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1720U - 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11720U CN219811720U CN202320734560.4U CN202320734560U CN219811720U CN 219811720 U CN219811720 U CN 219811720U CN 202320734560 U CN202320734560 U CN 202320734560U CN 219811720 U CN219811720 U CN 2198117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ck
- type
- housing
- docking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16 joi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92—Holders formed as intermediate parts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in parallel through two or more counterpar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attached to apparatus to be he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97—Holders with separate means to prevent loosening of the coupling or unauthorised removal of apparatus hel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在以Type‑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的同时,解决了Type‑C接口在承重条件下对接稳定性差的缺点,并能够在Type‑C接口基于相应的承重结构于插接方向被遮挡的状态,保障Type‑C接口的对接准确性,因而能够在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于相关设备的快速插接安装,具有即插即用的便捷优势,并能够保障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之间的对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重式线路对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USB是英文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自USB-IF(USBImplementersForum)组织发布USB1.0标准以来,USB标准经历了USB1.1、USB2.0、USB3.0、USB3.1、USB3.2以及USB4多个版本的发展,USB接口可分为Type-A接口、Type-B接口、MiniUSB接口、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等。其中,Type-A接口为最常见的USB接口之一,广泛应用于鼠标、键盘、U盘等设备上。Type-B接口则常用于打印机、扫描仪、特殊显示器等设备上。MiniUSB接口由于相对较小的体型,常见于一些小型设备上,比如MP3、MP4、收音机等,以及某些旧型号的手机。智能手机发展的前期,绝大多数的智能手机(苹果手机除外)都采用了Micro-B型接口作为充电和数据接口,USB 3.0的移动硬盘盒大部分就采用了Micro-B接口。Type-C接口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USB接口,Type-C拥有比Type-A及Type-B均小得多的体积,是最新的USB接口外形标准,这种接口没有正反方向区别,可以随意插拔。目前,大部分新款的智能手机都使用USBType-C的充电接口,同时USBType-C还成为笔记本电脑充电器的标准接口。
具体地,从USBType-C的结构和标准的制定,USBType-C接口在大家的公知认识是,它更多只适合应用在需要快速充电、以及高速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上,如智能手机、PC、平板、耳机、数码相机、便携式导航系统甚至显示设备,它的应用也仅局限在这些产品上。现有技术中,各类USB接口等并没有应用到如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领域,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安装到相关设备过程中,USBType-C接口体积小,而感应器和设备之间的连接头和连接座之间往往具有一定深度或者具有其它结构而容易对内部的接口局部/整体遮挡,因而不像智能手机类电子设备,人眼能随时直接对USBType-C插头和USB Type-C插座等实时定位才能确保将USBType-C插头顺利插入USBType-C插座。也就是说,当USBType-C应用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连接时,USBType-C体积小不再是优势,USBType-C插头如何被遮挡情况下准确插入USBType-C插座反而成了一个难题。另一方面,USB接口往往被应用在临时连接的场景,例如在被应用于手机时,USBType-C插头和USB Type-C插座插接只是为了临时的充电或者数据传输,充电头和手机之间不涉及承重式对接的问题,而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等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连接具有一定的承重要求,即其既需要实现感应器和灯具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还涉及到如何通过接头和连接座将感应器和灯具安装固定问题。
实际中感应器和灯具安装固定往往采用的螺纹旋接或者旋转卡扣方式,这种安装固定方式在配合使用USBType-C实现线路对接时容易导致内部USBType-C接口损坏或者影响接口电连接的稳定性。故此行业更偏向于通过设计其它各种特殊的对接方式来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等感应器与相关设备的线路连接,例如探针与导电环/盘的触点式匹配对接,然而这类接线方式往往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而且旋转拧紧过程探针与导电环/盘摩擦大,刮擦过程存在对探针和导电环/盘损坏,进一步造成接触不良。另一方面,这种非标接口通用性差,不利于微波感应器与灯具等连接的标准化,通过其中的一根探针作为控制信号的传输也无法满足物联网的组网需求。而照明灯具希望预装一个通用接口,以实现各种不同功能(如各种传感器、无线组网、各种智能控制等等)的扩展,是照明领域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以Type-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适于标准化的同时兼具Type-C接口对高功率的供电对接和高速率的数据对接的支持特性,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在以Type-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的同时,解决了Type-C接口在承重条件下对接稳定性差的缺点,因而适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在以Type-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的同时,解决了Type-C接口在承重条件下对接稳定性差的缺点,因而能够在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保障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之间的对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在以Type-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的同时,能够在Type-C接口基于相应的承重结构于插接方向被遮挡的状态,保障Type-C接口的对接准确性,因而能够在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于相关设备的快速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在以Type-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的同时,能够在承重式对接状态,兼顾Type-C接口易于拔脱的优势,因而能够在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于相关设备的快速卸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以Type-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并在解决了Type-C接口在承重条件下对接稳定性差的缺点的同时,兼顾Type-C接口适于多次插拔的优势,因而能够在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的反复安装和卸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包括一母口安装座,一公口安装座,一Type-C母口以及一Type-C公口,其中所述Type-C母口以被嵌入所述母口安装座的状态被固定于所述母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C母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母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母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抬升的一插接限位面,所述插接限位面高于所述Type-C母口的开口,和在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母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槽,其中所述Type-C公口被固定于所述公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C公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公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公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公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件,其中所述活动限位件高于所述Type-C公口的开口并具有与所述活动限位槽相匹配的结构形态,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当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对齐时,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插接限位面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保持对齐,如此以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对接的过程中,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与所述活动限位槽的插接定位,实现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对齐定位防护,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与所述母口安装座之间和/或所述插接限位面与所述公口安装座之间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的抵接,实现