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1099U - 一种ctp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ctp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1099U
CN219801099U CN202320672695.2U CN202320672695U CN219801099U CN 219801099 U CN219801099 U CN 219801099U CN 202320672695 U CN202320672695 U CN 202320672695U CN 219801099 U CN219801099 U CN 219801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attery
battery pack
cavity
ct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726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冰
程胜兵
李博一
胡沁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726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1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1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1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CTP电池包,其包括底板及多个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呈平躺式层叠排布在底板上;所述单体电池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极柱,所述单体电池长度方向两端所在的底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极柱相连接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导电柱,所述导电柱顶面沿单体电池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立柱的安装槽,所述极柱与安装槽配合连接,所述安装槽内侧壁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立柱侧壁设置有与凹陷部相连接的凸起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单体电池的极柱与安装结构快速固定,由此实现单体电池在底板上快速固定成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升了CTP电池包成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CTP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TP电池包。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包的成组应用领域,正在向高能量密度、整体快速成组(包)的CTP(CELL TO PACK)技术方向发展。行业标准的圆柱形动力电池的单体尺寸,正在从21700(直径21mm,高度70mm)向46800(直径46mm,高度80mm)扩展,单体电池的能量扩大了5倍,现阶段,如何实现大圆柱电池在电池箱内快速成组固定,同时实现串联电连接,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795600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CTP电池包,其是在圆柱电池两端分别设置极柱,并在极柱上开设通孔,在电池箱体内设置连接梁,连接梁上从上往下设置热熔台、汇流层、绝缘层及连接层,将极柱上的通孔与连接梁上的热熔台配合连接,然后用加热元件处理热熔台的端面,此时热熔台的端面发生变形,并将极柱压持在连接梁上与汇流层电性连接。
上述方案虽然可以实现多个单体圆柱电池在箱体内成组固定,但成组固定方式较为麻烦,成组效率低。同时单体圆柱电池在成组后,仅可以实现并联连接,但无法实现串联连接,无法实现CTP电池包大倍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CTP电池包,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体圆柱电池在电池箱体内成组固定方式麻烦,成组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TP电池包,其包括底板及多个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呈平躺式层叠排布在底板上;
所述单体电池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极柱,所述单体电池长度方向两端所在的底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极柱相连接的安装结构;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导电柱,所述导电柱顶面沿单体电池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立柱的安装槽,所述极柱与安装槽配合连接,所述安装槽内侧壁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立柱侧壁设置有与凹陷部相连接的凸起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极柱的横截面为方形设置,所述安装槽的宽度与极柱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导电柱顶端沿安装槽内侧壁竖直向下设置有与凹陷部相连通的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外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柱及绝缘件,所述固定柱固定设置在导电柱与底板之间,导电柱与固定柱之间通过绝缘件进行绝缘连接;所述CTP电池包还包括汇流排,汇流排用于将多个导电柱之间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单体电池包括外壳体及圆柱电芯,所述圆柱电芯设置于外壳体内部,所述极柱位于圆柱电芯长度方向两端,所述外壳体轴向方向两端分别与圆柱电芯固定连接的封盖,所述外壳体、封盖及圆柱电芯之间形成有液冷腔室,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与液冷腔室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包括上下连接的半圆形段及方形段,所述圆柱电芯与半圆形段同轴设置,所述方形段底面与底板相连接,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的方形段侧壁相互贴合。