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7566U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97566U CN219797566U CN202321267263.XU CN202321267263U CN219797566U CN 219797566 U CN219797566 U CN 219797566U CN 202321267263 U CN202321267263 U CN 202321267263U CN 219797566 U CN219797566 U CN 2197975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inlet
- outlet
- valve
- fluorine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9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521257 Hydrop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0113 Oed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包括:储液部,具有用于存储制冷剂的储液腔和与储液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相连通的出液口,出液口可选择地与第一进液口连通或断开,以在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时,使容纳腔内的制冷剂流至储液腔内,本实用新型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的储液部内留存的冷却剂液体逐渐减少而对氟泵的运行可靠性造成威胁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4G的大量应用以及5G的逐渐普及,各种数据处理设备的发热量越来越大,数据中心对空调设备的制冷量和节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过渡季节和寒冷冬季的室外自然冷源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能大幅度降低空调设备的运行费用,常见的是采用氟泵空调,在冬季启用氟泵模式,停止压缩机的运行利用氟泵驱动冷却剂实现热管制冷运行,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运行费用。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属于复合系统,氟泵热管系统与压缩制冷系统共用蒸发器和冷凝器,以及一些共用的冷却剂管道、系统零部件等。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在氟泵热管模式下,蒸发器出口的冷却剂气体可能携带有大量的未蒸发完毕的冷却剂液体,这些冷却剂液体在进入冷凝器之前的气体管道上容易出现堆积导致堵液问题,从而阻挡冷却剂气体在某些通道上的流通,因此会影响到冷凝器的分气均匀性和换热效率;堵液还会影响氟泵热管循环的流动阻力,容易破坏氟泵的稳定性运行。因此有必要把蒸发器出口的冷却剂液体截留下来不让其返回冷凝器,然而,截留下来的冷却剂液体越多,储液部内留存的冷却剂液体越少,对氟泵的运行可靠性造成威胁。
其中,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气液分离器内部设置有液位计及联动控制的电加热器,用液位计检测气液分离器内部的液位高低,从而决定电加热器的电热功率大小,对气液分离器内部的积液进行加热气化,防止气液分离器内的积液过多。但是该制冷系统存在浪费电能、未蒸发气化的冷却剂液体直接加热气化浪费制冷能力,降低了系统的整体能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的储液部内留存的冷却剂液体逐渐减少而对氟泵的运行可靠性造成威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包括:储液部,具有用于存储制冷剂的储液腔和与储液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相连通的出液口,出液口可选择地与第一进液口连通或断开,以在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时,使容纳腔内的制冷剂流至储液腔内。
进一步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通过出液口与容纳腔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一进液口相连通;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上,以控制第一连接管的通断。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阀为电磁阀,电磁阀位于气液分离器外侧。
进一步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检测件,设置在容纳腔内,第一液位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一极限液位;第二液位检测件,设置在容纳腔内,第二液位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二极限液位,第二极限液位高于第一极限液位;控制器,第一液位检测件、第二液位检测件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当第二液位检测件检测到容纳腔内的液位升至第二极限液位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一信号控制电磁阀打开;当第一液位检测件检测到容纳腔内的液位降至第一极限液位时发送第二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二信号控制电磁阀关闭。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阀为浮球阀,浮球阀位于容纳腔内,以使浮球阀根据容纳腔内的液位控制第一连接管的通断。
进一步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上。
进一步地,第一进液口位于储液部的顶部。
进一步地,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位于同一高度;或者,出液口高于第一进液口设置。
