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0876U - 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00876U CN219800876U CN202320922996.6U CN202320922996U CN219800876U CN 219800876 U CN219800876 U CN 219800876U CN 202320922996 U CN202320922996 U CN 202320922996U CN 219800876 U CN219800876 U CN 2198008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conductive connecting
- battery
- connecting piece
- ar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73212 Arabidopsis thaliana Peroxidase 3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123325 Homo sapiens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bet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8961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bet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光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光伏组件的电池串内的切片电池均沿纵向方向串联,第一导电连接件将电池片阵列划分为第一阵列区域和第二阵列区域,第二导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连接件分别位于第一阵列区域和第二阵列区域内且连接至少两个电池串的焊带的相同位置,第四导电连接件与第一导电连接件连接且与第二导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连接件绝缘。如此,在切片电池出现被遮挡等异常时,电流在流经这些切片电池所属的电池串时会改变电池的传输方向,电流在第一导电连接件、第二导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连接件处能够向其它的电池串横向传输实现横向传输,可有效地消除热斑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大功率组件作为行业趋势,相同电池尺寸情况下,组件功率的提升通过增加电池片串联数量来实现。现有常规组件通常为半片串并联结构。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切片电池时,光伏组件通常分为上下两个分区,两个分区内可包括多串有若干切片电池2串联形成的电池串1,同一个分区内的电池串1各自串联,上下两个分区之间通过中部的汇流条实现并联。
如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组件中的电流的传输方式是固定的,串并联结构决定了组件中电流的传输方向,在上下两个半区内,所有的电池串1都是串联,电流沿一个方向传输。然而,在这样的技术方案中,在一些异常状态下(如组件隐裂、电池存在缺陷以及被遮挡),无法优化电流传输路径,影响组件发电性能以及可靠性,同时,当组件在发电过程中,部分电池被遮挡的情况下,遮挡电池将作为负载而发热,组件存在热斑风险,严重时将损坏组件,也即是说,在现有技术(图1和图2)中的串并联结构下,组件的电流传输方向固定,不利于消除热斑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在发电过程中,部分电池被遮挡的情况下,遮挡电池将作为负载而发热,组件存在热斑风险,严重时将损坏组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包括:
电池片阵列,包括沿横向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包括沿纵向方向通过焊带依次串联的若干切片电池,每个所述电池串中的所述切片电池的数量相同;
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电池片阵列的中间位置且连接所有所述电池串的焊带,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将所述电池片阵列划分为的第一阵列区域和第二阵列区域;
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一阵列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电池串的焊带的相同位置;
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二阵列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电池串的相同位置;
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设置的第四导电连接件,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之间绝缘;以及
第一旁路二极管和第二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和第二旁路二极管均连接在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上,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包括导电焊带、导电胶条、导电锡膏中的至少一种。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的宽度为2mm-1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的厚度为0.015mm-0.35mm。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所述正极汇流条与所有的所述电池串的正极端相连;所述负极汇流条与所有的所述电池串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正极汇流条和所述负极汇流条,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连接在所述正极汇流条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之间的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负极汇流条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之间的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连接所有所述电池串位于所述第一阵列区域内的焊带的相同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连接所有所述电池串位置所述第二阵列区域内的焊带的相同位置。