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2561U - 耳机主体及头戴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主体及头戴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2561U
CN219802561U CN202321388998.8U CN202321388998U CN219802561U CN 219802561 U CN219802561 U CN 219802561U CN 202321388998 U CN202321388998 U CN 202321388998U CN 219802561 U CN219802561 U CN 219802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voice
headset
voice acquisi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89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拥辉
郑青青
邱士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mo Acou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mo Acou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mo Acou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mo Acou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889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2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2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2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耳机主体及头戴耳机,耳机主体包括耳机壳体、分隔结构、语音采集结构和语音输出结构,耳机壳体具有呈多边形环状的安装部,分隔结构呈多边形状,并适配安装于安装部内,分隔结构将耳机壳体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用于朝向用户耳部,语音采集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语音采集件,并用于采集语音信号,至少一个语音采集件设于第一腔体内,且分设于分隔结构的各顶点处,语音输出结构设于第二腔体内,并用于输出声音。本申请的耳机主体,可有效地提升语音采集的音质和保真度,利于改善并提升语音采集结构的语音采集效果,利于保障通话质量,利于提高声纹识别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耳机主体及头戴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主体及头戴耳机。
背景技术
头戴耳机通常包括相对的两个耳机主体,以及连接于两个耳机主体之间的头戴结构。现有头戴耳机的耳机主体通常设有用于向用户耳部输出声音的语音输出结构,以及用于采集外界声音的语音采集结构,然而,语音采集结构容易受到语音输出结构的干扰,导致难以清晰收录声音,影响通话质量以及声纹识别的准确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主体,以解决现有头戴耳机的耳机主体中,语音采集结构容易受到语音输出结构的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机主体,包括耳机壳体、分隔结构、语音采集结构和语音输出结构,所述耳机壳体具有呈多边形环状的安装部,所述分隔结构呈多边形状,并适配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耳机壳体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用于朝向用户耳部,所述语音采集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语音采集件,并用于采集语音信号,所述至少一个语音采集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分设于所述分隔结构的各顶点处,所述语音输出结构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用于输出声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结构为第一控制板,所述语音采集结构和所述语音输出结构均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结构呈正多边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耳机壳体内的声纹识别结构,所述声纹识别结构与所述语音采集结构连接,所述声纹识别结构用于接收所述语音采集结构采集的语音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注册语音信号对说话人身份进行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壳体朝向用户耳部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中部设有将所述第二腔体连通至外部的通声口,所述语音输出结构限位安装于所述通声口;
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呈环状的耳套,所述耳套的局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耳套的局部凸出于所述安装槽外,用于罩设用户的耳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中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中部设有所述通声口;
所述耳套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沿周向的至少局部延伸至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口沿的内侧;
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保护垫,所述保护垫设于所述容纳槽内,并限位于所述语音输出结构和所述止挡部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凸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嵌设于所述耳套内,并与所述耳套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盖板,所述壳体主体远离用户耳部的端部设有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远离用户耳部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口,所述盖板可拆卸盖合于所述第一环口;