进一步地,壳体具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冷凝器的出口与储液部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第二进液口与储液腔相连通;其中: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进口和第一出口相连通,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相连通;压缩机的进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壳体具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进口;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的出口与进口相连通;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进口与储液部的出口相连通,第三单向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相连通;氟泵,氟泵和第三单向阀并联设置在蒸发器和储液部之间,氟泵的进口与储液部的出口相连通,氟泵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相连通;节流阀,节流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相连通,节流阀的进口与第三单向阀的出口相连通,节流阀的进口与氟泵的出口相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包括储液部和气液分离器,储液部具有用于存储制冷剂的储液腔和与储液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相连通的出液口。当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连通时,容纳腔内的制冷剂液体依次流经出液口和第一进液口回到储液腔内,避免储液腔中的制冷剂液体在氟泵压缩制冷系统逐渐减少,影响氟泵的运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的储液部内留存的冷却剂液体逐渐减少而对氟泵的运行可靠性造成威胁的问题,且防止气液分离器内的积液过多。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储液部;11、储液腔;12、第一进液口;13、第二进液口;20、气液分离器;21、壳体;211、容纳腔;212、出液口;213、第一出口;214、第二出口;24、进口;30、第一连接管;40、第一控制阀;41、第二浮球;50、第一液位检测件;51、第一卡环;60、第二液位检测件;61、第二卡环;70、第一单向阀;80、压缩机;90、冷凝器;100、第二单向阀;110、阀门;111、第一阀门进口;112、第二阀门进口;113、阀门出口;114、活塞;115、弹簧;120、蒸发器;130、第三单向阀;140、氟泵;150、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请参考图1至图3,包括:储液部10,具有用于存储制冷剂的储液腔11和与储液腔11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气液分离器20,包括壳体21,壳体21具有容纳腔211和与容纳腔211相连通的出液口212,出液口212可选择地与第一进液口12连通或断开,以在出液口212与第一进液口12相连通时,使容纳腔211内的制冷剂流至储液腔11内。
本实用新型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包括储液部10和气液分离器20,储液部10具有用于存储制冷剂的储液腔11和与储液腔11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气液分离器20包括壳体21,壳体21具有容纳腔211和与容纳腔211相连通的出液口212。当出液口212与第一进液口12连通时,容纳腔211内的制冷剂液体依次流经出液口212和第一进液口12回到储液腔11内,避免储液腔11中的制冷剂液体在氟泵压缩制冷系统逐渐减少,影响氟泵的运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的储液部内留存的冷却剂液体逐渐减少而对氟泵的运行可靠性造成威胁的问题,且防止气液分离器内的积液过多。
具体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30,第一连接管30的第一端通过出液口212与容纳腔211相连通,第一连接管30的第二端与第一进液口12相连通;第一控制阀40,设置在第一连接管30上,以控制第一连接管30的通断。
具体实施时,第一控制阀40打开,第一连接管30连通,容纳腔211内的制冷剂液体依次流经出液口212、第一连接管30和第一进液口12回到储液腔11内,避免储液腔11中的制冷剂液体在氟泵压缩制冷系统逐渐减少,影响氟泵的运行。
可选地,第一控制阀40为电磁阀,电磁阀位于气液分离器20外侧,这样的设置使得控制器可以对电磁阀进行控制,精准控制第一连接管30的通断;或者,第一控制阀40为浮球阀,浮球阀位于容纳腔211内,以使浮球阀根据容纳腔211内的液位控制第一连接管30的通断,如图2所示,第二浮球41随着制冷剂液体的液位的高低进行升降,第二浮球41升降带动浮球阀开启或者关闭,当液位上升到预定的高液位时,第二浮球41带动浮球阀打开,第一连接管30连通,使得容纳腔211内的制冷剂液体及时回到储液部10中,避免储液部10中的制冷剂液体过少影响氟泵的运行。
具体地,当第一控制阀40为电磁阀时,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检测件50,设置在容纳腔211内,第一液位检测件50用于检测第一极限液位;第二液位检测件60,设置在容纳腔211内,第二液位检测件60用于检测第二极限液位,第二极限液位高于第一极限液位;控制器,第一液位检测件50、第二液位检测件60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当第二液位检测件60检测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升至第二极限液位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一信号控制电磁阀打开;当第一液位检测件50检测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降至第一极限液位时发送第二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二信号控制电磁阀关闭。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当第二液位检测件60检测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升至第二极限液位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第一连接管30打开,使得容纳腔211内的制冷剂液体及时回到储液部10中,避免储液部10中的制冷剂液体过少影响氟泵的运行;当第一液位检测件50检测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降至第一极限液位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第一连接管30断开,此时容纳腔211内的制冷剂液体不能回到储液部10中,从而可以把容纳腔211内的制冷剂液体上层的浮油(压缩机润滑油)留在气液分离器20中,防止润滑油进入氟泵压缩制冷系统降低换热效率。
