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8347U - 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8347U
CN219818347U CN202321235432.1U CN202321235432U CN219818347U CN 219818347 U CN219818347 U CN 219818347U CN 202321235432 U CN202321235432 U CN 202321235432U CN 219818347 U CN219818347 U CN 219818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electrode
cooling
insert
welding tor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54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54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8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8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8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包括,焊炬本体;嵌件,与所述焊炬本体固定连接;电极,安装于所述嵌件;冷却件,与所述嵌件连接;其中,所述嵌件内靠近所述电极的一端开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件包括进液管以及回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冷却液通过所述进液管通入所述冷却腔并由所述回液管排出所述冷却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冷却腔位于嵌件内靠近电极的一端,使得冷却液的位置更加靠近电极,对电极进行散热的效果也就更好,在焊接作业过程中,电极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减少电极出现烧损等问题,提升该手持焊炬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了需要对电极进行打磨的频次,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焊接工具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
背景技术
钨极氩弧焊TIG(Tungsten Inert Gas)是工程建设常用的高质量焊接方法,广泛用于管道及设备焊接的打底焊道,焊接过程稳定、成形美观。在中厚板焊接领域中,大多使用液冷TIG焊炬焊接,经过一段时间大电流的焊接,电极会有烧损、氧化等现象,此时就需要花费时间去打磨电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用以提高对电极的冷却效率,克服电极烧损、氧化的问题,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包括,
焊炬本体;
嵌件,与所述焊炬本体固定连接;
电极,安装于所述嵌件;
冷却件,与所述嵌件连接;其中,
所述嵌件内靠近所述电极的一端开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件包括进液管以及回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冷却液通过所述进液管通入所述冷却腔并由所述回液管排出所述冷却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冷却腔位于嵌件内靠近电极的一端,使得冷却液的位置更加靠近电极,对电极进行散热的效果也就更好,在焊接作业过程中,电极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减少电极出现烧损等问题,提升该手持焊炬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了需要对电极进行打磨的频次,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嵌件包括外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筒端部的连接件;
所述外筒侧壁朝向所述连接件的端面开设有凹槽;
所述外筒侧壁朝向所述连接件的端面与所述连接件相接,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件表面之间形成冷却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生产过程中,对嵌件内的冷却腔的加工较为方便,提升了便利性,并能够降低成本。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外筒侧壁内开设有进液通道以及回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以及所述回液通道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
所述回液管与所述回液通道连通。
通过设置的冷却液通道,构成顺畅的冷却液循环通路,减少了对进液管以及回液管在外筒上固定位置的限制,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对进液管以及回液管固定在外筒上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液通道连通于所述冷却腔上第一设定位置,所述回液通道连通于所述冷却腔上第二设定位置;
所述冷却腔呈弧形,冷却腔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设定位置延伸至第二设定位置,且所述第一设定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隔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冷却腔形状,使得冷却液以单一路径由进液通道流动至回液通道,即从回液通道排出的冷却液均完整流过冷却腔,相较于将冷却腔设置为完整环形的方案,提高了对冷却液的利用率,减少出现部分冷却液未完全发挥冷却效果就从回液通道排出的问题;也减少出现部分冷却液长时间残留在冷却腔内,而新通入的冷却液比先通入的冷却液更快从回液通道排出的问题,对电极的冷却、散热效果更好。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进气管;
