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3790U - 剥蒜器 - Google Patents

剥蒜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3790U
CN219813790U CN202320779439.3U CN202320779439U CN219813790U CN 219813790 U CN219813790 U CN 219813790U CN 202320779439 U CN202320779439 U CN 202320779439U CN 219813790 U CN219813790 U CN 219813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lic
peeling
peeling mechanism
conveying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94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玉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7794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3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3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3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剥蒜器,涉及家用电器领域,解决了蒜瓣与蒜皮难以完全分离,蒜皮剥离效果较差的问题。该剥蒜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破皮机构和扒皮机构,破皮机构用于将进入壳体内蒜粒的蒜皮划破;扒皮机构包括绞辊和推送部,绞辊设置有两个以上,所有绞辊围设出容纳空间,绞辊可转动的设置,绞辊转动时,能将进入容纳空间中破皮后蒜粒的蒜皮吸取并卷收;推送部在容纳空间中可转动的设置,从而将扒皮后的蒜粒推出壳体。蒜粒经过破皮机构时蒜皮被划破,破皮后的蒜粒进入扒皮机构中,绞辊转动能够将已经破皮的蒜粒上的蒜皮吸取并卷收,从而使蒜皮与蒜瓣分离,推送部在绞辊之间转动,将扒皮后的蒜瓣推出壳体,提高了蒜皮的剥离效果。

Description

剥蒜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剥蒜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喜欢用大蒜来为饭菜增味添香,但剥蒜皮的过程却比较繁琐。为了解决缓解人工剥蒜皮的劳动强度,现有市场上存在一些剥蒜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有的剥蒜器靠橡塑或硅胶材料的吸附力和手的摩擦力来为蒜粒脱皮,由于采用手动式结构,每次剥蒜的数量较少,导致剥蒜效果奇差,且后期清洗较为不便。还有的剥蒜器利用搅拌机构与杯壁碰撞击打破蒜皮,搅拌机构采用硬或软的材质,在搅拌叶片上安装硅胶剥片,靠电机带动搅拌组件与杯壁摩擦剥皮;这种剥蒜器蒜皮玻璃不完全,易损坏蒜瓣。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剥蒜器蒜瓣与蒜皮难以完全分离,蒜皮剥离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蒜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蒜瓣与蒜皮难以完全分离,蒜皮剥离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剥蒜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破皮机构和扒皮机构,其中:
所述破皮机构用于将进入所述壳体内蒜粒的蒜皮划破;
所述扒皮机构包括绞辊和推送部,所述绞辊设置有两个以上,所有所述绞辊围设出容纳空间,所述绞辊可转动的设置,所述绞辊转动时,能将进入所述容纳空间中破皮后蒜粒的蒜皮吸取并卷收;所述推送部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可转动的设置,从而将扒皮后的蒜粒推出所述壳体。
优选的,所述剥蒜器还包括料仓和输送机构,其中: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设置有两组以上,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传送带,所有所述传送带围设出输送空间,所述输送空间具有入料端口和出料端口,且所述输送空间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入料端口至所述出料端口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所述料仓与所述入料端口连通,所述传送带移动时能将蒜粒由所述入料端口吸取后输送至所述破皮机构,并将破皮后的蒜粒由所述出料端口推出所述输送空间。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组件还包括固定架、支架、第一弹性复位部和推杆,其中:
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有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传送带在对应所述支架上可移动的设置;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槽体,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位于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的端部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支架能在蒜粒的推动下转动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从而扩大所述入料端口或所述出料端口,且所述支架能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的推动下转动从而复位。
优选的,所述破皮机构包括两组以上的支座、转动块、第二弹性复位部和锥刺部,其中:
所述锥刺部固定于所述转动块上,所述转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的一端与所述支座固定,另一端与对应所述转动块连接;
所述锥刺部倾斜设置,且所有所述锥刺部之间的距离沿蒜粒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锥刺部能在蒜粒的推动下相互远离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且所述锥刺部能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的推动下相互靠近。
优选的,所述破皮机构还包括外盘、内盘和限位杆,其中:
所述外盘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外盘上,所述内盘与所述外盘之间形成有滑槽;
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转动块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滑槽内,任意所述转动块转动时能通过所述限位杆推动所述内盘相较于所述外盘转动,从而使所有所述转动块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扒皮机构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绞辊的旋向相反,所有绞辊的一端围设形成出蒜口,所述出蒜口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
所述推送部包括推送杆,所述推送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推送杆的基线为沿所述绞辊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线,所述推送杆转动时能将落入所述容纳空间中的蒜粒推动至所述出蒜口。
优选的,所述扒皮机构还包括扒皮壳和皮收集仓,所述扒皮壳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绞辊位于所述扒皮壳内,所述皮收集仓位于所有所述绞辊下方,用于收集蒜皮,所述扒皮壳至少罩设于所述皮收集仓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剥蒜器还包括掀皮机构,所述掀皮机构位于所述破皮机构和所述扒皮机构之间,所述掀皮机构包括基座,所有所述基座围设出过料口,所述过料口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辊刷,所述辊刷可转动的设置,所述辊刷转动时能对通过所述过料口的蒜粒上的蒜皮掀起。
优选的,所述剥蒜器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动力轴,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动力轴驱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动力轴以自身轴线为轴心转动,所述动力轴由所述扒皮机构延伸至所述输送机构处,所述动力轴与所述绞辊之间、所述动力轴与所述传送带之间通过齿轮传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仓,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动力仓内,所述动力仓上设置有锥齿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锥齿轮驱动连接;
所述动力轴上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啮合腔,所述锥齿轮伸入所述啮合腔内,所述锥齿轮与所述套筒啮合传动,从而带动所述动力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剥蒜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蒜粒进入剥蒜器内后,启动机器,蒜粒经过破皮机构时蒜皮被划破,破皮后的蒜粒进入扒皮机构中,多个绞辊包围住蒜粒,绞辊转动能够将已经破皮的蒜粒上的蒜皮吸取并卷收,从而使蒜皮与蒜瓣分离,推送部在绞辊之间转动,能够将扒皮后的蒜瓣推出壳体。