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壳体轴向方向一端的两个方形段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所述进液口,所述外壳体轴向方向另一端的两个方形段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所述出液口,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通过两个进液口相互连接以构成连通两个液冷腔室的进液通道,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通过两个出液口相互连接以构成连通两个液冷腔室的出液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进液接头、出液接头、第一封堵件及第二封堵件,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其中一侧所在的外壳体上的进液口与进液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一封堵件与进液接头所在的外壳体上的出液口连接;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相对的一侧所在的外壳体上的出液口与出液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封堵件与出液接头所在的外壳体上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封堵件与进液接头所在的外壳体上的出液口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液冷腔室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腔室和出液腔室,所述液冷腔室和所述进液腔室及出液腔室之间均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液冷腔室、进液腔室及出液腔室的连通孔,所述进液口与进液腔室连通,所述出液口与出液腔室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液冷腔室内部沿所述单体电池轴向方向设置多个隔条,多个隔条绕单体电池轴心线等间距布置,隔条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条将所述液冷腔室分割为多个独立的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进液腔室及所述出液腔室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盖板及垂直于盖板两端的围板,盖板水平设置在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的电池组顶面,盖板底面设置有与外壳体上的半圆形段外轮廓相适配的定位部,两个所述围板分别竖直设置在电池组外侧,且围板与电池组中的外壳体上的方形段侧壁相贴合,围板远离盖板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CTP电池包,通过将多个单体电池呈平躺式层叠排布在底板上,并在单体电池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极柱,底板上设置安装结构,通过在导电柱顶面设置安装槽,可以将极柱插入到安装槽中,通过在极柱侧壁设置凸起部,并在安装槽内侧壁设置凹陷部,可以使极柱在插入到安装槽过程中,通过凸起部和凹陷部配合卡接,从而实现单体电池的极柱与安装结构快速固定,由此实现单体电池在底板上快速固定成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升了CTP电池包成组效率;
(2)通过在导电柱和固定柱之间设置绝缘件,可以使导电柱与底板进行电性隔离,多个单体电池可以通过调换极柱与导电柱的连接方向,并在导电柱之间合理连接汇流排,从而来实现单体电池之间串联电连接或并联电连接,实现CTP电池包在不同功率下的灵活选择;
(3)通过将圆柱电芯设置在外壳体内,并使外壳体和圆柱电芯之间形成液冷腔室,通过进液口、出液口可以向液冷腔室内循环通入冷却液,从而实现对圆柱电芯全周进行液冷,提高圆柱电芯的散热冷却效率;
(4)通过使外壳体下部设置为方形段,并使方形段的底面与底板相接触,可以避免单体电池受到机械震动相对于安装结构摆动,提高单体电池在底板上固定成组后的结构稳定性;
(5)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通过两个进液口相互连接以构成连通两个液冷腔室的进液通道,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通过两个出液口相互连接以构成连通两个液冷腔室的出液通道,可以使冷却液在多个单体电池的液冷腔之间形成串联流动,整个CTP电池包的液冷结构集成在单体电池中,这种结构设置不会占用CTP电池包额外的空间,大大提升了CTP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6)通过在外壳体与圆柱电芯之间设置进液腔室、液冷腔室及出液腔室,所有单体电池之间的进液腔室顺次串联,由此实现冷却液顺次流经各个单体电池中的进液腔室,进液腔室内的冷却液进入液冷腔室可以实现对圆柱电芯外周面进行冷却散热,所有单体电池之间的出液腔室顺次串联,换热后的冷却液进入到出液腔室中,从而实现各个圆柱电芯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顺次串联的出液腔室汇流排出,从而实现冷却液从CTP电池包一端的进液口进入,CTP电池包另一端的出液口排出,所有的液冷腔室实现并联方式通入冷却液,可以使所有电池电池内部的圆柱电芯能够同步实现换热冷却,提高圆柱电芯的温度均一性;