对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深度限位防护,以及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与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侧方位的抵接,实现对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侧向相对活动限位防护,对应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对接的过程中,保障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对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包括至少一接线引脚,所述接线引脚自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所述公口安装座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引出,以使所述母口安装座或所述公口安装座经所述接线引脚被固定于相应板材,并在所述母口安装座或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固定于相应板材的状态所述母口安装座或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安装于相应的壳体,以基于壳体形成在所述Type-C公口与Type-C母口的拔脱方向承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相互匹配的一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一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在所述母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的状态,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所述公口安装座之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活动对接动作能够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相互对接的状态被进一步实施,和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活动对接动作被实施的过程中,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与所述母口安装座之间和/或所述插接限位面与所述公口安装座之间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的抵接,实现对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深度限位防护,以及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与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侧方位的抵接,实现对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侧向相对活动限位防护,从而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活动对接动作被实施的过程中,保障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对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在所述母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的状态,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所述公口安装座之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以在基于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活动解除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相互对接的状态后,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的相应所述安装座与该所述对接壳体之间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活动对接动作被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位移能够复位和被维持于复位状态,如此以使得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活动对接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相互对接的结构保持独立性而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反复对接的过程中,保障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的对接准确性,因而能够在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轻易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于相关设备的反复安装和卸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在所述母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的状态,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所述公口安装座之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活动对接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相互对接的结构保持独立性而适应于不同的结构设计需求,和降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活动对接结构与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所述公口安装座之间的对接结构的相互依赖性,对应降低了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活动对接结构与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所述公口安装座之间的对接结构的匹配精度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包括:
一Type-C母口;
一Type-C公口;
一母口安装座,其中所述Type-C母口以被嵌入所述母口安装座的状态被固定于所述母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C母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母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母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抬升的一插接限位面,和在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母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槽;
一公口安装座,其中所述Type-C公口被固定于所述公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C公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公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公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公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件,其中所述活动限位件具有与所述活动限位槽相匹配的结构形态,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当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对齐时,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插接限位面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保持对齐;以及
至少一接线引脚,其中所述接线引脚自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所述公口安装座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引出,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或所述公口安装座基于所述接线引脚被连接于相应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一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相互匹配以适于相互对接而能够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拔脱方向承重。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对应在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或所述公口安装座基于所述接线引脚被连接于相应设备的状态,对应的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或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为相应设备的壳体,则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或所述公口安装座与相应的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连接是基于自该安装座引出的所述接线引脚与被固定于相应设备的板材之间的连接形成的固定连接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具有在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导向槽和在所述导向槽的侧向方向自所述导向槽底端一体延伸的对接槽,其中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具有一导向对接凸起,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当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插接限位面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对齐时,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与所述导向槽对齐,对应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对接的过程中,所述导向对接凸起沿所述导向槽滑动,并能够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对接完成的状态,基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的旋转动作,使得所述导向对接凸起沿所述对接槽滑动而实现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旋转对接。