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3602U -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3602U
CN219803602U CN202321219963.1U CN202321219963U CN219803602U CN 219803602 U CN219803602 U CN 219803602U CN 202321219963 U CN202321219963 U CN 202321219963U CN 219803602 U CN219803602 U CN 219803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anging rod
control device
curtai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99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浩波
李志晨
王旭晟
邓万
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3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3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30/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30/4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 F24S30/42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with only one rotation axis
    • F24S30/425Horizont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H02S20/32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a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Bli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窗帘控制装置,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包括主机和连接座。主机包括外壳、驱动组件和驱动轮,外壳的内部设有腔体,驱动组件位于腔体内部且用于驱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转动连接于外壳且部分突出于腔体;连接座连接于主机的一侧,挂接杆的一端位于容纳腔的内部,另一端向外延伸以突出壳体;腔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驱动轮位于腔体内部的部分位于第一腔体,驱动组件位于第二腔体。通过将主机内的驱动轮和驱动组件在延伸方向分布,使得驱动组件位于驱动轮的外部,使得驱动组件的体积大小不受到驱动轮的体积限制,从而使得驱动组件拥有更大的体积,进而为驱动轮提供更大的动力,方便通过智能窗帘控制装置推动各种大型窗帘。

Description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窗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化窗帘被日益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窗帘包括窗帘导轨和窗帘;窗帘顶部滑动连接于窗帘导轨。窗帘顶部设置智能窗帘控制装置,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安装在窗帘导轨上并能够沿窗帘导轨平稳移动,从而在移动的过程中收拢或散开窗帘,从而实现打开或关闭窗帘。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包括主机、挂接结构和驱动轮,驱动轮安装于主机上,并在窗帘导轨上运动,从而带动这个智能窗帘控制装置运动,来带动窗帘进行开闭。然而,现有的电机安装于驱动轮内,由于电机体积较小,电机的功率较小,当窗帘较重,电机提供驱动轮的动力无法让智能窗帘控制装置推动窗帘从而对窗帘进行开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机功率小而造成的驱动力小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一种智能窗帘控制装置,用于安装在窗帘导轨上,所述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包括主机和连接座。所述主机包括外壳、驱动组件和驱动轮,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腔体,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腔体内部且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且部分突出于所述腔体;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主机的一侧,所述连接座包括壳体和挂接杆,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挂接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另一端向外延伸以突出所述壳体并用于安装在所述窗帘导轨上或所述窗帘导轨的窗帘钩上;所述腔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腔体内部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马达和减速箱,所述马达和所述驱动轮分别位于所述减速箱的两端;所述减速箱包括箱体和相啮合的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位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马达和所述驱动轮均连接于所述齿轮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速度环,所述速度环连接于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以检测所述马达的转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侧面凹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座部分嵌入所述连接凹槽,且所述连接凹槽呈多边形结构,所述连接座设有多个连接卡扣,多个所述连接卡扣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凹槽的至少三个相邻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凹槽呈台阶槽结构,且