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3058U - 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 - Google Patents

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3058U
CN219783058U CN202222815945.1U CN202222815945U CN219783058U CN 219783058 U CN219783058 U CN 219783058U CN 202222815945 U CN202222815945 U CN 202222815945U CN 219783058 U CN219783058 U CN 219783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top surface
base
groove
exerc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59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丹
曹江秀
聂勋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jin Centr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Original Assignee
Jiangjin Centr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jin Centr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filed Critical Jiangjin Centr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Priority to CN2022228159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3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3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3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包括底座和座椅本体,所述底座沿纵向水平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后部安装有所述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椅座朝前且水平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前部安装有能够纵向移动调节并锁止的调节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让患者坐在椅座上并使双下肢分别放在腿托板的放置槽,后通过凸轮旋转带动驱动杆往复竖向升降,以此来让放置在腿托板的双下肢往复竖向抬起和下放进行肢体的辅助锻炼,代替了医护人员辅助儿童下肢往复抬起放下的方式,确保了长时间稳定保持对脑炎患者肢体恢复锻炼的幅度及节奏,有利于提升对患者肢体的恢复锻炼效果。

Description

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症脑炎恢复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
背景技术
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多见,常见的后遗症为行动不便,脑炎的常发人群多为儿童,儿童在患有脑炎之后会出现行动障碍等症状,需要对其进行肢体锻炼,现有在对下肢进行锻炼时,通常是采用医护人员辅助儿童下肢往复抬起放下的方式进行,上述操作由于受医护人员的体力限制,造成难以长时间稳定保持对脑炎患者肢体恢复锻炼的幅度及节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让患者坐在椅座上并使双下肢分别放在腿托板的放置槽,后通过凸轮旋转带动驱动杆往复竖向升降,以此来让放置在腿托板的双下肢往复竖向抬起和下放进行肢体的辅助锻炼,代替了医护人员辅助儿童下肢往复抬起放下的方式,确保了长时间稳定保持对脑炎患者肢体恢复锻炼的幅度及节奏,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包括底座和座椅本体,所述底座沿纵向水平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后部安装有所述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椅座朝前且水平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前部安装有能够纵向移动调节并锁止的调节组件;
