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9993U - 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9993U
CN219779993U CN202321019441.7U CN202321019441U CN219779993U CN 219779993 U CN219779993 U CN 219779993U CN 202321019441 U CN202321019441 U CN 202321019441U CN 219779993 U CN219779993 U CN 219779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module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94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珍珍
周宏明
王慧锋
冯伟松
黄男
罗炳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94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9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9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9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用于控制压电片的电极电压,其中,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转换模块、前级调压模块、逆变模块和压电片,电压转换模块设置有第一直流输入端和第一直流输出端,前级调压模块与第一直流输入端连接并用于调节第一直流输入端的直流电压;逆变模块的输入侧连接于第一直流输出端,输出侧用于输出交流电压;压电片与逆变模块的输出侧连接,压电片用于根据交流电压发生振动。本申请通过前级调压模块调节第一主流输入端的直流电压,从而改变第一直流输出端的直流电压,以调节逆变模块供给至压电片的交流电压,使得压电片根据不同交流电压振动不同幅度,从而达到不同柔风感。

Description

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主要通过使用步进电机驱动摆风扇叶,从而改变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风场的分布,但是目前的出风口的出风仍然比较强烈,而且无法调节风感,用户容易感到不适,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旨在调节空气调节设备的风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压电片的电极电压,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转换模块,设置有第一直流输入端和第一直流输出端;前级调压模块,与所述第一直流输入端连接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直流输入端的直流电压;逆变模块,输入侧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流输出端,输出侧用于输出交流电压;压电片,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侧连接,所述压电片用于根据所述交流电压发生振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级调压模块包括有主控芯片、第一开关管和充放电单元,所述主控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于所述充放电单元,所述充放电单元还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用于接收电压调节指令的通讯端,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电压调节指令输出对应占空比的波形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根据所述波形信号调节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以控制所述充放电单元的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第一储能器件、第二储能器件和第一单向导通器件,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充电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放电端与所述第一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源负端,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一储能器件之间;所述第二储能器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放电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的输入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级调压模块还包括稳压器,所述主控芯片还包括供电端,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至电源,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供电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级调压模块还包括电压反馈模块、稳压输出模块和分压调节模块,所述电压反馈模块设置有第二直流输入端、第二直流输出端、第一电压比较端和第二电压比较端,所述稳压输出模块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直流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至电源负端,所述稳压输出模块的稳压输出端通过所述分压调节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端,所述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压调节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串联,所述稳压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包括可调阻抗的阻抗器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压反馈模块包括比较器和第二开关管,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端的电压并响应输出电压信号至所述第二开关管,以驱动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或关断。