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3755U - 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 - Google Patents

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3755U
CN219813755U CN202223516900.0U CN202223516900U CN219813755U CN 219813755 U CN219813755 U CN 219813755U CN 202223516900 U CN202223516900 U CN 202223516900U CN 219813755 U CN219813755 U CN 219813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double
cup body
shel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169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port Man Cup Po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port Man Cup Po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port Man Cup Po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port Man Cup Po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169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3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3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3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包括上端敞口的双层杯体,双层杯体包括杯体外壳和杯体内胆,杯体外壳套于杯体内胆外且两者固定相连,双层杯体的杯体外壳与杯体内胆周向之间设有周向隔热结构,双层杯体的杯底设有内外导热结构以将杯体内胆的热量传导至双层杯体的杯底下表面,双层杯体的下端固定设有连接套,连接套内部设有冷却器,冷却器与双层杯体之间设有温差发电组件,温差发电组件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双层杯体的杯底下表面与冷却器上表面热交换连接,温差发电组件与磁力驱动装置电连接,双层杯体内置有独立于双层杯体的磁力棒,磁力驱动装置与磁力棒磁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搅拌动力强、搅拌时间持久的优点。

Description

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化搅拌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搅拌杯、磁力搅拌杯、磁化杯的驱动方式都为单一的电力供电驱动,需要更换电池或充电后才能使用,使用成本较高。
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也进行了探索研究,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热能驱动的搅拌杯,公开号:CN201520466866.1,该实用新型专利将温差发电组件设置在杯体侧壁的夹层中,利用倒入液体与外接的温度差发电带动杯体内部的搅拌件实现搅拌。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其选用了单层导热材质的杯体,单层导热材质的杯体的保温功能较差,存在杯体周向及底面散热过快,导致通过导热材质的杯体供热时间过短,从而影响温差发电组件的电能供给时间,存在搅拌动力不足、搅拌时间过短的缺点,难以满足部分饮品的搅拌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搅拌动力强、搅拌时间持久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包括上端敞口的双层杯体,所述的双层杯体包括杯体外壳和杯体内胆,所述的杯体外壳套于杯体内胆外且两者固定相连,所述的双层杯体的杯体外壳与杯体内胆周向之间设有周向隔热结构,所述的双层杯体的杯底设有内外导热结构以将杯体内胆的热量传导至双层杯体的杯底下表面,双层杯体的下端固定设有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内部设有冷却器,所述的冷却器与双层杯体之间设有温差发电组件,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双层杯体的杯底下表面与冷却器上表面热交换连接,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与磁力驱动装置电连接,双层杯体内置有独立于双层杯体的磁力棒,磁力驱动装置与磁力棒磁性连接。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磁力驱动装置设置于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与连接套和/或冷却器固连,所述的固定支架顶住冷却器下端以使温差发电组件被压紧在双层杯体的杯底下表面与冷却器上表面之间。