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3618U - 座椅骨架及休闲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骨架及休闲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3618U
CN219813618U CN202321285264.7U CN202321285264U CN219813618U CN 219813618 U CN219813618 U CN 219813618U CN 202321285264 U CN202321285264 U CN 202321285264U CN 219813618 U CN219813618 U CN 219813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hinged
seat
le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52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夕启
徐秋
李孟杰
戴俊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g Hel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ing Hel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ing Hel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ing Hel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852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3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3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3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骨架及休闲座椅,座椅骨架包括机架、设于机架的连杆系统、安装于连杆系统的座具,连杆系统包括基础件、第一前臂、第一后臂、第一横臂、第二横臂、第二后臂、第二前臂、抬升件;基础件固设于机架;第一前臂铰接于基础件前端;第一后臂铰接于基础件后端;第一横臂铰接于第一前臂与第一后臂;第二横臂铰接于第一前臂;第二后臂铰接于第一后臂与第二横臂;第二前臂铰接于第二横臂;抬升件铰接于第二前臂与第二后臂;座具包括相对基础件悬置的臀腿部、铰接于臀腿部与抬升件的前摇臂、铰接于臀腿部与抬升件的后摇臂。

Description

座椅骨架及休闲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骨架及休闲座椅。
背景技术
休闲座椅具有靠背机构和搁脚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切换为常规坐姿状态、休闲姿状态和躺姿状态。在常规坐姿状态下,靠背机构与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座具呈L形布置,搁脚机构收缩;在休闲姿状态下,搁脚机构相对于座具向前伸出;在躺姿状态下,搁脚机构继续保持伸出状态,且靠背机构后仰以使靠背机构与座具之间的夹角增大。
现有的休闲座椅仍无法在躺姿状态下为用户带来舒适放松的躺卧体验,主要是因为搁脚机构的抬升高度有限,使得用户承受较大压强的区域仍集中在臀部附近,因此休闲座椅从休闲姿切换为躺姿状态后,用户的感知不强,两种状态下的使用体验没有显著区别。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躺姿状态下改善座椅反作用于用户的压力的分布情况、为用户带来更为舒适放松的躺卧体验的座椅骨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骨架包括机架、设于机架的连杆系统、安装于连杆系统的座具,连杆系统包括基础件、第一前臂、第一后臂、第一横臂、第二横臂、第二后臂、第二前臂、抬升件;基础件固设于机架;第一前臂铰接于基础件前端;第一后臂铰接于基础件后端;第一横臂铰接于第一前臂与第一后臂;第二横臂铰接于第一前臂;第二后臂铰接于第一后臂与第二横臂;第二前臂铰接于第二横臂;抬升件铰接于第二前臂与第二后臂;座具包括相对基础件悬置的臀腿部、铰接于臀腿部与抬升件的前摇臂、铰接于臀腿部与抬升件的后摇臂。
座椅骨架从休闲姿状态向躺姿状态切换时,连杆系统发生了显著的运动形变,在构成连杆系统的各个臂杆中,抬升件相对于机架的运动量显著,因而能够通过前摇臂和后摇臂带动座具相对机架进行显著运动,带动座具发生显著上翘,从而使座具的位姿在休闲姿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从休闲姿切换至躺姿,用户的感知更强;在躺姿状态时,座具作用于用户的压力的分布情况改善,臀腿部前端抬升高度提高,并带动连接臀腿部前端的搁脚机构增加抬升高度,因而原本集中作用于用户臀部压力更多地由搁脚机构和靠背机构分担,用户在躺姿状态时的躯干位姿更接近平躺,能够获得更为舒适放松的躺卧体验,腿部得到放松的同时,也改善了腿部血液循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座椅骨架还包括安装于机架的驱动器、铰接于座具前端的搁脚机构、铰接于搁脚机构与后摇臂的传动件,驱动器驱动连接搁脚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搁脚机构包括:
肱臂组件,包括铰接于臀腿部前端的第一肱臂和第二肱臂;
第一桡臂,铰接于第一肱臂相对远离臀腿部的一端;
第二桡臂,铰接于第二肱臂相对远离臀腿部的一端与第一肱臂的两端之间;