所述调节组件的顶部安装有锻炼组件,且所述锻炼组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和配合座,所述固定座沿纵向固定在所述底座的顶面前部,所述固定座的顶面沿纵向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顶部敞开,所述配合槽的槽底竖向开设有多个限位孔,且多个所述限位孔在同一纵向上重合对照,所述配合座的顶面后部安装有所述锻炼组件,所述配合座的顶面前部竖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竖向同轴滑动配合有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的底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竖向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杆的顶端伸出所述配合座顶面且同轴固定有手柄,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手柄和所述配合座顶面之间的部分同轴间隙配合有拉簧,且所述拉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和所述配合座顶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配合槽为燕尾型槽或工字槽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配合槽在纵向上为盲槽且自所述固定座的前端面向后开设。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孔在同一纵向上均布设置,且所述限位杆与最后位置的所述限位孔同轴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锻炼组件包括连接立座、支撑座和腿托板,所述连接立座竖向固定在所述配合座的顶面后部,所述连接立座的顶面水平固定有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面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沿纵向朝前设置且前端同轴安装有凸轮,所述腿托板位于所述椅座的前方且前端倾斜朝下设置,所述腿托板的底面中部竖向固定有驱动杆,且所述驱动杆的底端与所述凸轮外缘接触,所述支撑座在所述凸轮两侧的位置均竖向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均同轴滑动配合有导柱,且所述导柱的顶端均固定在所述腿托板的底面,所述导柱的底端均伸出所述支撑座底面且同轴固定有端板,所述导柱在所述支撑座底面和所述端板顶面之间的部分均同轴间隙配合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支撑座和对应的所述端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凸轮为渐开线凸轮,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电机轴位于同一的纵向竖直面,且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凸轮的最近点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腿托板的顶面两侧均沿纵向开设有放置槽,且所述放置槽为弧面槽。
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槽内壁同轴覆盖固定有缓冲材质的内衬。
作为优选,所述腿托板的最高位置不高于所述椅座的顶面。
采用上述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具体在对重症脑炎患者进行肢体的恢复锻炼时,由于初始时,所述配合座与所述配合槽纵向滑动配合,同时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竖向滑动配合,则此时通过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的配合限制能够锁止所述腿托板的位置无法活动,具体使用时,引导患者坐在所述座椅本体的椅背上,后引导让患者下肢的小腿肚子分别放置在两个所述放置槽,根据患者的姿势来对所述腿托板和所述椅座前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以让患者的小腿肚能够更合适的放置在所述放置槽,调节时,手持所述手柄上拉所述限位杆并通过所述拉簧被拉伸的方式使所述限位杆底端脱出对应的所述限位孔,后保持所述限位杆的上拉即可推动所述锻炼组件并通过所述配合座沿所述配合槽纵向滑移的方式进行位置的调整,当所述腿托板到达合适的位置后停止推动并松开所述手柄,所述拉簧随即释放拉伸状态而带动所述限位杆下降,若此时所述限位杆恰好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竖向正对,则所述限位杆底端插入对应的所述限位孔而锁止所述锻炼组件的位置,若所述限位杆没有与所述限位孔对照,则所述限位杆底端会抵在所述配合槽槽底,此时推动所述锻炼组件缓慢前移或后移一段距离让所述限位杆与相近的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对照,所述拉簧会继续释放拉伸状态而带动所述限位杆插入所述限位孔而锁止所述锻炼组件的位置,后使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与外界供电线缆电连接的方式通电工作,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凸轮转动,由于所述凸轮的最低点与所述驱动杆底端接触,则所述凸轮转动过程中自身的最高点开始靠近所述驱动杆,此过程中所述凸轮推动所述驱动杆上升,所述腿托板随即上升而抬起患者下肢,同时所述腿托板上升过程中带动所述导柱上升而使所述端板压损所述弹簧,当所述凸轮最高点经过所述驱动杆后,所述弹簧开始释放压缩状态而带动所述腿托板及所述驱动杆下降,患者下肢随即被下放,如此通过所述凸轮往复转动的方式能够往复竖向抬起和下放进行肢体的辅助锻炼,代替了医护人员辅助儿童下肢往复抬起放下的方式,确保了长时间稳定保持对脑炎患者肢体恢复锻炼的幅度及节奏,有利于提升对患者肢体的恢复锻炼效果,同时由于在所述配合槽的槽底开设有多个所述限位孔,则通过所述配合座与所述配合槽纵向滑动配合和所述限位杆分别与不同位置的所述限位孔竖向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对所述腿托板与所述椅座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并锁止,以此让不同年龄身材的患者均能够将双下肢妥善放在腿托板上进行锻炼,提升了装置的使用通用范围,且仅需外拉所述限位杆脱出所述限位孔后便可让所述配合座沿所述配合槽从前端滑移脱出取离,继而能够将所述锻炼组件拆离所述底座,所述锻炼组件与所述底座的拆装组合方式简单易操作,方便将所述锻炼组件快速拆离进行送检维修及返回重装。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让患者坐在椅座上并使双下肢分别放在腿托板的放置槽,后通过凸轮旋转带动驱动杆往复竖向升降,以此来让放置在腿托板的双下肢往复竖向抬起和下放进行肢体的辅助锻炼,代替了医护人员辅助儿童下肢往复抬起放下的方式,确保了长时间稳定保持对脑炎患者肢体恢复锻炼的幅度及节奏,有利于提升对患者肢体的恢复锻炼效果;
