾水进入上游。而后,可设定不同集鱼持续时间,完成集鱼后利用尾水门机12起吊集鱼箱1至溜鱼槽11,打开放流通道,鱼类可通过溜鱼槽11进入暂养池10进行分拣,暂养池10的维生设备23可延长分拣时间。分拣完成后打开阀门21,将分拣后的鱼类通过装载管道9进入运鱼箱8,装载完成后可开启运鱼车,同时启动车内的鱼类维生设备23将鱼类进行转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该集鱼系统及集鱼方法,可将集鱼作业带你在高山峡谷地区的尾水处实现集中布置,既能兼顾泄洪任务,又能达到较好的集鱼效果;并且,尾水处的水流条件诱鱼效果好,且尾水中总溶解气体的饱和度较低,可避免鱼类罹患气泡病,能够有效保护下游鱼类。
以上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设于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处的集鱼站,所述集鱼站设有集鱼设施,所述集鱼设施包括集鱼箱(1)、集鱼池(2)、提升系统和装载设施;
所述集鱼池(2)设有多个进鱼口(3)、位于多个进鱼口(3)之间的导流墩(4)、拦鱼设施和位于进鱼口(3)处的防逃笼(5),所述拦鱼设施位于集鱼池(2)迎向发电尾水的一侧,多个所述进鱼口(3)设于集鱼池(2)的下游侧;
所述装载设施包括专业运鱼车(7)和设于专业运鱼车(7)顶部的运鱼箱(8),所述运鱼箱(8)顶部通过装载管道(9)连接有暂养池(10),所述暂养池(10)的入口端连接有溜鱼槽(11);
所述提升系统设于集鱼池(2)的上方,所述提升系统包括尾水门机(12),所述尾水门机(12)的自由端底部安装有位于集鱼箱(1)正上方的吊耳(13);所述尾水门机(12)通过吊耳(13)与集鱼箱(1)连接,将集鱼箱(1)起吊下放至集鱼池(2)或起吊提升至溜鱼槽(11)远离暂养池(10)的入口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集鱼箱(1)内横向设置有2个集鱼笼(14),所述集鱼笼(14)设有矩形防逃进口(15),所述集鱼箱(1)内部底面为倾斜结构,且所述集鱼箱(1)的内部底端设有存水区(16),所述存水区(16)的高度为0.2-0.3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集鱼池(2)设有由进鱼口(3)至集鱼池(2)内的导槽(17),所述导槽(17)的断面面积由进鱼口(3)处至集鱼池(2)内侧逐步缩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拦鱼设施为拦鱼电场(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运鱼箱(8)内设有将运鱼箱(8)内部分隔为多个区域的隔栅(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装载管道(9)上设有阀门(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集鱼站还包括平台一(18)和平台二(19),所述平台一(18)高于平台二(19),所述暂养池(10)和溜鱼槽(11)位于平台一(18)上,所述集鱼箱(1)的初始位置位于平台一(18),所述运鱼车位于平台二(19)上,所述集鱼池(2)位于平台二(19)边缘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运鱼车设有放流软管(22);所述运鱼车上设有维生设备(23),所述运鱼箱(8)上设有用于连接维生设备(23)的接口(24)。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运鱼车设有定位跟踪系统(25)。
CN202320246632.0U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 Active CN219825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6632.0U CN219825147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6632.0U CN219825147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5147U true CN219825147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4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6632.0U Active CN219825147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5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61918B (zh)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CN108570973B (zh)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CN109469030B (zh) 一种用于引水式发电高坝的集运鱼系统
KR100966723B1 (ko) 하천 우회수로형 어도시설물
CN209873695U (zh) 利用水电站尾水进行集鱼的升鱼机装置
CN109736253B (zh) 一种利用尾水集鱼的集鱼箱及其集鱼方法
CN111395279B (zh) 一种适用于产粘性卵鱼类上溯的生态调度系统
CN219825147U (zh) 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
CN109736255B (zh) 利用水电站尾水进行集鱼的升鱼机装置及其集鱼方法
CN116289813A (zh) 一种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尾水固定的集运鱼系统及方法
CN210031662U (zh) 一种利用尾水集鱼的集鱼箱
CN110273407B (zh) 转向装置、过鱼系统及过鱼方法
CN209873694U (zh) 一种水电站尾水集鱼的装置
CN110106823B (zh) 适用于已建水电站的集鱼装置及其集鱼方法
CN209873693U (zh)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
CN215210825U (zh) 一种电梯式过鱼装置
JP2000282446A (ja) 水力発電用ダム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発電および揚水方法
CN205314073U (zh) 隧洞式仿自然鱼道结合提升设备的布置
CN209603099U (zh) 一种用于引水式发电高坝的集运鱼系统
CN210712779U (zh) 转向装置与过鱼系统
CN212316854U (zh) 使江河洄游鱼类即时顺利过坝的装置
CN214015601U (zh) 一种诱鱼集鱼系统
CN219604297U (zh) 适用于水电站尾水渠的集诱鱼装置
CN109644899A (zh) 一种多用途的鱼类增殖站野化训练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9907343U (zh) 一种坝下河口固定式集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