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阵列区域内,所有所述电池串的相邻两个所述切片电池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阵列区域内,所有所述电池串的相邻两个所述切片电池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切片电池为1/N尺寸的切片电池,2≤N≤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所述光伏系统包括若干上述的光伏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中,电池串均由纵向依次串联的切片电池组成,由于第一导电连接、第二导电连接件以及第三导电连接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电流能够在第一导电连接件、第二导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连接件处实现电流的横向传输,电流的传输方向不再局限于一种方向,而是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途径。因而,在电池片阵列中的某些切片电池出现被遮挡、裂片等异常时,电流在流经这些切片电池所属的电池串时会改变电池的传输方向,通过第一导电连接件、第二导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连接件以横向传输的方式向其它的电池串横向传输,电流的传输更加高效,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消除热斑风险,提高组件长期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光伏组件的电流传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部分区域被遮挡时的电流传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光伏系统1000、光伏组件100、电池片阵列10、第一阵列区域101、第二阵列区域102、电池串11、切片电池111、焊带112、第一导电连接件20、第二导电连接件30、第三导电连接件40、第四导电连接件50、第一旁路二极管60、第二旁路二极管70、正极汇流条80、负极汇流条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方向”、“纵向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池串均由纵向依次串联的切片电池组成,由于第一导电连接、第二导电连接件以及第三导电连接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电流能够在第一导电连接件、第二导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连接件处实现电流的横向传输,电流的传输方向不再局限于一种方向,而是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途径。因而,在电池片阵列中的某些切片电池出现被遮挡、裂片等异常时,电流在流经这些切片电池所属的电池串时会改变电池的传输方向,通过第一导电连接件、第二导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连接件以横向传输的方式向其它的电池串横向传输,电流的传输更加高效,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消除热斑风险,提高组件长期的可靠性。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系统1000可包括若干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100,光伏系统1000中的光伏组件100可阵列排布组成光伏阵列。
在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系统1000可应用在光伏电站中,例如地面电站、屋顶电站、水面电站等,也可应用在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设备或者装置上,例如用户太阳能电源、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建筑等等。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系统1000的应用场景不限于此,也即是说,光伏系统1000可应用在需要采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所有领域中。以光伏发电系统网为例,光伏系统1000可包括光伏阵列、汇流箱和逆变器,光伏阵列可为多个光伏组件100的阵列组合,例如,多个光伏组件100可组成多个光伏阵列,光伏阵列连接汇流箱,汇流箱可对光伏阵列所产生的电流进行汇流,汇流后的电流流经逆变器转换成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接入市电网络以实现太阳能供电。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100可包括电池片阵列10、第一导电连接件20、第二导电连接件30、第三导电连接件40、第四导电连接件50、第一旁路二极管60和第二旁路二极管70。
如图4所示,电池片阵列10可包括若干个电池串11,若干个电池串11可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电池串11可包括沿纵向方向通过焊带112依次串联的若干切片电池111,每个电池串11中的切片电池111的数量相同。
第一导电连接件20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也即第一导电连接件20横向设置),第一导电连接件20位于电池片阵列10的中间位置且连接所有电池串11的焊带112,第一导电连接件20在纵向方向上将电池片阵列10划分为的第一阵列区域101和第二阵列区域102。
