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2013U - 手卡住防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卡住防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2013U
CN219782013U CN202090001184.2U CN202090001184U CN219782013U CN 219782013 U CN219782013 U CN 219782013U CN 202090001184 U CN202090001184 U CN 202090001184U CN 219782013 U CN219782013 U CN 219782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hand
vehicle body
jam preventing
external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900011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凡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2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2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40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 A47B88/473Braking devices, e.g. linear or rotational dampers or friction brakes; Buffers; End stops
    • A47B88/477Buffers; End sto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50Safety devices or the like for drawers
    • A47B88/53Safety devices or the like for drawers 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closing, e.g. anti-pinch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9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rawers
    • A47B88/969Drawers having means for organising or sorting the content
    • A47B88/994Drawers having means for organising or sorting the content in the form of trays or insert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手卡住防止装置,该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能够将目标物体从关闭状态改变为打开状态,但能够阻止从打开状态改变为关闭状态。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包括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并且涉及上述第二结构体与上述第一结构体相邻时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上述第二结构体远离上述第一结构体时处于打开状态的目标物体上安装的设备,包括车身外壳,安装单元,手卡住防止车身和弹簧单元。上述车身外壳包括底部和与上述底部的边缘连接的侧壁部,在内部空间和从上述内部空间朝向第一方向的部分形成开放部。上述安装单元在上述侧壁部中,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附着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上。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通过上述开放部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中,以使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端部从上述车身外壳暴露出来。上述弹簧单元设置在上述底部和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之间。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具有弹性,上述第一方向的上端通过朝向与上述第二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外力在旋转方向上旋转后,去除上述第一外力时,可以恢复到原位置。上述旋转方向是以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交叉的旋转轴方向为中心,朝向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的另一侧旋转的方向。如上所述,虽然上述第二结构体可以从关闭状态移动到打开状态,但是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被切断,因此可以防止手指夹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之间受伤。

Description

手卡住防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手卡住防止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能够防止手指夹在抽屉和门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抽屉、桌子、衣柜等家具上设置了可以方便收纳各种物品的抽屉。安装在家具上的抽屉可以在插入到家具主体的插入空间的状态下向外移动以打开状态,并且可以从打开状态再次移动到家具主体的插入空间以恢复到关闭状态。
当这种抽屉从打开状态再次移动到关闭状态时,如果人的手指不慎位于抽屉内部空间,则该人的手指可能会卡住并受伤。特别是,如果幼儿或儿童出于好奇心打开抽屉后,将自己的手指插入抽屉内部空间的状态下,用身体推开抽屉,该幼儿或儿童的手指可能会严重受伤。
作为防止手指从抽屉夹住的现有技术,在韩国公开实用新型20-2013-0002109中公开了"家具抽屉用手卡住防止结构"上述家具抽屉用手卡住防止结构通过在抽屉关闭部分的末端设置用于临时停止抽屉的缓冲止动器,可以预先防止在不小心将手指放入抽屉内部的情况下关闭抽屉时可能发生的伤害。但是,由于上述手卡住防止结构必须在抽屉内部安装缓冲停止器,因此安装起来非常麻烦,并且抽屉无法完全关闭。
另外,在家具或房间里设置了由门框和门扇组成的开关门。上述开关门可以在推或拉门时处于打开状态,相反,在打开的状态下,在拉或拉门时处于关闭状态。
当这种门扇从打开状态再次移动到关闭状态时,如果人的手指位于门框和门扇之间或门扇和门扇之间,则该人的手指可能会卡住并受伤。特别是,幼儿或儿童在位于门框和门扇或门扇和门扇之间的状态下,突然因风或外力导致门扇关闭时,该幼儿或儿童的手指可能会严重受伤。
作为防止手指从开关门夹住的现有技术,在韩国公开专利20-2009-0111942中公开了"门固定及关闭防止器"。上述开关门中的手卡住防止结构可以通过将橡胶主体插入门扇来防止门扇关闭,从而防止人的手指被卡住。但是,上述手卡住防止结构的问题在于,由于橡胶主体必须插入门扇,因此门扇不能完全关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可以任意物体从关闭状态变更为打开状态,但可以阻止从打开状态变更为关闭状态的手卡住防止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包括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并且涉及上述第二结构体与上述第一结构体相邻时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上述第二结构体远离上述第一结构体时处于打开状态的目标物体上安装的设备,包括车身外壳,安装单元,手卡住防止车身和弹簧单元。上述车身外壳包括底部和与上述底部的边缘连接的侧壁部,在内部空间和从上述内部空间朝向第一方向的部分形成开放部。上述安装单元在上述侧壁部中,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附着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上。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通过上述开放部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中,以使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端部从上述车身外壳暴露出来。上述弹簧单元设置在上述底部和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之间。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具有弹性,上述第一方向的上端通过朝向与上述第二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外力在旋转方向上旋转后,去除上述第一外力时,可以恢复到原位置。上述旋转方向是以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交叉的旋转轴方向为中心,向上述安装单元的相反侧旋转的方向。
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可以包括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下往返移动的第一导游部。此时,第一侧面容纳槽形成在手卡住防止车身中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交叉的第三方向的侧面,上述第一导游部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并结合到手卡住防止车身中。第一导向孔在上述侧壁部中朝向上述第三方向的侧面,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形成较长,上述第一导游部的另一部分插入上述第一导向孔中,可以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下往返移动。
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可以包括引导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下往返移动的第二导游部。此时,在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中,在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交叉且朝向与上述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的侧面形成第二侧面容纳槽,上述第二导游部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上述第二侧面容纳槽中并结合到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中。第二导向孔在上述侧壁部中朝向上述第四方向的侧面,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形成较长,上述第二导游部的另一部分插入上述第二导向孔中,可以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下往返移动。
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导游部通过朝向上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外力移动到上述第一导向孔中的上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时,用于在去除上述第二外力之后通过上述弹簧单元固定以使得上述第一导游部不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塞子部。