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级调压模块还包括分压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三分压单元和第四分压单元,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单元串联,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单元与所述第四分压单元之间,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阻抗器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升压芯片和外围升压电路,所述外围升压电路包括有升压开关管、第三储能器件和第四储能器件,所述第三储能器件分别连接至所述升压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储能器件,所述升压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升压芯片连接,所述升压芯片用于控制所述升压开关管的导通或关断,当所述升压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三储能器件充电;当所述升压开关管关断,所述第三储能器件放电,所述第四储能器件充电;所述第四储能器件用于供电至所述直流输出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逆变模块包括放大模块和耦合模块,所述直流输出端通过所述放大模块和所述耦合模块连接至所述压电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放大模块包括驱动电路、第一开关放大支路和第二开关放大支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和所述第一开关放大支路和所述第二开关放大支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放大支路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开关放大支路用于输出第二直流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信号之间形成180°相位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耦合模块包括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所述第一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开关放大支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二开关放大支路连接,所述耦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信号耦合得到全周期的交流电压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压电片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所述压电片设置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口,所述电压控制电路与所述压电片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设置有电压转换模块、前级调压模块和逆变模块,并且通过前级调压模块调节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直流输入端的直流电压大小,从而调节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直流输出端的直流电压大小,进而调节逆变模块供给至压电片的交流电压的大小,使得压电片根据不同大小的交流电压振动不同的幅度,从而达到不同的柔风感。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压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压控制电路的另一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是实施例提供的压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电路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一些情形下,对于一般的空气调节设备,其一般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摆动扇叶对风向进行调节,而摆动扇叶一般通过步进电机进行驱动,但是其只能通过驱动摆动扇叶从而控制出风口的风向,无法改变出风口的风感,出风特别强烈,容易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
基于上述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和空气调节设备,旨在解决空气调节设备出风口出风强烈,风感无法调节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压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压电片400的电极电压,电压控制电路包括但不限于有电压转换模块100、前级调压模块200、逆变模块300和压电片400。具体的,电压转换模块100设置有第一直流输入端110和第一直流输出端120,前级调压模块200与第一直流输入端110连接,用于调节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的直流电压;逆变模块300的输入侧连接至第一直流输出端120,输出侧则输出交流电压,压电片400与逆变模块300的输出侧连接。前级调压模块200能够调节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的直流电压,电压转换模块100对该直流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得到第一直流输出端120的直流电压,逆变模块300接收来自第一直流输出端120的直流电压并处理得到交流电压,该交流电压加载压电片400的电极两端,使压电片400发出振动。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口增设压电片400,并通过压电片400的振动来打散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空气,从而使得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更加柔和,提高送风舒适度;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设置有电压转换模块100、前级调压模块200和逆变模块300,并且通过前级调压模块200调节电压转换模块100的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的直流电压大小,从而调节电压转换模块100的第一直流输出端120的直流电压大小,进而调节逆变模块300供给至压电片400的交流电压的大小,使得压电片400根据不同大小的交流电压振动不同的幅度,从而达到不同的柔风感。
值得注意得是,关于上述压电片400的安装位置,除了可以安装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口以调节出风的风场分布之外,还可以设置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内部作为吹风的动力源,还可以设置于其他需要散热的设备上以进行散热。
可理解的是,压电片400可以为压电陶瓷片,压电陶瓷片可以配有多种陶瓷配方,制作成各种应用不同的陶瓷片产品,压电陶瓷片具有灵敏度高、耗能低、可靠性好、稳定性好、耐高低温、寿命长、厚度薄、重量轻、体积小、耐高压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压电陶瓷片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压作用于压电陶瓷时,压电陶瓷片就会随电压和频率的变化产生机械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前级调压模块200包括但不限于有主控芯片210、第一开关管Q1和充放电单元220,主控芯片210通过第一开关管Q1与充放电单元220连接,充放电单元220还与第一直流输入端110连接,主控芯片210还设置有用于接收电压调节指令的通讯端211,主控芯片210根据电压调节指令输出对应占空比的波形信号至第一开关管Q1,第一开关管Q1根据该波形信号调节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从而控制充放电单元220的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