上述装置,能够将蒜皮尽可能从蒜瓣上完全剥离,剥离后的蒜瓣直接推送出壳体,提高了蒜皮的剥离效果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剥蒜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剥蒜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破皮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破皮机构省略掉一个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弹性复位部与传送带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掀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掀皮机构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扒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扒皮机构内部与动力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绞辊与推送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动力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动力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动力仓与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01、定位卡槽;102、承接槽;200、盖体;300、动力仓;1、料斗;2、破皮机构;21、支座;22、转动块;23、第二弹性复位部;24、锥刺部;25、外盘;26、内盘;27、滑槽;28、限位杆;29、推动块;3、输送机构;301、入料端口;302、出料端口;303、输送空间;31、传送带;311、摩擦条;32、固定架;33、支架;34、第一弹性复位部;35、推杆;36、卡块;4、掀皮机构;41、基座;42、辊刷;43、过料口;5、扒皮机构;51、绞辊;52、推送杆;53、扒皮壳;54、皮收集仓;541、定位卡块;6、驱动机构;61、驱动装置;62、动力轴;621、第一动力齿轮;622、第二动力齿轮;623、第三动力齿轮;63、套筒;631、啮合腔;64、锥齿轮;7、插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剥蒜器,能够将蒜皮尽可能从蒜瓣上完全剥离,剥离后的蒜瓣直接推送出壳体,提高了蒜皮的剥离效果和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图1-图1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剥蒜器,包括壳体100、位于壳体100内的破皮机构2和扒皮机构5,其中:破皮机构2用于将进入壳体100内蒜粒的蒜皮划破;扒皮机构5包括绞辊51和推送部,绞辊51设置有两个以上,所有绞辊51围设出容纳空间,绞辊51可转动的设置,绞辊51转动时,能将进入容纳空间中破皮后蒜粒的蒜皮吸取并卷收;推送部在容纳空间中可转动的设置,从而将扒皮后的蒜粒推出壳体100。
本实施例的剥蒜器,蒜粒进入剥蒜器内后,启动机器,蒜粒经过破皮机构2时蒜皮被划破,破皮后的蒜粒进入扒皮机构5中,多个绞辊51包围住蒜粒,绞辊51转动能够将已经破皮的蒜粒上的蒜皮吸取并卷收,从而使蒜皮与蒜瓣分离,推送部在绞辊51之间转动,能够将扒皮后的蒜瓣推出壳体100。上述装置,能够将蒜皮尽可能从蒜瓣上完全剥离,剥离后的蒜瓣直接推送出壳体100,提高了蒜皮的剥离效果和工作效率。
参见图1所示,具体的,剥蒜器还包括料斗1,壳体100上盖合有盖体200,打开盖体200后,能够将蒜粒投入料斗1内,料斗1用于暂时存放蒜粒。
为了便于料斗内的蒜粒能够到达破皮机构2进行破皮,本实施例中的剥蒜器包括输送机构3,参见图2、图5所示,输送机构3包括传送带31组件,传送带31组件设置有两组以上,传送带31组件包括传送带31,所有传送带31围设出输送空间303,输送空间303具有入料端口301和出料端口302,且输送空间303的横截面积沿入料端口301至出料端口302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料斗1与入料端口301连通,传送带31移动时能将蒜粒由入料端口301吸取后输送至破皮机构2,并将破皮后的蒜粒由出料端口302推出输送空间303。
其中,参见图6,传送带31表面设置有凸起的摩擦条311,用于增大传送带31和蒜粒之间的摩擦力。
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传送带31包括有六条,其中上方三条传送带31围设出的输送空间303的横截面积沿入料端口301至出料端口302方向逐渐增大,下方三条传送带31围设出的输送空间303的横截面积沿入料端口301至出料端口302方向逐渐减小;上述结构,传送带31移动时首先将蒜粒通过口径较小的入料端口301卷入,蒜粒进入输送空间303后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到达口径较小的出料端口302后在传送带31的摩擦力作用下推送出输送空间303。
输送机构3的主要作用是将蒜粒由入料端口301逐个吸取,并将其输送至破皮机构2进行破皮。
实际生活中,大蒜的蒜粒大小不一,若蒜粒比入料端口301小的多,则输送机构3难以输送蒜粒,若蒜粒比入料端口301大,则蒜粒难以进入入料端口301。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输送组件的入料端口301、出料端口302的大小能够随蒜粒的大小自适应的调节。
