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5090U - 一种门窗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5090U
CN219795090U CN202321348013.9U CN202321348013U CN219795090U CN 219795090 U CN219795090 U CN 219795090U CN 202321348013 U CN202321348013 U CN 202321348013U CN 219795090 U CN219795090 U CN 219795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window
muntin
door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80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城辉
叶柱强
李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anshui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Guangdong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anshui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Guangdong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anshui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Guangdong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anshui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80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5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5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5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Corner Units Of Frames 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窗结构,其包括窗框与设于所述窗框内的转换框,所述窗框包括框体与中梃;所述框体包括依次连接上边框、右边框、下边框与左边框;所述中梃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且与所述上边框滑动连接,所述中梃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且与所述下边框滑动连接;所述中梃与所述窗框配合用于夹持所述转换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系统门窗的转换框安装麻烦的问题,且具有结构简单与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门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窗结构。
背景技术
系统门窗现在大部分结构是采用开启扇位带转换框的结构,实现玻璃扇外开,固定玻璃室内安装的要求;
在转换框与窗框连接上常规做法是用自攻螺钉将转换框连到窗框上,中梃安装时需要划线定位与用顶丝与边框固定。自攻螺钉会直接钻穿外框,破坏了外框会容易出现雨水渗漏,自攻螺钉与外框连接强度不高、稳定性也强、容易会松脱,影响整窗安全性能,后期维护困难,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快装免自攻螺钉转换框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传统系统门窗的转换框安装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窗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门窗结构,括窗框与设于所述窗框内的转换框,所述窗框包括框体与中梃;所述框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与右边框;所述中梃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且与所述上边框滑动连接,所述中梃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且与所述下边框滑动连接;所述中梃与所述窗框配合用于夹持所述转换框。
上述门窗结构,首先连接上边框、下边框与左边框,将一个转换框从右向左推入至窗框内,该转换框与左边框抵接,继而将中梃从右向左推入至窗框内,中梃与窗框配合夹持该转换框;将另一个转换框从右向左推入至窗框内,该转换框与中梃抵接,最后安装右边框。该门窗结构也可先安装上边框、下边框与右边框,步骤与上述步骤类同,因此不再赘述。通过窗框配合夹持转换框,转换框与窗框之间无需通过螺钉加固连接,从而提升安装效率,避免雨水从螺钉处进入窗框内。该门窗结构解决了传统系统门窗的转换框安装麻烦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中梃包括连接型材、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型材的一端内,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上边框的C型槽内;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型材的另一端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下边框的C型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边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下边框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中梃内,所述第二插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插接部插设于所述上边框的C型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于所述中梃的一端上设有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该门窗结构还包括多个角码与多个组角片,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与左边框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与左边框内。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与右边框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与右边框内。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与左边框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与左边框内。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与右边框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与右边框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框的四侧面分别设有多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插设于所述窗框的C型槽以及所述中梃的C型槽内,所述卡接块与所述窗框的C型槽以及所述中梃的C型槽配合用于固定转换框的位置。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门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门窗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门窗结构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门窗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框体;11-上边框;12-下边框;13-左边框;14-右边框;2-转换框;3-中梃;31-连接型材;32-第一连接件;321-第一插接部;322-第二插接部;5-锁紧块;6-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ˉ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门窗结构,包括窗框与设于所述窗框内的转换框2,所述窗框包括框体1与中梃3;所述框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边框11、右边框14、下边框12与左边框13;所述中梃3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上边框11内且与所述上边框11滑动连接,所述中梃3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下边框12内且与所述下边框12滑动连接;所述中梃3与所述窗框配合用于夹持所述转换框2。