所述盖板背离所述第一环口的一侧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耳机支架,所耳机主机套设于所述连接结构外周,并与所述连接结构稳固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结构为第一控制板,所述盖板于其厚度方向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背离所述第一环口一侧的孔沿设有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呈环状,所述连接结构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设有第二环口,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可拆卸盖合于所述第二环口的装饰盖、安装于所述连接结构内的第二控制板,以及穿设于所述通孔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结构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连接结构内设有位于所述缺口旁侧的支撑座,所述耳机支架设有穿设于所述缺口并伸入所述连接结构内的固定部,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的压盖,所述压盖将所述固定部抵压固定于其与所述支撑座之间。
本申请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头戴耳机,包括两个相对的耳机主体,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耳机主体之间的头戴结构,至少一个所述耳机主体采用所述的耳机主体。
本申请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主体,通过于耳机壳体设置呈多边形环状的安装部,且同时将分隔结构设置为多边形状,使得分隔结构能够适配安装于安装部内,而保障并提高分隔结构安装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分隔结构将耳机壳体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并使语音采集结构设置于第一腔体、语音输出结构设置于第二腔体,使得语音采集结构和语音输出结构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独立的空间,同时,将各语音采集件分设于分隔结构的各顶点处而靠近耳机壳体的内壁设置,如此,一方面,可有效地降低语音采集结构采集到语音输出结构输出声音而致使采集失真的风险,另一方面,可有效地保障语音采集结构的采集覆盖区域,进而,可有效地提升语音采集的音质和保真度,从而利于改善并提升语音采集结构的语音采集效果,利于保障通话质量,利于提高对语音采集结构所采集语音信号进行声纹识别时的识别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主体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主体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提供的沿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主体的爆炸图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主体的爆炸图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主体的爆炸图三;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主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耳机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耳机主体;11-耳机壳体;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13-安装槽;1131-容纳槽;11311-通声口;1133-连接凸起;114-壳体主体;1141-安装部;11411-第一环口;115-盖板;1151-连接结构;11511-第二环口;11512-缺口;1152-通孔;1153-支撑座;12-分隔结构;13-语音采集结构;131-语音采集件;14-语音输出结构;15-耳套;151-止挡部;16-保护垫;17-耳机支架;171-固定部;18-装饰盖;19-第二控制板;120-压盖;20-头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主体10,包括耳机壳体11、分隔结构12、语音采集结构13和语音输出结构14,耳机壳体11具有呈多边形环状的安装部1141,分隔结构12呈多边形状,并适配安装于安装部1141内,分隔结构12将耳机壳体1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第二腔体112用于朝向用户耳部,语音采集结构13包括至少一个语音采集件131,并用于采集语音信号,至少一个语音采集件131设于第一腔体111内,且分设于分隔结构12的各顶点处,语音输出结构14设于第二腔体112内,并用于输出声音。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体111设于第二腔体112远离用户耳部的一侧。其中,语音输出结构14可为但不限为扬声器。其中,语音采集件131优选但不限为为硅麦克风。
基于此,通过于耳机壳体11设置呈多边形环状的安装部1141,且同时将分隔结构12设置为多边形状,使得分隔结构12能够适配安装于安装部1141内,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分隔结构12安装的稳定性、可靠性。
通过分隔结构12将耳机壳体1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并使语音采集结构13设置于第一腔体111、语音输出结构14设置于第二腔体112,如此,使得语音采集结构13和语音输出结构14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独立的空间,可有效地降低语音采集结构13采集到语音输出结构14输出声音而致使采集失真的风险,进而,可有效地降低语音采集结构13受到语音输出结构14的干扰的风险,有效地提升语音采集的音质和保真度,从而利于改善并提升语音采集结构13的语音采集效果,利于保障通话质量,利于提高对语音采集结构13所采集语音信号进行声纹识别时的识别准确率。
通过将语音采集结构13设置为包括至少一个语音采集件131,并将至少一个语音采集件131分设于分隔结构12的各顶点处,如此,使得各语音采集件131靠近耳机壳体11的内壁设置,可有效地保障各语音采集件131的采集覆盖区域,也即可有效地保障语音采集结构13的采集覆盖区域,有效地提升语音采集的音质和保真度,进一步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语音采集结构13的语音采集效果,进而,可进一步保障通话质量,以及进一步提高对语音采集结构13所采集语音信号进行声纹识别时的识别准确率。
此外,通过将各语音采集件131分设于分隔结构12的各顶点处,还可充分利用分隔结构12上的安装空间进行各语音采集件131的布置,利于实现耳机主体10的集成化、小型化设计。