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杯体内胆和杯体外壳均为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的内外导热结构包括杯体内胆底部和杯体外壳底部且两个底部均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的杯体内胆的底部外底面与所述的杯体外壳的底部内底面局部贴合;或者,所述的杯体内胆底部的外底面与所述的杯体外壳底部的内底面整体贴合。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杯体外壳底部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腔,所述的杯体内胆底部与杯体外壳底部的凹腔区域对应的内底面贴合,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设于凹腔内。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杯体外壳底部的凹腔位于中心区域,所述的杯体外壳底部的凹腔外围的内底面与杯体内胆的外底面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杯体外壳下端敞口,所述的杯体内胆下端封闭,所述的杯体外壳下端与杯体内胆侧部或底部固连,以使杯体外壳与杯体内胆共用杯体内胆的底部,所述的内外导热结构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杯体内胆的底部;
或者,所述的杯体外壳下端封闭,所述的杯体内胆下端敞口,所述的杯体内胆下端与杯体外壳侧部或底部固连,以使杯体内胆与杯体外壳共用杯体外壳的底部,所述的内外导热结构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杯体外壳的底部。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杯体内胆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腔,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设于凹腔内;或者,所述的杯体外壳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腔,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设于凹腔内。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周向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杯体外壳内壁与杯体内胆外壁之间的间隔空间,所述的双层杯体上设有与间隔空间贯通的真空吸气孔,所述的真空吸气孔在间隔空间抽真空后封闭。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磁力驱动装置包括马达和设置在马达动力输出轴上的磁力座,所述的马达动力输出轴朝上设置,所述的磁力座上固定有至少一个磁块,所述的冷却器下端中心区域设有内凹的容置腔,磁力座设于所述的容置腔内。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容置腔的深度不小于冷却器高度的50%;所述的容置腔的直径大于马达的直径。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风冷散热结构,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磁力座上的至少一个风扇叶。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固定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其中一个通风孔中穿设有连接磁力驱动装置与温差发电组件的导线。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固定马达的环形中心部,所述的环形中心部周向延伸有若干辐板,所述的连接套的下端设有若干对应于辐板且向下延伸的卡板,所述的卡板下端设有压迫扣于辐板端部的挂钩,所述的冷却器下端支撑于辐板;
或者,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固定马达的环形中心部,所述的环形中心部与冷却器的容置腔紧配,所述的连接套的下端设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卡板,所述的卡板下端设有压迫扣于冷却器底部的挂钩。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双层杯体、温差发电组件和冷却器两两相接的热交换表面之间均注入有导热膏均匀导热,所述的冷却器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内盛装有冷却液。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双层杯体的外侧设有装饰件,所述的装饰件呈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筒状体。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装饰件包括呈筒状的装饰套,所述的装饰套的上端敞口且下端被底盖封闭,所述的底盖与装饰套连为一体结构或底盖与装饰套分体设置,所述的底盖与所述连接套固连和/或所述的装饰套与双层杯体固连。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装饰件上端与双层杯体上端敞口外边沿固定相连。