具体地,第一液位检测件50和第二液位检测件60均为第一浮球,第一液位检测件50的上下位置处都布置有第一卡环51,第一液位检测件50只能在两个第一卡环51之间上下移动,第二液位检测件60的上下位置处都布置有第二卡环61,第二液位检测件60只能在两个第二卡环61之间上下移动。即制冷剂液面下降带动第一液位检测件50下降,到达其下方的第一卡环51后无法运动,第一液位检测件50检测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降至第一极限液位,并发送第二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二信号控制电磁阀关闭,第一连接管30断开;制冷剂液面上升带动第二液位检测件60上升到其上方的第二卡环61无法运动,此时第二液位检测件60检测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升至第二极限液位,并发送第一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一信号控制电磁阀打开,第一连接管30打开。
具体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70,第一单向阀70设置在第一连接管30上。
具体实施时,第一单向阀70的流向仅允许制冷剂液体由气液分离器20流向储液部10,避免储液部10内的制冷剂从第一连接管30直接返回到气液分离器,导致储液部10中的制冷剂液体减少,影响氟泵运行。
具体地,第一进液口12位于储液部10的顶部,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进液口12浸没于储液部10内部的制冷剂中,受到储液部10内部的制冷剂液体的重力影响,导致气液分离器20内部的制冷剂液体不容易进入储液部10,影响制冷剂液体的回流效率。
具体地,出液口212与第一进液口12位于同一高度;或者,出液口212高于第一进液口12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气液分离器20中的制冷剂液体更加顺利地进入储液部10中。
具体地,壳体21具有与容纳腔211相连通的第一出口213和第二出口214;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80和冷凝器90,冷凝器90的出口与储液部10的第二进液口13相连通,第二进液口13与储液腔11相连通;其中: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100,第二单向阀100的进口和第一出口213相连通,第二单向阀100的出口与冷凝器90的进口相连通;压缩机80的进口与第二出口214相连通,压缩机80的出口与冷凝器90的进口相连通;或者,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阀门110,阀门110具有第一阀门进口111、第二阀门进口112和阀门出口113,阀门110具有第一阀门进口111与阀门出口113相连通且第二阀门进口112与阀门出口113相断开的第一连通状态,以及第一阀门进口111与阀门出口113相断开且第二阀门进口112与阀门出口113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状态,阀门110在第一连通状态和第二连通状态之间可切换地设置;其中,第一阀门进口111与第一出口213相连通,压缩机80的进口与第二出口214相连通,压缩机80的出口与第二阀门进口112的进口相连通,阀门出口113与冷凝器90的进口相连通。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当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100时,当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处于压缩制冷模式时,压缩机80运行,第二单向阀出口处的压力高于其进口处的压力,此时第二单向阀100处于反向高压截止关闭状态,无法导通,即制冷剂气体只能从第二出口214流经压缩机80后流入冷凝器90;当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处于氟泵制冷模式时,压缩机80停止运行,第二单向阀出口处的压力低于其进口处的压力,此时第二单向阀100处于开启状态,可以导通,即制冷剂气体只能从第一出口213流经第二单向阀100后流入冷凝器90。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当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阀门110时,阀门110还包括弹簧和活塞,活塞114的第一端抵设在第二阀门进口112处,活塞114的第二端与弹簧115的第一端连接,弹簧115的第二端抵设在第一阀门进口111处。当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处于压缩制冷模式时,压缩机80运行,第二阀门进口112处的压力大于第一阀门进口111处的压力,活塞114克服弹簧115弹力的作用向靠近第一阀门进口111处移动,直至第一阀门进口111与阀门出口113相断开且第二阀门进口112与阀门出口113相连通,即阀门110切换至第二连通状态,制冷剂气体只能从第二出口214流出,依次流经压缩机80、第二阀门进口112和阀门出口113后流入冷凝器90;当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处于氟泵制冷模式时,压缩机80停止运行,第二阀门进口112处与第一阀门进口111处的压力差逐渐减小,弹簧复位,活塞114在弹簧115的弹力作用下朝向靠近第二阀门进口112处移动,直至第一阀门进口111与阀门出口113相连通且第二阀门进口112与阀门出口113相断开,即阀门切换至第一连通状态,制冷剂气体只能从第一出口213流出后依次流经第一阀门进口111、阀门出口113后流入冷凝器90,阀门110可以减小制冷剂气体流经第二单向阀100时受到的阻力,有利于提升氟泵热管循环的能效比。
具体地,第一阀门进口111不能与压缩机80的进口共同连接到第二出口214,主要原因在于:气液分离器20还包括出气管,出气管与第二出口连通,出气管的底部设置有回油孔,出气管为U型管,一旦气液分离器20内部存在积液,积液的液面漫过U型管底部的回油孔,则制冷剂液体和/或润滑油将会进入U型管内部形成液堵。氟泵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剂气体从U型管通过时会受到这些液体的封堵阻力,这就会形成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现有技术问题或者缺陷。因此,第一阀门进口111与第一出口213相连通,压缩机80的进口与第二出口214相连通。
具体地,壳体21具有与容纳腔211相连通的进口24;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蒸发器120,蒸发器120的出口与进口24相连通;第三单向阀130,第三单向阀130的进口与储液部10的出口相连通,第三单向阀130的出口与蒸发器120的进口相连通;氟泵140,氟泵140和第三单向阀130并联设置在蒸发器120和储液部10之间,氟泵140的进口与储液部10的出口相连通,氟泵140的出口与蒸发器120的进口相连通;节流阀150,节流阀150的出口与蒸发器120的进口相连通,节流阀150的进口与第三单向阀130的出口相连通,节流阀150的进口与氟泵140的出口相连通。
具体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节流阀150,设置在蒸发器的进口和第三单向阀130的出口之间,同时也设置在蒸发器120的进口和氟泵140的出口之间,用于对进入蒸发器120的制冷剂液体进行节流。