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主机的端面与所述连接凹槽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接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部的位置设有滑块,所述壳体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还设有恒力弹性件,所述恒力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滑块或所述挂接杆,所述恒力弹性件绕自身轴线卷绕设置且绕自身轴线转动以伸缩,所述恒力弹性件的自身轴线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主机的侧面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力弹性件包括依次套设的安装轴、轴套和具有恒定弹力的伸缩卷,所述安装轴沿所述恒力弹性件的自身轴线设置,所述伸缩卷卷绕在所述轴套的外周面,所述壳体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轴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所述挂接杆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外部,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智能窗帘控制装置设置驱动轮的一端,所述通孔位于壳体上大致正上方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帘导轨上靠近窗帘打开或者关闭的位置设有标志物,所述智能窗帘控制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智能窗帘控制装置的周围是否有所述标志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志物包括安装盘和磁铁,所述安装盘安装于所述窗帘导轨,所述磁铁位于所述安装盘内,所述安装盘的长度大于所述磁铁的长度,所述安装盘的两侧设有用于阻挡所述磁铁脱落的阻挡部,所述位置检测组件为磁传感器。
上述方案中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通过将主机内的驱动轮和驱动组件在延伸方向分布,使得驱动组件位于驱动轮的外部,使得驱动组件的体积大小不受到驱动轮的体积限制,从而使得驱动组件拥有更大的体积,进而为驱动轮提供更大的动力,方便通过智能窗帘控制装置推动各种大型窗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连接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挂接杆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挂接杆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挡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和挂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0、主机;110、连接凹槽;120、驱动轮;130、外壳;131、腔体;1311、第一腔体;1312、第二腔体;140、驱动组件;141、马达;142、减速箱;1421、齿轮组件;1422、箱体;143、速度环;200、连接座;210、壳体;211、容纳腔;212、第一壳体;213、第二壳体;214、连接卡扣;215、安装孔;216、通孔;220、挂接杆;221、第一挂接杆;222、第二挂接杆;223、第一连接端;224、第一连接槽;225、第二连接端;226、第一锁止槽;227、第二锁止槽;2271、锁止一槽;2272、锁止二槽;2273、抵接面;228、卡块;230、锁止件;231、解锁段;232、锁止段;233、导引面;234、嵌入块;240、推压件;241、推压部;242、抵接部;250、复位件;260、弹性件;270、挡止件;271、穿设孔;272、穿设槽;273、卡槽;2731、卡接面;274、插接件;281、滑块;282、滑槽;290、恒力弹簧件;291、安装轴;292、伸缩卷;300、挂接件;2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图12,图1至图3、图12示出了本申请几个实施例中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结合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的应用示意图,该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安装在窗帘导轨20上以沿窗帘导轨20(罗马杆型窗帘导轨)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窗帘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3中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安装在U型或I型窗帘导轨(未图示)。U型窗帘导轨指截面呈U型的导轨,包括顶板、两个分别从顶板的两侧向下延伸的侧板、以及从两个侧板远离顶板的端部相向延伸的底板,两个底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顶板与侧板和底板都围合形成一个滑轨,I型窗帘导轨指截面呈I型或者工型的导轨,其包括顶板、间隔设于顶板下方的底板、以及垂直连接于顶板与底板中间位置的连接板,连接板与顶板和底板围合形成两个槽口相背的滑轨。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申请中以相互垂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说明,但不作为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呈其它夹角。
如图1至图3和图12所示,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包括主机100和连接座200,连接座200连接于主机100的一侧,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座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座200分别连接于主机100相对的两个侧面,该连接座200可与主机100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连接。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00连接连接座200的侧面凹设有连接凹槽110,当连接座200连接于主机100时,连接座200部分嵌入连接凹槽110。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凹槽110呈多边形结构,连接座200设有多个连接卡扣214,多个连接卡扣214分别连接于连接凹槽110的至少三个相邻的边缘,以使连接座200和主机100的连接更稳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凹槽110呈四边形结构,连接座200设有3个连接卡扣214,3个连接卡扣214分别位于左、右和上侧的边缘,其中上侧是指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朝向窗帘导轨的一侧。