在上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中,所述的装饰件上端安装有手柄,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磁力驱动装置启停的开关。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的优点在于:
1.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杯体外壳与杯体内胆周向之间设有周向隔热结构并配合双层杯底底部的内外导热结构,在保证双层杯体的保温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的增加双层杯体、温差发电组件以及冷却器之间的热量传导效率,从而提升温差发电组件上下两面的温差值,提升其发电效率,延长其发电时间,最终提升磁力驱动装置带动磁力棒的搅拌效率和搅拌时间;
2.通过在杯体外壳内壁与杯体内胆外壁间隔空间贯通的部位设置真空吸气孔,便于在间隔空间抽真空处理后封闭,有利于阻断双层杯体的周向散热,且能增强双层杯体内底面传导热量至温差发电组件转换更多的电能,从而提升了搅拌动力,也能更好的提高对杯内盛装饮品的保温时效及隔热效果;
3.通过在双层杯体的外侧设置装饰件,形成三层保温结构,提升保温效果,延长温差发电组件的发电时间,从而延长搅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3为双层杯体的示意图;
图4-6为连接套的示意图;
图7为温差发电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冷却器的示意图;
图9为马达的示意图;
图10为磁力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11和12为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图13为双层杯体与连接套的配合示意图;
图14为温差发电组件与双层杯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15为冷却器与连接套的配合示意图;
图16为固定支架与连接套的配合示意图;
图17为磁力驱动装置与固定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18为本磁化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双层杯体内置磁力棒的示意图;
图20为双层杯体与装饰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1为底盖可拆卸的装饰件与双层杯体配合的示意图;
图22为双层杯体与装饰件的配合的内部示意图;
图23为手柄的内部示意图;
图24为手柄与装饰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双层杯体、2-杯体外壳、3-第一外螺纹、4-第二外螺纹、5-杯体上开口、6-杯盖限位台阶、7-防滑凹槽、8-杯体外壳的外底面、9-凹腔、10-焊接位、11-真空吸气孔、12-杯体内胆、13-茶叶滤网安装台阶、14-杯体内胆的内底面、15-第一加强筋、16-连接套、17-连接套上开口、18-配位螺纹、19-杯底限位台阶、20-通孔、21-挂钩、22-环形凹槽、23-温差发电组件、24-温差发电组件的上表面、25-温差发电组件的下表面、26-温差发电组件电源线、27-冷却器、28-冷却器的上表面、29-第二加强筋、30-冷却器的下表面、31-容置腔、32-磁块、33-磁力座、35-风扇叶、37-马达、38-驱动轴、39-马达电源线、40-磁力驱动装置、41-磁力棒、42-固定支架、43-辐板、44-环形中心部、45-马达限位台阶、46-通风孔、47-马达挂钩、48-弧形片、49-装饰件、50-装饰件的限位台阶、51-手柄定位环槽、52-第三外螺纹、53-装饰件上开口,54-底盖、55-手柄、56-定位凸环、57-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19所示,本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包括上端敞口的双层杯体1,上述的双层杯体1包括杯体外壳2和杯体内胆12,上述的杯体外壳2套于杯体内胆12外且两者固定相连,上述的双层杯体1的杯体外壳2与杯体内胆12周向之间设有周向隔热结构,上述的双层杯体1的杯底设有内外导热结构以将杯体内胆12的热量传导至双层杯体1的杯底下表面,双层杯体1的下端固定设有连接套16,上述的连接套16内部设有冷却器27,上述的冷却器27与双层杯体1之间设有温差发电组件23,上述的温差发电组件2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双层杯体1的杯底下表面与冷却器27上表面热交换连接,上述的温差发电组件23与磁力驱动装置40电连接,双层杯体1内置有独立于双层杯体1的磁力棒41,磁力驱动装置40与磁力棒41磁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双层杯体1提供优秀的保温性能,相较于对比文件,倒入到杯体内胆12内部的液体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温,使得液体的热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通过内外导热结构传导至温差发电组件23组件的上表面上,使其上下表面之间形成温度差值,产生热电效应,驱动磁力驱动装置40,带动磁力棒41搅动杯体内胆12内部的液体,对液体进行长时间,强动力的搅拌,满足饮料产品的保温和搅拌需求。