具体实施时,蒸发器120出口的制冷剂气体和未蒸发完毕的制冷剂液体从进口24进入气液分离器20,在气液分离器20内分离储存,制冷剂液体返回到储液部,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避免蒸发器120出口的制冷剂液体会影响到冷凝器90的可靠运行。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当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处于压缩制冷模式时,氟泵140停止运行,第三单向阀130的出口处的压力低于第三单向阀130的进口处的压力,第三单向阀130导通,制冷剂液体从储液部10流出后流经第三单向阀130和节流阀150后流入蒸发器120;当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处于氟泵制冷模式时,氟泵140开始运行,第三单向阀130的进口处的压力低于第三单向阀130的出口处的压力,第三单向阀130处于反向高压截止关闭状态,制冷剂液体从储液部10流出后流经氟泵140和节流阀150后进入蒸发器120。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阀40为电磁阀,电磁阀位于气液分离器20外侧,设置在第一连接管30上,以控制第一连接管30的通断;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检测件50,设置在容纳腔211内,第一液位检测件50用于检测第一极限液位;第二液位检测件60,设置在容纳腔211内,第二液位检测件60用于检测第二极限液位,第二极限液位高于第一极限液位;控制器,第一液位检测件50、第二液位检测件60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当第二液位检测件60检测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升至第二极限液位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一信号控制电磁阀打开;当第一液位检测件50检测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降至第一极限液位时发送第二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二信号控制电磁阀关闭;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阀门110,阀门110具有第一阀门进口111、第二阀门进口112和阀门出口113,阀门110具有第一阀门进口111与阀门出口113相连通且第二阀门进口112与阀门出口113相断开的第一连通状态,以及第一阀门进口111与阀门出口113相断开且第二阀门进口112与阀门出口113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状态,阀门110在第一连通状态和第二连通状态之间可切换地设置;其中,第一阀门进口111与第一出口213相连通,压缩机80的进口与第二出口214相连通,压缩机80的出口与第二阀门进口112的进口相连通,阀门出口113与冷凝器90的进口相连通。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由压缩机80、阀门110、冷凝器90、储液部10、氟泵140、节流阀150、蒸发器120和气液分离器20顺次连接而成,压缩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循环为:压缩机80→第二阀门进口112→阀门出口113→冷凝器90→储液部10→第三单向阀130→节流阀150→蒸发器120→气液分离器20→压缩机80;氟泵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循环为:氟泵140→节流阀150→蒸发器120→气液分离器20→第一阀门进口111→阀门出口113→冷凝器90→储液部10→氟泵140。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阀40为浮球阀,浮球阀位于容纳腔211内,以使浮球阀根据容纳腔211内的液位控制第一连接管30的通断;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阀门110,阀门110具有第一阀门进口111、第二阀门进口112和阀门出口113,阀门110具有第一阀门进口111与阀门出口113相连通且第二阀门进口112与阀门出口113相断开的第一连通状态,以及第一阀门进口111与阀门出口113相断开且第二阀门进口112与阀门出口113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状态,阀门110在第一连通状态和第二连通状态之间可切换地设置;其中,第一阀门进口111与第一出口213相连通,压缩机80的进口与第二出口214相连通,压缩机80的出口与第二阀门进口112的进口相连通,阀门出口113与冷凝器90的进口相连通。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由压缩机80、阀门110、冷凝器90、储液部10、氟泵140、节流阀150、蒸发器120和气液分离器20顺次连接而成,压缩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循环为:压缩机80→第二阀门进口112→阀门出口113→冷凝器90→储液部10→第三单向阀130→节流阀150→蒸发器120→气液分离器20→压缩机80;氟泵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循环为:氟泵140→节流阀150→蒸发器120→气液分离器20→第一阀门进口111→阀门出口113→冷凝器90→储液部10→氟泵140。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阀40为电磁阀,电磁阀位于气液分离器20外侧,设置在第一连接管30上,以控制第一连接管30的通断;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检测件50,设置在容纳腔211内,第一液位检测件50用于检测第一极限液位;第二液位检测件60,设置在容纳腔211内,第二液位检测件60用于检测第二极限液位,第二极限液位高于第一极限液位;控制器,第一液位检测件50、第二液位检测件60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当第二液位检测件60检测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升至第二极限液位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一信号控制电磁阀打开;当第一液位检测件50检测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降至第一极限液位时发送第二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二信号控制电磁阀关闭;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100,第二单向阀100的进口和第一出口213相连通,第二单向阀100的出口与冷凝器90的进口相连通;压缩机80的进口与第二出口214相连通,压缩机80的出口与冷凝器90的进口相连通。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由压缩机80、第二单向阀100、冷凝器90、储液部10、氟泵140、节流阀150、蒸发器120和气液分离器20顺次连接而成,压缩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循环为:压缩机80→冷凝器90→储液部10→第三单向阀130→节流阀150→蒸发器120→气液分离器20→压缩机80;氟泵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循环为:氟泵140→节流阀150→蒸发器120→气液分离器20→第二单向阀100→冷凝器90→储液部10→氟泵140。