上述第一导游部可以包括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下往返移动的导杆。此时,上述导杆的一端插入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并与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结合,与上述一端相对的上述导杆的另一端可以穿过上述第一导向孔从上述侧壁部突出。上述塞子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塞子突起,该塞子突起能够固定上述导杆,使得上述导杆位于上述第一导向孔中沿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的端部开放模式区时,上述导杆不会被上述弹簧单元移动到上述第一方向。此时,上述塞子突起可以从上述开放模式区向上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位置向上述第一导向孔的内侧突出形成。
与此不同,上述第一导游部可以包括穿过上述第一导向孔从上述侧壁部突出的导游车身,以及连接在上述导游车身中与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相对的下表面并插入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布置的复原力提供部。此时,上述导游车身通过朝向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的第三外力移动之后,去除上述第三外力时,上述复原力提供部可以提供上述导游车身的恢复力,使其移动到原位置。在上述侧壁部中形成与上述第一导向孔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塞子孔们,上述第一塞子孔在上述第一导向孔中,从上述第一方向的端部向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塞子孔方向延伸形成,上述第二塞子孔可以从上述第一导向孔中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沿着上述塞子孔方向延伸形成。上述塞子部可以包括从上述导游车身向上述塞子孔方向相邻配置,并与上述导游车身一起移动的塞子车身。通过上述弹簧单元插入上述第一塞子孔的状态下产生上述第二外力时,上述导游车身通过上述第二外力沿着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上述塞子车身与上述弹簧单元一起移动,去除产生的上述第二外力时,通过上述弹簧单元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并重新插入到上述第一塞子孔中,通过产生的上述第二外力移动到上述第二塞子孔并插入到上述第二塞子孔中时,可以固定到上述第二塞子孔中,从而不会通过上述弹簧单元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上述塞子车身可以包括塞子面和移动倾斜面,该塞子面悬挂在上述第二塞子孔侧上,以防止上述塞子车身在插入上述第二塞子孔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弹簧单元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及移动倾斜面帮助上述塞子车身在插入上述第一塞子孔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第二外力向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上述导游车身在悬挂在上述第二塞子孔侧上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第三外力移动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时,上述塞子面可以形成为低于上述导游车身的高度,以摆脱悬挂在上述第二塞子孔侧上的状态。上述移动倾斜面可以形成为越往上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高度越低的形状。
上述复原力提供部可以包括下部车身和上部车身,上述下部车身插入并布置在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并且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形状,上述上部车身连接上述下部车身和上述导游车身之间,上述导游车身通过上述第三外力移动后,为了提供上述第三外力被去除时移动到原位置的复原力,可以在与上述导游车身连接的区域中与上述下部车身隔开。
与此不同,上述复原力提供部可以包括插入并布置在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并与上述导游车身和上述塞子车身连接,具有上述第一塞子孔的上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及比上述第二塞子孔的上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更长的宽度的绊脚车身部,以及上述绊脚车身部和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的底面之间,上述导游车身通过上述第三外力移动后,去除上述第三外力时,为移动到原位置提供复原力的弹簧部。
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可以包括插入上述车身外壳内的第一车身部,上述第一车身部与上述第一方向相邻配置,从上述车身外壳暴露的第二车身部,以及连接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的车身连接部。此时,上述车身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使上述第二车身部以上述第一车身部为基准,仅在上述旋转方向上旋转,上述第二车身部通过上述第一外力向上述旋转方向旋转后,去除上述第一外力,可恢复原位置,具有弹性。
上述第二车身部可以包括连接上述第二车身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和上述第二车身部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之间的倾斜面。
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上述第二车身部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外侧的缓冲支承部。
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二车身部的上述第二方向相反方向的外表面中,设置在上述第一方向的端部的保险杠部。
上述安装单元可以包括粘结层。
上述目标物体可以是安装有抽屉的家具、安装有摆门的家具、访问和前门中的任何一个。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将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附接到第一结构体以跨越第二结构体的一部分时,由于手卡住防止车身被插入到车身外壳中并且只能沿旋转方向旋转,因此上述第一结构体可以通过外力移动,从而从关闭状态改变为打开状态。相反,随着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通过自身的弹性和弹簧单元的复原力回到原位置,上述第一结构体可以通过外力移动,从而阻止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因此,上述第一结构体从关闭状态改变为打开状态时,即使人的手指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之间,也可以防止上述第一结构体从打开状态改变为关闭状态,从而防止上述人的手指夹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之间受伤。
另外,由于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可以移动到插入上述车身外壳中,因此可以将上述第一结构体从打开状态改变为关闭状态。
另外,由于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被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中并被塞子部固定,因此可以将上述第一结构体从打开状态自由地改变为关闭状态或从关闭状态自由地改变为打开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一侧的侧面图。
图2是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向第二方向观察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另一个侧面图。
图3是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向第二方向相反方向观察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另一个侧面图。
图4是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向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上表面图。
图5是将图1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I-I'线切割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手卡住防止装置中第二导游部的其他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是示出在图1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中,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并插入到车身外壳中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8是图1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中,手卡住防止车身向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到开放模式区,说明车身外壳内固定状态的侧面图。
图9是描述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中安装单元的其他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中手卡住防止装置向第二方向相反方向观察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另一个侧面图。
图11是描述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中车身连接部的其他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Ⅱ-Ⅱ'线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中设置手卡住防止装置的抽屉柜的一个例子的正面图。
图14是图13中抽屉柜沿Ⅲ-Ⅲ'线切割的剖面图。
图15是放大图14的A部分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5中示出抽屉从关闭状态移动到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6抽屉移动,抽屉处于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18是示出图17抽屉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的截面图。
图19是图18的抽屉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手卡住防止车身向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移动,插入车身外壳内的状态示出的剖面图。