2、在配合槽的槽底开设有多个限位孔,通过配合座与配合槽纵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分别与不同位置的限位孔竖向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对腿托板与椅座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并锁止,以此让不同年龄身材的患者均能够将双下肢妥善放在腿托板上进行锻炼,提升了装置的使用通用范围;
3、仅需外拉限位杆脱出限位孔后便可让配合座沿配合槽从前端滑移脱出,继而能够将锻炼组件拆离底座,锻炼组件与底座的拆装组合方式简单易操作,方便将锻炼组件快速拆离进行送检维修及返回重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外部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背视外部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外部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外部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座椅本体;101、椅座;2、锻炼组件;201、腿托板;202、放置槽;203、内衬;204、连接立座;205、弹簧;206、端板;207、导向孔;208、导柱;209、支撑座;2010、驱动杆;2011、凸轮;2012、电机轴;2013、驱动电机;3、底座;4、调节组件;401、固定座;402、配合槽;403、限位孔;404、手柄;405、拉簧;406、配合座;407、限位杆;408、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包括底座3和座椅本体1,底座3沿纵向水平设置,底座3的顶面后部安装有座椅本体1,座椅本体1的椅座101朝前且水平设置,底座3的顶面前部安装有能够纵向移动调节并锁止的调节组件4,具体是,调节组件4包括固定座401和配合座406,固定座401沿纵向固定在底座3的顶面前部,固定座401的顶面沿纵向开设有配合槽402,配合槽402的顶部敞开,配合槽402的槽底竖向开设有多个限位孔403,且多个限位孔403在同一纵向上重合对照,配合座406的顶面后部安装有锻炼组件2,配合座406的顶面前部竖向开设有安装孔408,安装孔408沿竖向同轴滑动配合有限位杆407,且限位杆407的底端与其中一个限位孔403竖向滑动配合,限位杆407的顶端伸出配合座406顶面且同轴固定有手柄404,限位杆407位于手柄404和配合座406顶面之间的部分同轴间隙配合有拉簧405,且拉簧405两端分别与手柄404和配合座406顶端面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配合座406与配合槽402纵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407分别与不同位置的限位孔403竖向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对腿托板201与椅座10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并锁止,以此让不同年龄身材的患者均能够将双下肢妥善放在腿托板201上进行锻炼。
调节组件4的顶部安装有锻炼组件2,且锻炼组件2通过调节组件4与底座3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具体是,锻炼组件2包括连接立座204、支撑座209和腿托板201,连接立座204竖向固定在配合座406的顶面后部,连接立座204的顶面水平固定有支撑座209,支撑座209的顶面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013,驱动电机2013的电机轴2012沿纵向朝前设置且前端同轴安装有凸轮2011,腿托板201位于椅座101的前方且前端倾斜朝下设置,腿托板201的底面中部竖向固定有驱动杆2010,且驱动杆2010的底端与凸轮2011外缘接触,支撑座209在凸轮2011两侧的位置均竖向开设有导向孔207,导向孔207均同轴滑动配合有导柱208,且导柱208的顶端均固定在腿托板201的底面,导柱208的底端均伸出支撑座209底面且同轴固定有端板206,导柱208在支撑座209底面和端板206顶面之间的部分均同轴间隙配合有弹簧205,且弹簧205的两端均分别与支撑座209和对应的端板206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凸轮2011往复转动的方式能够往复竖向抬起和下放进行肢体的辅助锻炼。
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配合槽402为燕尾型槽或工字槽的一种,如此设置,便于配合座406仅能沿配合槽402纵向滑移而无法从其它方向脱出,配合槽402在纵向上为盲槽且自固定座401的前端面向后开设,如此设置,便于仅需外拉限位杆407脱出限位孔403后便可让配合座406沿配合槽402从前端滑移脱出,继而能够将锻炼组件2拆离底座3。