(7)通过在液冷腔室内设置隔条,将液冷腔室内分割独立的液冷通道,液冷通道通过隔板上的连通孔与进液腔室及出液腔室连通,可以实现冷却液在各个液冷通道内分别对圆柱电芯相对应的区域进行换热,换热效果更加均匀;
(8)通过设置盖体与底板进行连接,可以将多个单体电池在水平及竖直方向进行固定,提高CTP电池包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CTP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CTP电池包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单体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单体电池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C-C处剖视图;
图8为图5中D-D处剖视图;
图9为CTP电池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板;2、单体电池;20、极柱;11、安装结构;111、导电柱;1111、安装槽;1112、凹陷部;201、凸起部;1113、导向滑槽;112、固定柱;113、绝缘件;21、外壳体;22、圆柱电芯;23、封盖;210、液冷腔室;211、进液口;212、出液口;213、半圆形段;214、方形段;24、进液接头;25、出液接头;26、第一封堵件;27、第二封堵件;215、进液腔室;216、出液腔室;28、隔板;281、连通孔;29、隔条;2101、液冷通道;3、盖体;31、盖板;32、围板;311、定位部;S、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4,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CTP电池包,包括底板1及多个单体电池2。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底板1可以是电池包箱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电池包的固定载体,本实施例仅以平直设置的板体来进行示意。
单体电池2属于圆柱形电池,在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2呈平躺式设置在底板1上,多个单体电池2在水平方向层叠排布。
由于单体电池2的横截面为圆形,在底板1上不方便快速成组固定,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通常需要利用到电池支架来对单体电池2进行固定,这种方式需要零部件较多,装配复杂,成组效率偏低。
本实施例通过在单体电池2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极柱20,具体的,单体电池2两端的极柱20为不同电性的极柱20。单体电池2长度方向两端所在的底板1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和极柱20相连接的安装结构11。本实施例通过将极柱20与安装结构11进行连接,以实现多个单体电池2在底板1上进行成组固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结构11包括与底板1固定连接的导电柱111,导电柱111顶面沿单体电池2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立柱的安装槽1111,极柱20与安装槽1111配合连接,安装槽1111内侧壁设置有凹陷部1112,立柱侧壁设置有与凹陷部1112相连接的凸起部201。
在本实施例中,极柱20的横截面为方形设置,安装槽1111的宽度与极柱20的宽度相适配。凸起部201为球头结构,凹陷部1112为球形凹槽。由此设置,极柱20在插入到安装槽1111后,可以避免极柱20相对于导电柱111旋转。在极柱20在插入到安装槽1111过程中,通过凸起部201和凹陷部1112配合卡接,从而实现单体电池2的极柱20与安装结构11快速固定,由此实现单体电池2在底板1上快速固定成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升了CTP电池包成组效率。
为了使极柱20上的凸起部201和安装槽1111侧壁的凹陷部1112能够卡接,本实施例在导电柱111顶端沿安装槽1111内侧壁竖直向下设置有与凹陷部1112相连通的导向滑槽1113,导向滑槽1113的开口宽度小于凸起部201的外径。参照附图2和3所示,由此设置,在极柱20与导电柱111进行安装时,将单体电池2两端的极柱20分别水平放置到对应导电柱111顶端的安装槽1111中,并使凸起部201对应导向滑槽1113,通过对极柱20施加向下压力,将凸起部201沿导向滑槽1113向下挤压,使凸起部201顺着导向滑槽1113进入到凹陷部1112中,从而实现凸起部201与凹陷部1112进行连接。
作为一些其他实施方式,极柱20侧壁的凸起部201可以为球形滚珠,球形滚珠与极柱20内腔之间设置弹簧,在挤压过程中,球形滚珠可以压缩弹性,使球形滚珠向极柱20内腔移动,由此方便凸起部201在导向滑槽1113中向下挤压时能够顺利的进入到凹陷部1112中。
本实施例公开的导电柱111为导电材质,单体电池2的极柱20与导电柱111进行连接后,需要将多个单体电池2进行电性连接,本实施例是通过汇流排S,来将多个导电柱111之间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
当多个单体电池2需要并联时,单体电池2的极柱20方向统一,单体电池2长度方向两端的两排导电柱111上分别设置一条汇流排S。当多个单体电池2需要串联时,多个单体电池2的极柱20方向交错设置,在单体电池2同一方面的相邻两个不同极性的极柱20之间设置汇流排S,使汇流排S与极柱20对应的导电柱111进行焊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单体电池的极柱排布方向进行汇流排S的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单体电池2可以通过调换极柱20与导电柱111的连接方向,并在导电柱111之间合理连接汇流排S,从而来实现单体电池2之间串联电连接或并联电连接,实现CTP电池包在不同功率下的灵活选择。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导电柱111与底板1电性隔离,本实施例在导电柱111和固定柱112之间设置绝缘件113,可以使导电柱111与底板1进行电性隔离,通过固定柱112的设置,可以方便与CTP电池包与其他机构或用电部件进行连接,避免使其带电。