图20是图18的抽屉为了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自由移动,手卡住防止车身向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开放模式区,在车身外壳内固定状态的剖面图。
图21是图13中手卡住防止装置附着在上抽屉的外侧后,下抽屉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的剖面图。
图22是图1中设置手卡住防止装置的摆门的一个例子的正面图。
图23是将图22中的摆门沿着Ⅳ-Ⅳ'线切割后放大后绘制的剖面图。
图24是与图22不同,手卡住防止装置附着在摆门的门框上部的外侧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5是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横跨双摆门两门设置的一例的正面图。
图26是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设置在摆门门框一侧的一例的正面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一侧的侧面图。
图28是将图27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Ⅴ-Ⅴ'线截断的剖面图。
图29是将图27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Ⅵ-Ⅵ'线截断的剖面图。
图30是图27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中,手卡住防止车身向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开放模式区,固定在车身外壳内的侧面图。
图31是将图30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Ⅴ-Ⅴ'线截断的剖面图。
图32是将图30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Ⅵ-Ⅵ'线截断的剖面图。
图33是用于描述图27中手卡住防止装置中车身连接部的其他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一侧图。
图35是图34中手卡住防止装置中的第一导游部和塞子部的示意图。
图36是将图34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Ⅶ-Ⅶ'线截断的剖面图。
图37是将图34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Ⅷ-Ⅷ'线截断的剖面图。
图3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一侧的侧面图。
图39是示出与图38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不同实施例的一侧的侧面图。
图40是示出与图38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不同实施例的一侧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图纸上举例说明特定实施例,并在正文中详细说明,因为可以进行多种变更并具有多种形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特定的起始形式,而是应该理解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技术范围中的所有变更、均等物或替代物。第一、第二等术语可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上述组件不应受上述术语的限制。上述术语仅用于从另一个组件中区分一个组件。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组件可以命名为第二组件,类似地,第二组件也可以命名为第一组件。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段数的表达在文脉上除非有明显不同的意思,否则包括复数表达。在本申请中,"包括"或"拥有"等术语应理解为指定存在清单中描述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而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的可能性。
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一侧的侧面图,图2是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向第二方向观察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另一个侧面图,图3是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向第二方向相反方向观察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另一个侧面图,图4是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向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上表面图,图5是将图1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I-I'线切割的剖面图,图6是图5中手卡住防止装置中第二导游部的其他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是示出在图1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中,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并插入到车身外壳中的状态的侧面图,图8是图1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中,手卡住防止车身向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到开放模式区,说明车身外壳内固定状态的侧面图。
参考图1至图8,根据本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是安装在包括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的任意目标物体上,以防止上述目标物体从打开状态改变为关闭状态时手指被卡住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物体可以是安装抽屉的家具,安装摆门的家具,访问和前门中的任何一个。此时,上述第二结构体与上述第一结构体相邻时,上述目标物体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上述目标物体远离第一结构体时,上述目标物体可能处于打开状态。
具体来说,上述目标物体称为抽屉时,上述第一结构体可以是抽屉的主体,也可以是抽屉的任何一个抽屉,上述第二结构体可以是与抽屉的主体相邻布置的任何一个抽屉,或者与抽屉的任何一个抽屉相邻布置的另一个抽屉。另外,上述目标物体是具有一个摆门的开关家具时,上述第一结构体可以是上述开关家具的主体,上述第二结构体可以是上述开关家具的摆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可以包括车身外壳100、安装单元200、手卡住防止车身300和弹簧单元400。
上述车身外壳100包括底部110和与上述底部110的边缘连接的侧壁部,可以在内部空间和从上述内部空间朝向第一方向D1的部分形成开放部。例如,上述车身外壳100可以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上述底部110和与上述底部110的四边连接的第一至第四侧壁部们120、130、140、150。
上述安装单元200在上述车身外壳100的侧壁部中,朝向与上述第1方向D1交叉的第2方向D2的一侧可以附着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上。即,上述安装单元200可以将上述第一侧壁部120附着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上。在此,上述第二方向D2可能是与上述第一方向D1垂直交叉的方向。
例如,上述安装单元200可以是粘合构件。与此不同,上述安装单元200也可以是贯通上述第一侧壁部120并插入并结合到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的至少一个螺钉。
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可以通过开放部插入并布置在上述车身外壳100中,以便上述第一方向D1的上端从上述车身外壳100暴露。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通过上述第一方向D1的上端朝向与上述第二方向D2相反的第一外力,向旋转方向R旋转后,去除上述第一外力,可以恢复到原位置,具有弹性。此时,上述旋转方向R可以是以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D1、D2交叉的旋转轴方向为中心,朝向上述安装单元200的另一侧旋转的方向。在此,上述旋转轴方向可以是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D1、D2垂直交叉的第三方向D3。
上述弹簧单元400可以设置在上述底部110和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之间。此时,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移动并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100中时,上述弹簧单元400可以提供恢复力,使其移动到原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底部110的中心形成有能够容纳并固定上述弹簧单元400的下端的底部突起112,在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的下表面形成有能够容纳并固定上述弹簧单元400的上端的弹簧容纳槽316。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可以包括连接第一车身部310、第二车身部320和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的车身连接部330。
上述第一车身部310可以由合成树脂,例如橡胶制成。上述第一车身部310可以具有可以插入上述车身外壳100的形状,例如长方体形状或类似或部分变形的形状。此时,在与上述底部110相对的上述第一车身部310的下表面可以形成上述弹簧容纳槽316。
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与上述第一车身部310沿上述第一方向D1相邻布置。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可以由合成树脂,例如橡胶制成。此时,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可以由与上述第一车身部310相同材质的橡胶制成,也可以由不同材质的橡胶制成。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也可以具有可以插入上述车身外壳100的形状,例如长方体形状或类似或部分变形的形状。
上述车身连接部330连接上述第一车身部310和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上述车身连接部330可以由合成树脂,例如橡胶制成。此时,上述车身连接部330可以由与上述第一车身部310或上述第二车身部320相同材质的橡胶组成,也可以由与上述第一车身部310及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不同材质的橡胶,例如上述第一车身部310及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更浅的橡胶组成。
在图中,以上述第一车身部310、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及上述车身连接部330一体形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例如,上述第一车身部310、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和上述车身连接部330可以通过相同材料的橡胶通过相同的制造工艺一体地制造。