限位孔403在同一纵向上均布设置,且限位杆407与最后位置的限位孔403同轴滑动配合,如此设置,便于限位杆407在纵向移动时能够分别与不同位置的限位孔403竖向同轴对照并配合,凸轮2011为渐开线凸轮2011,优选驱动电机2013为减速电机,驱动杆2010与电机轴2012位于同一的纵向竖直面,且驱动杆2010与凸轮2011的最近点接触,如此设置,便于凸轮2011转动时具有较为平稳的运动效果。
腿托板201的顶面两侧均沿纵向开设有放置槽202,且放置槽202为弧面槽,如此设置,便于放置槽202的弧面槽设计能够将患者下肢更为贴合的进行放置,放置槽202内壁同轴覆盖固定有缓冲材质的内衬203,优选内衬203为硅胶材质,如此设置,便于患者下肢小腿肚放置在放置槽202的过程中能够被内衬203进行弹性缓冲,减弱患者的不适感,腿托板201的最高位置不高于椅座101的顶面,如此设置,便于患者在将下肢小腿肚放置在放置槽202进行锻炼时能够更为舒适。
采用上述结构,具体在对重症脑炎患者进行肢体的恢复锻炼时,由于初始时,配合座406与配合槽402纵向滑动配合,同时限位杆407与限位孔403竖向滑动配合,则此时通过限位杆407与限位孔403的配合限制能够锁止腿托板201的位置无法活动,具体使用时,引导患者坐在座椅本体1的椅背上,后引导让患者下肢的小腿肚子分别放置在两个放置槽202,根据患者的姿势来对腿托板201和椅座101前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以让患者的小腿肚能够更合适的放置在放置槽202,调节时,手持手柄404上拉限位杆407并通过拉簧405被拉伸的方式使限位杆407底端脱出对应的限位孔403,后保持限位杆407的上拉即可推动锻炼组件2并通过配合座406沿配合槽402纵向滑移的方式进行位置的调整,当腿托板201到达合适的位置后停止推动并松开手柄404,拉簧405随即释放拉伸状态而带动限位杆407下降,若此时限位杆407恰好与其中一个限位孔403竖向正对,则限位杆407底端插入对应的限位孔403而锁止锻炼组件2的位置,若限位杆407没有与限位孔403对照,则限位杆407底端会抵在配合槽402槽底,此时推动锻炼组件2缓慢前移或后移一段距离让限位杆407与相近的其中一个限位孔403对照,拉簧405会继续释放拉伸状态而带动限位杆407插入限位孔403而锁止锻炼组件2的位置,后使驱动电机2013通过与外界供电线缆电连接的方式通电工作,驱动电机2013通过电机轴2012带动凸轮2011转动,由于凸轮2011的最低点与驱动杆2010底端接触,则凸轮2011转动过程中自身的最高点开始靠近驱动杆2010,此过程中凸轮2011推动驱动杆2010上升,腿托板201随即上升而抬起患者下肢,同时腿托板201上升过程中带动导柱208上升而使端板206压损弹簧205,当凸轮2011最高点经过驱动杆2010后,弹簧205开始释放压缩状态而带动腿托板201及驱动杆2010下降,患者下肢随即被下放,如此通过凸轮2011往复转动的方式能够往复竖向抬起和下放进行肢体的辅助锻炼,代替了医护人员辅助儿童下肢往复抬起放下的方式,确保了长时间稳定保持对脑炎患者肢体恢复锻炼的幅度及节奏,有利于提升对患者肢体的恢复锻炼效果,同时由于在配合槽402的槽底开设有多个限位孔403,则通过配合座406与配合槽402纵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407分别与不同位置的限位孔403竖向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对腿托板201与椅座10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并锁止,以此让不同年龄身材的患者均能够将双下肢妥善放在腿托板201上进行锻炼,提升了装置的使用通用范围,且仅需外拉限位杆407脱出限位孔403后便可让配合座406沿配合槽402从前端滑移脱出取离,继而能够将锻炼组件2拆离底座3,锻炼组件2与底座3的拆装组合方式简单易操作,方便将锻炼组件2快速拆离进行送检维修及返回重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包括底座(3)和座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沿纵向水平设置,所述底座(3)的顶面后部安装有所述座椅本体(1),所述座椅本体(1)的椅座(101)朝前且水平设置,所述底座(3)的顶面前部安装有能够纵向移动调节并锁止的调节组件(4);
所述调节组件(4)的顶部安装有锻炼组件(2),且所述锻炼组件(2)通过所述调节组件(4)与所述底座(3)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固定座(401)和配合座(406),所述固定座(401)沿纵向固定在所述底座(3)的顶面前部,所述固定座(401)的顶面沿纵向开设有配合槽(402),所述配合槽(402)的顶部敞开,所述配合槽(402)的槽底竖向开设有多个限位孔(403),且多个所述限位孔(403)在同一纵向上重合对照,所述配合座(406)的顶面后部安装有所述锻炼组件(2),所述配合座(406)的顶面前部竖向开设有安装孔(408),所述安装孔(408)沿竖向同轴滑动配合有限位杆(407),且所述限位杆(407)的底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403)竖向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杆(407)的顶端伸出所述配合座(406)顶面且同轴固定有手柄(404),所述限位杆(407)位于所述手柄(404)和所述配合座(406)顶面之间的部分同轴间隙配合有拉簧(405),且所述拉簧(405)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404)和所述配合座(406)顶端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402)为燕尾型槽或工字槽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402)在纵向上为盲槽且自所述固定座(401)的前端面向后开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