参图5和图6所示,传送带31组件还包括固定架32、支架33、第一弹性复位部34和推杆35,其中:固定架32固定连接于壳体100内,所有支架33转动连接于固定架32上,传送带31在对应支架33上可移动的设置;固定架32上设置有槽体,第一弹性复位部34位于槽体内,第一弹性复位部34可以为复位弹簧,第一弹性复位部34的端部与推杆35连接,推杆35与支架33连接;支架33能在蒜粒的推动下转动并压缩第一弹性复位部34,从而扩大入料端口301或出料端口302,以使该蒜粒经过入料端口301,且支架33能在第一弹性复位部34的推动下转动,从而复位。
参见图6,具体的,第一弹性复位部34的端部连接有卡块36,卡块36与推杆35卡接。
当蒜粒移动至入料端口301处,蒜粒推动支架33相较于固定架32转动,支架33的朝向入料端口301的一端朝向远离壳体100中轴向的方向移动,第一弹性复位部34被压缩,入料端口301增大,蒜粒能够经入料端口301进入输送空间303,当该蒜粒离开入料端口301进入输送空间303中后,传送带31和支架33脱离了蒜粒的作用,能够在第一弹性部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复位。同理,蒜粒可从出料端口302离开输送空间303。
上述结构,入料端口301和出料端口302能够随着蒜粒直径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给蒜粒增加了多个方向(图中为三个方向)的压力,便于蒜粒可以被顺利传送。
参见图2所示,输送机构3中,传送带31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这样,一个驱动装置61即可以带动所有传送带31同步移动,使结构更紧凑,传送带31的传送结构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破皮机构2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2-图4所示,破皮机构2包括两组以上的支座21、转动块22、第二弹性复位部23和锥刺部24,其中:支座21固定于壳体100上,锥刺部24固定于转动块22上,转动块22转动连接于支座21上,第二弹性复位部23的一端与支座21固定,另一端与对应转动块22连接;第二弹性复位部23的另一端固定有推动块29,推动块29与转动块22相互抵靠;锥刺部24倾斜设置,且所有锥刺部24之间的距离沿蒜粒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锥刺部24能在蒜粒的推动下相互远离并压缩第二弹性复位部23(第二弹性复位部23可以为复位弹簧),且锥刺部24能在第二弹性复位部23的推动下相互靠近。
参见图2-图4,上述锥齿部可以为尖针或尖刀,锥刺部24位于输送机构3的入料端口301的出料侧,蒜粒能够在输送机构3的作用下顺利传送至锥刺部24,之后蒜皮被破皮机构2的锥刺部24从多个方向划开多个破口,便于后续扒皮机构5将蒜皮剥离。
由于大蒜的蒜粒大小不一,为了使锥刺部24能够对划开蒜皮,参见图4,蒜粒推动锥刺部24相互远离,参见图3和图4,此时转动部相较于支座21转动,并压缩第二弹性复位部23,当蒜皮被划开,蒜粒离开锥刺部24后,转动部在第二弹性复位部2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复位,便于对下一个蒜粒进行破皮。
本实施例中锥刺部24之间的距离能够随蒜粒的大小自适应的调节,破皮机构2能够对不同粒径的蒜粒进行破皮。
由于大蒜蒜粒形状的不规则性,蒜粒经过破皮机构2时会出现朝某个锥刺部24方向着重倾斜的问题,导致其余锥刺部24对其表面无法有效开刀,影响蒜粒的破皮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破皮机构2还包括外盘25、内盘26和限位杆28,其中:外盘25与壳体100固定,支座21固定于外盘25上,内盘26与外盘25之间形成有滑槽27;限位杆28与转动块22连接,并延伸至滑槽27内,任意转动块22转动时能通过限位杆28推动内盘26相较于外盘25转动,从而使所有转动块22同步转动。
参见图4,滑槽27为弧形结构,滑槽27与限位杆28的配合结构,用于在转动块22相较于支座21转动时,推动内盘26相较于外盘25转动。
具体的,参见图4所示,限位杆28与推杆35固定。当蒜粒在输送机构3作用下经过锥刺部24,即使蒜粒的形状不规则,当蒜粒推动任意转动块22相较于支座21转动时,转动块22推动限位杆28在滑槽27内滑动,滑槽27限制限位杆28的移动轨迹,且随着限位杆28的移动,内盘26被限位杆28推动,内盘26相较于外盘25转动,这样,内盘26能够再通过其余限位杆28带动其余转动块22转动,从而实现所有锥刺部24的同步进退,可以有效对蒜粒表面开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扒皮机构5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9-图11所示,扒皮机构5中,相对设置的两个绞辊51的旋向相反,所有绞辊51的一端围设形成出蒜口,出蒜口与容纳空间相连通;推送部包括推送杆52,推送杆52位于容纳空间中,推送杆52的基线为沿绞辊5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线,推送杆52转动时能将落入容纳空间中的蒜粒推动至出蒜口。
推送杆52的上述结构,不影响蒜粒掉落至容纳空间中,推送杆52能够在转动时推动蒜粒沿绞辊51的长度方向前进,随着蒜粒的不断移动,绞辊51不断将蒜皮卷收,直至蒜粒被推动至出蒜口,蒜粒从壳体100中掉落。
蒜粒的尾部存在有凸起的尖端(形似“小尾巴”),若该尖端被卷入绞辊51之间后,容易导致绞辊51卡住无法运转。上述推送部的结构,不仅可以及时解决绞辊51被卡住的问题,也可以将剥好的蒜粒顺利推出出蒜口。