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一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二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二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二对接腔,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一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所述公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二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对接槽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环,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外壁凸起延伸于所述第二对接环,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环的内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一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二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二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二对接腔,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一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所述公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二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对接槽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外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环,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内壁凸起延伸于所述第二对接环,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环的外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的内壁形状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包括:
一Type-C母口;
一Type-C公口;
一母口安装座,其中所述Type-C母口以被嵌入所述母口安装座的状态被固定于所述母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C母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母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母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抬升的一插接限位面,和在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母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槽;
一公口安装座,其中所述Type-C公口被固定于所述公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C公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公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公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公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件,其中所述活动限位件具有与所述活动限位槽相匹配的结构形态,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当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对齐时,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插接限位面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保持对齐;
一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以及
一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相互匹配以适于相互对接而能够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拔脱方向承重,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所述公口安装座之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或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具有螺纹结构或卡接结构,以使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或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适于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或以卡接的方式被安装于相应设备的壳体,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或所述公口安装座与相应设备的壳体之间的连接是基于相应承重式对接壳体与该设备的壳体之间的螺纹连接或卡接形成的连接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具有在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导向槽和在所述导向槽的侧向方向自所述导向槽底端一体延伸的对接槽,其中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具有一导向对接凸起,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当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插接限位面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对齐时,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与所述导向槽对齐,对应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对接的过程中,所述导向对接凸起沿所述导向槽滑动,并能够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对接完成的状态,基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的旋转动作,使得所述导向对接凸起沿所述对接槽滑动而实现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旋转对接。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一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二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二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二对接腔,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一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所述公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二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对接槽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环,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外壁凸起延伸于所述第二对接环,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环的内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一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二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二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二对接腔,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一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所述公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二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对接槽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外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环,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内壁凸起延伸于所述第二对接环,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环的外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的内壁形状相匹配。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部分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部分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一种应用形态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一种应用形态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一种应用形态示意图。