403)在同一纵向上均布设置,且所述限位杆(407)与最后位置的所述限位孔(403)同轴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组件(2)包括连接立座(204)、支撑座(209)和腿托板(201),所述连接立座(204)竖向固定在所述配合座(406)的顶面后部,所述连接立座(204)的顶面水平固定有所述支撑座(209),所述支撑座(209)的顶面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013),所述驱动电机(2013)的电机轴(2012)沿纵向朝前设置且前端同轴安装有凸轮(2011),所述腿托板(201)位于所述椅座(101)的前方且前端倾斜朝下设置,所述腿托板(201)的底面中部竖向固定有驱动杆(2010),且所述驱动杆(2010)的底端与所述凸轮(2011)外缘接触,所述支撑座(209)在所述凸轮(2011)两侧的位置均竖向开设有导向孔(207),所述导向孔(207)均同轴滑动配合有导柱(208),且所述导柱(208)的顶端均固定在所述腿托板(201)的底面,所述导柱(208)的底端均伸出所述支撑座(209)底面且同轴固定有端板(206),所述导柱(208)在所述支撑座(209)底面和所述端板(206)顶面之间的部分均同轴间隙配合有弹簧(205),且所述弹簧(205)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支撑座(209)和对应的所述端板(206)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2011)为渐开线凸轮(2011),所述驱动杆(2010)与所述电机轴(2012)位于同一的纵向竖直面,且所述驱动杆(2010)与所述凸轮(2011)的最近点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托板(201)的顶面两侧均沿纵向开设有放置槽(202),且所述放置槽(202)为弧面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02)内壁同轴覆盖固定有缓冲材质的内衬(203)。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托板(201)的最高位置不高于所述椅座(101)的顶面。
CN202222815945.1U 2022-10-25 2022-10-25 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 Active CN219783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5945.1U CN219783058U (zh) 2022-10-25 2022-10-25 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5945.1U CN219783058U (zh) 2022-10-25 2022-10-25 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3058U true CN219783058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0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5945.1U Active CN219783058U (zh) 2022-10-25 2022-10-25 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3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8322B (zh) 一种上肢康复器
CN111035512A (zh) 一种多功能轮椅床
CN110680632B (zh) 下肢康复锻炼轮椅
CN110812164A (zh) 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72065A (zh) 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训练器
CN212416848U (zh) 一种踩踏式大腿肌肉康复锻炼装置
CN219783058U (zh) 重症脑炎恢复肢体锻炼器
CN107308614B (zh) 一种具有健身锻炼和按摩功能的综合办公椅
CN211095761U (zh) 坐式联合驱动下肢康复机器人
CN107376227B (zh) 一种康复护理床装置
CN213250959U (zh) 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设备
CN113952682B (zh) 一种中医重症康复系统
CN213346411U (zh) 一种具有固定角度功能的轮椅用脚踏
CN212817878U (zh) 一种具有腿部锻炼辅助功能的神经内科康复椅
CN213431473U (zh)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CN110179632B (zh) 一种康复床
CN216536778U (zh) 一种上肢运动障碍患者臂部伸展训练器
CN221061633U (zh) 改进的卧床训练踏步机
CN214633718U (zh) 一种用于舞蹈排练的器材
CN220478048U (zh) 一种联动式下肢肌力训练装置
CN215691374U (zh) 心血管内科护理用康复器
CN114272571B (zh) 一种重力自服务康复训练上肢拉伸装置
CN114100076B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中医康复训练装置
CN112426344A (zh) 一种腰部康复训练装置
CN116327567B (zh) 一种辅助坐站行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