第二导电连接件30也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也即第二导电连接件30横向设置)且位于第一阵列区域101内,第二导电连接件3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第一导电连接件30连接至少两个电池串11的焊带112的相同位置。
第三导电连接件40也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也即第三导电连接件40横向设置)且位于第二阵列区域102内,第三导电连接件4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第三导电连接件40连接至少两个电池串11的焊带112的相同位置。
第四导电连接件50沿纵向方向延伸设置,也即第四导电连接件50可与第一导电连接件20、第二导电连接件30以及第三导电连接件40垂直设置,第四导电连接件50与第一导电连接件20电连接且与第二导电连接件30和第三导电连接件40之间绝缘。
第一旁路二极管60和第二旁路二极管70均连接在第四导电连接上,第一旁路二极管60连接在第四导电连接件50的一端与第一导电连接件20之间,第二旁路二极管70连接在第四导电连接件50的另一端与第一导电连接件2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100和光伏系统1000中,电池串11内的所有切片电池111均沿纵向方向串联,第一导电连接件20可将电池片阵列10划分为上下的第一阵列区域101和第二阵列区域102,第二导电连接件30和第三导电连接件40分别位于第一阵列区域101和第二阵列区域102内且连接至少两个电池串11的焊带112的相同位置,第四导电连接件50与第一导电连接件20连接且与第二导电连接件30和第三导电连接件40绝缘,第一旁路二极管60和第二旁路二极管70均连接在第四导电连接件50上以使第一阵列区域101对应第一旁路二极管60且第二阵列区域102对应第二旁路二极管70。如此,电池串11均由纵向依次串联的切片电池111组成,由于第一导电连接、第二导电连接件30以及第三导电连接件40的设置,可以使得电流能够在第一导电连接件20、第二导电连接件30和第三导电连接件40处实现电流的横向传输,电流的传输方向不再局限于一种方向,而是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途径。因而,在电池片阵列10中的某些切片电池111出现被遮挡、裂片等异常时,电流在流经这些切片电池111所属的电池串11时会改变电池的传输方向,通过第一导电连接件20、第二导电连接件30和第三导电连接件40以横向传输的方式向其它的电池串11横向传输,电流的传输更加高效,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消除热斑风险,提高组件长期的可靠性。
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连接至少两个电池串11的焊带112的相同位置所指的是导电连接件连接在其中一个电池串11的第M个切片电池111和第M+1个切片电池111之间的焊带112上,在另外的电池串11中,导电连接件也同样连接在电池串11的第M个切片和第M+1个切片电池111之间的焊带112上,至于是否连接在第M个切片电池111和第M+1个切片电池111之间的焊带112的同一个位置,在此不作限制,优选为连接在焊带112的同一个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切片电池111”可以理解为常规的太阳能电池片在制备完成后通过切片技术将其分割成为若干块尺寸相同的切片电池111,切片技术可采用无损激光多切工艺,将整片电池且为多个小的切片电池1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切片电池111可为1/N尺寸的切片电池,2≤N≤8。N即为整个电池片经过切片工艺后所得到的切片电池111的数量,例如,在N为2时,可对电池片进行一道划片工艺,然后沿划片所形成分割线进行切片即可得到2片切片电池111,在N为3时,可对电池片进行两道划片工艺,然后沿两次划片所形成分割线进行切片即可得到3片切片电池111,也即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得到1/N尺寸的切片电池111,需要在整个电池片上进行N-1次划片工艺以得到N-1条分割线,然后可采用同时切片或者依次切片的方式得到N个切片电池1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N可优选大于2。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串11的数量可为6串,当然,电池串11的数量也可以是更多,电池串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制。
在电池的的串联方向(即纵向方向)上,N个切片电池111的正负极依次串联,对应不同版型组件,X*N个切片电池111串联成电池串11,X为单串电池串11中串联的整片电池数量,N为单个整个电池经过切片工艺所得到的切片电池111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电连接件20是连接所有电池串11,第二导电连接件30可以是连接两个电池串11,也可以是连接三个电池串11,也可以是连接所有的电池串11,具体在此不作限制,优选为连接所有的电池串11。同理,第三导电连接件40也可以是连接两个电池串11,也可以是连接三个电池串11,也可以是连接所有的电池串11,具体在此不作限制,优选为连接所有的电池串11。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电池片阵列10中的切片电池111无遮挡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每个电池串11中的电流均沿纵向方向传输(图5中纵向方向的箭头表示电流的传输方向)。在某些切片电池111出现被遮挡的情况时,例如,如图6所示,图6中阴影区域200为被遮挡区域,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流会在流经阴影区域200之前沿横向方向(即图6中的横向方向上的箭头)传输至相邻的电池串111中,可以有效地消除热斑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在系统端,以系统端电压1500V为例,在1500V系统端电压下,可串联组件的数量为系统电压/组件开路电压,即:
可串联组件数量=1500/(N*Voc);
由此可知,高的组件电压意味着较少的串联组件数量,因而系统端相应的支架、电缆、逆变器、汇流箱等成本将会上升,也即是说,组件的电压越高,采用同样的支架、电缆、逆变器和汇流箱,串联的数量越少,也就以为着同样数量的数量,其成本会更高。