图9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部分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部分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一种应用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形变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部分结构被示意,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包括一母口安装座10,一公口安装座20,一Type-C母口30以及一Type-C公口40,其中所述Type-C母口30以被嵌入所述母口安装座10的状态被固定于所述母口安装座10,其中以所述Type-C母口30的开口朝向为所述母口安装座10的高度方向,所述母口安装座10具有在其高度方向抬升的一插接限位面101,和在所述Type-C母口30的插接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母口30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槽102,其中所述插接限位面101优选地高于所述Type-C母口30的开口,其中所述Type-C公口40被固定于所述公口安装座20,其中以所述Type-C公口40的开口朝向为所述公口安装座20的高度方向,所述公口安装座20具有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公口40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件201,其中所述活动限位件201具有与所述活动限位槽102相匹配的结构形态并优选地高于所述Type-C公口40的开口,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插接方向,当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对齐时,所述活动限位槽102在所述插接限位面101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201保持对齐,如此以在所述母口安装座10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对接的过程中,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201与所述活动限位槽102的插接定位,实现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对齐定位防护,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201与所述母口安装座10之间和/或所述插接限位面101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之间在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插接方向的抵接,实现对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插接深度限位防护,以及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201与所述活动限位槽102在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侧方位的抵接,实现对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侧向相对活动限位防护,对应在所述母口安装座10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对接的过程中,保障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对接准确性和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活动限位槽102既可以对应于图1为侧向开放式的沟槽,也可以为侧向封闭式的孔槽被设置于所述母口安装座10,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以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适于标准化的同时兼具Type-C接口对高功率的供电对接和高速率的数据对接的支持特性,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特别地,基于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上述结构特征,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对接准确性能够被保障,因而能够在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有利于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于相关设备的快速插接。
进一步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2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一种应用形态被示意,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接线引脚91,对应于图2,其中所述接线引脚91自所述母口安装座10引出,所述母口安装座10适于基于所述接线引脚91被连接于相应设备,以被应用于相应设备中,使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火装置能够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
同理的,对应于图3,所述公口安装座20也可以通过引出所述接线引脚91而基于所述接线引脚91被连接于相应的设备,如对应所述母口安装座10基于自所述母口安装座10引出的所述接线引脚91被连接于灯具的灯板,所述公口安装座20基于自所述公口安装座20引出所述接线引脚91被连接于微波感应器的相应板材,以使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火装置能够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从而基于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上述结构特征,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对接准确性能够被保障,因而能够在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有利于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于相关设备的快速插接。
进一步地,参考图4至图7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分别应用于灯具的承重式对接的结构形态被示意,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具有一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一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相互匹配以适于相互对接而能够在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拔脱方向承重,进而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相互对接的状态,使得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无法基于重力因素在相互拔脱的方向松脱。具体地,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并且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之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10/20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50/60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活动对接动作能够在所述母口安装座10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相互对接的状态被进一步实施,和在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50/60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的相应所述安装座10/20与该所述对接壳体50/60之间基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活动对接动作被实施而产生位移时,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201与所述母口安装座10之间和/或所述插接限位面101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之间在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插接方向的抵接,实现对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插接深度限位防护,和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201与所述活动限位槽102在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侧方位的抵接,实现对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侧向相对活动限位防护,从而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活动对接动作被实施的过程中,保障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对接稳定性,其中对应在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或所述公口安装座20基于所述接线引脚91被连接于所述灯具的状态,对应的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或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为相应所述灯具的壳体,则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或所述公口安装座20与相应的所述对接壳体50/60之间的连接是基于自该所述安装座10/20引出的所述接线引脚91与被固定于相应设备的板材之间的连接形成的固定连接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的状态,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之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10/20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50/60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以在基于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活动解除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相互对接的状态后,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50/60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的相应所述安装座10/20与该所述对接壳体50/60之间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活动对接动作被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位移能够复位和被维持于复位状态,如此以使得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活动对接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母口安装座10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相互对接的结构保持独立性而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反复对接的过程中,保障所述母口安装座10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的对接准确性,因而能够在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轻易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于相关设备的反复安装和卸载。