如图1至图3所示,位于连接座200上侧的连接卡扣214与连接座200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不重合,以起到防呆的作用,而避免位于主机100两侧的连接座200扣反导致连接座200上的挂接件300与主机100中的驱动轮120发生错位,使得挂接件300与驱动轮120不能稳定地在窗帘导轨上运动。当驱动轮120顶部的中心线与主机100顶部的中心线重合时,位于连接座200上侧的连接卡扣214不需要偏离连接座200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设置,从而不需要做防呆设置。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凹槽110呈台阶槽结构,且连接座200连接主机100的端面与连接凹槽110相适配。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凹槽110的下部分的深度大于连接凹槽110的上部分的深度,相对应地,连接座200的上部分的厚度小于连接座200的下部分的厚度。其中,上、下部分中的上是指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朝向窗帘导轨的一侧。
结合图4和图5,图4和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主机100的结构示意图。主机100包括外壳130、驱动组件140和驱动轮120,外壳130的内部设有腔体131,如图4所示,外壳130包括相互盖合的两部分,且位于同一侧面的连接凹槽110由二者拼合形成。驱动组件140位于腔体131内部且用于为驱动轮120提供动能从而带动驱动轮120转动以沿窗帘导轨移动。如图1、图4和图5所示,驱动轮120转动连接于外壳130且部分突出于腔体131。
如图5所示,腔体13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体1311和第二腔体1312,驱动轮120位于腔体131内部的部分位于第一腔体1311,驱动组件140位于第二腔体1312。优选地,第一腔体1311和第二腔体1312沿外壳13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其中该延伸方向指的是外壳130按照长度的延伸方向。
上述方案中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通过将主机100内的驱动轮120和驱动组件140沿外壳130的延伸方向分布,使得驱动组件140位于驱动轮120的外部,使得驱动组件140的体积大小不受到驱动轮120的体积限制,从而使得驱动组件140拥有更大的体积,进而为驱动轮120提供更大的动力,方便通过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推动各种大型窗帘。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40包括马达141和减速箱142,马达141和驱动轮120分别位于减速箱142两端。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减速箱142的厚度方向与外壳130的盖合方向一致,减速箱142的宽度方向与两个连接凹槽110的连线方向同向设置,即减速箱142的宽度方向与图5中的第二方向同向,且马达141和驱动轮120分别位于减速箱142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其中该延伸方向为减速箱142长度的延伸方向。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速箱142包括箱体1422和相啮合的齿轮组件1421,齿轮组件1421位于箱体1422内部,马达141和驱动轮120均连接于齿轮组件1421,马达141带动齿轮组件1421转动,齿轮组件1421带动驱动轮120转动,以实现马达141和驱动轮120的动力传动。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40还包括速度环143,速度环143连接于马达141的输出端以检测马达141的转速,以便于控制马达141的动力大小。
结合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连接座2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连接座200包括壳体210和挂接杆220。参照图12所示,壳体210的内部设有容纳腔211,壳体210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壳体212和第二壳体213,第一壳体212和第二壳体213的盖合方向垂直于连接座200和主机100连接的侧面。挂接杆220的一端位于容纳腔211的内部,另一端向外延伸以突出壳体210并用于安装在窗帘导轨上或窗帘导轨的窗帘钩上。
结合图8和图9,图8和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挂接杆220的结构示意图。挂接杆22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挂接杆221和第二挂接杆222,如图6所示,第一挂接杆221和至少部分第二挂接杆222位于容纳腔211内,第二挂接杆222能够从容纳腔211内取出,第二挂接杆222远离第一挂接杆221的一端向外延伸以突出壳体210,以如图2、图3所示的在第二挂接杆222远离第一挂接杆221的一端连接挂接件300,以通过挂接件300适配于窗帘导轨,或者如图1所示,第二挂接杆222远离第一挂接杆221的一端设有挂钩直接挂在窗帘导轨的窗帘钩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挂接杆222远离第一挂接杆221的一端连接扣接件,扣接件与窗帘导轨上的窗帘钩配合,使得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在窗帘导轨上运动并抵推窗帘。
上述方案中所提供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通过将挂接杆220拆分为可拆卸的第一挂接杆221和第二挂接杆222,使得当连接于第二挂接杆222的挂接件300或挂钩磨损更换时、或者当第二挂接杆222与所采用的窗帘导轨不匹配时,能够直接更换第二挂接杆222,而避免将整个连接座200或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更换,从而避免资源浪费。