作为优选,如图18所示,上述的磁力驱动装置40设置于固定支架42,上述的固定支架42与连接套16和/或冷却器27固连,上述的固定支架42顶住冷却器27下端以使温差发电组件23被压紧在双层杯体1的杯底下表面与冷却器27上表面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42可以为磁力驱动装置40提供安装和支撑,此外,固定支架42还能将给冷却器27下端一个向上的压力,迫使温差发电组件23被压紧在双层杯体1的杯底下表面与冷却器27上表面之间,增大双层杯体1、温差发电组件23与冷却器27之间的热量传导效率,提升温差发电组件23的发电效率,最终提升本磁化杯的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如图1-3所示,上述的杯体内胆12和杯体外壳2均为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筒体,上述的内外导热结构包括杯体内胆12底部和杯体外壳2底部且两个底部均由导热材料制成,上述的杯体内胆12的底部外底面与上述的杯体外壳2的底部内底面局部贴合;或者,上述的杯体内胆12底部的外底面与上述的杯体外壳2底部的内底面整体贴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杯体内胆12和杯体外壳2的底部均为导热材料制成,当两者的底部局部贴合时,杯体内胆12内部液体的热量传导速率较慢,但其保温性能更好,温差发电组件23能够在温差影响下,进行长时间的发电,实现对杯体内胆12液体的长时间且充分的搅拌;当两者的底部整体贴合时,其保温性能下降,但杯体内胆12内部液体的热量传导速率提升,温差发电组件23在该情况下,其上下两面的温差值增大,从而能够产生更大的电能,驱动磁力驱动装置40产生以更高的输出功率带动磁力棒41转动,实现对杯体内胆12液体的高速搅拌,得到质地均匀的液体饮料,上述两种设置方式,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进行选择。
作为优选,如图1-3所示,上述的杯体外壳2底部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腔9,上述的杯体内胆12底部与杯体外壳2底部的凹腔9区域对应的内底面贴合,上述的温差发电组件23设于凹腔9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凹腔9并将温差发电组件23设于其内部,能够有效缩温差发电组件23与杯体外壳2的底部之间的间距,增大温差发电组件23与内外导热结构之间的热量传导效率,提升温差发电组件23的发电效率,进而增大磁力驱动器装置的输出功率,使得磁力驱动装置40能够更加有效地带动磁力棒41转动,产生良好的搅拌效果,此外,还可以缩减本磁化杯的整体高度,降低搅拌杯的重心,提升搅拌时杯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的杯体外壳2底部的凹腔9位于中心区域,上述的杯体外壳2底部的凹腔9外围的内底面与杯体内胆12的外底面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环形间隙,在保证温差发电组件23与内外导热结构之间热传导面积的同时,降低杯体外壳2的凹腔9外围的上表面与杯体内胆12的底面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增加双层杯体1的保温隔热效果,降低双层杯体1内部液体热量散失的速率,延长温差发电组件23的发电时间,最终延长搅拌时间。
作为优选,如图1-3所示,上述的杯体外壳2下端敞口,上述的杯体内胆12下端封闭,上述的杯体外壳2下端与杯体内胆12侧部或底部固连,以使杯体外壳2与杯体内胆12共用杯体内胆12的底部,上述的内外导热结构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杯体内胆12的底部;
或者,上述的杯体外壳2下端封闭,上述的杯体内胆12下端敞口,上述的杯体内胆12下端与杯体外壳2侧部或底部固连,以使杯体内胆12与杯体外壳2共用杯体外壳2的底部,上述的内外导热结构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杯体外壳2的底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是将杯体内胆12的底部作为杯体的共用底面,还是将杯体外壳2的底部作为为杯体的共用底面,均能够实现单层的内外导热结构与温差发电组件23的直接热传导接触,缩短两者间距的同时,也压缩双层杯体1的底面厚度,以便于双层杯体1内部液体热量的传导,增大温差发电组件23上下两面之间的温差值,提升其发电效率,作为补充,当杯体外壳2的下底面或杯体内胆12的下底面作为共用底面时,该共用下底面上设有用于焊接的焊接位10。
作为优选,如图18所示,上述的杯体内胆12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腔9,上述的温差发电组件23设于凹腔9内;或者,上述的杯体外壳2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腔9,上述的温差发电组件23设于凹腔9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生产企业可以在共用底面上设置向上凹陷的凹腔9,并将温差发电组件23设于凹腔9内部,进一步压缩温差发电组件23与双层杯体1下底面之间的间距,增大导热效率,提升本磁化杯的搅拌效果。