进一步地,在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的状态,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之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10/20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50/60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活动对接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母口安装座10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相互对接的结构保持独立性而适应于不同的结构设计需求,和降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活动对接结构与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之间的对接结构的相互依赖性,对应降低了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活动对接结构与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之间的对接结构的匹配精度要求。
具体地,对应在图4至图7所示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应用形态中,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具有在所述Type-C母口30的插接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导向槽501和在所述导向槽501的侧向方向自所述导向槽501底端一体延伸的对接槽502,其中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具有一导向对接凸起601,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插接方向,当所述活动限位槽102在所述插接限位面101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201对齐时,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的所述导向对接凸起601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的所述导向槽501对齐,对应在所述母口安装座10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对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的所述导向对接凸起601沿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的所述导向槽501滑动,并能够在所述母口安装座10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对接完成的状态,进一步基于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的结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旋转对接动作能够被进一步实施,对应基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相对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的旋转动作,使得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的所述导向对接凸起601沿所述对接槽502滑动而实现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旋转对接。其中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旋转对接过程中,所述公口安装座20相对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同步旋转,但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201与所述母口安装座10之间和/或所述插接限位面101与所述公口安装座20之间在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插接方向的抵接,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插接深度能够被限位防护,和基于所述活动限位件201与所述活动限位槽102在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侧方位的抵接,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侧向相对活动能够被限位防护,如此以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旋转对接动作被实施的过程中,保障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的对接稳定性。
特别地,在图4至图7所示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应用形态中,所述活动限位件201的数量为两个,对应所述活动限位槽10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两所述活动限位件201被对称设置于所述Type-C公口40的两侧,以在所述活动限位件201被设置于所述活动限位件的侧方位的状态,使得所述公口安装座20兼具所述Type-C公口40不限制正反插接的结构特性。
此外,在图4至图7所示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应用形态中,所述导向对接凸起60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两所述导向对接凸起601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并优选地与两所述活动限位件201的对称方向平行或垂直,以在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60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的对接兼具所述Type-C接口不限制正反插接的结构特性。
进一步地,在图4至图7所示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应用形态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包括一第一对接环503并具有以所述第一对接环503界定的一第一对接腔500,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包括一第二对接环602并具有以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界定的一第二对接腔600,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10以被所述第一对接环503环绕的状态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所述公口安装座20以被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环绕的状态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其中所述导向槽501和所述对接槽502于所述第一对接腔500内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环503,所述导向对接凸起601于所述第二对接腔600外壁凸起延伸于所述第二对接环602,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环503的内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4至图7所示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应用形态中,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和所述第二对接环602均凸出设置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50/60,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和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结构形态能够互换和/或内外对调,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对应在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和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结构形态互换的状态,所述第二对接腔600内壁设置有相应导向槽和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腔500外壁设置有相应导向对接凸起,且所述第一对接环503的外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内壁形状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对应在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和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结构形态内外对调的状态,所述导向槽501和所述对接槽502于所述第一对接腔500外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环503,所述导向对接凸起601于所述第二对接腔600内壁凸起延伸于所述第二对接环602,并且所述第一对接环503的外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内壁形状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对此亦不作限制。
对应在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和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结构形态互换且内外对调的状态,所述第二对接环602外壁设置有相应导向槽和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内壁设置有相应导向对接凸起,且所述第一对接环503的内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外壁形状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对此亦不作限制。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图4至图7所示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这一应用形态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可选地对应于图8被内凹设置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本实用新型对此亦不作限制。