优选地,如图2、图6、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0设有通孔216,通孔216连通容纳腔211和外部,挂接杆220通过通孔216延伸至外部,通孔216位于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设置驱动轮120的一端,通孔216位于壳体210上大致正上方的位置。优选地,如图1所示,为了平衡主机100整体的重心,避免主机100的重心失衡造成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不便于连接在窗帘上,驱动轮120顶部中心线与主机100顶部中心线不重合地设置,但需要注意的是,挂接杆220上的挂接件300顶部的中心线与驱动轮120顶部中心线形成一铅直面,以便在窗帘导轨上运动。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挂接杆221连接第二挂接杆222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223,第一连接端223设有沿第二挂接杆222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槽224,第二挂接杆222连接第一挂接杆221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225,第二挂接杆222配置为能够沿其延伸方向移动,以使第二连接端225嵌入第一连接槽224或脱离第一连接槽224,第二挂接杆222的延伸方向为其长度的延伸方向。优选地,当第二挂接杆222连接于第一挂接杆221时,第二连接端225能够如图6所示地嵌入第一连接槽224。如图6所示,第二挂接杆222中的至少部分与壳体210滑动配合,使得第二挂接杆222能够相对壳体210滑动。
如图6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挂接杆221上设有锁止件230,锁止件23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连接槽224内部,锁止件230能够沿第一方向在第一连接槽224的内部移动。当所述第二连接端225嵌入所述第一连接槽224时,若所述锁止件230处于锁止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端225卡接于所述锁止件230使所述第二挂接杆222与所述第一挂接杆221固定连接,若所述锁止件230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端225能够脱离所述锁止件230使所述第二挂接杆222从所述第一挂接杆221上拆卸。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挂接杆222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挂接杆222的延伸方向垂直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做限定。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件230包括相连接的且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解锁段231和锁止段232,锁止段232具有相对于解锁段231的凸起,第二连接端225设有抵接面2273。若锁止件230处于锁止状态,锁止段232位于第一连接槽224内,凸起与抵接面2273抵接使锁止段232与第二连接端225配合,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端223和第二连接端225沿着第二挂接杆222的延伸方向上位置固定;若锁止件230处于解锁状态,锁止段232脱离第一连接槽224,凸起与抵接面2273脱离使第二连接端225能够相对解锁段231运动。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止段232在第二方向的厚度大于解锁段231的厚度,以使锁止段232在第二方向厚度大于解锁段231的部分形成凸起。在其它实施例方式中,锁止段232在第二方向的厚度也可以小于或等于解锁段231的厚度,锁止段232只需要在第二方向上凸出于解锁段231即可。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接杆222具有第二锁止槽227,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锁止槽227位于第二连接端225。抵接面2273位于第二锁止槽227内,若锁止件230处于锁止状态,凸起容纳于第二锁止槽227内。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止槽227包括对称的两个锁止一槽2271,锁止一槽2271设有上述抵接面2273。除了图7至图9所示的锁止件230结构以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锁止件230设置为与抵接面2273适配的结构,锁止件230由第二连接端225开设锁止一槽2271的一侧朝向锁止一槽2271移动以嵌入或移出锁止一槽2271。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止槽227还包括与锁止一槽2271相连通的锁止二槽2272,两个锁止一槽2271对称设置于锁止二槽2272的两侧,锁止二槽2272自第二连接端225的端面沿第二挂接杆222延伸方向贯穿第二连接端225,锁止一槽2271连通于锁止二槽2272的远离第二连接端225的端面的一端,锁止一槽2271平行于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形成抵接面2273。锁止段232具有相对于解锁段231对称的两个凸起。若锁止件230处于锁止状态,两个凸起分别容纳于两个锁止一槽2271内。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段232朝向第二锁止槽227的端面为导引面233,导引面233配置为能够在第二连接端225朝向第一连接槽224移动时,导引第二连接端225移动以使解锁段231进入第二锁止槽227,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引面233为斜面。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225朝向锁止段232的端面为导引面233。
如图6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200还包括推压件240,如图7所示,推压件240在第一方向上抵接于锁止件230的一端端面,推压件240朝向锁止件230移动以带动锁止件230移动使其处于解锁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7示出了锁止件230处于锁止状态,此时锁止段232上的凸起与锁止一槽2271的抵接面2273相抵接,当推压件240沿第一方向推动锁止件230时,解锁段231沿第一方向移动,锁止段232移出锁止一槽2271,使得锁止件230处于解锁状态,此时第二挂接杆222可与第一挂接杆221脱离。
如图7所示,优选地,锁止件230靠近推压件240的一端设有背离推压件240突出的嵌入块234,嵌入块234配置为能够与推压件240抵接,以防止用户拉动第二挂接杆222并松开时,第二挂接杆222会发生回弹,回弹过程中,推压件240与锁止件230相互卡住以无法将第二挂接杆222拉出。