脚托组件,铰接于第一桡臂与第二桡臂;
传动件铰接于第二肱臂相对远离第二桡臂的一端,臀腿部铰接于第二肱臂的两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础件、第一后臂、第二后臂、第二横臂与第一前臂合围形成平面五连杆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后臂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横臂与基础件,第二后臂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后臂的上下两端之间,另一端铰接于抬升件的后端,第二横臂的后端铰接于第二后臂的两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前臂呈L形,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相对远离第二杆的一端铰接于基础件,第二杆相对远离第一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横臂的前端,第一横臂的前端铰接于第一杆与第二杆的过渡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横臂的前端铰接于第一前臂,第二横臂的后端铰接于第二后臂,第二前臂的上端铰接于第二横臂的中部铰接点,中部铰接点到第二横臂前端的距离小于中部铰接点到第二横臂后端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座椅骨架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机架,另一端连接于抬升件,座椅骨架在休闲姿状态时,复位弹簧的长度处于最短状态;座椅骨架处于躺姿状态时,复位弹簧具有带动连杆系统收缩以使搁脚机构收缩的形变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前臂、第一后臂、第一横臂与基础件合围形成第一平面四杆机构,第二前臂、第二后臂、第二横臂与抬升件合围形成第二平面四杆机构,第一平面四杆机构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四杆机构所在平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休闲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的座椅骨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坐姿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休闲姿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躺姿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坐姿状态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杆系统在坐姿状态的第一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杆系统在坐姿状态的第二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休闲姿状态的第一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休闲姿状态的第二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杆系统在躺姿状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躺姿状态的第一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躺姿状态的第二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杆系统在躺姿状态的第一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杆系统在躺姿状态的第二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座椅骨架;10、机架;20、连杆系统;21、基础件;22、第一前臂;221、第一杆;222、第二杆;23、第一后臂;24、第一横臂;25、第二前臂;26、第二后臂;27、第二横臂;271、中部铰接点;28、抬升件;30、座具;31、臀腿部;32、靠背安装部;33、前摇臂;34、后摇臂;40、搁脚机构;41、第一肱臂;42、第二肱臂;421、抬脚支点;43、第一桡臂;44、第二桡臂;45、脚托组件;51、驱动器;52、传动件;53、翻转臂;60、复位弹簧;70、靠背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骨架100以及具有该座椅骨架100的休闲座椅,座椅骨架100外部包覆软质材料后即可得到上述休闲座椅。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100具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图1所示的坐姿状态、图2所示的休闲姿状态和图3所示的躺姿状态。
参阅图1~图3,座椅骨架100包括机架10、设置于机架10的连杆系统20、安装于连杆系统20的座具30、可转动地连接于座具30前端的搁脚机构40、连接于座具30后端和机架10的靠背机构70、安装于机架10的驱动器51,此外还包括连接搁脚机构40和连杆系统20的传动件52,驱动器51驱动连接搁脚机构40。
无论是坐姿状态、休闲姿状态,还是躺姿状态,机架10均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