此外,在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对应于图8被内凹设置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的状态,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和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结构形态能够互换且内外对调,对应在第一对接环503和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结构形态互换且内外对调的状态,所述第二对接环602外壁设置有相应导向槽和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内壁设置有相应导向对接凸起,且所述第一对接环503的内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同样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图4至图7所示例的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应用形态的基础上,当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和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结构形态互换时,和当所述第一对接环503和所述第二对接环602的结构形态内外对调时,所述第二对接环602均可被内凹设置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实施例中,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其中所述公口安装座20和所述母口安装座10的安装壳体可以互换,对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本实用新型对此亦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对接的状态,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可选地设置有一防水/防尘垫圈,以保障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在对接状态下的防水/防尘性能,例如,通过在所述第一对接环503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设置所述防水/防尘垫圈的方式,和/或在所述第二对接环602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之间设置所述防水/防尘垫圈的方式,在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对接的状态,基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对相应所述防水/防尘垫圈的挤压,保障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之间在对接状态下的防水/防尘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以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均被安装于灯具上的应用作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一个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不会被同时安装于灯具上,如当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安装于灯具的壳体上时,对应的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安装于如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热释电红外感应器的壳体上,当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安装于灯具上时,对应的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安装于如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也就是说,对应于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不同应用形态,在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被实施为微波感应器壳体的状态,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既可以是灯具壳体,也可以是适于被安装于灯具壳体或驱动电源壳体的微波感应器安装座壳体,还可以是驱动电源壳体,反之亦然。
换句话说,其中当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被应用于灯具与相应设备的承重式线路对接应用时,当所述母口安装座10和所述公口安装座20中的一个所述安装座被安装于灯具壳体时,另一所述安装座则被安装于适于与所述灯具壳体相连接的相应设备的壳体中。
进一步地,其中同样基于实现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安装于相应设备的目的,其中以所述母口安装座10为例,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9和图10所示,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包括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既可以对应于图9具有适于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被安装于相应壳体的螺纹结构92,还可以对应于图10具有适于以卡接的方式被安装于相应壳体的卡接结构93,以使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适于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或以卡接的方式被安装于相应壳体。
具体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1,当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被设置有螺纹结构92或卡接结构93时,具体以螺纹结构92的所述承重式对接件为例,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能够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被安装于灯具壳体上。
同样地,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也可以被设置有所述螺纹结构92或所述卡接结构93,以使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适于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或以卡接的方式被安装于相应壳体。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相互匹配的结构特性,可选地,上述描述中的所述Type-C公口40与所述Type-C母口30能够互换,对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ype-C公口40被安装于所述母口安装座10,所述Type-C母口30被安装于所述公口安装座20,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特别地,在所述公口安装座20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的状态,被固定于所述公口安装座20的所述Type-C公口40与相应电路之间的连接既可以是柔性线路连接,也可以是在相应电路板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60的状态,与该电路板之间的非柔性线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同样地,当所述母口安装座10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的状态,被固定于所述母口安装座10的所述Type-C母口30与相应电路之间的连接既可以是柔性线路连接,也可以是在相应电路板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50的状态,与该电路板之间的非柔性线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亦不作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Type-C母口;
一Type-C公口;
一母口安装座,其中所述Type-C母口以被嵌入所述母口安装座的状态被固定于所述母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C母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母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母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抬升的一插接限位面,和在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母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槽;
一公口安装座,其中所述Type-C公口被固定于所述公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C公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公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公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公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件,其中所述活动限位件具有与所述活动限位槽相匹配的结构形态,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当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对齐时,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插接限位面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保持对齐;以及
至少一接线引脚,其中所述接线引脚自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所述公口安装座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引出,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或所述公口安装座基于所述接线引脚被连接于相应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一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相互匹配以适于相互对接而能够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拔脱方向承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对应在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或所述公口安装座基于所述接线引脚被连接于相应设备的状态,对应的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或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为相应设备的壳体,则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或所述公口安装座与相应的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连接是基于自该安装座引出的所述接线引脚与被固定于相应设备的板材之间的连接形成的固定连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具有在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导向槽和在所述导向槽的侧向方向自所述导向槽底端一体延伸的对接槽,其中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具有一导向对接凸起,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当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插接限位面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