上述车身连接部330连接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使得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仅在上述旋转方向R上旋转,上述第二车身部320通过上述第一外力在上述旋转方向R上旋转之后,去除上述第一外力时,可以具有弹性以恢复到原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车身部310中从上述车身连接部330朝向上述第二方向D2的区域中,可以形成第一接触面CP1,在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中,从上述车身连接部330朝向上述第二方向D2的区域中,可以形成与上述第一接触面CP1相对的第二接触面CP2。即,上述第一接触面CP1形成在与上述第二车身部120相对的上述第一车身部310的上表面中未形成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区域中,上述第二接触面CP2可以形成在与上述第一车身部310相对的上述第二车身部320的下表面中不形成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区域。因此,上述第二车身部320通过上述第一外力沿上述旋转方向R旋转时,上述第一接触面CP1和上述第二接触面CP2之间可以打开。此后,去除上述第一外力时,由于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弹性,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沿与上述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可以恢复原位。相反,向与上述第一外力相反的方向施加力到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时,上述第一接触面CP1和上述第二接触面CP2彼此接触,从而可以防止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向与上述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车身连接部330中,在上述第二方向D2相反方向的外表面上,可以形成外槽332。例如,上述外槽332可以具有半圆、半椭圆、长三角、梯形或圆形曲(round)线形状。结果,将上述第一外力施加到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时,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可以更容易地基于上述第一车身部310沿上述旋转方向R旋转。即,上述外槽332具有帮助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容易地折叠到上述第一车身部310侧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车身连接部330中,在上述第二方向D2的外表面上可以形成内槽334。例如,上述内槽334形成在与上述第一方向D1平行且经过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的上述第二方向D2中心的假想中心轴或与上述中心轴相邻的位置,可以与上述第一接触面CP1和上述第二接触面CP2连接。另外,上述内槽334可以具有半圆、半椭圆、长三角、梯形或圆形曲(round)线形状。此时,如图所示,上述内槽334可以形成为小于上述外槽332的大小,也可以形成为与上述外槽332相同的大小。将上述第一外力施加到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时,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可以更容易地基于上述第一车身部310沿上述旋转方向R旋转。即,上述内槽334可以起到帮助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从上述第一车身部310容易展开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上述内槽334中,为了使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更容易地从上述第一车身部310展开,可以形成多个褶皱(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二车身部220中,可以形成连接上述第二车身部220的上述第一方向D1的外表面和上述第二车身部D2的上述第二方向D2的外表面之间的倾斜面SP。此时,上述倾斜面SP可以像图纸一样形成为平面形状,但与此不同,也可以具有向外部凸起的弯曲(round)形状。
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还可以包括保险杠部340和缓冲支承部350。
上述保险杠部340可以设置在上述第二车身部320的上述第二方向D2相反方向的外表面中,在上述第一方向D1的上端。即,上述保险杠部340可以设置在与上述倾斜面SP相对的位置上形成的上述第二车身部320的外表面中沿第一方向D1的上端。上述保险杠部340可以去除与第二车身部320的外表面不相对的边缘,例如长方体形状和图纸,从而具有弯曲(round)的长方体形状和向外凸出的弯曲(round)形状。
如图所示,上述保险杠部340可以附接到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并布置。例如,上述保险杠部340可以通过诸如粘合剂之类的粘合装置粘附到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上述保险杠部340可以由合成树脂,例如橡胶制成,并且可以由比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更大的弹性和更软的材料制成,以易于吸收冲击。与此不同,上述保险杠部340也可以与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一体形成。即,制造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时,上述保险杠部340也可以一起制造。
上述缓冲支承部350可以设置在上述第二车身部320的上述第二方向D2的外侧。即,上述缓冲支承部350可以设置在连接上述倾斜面SP和上述第二接触面CP2之间的上述第二车身部320的外侧。上述缓冲支承部350可以具有沿着上述第二方向D2弯曲的凸截面沿着上述第三方向D3延伸的形状。
如图所示,上述缓冲支承部350可以附接到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上布置。例如,上述缓冲支承部350可以通过诸如粘合剂之类的粘合装置粘附到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上述缓冲支承部350可以由合成树脂,例如橡胶制成,并且优选由比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具有更大的弹性和更软的材料制成,以易于吸收冲击。与此不同,上述缓冲支承部350也可以与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一体形成。即,制造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时,上述缓冲支承部350也可以一起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可以包括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着上述第一方向D1上下往返移动的第一导游部500。
在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的第一车身部310中,在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D1、D2交叉的方向,例如朝向上述第三方向D3的侧面,可以形成第一侧面容纳槽312。此时,可以将上述第一导游部500的一部分插入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中并结合到上述第一车身部310。
在上述车身外壳100的侧壁部中,沿着上述第3方向D3的侧面,例如,在上述第3侧壁部140上,第一导向孔GH1可以沿着上述第1方向D1长地形成。此时,上述第一导游部的另一部分插入到上述第一导向孔GH1中,可以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着上述第一方向D1上下往返移动。
例如,上述第一导游部500可以包括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着上述第一方向D1上下往返移动的第一导杆510。此时,上述第一导杆510的一端插入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中并联接到上述第一车身部310,并且与上述第一导杆510的一端相对的另外一端穿过上述第一导向孔GH1从上述第三侧壁部140突出。结果,用户可以使用上述第一导杆510沿着上述第一方向D1移动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与上述第一导游部500一起,还可以包括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着上述第一方向D1上下往返移动的第二导游部600。
在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的第一车身部310中,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D1、D2交叉,与上述第3方向D3不同的方向,例如上述第3方向D3相反的方向,可以形成第二侧面容纳槽314。此时,上述第二导游部600的一部分插入上述第二侧面容纳槽314,可以与上述第一车身部310结合。
在上述侧壁部中,沿着上述第3方向D3的相反方向的侧面,例如,在上述第4侧壁部150上,第二导向孔GH2可以沿着上述第1方向D1长地形成。此时,上述第二导游部600的另外一部分插入上述第二导向孔GH2中,可以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着上述第一方向D1上下往返移动。
例如,上述第二导游部600可以包括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着上述第一方向D1上下往返移动的第二导杆。此时,上述第二导杆的一端插入到上述第二侧面容纳槽314中并联接到上述第一车身部310,并且上述第二导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端相对,可以布置成插入到上述第二导向孔GH2中。如图5所示,上述第2导杆可以插入并布置在上述第二导向孔GH2中,但可以形成为不从上述第4侧壁部150突出,也可以如图6所示穿过上述第二导向孔GH2从上述第4侧壁部150突出。在此,上述第二导杆可以辅助上述第一导杆510,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可以包括塞子部700。
上述塞子部700,上述第一导游部500通过朝向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方向的第二外力移动到上述第一导向孔GH1中的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方向的端部时,在去除上述第二外力后,为了不通过上述弹簧单元400向上述第一方向D1移动,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具体地,例如,上述第一导游部500包括上述第一导杆510时,上述塞子部7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塞子突起710。上述第一塞子突起710位于上述第一导杆510在上述第一导向孔GH1中沿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形成的端部上的开放模式区时,上述第一导杆510可以固定上述第一导杆510,以防止上述第一导杆510被上述弹簧单元400移动到第一方向D1。此时,上述第一塞子突起710可以从上述开放模式区向上述第一方向D1相邻的位置向上述第一导向孔GH1的内侧突出形成。例如,一个上述第一塞子突起710可以突出到上述第一导向孔GH1的内侧,并且两个上述第一塞子突起710可以突出到上述第一导向孔GH1的内侧。