作为优选,如图1-3所示,上述的周向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杯体外壳2内壁与杯体内胆12外壁之间的间隔空间,上述的双层杯体1上设有与间隔空间贯通的真空吸气孔11,上述的真空吸气孔11在间隔空间抽真空后封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双层杯体1上设有真空吸气孔11,便于生产企业通过该气孔将间隙空间内部的气体抽出,形成真空区域,从而增加双层杯体1的保温隔热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的双层杯体1、温差发电组件23和冷却器27两两相接的热交换表面之间均注入有导热膏均匀导热,上述的冷却器27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壳体,上述的壳体内盛装有冷却液。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膏可以起到均匀导热的作用,提升热量的传导效率,使双层杯体1内部液体的热量可以均匀的传导到温差发电组件的上表面24,并且保证冷区器的下表面可以均匀地对温差发电组件的下表面25进行降温冷却,从而提升温差发电组件23的发电效率,冷却器27内部盛装有冷却液,能够增大冷却器27的冷却效果,增大冷却器27对温差发电组件的下表面25的冷却效果。
作为补充,冷却器27的上底面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加强筋29,用于提升结构强度,降低其发生形变的概率。
作为补充,杯体外壳2下端面和或杯体内胆12的下端面设置至少一条对应的加强筋,能够增强杯体外壳2以及杯体内胆12下端面的结构强度,降低杯体外壳2以及杯体内胆12产生形变的概率,此外,第一加强筋15可以设置在杯体外壳的外底面8,第一加强筋15可以设置在杯体内胆的内底面14或杯体内胆12的外底面。
作为补充,杯体内胆12内部设有用于安装茶叶滤网的茶叶滤网安装台阶13。
作为补充,杯体外壳2下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3,连接套16的上端设有连接套上开口17,其内部设有与第一螺纹配合的配为螺纹,此外,连接套16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配位连接等方式安装到杯体外壳2下端。
作为补充,杯体外壳2上端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凹槽7,用以增加用户对杯体的握持摩擦力;杯体外壳2上端的外壁上设有与杯盖配合的第二外螺纹4,第二外螺纹4下方设有用于限制杯盖高度的杯盖限位台阶6,双层杯体1的上端设有杯体上开口5,其形状可以为平口,易于加工,不易划伤用户的嘴唇。
实施例2:
如图9-1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述的磁力驱动装置40包括马达37和设置在马达37动力输出轴上的磁力座33,上述的马达37动力输出轴朝上设置,上述的磁力座33上固定有至少一个磁块32,上述的冷却器27下端中心区域设有内凹的容置腔31,磁力座33设于上述的容置腔3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力驱动装置40在温差发电组件23的电能驱动下,马达37转动,带动磁力座33转动,进而带动位于双层杯体1内部的磁力棒41,实现对双层杯体1内部液体的搅拌,而将磁力座33设置于容置腔31内,可以缩短磁力座33与双层杯体1内部磁力棒41之间的间距,提升了两者之间的磁场引力,从而提升了搅拌效率。
作为优选,如图8所示,上述的容置腔31的深度不小于冷却器27高度的50%;上述的容置腔31的直径大于马达37的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置腔31的深度不小于冷却器27高度的50%,进一步缩短了磁力座33与磁力棒41之间的间距,提升了两者之间的磁场引力,从而提升了搅拌效率,容置腔31的直径大于马达37,便于马达37随着第一凹腔9装入到容置腔31内部,也便于在两者之间留出间隙,方便容置腔31内部的热气流排出。
作为优选,如图9和10所示,上述的马达37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风冷散热结构,上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磁力座33上的至少一个风扇叶35。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叶35设置在磁力座33上,随着磁力座33的转动产生散热气流,对容置腔31进行风冷散热,将其内部的热气流排出,还具有隔绝马达37热量的作用,避免电机热量上升影响冷却器27对温差发电组件23的冷却效果,进一步保持温差发电组件23上下两面的温差值,延长其发电时间,从而延长磁力驱动装置40的工作时间,最终提升搅拌效果。
作为优选,如图9-12所示,上述的固定支架42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46,其中一个通风孔46中穿设有连接磁力驱动装置40与温差发电组件23的导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孔46一方面能够作为导线的走线槽,使温差发电组件电源线26以及马达电源线39穿过,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将容置腔31内部与外部大气连通的效果,使得风扇叶35随着磁力座33转动时,将容置腔31内部的热空气沿通风孔46排出,进一步增强气流散热,保证温差发电组件23的发电效率,延长搅拌时间,提升搅拌效率。
作为优选,如图11和12所示,上述的固定支架42包括用于固定马达37的环形中心部44,上述的环形中心部44周向延伸有若干辐板43,上述的连接套16的下端设有若干对应于辐板43且向下延伸的卡板,上述的卡板下端设有压迫扣于辐板43端部的挂钩21,上述的冷却器27下端支撑于辐板43;