如图4所示,以60版型组件为例,其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电池片通过无损切割完成切片后得到N片切片电池111,每个切片电池111片的电流为整片电池电流的1/N,也即电流I=Isc/N,Isc为整片电池的电流,每个切片电池111的电压与整片电池的电压相等,即电压V=Voc,Voc为整片电池的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60版型的组件为例(即6个电池串,每串电池串有10个切片电池组成),组件的输出电流为6/N*Isc,组件的电压为10*N*Voc。以本实用新型中的N为5(即切片电池111为五分之一尺寸)为例,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技术方案所形成的组件的相关性能参数和现有技术中以半片电池采用图1和图2中的串并联方案(即对比例)的性能参数之间对比如下表1所示:
表1
串电流 | 组件电流 | 组件电压 | 系统端可串组件数量 | |
对比例 | 0.5*Isc | Isc | 60*Voc | 34 |
本申请 | 0.2*Isc | 1.2*Isc | 50*Voc | 41 |
由表1对比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组件的电压更低,系统端可串联的组件的数量明显高于对比例中的常规组件,因而,在系统端的投资成本也明显低于对比例中的常规组件,也即是说,在本申请中,切片电池111采用1/N尺寸的切片电池,且2≤N≤8,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组件结构,可以降低系统端的投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切片电池111可为PERC太阳能电池片、IBC太阳能电池片、Topcon太阳能电池片、HJT太阳能电池片、MWT太阳能电池片等类型的电池片,具体在此不对太阳能电池片的类型进行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光伏组件100还可包括金属框架、背板、光伏玻璃和胶膜(图未示出)。电池片阵列10可设置在背板和光伏玻璃之间,胶膜可填充在电池片阵列10的正面和背面及光伏玻璃等之间,作为填充物,其可为良好的透光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的透明胶体,例如胶膜可采用EVA胶膜或者POE胶膜,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制。
光伏玻璃可覆盖在电池片阵列10的正面的胶膜上,光伏玻璃可为超白玻璃,其具有高透光率、高透明性,并且具有优越的物理、机械以及光学性能,例如,超白玻璃的透光率可达92%以上,其可在尽可能不影响电池片阵列10的效率的情况下对电池片阵列10进行保护。同时,胶膜可将光伏玻璃和电池片阵列10黏合在一起,胶膜的存在可以对电池片阵列10进行密封绝缘以及防水防潮。
背板可贴附在电池片阵列10的背面的胶膜上,背板可以对电池片阵列10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具有可靠的绝缘性、阻水性和耐老化性,背板可以有多重选择,通常可为钢化玻璃、有机玻璃、铝合金TPT复合胶膜等,其具体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制。背板、电池片阵列10、胶膜以及光伏玻璃组成的整体可设置在金属框架上,金属框架作为整个光伏组件100的主要外部支撑结构,且可为光伏组件100通过稳定的支撑和安装,例如,可通过金属框架将电池组件安装在所需要安装的位置。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有电池串11中,位于第一阵列区域101内的切片电池111的数量与位于第二阵列区域102内的切片电池111的数量相同。如此,第一导电连接件20可将电池片阵列10划分为上下两个大小相同的区域,两个区域内的切片电池111的数量相同。例如,以电池串11中的切片电池111为10片为例,第一阵列区域101内的切片电池111的数量可为5片,第二阵列区域102内的切片电池111的数量也可为5片。
实施例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连接件20、第二导电连接件30、第三导电连接件40、第四导电连接件50包括导电焊带、导电胶条、导电锡膏中的至少一种。
如此,通过导电焊带、导电胶条、导电锡膏中来形成第一导电连接件20、第二导电连接件30、第三导电连接件40和第四导电连接件50可以使得第一导电连接件20、第二导电连接件30、第三导电连接件40、第四导电连接件50能够与电池串11的焊带112形成稳固的连接以实现导通。
实施例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连接件20、第二导电连接件30、第三导电连接件40、第四导电连接件50的宽度可为2mm-10mm。
如此,将四个导电连接件的宽度设置在这一合理的范围,可以使得电流传输的损耗较小,也可以避免导电连接件的宽度过窄而导致导电连接件容易熔断,同时也可以避免导电连接件的宽度过宽而导致成本升高,也即是说,导电连接件的宽度设置在这一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在保证电流传输损耗不会过大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的宽度所指的是导电连接件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各个导电连接件的宽度可为2mm、2.5mm、3mm、3.5mm、4mm、4.5mm、5mm、5.5mm、6mm、6.5mm、7mm、7.5mm、8mm、8.5mm、9mm、9.5mm、10mm或者2mm-10mm之间的任一数值,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实施例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连接件20、第二导电连接件30、第三导电连接件40、第四导电连接件50的厚度可为0.015mm-0.35mm。
如此,将四个导电连接件的厚度设置在这一合理的范围也可以使得电流传输的损耗较小,也可以避免导电连接件的厚度过薄而导致导电连接件容易熔断,同时也可以避免导电连接件的厚度过厚而导致成本升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的厚度所指的是导电连接件在垂直于电池片阵列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厚度。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各个导电连接件的厚度可为0.015mm、0.02mm、0.03mm、0.04mm、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0.16mm、0.17mm、0.18mm、0.19mm、0.2mm、0.21mm、0.22mm、0.23mm、0.24mm、0.25mm、0.26mm、0.27mm、0.28mm、0.29mm、0.3mm、0.31mm、0.32mm、0.33mm、0.34mm、0.35mm或者0.015mm-0.35mm之间的任一数值,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100还包括正极汇流条80和负极汇流条90。
