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9243U - 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9243U
CN219819243U CN202320660742.1U CN202320660742U CN219819243U CN 219819243 U CN219819243 U CN 219819243U CN 202320660742 U CN202320660742 U CN 202320660742U CN 219819243 U CN219819243 U CN 219819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veying chain
polishing
conducting rod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607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其明
孙先如
李童
李俊标
李勇
吴晓勇
刘连文
王婷婷
汪志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long Copper Co ltd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long Copper Co ltd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long Copper Co ltd,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long Cop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607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9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9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9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输送链负载着待修磨导电杆A自机舱的入口端输入、出口端输出,输送链的上支撑面平齐,输送链的上游段布置导正板,两导正板导正面上游端间距大、下游端间距小且下游端的间距与待修磨导电杆的长度一致,打磨电机与转轴由传动机构相连,转轴上布置摩擦轮,摩擦轮的布置位置对应于导电杆上与导电母线接触的部位。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杆连续并排输送,在输送链行走过程中同时完成修磨作业,功效显著提高;待修磨导电杆抵达机舱内时,由摩擦轮对导电杆上的相应位置实施修磨处理,打磨噪音和灰尘均被有效遮蔽、收集,保障了工作环境的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设备,具体讲就是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铜生产过程中的阴极板包括钛合金、不锈钢或铜质的阴极板板体,阴极板板体上部有导电杆或称导电棒,导电杆的两端担置在电解槽的槽沿处的导电母线上,导电杆上有连接导电杆和极板的导电吊耳,在电解铜过程中,导电杆上会附着污物和氧化物,导致导电杆的导电性能降低,因此严重影响电解效率和安全。
名称为“用于阴极板导电头的打磨装置”(公开号CN111152109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打磨装置,该文献提供的装置是对湿法炼锌工艺中的阴极板的导电头的打磨,有驱动机构驱动的链条41上均匀间隔设置卡槽42,阴极板50卡设在所述卡槽42中,卡槽42之间的间距应当与阴极板50之间的间距相等,鉴于阴极板50两端的导电部位是楔形的导电面511,由电机驱动的打磨头22位于楔形的导电面511的下方且在升降机构的驱动下作上下运动,打磨头22能够与导电面511接触,从而实现导电面的打磨。该文献针对阴极板50导电杆的楔形导电面511的打磨,打磨头22固定在回转机构30的回转固定臂31的自由端并随回转固定臂31的摆动而上下位移,因此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打磨头22的摆动位移使得打磨头22对两个相邻的阴极板50上的临近侧的导电面511抵压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同一个阴极板50的两导电面511的打磨质量相异;其次,打磨头22自阴极板50的导电杆的下部向上移动时完成打磨作业,势必会由于打磨头22的抬升导致将阴极板50的导电杆抬起,无法提供足够的打磨,严重影响打磨质量;再者,阴极板50的间隔布置方式,导致其打磨过程是间断式的,打磨效率低;还有,对于导电杆与极板为拆卸式连接的单就独立件的导电杆的打磨,该文献提供的方案一则无法保证导电杆与打磨头22之间的可靠稳定抵压力,打磨质量无法保证,二则因为导电杆需要打磨的部位有四处,即两端与母线接触的部位和设置连接而的两处部位,文献公开的方案只能打磨两端部位。
图1所示为常见的阴极板,始极片1是种板片,其上边与导电杆或称导电棒2之间采用铜带弯折成的U形带构成的铜吊耳3连接,铜质导电棒在电解过程中会产生表面氧化并附着电解液结晶物,这些氧化物与结晶物对后期电解生产的导电性带来影响。现有的始极片加工机组导电棒2的打磨作业,一直以来依靠人工进行打磨清理。该方案的优点是电解后的种板连同种板上的电解铜直接作为产品铜,无需实施拨片处理,将导电杆抽取下来与种板装配合即可作为阴极板使用;与电解铜分离后的独立件的导电棒的修磨采用的人工处理的方法,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在保证修磨质量的同时提高打磨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布置机舱,输送链负载着待修磨导电杆A自机舱的入口端输入、出口端输出,输送链的上支撑面平齐,输送链的上游段的相对侧布置导正板,两导正板的位于竖向的导正面上游端间距大、下游端间距小且下游端的间距与待修磨导电杆的长度一致,导正面的高度与输送链上的待修磨导电杆吻合,机舱外部设置打磨电机,打磨电机与转轴由穿置通过机舱壳体的传动机构相连,轴芯位于水平向的转轴垂直于输送链的行走方向,转轴上布置第一、二摩擦轮,第一、二摩擦轮的布置位置对应于导电杆上的与导电母线接触的部位。