或者,上述的固定支架42包括用于固定马达37的环形中心部44,上述的环形中心部44与冷却器27的容置腔31紧配,上述的连接套16的下端设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卡板,上述的卡板下端设有压迫扣于冷却器27底部的挂钩21。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中心部44可以为马达37提供安装和支撑,辐板43可以与连接套16底部的挂钩21实现压迫配合,将固定支架42与连接套16连接在一起的同时,也能为冷却器27的下端提供稳定的支撑,形成易于装配且稳定可靠的连接结构,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固定支架42的方式,实现固定支架42与连接套16的装卸;
而在另一种结构的连接套16、固定支架42与冷却器27的连接方式中,设置在连接套16底部的挂钩21直接压迫扣于冷却器27的底部,实现冷却器27的固定,而固定支架42可以通过其内部设置的环形中心部44与冷却器27的容置腔31的紧配实现固定支架42与冷却器27的固定连接。
作为补充,磁力座33上设有与马达37驱动轴38配合的孔位,且磁力座33上设有用于安装磁块32的磁块32配合腔,用于固定安装磁块32。
作为补充,磁力棒41的外表面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碎屑,使用完毕后清洗方便,有利于饮用健康,还能有效延长磁力棒41的使用寿命。
作为补充,连接套16内部设有杯底限位台阶19,用于限定双层杯体1的杯底。
实施例3:
如图20-2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的双层杯体1的外侧设有装饰件49,上述的装饰件49呈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筒状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饰件49可以通过连接螺栓、卡扣连接或过盈连接等连接方式与双层杯体1实现连接,装饰件49的底端封闭,整体集成度更高,易于企业生产制备,装饰件49的上端设有装饰件上开口53。
作为优选,如图21所示,上述的装饰件49包括呈筒状的装饰套,上述的装饰套的上端敞口且下端被底盖54封闭,上述的底盖54与装饰套连为一体结构或底盖54与装饰套分体设置,上述的底盖54与上述连接套16固连和/或上述的装饰套与双层杯体1固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装饰套底部设置用于密封的底盖54,形成装饰件49的方式,使装饰件49可以借由底盖54,实现与连接套16和/或双层杯体1的固定连接,将装饰件49固定安装在双层杯体1的外侧,上述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现有的连接结构,例如螺栓连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过盈连接的任意一种。
作为优选,如图22所示,上述的装饰件49上端与双层杯体1上端敞口外边沿固定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饰件49上端与双层杯体1上端敞口外边沿固定相连,装饰件49将双层杯体1外部完全包覆,形成三层保温结构,提升保温效果,延长温差发电组件23的发电时间,从而延长搅拌时间。
作为优选,如图23和24所示,上述的装饰件49上端安装有手柄55,上述的手柄5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磁力驱动装置40启停的开关57。
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55便于用户抓握本磁化杯,手柄55上设置有开关57,开关57可以通过嵌设、固设或压固等方式安装到手柄55上,开关57与磁力驱动装置40的电路连接,便于用户通过开关57控制磁力驱动装置40的启停,开关57可以选择市售的产品,其与磁力驱动装置40的电路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作为补充,手柄55远离抓握把手的一端设有手柄55套,手柄55套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凸环56,装饰件49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定位凸环56配合的手柄定位环槽51,此外,装饰套的上端外壁设有用于限定手柄55套位置的装饰件的限位台阶5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双层杯体、2-杯体外壳、3-第一外螺纹、4-第二外螺纹、5-杯体上开口、6-杯盖限位台阶、7-防滑凹槽、8-杯体外壳的外底面、9-凹腔、10-焊接位、11-真空吸气孔、12-杯体内胆、13-茶叶滤网安装台阶、14-杯体内胆的内底面、15-第一加强筋、16-连接套、17-连接套上开口、18-配位螺纹、19-杯底限位台阶、20-通孔、21-挂钩、22-环形凹槽、23-温差发电组件、24-温差发电组件的上表面、25-温差发电组件的下表面、26-温差发电组件电源线、27-冷却器、28-冷却器的上表面、29-第二加强筋、30-冷却器的下表面、31-容置腔、32-磁块、33-磁力座、35-风扇叶、37-马达、38-驱动轴、39-马达电源线、40-磁力驱动装置、41-磁力棒、42-固定支架、43-辐板、44-环形中心部、45-马达限位台阶、46-通风孔、47-马达挂钩、48-弧形片、49-装饰件、50-装饰件的限位台阶、51-手柄定位环槽、52-第三外螺纹、53-装饰件上开口,54-底盖、55-手柄、56-定位凸环、57-开关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8)

