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3700U - 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3700U
CN219803700U CN202320407546.3U CN202320407546U CN219803700U CN 219803700 U CN219803700 U CN 219803700U CN 202320407546 U CN202320407546 U CN 202320407546U CN 219803700 U CN219803700 U CN 219803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confocal laser
probe body
microscope
laser corn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754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凌毅
程伟靖
王雯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2040754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3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3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3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包括圆台状且下方开口的探头本体,所述探头顶面形成接触面,所述探头本体底端向下延伸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探头本体于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上;且探头本体顶面的半径为2~2.2mm,探头本体母线与顶面的夹角为130~140°。基于对应的探头能够扩大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在眼部组织观察中的应用范围,提供基本无创伤的深度眼部组织观察方式,避免病理检查等带来的风险性。

Description

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背景技术
角膜、结膜、眼睑、睑板腺、泪腺、泪道等眼表器官组织与眼部疾病特别是眼表疾病密不可分,其中角膜、结膜等暴露在外,可以直接观察,但是睑板腺、泪腺等位于眼睑部位需要特殊的检查方法才能暴露,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组织位置较后需要医患双方高度配合才能部分暴露。近些年来,为了了解角膜在不同疾病中神经纤维、细胞等改变情况,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角膜的不同层次:角膜上皮层、上皮下神经纤维丛、基质层、内皮细胞层等各层次的改变,并且可以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进行精确的深度定位,观察病原体周围组织情况。其特有的直观、清晰的特点使其广泛地被应用在角膜各种疾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中,这种无创性工具可快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角膜细胞形态、数目的改变、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情况,且易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重复检查,以评价疾病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因为能在患者身上对其进行接触性无创性的检查,结束了以往为了明确诊断需对患者进行病理活检的局面,减少了患者因检查带来的损害,因此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角膜以外,共聚焦显微镜在睑板腺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能够对睑板腺细胞的腺泡、细胞等进行清楚的呈现,在多种疾病中广泛应用。与角膜的直接接触检查不同,睑板腺的位置隐藏于上下眼睑,目前睑板腺的检查以上眼睑为主,共聚焦检查必须翻开患者的上眼睑,暴露出睑板腺,尽可能使暴露面积大,使角膜检查探头仍可顺利进行。
但基于目前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及探头,在部分眼部器官观察过程中仍存在受限情况。如,对泪腺的观察,作为分泌泪液的主要器官,泪腺位于眶骨外上方的泪腺窝内,分为较大的眶部泪腺和较小的睑部泪腺;泪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为泪腺肿瘤,同时,在干眼症及继发干眼的多种疾病中,泪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与睑板腺一样,泪腺隐藏于眼睑内,而且泪腺的表面接触点较小,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探头接触面积较大,且主体形状在深入眼眶时与旁侧组织较难配合,所以使用现有探头检测时,需检查者拉扯外眦、翻转眼皮,手动暴露泪腺,操作难度大,而且目前的角膜探头接触面积大,获取图像内容十分有限。所以,往往获得的图像也较难提供诊断策略,所以,目前泪腺的检测方法多以CT、MRI为主,主要聚焦于眶部泪腺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睑部泪腺使用较少,其应用检测目标主要为泪腺肿瘤、泪腺脱垂等疾病;该类方法对于泪腺内部腺泡、导管及细胞的改变则较难检查到。对于泪腺内部腺泡、导管及细胞的改变,目前也只能依靠病理检查来协助观察,但该类检查方式在正常人或者干眼等一些不需要行泪腺手术的患者的应用上就极为受限,有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创伤。
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并提高其适用检查范围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亟需一种能应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上的探头,以扩大眼部相关器官检查范围,避免病理检查等带来的不适、风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基于对应的探头能够扩大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在眼部组织观察中的应用范围,提供基本无创伤的深度眼部组织观察方式,避免病理检查等带来的风险性。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包括圆台状且下方开口的探头本体,所述探头本体顶面形成接触面,所述探头本体底端向下延伸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探头本体于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上;且探头本体顶面的半径为2~2.2mm,探头本体母线与顶面的夹角为130~140°。所述探头顶面形成的接触面便于配合泪腺等较小组织器官的大小,以获取较全面、有效的图像内容,其母线与顶面夹角为130°~140°,该探头前侧形状有利于实现:侧面平滑贴近眼球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切入角度,以深入眼眶。