参见图10,绞辊51通过轴杆连接有齿轮部(图中省略了轴杆),相邻齿轮部之间相互啮合,所有齿轮部连接有同一驱动装置61,驱动装置61用于带动所有绞辊51同步转动,便于提高结构的紧凑性,驱动装置61与绞辊51的传动结构下文说明。
参见图11所示,绞辊51包括有奇数个(并不限定),除位于最下方的绞辊51外,相对设置的两个绞辊51的旋向相反,便于对蒜皮充分卷收。绞辊51的表面为齿状或凸起的条状。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9和图10,扒皮机构5还包括扒皮壳53和皮收集仓54,扒皮壳53位于壳体100内,绞辊51位于扒皮壳53内,皮收集仓54位于所有绞辊51下方,用于收集蒜皮,扒皮壳53至少罩设于皮收集仓54的上部。参见图10,皮收集仓54的上侧敞口,且皮收集仓54相对两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口,位于最下部的绞辊51的至少部分低于皮收集仓54的上沿。上述扒皮壳和皮收集仓54的配合结构,绞辊51卷收的蒜皮能够准确落入皮收集仓54内,防止蒜皮进入其它机构内。
本实施例的扒皮机构5,蒜粒掉落至扒皮机构5的绞辊51之间,绞辊51对蒜皮进行吸附和剥离,蒜皮被绞辊51吸附,掉落到皮收集仓54内,剥好的蒜粒被螺旋形的推送杆52推至出蒜口。
蒜粒经过破皮机构2作用后,蒜皮存在一定程度的翘起,为了便于扒皮机构5能够进一步将蒜皮从蒜粒上剥离,本实施例的剥蒜器还包括掀皮机构4,参见图2、图7和图8所示,掀皮机构4位于破皮机构2和扒皮机构5之间,掀皮机构4包括基座41,所有基座41围设出过料口43,过料口43与容纳空间相连通;基座41上设置有辊刷42,辊刷42可转动的设置,辊刷42转动时能对通过过料口43的蒜粒上的蒜皮掀起。参见图8,每个辊刷42均连接有齿轮,三个齿轮通过皮带传动,其中一个齿轮与驱动装置61传动连接,具体传动方式下文说明。
参见图2,掀皮机构4位于出料端口302的出料侧,作用是:蒜粒经过破皮机构2破皮后,被输送机构3传送至掀皮机构4,掀皮机构4上的辊刷42从多个方向(参见图7,图中为三个方向)对蒜粒表面运动,使得蒜皮呈现一种散乱的状态,蒜粒被掀皮机构4作用后,进入扒皮机构5,从而便于绞辊51对散乱的蒜皮卷收,便于扒皮机构5将蒜皮从蒜瓣上充分剥离。(辊刷42表面材质和普通刷子材质相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参见图2、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剥蒜器包括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装置61和动力轴62,其中:驱动装置61与动力轴62驱动连接,用于带动动力轴62以自身轴线为轴心转动,动力轴62由扒皮机构5延伸至输送机构3处,动力轴62与绞辊51之间、动力轴62与传送带31之间、动力轴62与辊刷42之间均通过齿轮传动。
具体的,驱动装置61包括电机,电机与动力轴62驱动连接,参见图2、图8和图10所示,动力轴6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动力齿轮621、第二动力齿轮622和第三动力齿轮623,第一动力齿轮621与其中任一绞辊51所连接的齿轮啮合传动,并与推送杆52所连接的齿轮啮合传动,如图10所示,动力轴62带动第一动力齿轮621转动时,能够带动绞辊51、推送杆52转动;参见图8,第二动力齿轮622与任一辊刷42所连接的齿轮啮合传动,所有辊刷42所连接的齿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动力轴62带动第二动力齿轮622转动时,能够实现所有辊刷42同步转动。参见图2所示,第三动力齿轮623与任一传送带31所连接的齿轮啮合传动,传送带31之间通过齿轮同步传动连接,动力轴62带动第三动力齿轮623转动时,能够实现所有传送带31同步移动。
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6,同一驱动装置61与动力轴62驱动连接,一个动力轴62能够同时为输送机构3、掀皮机构4和扒皮机构5提供动力,结构紧凑。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10所示,驱动装置61包括动力仓300,驱动装置61(电机)位于动力仓300内,动力仓300上设置有锥齿轮64(如图10),驱动装置61与锥齿轮64驱动连接(通过齿轮传送,如图2所示);参见图13,动力轴62上固定有套筒63,套筒63内设置有啮合腔631,锥齿轮64伸入啮合腔631内,锥齿轮64与套筒63啮合传动,从而带动动力轴62转动。
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驱动装置61(电机)通过锥齿轮64与啮合腔631的配合结构,驱动动力轴62转动。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皮收集仓54的结构:
参见图14,皮收集仓54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卡块541,壳体100上设置有定位卡槽101,皮收集仓54能沿壳体100的轴线方向伸入定位卡槽101内,并与壳体100连接。
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动力仓300上设置有插接块7,壳体100(动力仓的上方机体)上设置有承接槽102,插接块7插入承接槽102内且两者过盈配合,从而将动力仓300和壳体100可拆卸连接;且动力仓300与壳体100装配到位时,锥齿轮64伸入啮合腔631内,锥齿轮64与套筒63啮合传动。