连杆系统20在座椅骨架100处于坐姿时呈收缩状态,在座椅骨架100处于休闲姿时呈预备伸展状态,在座椅骨架100处于躺姿时呈完全伸展状态,较之于预备伸展状态,连杆系统20在完全伸展状态下进一步伸展。连杆系统20用于引导座具30相对于机架10位移和改变座具30姿态。
座具30用于承载用户臀部;搁脚机构40用于承载用户腿部和脚部,靠背机构70用于支撑用户背部和头颈部。
首先介绍连杆系统20和座具30,参阅图4、图5~图6、图9,连杆系统20包括呈杆状的基础件21,基础件21固定设置于机架10,并沿着座椅骨架100的前后方向延伸,座椅骨架100的前方为图4的左向,座椅骨架100的后方为图4的右向。
进一步地,连杆系统20还包括铰接于基础件21前端的第一前臂22、铰接于基础件21后端的第一后臂23、铰接于第一前臂22上端和第一后臂23上端的第一横臂24。基础件21、第一前臂22、第一后臂23和第一横臂24合围形成第一平面四杆机构。
具体地,第一前臂22下端与基础件21前端的铰接点为f,第一前臂22与第一横臂24前端的铰接点为c,第一后臂23上端与第一横臂24后端的铰接点为h,第一后臂23下端与基础件21的铰接点为j。fchj连线形成的图形为平面四边形。可选的,fchj连线之后近似为平行四边形。
进一步地,参阅图5和图9,连杆系统20还包括铰接于第一前臂22的第二横臂27、铰接于第一后臂23与第二横臂27的第二后臂26、铰接于第二横臂27的第二前臂25、铰接于第二前臂25和第二后臂26的抬升件28。第二前臂25、第二后臂26、第二横臂27和抬升件28合围形成第二平面四杆机构。
可选的,第一平面四杆机构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四杆机构。
具体地,第二前臂25下端与抬升件28前端的铰接点为a,第二前臂25上端与第二横臂27的铰接点为e,第二横臂27与第二后臂26的铰接点为g,第二后臂26与抬升件28的铰接点为b,aegb连线的图形为平面四边形。
可选的,ab连线长度大于eg连线长度,ae连线长度大于gb连线长度。
参阅图9,基础件21、第一后臂23、第二后臂26、第二横臂27与第一前臂22合围形成一个平面五连杆机构,也即fjigd连线之后的图形为平面五边形。
进一步地,参阅图2~图3、图8、图11,座具30包括相对于基础件21悬置的臀腿部31、固定安装于臀腿部31后端的靠背安装部32、铰接于臀腿部31与抬升件28前端的前摇臂33、铰接于臀腿部31与抬升件28后端的后摇臂34。臀腿部31、前摇臂33、后摇臂34与抬升件28共同合围形成一平面四杆机构。
具体地,抬升件28与前摇臂33的铰接点为S1、抬升件28与后摇臂34的铰接点为S2、臀腿部31与前摇臂33的铰接点为S3、臀腿部31与后摇臂34的铰接点为S4,S1-S2连线的长度大于S3-S4连线的长度。
参阅图5~图6,座椅骨架100处于躺姿状态时,第一平面四杆机构与第二平面四杆机构沿垂直于各自所在平面的方向层叠设置,抬升件28与基础件21基本重叠覆盖,第一横臂24和第二横臂27近似于平行,第一前臂22和第一后臂23近似于平行。
从坐姿状态到躺姿状态,第一横臂24相对机架10向座椅前方运动,抬升件28相对机架10向座椅前方运动,抬升件28的前端在竖直方向上显著抬升,参阅图12~图13,座椅骨架100处于躺姿状态时,抬升件28和第二横臂27基本平行,抬升件28到地面的距离沿远离抬升件28后端且靠近抬升件28前端的方向呈增大趋势。
参阅图1~图2、图6、图13,第一后臂23的上端铰接于第一横臂24后端,第一后臂23的下端铰接于基础件21,第二后臂26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后臂23的上下两端之间,第二后臂26的另一端铰接于抬升件28的后端,第二横臂27的后端铰接于第二后臂26的两端之间。
参阅图5~图6,第一前臂22呈L形,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杆221和第二杆222,第二杆222凸设于第一杆221的一端,第一杆221相对远离第二杆222的另一端铰接于基础件21的前端,第二杆222相对远离第一杆22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横臂27的前端,第一横臂24的前端铰接于第一杆221与第二杆222的过渡连接处。
参阅图5~图6、图9,第二横臂27的前端铰接于第一前臂22的第二杆222,第二横臂27的后端铰接于第二后臂26的两端之间,第二前臂25的上端铰接于第二横臂27的中部铰接点271,中部铰接点271即为图9所示的铰接点e,中部铰接点271到第二横臂27前端的距离小于中部铰接点271到第二横臂27后端的距离,也即ed连线长度小于eg连线长度。
参阅图2~图3、图7~图8、图10~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器51为铰接于机架10的电动推杆,包括铰接于机架10的驱动本体、可伸缩设置于驱动本体的推杆,此外还包括翻转臂53,推杆的末端铰接于翻转臂53,翻转臂53连接于搁脚机构40,驱动器51能够带动推杆伸出或缩入驱动本体内,从而带动搁脚机构40、连杆系统20以及座具30活动。
具体地,搁脚机构40包括肱臂组件,肱臂组件包括铰接于臀腿部31前端的第一肱臂41和铰接于臀腿部31前端的第二肱臂42,此外搁脚机构40还包括第一桡臂43、第二桡臂44和脚托组件45。第一桡臂43铰接于第一肱臂41相对远离臀腿部31的一端,第二桡臂44铰接于第二肱臂42相对远离臀腿部31的一端,并且还铰接于第一肱臂41的两端之间,第一桡臂43相对远离第一肱臂41的一端铰接于脚托组件45,且第二桡臂44相对远离第二肱臂42的一端铰接于脚托组件45。
参阅图2~图3、图8、图11,传动件52为杆件,传动件52的一端铰接于后摇臂34、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肱臂42相对远离第二桡臂44的一端。其中,第二肱臂42与臀腿部31之间的铰接点作为搁脚机构40的转动中心,该点形成第二肱臂42转动时的抬脚支点421,抬脚支点421位于第二肱臂42的两端之间。