具体的,关于上述的波形信号可以是方波信号、正弦波信号和锯齿波信号等,且具有高电平和低电平,示例性的,当通讯端211接收到电压调节指令后,主控芯片210输出对应占空比的方波信号,当方波信号输出高电平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电源正端给充放电单元220充电;当方波信号输出低电平时,第一开关管Q1关断,充放电单元220放电以供电至第一直流输入端110。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设备通过通讯端211可以传输数据至主控芯片210,也可以由主控芯片210传输数据至其他设备。
可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一开关管Q1,可以为场效应管和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控制通断的开关管,开关管输入高电平导通,输入低电平切断,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开关管Q1的结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当使用NPN三极管作为开关管时,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可以为基极。当使用结场场效应管作为开关管时,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可以为栅极。开关管具有寿命长、安全可靠、没有机械磨损、开关速度快、体积小等特点,开关管可以用很小的电流,控制大电流的通断,有较广泛的应用。
具体的,充放电单元220包括但不限于有第一储能器件L1、第二储能器件C1和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1,第一储能器件L1的充电端连接至第一开关管Q1,放电端连接至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1的输入端与电源负端连接,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开关管Q1与第一储能器件L1之间,第二储能器件C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储能器件L1的放电端,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1的输入端。
示例性的,当通讯端211接收到电压调节指令后,主控芯片210输出对应占空比的方波信号,当第一开关管Q1接收到的方波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电源正端经过第一储能器件L1和第二储能器件C1并给第一储能器件L1和第二储能器件C1充电;当第一开关管Q1接收到的方波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开关管Q1关断,第一储能器件L1、第二储能器件C1和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1构成放电回路,第一储能器件L1给第二储能器件C1充电,第二储能器件C1给第一直流输入端110供电。
可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一储能器件L1,是指能够实现充放电的电感,电感按照工艺主要分为绕线电感、多层片状电感、薄膜电感,其中,绕线电感可提供大电流、高感值,磁芯磁导率越大,同样的感值,绕线就少,绕线少就能降低直流电阻;同样的尺寸,绕线少可以绕粗,提高电流;多层片状电感器是用磁性材料采用多层生产技术制成的无绕线电感器,它采用铁氧体膏浆交替层叠并采用烧结工艺形成整体单片结构,有封闭的磁回路,所以有磁屏蔽作用;薄膜电感器是一种采用真空薄膜工艺制作的电感器,可靠性高,易于集成化和片式化,非常适合于自动化表面装贴技术,并且由于其尺寸小,高频特性好等优点。关于上述的第一储能器件L1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二储能器件C1,是指能够充放电的电容,电容主要分为铝电解电容、陶瓷电容、云母电容等,其中,铝电解电容的特点是容量大、有正负极性,适于电源滤波或低频电路中;陶瓷电容的特点是体积小、耐热性好、损耗小、绝缘电阻高,但容量小,适用于高频电路;云母电容的特点是介质损耗小、绝缘电阻大,温度系数小,适用于高频电路。关于上述的第二储能器件C1的种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可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1可以选用肖特基二极管,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阻抗低、正向压降小、恢复速度快,用于高频大电流整流和降电保护线路中,也可以选用整流二极管、二极管晶闸管等,关于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1的种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前级调压模块200还设置有稳压器230,主控芯片210还设置有供电端212,稳压器230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主控芯片210的供电端2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稳压器230能够将电源的电压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输入至供电端212,以使主控芯片210获得稳定的工作电压。
具体的,主控芯片210的通讯端211接收不同的电压调节指令后,主控芯片210发送不同占空比的方波信号给第一开关管Q1,控制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而控制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实际上就是控制第一开关管Q1通过的能量,当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为Ton,关断时间为Toff,第一储能器件L1的电感为L,电源电压为Uin,由第一储能器件L1两端的电压U=L*di/dt,而且方波信号为高电平时电流的增加量等于方波信号为低电平电流的减少量,可知((Uin-U)*Ton)/L=(U*Toff)/L,从而计算得到第一储能器件L1两端的电压U。而第一储能器件L1的充电时间就是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Ton,第二储能器件C1的放电时间就是第一开关管Q1的关断时间为Toff,这时第一储能器件L1放电,使第二储能器件C1两端的电压等于第一储能器件L1两端的电压U,由于第一储能器件L1与第一直流输入端110连接,因此,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的电压也为U。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压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前级调压模块200包括但不限于有电压反馈模块240、稳压输出模块250和分压调节模块260,电压反馈模块240设置有第二直流输入端241、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第一电压比较端243和第二电压比较端244,稳压输出模块250的一端与第二直流输入端241连接,另一端连接至电源负端,稳压输出模块250的稳压输出端通过分压调节模块260与第一电压比较端243连接,第二直流输出端242与第二电压比较端244连接,第一电压比较端的电压为第一检测电压V1,第二电压比较端的电压为第二检测电压VFB。
在一实施例中,分压调节模块26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第一分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第一分压单元与第二分压单元连接,稳压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分压单元与第二分压单元之间,第一分压单元和/或第二分压单元包括可调阻抗的阻抗器件。