正极汇流条80与所有的电池串11的正极端相连,负极汇流条90与所有的电池串11的负极端相连,第四导电连接件50的两端分别连接正极汇流条80和负极汇流条90,第一旁路二极管60连接在正极汇流条80和第一导电连接件20之间的第四导电连接件50上,第二旁路二极管70连接在负极汇流条90和第一导电连接件20之间的第四导电连接件50上。
如此,正极汇流条80和负极汇流条90的设置可以将光伏组件100所形成的电流导出。
具体地,如图4所示,以电池串11的顶部为正极,底部为负极为例,正极汇流条80可沿横向方向设置在电池片阵列10的顶部,即位于第一阵列区域101的顶部,负极汇流条90可沿横线方向设置在电池片阵列10的底部,即位于第二阵列区域102的底部。第一旁路二极管60可连接在第四导电连接件50位于正极汇流条80和第一导电连接件20之间的部分上,在第一阵列区域101的电池片被遮挡较为严重时,可通过第一旁路二极管60件整个第一阵列区域101旁路掉,第二旁路二极管70可连接在第四导电连接件50位于负极汇流条90和第一导电连接件20之间的部分上,在第二阵列区域102的电池片被遮挡较为严重时,可通过第二旁路二极管70件整个第二阵列区域102旁路掉。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连接件30连接所有电池串11位于第一阵列区域101内的焊带112的相同位置。
如此,在第一阵列区域101内,第二导电连接件30可连接所有的电池串11,以使得相邻的电池串11之间均能够实现电流的横向传输,减少热斑风险。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电连接件40可连接所有电池串11位置第二阵列区域102内的焊带112的相同位置。
这样,在第二阵列区域102内,第三导电连接件40可连接所有的电池串11,以使得相邻的电池串11之间均能够实现电流的横向传输,减少热斑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二导电连接件30连接所有的电池串11,第三导电连接件40则只连接部分电池串11,也可以是第二导电连接件30连接部分电池串11,第三导电连接件40则连接所有的电池串11,优选为第二导电连接件30和第三导电连接件40均连接所有的电池串11(如图4所示)。
实施例七
请继续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阵列区域101内,所有电池串11的相邻两个切片电池11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导电连接件30。
如此,在第一阵列区域101内,每个电池串11的相邻两个切片电池111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二导电连接件30,无论第一阵列区域101内的哪个电池串11的切片电池111出现了异常,电流均可通过第二导电连接件30横向传输至相邻的电池串11内,可进一步降低热斑风险,提高可靠性。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优选为第一阵列区域101内所有的电池串11的相邻两个切片电池11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导电连接件30,也即,电池串11中位于第一阵列区域101内的切片电池111有P个,则第二导电连接件30的数量则由P-1个,这样,整个第一阵列区域101可形成完整的横向传输网络,以进一步降低热斑风险。
此外,请继续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阵列区域102内,所有电池串11的相邻两个切片电池111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导电连接件40。
同理,在第二阵列区域102内,每个电池串11的相邻两个切片电池111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三导电连接件40,无论第二阵列区域102内的哪个电池串11的切片电池111出现了异常,电流均可通过第三导电连接件40横向传输至相邻的电池串11内,可进一步降低热斑风险,提高可靠性。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优选为第二阵列区域102内所有的电池串11的相邻两个切片电池111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导电连接件40,也即,电池串11中位于第二阵列区域102内的切片电池111有Q个,则第三导电连接件40的数量则由Q-1个,这样,整个第二阵列区域102可形成完整的横向传输网络,以进一步降低热斑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为在第一阵列区域101内,所有电池串11的相邻两个切片电池11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导电连接件30,同时,在第二阵列区域102内,所有电池串11的相邻两个切片电池111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导电连接件40。这样,通过第二导电连接件30、第三导电连接件40以第二导电连接件30,可以使得整个电池片阵列10形成一个完整的横向传输网络,降低热斑风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其它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片阵列,包括沿横向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包括沿纵向方向通过焊带依次串联的若干切片电池,每个所述电池串中的所述切片电池的数量相同;
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电池片阵列的中间位置且连接所有所述电池串的焊带,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将所述电池片阵列划分为的第一阵列区域和第二阵列区域;
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一阵列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电池串的焊带的相同位置;