为了实现对CTP电池包中的单体电池2进行冷却散热,本实施例对单体电池2进行了结构设置,具体的,参照附图4-8所示,单体电池2包括外壳体21及圆柱电芯22,圆柱电芯22设置于外壳体21内部,极柱20位于圆柱电芯22长度方向两端,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圆柱电芯22为大直径圆柱电芯22,外壳体21轴向方向两端分别与圆柱电芯22固定连接的封盖23,外壳体21、封盖23及圆柱电芯22之间形成有液冷腔室210,外壳体21上设置有与液冷腔室210相连通的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液口211、出液口212可以向液冷腔室210内循环通入冷却液,从而实现对圆柱电芯22全周进行液冷,提高圆柱电芯22的散热冷却效率。同时,整个CTP电池包的液冷结构集成在单体电池2中,这种结构设置不会占用CTP电池包额外的空间,大大提升了CTP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由于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圆柱电芯22属于大直径电芯,具有一定重量,而在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2是通过极柱20与安装结构11进行固定连接,单体电池2与底板1之间属于线接触或悬空,由此一来,在CTP电池包受到机械震动时,单体电池2会发生摆动,从而使极柱20与安装结构11处受到剪切力,对单体电池2的极柱20会造成损坏。
为此,本实施例将外壳体21设置为上下连接的半圆形段213及方形段214,圆柱电芯22与半圆形段213同轴设置,方形段214底面与底板1相连接,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的方形段214侧壁相互贴合。由此一来,可以避免单体电池2受到机械震动相对于安装结构11摆动,提高单体电池2在底板1上固定成组后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单体电池2之间的方形段214相互贴合,可以使多个单体电池2通过方形段214紧密贴合,提高CTP电池包成组后的结构强度,同时,多个单体电池2中的方形段214紧密贴合,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液冷换热补充,提高圆柱电芯22的换热冷却效率。
为了使多个单体电池2中的液冷腔室210均能够循环通入冷却液,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在外壳体21轴向方向一端的两个方形段214侧壁上对应设置有进液口211,外壳体21轴向方向另一端的两个方形段214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出液口212,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通过两个进液口211相互连接以构成连通两个液冷腔室210的进液通道,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通过两个出液口212相互连接以构成连通两个液冷腔室210的出液通道。由此设置,可以使冷却液在多个单体电池2的液冷腔之间形成串联流动,无需向单体电池2中分别通入冷却液,减少液冷管路在CTP电池包中布置,减少CTP电池包的空间占用,提升CTP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冷却液在多个单体电池2之间一进一出,本实施例的CTP电池包还包括进液接头24、出液接头25、第一封堵件26及第二封堵件27,参照附图9所示,多个单体电池2组成的电池组其中一侧所在的外壳体21上的进液口211与进液接头24相连接,第一封堵件26与进液接头24所在的外壳体21上的出液口212连接;多个单体电池2组成的电池组相对的一侧所在的外壳体21上的出液口212与出液接头25相连接,第二封堵件27与出液接头25所在的外壳体21上的进液口211连接,第一封堵件26与进液接头24所在的外壳体21上的出液口212连接。
由此设置,通过向电池组一侧的进液接头24通入冷却液,冷却液进入到单体电池2的液冷腔室210中,一部分冷却液会对圆柱电芯22进行液冷换热,一部分冷却液通过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的进液口211流入到相邻的液冷腔室210中,多个液冷腔室210彼此串联,冷却液在各个液冷腔室210中进行冷却换热后,冷却液通过出液口212对接形成的出液通道从电池组另一侧的出液接头25汇出。
通过设置第一封堵件26,可以阻止冷却液从电池组一侧的单体电池2中出液口212溢出,通过设置第二封堵件27,可以阻止冷却液从电池组另一侧的单体电池2中的进液口211溢出。
作为一些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在液冷腔室210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腔室215和出液腔室216,液冷腔室210和所述进液腔室215及出液腔室216之间均设置有隔板28,隔板28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液冷腔室210、进液腔室215及出液腔室216的连通孔281,进液口211与进液腔室215连通,出液口212与出液腔室216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体21与圆柱电芯22之间设置进液腔室215、液冷腔室210及出液腔室216,所有单体电池2之间的进液腔室215顺次串联,由此实现冷却液顺次流经各个单体电池2中的进液腔室215,进液腔室215内的冷却液进入液冷腔室210可以实现对圆柱电芯22外周面进行冷却散热,所有单体电池2之间的出液腔室216顺次串联,换热后的冷却液进入到出液腔室216中,从而实现各个圆柱电芯22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顺次串联的出液腔室216汇流排S出,从而实现冷却液从CTP电池包一端的进液口211进入,CTP电池包另一端的出液口212排出,所有的液冷腔室210实现并联方式通入冷却液,可以使所有电池电池内部的圆柱电芯22能够同步实现换热冷却,提高圆柱电芯22的温度均一性。
另外,通过进液腔室215和进液口211对应,出液腔室216和出液口212对应,可以使冷却液进入到进液腔室215中,能够快速向相邻单体电池2的进液腔室215中流动,避免冷却液进直接进入到液冷腔室210内,导致后续的单体电池2中冷却液流量过小。
液冷腔室210为包裹在圆柱电芯22外侧,属于环形通道,这种方式,由于单体电池2属于平躺式,进液腔室215内的冷却液在向液冷腔室210内流动过程中,由于液冷液重力原因,会使液冷腔室210底部存在较多的冷却液,而液冷腔室210的顶部会出现无冷却液的现象,这会导致圆柱电池上半部分无法有效进行冷却。