示例性的,稳压输出模块250设置有电源芯片U1和第一电阻R1,分压调节模块260设置有第一可调电阻RL,分压模块270设置有第二电阻R2,电源经过第一电阻R1给电源芯片U1上电,电源芯片U1通过稳压输出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REF,并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可调电阻RL进行分压,使达到第一电压比较端243的第一检测电压因此,只要改变第一可调电阻RL的阻值,即可调节第一检测电压V1的大小。
可理解的是,第一分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以调节第一检测电压V1的大小,在此对于第一分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的数量不再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电压反馈模块240包括比较器245和第二开关管Q2,比较器245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比较器245用于比较第一电压比较端243和第二电压比较端244的电压并相应输出电压信号值第二开关管Q2,以驱动第二开关管Q2导通或关断。
具体的,当电源芯片U1通过稳压输出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REF,并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可调电阻RL进行分压,达到第一电压比较端243后,第一检测电压V1不断升高,此时第一检测电压V1大于第二检测电压VFB,比较器245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接着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的电压也会不断升高,从而使第二电压比较端244的第二检测电压VFB也不断升高,直至第二检测电压VFB等于第一检测电压V1。
可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二开关管Q2,可以为场效应管和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控制通断的开关管,开关管输入高电平导通,输入低电平切断,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开关管Q2的结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当使用NPN三极管作为开关管时,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可以为基极。当使用结场场效应管作为开关管时,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可以为栅极。开关管具有寿命长、安全可靠、没有机械磨损、开关速度快、体积小等特点,开关管可以用很小的电流,控制大电流的通断,有较广泛的应用。
在一实施例中,前级调压模块20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分压模块270,分压模块270的一端与第二直流输出端242连接,分压模块270包括第三分压单元和第四分压单元,第三分压单元和第四分压单元连接,第二电压比较端244连接至第三分压单元和第四分压单元之间,第三分压单元和第四分压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阻抗器件。
具体的,第二电压比较端244的第二检测电压输出至分压模块270的第三分压单元和第四分压单元之间,经过分压模块270的分压后输出至第二直流输出端242。
示例性的,第三分压单元包括有第三电阻R3,第四分压单元包括有第四电阻R4,第二电压比较端244的第二检测电压输出至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经过分压模块270的分压后输出至第二直流输出端242,此时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的直流电压
可理解的是,第三分压单元和第四分压单元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以调节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的直流电压U的大小,在此对于第三分压单元和第四分压单元的数量不再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压转换模块10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升压芯片130和外围升压电路,外围升压电路设置有升压开关管Q3、第三储能器件L2和第四储能器件C2,第三储能器件L2分别连接至升压开关管Q3和第四储能器件C2,升压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至升压芯片130,升压芯片130用于控制升压开关管Q3的导通或关断。
需要说明的是,升压芯片130能够输出方波信号到升压开关管Q3,因此当升压开关管Q3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升压开关管Q3处于导通状态,来自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的直流电压流经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第三储能器件L2、升压开关管Q3和阻抗器件回到电源负端,从而给第三储能器件L2进行充电,当升压开关管Q3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升压开关管Q3处于关断状态,来自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的直流电压流经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第三储能器件L2和第四储能器件C2回到电源负端,同时给第四储能器件C2充电。
可理解的是,在给第四储能器件C2充电时,第四储能器件C2的充电回路上可以设置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2,以控制电压转换模块100的第一直流输出端120的电流单向导通,此时,直流电压经过第三储能器件L2、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2和第四储能器件C2回到电源负端,同时给第四储能器件C2充电。
可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2可以选用肖特基二极管,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阻抗低、正向压降小、恢复速度快,用于高频大电流整流和降电保护线路中,也可以选用整流二极管、二极管晶闸管等,关于第二单向导通器件D2的种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可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升压开关管Q3,可以为场效应管和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控制通断的开关管,开关管输入高电平导通,输入低电平切断,本申请实施例对升压开关管Q3的结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当使用NPN三极管作为开关管时,升压开关管Q3的第一端可以为集电极,控制端可以为基极。当使用结场场效应管作为开关管时,升压开关管Q3的第一端可以为漏极,控制端可以为栅极。开关管具有寿命长、安全可靠、没有机械磨损、开关速度快、体积小等特点,开关管可以用很小的电流,控制大电流的通断,有较广泛的应用。