如图7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压件240包括相连接的推压部241和抵接部242,抵接部242位于容纳腔211内且与锁止件230抵接,推压部241位于容纳腔211外且滑动连接于壳体210,推压部241相对壳体210滑动以使抵接部242带动锁止件230移动,从而切换锁止件230由锁止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200还包括复位件250,复位件250在第一方向上抵接于锁止件230的一端端面,复位件250具有带动锁止件230移动使其处于锁止状态的趋势。如图8和图9所示,复位件250和推压件240分别位于锁止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推压件240用于带动锁止件230由锁止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复位件250用于带动锁止件230反向移动以由解锁状态转变为锁止状态,并保持在锁止状态。
在将第二挂接杆222安装于第一挂接杆221上时,推动推压件240,推压件240沿第一方向推动锁止件230时,解锁段231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挂接杆222沿自身方向向第一挂接杆221的第一连接槽224移动,解锁段231从锁止二槽2272进入锁止一槽2271,此时松开推压件240,在复位件250的作用下,锁止段232上的凸起容纳于两个锁止一槽2271内并与锁止一槽2271的抵接面2273抵接,使锁止段232与第二连接端225配合,以使第二挂接杆222卡固于第一挂接杆221。
在将第二挂接杆222从第一挂接杆221上取下时,推动推压件240,推压件240沿第一方向推动锁止件230时,锁止段232沿第一方向移动,锁止段232上的凸起脱离两个锁止一槽2271,将第二挂接杆222沿自身方向远离第一挂接杆221的第一连接槽224移动,解锁段231脱离锁止二槽2272,以使第二挂接杆222从第一挂接杆221取下。
第一连接端223设有第一锁止槽226,如图8所示,第一锁止槽226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连接端223,第一锁止槽226与第一连接槽224连通,复位件250位于第一锁止槽226内。
结合图10和图11,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挡止件270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210和挂接杆2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容纳腔211内设有弹性件260和挡止件270,如图11所示,挡止件270可拆卸地连接于挂接杆220位于容纳腔211内部的一端,且弹性件260套设在挂接杆220的外周且在挂接杆22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挡止件270和壳体210之间。当挂接杆220延伸出壳体210的部分挂接在窗帘导轨上,挂接杆220将受到延伸方向的力,且具有带动挂接杆220其他部分移出壳体210的趋势,此时弹性件260被夹在挡止件270和壳体210之间,受到压缩力,使得挂接杆220在能够实现沿其延伸方向伸缩的同时,还能够稳定地保持和窗帘导轨之间存在受力以平稳移动。
上述方案所提供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挡止件270,使得挡止件270和弹性件260便于安装至挂接杆220的外周,同时还通过将弹性件260夹在挡止件270和壳体210之间,使得当挂接杆220延伸出壳体210的部分挂接在窗帘导轨上,挂接杆220将受到延伸方向的力,且具有带动挂接杆220其他部分移出壳体210的趋势,此时弹性件260受到压缩力,使得挂接杆220在能够实现在延伸方向伸缩的同时,还能够稳定地保持和窗帘导轨之间存在受力以平稳移动,从而适配不同规格的窗帘导轨。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止件270的内部设有沿挂接杆220延伸方向贯穿挡止件270的穿设孔271,挂接杆220位于容纳腔211内部的一端穿设于穿设孔271。弹性件260套设在第一挂接杆221,挡止件27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挂接杆221远离所述第二挂接杆222的一端。当将挡止件270安装于挂接杆220时,挡止件270由第一挂接杆221远离第二挂接杆222的一端套设在第一挂接杆221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挂接杆220的周面凸设有卡块228,穿设孔271的周面设有与穿设孔271连通的穿设槽272,穿设槽272沿挂接杆220延伸方向贯穿挡止件270,且穿设槽272配置为卡块228能够在穿设槽272内滑动。当将挡止件270套设在第一挂接杆221外部时,卡块228从穿设孔271穿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设孔271的周面还设有与穿设孔271连通的卡槽273,卡槽273自挡止件270背离弹性件260的端面沿挂接杆220延伸方向延伸,且卡槽273沿挂接杆220延伸方向的深度小于挡止件270的厚度,卡槽273设有朝向卡块228的卡接面2731,且卡槽273配置为卡块228至少部分能够嵌入卡槽273内,以使卡接面2731与卡块228抵接,当将挡止件270套设在挂接杆220外部时,卡块228从穿设槽272穿过后,使挂接杆220和挡止件270相对转动,使得卡块228在挂接杆220的延伸方向与卡槽273对齐,后将卡块228嵌入卡槽273内部,使得卡接面2731与卡块228抵接。当挂接杆220安装于窗帘导轨上时,人手拉动挂接杆220使其沿自身延伸方向移动,挡止件270与挂接杆220同步移动,弹性件260抵接于壳体210从而受到压缩,该弹性件260施加作用力到挡止件270上时,卡槽273的卡接面273施加作用力到卡块228上,可使得卡块228与卡槽273卡接的更为稳固,不会出现相对滑动而导致挡止件270脱落的情况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槽273深度不小于卡块228厚度,以使卡块228能够完全嵌入卡槽273内部。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穿设孔271的周向上,卡槽273和穿设槽272相错开地设置,以使卡块228在穿设槽272穿过与嵌入卡槽273不互相干涉。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设槽272和卡槽273均与卡块228一一对应地设置,且穿设槽272和卡槽273交错设置,在如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卡块228的数量为4个,4个卡块228沿挂接杆220的周向均布,穿设槽272的数量也为四个,相邻穿设槽272之间的角度与相邻卡块228之间的角度相等,相应地,卡槽273的数量也为四个,相邻卡槽273之间的角度与相邻卡块228之间的角度也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60呈环形结构,弹性件260套设在挂接杆220的外周面,且挡止件270包括插接件274,插接件274自挡止件270的端面朝向弹性件260延伸形成,插接件274插入弹性件260的内周面和挂接杆220的外周面之间。