此外,通过设置第二腔体112朝向用户耳部,便于语音输出结构14输出的声音顺畅、可靠地传输至用户耳部,有效地保障耳机主体10的使用性能。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主体10,通过于耳机壳体11设置呈多边形环状的安装部1141,且同时将分隔结构12设置为多边形状,使得分隔结构12能够适配安装于安装部1141内,而保障并提高分隔结构12安装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分隔结构12将耳机壳体1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并使语音采集结构13设置于第一腔体111、语音输出结构14设置于第二腔体112,使得语音采集结构13和语音输出结构14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独立的空间,同时,将各语音采集件131分设于分隔结构12的各顶点处而靠近耳机壳体11的内壁设置,如此,一方面,可有效地降低语音采集结构13采集到语音输出结构14输出声音而致使采集失真的风险,另一方面,可有效地保障语音采集结构13的采集覆盖区域,进而,可有效地提升语音采集的音质和保真度,从而利于改善并提升语音采集结构13的语音采集效果,利于保障通话质量,利于提高对语音采集结构13所采集语音信号进行声纹识别时的识别准确率。
请参阅图3、图7,在本实施例中,分隔结构12为第一控制板,语音采集结构13和语音输出结构14均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分隔结构12设置为第一控制板,如此,一方面,便于实现语音采集结构13和语音输出结构14均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以保障耳机主体10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借助第一控制板即可将耳机壳体1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使得耳机主体10的整体结构更简单,便于设计、生产,可有效地降低耳机主体10生产成本。
此外,还通过将语音采集结构13安装于第一控制板的板面上,进而,可不用借助其他连接线即可实现语音采集结构13和第一控制板的电连接,还便于通过采用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技术将语音采集结构13快速、高效地安装于第一控制板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分隔结构12呈正多边形状。对应地,安装部1141呈正多边形环状。
基于此,通过将分隔结构12设置成正多边形状,以及将安装部1141对应设置为正多边形环状,使得分隔结构12和安装部1141的结构十分简单且更加规则,便于分隔结构12和安装部1141的设计、生产、组装。
此外,在语音采集件131设置多个时,还便于使得多个语音采集件131相对均匀分布于安装部1141内,进一步改善并提升语音采集的音质和保真度,进一步改善并提升语音采集结构13的语音采集效果,进一步利于提升通话质量以及提高声纹识别的准确率。
请参阅图3、图7,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主体10还包括设于耳机壳体11内的声纹识别结构,声纹识别结构与语音采集结构13连接,声纹识别结构用于接收语音采集结构13采集的语音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注册语音信号对说话人身份进行识别。优选地,声纹识别结构设于第一腔体111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于耳机壳体11内设置声纹识别结构,并使声纹识别结构和语音采集结构13的连接,进而,可先通过语音采集结构13采集语音信号,再通过声纹识别结构接收语音采集结构13采集的语音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注册语音信号对说话人身份进行声纹识别,如此,便于耳机主体10根据声纹识别结构的识别结果确定是否执行说话人的指令,比如,耳机主体10可仅在声纹识别结构识别到说话人为目标用户时才执行语音信号的指令,从而,可保障耳机主体10基本上只会执行佩戴者发出的语音信号的指令,可极大地降低耳机主体10受到非佩戴者语音信号的干扰而执行非佩戴者语音指令的风险,有效地保障耳机主体10的使用可靠性。
此外,通过将声纹识别结构设置于耳机壳体11内,还可通过耳机壳体11对声纹识别结构进行有效、可靠地防护,可有效地降低意外触碰声纹识别结构而致使其损坏的风险,有效地保障声纹识别结构的使用寿命、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壳体11朝向用户耳部的一侧设有安装槽113,安装槽113的槽底中部设有将第二腔体112连通至外部的通声口11311,语音输出结构14限位安装于通声口11311;耳机主体10还包括呈环状的耳套15,耳套15的局部安装于安装槽113内,并与安装槽113的内壁固定连接,耳套15的局部凸出于安装槽113外,用于罩设用户的耳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于耳机壳体11朝向用户耳部的一侧设置安装槽113,并将耳套15的局部安装于安装槽113内,并与安装槽113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使耳套15的局部凸出于安装槽113外,进而,可通过耳罩罩设于用户的耳部而有效地提高耳机主体10佩戴的舒适度,还可通过耳罩进行物理隔音,有效地减少噪音的干扰,进一步有效地保障并提高通话质量。
通过于安装槽113的槽底中部设置将第二腔体112连通至外部的通声口11311,并将语音输出结构14限位安装于通声口11311,如此,可使得语音输出结构14基本正对用于耳部,进而便于语音输出结构14输出的声音顺畅、可靠、基本无损地传输至用户耳部,进一步保障并提高通话质量。
请参阅图1、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3的槽底中部设有容纳槽1131,容纳槽1131的槽底中部设有通声口11311;耳套15具有固定连接于安装槽113的槽底的止挡部151,止挡部151沿周向的至少局部延伸至容纳槽1131的槽口口沿的内侧;耳机主体10还包括保护垫16,保护垫16设于容纳槽1131内,并限位于语音输出结构14和止挡部151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于安装槽113的槽底中部设置容纳槽1131,并于耳套15设置止挡部151,进而,即可通过止挡板和容纳槽1131共同将保护垫16稳固、可靠地限位于容纳槽1131内,基于此,语音输出结构14输出的声音可先通过保护垫16后再传输至用户耳部,进而可通过保护垫16对声音进行有效地缓冲,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声音直接传输至用户耳部容易致使用户听力损坏的风险,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耳机主体10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3的槽壁凸设有连接凸起1133,连接凸起1133嵌设于耳套15内,并与耳套15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于安装槽113的槽壁凸设有连接凸起1133,以使连接凸起1133嵌设于耳套15内,并与耳套15固定连接,如此,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安装槽113的槽壁与耳套15的连接强度,有效地保障耳套15安装的稳定性、可靠性,从而有效地降低意外触碰耳套15致使耳套15脱落的风险。