上述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待修磨导电杆抵达机舱内,由摩擦轮对导电杆上的相应位置实施修磨处理,打磨噪音和灰尘均被有效遮蔽、收集,保障了工作环境的环保要求;导电杆连续并排输送,在输送链行走过程中同时完成修磨作业,功效显著提高,由于导电杆排布在输送链上,摩擦轮打磨的是导电杆的上杆面,所以打磨过程中导电杆的上下位置是确定且稳定的,以此提高了打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待修磨阴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侧视图;
图4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隐藏了机舱顶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7是隐藏了机舱顶板、打磨电机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4所示,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布置机舱20,输送链30负载着待修磨导电杆A自机舱20的入口端输入、出口端输出,输送链30的上支撑面平齐,输送链30的上游段的相对侧布置导正板40,两导正板40的位于竖向的导正面41上游端间距大、下游端间距小且下游端的间距与待修磨导电杆A的长度一致,导正面41的高度与输送链30上的待修磨导电杆A的高度吻合,机舱20外部设置打磨电机50,打磨电机50与转轴60由穿置通过机舱20壳体的传动机构相连,轴芯位于水平向的转轴60垂直于输送链30的行走方向,转轴60上布置第一、二、三、四四个摩擦轮61、62、63、64,第一、二、三、四四个摩擦轮61、62、63、64的布置位置对应于待修磨导电杆A上的与导电母线接触位、铜吊耳的连接部位。
上述方案中,输送链30的上支撑面平齐设置,待修磨导电杆A彼此依靠着排布且各待修磨导电杆A的上杆面等高,摩擦轮61、62、63、64施加于待修磨导电杆A的上杆面上摩擦力度均匀一致,输送链平稳地自机舱20的入口端进入、出口端离开机舱20,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并且在待修磨导电杆A进入打磨工位之前,导正板40约束待修磨导电杆A使其杆端平齐一致,这就保证了摩擦轮61、62、63、64的打磨位置与设定位置的一致性;另外,转轴60与打磨电机50分置在机舱20内、外,保证了电机的运行安全又有效地遮蔽了噪音,同时还有利于收尘;输送链的连续运行过程中打磨作业持续进行,加之待修磨导电杆A彼此密集排布,显著提高了打磨效率。摩擦轮61、62打磨的位置对应着待修磨导电杆A上的与导电母线贴合的位置,确保了导电杆A与导电母线点接触的可靠性,摩擦轮63、64打磨的位置对应的是连接铜吊耳的部位,鉴于铜吊耳与导电杆A的接触部位是导电杆A的杆棱部位,一次性打磨即可实现两个棱边部位的打磨、清洁,提高了铜吊耳与导电杆A的电接触的可靠性,结合图1。
为进一步地提高防尘、隔音效果,机舱20的入口端、出口端布置挡尘帘21,机舱20的底部有收尘斗22,收尘斗22的底部与收尘管路23相连。挡尘帘21采用软质带垂吊式布置,方便待修磨导电杆A进入机舱20,又具有隔音挡尘的效果,在收尘斗22的底部与收尘管路23的协同作用下,打磨掉的尘粒被有效收集。
初放于输送链30上的待修磨导电杆A的杆端参差不齐,设置导正板40对杆端实施纠偏,即所述的导正板40为板面位于铅锤向的条形板,导正板40的上游段的板面自远离输送链30的位置向下游延伸至逐渐靠近输送链30的下游段,导正板40的面向输送链30的内侧板面为导正面41,下游段导正面41平行于输送链30的输送方向。采用上述方案,杆端对齐处理是在输送链30输送过程中完成,进一步地提高了修磨效率。
进一步的,导正板40的下游段与位移调距机构40a相连,位移调距机构40a驱动导正板40在水平向沿垂直于输送链30的输送方向位移。参见图4,在位移调距机构40a的作用下,彼此相对的导正板40之间的间距实时可调,进一步提高了待修磨导电杆A的杆端纠偏对齐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参见图2、3、5、6、7,打磨电机50与转轴60固定连接在支架板70上,转轴60位于打磨电机50下方的机舱20内且打磨电机50与转轴60之间连接有皮带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传动皮带,传动皮带连接于转轴60的中部的皮带轮65上,传动皮带从机舱20的顶板24上开设的孔口处穿置通过。
参见图6、7,所述的支架板70位于机舱20后壁外侧,板面立置的支架板70与支架座80之间构成上下方向位移的限位配合,支架板70与升降电机90之间由丝杆螺母构成的升降机构相连。
上述方案就是将转轴60置于机舱20内,打磨电机50与转轴60之间相连的皮带一部分带段置于机舱20内,打磨电机50及升降机构布置在机舱20外部,这样可以保证机舱20外部的设备和机构安全运行。设置升降机构可以实时调节,转轴60的上下高度,以确保提供合适的打磨力度、确保打磨效果。
结合图2,机舱20左右侧设置可开启的观察窗25,观察窗25和/或机舱20的侧壁、顶板24选用透光材质,以方便观察、维修。
第一、二、三、四四个摩擦轮61、62、63、64由基轮的周向轮面上绕置百洁布构成。打磨轮的周面布置百洁布,其软质的材料特性对铜质材料进行非去除材料的抛光处理。打破了传统电解加工机组普遍使用钢丝刷打磨的思维,基本上能做到导电棒零损耗。
机舱20的顶板24设置有皮带罩241,皮带罩241的下端固定在顶板24上开设的皮带传动穿置通的过孔口口沿处,即皮带罩241的下端有外置的翻边构成的法兰连接边与顶板24连接,皮带罩241面对打磨电机50的罩壁上有供电机轴穿置通过的过孔。皮带罩241的设置不仅围护了传动皮带,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也将顶板24上开设的供皮带传动穿置通过的过孔遮挡住,避免了噪音和灰尘的外溢。

Claims (10)