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二阵列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电池串的相同位置;
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设置的第四导电连接件,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之间绝缘;以及
第一旁路二极管和第二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和第二旁路二极管均连接在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上,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包括导电焊带、导电胶条、导电锡膏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的宽度为2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的厚度为0.015mm-0.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所述正极汇流条与所有的所述电池串的正极端相连;所述负极汇流条与所有的所述电池串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正极汇流条和所述负极汇流条,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连接在所述正极汇流条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之间的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连接在所述负极汇流条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之间的所述第四导电连接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连接所有所述电池串位于所述第一阵列区域内的焊带的相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连接所有所述电池串位置所述第二阵列区域内的焊带的相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阵列区域内,所有所述电池串的相邻两个所述切片电池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阵列区域内,所有所述电池串的相邻两个所述切片电池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电池为1/N尺寸的切片电池,2≤N≤8。
11.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22996.6U CN219800876U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22996.6U CN219800876U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00876U true CN219800876U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81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22996.6U Active CN219800876U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00876U (zh) |
-
2023
- 2023-04-21 CN CN202320922996.6U patent/CN2198008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219129U (ja) | ソーラーモジュール | |
CN111613683B (zh) | 光伏组件 | |
CN112563358A (zh) | 一种双玻叠瓦光伏组件 | |
CN214378470U (zh) | 一种叠瓦电池串及叠瓦组件 | |
CN110212051A (zh) | 一种抗热斑单板块光伏组件 | |
CN113193058A (zh) |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及制备方法、组件及系统 | |
CN210120144U (zh) | 一种叠瓦光伏组件 | |
CN214898458U (zh) |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组件及系统 | |
CN114388641A (zh) |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阵列 | |
CN220420587U (zh) |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 |
CN219800876U (zh) | 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 |
CN110649119A (zh) | 一种基于晶硅的太阳能发电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5771175U (zh) | 光伏组件 | |
CN214152914U (zh) |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片和光伏组件 | |
CN211480061U (zh) | 光伏组件 | |
CN211789055U (zh) |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 |
CN211428182U (zh) | 一种切片电池组件 | |
CN111755550A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电路排布方式 | |
CN114927591A (zh) | 光伏组件 | |
CN111403531A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串焊结构 | |
CN110620162A (zh) | 一种新型晶硅电池组件及太阳能电池板 | |
CN112234111A (zh) | 一种内接式串并半片组件 | |
US20180269344A1 (en) | Solar cell module | |
CN219917179U (zh) | 一种光伏组件 | |
CN216213494U (zh) | 光伏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