请参阅图3、图5、图6,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壳体11包括壳体主体114和盖板115,壳体主体114远离用户耳部的端部设有安装部1141,安装部1141远离用户耳部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口11411,盖板115可拆卸盖合于第一环口11411。其中,盖板115可通过紧固件与安装部1141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进行耳机主体10组装时,可便捷地通过第一环口11411将分隔结构12、语音采集结构13和语音输出结构14等部件对应安装于耳机壳体11内,再通过盖板115盖合于第一环口11411,即可完成耳机主体10的组装;反之,在需要对耳机壳体11内部的语音采集结构13等部件进行更换、维修、拆卸时,可先将盖板115从第一环口11411拆卸下来,以取消盖板115对第一环口11411的盖合作用,进而,即可便捷地通过第一环口11411对耳机壳体11内部的语音采集结构13等部件进行相关操作,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耳机主体10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5、图6,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15背离第一环口11411的一侧设有连接结构1151,耳机主体10还包括耳机支架17,耳机支架17套设于连接结构1151外周,并与连接结构1151稳固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于盖板115背离第一环口11411的一侧设置连接结构1151,并将耳机支架17套设于连接结构1151外周,并使耳机支架17与连接结构1151稳固连接,进而,便于通过耳机支架17与如下述头戴结构20等部件进行连接,而实现耳机主体1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组装。
请参阅图5、图6,在本实施例中,分隔结构12为第一控制板,盖板115于其厚度方向设有贯通的通孔1152,通孔1152背离第一环口11411一侧的孔沿设有连接结构1151,连接结构1151呈环状,连接结构1151远离通孔1152的一侧设有第二环口11511,耳机主体10还包括可拆卸盖合于第二环口11511的装饰盖18,以及安装于连接结构1151内的第二控制板19,以及,穿设于通孔1152并电连接于第二控制板19与第一控制板之间的连接件。连接件可为但不限为连接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进行耳机主体10组装时,可便捷地通过第二环口11511将第二控制板19等部件对应安装于连接结构1151内,再通过装饰盖18盖合于第二环口11511,即可完成耳机主体10的组装;反之,在需要对耳机壳体11内部的第二控制板19等部件进行更换、维修、拆卸时,可先将装饰盖18从第二环口11511拆卸下来,以取消装饰盖18对第二环口11511的盖合作用,进而,即可便捷地通过第二环口11511对连接结构1151内部的第二控制板19等部件进行相关操作,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耳机主体10的使用性能。
通过,通过于连接结构1151内设置第二控制板19,并使第二控制板19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控制板间接电连接,以实现第二控制板19与第一控制板的信号通讯,进行,便于分别通过第二控制板19与第一控制板对不同的部件进行控制,以分别通过第二控制板19与第一控制板实现不同功能,利于实现耳机主体10的模块化、集成化设计。
此外,通过将第二控制板19设置于连接结构1151内,还可充分利用连接结构1151内部的安装空间,利于实现耳机主体10的小型化设计。
此外,还可通过装饰盖18对耳机主体10进行装饰,使得耳机主体10更加美观。
请参阅图3、图5、图6,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151远离通孔1152的一侧设有缺口11512,连接结构1151内设有位于缺口11512旁侧的支撑座1153,耳机支架17设有穿设于缺口11512并伸入连接结构1151内的固定部171,耳机主体10还包括与支撑座1153可拆卸连接的压盖120,压盖120将固定部171抵压固定于其与支撑座1153之间。其中,压盖120可通过紧固件与支撑座1153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进行耳机主体10组装时,先使耳机支架17的固定部171与连接结构1151上设置的缺口11512相对设置,并将耳机支架17套设于连接结构1151的外周,再将压盖120与支撑座1153进行连接,以通过压盖120将固定部171抵压固定于其与支撑座1153之间,而完成固定部171的固定,再通过装饰盖18盖合于第二环口11511,即可完成耳机主体10的组装;反之,在需要对耳机支架17等部件进行更换、维修、拆卸时,可先将装饰盖18从第二环口11511拆卸下来,以取消装饰盖18对第二环口11511的盖合作用,再将压盖120从支撑座1153拆卸下来,以取消压盖120与支撑座1153的连接,进而取消压盖120对固定部171抵压固定作用,进而,即可将耳机支架17等部件进行相关操作,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耳机主体10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头戴耳机,该头戴耳机包括两个相对的耳机主体10,以及连接于两个耳机主体10之间的头戴结构20,至少一个耳机主体10采用上述的耳机主体10。由于本头戴耳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两个耳机主体10,并于两个耳机主体10之间设置头戴结构20,即可形成头戴式耳机,使得耳机具有更好的佩戴体验,尤其更加适合长时间佩戴,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耳机的使用性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6,在耳机主体10包括上述耳机支架17时,耳机支架17远离连接结构1151的端部与头戴结构20连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8,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主体10转动连接于头戴结构20的端部。基于此,通过设置耳机主体10转动连接于头戴结构20的端部,便于用户根据需要使耳机主体10相对于头戴结构20转动,比如可通过使一耳机主体10朝靠近或远离另外一耳机主体10转动,以调节两耳机主体10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佩戴需求,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耳机的通用性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壳体、分隔结构、语音采集结构和语音输出结构,所述耳机壳体具有呈多边形环状的安装部,所述分隔结构呈多边形状,并适配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耳机壳体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用于朝向用户耳部,所述语音采集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语音采集件,并用于采集语音信号,所述至少一个语音采集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分设于所述分隔结构的各顶点处,所述语音输出结构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用于输出声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为第一控制板,所述语音采集结构和所述语音输出结构均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呈正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耳机壳体内的声纹识别结构,所述声纹识别结构与所述语音采集结构连接,所述声纹识别结构用于接收所述语音采集结构采集的语音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注册语音信号对说话人身份进行识别。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体朝向用户耳部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中部设有将所述第二腔体连通至外部的通声口,所述语音输出结构限位安装于所述通声口;