如上所述,通过外力,上述第一导游部500如图7所示,向上述第1方向D1移动,但未通过上述第1塞子突起710时,去除相应外力后,可以恢复到上述原来的位置。相反,通过外力使上述第一导游部500如图8所示通过上述第一塞子突起710移动到上述第一方向D1时,即使去除相应的外力,也可以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上述第二导杆位于上述第二导向孔GH2中与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的端部时,可以再形成至少一个可以固定的第二塞子突起750。此时,上述第二塞子突起750可以突出到上述第二导向孔GH2的内侧以对应于上述第一塞子突起710。上述第二塞子突起750可以与上述第一塞子突起710一起双重起到停止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车身外壳100的侧壁部中朝向上述第二方向D2的侧面,例如上述第一侧壁部120的上端,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移动并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100中时,可以进一步形成能够容纳上述缓冲支承部350的第一侧壁槽122。结果,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移动并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100中时,上述缓冲支承部350可能不会与第一侧壁部120的上端碰撞。
另外,在上述车身外壳100的侧壁部中朝向与上述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的侧面,例如,在上述第二侧壁部130的上端,为了将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移动并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100中并沿上述旋转方向R旋转,可以进一步形成能够容纳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的第二侧壁槽132。结果,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沿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移动并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100中并在上述旋转方向R上旋转时,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可能不会与上述第一侧壁部120的上端碰撞。
图9是描述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中安装单元的其他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0是图9中手卡住防止装置向第二方向相反方向观察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另一个侧面图。
参照图9及图10,上述安装单元200还可包括第1附着部210及第2附着部220。
上述第1附着部210可以通过例如粘合剂等粘合手段附着在上述第1侧壁部120上。上述第2附着部220可以通过例如粘合剂等粘合手段附着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结构体中与上述第1侧壁部120相对的一面。
上述第一和第二附接部们210,220可以彼此附接并固定,也可以通过外力彼此分离。例如,上述第一和第二附接部们210,220可以通过磁力彼此附接,也可以通过魔术贴(Velcro)彼此附接。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安装单元200包括彼此附接并且可以通过外力彼此分离的上述第一和第二附接部们210,220,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被附接到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一个结构体并使用并且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容易地与上述一个结构体分离。
图11是描述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中车身连接部的其他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2是图1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Ⅱ-Ⅱ'线的剖面图
参照图11及图12,上述车身连接部130由与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不同的构件形成,可以连接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即,上述车身连接部330分别插入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可以连接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在此,上述车身连接部330可以由合成树脂,例如橡胶制成,并且优选由比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具有更大的弹性,柔性或弯曲的材料制成。如上所述,当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由比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具有更大的弹性,柔性或弯曲的材料制成时,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可以更容易地在旋转方向R上旋转。
在上述第一车身部310中,形成有容纳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一侧部即下部的第一结合槽,在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中,可以形成容纳与上述第一侧相对的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二侧,即上端的第二结合槽。此时,上述车身连接部330分别插入上述第一和第二结合槽们中,可以连接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
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入上述第一结合槽的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一侧部,至少一个第一锯齿突起(未图示)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或以锐角向倾斜方向突出,在上述第一结合槽中,可以形成用于容纳上述第一锯齿突起的至少一个第一锯齿槽(未图示)。例如,上述第一锯齿突起分别向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一侧部的两侧突出形成,上述第一锯齿槽也可以在上述第一结合槽的两侧分别形成。如上所述,在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一侧部形成上述第一锯齿突起并在上述第一结合槽中形成上述第一锯齿槽时,将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一侧插入并联接至上述第一结合槽时,可以抑制向上述第一方向D1分离,从而可以增加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一侧和上述第一车身部310之间的结合力。
另外,在插入上述第二结合槽的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二侧部,至少一个第二锯齿突起(未图示)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D1或以锐角向倾斜方向突出,在上述第二结合槽中,可以形成用于容纳上述第二锯齿突起的至少一个第二锯齿槽(未图示)。例如,上述第二锯齿突起分别向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二侧部的两侧突出形成,上述第二锯齿槽也可以在上述第二结合槽的两侧分别形成。如上所述,在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二侧上形成上述第二锯齿突起,并且在上述第二结合槽中形成上述第二锯齿槽时,将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二侧插入到上述第二结合槽中并结合时,可以抑制与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分离,从而可以增加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第二侧和上述第二车身部120之间的结合力。
另外,上述车身连接部330分别插入并联接至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310、320时,可以使用粘合剂等进行联接,根据情况,可以省略上述第一锯齿突起,上述第一锯齿槽,上述第二锯齿突起和上述第二锯齿槽。
另外,在上述车身连接部330中,在上述第2方向D2的相反方向上形成在上述外槽332中,但在上述车身连接部330中,在上述第2方向D2侧可能不形成上述内槽334。
以下,将详细说明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附着在抽屉家具的任意抽屉的内侧的状态下,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动作的过程。
图13是图1中设置手卡住防止装置的抽屉柜的一个例子的正面图,图14是图13中抽屉柜沿Ⅲ-Ⅲ'线切割的剖面图,图15是放大图14的A部分的剖面图。,图16是图15中示出抽屉从关闭状态移动到打开状态的剖面图,图17是图16抽屉移动,抽屉处于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参照图13至图17,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可以附着在抽屉家具10的任意抽屉的内侧。
之后,用户将带有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的抽屉(以下称为"目标抽屉")向上述第二方向D2拉拽时,与上述目标抽屉相邻的抽屉或抽屉家具的主体(以下简称"相邻主体")的下端与上述第二车身部320的倾斜面SP接触,从而向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施加朝向上述第二方向D2相反方向的第一外力和朝向第一方向D1相反方向的第二外力。结果,由于上述第一外力,上述第一接触面CP1和上述第二接触面CP2之间被拉开,从而上述第二车身部120可以围绕上述车身连接部130沿上述旋转方向R旋转。与此同时,通过上述第二外力,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向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移动,可以进一步插入上述车身外壳100内。
之后,上述目标抽屉移动到打开状态并去除施加到上述第二车身部320的上述第一和第二外力们,通过上述车身连接部330的弹性,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向与上述旋转方向(R1)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可以恢复原位,通过上述弹簧单元400的恢复力,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可以沿上述第一方向D1移动,回到原位置。
图18是示出图17抽屉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的截面图。