本申请提供的探头,基于其接触面和形状,便于深入眼眶,精准的与泪腺的接触点匹配,同时尽可能减少检查时的眼睑暴露点,减少患者的不适,使共聚焦显微镜能够扩大其应用范围,主要地应用于泪腺上,更好地造福医生及病人。同时该检查探头除了能够经过睑部结膜检查泪腺组织之外,由于其接触面较小,还可以应用于下睑睑板腺的检查,下睑睑板腺由于暴露面较小,使用现有的角膜接触探头尚不能完全检查到,而本申请探头可以完全接触到下睑睑板腺。除此之外,该探头可以检测到较为精确的改变,比如翼状胬肉、睑裂斑、新生血管等一些现有技术探头并不适用的地方,从而扩大了适用范围,该经结膜眼眶组织检查探头有望未来在更多的组织中有所应用。
所述探头本体顶面即为圆台状结构的上顶面。进一步地,包括顶面,探头本体顶端为透明结构,顶面的半径为2.1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母线与顶面的夹角为135.6°,即探头本体母线与上顶面的夹角为135.6°;探头本体母线与其在上顶面正投影线段之间的夹角为44.4°。
进一步地,安装部为中空的柱状结构,且安装部下沿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所述手持部方便套取、检查探头结构,在该手持部上进行抓取有利于防止探头主体表面污染,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感染。进一步地,探头本体与安装部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安装部下沿水平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手持部为围绕安装部外周的环状结构,且手持部外侧设置有对准位缺口。环状结构有利于提供多个方向上的手持位置,便于手指夹持拿取、移动探头。所述对准位缺口,有利于与具有对应对准凸起结构的显微镜配合,以特定的位置安装、固定探头于显微镜上。
进一步地,探头本体顶面与侧面之间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圆角过渡有利于使用过程中保护角膜,避免尖锐结构造成角膜创伤。
进一步地,探头本体高度为8.8~9mm;和/或,探头本体侧壁厚度为0.75~0.85mm;和/或,探头本体底端内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1.5~13mm;和/或,探头本体顶部为圆片状结构,圆片状结构半径为2~2.2mm,厚度为0.5~0.7mm,且朝向外侧的一面形成接触面;和/或,探头本体、安装部总高度为15.5mm。
具体地,探头本体高度为8.8~9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高度为8.91mm;探头本体侧壁厚度为0.75~0.85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侧壁厚度为0.8mm;探头本体底端内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1.5~13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底端内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2.2mm;探头本体底端外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2.5~13.5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底端外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3mm;探头本体顶部为圆片状结构,圆片状结构半径为2~2.2mm,厚度为0.5~0.7mm,且朝向外侧的一面形成接触面。进一步地,圆片状结构半径为2.1mm,厚度为0.6mm。安装部内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1.5~13mm;进一步地,安装部内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2.2mm;安装部外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2.5~13.5mm;进一步地,安装部外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3mm;安装部高度为5~7mm,进一步地,安装部高度为6mm;手持部外沿对应的圆的圆周半径为14~15mm,进一步地,手持部外沿对应的圆的圆周半径为14.15mm;手持部厚度为0.8~1mm,进一步地,手持部厚度为0.9mm;探头本体、安装部总高度为15~16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安装部总高度为15.5mm。
进一步地,安装部内表面设置有用于卡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上的卡槽。便于安装部快速、稳定的与显微镜安装位置配合。
进一步地,采用PC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探头本体为透明结构。便于透光,提高显微镜获取的图像亮度,便于观察对应组织器官。也便于在外部观察探头是否正确安装,以及探头上是否有污染物。
进一步地,探头本体侧面外表面靠近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弧面。由于探头深入眼眶后,周边的组织会较为紧贴探头本体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其可能会阻挡到接触面与观察位置的直接接触,或阻隔观察位置周边的光线透过,影响所获取图像的质量。而通过在靠近顶端一侧设置凸起,则能在深入眼眶后,利用凸起向旁侧的挤压提供一定程度的缝隙,方便透光,也利于减少旁侧组织可能的阻隔,使接触面与待检测位置实现直接、完全接触,获取内容较为全面的图像。进一步地,旁侧组织指代除眼球外的其他组织。所述凸起设置于探头本体单侧侧面上;可根据检查位置调整探头主体位置,使凸起与除眼球外的其他组织相抵,凸起可位于探头主体远离眼球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凸起为半球形凸起;或,凸起为长条状凸起,其沿探头本体顶端至底端的方向上设置。半球形凸起能提供前述凸起作用,相较于长条状凸起,不适感减少;长条状凸起,则能提供更长路径的抵持,提供更多的缝隙。
进一步地,凸起在探头本体周向上的宽度为0.1~0.5mm,凸起的厚度为0.1~0.5mm。进一步地,弧面凸起宽度、厚度均为0.3mm。凸起的外表面与探头本体侧面之间平滑过渡连接。该宽度、厚度下,在提供一定程度抵持空间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不适度。
进一步地,在探头本体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提供多个方向的抵持,方便图像的获取,提高图像质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探头扩充结构,所述探头扩充结构为下方开口的圆台状结构,所述探头扩充结构靠近底端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卡持部,所述探头扩充结构顶部为透明结构,且顶面半径大于或小于探头本体顶面半径1~2mm;探头本体在靠近底端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卡持位,所述探头扩充结构通过卡持部与探头本体卡持位卡持,可拆卸的套设安装于所述探头上。通过所述探头扩充结构,能够在原探头基础上扩充为具有不同参数的探头主体结构和接触面,从而以便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适合的探头主体结构、接触面。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包括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主体以及前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主体包括镜头以及柱状的镜头外框,所述镜头安装于镜头外框内,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安装部与镜头外框外侧配合安装。