对齐时,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与所述导向槽对齐,对应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对接的过程中,所述导向对接凸起沿所述导向槽滑动,并能够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对接完成的状态,基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的旋转动作,使得所述导向对接凸起沿所述对接槽滑动而实现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旋转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一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二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二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二对接腔,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一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所述公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二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对接槽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环,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外壁凸起延伸于所述第二对接环,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环的内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一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二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二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二对接腔,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一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所述公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二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对接槽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外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环,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内壁凸起延伸于所述第二对接环,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环的外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的内壁形状相匹配。
7.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Type-C母口;
一Type-C公口;
一母口安装座,其中所述Type-C母口以被嵌入所述母口安装座的状态被固定于所述母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C母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母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母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抬升的一插接限位面,和在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母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槽;
一公口安装座,其中所述Type-C公口被固定于所述公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C公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公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公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C公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件,其中所述活动限位件具有与所述活动限位槽相匹配的结构形态,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当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对齐时,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插接限位面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保持对齐;
一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以及
一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相互匹配以适于相互对接而能够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拔脱方向承重,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所述公口安装座之中的至少一所述安装座相对于相应所述对接壳体被可复位活动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或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具有螺纹结构或卡接结构,以使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或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适于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或以卡接的方式被安装于相应设备的壳体,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和/或所述公口安装座与相应设备的壳体之间的连接是基于相应承重式对接壳体与该设备的壳体之间的螺纹连接或卡接形成的连接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具有在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导向槽和在所述导向槽的侧向方向自所述导向槽底端一体延伸的对接槽,其中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具有一导向对接凸起,其中在所述Type-C公口与所述Type-C母口的插接方向,当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插接限位面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对齐时,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与所述导向槽对齐,对应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对接的过程中,所述导向对接凸起沿所述导向槽滑动,并能够在所述母口安装座与所述公口安装座对接完成的状态,基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的旋转动作,使得所述导向对接凸起沿所述对接槽滑动而实现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旋转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一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二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二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二对接腔,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一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所述公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二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对接槽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内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环,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外壁凸起延伸于所述第二对接环,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环的内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一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二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二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二对接腔,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一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所述公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二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对接槽于所述第一对接腔外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环,所述导向对接凸起于所述第二对接腔内壁凸起延伸于所述第二对接环,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环的外壁形状与所述第二对接环的内壁形状相匹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833279 | 2023-01-13 | ||
CN202310083327 | 2023-01-1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11720U true CN219811720U (zh) | 2023-10-10 |
Family
ID=86827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62565.6A Pending CN116505325A (zh) | 2023-01-13 | 2023-03-10 | 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及其应用 |
CN202320541462.9U Active CN219627006U (zh) | 2023-01-13 | 2023-03-10 | 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和灯具 |
CN202320620060.8U Active CN219627007U (zh) | 2023-01-13 | 2023-03-17 | 一种线路接口的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 |