参考图18,此后,即使用户试图通过将上述目标抽屉推到上述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来从打开状态改变为关闭状态,上述目标抽屉在上述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上移动时,形成在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上的上述保险杠部340撞击相邻主体的下端,从而可以阻止其改变为关闭状态。此时,即使继续向上述第二车身部320施加朝向与上述第二方向D2相反方向的力,第一接触面CP1和第二接触面CP2彼此接触,最终,可以防止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向与上述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旋转。另外,由于朝向与上述第二方向D2相反方向的强大力,即使上述第二车身部320的一部分向与上述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弯曲,由于在上述第二车身部320中形成的上述缓冲支承部350与上述目标抽屉的内侧接触,可以防止由于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向与上述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过度弯曲,从而损坏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或上述目标抽屉变为关闭状态。
图19是图18的抽屉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手卡住防止车身向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移动,插入车身外壳内的状态示出的剖面图。
参照图19,用户将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向与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以防止与相邻主体的下端碰撞后,将上述目标抽屉向与上述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推压时,可以将上述目标抽屉从打开状态改变为关闭状态。此后,在关闭状态下,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可以通过上述弹簧单元400的恢复力恢复到原始位置。
图20是图18的抽屉为了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自由移动,手卡住防止车身向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开放模式区,在车身外壳内固定状态的剖面图。
参照图20,用户将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移动到与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以通过上述塞子部700的上述第一塞子突起710时,由于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以更深地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100中的状态固定,因此上述目标抽屉可以从打开状态自由地改变为关闭状态或从关闭状态自由地改变为打开状态。
图21是图13中手卡住防止装置附着在上抽屉的外侧后,下抽屉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的剖面图。
参照图21,如上所述,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可以附着并固定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内侧面,但也可以附着并固定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外侧面。即,上述车身外壳100可以通过上述安装单元200附着并固定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外表面上。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附着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外侧并固定的状态下操作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的过程与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附着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内侧并固定的状态下操作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的过程基本相同,因此省略对此的详细说明。
图22是图1中设置手卡住防止装置的摆门的一个例子的正面图,图23是将图22中的摆门沿着Ⅳ-Ⅳ'线切割后放大后绘制的剖面图,图24是与图22不同,手卡住防止装置附着在摆门的门框上部的外侧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5是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横跨双摆门两门设置的一例的正面图,图26是图1中手卡住防止装置设置在摆门门框一侧的一例的正面图。
参照图22至图26,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可以附着在抽屉家具以外的其他对象,例如具有摆门或摆门的家具、房门、玄关门上进行操作。此时,上述摆门可以是一个摆门,也可以是双摆门。
首先,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可以附着在具有双摆门的家具上进行操作。具体来说,如图22和图23所示,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可以安装在门框上部,以悬挂在双摆门的内侧的上端,如图24所示,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也可以安装在双摆门的门框上部的外侧,使其悬挂在双摆门的上端,如图25所示,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也可以附着在双摆门的两扇门上。
接着,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也可以附着在由摆门组成的出入门上进行操作。具体来说,如图26所示,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也可以附着在摆门的门框一侧,例如右侧的门框上,挂在摆门的右端。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附着在具有摆门或摆门的家具上并在固定状态下操作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的过程与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附着在具有抽屉的家具上并在固定状态下操作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的过程基本相同,因此省略对此的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将上述手卡住防止装置附接到上述第一结构体以使其与上述第二结构体的一部分时,随着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插入上述车身外壳100内,只能在上述旋转方向R上旋转,因此上述第一结构体可以通过外力移动,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相反,随着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通过自身的弹性和上述弹簧单元400的复原力回到原位置,上述第一结构体可以通过外力移动,从而阻止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因此,上述第一结构体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即使人的手指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之间,由于阻止了第一结构体从重新打开状态改变为关闭状态,因此可以防止人的手指被夹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之间而受伤。
另外,由于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可以沿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移动并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100中,因此可以将上述第一结构体从打开状态改变为关闭状态。
另外,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向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方向移动后,可以由上述塞子部700的上述第一塞子突起710固定,因此上述目标抽屉可以从打开状态自由地改变为关闭状态或从关闭状态自由地改变为打开状态。
<实施例2>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一侧的侧面图,图28是将图27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Ⅴ-Ⅴ'线截断的剖面图,图29是将图27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Ⅵ-Ⅵ'线截断的剖面图,图30是图27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中,手卡住防止车身向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开放模式区,固定在车身外壳内的侧面图,图31是将图30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图28中的Ⅴ-Ⅴ'线截断的剖面图,图32是将图30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图28中的Ⅵ-Ⅵ'线截断的剖面图,图33是用于描述图27中手卡住防止装置中车身连接部的其他实施例的剖面图。
除了与第一导游部500和塞子部700有关的内容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与通过图1至图26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基本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27至图33,上述第一导游部500可以包括导游车身520和复原力提供部530。
上述导游车身520至少一部分可以穿透上述第一导向孔GH1并从上述第3侧壁部140突出。
上述复原力提供部530连接到上述导游车身520中与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相对的下表面,并且可以插入并布置在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另外,上述导游车身520通过朝向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的第三外力移动之后,去除上述第三外力时,上述复原力提供部530可以提供恢复力。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三侧壁部140中,可以进一步形成与上述第一导向孔GH1连接的第一塞子孔SH1和第二塞子孔SH2。此时,上述第一塞子孔SH1在上述第一导向孔GH1中,可以从上述第一方向D1的端部向与上述第一方向D1交叉的塞子孔方向,例如上述第二方向D2或上述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延伸。另外,上述第二塞子孔SH2可以从上述第一导向孔GH1中与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的端部沿着上述塞子孔方向平行地延伸。例如,上述第一导向孔GH1、上述第一塞子孔SH1和上述第二塞子孔SH2可以形成为形(右侧开口的形状)或倒置的/>形(左侧开口的形状)。
上述塞子部700可以包括塞子车身720,该塞子车身720从上述导游车身520相邻地布置,并且可以与上述导游车身520一起移动。