进一步地,座椅骨架100还包括复位弹簧60,参见图1~图3,复位弹簧60的一端连接于机架10,另一端连接于抬升件28,复位弹簧60在休闲姿状态时的长度处于最短状态,当座椅骨架100从休闲姿向躺姿状态切换时,复位弹簧60形变伸长,从而积蓄了能够带动连杆系统20收缩的势能,这一势能使连杆系统20具有向图5~图6所示的收缩状态恢复的趋势,并且还具有使搁脚机构40收缩的趋势。
进一步地,参阅图2~图3,翻转臂53固定连接于第一肱臂41。驱动器51带动推杆伸出驱动本体或者缩入驱动本体从而实现姿态切换。座椅骨架100处于坐姿状态时,推杆伸出驱动本体,带动座具30相对机架10向座椅骨架100前方运动,同时翻转臂53被带动以使搁脚机构40从收缩状态向伸展状态切换,此过程中,搁脚机构40通过传动件52带动连杆系统20从收缩状态逐步开始伸展。
在座椅骨架100切换为图2所示的休闲姿状态后,驱动器51继续带动推杆伸出驱动本体,搁脚机构40保持伸展状态并相对于座具30固定,此时驱动器51输出的动力全部用于带动座具30、连杆机构和靠背机构70,座具30被向前推动,传动件52将一部分动力传递至连杆系统20,以使连杆系统20继续伸展,靠背机构70随着座具30前移而活动。
以图1~图3所示的座椅骨架100为例来说明,这种座椅骨架100具有长达486㎜的臀腿部31,参阅图8和图11,图11中L1所示尺寸即为臀腿部31的长度,座椅骨架100从休闲姿向躺姿切换过程中,搁脚机构40相对于座具30的位置和姿态保持固定,脚托组件45的前端到抬脚支点421的连线距离记作L2,在休闲姿和躺姿状态下,L2均为46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并未对搁脚机构40和座具30作出改进或调整,搁脚机构中各个构件的尺寸和连接方式,以及座具30的结构和尺寸均与目前市面上的同类座椅产品保持一致。
座椅骨架100处于躺姿状态时,脚托组件45前端与机架10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参见图11中尺寸H1,其中H1=390㎜,可见座具30的前端相对于座具30的后端发生了大幅度的上翘,而臀腿部31的受力集中点到机架10底部竖向高度差参见图11中尺寸H2,其中H2=135㎜,人体臀部作用于臀腿部31的压力作用点可等效为臀腿部31的受力集中点。作为对比,现有的休闲座椅在躺姿状态时,脚托组件45前端与机架10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在240㎜~270㎜范围内。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设于所述机架(10)的连杆系统(20)、安装于所述连杆系统(20)的座具(30),所述连杆系统(20)包括:
基础件(21),固设于所述机架(10);
第一前臂(22),铰接于所述基础件(21)前端;
第一后臂(23),铰接于所述基础件(21)后端;
第一横臂(24),铰接于所述第一前臂(22)与所述第一后臂(23);
第二横臂(27),铰接于所述第一前臂(22);
第二后臂(26),铰接于所述第一后臂(23)与所述第二横臂(27);
第二前臂(25),铰接于所述第二横臂(27);
抬升件(28),铰接于所述第二前臂(25)与所述第二后臂(26);
所述座具(30)包括相对所述基础件(21)悬置的臀腿部(31)、铰接于所述臀腿部(31)与所述抬升件(28)的前摇臂(33)、铰接于所述臀腿部(31)与所述抬升件(28)的后摇臂(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骨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10)的驱动器(51)、铰接于所述座具(30)前端的搁脚机构(40)、铰接于所述搁脚机构(40)与所述后摇臂(34)的传动件(52),所述驱动器(51)驱动连接所述搁脚机构(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机构(40)包括:
肱臂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臀腿部(31)前端的第一肱臂(41)和第二肱臂(42);
第一桡臂(43),铰接于所述第一肱臂(41)相对远离所述臀腿部(31)的一端;
第二桡臂(44),铰接于所述第二肱臂(42)相对远离所述臀腿部(31)的一端,并且铰接于所述第一肱臂(41)的两端之间;
脚托组件(45),铰接于所述第一桡臂(43)与所述第二桡臂(44);
所述传动件(52)铰接于所述第二肱臂(42)相对远离所述第二桡臂(44)的一端,所述臀腿部(31)铰接于所述第二肱臂(42)的两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件(21)、所述第一后臂(23)、所述第二后臂(26)、所述第二横臂(27)与所述第一前臂(22)合围形成平面五连杆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臂(23)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横臂(24)与所述基础件(21),所述第二后臂(26)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后臂(23)的上下两端之间,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抬升件(28)的后端,所述第二横臂(27)的后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后臂(26)的两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臂(22)呈L形,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杆(221)和第二杆(222),所述第一杆(221)相对