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通过气液分离器20实现制冷剂的气液分离;通过在第一连接管30上设置第一单向阀70,防止当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处于压缩制冷模式时制冷剂从储液部10反向泄露到气液分离器;通过第一液位检测件50和第二液位检测件60反馈气液分离器20内部液位高低,从而间接控制电磁阀的通断,保证气液分离器20内截留的制冷剂液体能顺利返回储液部10,从而可以防止制冷剂液体从蒸发器120返回冷凝器90,进而克服了气体管道上出现液堵现象,在保证冷凝器90的性能同时确保储液部10内有足够的制冷剂液体以供氟泵140安全运行,解决了氟泵热管模式下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液体截留和转移问题及其控制方法,同时解决了制冷剂气体流经单向阀阻力过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包括储液部10和气液分离器20,储液部10具有用于存储制冷剂的储液腔11和与储液腔11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气液分离器20包括壳体21,壳体21具有容纳腔211和与容纳腔211相连通的出液口212。当出液口212与第一进液口12连通时,容纳腔211内的制冷剂液体依次流经出液口212和第一进液口12回到储液腔11内,避免储液腔11中的制冷剂液体在氟泵压缩制冷系统逐渐减少,影响氟泵的运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氟泵压缩制冷系统的储液部内留存的冷却剂液体逐渐减少而对氟泵的运行可靠性造成威胁的问题,且防止气液分离器内的积液过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部(10),具有用于存储制冷剂的储液腔(11)和与所述储液腔(11)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
气液分离器(20),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具有容纳腔(211)和与所述容纳腔(211)相连通的出液口(212),所述出液口(212)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连通或断开,以在所述出液口(212)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相连通时,使所述容纳腔(211)内的制冷剂流至所述储液腔(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一连接管(30),所述第一连接管(3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出液口(212)与所述容纳腔(211)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相连通;
第一控制阀(4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30)上,以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管(30)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40)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20)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一液位检测件(5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11)内,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50)用于检测第一极限液位;
第二液位检测件(6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11)内,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60)用于检测第二极限液位,所述第二极限液位高于所述第一极限液位;
控制器,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50)、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60)和所述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当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60)检测到所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升至所述第二极限液位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当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50)检测到所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降至所述第一极限液位时发送第二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阀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40)为浮球阀,所述浮球阀位于所述容纳腔(211)内,以使所述浮球阀根据所述容纳腔(211)内的液位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管(30)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70),所述第一单向阀(7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3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2)位于所述储液部(10)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液口(212)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位于同一高度;或者
所述出液口(212)高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2)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具有与所述容纳腔(211)相连通的第一出口(213)和第二出口(214);所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80)和冷凝器(90),所述冷凝器(90)的出口与所述储液部(10)的第二进液口(13)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13)与所述储液腔(11)相连通;其中:
所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100),所述第二单向阀(100)的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213)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100)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90)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压缩机(80)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214)相连通,所述压缩机(80)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90)的进口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具有与所述容纳腔(211)相连通的进口(24);所述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
蒸发器(120),所述蒸发器(120)的出口与所述进口(24)相连通;
第三单向阀(130),所述第三单向阀(130)的进口与所述储液部(10)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单向阀(130)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120)的进口相连通;
氟泵(140),所述氟泵(140)和所述第三单向阀(130)并联设置在所述蒸发器(120)和所述储液部(10)之间,所述氟泵(140)的进口与所述储液部(10)的出口相连通,所述氟泵(140)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120)的进口相连通;
节流阀(150),所述节流阀(150)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120)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节流阀(150)的进口与所述第三单向阀(130)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节流阀(150)的进口与所述氟泵(140)的出口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267263.XU CN219797566U (zh) | 2023-05-23 | 2023-05-23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267263.XU CN219797566U (zh) | 2023-05-23 | 2023-05-23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97566U true CN219797566U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86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267263.XU Active CN219797566U (zh) | 2023-05-23 | 2023-05-23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97566U (zh) |
-
2023
- 2023-05-23 CN CN202321267263.XU patent/CN2197975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29839B (zh) | 空调系统及其低温启动控制方法 | |
CN206399052U (zh) | 一种干式机组蒸发器后增设分液器系统 | |
CN102589217A (zh) | 冷媒量控制装置和方法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空调机组 | |
CN103403475A (zh) | 超临界循环以及利用了该超临界循环的热泵供给热水机 | |
CN102278837B (zh) | 一种压缩机组均油系统 | |
CN219797566U (zh)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
CN219913529U (zh)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
CN117936979A (zh) | 一种储能柜电池热管理冷媒直冷直热系统和控制方法 | |
CN116558148A (zh)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
CN116499136A (zh)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
CN107305044A (zh) | 一种节能机房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19913528U (zh)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
CN116518582A (zh)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
CN104964476A (zh) | 风冷热泵机组 | |
CN114811998B (zh) | 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 | |
CN114812000B (zh) | 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回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 | |
CN112066458B (zh) | 采用节流阀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097418B (zh) | 一种压缩机自动油位保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059801B (zh) | 冷凝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回油组件及空调器 | |
CN114811999B (zh) | 双模式氟泵制冷装置的回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 | |
CN113959116A (zh) | 压缩机轴承供气系统和气悬浮压缩机系统 | |
CN219868610U (zh) |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
CN106288558A (zh) |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7190548A (zh) | 一种具备平衡功能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
CN221259151U (zh) | 一种具备平衡功能的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