进一步地,镜头外框外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安装部下沿水平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手持部为围绕安装部外周的环状结构,且手持部外侧设置有对准位缺口;所述限位凸起与对准位缺口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本申请新型检查探头能扩宽共焦激光显微镜的适用面,对于一些暴露比较困难,暴露面较小的器官仍然能够起到窥探内部情况的作用,使医生避免了泪腺肿瘤等必须进行切除后病理检查才能了解结构改变的情况,也能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取材活检检查。对于一些泪腺非恶性疾病或者造成干眼的疾病,该检查探头也能很好地了解泪腺内部的改变,直观地呈现形态、数目、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等多样的改变,而不需进行病理检查。同时对于一些埋藏较深的组织器官,经过合适的部位调试,亦能拍摄出一些理想的图片。该探头能够更好地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影响,协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治,对于疾病治疗前后的转归更加明确,能够在临床、科研上全方位帮助医生了解该类暴露比较困难,暴露面较小的器官的改变。且该探头仅需与患者的暴露面接触,依托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为患者带来无创性可反复多次检查的体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定点更精细的检查也有助于判断更加细微的变化情况。该探头的使用对于医患双方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利用显微镜和本实用新型探头拍摄出的显微图像。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半球状凸起的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长条状凸起的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探头与显微镜装置局部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100,包括圆台状且下方开口的探头本体110,所述探头本体110顶面形成接触面111,所述探头本体110底端向下延伸形成有安装部120;所述安装部120用于安装探头本体110于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上;且探头本体110顶面的半径为2~2.2mm,探头本体110母线与顶面的夹角A为130~140°。
所述探头本体110顶面即为圆台状结构的上顶面。进一步地,包括顶面,探头本体110顶端为透明结构,顶面的半径为2.1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110母线与顶面的夹角A为135.6°,即探头本体110母线与上顶面的夹角A为135.6°;探头本体110母线与其在上顶面正投影线段之间的夹角为44.4°。
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20为中空的柱状结构,且安装部120下沿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121。本实施例中,探头本体110与安装部120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部120下沿水平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121,手持部121为围绕安装部120外周的环状结构,且手持部121外侧设置有对准位缺口122。
探头100为底面开口顶部封闭的内部空心结构,顶部具有圆片状封口,顶部圆片状结构朝向外侧的表面即为接触泪腺的接触面111,检查过程中检查者可通过该接触面111与泪腺的接触并利用共焦显微镜对于每个层面的拍摄结果来反映泪腺的层次。探头本体110空心的底部可与共焦显微镜接触,探头本体110侧面112倾斜的角度与显微镜检测头200形状配合;探头本体110底部内径与空心的安装部120内径一致,且安装部120与显微镜安装位置尺寸配合;该结构能确保该探头100套上显微镜之后与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相配套且贴合良好。
本实施例中,探头本体110顶面与侧面112之间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圆角过渡有利于使用过程中保护角膜,避免尖锐结构造成角膜创伤。
本实施例中,探头本体110高度为8.8~9mm;探头本体110侧壁厚度为0.75~0.85mm;探头本体110底端内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1.5~13mm;探头本体110顶部为圆片状结构,圆片状结构半径为2~2.2mm,厚度为0.5~0.7mm,且朝向外侧的一面形成接触面111;探头本体110、安装部120总高度为15.5mm。该探头100尺寸参数下,使探头100能够刚好卡住显微镜的检测头200不松脱,且改变焦距拍摄的图片层面较多。利于与检查部位的接触,且拍摄较多层次。
具体地,探头本体110高度为8.8~9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110高度为8.91mm;探头本体110侧壁厚度为0.75~0.85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110侧壁厚度为0.8mm;探头本体110底端内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1.5~13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110底端内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2.2mm;探头本体110底端外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2.5~13.5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110底端外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3mm;探头本体110顶部为圆片状结构,圆片状结构半径为2~2.2mm,厚度为0.5~0.7mm,且朝向外侧的一面形成接触面111。进一步地,圆片状结构半径为2.1mm,厚度为0.6mm,不会过薄或过厚,适合泪腺等接触面较小的组织的接触。安装部120内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1.5~13mm;进一步地,安装部120内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2.2mm;安装部120外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2.5~13.5mm;进一步地,安装部120外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3mm;安装部120高度为5~7mm,进一步地,安装部120高度为6mm;手持部121外沿对应的圆的圆周半径为14~15mm,进一步地,手持部121外沿对应的圆的圆周半径为14.15mm;手持部121厚度为0.8~1mm,进一步地,手持部121厚度为0.9mm;探头本体110、安装部120总高度为15~16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110、安装部120总高度为15.5mm。