上述门窗结构,首先连接上边框11、下边框12与左边框13,将一个转换框2从右向左推入至窗框内,该转换框2与左边框13抵接,继而将中梃3从右向左推入至窗框内,中梃3与窗框配合夹持该转换框2;将另一个转换框2从右向左推入至窗框内,该转换框2与中梃3抵接,最后安装右边框14。该门窗结构也可先安装上边框11、下边框12与右边框14,步骤与上述步骤类同,因此不再赘述。通过窗框配合夹持转换框2,转换框2与窗框之间无需通过螺钉加固连接,从而提升安装效率,避免雨水从螺钉处进入窗框内。该门窗结构解决了传统系统门窗的转换框安装麻烦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ˉ4所示,所述中梃3包括连接型材31、第一连接件32与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32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型材31的一端内,第一连接件32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上边框11的C型槽内;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型材31的另一端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下边框12的C型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32与所述上边框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下边框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2包括第一插接部321第二插接部322,第一插接部321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中梃3内,所述第二插接部322设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插接部322插设于所述上边框11的C型槽内。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2与第二连接件,便于中梃3沿上边框11与下边框12滑动,实现中梃3与框体1配合固定转换框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插接部321插设于所述中梃3的一端上设有倒角;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2的结构相同。如此,通过设置有倒角,便于第一连接件32与第二连接件插入至连接型材31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门窗结构还包括多个角码与多个组角片,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11内与左边框13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11内与左边框13内;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11内与右边框14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11内与右边框14内;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12内与左边框13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12内与左边框13内;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12内与右边框14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12内与右边框14内。如此,通过设置有角码与组件片,实现加固框体1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转换框2的四侧面分别设有多个卡接块6,所述卡接块6插设于所述窗框的C型槽以及所述中梃3的C型槽内,所述卡接块6与所述窗框的C型槽以及所述中梃3的C型槽配合用于固定转换框2的位置。通过卡接块6与框体1以及中梃3卡接,实现固定转换框2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中梃还包括锁紧块5,所述锁紧块5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32与连接型材,所述锁紧块5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2以及连接型材31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锁紧块5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连接型材31,所述锁紧块5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连接型材31螺纹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与设于所述窗框内的转换框,所述窗框包括框体与中梃;所述框体包括依次连接上边框、右边框、下边框与左边框;所述中梃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且与所述上边框滑动连接,所述中梃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且与所述下边框滑动连接;所述中梃与所述窗框配合用于夹持所述转换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梃包括连接型材、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型材的一端内,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上边框的C型槽内;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型材的另一端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下边框的C型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边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下边框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中梃内,所述第二插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插接部插设于所述上边框的C型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于所述中梃的一端上设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门窗结构还包括多个角码与多个组角片,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与左边框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与左边框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与右边框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上边框内与右边框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与左边框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与左边框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角码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与右边框内;一个组件片分别插设于所述下边框内与右边框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框的四侧面分别设有多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插设于所述窗框的C型槽以及所述中梃的C型槽内,所述卡接块与所述窗框的C型槽以及所述中梃的C型槽配合用于固定转换框的位置。
CN202321348013.9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门窗结构 Active CN219795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8013.9U CN219795090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门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8013.9U CN219795090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门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5090U true CN219795090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1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8013.9U Active CN219795090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门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5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95090U (zh) 一种门窗结构
CN210738352U (zh) 新型装配式窗系统
CN110671020A (zh) 一种铝合金窗框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1598324U (zh) 一种铝合金窗框的安装结构
CN216446785U (zh) 一种新型双注胶的门窗角码
CA2795650C (en) Glazing anchorage system
CN211852425U (zh) 一种稳定性能好的u型铝型材支架
CN211623120U (zh) 一种内置纱窗的推拉铝合金门窗
EP3623562A1 (en) Frame assembly
CN214835838U (zh) 一种活动角码组件及门窗
CN214576675U (zh) 一种纱扇结构
CN216446789U (zh) 一种高韧性铝合金门窗用铝型材
CN21417031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铝合金门窗
CN220791018U (zh) 一种连接结构
CN218816057U (zh) 推拉窗户外框结构
CN221073981U (zh) 通用型门窗直角拼接结构
CN220059379U (zh) 一种门窗密封结构
CN216157493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胀开型角码
CN203559706U (zh) 一种保温实木窗
CN214943690U (zh) 一种用于铝木门窗的对角拼接组件
CN213510168U (zh) 一种推拉平开门窗通用窗框
CN218953148U (zh) 一种适配型型材组件
CN217027653U (zh) 一种幕墙横竖框连接构造
CN210918746U (zh) 一种扩展角码
CN211598329U (zh) 一种中挺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