所述嵌件为筒状结构,且所述嵌件背离所述电极的一端为闭口,朝向所述电极的一端为开口;
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嵌件固定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嵌件内圈通道向所述电极周围供给气体;
所述嵌件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罩设在所述进气管外,用于与焊炬本体连接。
能够较为方便的向电极处通入保护气体,结构简便。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均由所述防护套内穿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进液管以及回液管二者与进气管并列设置,能够提升该手持焊炬的整体性,即减少手持焊炬本体外部多个位置均连接有管道的情况,更加便于对进液管、回液管以及进气管统一施加保护措施,使用手持焊炬时操作更加方便,也不容易因磕碰造成管道损坏的问题。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电极夹套,所述电极夹套与所述嵌件螺纹连接;
所述电极与所述电极夹套可拆卸固定连接。
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电极与嵌件的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嵌件外套设有硅橡胶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硅橡胶套起到对嵌件进行隔离的作用,减少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直接触碰嵌件而发生触电的问题,提升使用该手持焊炬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焊炬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嵌件以及电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件以及冷却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焊炬本体;2、嵌件;21、冷却腔;22、外筒;221、进液通道;222、回液通道;23、连接件;24、防护套;3、电极;4、冷却件;41、进液管;42、回液管;5、电缆;6、喷嘴;7、进气管;8、电极夹套;9、硅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端液冷手持焊炬,首先介绍一下前端液冷手持焊炬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端液冷手持焊炬为手工焊接所采用的一种常规工具,通过向电极3通入电流,在电极3与被焊物之间产生电弧,形成高温实现焊接,并向电极3周围通入保护气体,减少周围环境空气对被焊接物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在焊接过程中,电极3持续处于高温状态,经常会出现烧损、氧化的现象,需要花费时间对电极3进行打磨,也会造成电极3使用寿命的缩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以提高对电极3的冷却效率,减少电极3出现烧损等问题,延长电极3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便于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前端液冷手持焊炬”简称为“手持焊炬”。
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焊炬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焊炬包括焊炬本体1、嵌件2、电极3以及冷却件4,其中,焊炬本体1为该手持焊炬进行拿取、握持的主要部分,及该手持焊炬的把手部分;嵌件2为导电材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铜材质为例进行说明;电极3安装在嵌件2上,嵌件2与电缆5连接以接入电源,通过电缆5、嵌件2向电极3通电。
参考图2,冷却件4包括进液管41与回液管42,二者均与嵌件2可拆卸固定连接,实际设置时,可采用螺纹固定、卡扣固定等方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直接设置进液管41以及回液管42均与嵌件2固定连接,示例性的,采用焊接、热熔连接等方式。
参照图3,嵌件2内开设有冷却腔21,并且,冷却腔21位于嵌件2内靠近电极3所在的位置;示例性的,电极3固定在嵌件2其中一端部,冷却腔21位于嵌件2内电极3所在的一端。进液管41以及回液管42二者均与冷却腔21连通。
此外,还设有存储冷却液的容器,至少进液管41与冷却液容器连通,以将冷却液通过进液管41通入至冷却腔21内;该冷却液容器可采用常规使用的储液罐、储液桶等工具,在本申请中不再进行限定。至于设置的回液管42,在实际使用时,可将回液管42也连通至该存储容器,也可将回液管42连通至其他单独的容器或是制冷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对应的设置方式。
通过以上设置,在进行焊接作业的过程中,向冷却腔21内通入冷却液,对电极3进行冷却;而冷却腔21位于嵌件2内靠近电极3的位置,将嵌件2上电极3所在的一端称为头部,相较于从嵌件2尾部冷却的方式,将冷却液的冷却位置提前,更加靠近电极3,对电极3的冷却效果也就更好;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减少电极3出现烧损、氧化过快的问题,减少设备故障,并降低了需要对电极3进行打磨的频次,延长电极3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参照图3,嵌件2包括外筒22以及连接件23,外筒22与连接件23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外筒22与连接件23一体成型。外筒22为一筒状结构,朝向连接件23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将外筒22上开设有凹槽的表面称为第一表面,连接件23与第一表面连接,使得凹槽与连接件23的表面之间围设呈一封闭的冷却腔21。通过以上设置的嵌件2结构,加工形成冷却腔21较为方便,提升加工制造的便利性。