远离所述第二杆(222)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基础件(21),所述第二杆(222)相对远离所述第一杆(22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横臂(27)的前端,所述第一横臂(24)的前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杆(221)与所述第二杆(222)的过渡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臂(27)的前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前臂(22),所述第二横臂(27)的后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后臂(26),所述第二前臂(25)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横臂(27)的中部铰接点(271),所述中部铰接点(271)到所述第二横臂(27)前端的距离小于所述中部铰接点(271)到所述第二横臂(27)后端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骨架还包括复位弹簧(60),所述复位弹簧(6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1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抬升件(28),所述座椅骨架在休闲姿状态时,所述复位弹簧(60)的长度处于最短状态;
所述座椅骨架处于躺姿状态时,所述复位弹簧(60)具有带动所述连杆系统(20)收缩以使所述搁脚机构(40)收缩的形变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臂(22)、所述第一后臂(23)、所述第一横臂(24)与所述基础件(21)合围形成第一平面四杆机构,所述第二前臂(25)、所述第二后臂(26)、所述第二横臂(27)与所述抬升件(28)合围形成第二平面四杆机构,所述第一平面四杆机构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四杆机构所在平面。
10.一种休闲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骨架。
CN202321285264.7U 2023-05-24 2023-05-24 座椅骨架及休闲座椅 Active CN219813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5264.7U CN219813618U (zh) 2023-05-24 2023-05-24 座椅骨架及休闲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5264.7U CN219813618U (zh) 2023-05-24 2023-05-24 座椅骨架及休闲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3618U true CN219813618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81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5264.7U Active CN219813618U (zh) 2023-05-24 2023-05-24 座椅骨架及休闲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3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5636B2 (en) Seat structure and chair
KR102226384B1 (ko) 의자 구조
JP7411628B2 (ja) 押し上げ機構と椅子
CN111602993A (zh) 一种能提供零重力坐感的沙发伸展装置
CN210748190U (zh)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CN219813618U (zh) 座椅骨架及休闲座椅
CN218737999U (zh) 一种座位单元用调节装置及座位单元
CN2407652Y (zh) 多功能休闲椅架
CN212489259U (zh) 一种沙发伸缩装置
CN115177110A (zh) 一种座位单元用调节装置及座位单元
CN212591237U (zh) 一种沙发伸展支架及沙发
CN212438005U (zh) 一种能提供零重力坐感的沙发伸展装置
CN212630322U (zh) 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CN210810072U (zh) 座椅组成结构
CN112006467A (zh) 一种沙发伸缩装置
CN215650112U (zh) 座椅架体及座椅
CN111887640A (zh) 一种具有上升前倾功能的座椅框架及座椅
CN220192598U (zh) 一种沙发椅架的坐垫与脚踏联动机构
CN217429591U (zh) 一种人体动力驱动的零重力休闲椅
CN218074191U (zh) 座椅架体及座椅
CN219289062U (zh) 一种休闲椅及其椅架
CN110693227A (zh)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CN2192218Y (zh) 变位办公椅
WO2023212996A1 (zh) 一种人体动力驱动的零重力休闲椅
CN213720903U (zh) 座椅活动架体及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