如图11或图12所示,挂接杆220位于容纳腔211内部的位置设有滑块281,壳体210内壁设有滑槽282,滑槽282沿延伸方向设置,滑块281滑动连接于滑槽282,从而实现调节挂接杆220伸出壳体210的长度,以适配不同规格的窗帘导轨。
如图12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连接座200还包括位于容纳腔211内部的恒力弹性件290,恒力弹性件290连接于滑块281或挂接杆220,恒力弹性件290可连接于滑块281远离挂接杆220的一端也可连接于挂接杆220远离窗帘导轨的一端。恒力弹性件290对滑块281具有相同大小的力,使得驱动轮120和挂接件300在作用于粗细不同的窗帘导轨20(罗马杆型窗帘导轨)时能够保持合适的夹持力,恒力弹性件290绕自身轴线卷绕设置且绕自身轴线转动以伸缩。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挂接杆220与如图1至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挂接杆220结构不一致,该挂接杆220不拆分为第一挂接杆和第二挂接杆,并且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1至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至少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连接座200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恒力弹性件290的自身轴线与连接座200连接主机100的侧面平行,以避免恒力弹性件290在连接座200的厚度方向尺寸过大而造成连接座200的厚度大,从而减小连接座200的厚度尺寸,缩小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整体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恒力弹性件290包括依次套设的安装轴291、轴套和具有恒定弹力的伸缩卷292,安装轴291沿恒力弹性件290的自身轴线设置,伸缩卷292卷绕在轴套的外周面,壳体210设有安装孔215,安装轴291的两端连接于安装孔215。
优选地,恒力弹性件290和滑块281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座200还包括同时贯穿两个连接孔的连接件,以将恒力弹性件290与滑块281稳固地连接,该连接件可为螺钉。
在一些实施例中,窗帘导轨上靠近窗帘打开或者关闭的位置设有标志物,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位置检测组件配置为能够检测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的周围是否有标志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志物包括安装盘和磁铁,安装盘安装于窗帘导轨,磁铁位于安装盘内,安装盘的长度大于磁铁的长度,安装盘的两侧设有用于阻挡磁铁脱落的阻挡部,位置检测组件为磁传感器,安装盘可为磁吸材料,例如:铁、钴、镍。磁铁在安装盘的长度方向能够略微移动,相对于磁铁单独安装在窗帘轨道上,可以使得用户调整磁铁的位置来配合检测智能窗帘控制装置10是否到达窗帘打开或者关闭的位置,容错率更高。位置检测组件能够检测周围是否有磁铁,只需要在邻近窗帘的导轨打开或者关闭窗帘的位置安装带有磁铁的安装盘,就能够通过位置检测组件检测出窗帘的位置,从而判断窗帘是否开启到位或完全闭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智能窗帘控制装置,用于安装在窗帘导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包括:
主机,包括外壳、驱动组件和驱动轮,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腔体,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腔体内部且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且部分突出于所述腔体;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主机的一侧,所述连接座包括壳体和挂接杆,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挂接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另一端向外延伸以突出所述壳体并用于安装在所述窗帘导轨上或所述窗帘导轨的窗帘钩上;
所述腔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腔体内部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马达和减速箱,所述马达和所述驱动轮分别位于所述减速箱的两端;所述减速箱包括箱体和相啮合的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位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马达和所述驱动轮均连接于所述齿轮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速度环,所述速度环连接于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以检测所述马达的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侧面凹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座部分嵌入所述连接凹槽,且所述连接凹槽呈多边形结构,所述连接座设有多个连接卡扣,多个所述连接卡扣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凹槽的至少三个相邻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槽呈台阶槽结构,且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主机的端面与所述连接凹槽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部的位置设有滑块,所述壳体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还设有恒力弹性件,所述恒力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滑块或所述挂接杆,所述恒力弹性件绕自身轴线卷绕设置且绕自身轴线转动以伸缩,所述恒力弹性件的自身轴线