参见图12,插接块7为锥形块,其直径沿远离动力仓300的方向逐渐缩小,且承接槽102为与锥形块适配的锥形槽。上述结构便于插接块7插入承接槽102内时能够将动力仓300与壳体100(上方机体)稳定连接。
当需要拆卸皮收集仓54时,沿背离壳体100的方向拔出动力仓300,锥齿轮64与套筒63分离,即可分离动力仓300和壳体100;沿背离壳体100的方向即可抽出皮收集仓54,实现皮收集仓54与壳体100的分离,从而方便倾倒蒜皮。
上述结构,无需设置螺钉等锁紧件连接动力仓和壳体,结构简单,便于倾倒皮收集仓54内的蒜皮。插接块7与锥齿轮64均为锥形结构,能够提高动力仓300与壳体100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驱动装置61(电机)转动时仅带动动力轴62转动。
本实施例中动力仓300与动力轴62可拆卸,动力仓300可独立取下,便于维修更换,同时便于皮收集仓54清理蒜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剥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破皮机构和扒皮机构,其中:
所述破皮机构用于将进入所述壳体内蒜粒的蒜皮划破;
所述扒皮机构包括绞辊和推送部,所述绞辊设置有两个以上,所有所述绞辊围设出容纳空间,所述绞辊可转动的设置,所述绞辊转动时,能将进入所述容纳空间中破皮后蒜粒的蒜皮吸取并卷收;所述推送部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可转动的设置,从而将扒皮后的蒜粒推出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蒜器还包括料仓和输送机构,其中: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设置有两组以上,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传送带,所有所述传送带围设出输送空间,所述输送空间具有入料端口和出料端口,且所述输送空间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入料端口至所述出料端口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所述料仓与所述入料端口连通,所述传送带移动时能将蒜粒由所述入料端口吸取后输送至所述破皮机构,并将破皮后的蒜粒由所述出料端口推出所述输送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组件还包括固定架、支架、第一弹性复位部和推杆,其中:
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有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传送带在对应所述支架上可移动的设置;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槽体,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位于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的端部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支架能在蒜粒的推动下转动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从而扩大所述入料端口或所述出料端口,且所述支架能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的推动下转动从而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皮机构包括两组以上的支座、转动块、第二弹性复位部和锥刺部,其中:
所述锥刺部固定于所述转动块上,所述转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的一端与所述支座固定,另一端与对应所述转动块连接;
所述锥刺部倾斜设置,且所有所述锥刺部之间的距离沿蒜粒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锥刺部能在蒜粒的推动下相互远离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且所述锥刺部能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的推动下相互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皮机构还包括外盘、内盘和限位杆,其中:
所述外盘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外盘上,所述内盘与所述外盘之间形成有滑槽;
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转动块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滑槽内,任意所述转动块转动时能通过所述限位杆推动所述内盘相较于所述外盘转动,从而使所有所述转动块同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扒皮机构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绞辊的旋向相反,所有绞辊的一端围设形成出蒜口,所述出蒜口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