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20内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卡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上的卡槽。便于安装部120快速、稳定的与显微镜安装位置配合。
本实施例中包括探头本体110在内,整体探头100为透明结构。
本实施例采用的显微镜包括海德堡HRT3-CM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该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为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的共焦显微镜,本实施例探头100可与此类共焦激光显微镜相结合使用,然后对准检测点(激光在对准的检测点上有红色的反光点),接触需检测的地方,扭动焦距、上下左右变换检测头200位置进行检查并采集数据。图2为套上新型检查探头100后,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与检查探头100接合部分的示意图。探头100与该显微镜完美地配适,确保在检查过程中不会因为过大而掉出。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的探头100涂上卡波姆凝胶之后,将本申请探头100套于显微镜检测头200上,之后探头100就可以通过卡波姆与共焦显微镜的检测题相连,进行图像的呈现。
如图5所示,使用该探头100拍摄出来的泪腺及下睑睑板腺内部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腺泡及细胞的情况。图5中A为正常人的泪腺共焦显微镜图像,可以看到腺泡;图5中B为眼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泪腺共焦显微镜图像,可以清楚地看到腺泡形态的改变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图5中C为正常人的下睑睑板腺共焦显微镜图像,可以看到腺泡。图5中D还能获取到眼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下睑睑板腺共焦显微镜图像,可以炎症细胞的浸润及睑板腺的纤维化。证明了该探头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可以用来评估组织的变化情况及病变的严重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100,与实施例1区别的在于,探头本体110侧面112外表面靠近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凸起113,所述凸起113的表面为弧面。
凸起113可为半球形凸起,如图6所示;也可为长条状凸起,如图7所示,其沿探头本体110顶端至底端的方向上设置。凸起113在探头本体110周向上的宽度为0.1~0.5mm,凸起113的厚度为0.1~0.5mm。优选的,弧面凸起113宽度、厚度均为0.3mm。凸起113的外表面与探头本体110侧面112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为提供多个方向的抵持,可在探头本体110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凸起113。
本实施例中探头100还可包括探头扩充结构,所述探头扩充结构为下方开口的圆台状结构,所述探头扩充结构靠近底端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卡持部,所述探头扩充结构顶部为透明结构,且顶面半径大于或小于探头本体110顶面半径1~2mm;探头本体110在靠近底端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卡持位114,所述探头扩充结构通过卡持部与探头本体110卡持位114卡持,可拆卸的套设安装于所述探头100上。通过所述探头扩充结构,能够在原探头100基础上扩充为具有不同参数的探头本体110结构和接触面111,从而以便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适合的探头本体110结构、接触面11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包括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主体以及前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100,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主体包括镜头以及柱状的镜头外框,所述镜头安装于镜头外框内,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100安装部120与镜头外框外侧配合安装,如图8所示。其中镜头外框局部和镜头组合形成了显微镜的检测头200。
镜头外框外侧设置有限位凸起210;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100安装部120下沿水平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121,手持部121为围绕安装部120外周的环状结构,且手持部121外侧设置有对准位缺口122;所述限位凸起210与对准位缺口122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附图8仅为显微镜装置局部结构与探头100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台状且下方开口的探头本体,所述探头顶面形成接触面,所述探头本体底端向下延伸形成有安装部;且探头本体顶面的半径为2~2.2mm,探头本体母线与顶面的夹角为130~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其特征在于,安装部为中空的柱状结构,且安装部下沿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其特征在于,安装部下沿水平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手持部为围绕安装部外周的环状结构,且手持部外侧设置有对准位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其特征在于,探头本体顶面与侧面之间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其特征在于,探头本体高度为8.8~9mm;和/或,探头本体侧壁厚度为0.75~0.85mm;和/或,探头本体底端内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1.5~13mm;和/或,探头本体顶部为圆片状结构,圆片状结构半径为2~2.2mm,厚度为0.5~0.7mm,且朝向外侧的一面形成接触面;和/或,探头本体、安装部总高度为15.5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其特征在于,安装部内表面设置有用于卡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上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其特征在于,采用PC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其特征在于,探头本体侧面外表面靠近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弧面。