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主机的侧面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力弹性件包括依次套设的安装轴、轴套和具有恒定弹力的伸缩卷,所述安装轴沿所述恒力弹性件的自身轴线设置,所述伸缩卷卷绕在所述轴套的外周面,所述壳体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轴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所述挂接杆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外部,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智能窗帘控制装置设置驱动轮的一端,所述通孔位于壳体上大致正上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导轨上靠近窗帘打开或者关闭的位置设有标志物,所述智能窗帘控制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智能窗帘控制装置的周围是否有所述标志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物包括安装盘和磁铁,所述安装盘安装于所述窗帘导轨,所述磁铁位于所述安装盘内,所述安装盘的长度大于所述磁铁的长度,所述安装盘的两侧设有用于阻挡所述磁铁脱落的阻挡部,所述位置检测组件为磁传感器。
CN202321219963.1U 2023-03-31 2023-05-19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Active CN21980360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0918 2023-03-31
CN2023207809187 2023-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3602U true CN219803602U (zh) 2023-10-10

Family

ID=87865107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9114.6U Active CN219740278U (zh) 2023-03-31 2023-05-19 用于窗帘控制电机的太阳能板组件
CN202321243203.4U Active CN219803603U (zh) 2023-03-31 2023-05-19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CN202321232169.0U Active CN220024737U (zh) 2023-03-31 2023-05-19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CN202321224582.2U Active CN219812132U (zh) 2023-03-31 2023-05-19 用于窗帘控制电机的太阳能板组件及窗帘控制电机
CN202310571899.1A Pending CN116722799A (zh) 2023-03-31 2023-05-19 用于窗帘控制电机的太阳能板组件
CN202321219963.1U Active CN219803602U (zh) 2023-03-31 2023-05-19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9114.6U Active CN219740278U (zh) 2023-03-31 2023-05-19 用于窗帘控制电机的太阳能板组件
CN202321243203.4U Active CN219803603U (zh) 2023-03-31 2023-05-19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CN202321232169.0U Active CN220024737U (zh) 2023-03-31 2023-05-19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CN202321224582.2U Active CN219812132U (zh) 2023-03-31 2023-05-19 用于窗帘控制电机的太阳能板组件及窗帘控制电机
CN202310571899.1A Pending CN116722799A (zh) 2023-03-31 2023-05-19 用于窗帘控制电机的太阳能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21974027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2132U (zh) 2023-10-10
CN219740278U (zh) 2023-09-22
CN220024737U (zh) 2023-11-17
CN219803603U (zh) 2023-10-10
CN116722799A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64278A1 (en) Inverted constant force window balance for tilt sash
TWI628351B (zh) Curtain controller
US20160010371A1 (en) Closure Device for Connecting Two Parts
CN213705142U (zh) 锁止机构
CN219803602U (zh) 智能窗帘控制装置
CN110661222B (zh) 一种插接箱安装联锁结构
US20220034121A1 (en) Swing handle arrangement with first and second locking mechanisms
CN219081272U (zh) 电磁锁和储物柜
CN109826507B (zh) 一种双用锁
CN114183023A (zh) 防敲击开启底开密码挂锁
CN216811315U (zh) 一种门窗锁具
CN219638634U (zh) 一种门窗保护器
CN201574632U (zh) 空转锁头离合结构
CN219844500U (zh) 一种宠物门栏
CN216665270U (zh) 一种具有双锁舌的锁具
CN219365729U (zh) 一种插销式门吸装置
CN109989628B (zh) 保护锁机构
CN218915311U (zh) 用于窗式空调器组件的连接组件和窗式空调器组件
CN211776515U (zh) 把手组件和锁具
CN108824996B (zh) 童锁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9281580U (zh) 一种提拉窗提拉器机构及提拉窗
CN113381239B (zh) 一种高安全性开关插座
CN217488492U (zh) 一种马桶盖板的快拆装置及马桶组件
CN212290107U (zh) 带锁碟刹
CN208740732U (zh) 一种煎烤器的烤盘锁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