所述推送部包括推送杆,所述推送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推送杆的基线为沿所述绞辊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线,所述推送杆转动时能将落入所述容纳空间中的蒜粒推动至所述出蒜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扒皮机构还包括扒皮壳和皮收集仓,所述扒皮壳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绞辊位于所述扒皮壳内,所述皮收集仓位于所有所述绞辊下方,用于收集蒜皮,所述扒皮壳至少罩设于所述皮收集仓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蒜器还包括掀皮机构,所述掀皮机构位于所述破皮机构和所述扒皮机构之间,所述掀皮机构包括基座,所有所述基座围设出过料口,所述过料口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辊刷,所述辊刷可转动的设置,所述辊刷转动时能对通过所述过料口的蒜粒上的蒜皮掀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蒜器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动力轴,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动力轴驱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动力轴以自身轴线为轴心转动,所述动力轴由所述扒皮机构延伸至所述输送机构处,所述动力轴与所述绞辊之间、所述动力轴与所述传送带之间通过齿轮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剥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仓,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动力仓内,所述动力仓上设置有锥齿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锥齿轮驱动连接;
所述动力轴上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啮合腔,所述锥齿轮伸入所述啮合腔内,所述锥齿轮与所述套筒啮合传动,从而带动所述动力轴转动。
CN202320779439.3U 2023-04-10 2023-04-10 剥蒜器 Active CN219813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9439.3U CN219813790U (zh) 2023-04-10 2023-04-10 剥蒜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9439.3U CN219813790U (zh) 2023-04-10 2023-04-10 剥蒜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3790U true CN219813790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5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9439.3U Active CN219813790U (zh) 2023-04-10 2023-04-10 剥蒜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3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3574B (zh) 一种鱼丸制作装置
CN108813682B (zh) 一种基于接触摩擦来去除蒜瓣表皮的去皮设备
CN219813790U (zh) 剥蒜器
CN113826660B (zh) 一种饺子皮制作用自动成型机
CN116350053A (zh) 剥蒜器
CN109077102B (zh) 一种具有冲洗功能的小龙虾剥壳装置
CN108378379B (zh) 一种用于中药材莲子取芯后的莲肉与莲芯分离装置
CN219612599U (zh) 玉米剥皮机
CN215694337U (zh) 一种用于果酱加工的破碎机
CN212520624U (zh) 一种灌肠机
CN109527603B (zh) 一种清洗榨汁残渣分离榨汁机器
CN112492982A (zh) 一种高频率玉米穗加工联合一体机械设备
CN104997386A (zh) 一种原汁机
CN212549747U (zh) 一种竹签切割用头尾废料收集处理装置
CN108576876B (zh) 一种莲子开边取芯加工用连续生产系统
CN219928800U (zh) 沙棘果汁制备机的残渣排出结构
CN214440902U (zh) 一种料塔筛板用的清理装置
CN219835159U (zh) 一种洋葱去根去皮装置
CN114029313B (zh) 一种花圈粉碎机
CN217657933U (zh) 一种面团分割搓圆装置
CN219612971U (zh) 一种花生红衣去除装置
CN217432212U (zh) 枸杞原浆初加工原料除杂杀菌分选系统
CN216225439U (zh) 一种中药切片机用片体筛分装置
CN211436549U (zh) 一种饲料粉碎机
CN219253281U (zh) 一种用于坚果炒干机的送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