CN202310293025.4A Pending CN116315857A (zh) | 2023-01-13 | 2023-03-17 | 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及其应用 |
CN202320734560.4U Active CN219811720U (zh) | 2023-01-13 | 2023-03-24 | 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 |
CN202320726112.XU Active CN219458073U (zh) | 2023-01-13 | 2023-03-24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电源 |
CN202320686494.8U Active CN219346388U (zh) | 2023-01-13 | 2023-03-24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灯具 |
CN202320675905.3U Active CN219917695U (zh) | 2023-01-13 | 2023-03-24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供电插座 |
CN202320747160.7U Active CN219610919U (zh) | 2023-01-13 | 2023-03-31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的承重对接式活动感应器 |
CN202320787573.8U Active CN219843228U (zh) | 2023-01-13 | 2023-03-31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的承重对接式活动感应器 |
CN202321372004.3U Active CN220491197U (zh) | 2023-01-13 | 2023-05-31 | 具有Type-C接口的控制面板 |
CN202321383093.1U Active CN220624327U (zh) | 2023-01-13 | 2023-05-31 |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62565.6A Pending CN116505325A (zh) | 2023-01-13 | 2023-03-10 | 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及其应用 |
CN202320541462.9U Active CN219627006U (zh) | 2023-01-13 | 2023-03-10 | 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和灯具 |
CN202320620060.8U Active CN219627007U (zh) | 2023-01-13 | 2023-03-17 | 一种线路接口的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 |
CN202310293025.4A Pending CN116315857A (zh) | 2023-01-13 | 2023-03-17 | 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及其应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7)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26112.XU Active CN219458073U (zh) | 2023-01-13 | 2023-03-24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电源 |
CN202320686494.8U Active CN219346388U (zh) | 2023-01-13 | 2023-03-24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灯具 |
CN202320675905.3U Active CN219917695U (zh) | 2023-01-13 | 2023-03-24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供电插座 |
CN202320747160.7U Active CN219610919U (zh) | 2023-01-13 | 2023-03-31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的承重对接式活动感应器 |
CN202320787573.8U Active CN219843228U (zh) | 2023-01-13 | 2023-03-31 | 一种具有Type-C接口的承重对接式活动感应器 |
CN202321372004.3U Active CN220491197U (zh) | 2023-01-13 | 2023-05-31 | 具有Type-C接口的控制面板 |
CN202321383093.1U Active CN220624327U (zh) | 2023-01-13 | 2023-05-31 |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2) | CN116505325A (zh) |
WO (1) | WO202414869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945577C (de) * | 1950-02-16 | 1956-07-12 | Gustav Flohr | Vorrichtung zum Anschliessen elektrischer Beleuchtungskoerper |
TWM509455U (zh) * | 2015-03-27 | 2015-09-21 | Acron Prec Ind Co Ltd | 可防水的電連接裝置 |
CN105720418B (zh) * | 2016-04-12 | 2018-06-22 | 广东福田电器有限公司 | 组合排插单元结构 |
CN208385734U (zh) * | 2018-06-19 | 2019-01-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Usb数据传输结构 |
CN110707487A (zh) * | 2019-09-29 | 2020-01-17 | 惠州市忠邦电子有限公司 | 旋接结构、电源装置及沙发 |
-
2023
- 2023-03-10 CN CN202310262565.6A patent/CN116505325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3-10 CN CN202320541462.9U patent/CN219627006U/zh active Active
- 2023-03-17 CN CN202320620060.8U patent/CN219627007U/zh active Active
- 2023-03-17 CN CN202310293025.4A patent/CN11631585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3-24 CN CN202320734560.4U patent/CN219811720U/zh active Active
- 2023-03-24 CN CN202320726112.XU patent/CN219458073U/zh active Active
- 2023-03-24 CN CN202320686494.8U patent/CN219346388U/zh active Active
- 2023-03-24 CN CN202320675905.3U patent/CN219917695U/zh active Active
- 2023-03-31 CN CN202320747160.7U patent/CN219610919U/zh active Active
- 2023-03-31 WO PCT/CN2023/085738 patent/WO2024148691A1/zh unknown
- 2023-03-31 CN CN202320787573.8U patent/CN219843228U/zh active Active
- 2023-05-31 CN CN202321372004.3U patent/CN220491197U/zh active Active
- 2023-05-31 CN CN202321383093.1U patent/CN220624327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27007U (zh) | 2023-09-01 |
CN116315857A (zh) | 2023-06-23 |
CN219917695U (zh) | 2023-10-27 |
CN220491197U (zh) | 2024-02-13 |
CN116505325A (zh) | 2023-07-28 |
CN219458073U (zh) | 2023-08-01 |
CN219346388U (zh) | 2023-07-14 |
CN219627006U (zh) | 2023-09-01 |
CN219610919U (zh) | 2023-08-29 |
WO2024148691A1 (zh) | 2024-07-18 |
CN219843228U (zh) | 2023-10-17 |
CN220624327U (zh) | 2024-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1795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veable contacts at an exterior surface | |
US8873233B2 (en) | Vehicle dock for ruggedized tablet | |
US7623182B2 (en) | Camera interface module | |
US20120127651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 |
US2013014828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 |
GB2491025A (en) | Locking connector | |
US9728876B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TWI398998B (zh) | 智慧型電連接器 | |
US9728917B2 (en) | High profile USB connector | |
CN219811720U (zh) | 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 | |
US8241049B2 (en) | Adapter apparatus | |
JP6602428B1 (ja) | 電子機器 | |
US8947862B2 (en) | Expansion card module | |
US11146031B2 (en) | Expansion device | |
CN112117611B (zh) | 扩充装置 | |
WO2021237412A1 (zh) | 无线充电器 | |
CN219961098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WO2021077255A1 (zh) | 无线充电器 | |
CN209948231U (zh) | 具有两件式胶体嵌接结构的视频连接器 | |
CN213151110U (zh) | 一种薄型usb连接座 | |
CN213026622U (zh) | 具端子焊接部检视孔的视频连接器 | |
TW432170B (en) | Fixed scroll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scroll compres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WO2021232417A1 (zh) | 无线充电器 | |
TWI482374B (zh) | 電連接器 | |
WO2020056716A1 (zh) | 一种扩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