可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三储能器件L2,是指能够实现充放电的电感,电感按照工艺主要分为绕线电感、多层片状电感、薄膜电感,其中,绕线电感可提供大电流、高感值,磁芯磁导率越大,同样的感值,绕线就少,绕线少就能降低直流电阻;同样的尺寸,绕线少可以绕粗,提高电流;多层片状电感器是用磁性材料采用多层生产技术制成的无绕线电感器,它采用铁氧体膏浆交替层叠并采用烧结工艺形成整体单片结构,有封闭的磁回路,所以有磁屏蔽作用;薄膜电感器是一种采用真空薄膜工艺制作的电感器,可靠性高,易于集成化和片式化,非常适合于自动化表面装贴技术,并且由于其尺寸小,高频特性好等优点。关于上述的第三储能器件L2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四储能器件C2,是指能够充放电的电容,电容主要分为铝电解电容、陶瓷电容、云母电容等,其中,铝电解电容的特点是容量大、有正负极性,适于电源滤波或低频电路中;陶瓷电容的特点是体积小、耐热性好、损耗小、绝缘电阻高,但容量小,适用于高频电路;云母电容的特点是介质损耗小、绝缘电阻大,温度系数小,适用于高频电路。关于上述的第四储能器件C2的种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具体的,逆变模块300包括但不限于有放大模块310和耦合模块320,第一直流输出端120通过放大模块310和耦合模块320与压电片400连接,放大模块310包括但不限于有驱动电路311、第一开关放大支路312和第二开关放大支路313,驱动电路311分别与第一开关放大支路312和第二开关放大支路313连接。
具体的,耦合模块320包括但不限于有第一滤波支路321和第二滤波支路322,第一滤波支路321与第一开关放大电路312连接,第二滤波支路322与第二开关放大支路313连接,整个耦合模块320根据来自第一开关放大支路312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和来自第二开关放大支路313的第二直流电压信号进行作差耦合处理,得到全周期的交流电压信号,并加在压电片400的电极两端,压电片400根据交流电压信号发生振动,其中,第一直流电压信号与第二直流电压信号之间形成180°相位差。
进一步的,第一开关放大支路312包括但不限于有第一放大开关管Q7和第二放大开关管Q4,第二开关放大支路313包括但不限于有第三放大开关管Q5和第四放大开关管Q6,第一放大开关管Q7的集电极与第二放大开关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三放大开关管Q5的集电极与第四放大开关管Q6的发射极连接,第一滤波支路321连接至第一放大开关管Q7和第二放大开关管Q4之间,第二滤波支路322连接至第三放大开关管Q5和第四放大开关管Q6之间。当第二放大开关管Q4和第三放大开关管Q5导通,第一放大开关管Q7和第四放大开关管Q6关断时,第二开关放大支路313输出后半周期的信号,当第一放大开关管Q7和第四放大开关管Q6导通,第二放大开关管Q4和第三放大开关管Q5关断时,第一开关放大支路312输出前半周期的信号。
可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一放大开关管Q7、第二放大开关管Q4、第三放大开关管Q5和第四放大开关管Q6,可以为场效应管和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控制通断的开关管,开关管输入高电平导通,输入低电平切断,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放大开关管Q7、第二放大开关管Q4、第三放大开关管Q5和第四放大开关管Q6的结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滤波支路321包括但不限于有第一滤波电感L3和第一滤波电容C3,第二滤波支路322包括但不限于有第二滤波电感L4和第二滤波电容C4,第一滤波电容C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滤波电感L3,另一端接地,第二滤波电容C4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滤波电感L4,另一端接地,整个耦合模块320用于滤除电路中的干扰信号,以及将来自第一开关放大支路312和第二开关放大支路313的直流电压信号作差耦合,转换成交流电压信号输出。
可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一滤波电感L3和第二滤波电感L4,是指具有滤波功能的电感,电感按照工艺主要分为绕线电感、多层片状电感、薄膜电感,其中,绕线电感可提供大电流、高感值,磁芯磁导率越大,同样的感值,绕线就少,绕线少就能降低直流电阻;同样的尺寸,绕线少可以绕粗,提高电流;多层片状电感器是用磁性材料采用多层生产技术制成的无绕线电感器,它采用铁氧体膏浆交替层叠并采用烧结工艺形成整体单片结构,有封闭的磁回路,所以有磁屏蔽作用;薄膜电感器是一种采用真空薄膜工艺制作的电感器,可靠性高,易于集成化和片式化,非常适合于自动化表面装贴技术,并且由于其尺寸小,高频特性好等优点。关于上述的第一滤波电感L3和第二滤波电感L4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是指具有滤波功能的电容,电容主要分为铝电解电容、陶瓷电容、云母电容等,其中,铝电解电容的特点是容量大、有正负极性,适于电源滤波或低频电路中;陶瓷电容的特点是体积小、耐热性好、损耗小、绝缘电阻高,但容量小,适用于高频电路;云母电容的特点是介质损耗小、绝缘电阻大,温度系数小,适用于高频电路。关于上述的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的种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如图1所示,示例性的,上电后,主控芯片210通过通讯端211接收到电压调节指令后,输出对应占空比的方波信号值第一开关管Q1,第一开关管Q1根据该方波信号控制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当第一开关管Q1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第一开关管Q1导通,电源正端经过第一开关管Q1、第一储能器件L1和第二储能器件C1回到电源负端,同时给第一储能器件L1充电,充电时间与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相同;当第一开关管Q1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第一开关管Q1关断,第一储能器件L1放电,通过第一导通器件给第二储能器件C1充电,使第二储能器件C1达到稳定的电压输出至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第一储能器件L1的放电时间与第一开关管Q1的关断时间相同。当第一直流输入端110接收到来自第二直流输入端241的直流电压后,由于升压芯片能够输出方波信号到升压开关管Q3,因此当升压开关管Q3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升压开关管Q3处于导通状态,来自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的直流电压流经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第三储能器件L2、升压开关管Q3和阻抗器件回到电源负端,从而给第三储能器件L2进行充电,当升压开关管Q3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升压开关管Q3处于关断状态,来自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的直流电压流经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第三储能器件L2和第四储能器件C2回到电源负端,同时给第四储能器件C2充电,第四储能器件C2达到稳定电压后从第一直流输出端120输出。根据电压调节指令输出不同占空比的方波信号从而改变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从而改变第二储能器件C1的输出电压,然后经过第二直流输出端242输入至第一直流输入端110,最后经过电压转换模块100和逆变模块300转换成对应的交流电压并加在压电片400的电极两端,使压电片400根据对应的交流电压发出对应的幅度的振动,实现无级调节。