上述塞子车身720,通过上述弹簧单元400插入上述第一塞子孔SH1的状态下,产生朝向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的上述第二外力时,上述导游车身520通过上述第二外力沿着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移动时,可以一起移动,去除产生的上述第二外力时,可以通过上述弹簧单元400沿上述第一方向D1移动并重新插入到上述第一塞子孔SH1中,通过产生的上述第二外力移动到上述第二塞子孔SH2并插入到上述第二塞子孔SH2中时,可以将固定到上述第二塞子孔SH2中,从而不会通过上述弹簧单元400移动到上述第一方向D1。
具体来说,上述塞子车身720可以包括塞子面722和移动倾斜面724。
上述塞子面722,上述塞子车身720插入到上述第二塞子孔SH2中时,可以悬挂在上述第二塞子孔SH2的侧面上,以防止上述弹簧单元400沿上述第一方向D1移动。
另外,上述塞子面722,在悬挂在上述第二塞子孔SH2侧部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第三外力,上述导游车身520移动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内时,可以形成为比上述导游车身520的高度低的高度,以便在悬挂在上述第二塞子孔SH2侧面的状态下解除。即,当用户按下上述导游车身520移动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内时,上述塞子面722可以解除,以免卡在上述第二塞子孔SH2的侧部,因此,上述塞子车身720可以通过上述弹簧单元400的复原力向上述第1方向D1移动,重新插入到上述第一塞子孔SH1。
上述移动倾斜面724可以帮助上述塞子车身720在插入上述第一塞子孔SH1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第二外力向上述第一方向D2的相反方向移动。上述移动倾斜面724,从与上述塞子面722或上述塞子面722相邻的位置向与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前进,可以具有降低高度的形状。例如,上述移动倾斜面724可以具有向外弯曲(round)的倾斜表面。结果,用户按下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以沿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移动时,上述塞子车身720可以容易地离开上述第一塞子孔SH1并沿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复原力提供部530可以包括下部车身532和上部车身534。上述下部车身532插入并布置在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中,并且可以具有沿上述第一方向D1延伸的形状。上述上部车身534,连接上述下部车身532和上述导游车身520,上述导游车身520通过上述第三外力移动之后去除上述第三外力时,为了提供移动到原位置的复原力,在与上述导游车身520连接的区域中,可以与上述下部车身520隔开设置。例如,上述下部车身532和上述上部车身534可以具有形、/>形或类似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导游车身520中,朝向上述第三方向D3的上表面可以具有随着上述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而高度增高的形状。结果,用户可以容易地按下上述导游车身520的上表面,从而将上述塞子车身720移动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内部。
另外,上述导游车身520、上述下部车身532、上述上部车身534及上述塞子车身720可由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一体制造。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上述塞子车身720通过上述第二外力移动到上述第二塞子孔SH2并插入到上述第二塞子孔SH2中时,为了不因上述弹簧单元400的复原力而向上述第一方向D1移动,固定在上述第二塞子孔SH2内,上述目标抽屉可以从打开状态自由地改变为关闭状态或从关闭状态自由地改变为打开状态。
<实施例3>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一侧图,图35是图34中手卡住防止装置中的第一导游部和塞子部的示意图,图36是将图34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Ⅶ-Ⅶ'线截断的剖面图,图37是将图34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沿Ⅷ-Ⅷ'线截断的剖面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除了与第一导游部500的复原力提供部530有关的内容外,与通过图27至图33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基本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34至图37,上述复原力提供部530可包括绊脚车身部533、弹簧部534和弹簧固定突起535。
上述绊脚车身部533插入并布置在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中,可以与上述导游车身520和上述塞子车身720连接。另外,上述绊脚车身部533为防止上述第一塞子孔SH1和上述第二塞子孔SH2通过,可以具有上述第一塞子孔SH1向上述第一方向D1的宽度及比上述第二塞子孔SH2向上述第一方向D1的宽度更长的宽度。
上述弹簧部534设置在上述绊脚车身部533和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的底面之间,上述导游车身520通过上述第三外力移动后,去除上述第三外力时,可以提供移动到原位置的复原力。
上述弹簧固定突起535从上述绊脚车身部533的下表面向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312侧突出形成,插入上述弹簧部534内,可以固定上述弹簧部534。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导游车身520中,朝向上述第三方向D3的上表面与第二实施例不同,可以形成为越往上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越具有相同高度的平坦表面。
另外,上述导游车身520、上述绊脚车身部533、上述弹簧固定突起535及上述塞子车身720可由塑料材质一体制造
<实施例4>
图3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的一侧的侧面图。
除了与手卡住防止车身300有关的内容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与通过图1至图26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手卡住防止装置基本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38,在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中,上述第一车身部310、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及上述车身连接部330可以形成为一体的一个构成体。另外,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的上述第一方向D1的上端可以具有圆形(round)阵形。另一方面,可以省略第一实施例中的保险杠部340。
图39是示出与图38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不同实施例的一侧的侧面图。
参照图39,在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的上述第一方向D1的上端部,可以进一步形成第一实施例中的倾斜面SP。
图40是示出与图38中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不同实施例的一侧的侧面图。
参照图40,如第一实施例所示,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300也可以分为上述第一车身部310、上述第二车身部320及上述车身连接部330。
在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中,参照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理解,只要是相关技术领域的熟练负责人或在该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就可以在不脱离后述专利请求范围中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修改和变更。

Claims (14)

1.一种手卡住防止装置,
包括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并且涉及上述第二结构体与上述第一结构体相邻时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上述第二结构体远离上述第一结构体时处于打开状态的目标物体上安装的设备,
包括车身外壳,安装单元,手卡住防止车身和弹簧单元,
上述车身外壳包括底部和与上述底部的边缘连接的侧壁部,在内部空间和从上述内部空间朝向第一方向的部分形成开放部,
上述安装单元在上述侧壁部中,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附着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结构体们中的任何一个上,
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通过上述开放部插入到上述车身外壳中,以使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端部从上述车身外壳暴露出来,
上述弹簧单元设置在上述底部和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之间,
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具有弹性,上述第一方向的上端通过朝向与上述第二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外力在旋转方向上旋转后,去除上述第一外力时,可以恢复到原位置,
上述旋转方向是以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交叉的旋转轴方向为中心,向上述安装单元的相反侧旋转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包括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下往返移动的第一导游部,
第一侧面容纳槽形成在手卡住防止车身中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交叉的第三方向的侧面,上述第一导游部的一部分插入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并结合到手卡住防止车身中,
第一导向孔在上述侧壁部中朝向上述第三方向的侧面,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形成较长,上述第一导游部的另一部分插入上述第一导向孔中,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下往返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包括引导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下往返移动的第二导游部,
在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中,在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们交叉且朝向与上述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的侧面形成第二侧面容纳槽,上述第二导游部的一部分插入到上述第二侧面容纳槽中并结合到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中,