1.一种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包括机架(10),其特征在于:机架(10)上布置机舱(20),输送链(30)负载着待修磨导电杆A自机舱(20)的入口端输入、出口端输出,输送链(30)的上支撑面平齐,输送链(30)的上游段的相对侧布置导正板(40),两导正板(40)的位于竖向的导正面(41)上游端间距大、下游端间距小且下游端的间距与待修磨导电杆(1)的长度一致,导正面(41)的高度与输送链(30)上的待修磨导电杆(1)吻合,机舱(20)外部设置打磨电机(50),打磨电机(50)与转轴(60)由穿置通过机舱(20)壳体的传动机构相连,轴芯位于水平向的转轴(60)垂直于输送链(30)的行走方向,转轴(60)上布置第一、二摩擦轮(61、62),第一、二摩擦轮(61、62)的布置位置对应于待修磨导电杆A上的与导电母线接触位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其特征在于:置第一、二摩擦轮(61、6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四摩擦轮(63、64),第三、四摩擦轮(63、64)的布置位置对应于待修磨导电杆A上的与铜吊耳连接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机舱(20)的入口端、出口端布置挡尘帘(21),机舱(20)的底部有收尘斗(22),收尘斗(22)的底部与收尘管路(2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正板(40)为板面位于铅锤向的条形板,导正板(40)的上游段的板面自远离输送链(30)的位置向下游延伸至逐渐靠近输送链(30)的下游段,导正板(40)的面向输送链(30)的内侧板面为导正面(41),下游段导正面(41)平行于输送链(30)的输送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正板(40)的下游段与位移调距机构(40a)相连,位移调距机构(40a)驱动导正板(40)在水平向沿垂直于输送链(30)的输送方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打磨电机(50)与转轴(60)固定连接在支架板(70)上,转轴(60)位于打磨电机(50)下方的机舱(20)内且打磨电机(50)与转轴(60)之间连接有皮带传动机构,传动皮带连接于转轴(60)的中部的皮带轮(65)上,传动皮带从机舱(20)的顶板(24)上开设的孔口处穿置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板(70)位于机舱(20)后壁外侧,支架板(70)与支架座(80)之间构成上下方向位移的限位配合,支架板(70)与升降电机之间由丝杆螺母构成的升降机构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机舱(20)左右侧设置可开启的观察窗(25),观察窗(25)和/或机舱(20)的侧壁、顶板(24)选用透光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二、三、四摩擦轮(61、62、63、64)由基轮轮面上绕置百洁布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机舱(20)的顶板(24)设置有皮带罩(241),皮带罩(241)的下端固定在顶板(24)上开设的皮带传动穿置通过的过孔口口沿处,皮带罩(241)面对打磨电机(50)的罩壁上有供电机轴穿置通过的过孔。
CN202320660742.1U 2023-03-29 2023-03-29 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 Active CN219819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0742.1U CN219819243U (zh) 2023-03-29 2023-03-29 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0742.1U CN219819243U (zh) 2023-03-29 2023-03-29 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9243U true CN219819243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85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60742.1U Active CN219819243U (zh) 2023-03-29 2023-03-29 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92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70236U (zh)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铁屑清除装置
CN212051688U (zh) 一种新型钢管用镀锌装置
CN114952748B (zh) 一种功率放大器自动工装平台
CN219819243U (zh) 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
CN215314747U (zh) 一种带封闭除尘系统去除氧化铁皮的刷辊装置
CN116619207A (zh) 阴极板导电杆的修磨装置
CN211569703U (zh) 一种电源线收线装置
CN210388766U (zh) 一种用于铜板表面清洁的干刷机
CN214133406U (zh) 拉矫平整装置
CN215037803U (zh) 一种用于控制板加工的表面处理设备
CN111496633B (zh) 一种覆膜薄板双面去毛刺设备
CN221029243U (zh) 一种服装生产的布料裁切装置
CN219703028U (zh) 一种自动清洁的拉丝机
CN220382063U (zh) 一种组件尾料修边处理装置
CN210676402U (zh) 一种贵金属拉丝模加工用原料输送装置
CN211489976U (zh) 一种攻丝机的承接架
CN221017527U (zh) 一种辊式板面清扫装置
CN108247501A (zh) 一种球墨铸铁平台表面抛光处理系统
CN116037812B (zh) 一体式环保型双根剥壳矫直送线机
CN218946210U (zh) 一种钢丝加工用矫正装置
CN217043781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五金件生产加工的清洗设备
CN220718776U (zh) 一种钢化玻璃的四边磨边机
CN220920751U (zh) 一种金属零配件数控加工装置
CN212143932U (zh) 一种进线自动移位装置及光伏焊带压延涂锡一体机
CN210360797U (zh) 一种用于干刷机的夹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