为此,本实施例通过在液冷腔室210内设置隔条29,将液冷腔室210内分割独立的液冷通道2101,液冷通道2101通过隔板28上的连通孔281与进液腔室215及出液腔室216连通,可以实现冷却液在各个液冷通道2101内分别对圆柱电芯22相对应的区域进行换热,可以避免单圆柱电芯22局部无法进行冷却换热,同时可以使换热效果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中多个单体电池2在底板1上水平排布,虽然单体电池2通过极柱20与安装结构11进行固定成组,但单体电池2组成的电池组在水平方向没有进行固定,同时电池组在底板1上没有进行竖直方向的固定,导致整个CTP电池包结构强度不牢固。
为此,本实施例的CTP电池包还包括盖体3,盖体3包括盖板31及垂直于盖板31两端的围板32,盖板31水平设置在多个单体电池2组成的电池组顶面,盖板31底面设置有与外壳体21上的半圆形段213外轮廓相适配的定位部311,定位部311呈弧形凹槽,单体电池2中的半圆形段213被定位部311进行水平及竖直方向限位。两个围板32分别竖直设置在电池组外侧,且围板32与电池组中的外壳体21上的方形段214侧壁相贴合,围板32远离盖板31的一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通过围板32的设置,可以将电池组在水平方向进行夹紧固定,使多个单体电池2在水平方向层叠排布更进紧密,同时可以使单体电池2之间的进液口211、出液口212之间密封性更好,围板32和底板1固定连接,可以将多个单体电池2在水平及竖直方向进行固定,提高CTP电池包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CTP电池包,其包括底板(1)及多个单体电池(2),多个单体电池(2)呈平躺式层叠排布在底板(1)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2)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极柱(20),所述单体电池(2)长度方向两端所在的底板(1)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极柱(20)相连接的安装结构(11);
所述安装结构(11)包括与底板(1)固定连接的导电柱(111),所述导电柱(111)顶面沿单体电池(2)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立柱的安装槽(1111),所述极柱(20)与安装槽(1111)配合连接,所述安装槽(1111)内侧壁设置有凹陷部(1112),所述立柱侧壁设置有与凹陷部(1112)相连接的凸起部(2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P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20)的横截面为方形设置,所述安装槽(1111)的宽度与极柱(20)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导电柱(111)顶端沿安装槽(1111)内侧壁竖直向下设置有与凹陷部(1112)相连通的导向滑槽(1113),所述导向滑槽(1113)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凸起部(201)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P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11)还包括固定柱(112)及绝缘件(113),所述固定柱(112)固定设置在导电柱(111)与底板(1)之间,导电柱(111)与固定柱(112)之间通过绝缘件(113)进行绝缘连接;所述CTP电池包还包括汇流排(S),汇流排(S)用于将多个导电柱(111)之间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P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2)包括外壳体(21)及圆柱电芯(22);其中,
所述圆柱电芯(22)设置于外壳体(21)内部,所述极柱(20)位于圆柱电芯(22)长度方向两端;
所述外壳体(21)轴向方向两端分别与圆柱电芯(22)固定连接的封盖(23),所述外壳体(21)、封盖(23)及圆柱电芯(22)之间形成有液冷腔室(210);
所述外壳体(21)上设置有与液冷腔室(210)相连通的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TP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1)包括上下连接的半圆形段(213)及方形段(214),所述圆柱电芯(22)与半圆形段(213)同轴设置,所述方形段(214)底面与底板(1)相连接,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的方形段(214)侧壁相互贴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CTP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1)轴向方向一端的两个方形段(214)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所述进液口(211),所述外壳体(21)轴向方向另一端的两个方形段(214)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所述出液口(212),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通过两个进液口(211)相互连接以构成连通两个液冷腔室(210)的进液通道,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通过两个出液口(212)相互连接以构成连通两个液冷腔室(210)的出液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TP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接头(24)、出液接头(25)、第一封堵件(26)及第二封堵件(27);其中,
多个单体电池(2)组成的电池组其中一侧所在的外壳体(21)上的进液口(211)与进液接头(24)相连接,所述第一封堵件(26)与进液接头(24)所在的外壳体(21)上的出液口(212)连接;