1.一种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包括上端敞口的双层杯体(1),所述的双层杯体(1)包括杯体外壳(2)和杯体内胆(12),所述的杯体外壳(2)套于杯体内胆(12)外且两者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杯体(1)的杯体外壳(2)与杯体内胆(12)周向之间设有周向隔热结构,所述的双层杯体(1)的杯底设有内外导热结构以将杯体内胆(12)的热量传导至双层杯体(1)的杯底下表面,双层杯体(1)的下端固定设有连接套(16),所述的连接套(16)内部设有冷却器(27),所述的冷却器(27)与双层杯体(1)之间设有温差发电组件(23),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2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双层杯体(1)的杯底下表面与冷却器(27)上表面热交换连接,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23)与磁力驱动装置(40)电连接,双层杯体(1)内置有独立于双层杯体(1)的磁力棒(41),磁力驱动装置(40)与磁力棒(41)磁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力驱动装置(40)设置于固定支架(42),所述的固定支架(42)与连接套(16)和/或冷却器(27)固连,所述的固定支架(42)顶住冷却器(27)下端以使温差发电组件(23)被压紧在双层杯体(1)的杯底下表面与冷却器(27)上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内胆(12)和杯体外壳(2)均为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的内外导热结构包括杯体内胆(12)底部和杯体外壳(2)底部且两个底部均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的杯体内胆(12)的底部外底面与所述的杯体外壳(2)的底部内底面局部贴合;或者,所述的杯体内胆(12)底部的外底面与所述的杯体外壳(2)底部的内底面整体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外壳(2)底部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腔(9),所述的杯体内胆(12)底部与杯体外壳(2)底部的凹腔(9)区域对应的内底面贴合,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23)设于凹腔(9)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外壳(2)底部的凹腔(9)位于中心区域,所述的杯体外壳(2)底部的凹腔(9)外围的内底面与杯体内胆(12)的外底面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外壳(2)下端敞口,所述的杯体内胆(12)下端封闭,所述的杯体外壳(2)下端与杯体内胆(12)侧部或底部固连,以使杯体外壳(2)与杯体内胆(12)共用杯体内胆(12)的底部,所述的内外导热结构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杯体内胆(12)的底部;
或者,所述的杯体外壳(2)下端封闭,所述的杯体内胆(12)下端敞口,所述的杯体内胆(12)下端与杯体外壳(2)侧部或底部固连,以使杯体内胆(12)与杯体外壳(2)共用杯体外壳(2)的底部,所述的内外导热结构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杯体外壳(2)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内胆(12)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腔(9),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23)设于凹腔(9)内;或者,所述的杯体外壳(2)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腔(9),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23)设于凹腔(9)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向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杯体外壳(2)内壁与杯体内胆(12)外壁之间的间隔空间,所述的双层杯体(1)上设有与间隔空间贯通的真空吸气孔(11),所述的真空吸气孔(11)在间隔空间抽真空后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力驱动装置(40)包括马达(37)和设置在马达(37)动力输出轴上的磁力座(33),所述的马达(37)动力输出轴朝上设置,所述的磁力座(33)上固定有至少一个磁块(32),所述的冷却器(27)下端中心区域设有内凹的容置腔(31),磁力座(33)设于所述的容置腔(3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31)的深度不小于冷却器(27)高度的50%;所述的容置腔(31)的直径大于马达(37)的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37)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风冷散热结构,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磁力座(33)上的至少一个风扇叶(3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42)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46),其中一个通风孔(46)中穿设有连接磁力驱动装置(40)与温差发电组件(23)的导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42)包括用于固定马达(37)的环形中心部(44),所述的环形中心部(44)周向延伸有若干辐板(43),所述的连接套(16)的下端设有若干对应于辐板(43)且向下延伸的卡板,所述的卡板下端设有压迫扣于辐板(43)端部的挂钩(21),所述的冷却器(27)下端支撑于辐板(43);