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呈环状的耳套,所述耳套的局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耳套的局部凸出于所述安装槽外,用于罩设用户的耳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中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中部设有所述通声口;
所述耳套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沿周向的至少局部延伸至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口沿的内侧;
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保护垫,所述保护垫设于所述容纳槽内,并限位于所述语音输出结构和所述止挡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凸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嵌设于所述耳套内,并与所述耳套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盖板,所述壳体主体远离用户耳部的端部设有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远离用户耳部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口,所述盖板可拆卸盖合于所述第一环口;
所述盖板背离所述第一环口的一侧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耳机支架,所述耳机支架套设于所述连接结构外周,并与所述连接结构稳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为第一控制板,所述盖板于其厚度方向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背离所述第一环口一侧的孔沿设有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呈环状,所述连接结构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设有第二环口,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可拆卸盖合于所述第二环口的装饰盖、安装于所述连接结构内的第二控制板,以及穿设于所述通孔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结构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连接结构内设有位于所述缺口旁侧的支撑座,所述耳机支架设有穿设于所述缺口并伸入所述连接结构内的固定部,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的压盖,所述压盖将所述固定部抵压固定于其与所述支撑座之间。
10.一种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的耳机主体,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耳机主体之间的头戴结构,至少一个所述耳机主体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主体。
CN202321388998.8U 2023-05-31 2023-05-31 耳机主体及头戴耳机 Active CN219802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8998.8U CN219802561U (zh) 2023-05-31 2023-05-31 耳机主体及头戴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8998.8U CN219802561U (zh) 2023-05-31 2023-05-31 耳机主体及头戴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2561U true CN219802561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3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8998.8U Active CN219802561U (zh) 2023-05-31 2023-05-31 耳机主体及头戴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2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87231A (en) Articulated headset
EP2177050B1 (en) Earphone device with ear canal protrusion
CN213213809U (zh) 耳挂结构及具有该耳挂结构的骨导式耳机
US8005252B2 (en)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earpiece
CN212211366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US20020181728A1 (en)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earpiece
CN111935588B (zh) 一种骨传导真无线耳机
CN219802561U (zh) 耳机主体及头戴耳机
CN212163625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0868110U (zh) 一种耳塞式骨传导耳机
CN214799830U (zh) 一种挂耳式骨传导耳机
CN114095822A (zh) 挂耳式耳机
CN114025270A (zh) 声纹识别与语音通话抗噪装置
CN219761272U (zh) 骨传导耳机
CN215581652U (zh) 一种新型耳机及助听器
CN218352692U (zh) 一种双麦杆头戴式耳机
CN214125504U (zh) 一种具有智能网络通信技术的无线耳机
TWI810839B (zh) 頭戴式耳機之耳罩模組
CN211557458U (zh) 具有降噪mic的耳机
CN217693667U (zh) 一种防风噪蓝牙耳机
CN209823953U (zh) 一种护耳式骨传导耳机
CN219843711U (zh) 一种双咪骨传导耳机
CN210431800U (zh) 一种7.1声道发光耳机
CN216217512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6599964U (zh) 声纹识别与语音通话抗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