多个单体电池(2)组成的电池组相对的一侧所在的外壳体(21)上的出液口(212)与出液接头(25)相连接,所述第二封堵件(27)与出液接头(25)所在的外壳体(21)上的进液口(211)连接,所述第一封堵件(26)与进液接头(24)所在的外壳体(21)上的出液口(212)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CTP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腔室(210)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腔室(215)和出液腔室(216),所述液冷腔室(210)和所述进液腔室(215)及出液腔室(216)之间均设置有隔板(28),所述隔板(28)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液冷腔室(210)、进液腔室(215)及出液腔室(216)的连通孔(281),所述进液口(211)与进液腔室(215)连通,所述出液口(212)与出液腔室(216)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CTP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腔室(210)内部沿所述单体电池轴向方向设置多个隔条(29),多个隔条(29)绕单体电池轴心线等间距布置,隔条(29)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与隔板(28)固定连接,所述隔条(29)将所述液冷腔室(210)分割为多个独立的液冷通道(2101),所述液冷通道(2101)通过所述连通孔(281)与所述进液腔室(215)及所述出液腔室(216)连通。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CTP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3),所述盖体(3)包括盖板(31)及垂直于盖板(31)两端的围板(32),盖板(31)水平设置在多个单体电池(2)组成的电池组顶面,盖板(31)底面设置有与外壳体(21)上的半圆形段(213)外轮廓相适配的定位部(311),两个所述围板(32)分别竖直设置在电池组外侧,且围板(32)与电池组中的外壳体(21)上的方形段(214)侧壁相贴合,围板(32)远离盖板(31)的一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
CN202320672695.2U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ctp电池包 Active CN219801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2695.2U CN219801099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ctp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2695.2U CN219801099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ctp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1099U true CN219801099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72695.2U Active CN219801099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ctp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1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9320C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US8852779B2 (en) Battery pack
WO2022121487A1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JP7318102B2 (ja) 上部冷却方式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KR20210025293A (ko) 셀 프레임을 포함한 배터리 모듈
CN115528349A (zh) 一种集成热管理结构的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TWM568503U (zh) Battery module and power battery system
CN114512776A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结构以及大容量电池的组装方法
CN219801099U (zh) 一种ctp电池包
CN212113796U (zh) 模组壳体和模组
CN218731306U (zh) 液冷管、液冷系统及电池模组
CN218123544U (zh) 一种集成液冷结构的电芯壳体
CN218299933U (zh) 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11900510A (zh) 一种电动叉车锂离子电池分区式冷却装置
CN217656011U (zh) 电池模块
CN115911662A (zh) 一种沉浸式液冷电池模组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15377591A (zh) 一种电芯倒置的电池包及其装配方法
CN212810395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115000568A (zh)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总成
CN100452517C (zh) 二次电池模块
CN21812357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8769733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装置
CN218039395U (zh) 电池装置
CN220830073U (zh) 具有新型冷却结构的电池模组
CN218334125U (zh) 一种电芯倒置的电池包及其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