实际设置时,手持焊炬还包括喷嘴6,喷嘴6与外筒22可拆卸固定连接,将连接件23以及电极3围设在喷嘴6内部。
参照图3,并结合图4,外筒22侧壁内开设有两个通道,两个通道均与冷却腔21连通,并向背离连接件23的方向延伸;进液管41与回液管42均与外筒22固定连接,两个通道分别为进液通道221与回液通道222,其中,进液管41与进液通道221连通,回液管42与回液通道222连通,形成冷却液的循环通路。
此外,为了提升冷却液循环的顺畅性,参照图4,进液通道221与冷却腔21上第一设定位置连通,回液通道222与冷却腔21上第二设定位置连通。第一设定位置与第二设定位置分别为冷却腔21的两端,冷却腔21由第一设定位置朝第一方向延伸至第二设定位置,形成一弧形腔体结构;并且,冷却腔21的第一设定位置在朝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与第二设定位置隔断。
即冷却腔21并非为完整的环形通道,而是呈弧形,并且,为了保障足够的冷却面积,需要使得该弧形的冷却腔21的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面积足够大,以提升冷却面积,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
其次,通过设置的冷却腔21,形成由进液通道221向回液通道222的单向流通路径,在向其中通入冷却液对电极3进行冷却时,使得所有的冷却液均能够完全流过冷却腔21。在冷却腔21为一完整环形的情况下,会出现从进液通道221通入的冷却液由第一设定位置朝相反的两个方向流至回液通道222排出的情况,持续通入冷却液,会出现新通入的冷却液已从回液通道222排出,而先通入的冷却液仍残留在冷却腔21内的情况,造成该部分冷却液起到的冷却效果微乎其微,相当于做了“无用功”,导致对电极3的冷却效果较差的问题。
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能够保障通入冷却腔21内的冷却液均完全经过冷却腔21,对冷却液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冷却效果更好。
此外,进液管41与回液管42固定连接在外筒22上相近的位置,进液管41与回液管42呈并行的状态,穿过焊炬本体1;减少外部空间的占用,对进液管41以及回液管42与手持焊炬现有的结构进行了较好的集成化设置,减少对后续的使用带来不便。
另外,参照图3,该手持焊炬还包括进气管7,进气管7与存储保护气体的容器连接,向电极3周围通入保护气体;进气管7与进液管41以及回液管42并列设置,三者通向设置穿过焊炬本体1(把手),使得该手持焊炬整体结构保证规整,减少凸出在外部的结构,方便工作人员手持使用,也能够对进液管41、回液管42以及进气管7统一施加保护措施,比较方便;避免进液管41、回液管42以及进气管7分布在不同位置,在使用时出现与外物磕碰、损坏的问题。
外筒22以及连接件23截面均呈环形,并且,外筒22背离连接件23的一端为闭口,进气管7与外筒22固定连接,并与外筒22内圈连通,构成保护气体的通路。当然,在实际使用时,外筒22背离连接件23的一端一般会设置有其他部件,其中包括部分需要穿入至外筒22内部的构件,在该种情况下,需要保证外筒22背离连接件23的一端与穿入外筒22内的构件的连接位置保持密封。即本申请实施例中限定外筒22背离连接件23的一端为闭口,并非指外筒22背离连接件23的一端通过板状实现完全封堵密封,只需要限制保护气体朝向连接件23(即电极3)的方向流通即可。
参照图2,外筒22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套24,该防护套24与焊炬本体1固定连接,进液管41、回液管42以及进气管7均由防护套24内穿过,实现外筒22与焊炬本体1的连接,并对进液管41、回液管42以及进气管7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参照图2,该手持焊炬还包括电极夹套8,电极3通过电极夹套8与连接件23连接,电极夹套8与连接件23螺纹连接,电极夹套8端部设有供电极3插入的安装孔,电极3放入安装孔内,并通过电极夹套8夹紧,即可实现电极3与连接件23、外筒22的连接,形成由电缆5向电极3通电的回路。
对于电极夹套8固定电极3的方式,为相关领域所熟知的内容,示例性的,电极夹套8端部为可开合式的结构,即安装孔的尺寸可调,电极夹套8配合设置由极帽,极帽与外筒22转动连接并可相对外筒22锁定,极帽转动带动电极夹套8的端部开合,调整安装孔的尺寸,将电极3放入安装孔内,转动极帽使得电极夹套8安装孔尺寸减小,夹紧电极3实现固定,锁定极帽位置,即可实现对电极3的固定,操作较为方便。对于该部分电极夹套8及其配套设置的结构,均为相关领域所常规采用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另外,参照图2,该手持焊炬还设置有硅橡胶套9,硅橡胶套9包裹在外筒22上,硅橡胶套9与喷嘴6相接;将外筒22包裹在硅橡胶套9内,能够减少出现直接触碰外通过造成触电的问题,提升该手持焊炬使用的安全性。对于设置的硅橡胶套9,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陶瓷、氧化铝等耐高温绝缘材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申请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另外,本申请中的多个指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其特征在于,包括,
焊炬本体;
嵌件,与所述焊炬本体固定连接;
电极,安装于所述嵌件;
冷却件,与所述嵌件连接;其中,
所述嵌件内靠近所述电极的一端开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件包括进液管以及回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冷却液通过所述进液管通入所述冷却腔并由所述回液管排出所述冷却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液冷手持焊炬,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包括外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筒端部的连接件;
所述外筒侧壁朝向所述连接件的端面开设有凹槽;