9.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主体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主体包括镜头以及镜头外框,所述镜头安装于镜头外框内,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安装部与镜头外框外侧配合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镜头外框外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安装部下沿水平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手持部为围绕安装部外周的环状结构,且手持部外侧设置有对准位缺口;所述限位凸起与对准位缺口配合。
CN202320407546.3U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Active CN219803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7546.3U CN219803700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7546.3U CN219803700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3700U true CN219803700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2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7546.3U Active CN219803700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3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da et al. Comparison of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for assessment of the anterior segment
US993686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btaining low-angle circumferential optical access to the eye
Ishikawa et al. Anterior segment imaging: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Hahn et al. The use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intraoperative ophthalmic imaging
US8249695B2 (en) Meibomian gland imaging
US20050041200A1 (en) Gonioscopy assembly
EP3197341B1 (en) Probe for iridocorneal angle imaging
Asam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iber-optic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probe for intraocular use
Scheuerle et al. Atlas of laser scanning ophthalmoscopy
BR112020020286A2 (pt) Dispositivo oftálmico, e, estojo para um dispositivo oftálmico.
Yeoh et al. Use of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to differentiate acquired retinoschisis from retinal detachment in difficult cases
CN219803700U (zh) 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Çevik et al. Comparison of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estimated by an ultrasonic pachymeter and non-contact specular microscopy
Dinc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anterior chamber parameters in pigmentary glaucoma using slit-lamp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US10729319B2 (en) Opthalmic device for fundus examination
Folberg et al. The gross examination of eyes removed for choroidal and ciliary body melanomas
KR101583284B1 (ko) 스톱워치 기능을 가지는 세극등 현미경
KR100796355B1 (ko) 근적외선을 이용한 세극등 검사장치
Fernández-Vigo et al. Pseudoexfoliation signs in the anterior segment assessed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Scheimpflug device
CN215349080U (zh) 一种眼科b超装置
CN219720743U (zh) 一种集成hpv采样功能的双模态光学扫描内窥探头
US20030231283A1 (en) Integrated test pupil device for corneal topography
Matonti et al. Dynamic gonioscopy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Kumar et al. Angle-closure glaucoma: imaging
KR102619327B1 (ko) 조명을 포함하는 공막 누르개와 이를 이용한 안구상의 병변 위치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