第二导向孔在上述侧壁部中朝向上述第四方向的侧面,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形成较长,上述第二导游部的另一部分插入上述第二导向孔中,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下往返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包括
上述第一导游部通过朝向上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外力移动到上述第一导向孔中的上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时,用于在去除上述第二外力之后通过上述弹簧单元固定以使得上述第一导游部不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塞子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
上述第一导游部包括引导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下往返移动的导杆,
上述导杆的一端插入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并与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结合,与上述一端相对的上述导杆的另一端穿过上述第一导向孔从上述侧壁部突出,
上述塞子部包括至少一个塞子突起,该塞子突起能够固定上述导杆,使得当上述导杆位于上述第一导向孔中沿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的端部开放模式区时,上述导杆不会被上述弹簧单元移动到上述第一方向,
上述塞子突起从上述开放模式区向上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位置向上述第一导向孔的内侧突出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
上述第一导游部包括穿过上述第一导向孔从上述侧壁部突出的导游车身,以及连接在上述导游车身中与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相对的下表面并插入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布置的复原力提供部,
上述导游车身通过朝向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的第三外力移动之后,去除上述第三外力时,上述复原力提供部提供上述导游车身的恢复力,使其移动到原位置,
在上述侧壁部中形成与上述第一导向孔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塞子孔们,上述第一塞子孔在上述第一导向孔中,从上述第一方向的端部向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塞子孔方向延伸形成,上述第二塞子孔从上述第一导向孔中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沿着上述塞子孔方向延伸形成,
上述塞子部包括从上述导游车身向上述塞子孔方向相邻配置,并与上述导游车身一起移动的塞子车身,
通过上述弹簧单元插入上述第一塞子孔的状态下产生上述第二外力时,上述导游车身通过上述第二外力沿着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上述塞子车身与上述弹簧单元一起移动,去除产生的上述第二外力时,通过上述弹簧单元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并重新插入到上述第一塞子孔中,通过产生的上述第二外力移动到上述第二塞子孔并插入到上述第二塞子孔中时,固定到上述第二塞子孔中,从而不会通过上述弹簧单元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
上述塞子车身包括塞子面和移动倾斜面,该塞子面悬挂在上述第二塞子孔侧上,以防止上述塞子车身在插入上述第二塞子孔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弹簧单元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及移动倾斜面帮助上述塞子车身在插入上述第一塞子孔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第二外力向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上述导游车身在悬挂在上述第二塞子孔侧上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第三外力移动到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时,上述塞子面形成为低于上述导游车身的高度,以摆脱悬挂在上述第二塞子孔侧上的状态,
上述移动倾斜面形成为越往上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高度越低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
上述复原力提供部包括下部车身和上部车身,
上述下部车身插入并布置在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并且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形状,
上述上部车身连接上述下部车身和上述导游车身之间,上述导游车身通过上述第三外力移动后,为了提供上述第三外力被去除时移动到原位置的复原力,在与上述导游车身连接的区域中与上述下部车身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
上述复原力提供部包括,
插入并布置在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中并与上述导游车身和上述塞子车身连接,具有上述第一塞子孔的上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及比上述第二塞子孔的上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更长的宽度的绊脚车身部,
以及上述绊脚车身部和上述第一侧面容纳槽的底面之间,上述导游车身通过上述第三外力移动后,去除上述第三外力时,为移动到原位置提供复原力的弹簧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
上述手卡住防止车身包括插入上述车身外壳内的第一车身部,上述第一车身部与上述第一方向相邻配置,从上述车身外壳暴露的第二车身部,以及连接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的车身连接部,
上述车身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和第二车身部们,使上述第二车身部以上述第一车身部为基准,仅在上述旋转方向上旋转,上述第二车身部通过上述第一外力向上述旋转方向旋转后,去除上述第一外力,可恢复原位置,具有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
上述第二车身部包括连接上述第二车身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和上述第二车身部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之间的倾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第二车身部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外侧的缓冲支承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还包括上述第二车身部的上述第二方向相反方向的外表面中,设置在上述第一方向的端部的保险杠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上述安装单元包括粘结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卡住防止装置,上述目标物体是安装有抽屉的家具、安装有摆门的家具、访问和前门中的任何一个。
CN202090001184.2U 2020-06-26 2020-06-26 手卡住防止装置 Active CN2197820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20/008362 WO2021261634A1 (ko) 2020-06-26 2020-06-26 손끼임 방지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2013U true CN219782013U (zh) 2023-10-03

Family

ID=79281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90001184.2U Active CN219782013U (zh) 2020-06-26 2020-06-26 手卡住防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2013U (zh)
WO (1) WO20212616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308A (en) * 1890-11-25 Drawer-check
US5671957A (en) * 1995-12-14 1997-09-30 Raffini; Roger Child resistant tube latch
GB2492989A (en) * 2011-07-19 2013-01-23 Raymond Ian Cantrell A stopper to prevent closure of a door or drawer
KR101673905B1 (ko) * 2012-04-30 2016-11-22 서민정 안전문
KR102033856B1 (ko) * 2018-05-21 2019-10-17 이범현 손 끼임 방지 장치
KR102186223B1 (ko) * 2019-05-02 2020-12-03 이범현 손끼임 방지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61634A1 (ko)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99098B1 (ko) 손 끼임 방지기능을 가지는 문짝
KR102186223B1 (ko) 손끼임 방지 장치
US20080231153A1 (en) Automatic locking apparatus used in guide rail for drawer
KR102033856B1 (ko) 손 끼임 방지 장치
US20090251036A1 (en) Household Device Comprising an Anti-Jamming Door
CA2733065A1 (en) Removable kick panel for a household appliance
CN108425579B (zh) 具有用于直线缓冲器的闭锁元件的家具铰链
CA2153469C (en) Appliance hinge
KR101318564B1 (ko) 로크장치
CN219782013U (zh) 手卡住防止装置
CN106562588B (zh) 隐藏式抽屉柜
KR102092506B1 (ko) 도어의 손끼임 방지장치
KR100712936B1 (ko) 강화유리 도어의 안전장치
EP2959085B1 (en) Damped hinge assemblies
KR102205532B1 (ko) 손끼임 방지 장치
KR101129568B1 (ko) 자동폐쇄장치
KR102649935B1 (ko) 손끼임 방지 장치
KR200485308Y1 (ko) 셔터식 도어를 갖는 욕실수납장
KR102410129B1 (ko) 손끼임 방지 장치
CN211473716U (zh) 一种隐藏式弹扣门锁
KR102416155B1 (ko) 손끼임 방지 장치
KR20180001673U (ko) 여닫이식 도어의 외부안전커버
KR102116016B1 (ko) 가구용 상부경첩
CN220504814U (zh) 一种多功能扣件与柜门间的双档位连接结构
KR102116018B1 (ko) 가구용 하부경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