或者,所述的固定支架(42)包括用于固定马达(37)的环形中心部(44),所述的环形中心部(44)与冷却器(27)的容置腔(31)紧配,所述的连接套(16)的下端设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卡板,所述的卡板下端设有压迫扣于冷却器(27)底部的挂钩(2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杯体(1)、温差发电组件(23)和冷却器(27)两两相接的热交换表面之间均注入有导热膏均匀导热,所述的冷却器(27)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内盛装有冷却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杯体(1)的外侧设有装饰件(49),所述的装饰件(49)呈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筒状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饰件(49)包括呈筒状的装饰套,所述的装饰套的上端敞口且下端被底盖(54)封闭,所述的底盖(54)与装饰套连为一体结构或底盖(54)与装饰套分体设置,所述的底盖(54)与所述连接套(16)固连和/或所述的装饰套与双层杯体(1)固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饰件(49)上端与双层杯体(1)上端敞口外边沿固定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饰件(49)上端安装有手柄(55),所述的手柄(5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磁力驱动装置(40)启停的开关(57)。
CN202223516900.0U 2022-12-28 2022-12-28 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 Active CN219813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6900.0U CN219813755U (zh) 2022-12-28 2022-12-28 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6900.0U CN219813755U (zh) 2022-12-28 2022-12-28 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3755U true CN219813755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7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16900.0U Active CN219813755U (zh) 2022-12-28 2022-12-28 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3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3614A (zh) 热水自动搅拌杯
CN219813755U (zh) 双层热能驱动磁化杯
CN203647174U (zh) 一种下置搅拌式带加热功能的搅拌料理机
CN217524613U (zh) 一种具有沥脂功能的风冷压力煲
CN208640269U (zh) 热水自动搅拌杯
CN201010184Y (zh) 电子制冷的保温桶
CN208755580U (zh) 可自动清洗磁力搅拌杯
CN209694779U (zh) 一种可制冷、保温和自动搅拌的多功能杯
CN210276759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搅拌杯
CN206333815U (zh) 食物料理机
CN219206473U (zh) 磁化搅拌保温杯
CN116473445A (zh) 磁化搅拌杯的温差动力装置及磁化搅拌杯
CN210276747U (zh) 一种降温水杯
CN2782176Y (zh) 可致冷和加热的面膜机
CN220519064U (zh) 一种便携式酸奶冷藏瓶
CN216494689U (zh) 一种防挤压的不锈钢保温杯
CN213551109U (zh) 一种可制冷的搅拌器
CN109349889A (zh) 一种冷热温控杯
CN211833826U (zh) 一种真空保温加热的杯体
CN204548947U (zh) 真丝保温盒
CN219353535U (zh) 磁化搅拌杯的搅拌装置及磁化搅拌杯
CN213248611U (zh) 便携冷、热料理杯
CN203041717U (zh) 新型保温菜罩
CN204104714U (zh) 分体式冰淇淋机
CN116035412A (zh) 双层杯体的磁化搅拌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