所述外筒侧壁朝向所述连接件的端面与所述连接件相接,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件表面之间形成冷却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液冷手持焊炬,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侧壁内开设有进液通道以及回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以及所述回液通道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
所述回液管与所述回液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端液冷手持焊炬,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于所述冷却腔上第一设定位置,所述回液通道连通于所述冷却腔上第二设定位置;
所述冷却腔呈弧形,冷却腔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设定位置延伸至第二设定位置,且所述第一设定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隔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液冷手持焊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
所述嵌件为筒状结构,且所述嵌件背离所述电极的一端为闭口,朝向所述电极的一端为开口;
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嵌件固定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嵌件内圈通道向所述电极周围供给气体;
所述嵌件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罩设在所述进气管外,与焊炬本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液冷手持焊炬,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均由所述防护套内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液冷手持焊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极夹套,所述电极夹套与所述嵌件螺纹连接;
所述电极与所述电极夹套可拆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液冷手持焊炬,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外套设有硅橡胶套。
CN202321235432.1U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 Active CN219818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5432.1U CN219818347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5432.1U CN219818347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8347U true CN219818347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5432.1U Active CN219818347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8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50605B1 (ko) 아크 플라즈마 토치용 냉각 튜브, 전극 홀더 및 전극과 이들의 배열 및 이를 갖는 아크 플라즈마 토치
RU176471U1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лазменно-дуговой резки, включающая сопла и другие расходные компоненты,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способы работы
US8575510B2 (en) Nozzle for a liquid-cooled plasma burner, arrangement thereof with a nozzle cap, and liquid-cooled plasma burner comprising such an arrangement
KR101782171B1 (ko) 액체 냉각식 플라즈마 토오치용 노즐 및 이러한 플라즈마 토오치를 구비한 플라즈마 토오치 헤드
US4055741A (en) Plasma arc torch
CN101541465B (zh) 具有优化水冷却的等离子弧切割焊炬部件
KR101231087B1 (ko) 용접용 토치 헤드
US2547872A (en) Welding torch
CN219818347U (zh) 一种前端液冷手持焊炬
US20100276397A1 (en) Electrically isolated gas cups for plasma transfer arc welding torch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11360994U (zh) 一种全冷结构双钨极焊接枪体及装置
KR20090070579A (ko) 티그 용접용 토치
US4218605A (en) Air-carbon arc cutting and gouging torch
GB1598574A (en) Plasma-arc cutting machine
JPS6258828B2 (zh)
CN210878046U (zh) 一种自动化气保焊接用焊枪
JPH038873B2 (zh)
US3189723A (en) Arc welding gun
US3200235A (en) Heavy duty spot we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055589B2 (zh)
US11780025B2 (en) TIG welding torch
GB2539412A (en) Welding torch
CN211072179U (zh) 高熔深锁孔氩弧焊焊枪
CN213614718U (zh) 电极头和焊接设备
CN216680645U (zh) 一种新型水冷焊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