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上电后,电源芯片U1通过稳压输出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REF,并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可调电阻RL进行分压,然后到达第一电压比较端243,此时第一检测电压大于第二检测电压,比较器245的输出端V0导通,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二开关管Q2导通,第二电压比较端244的第二检测电压VREF不断增大,直至与第一检测电压V1相同后输出至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然后经过分压模块270再次分压,然后输出至第一直流输入端110,当第一直流输入端110接收到来自第二直流输入端241的直流电压后,由于升压芯片能够输出方波信号到升压开关管Q3,因此当升压开关管Q3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升压开关管Q3处于导通状态,来自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的直流电压流经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第三储能器件L2、升压开关管Q3和阻抗器件回到电源负端,从而给第三储能器件L2进行充电,当升压开关管Q3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升压开关管Q3处于关断状态,来自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的直流电压流经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第三储能器件L2和第四储能器件C2回到电源负端,同时给第四储能器件C2充电,第四储能器件C2达到稳定电压后从第一直流输出端120输出。通过调节第一可调电阻RL从而调节第一检测电压V1的大小,从而控制第二检测电压VREF的大小并输出至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第二直流输出端242的直流电压经过分压模块270、电压转换模块100和逆变模块300转换为对应的交流电压并加在压电片400的电极两端,使压电片400根据对应的交流电压发出对应的幅度的振动,实现无级调节。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个是实施例提供的压电片40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设置有压电片40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压控制电路,压电片400设置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口,电压控制电路与压电片400连接,用于控制压电片400发出振动。
可理解的是,压电片400设置有多组,每组包括至少一个压电片400,每组压电片400通过对应的电压控制电路单独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当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风速越大,电压控制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越大,压电片400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越大,从而使压电片400的摆幅越大,进而才能打散风以达到柔风感;相反,当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风速越小,电压控制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越小,压电片400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越小,从而使压电片400的摆幅越小,进而不会破坏柔风感。
可理解的是,空气调节设备可以为空调器、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可以出风调节空气的器件,在此对于空气调节设备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本申请实施例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口增设压电片400,并通过压电片400的振动来打散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空气,从而使得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更加柔和,提高送风舒适度;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设置有电压转换模块100、前级调压模块200和逆变模块300,并且通过前级调压模块200调节电压转换模块100的第一直流输入端110的直流电压大小,从而调节电压转换模块100的第一直流输出端120的直流电压大小,进而调节逆变模块300供给至压电片400的交流电压的大小,使得压电片400根据不同大小的交流电压振动不同的幅度,从而达到不同的柔风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压控制电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压控制电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所描述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空调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压电片的电极电压,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
电压转换模块,设置有第一直流输入端和第一直流输出端;
前级调压模块,与所述第一直流输入端连接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直流输入端的直流电压;
逆变模块,输入侧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流输出端,输出侧用于输出交流电压;
压电片,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侧连接,所述压电片用于根据所述交流电压发生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调压模块包括有主控芯片、第一开关管和充放电单元,所述主控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于所述充放电单元,所述充放电单元还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用于接收电压调节指令的通讯端,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电压调节指令输出对应占空比的波形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根据所述波形信号调节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以控制所述充放电单元的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第一储能器件、第二储能器件和第一单向导通器件,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充电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放电端与所述第一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源负端,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一储能器件之间;所述第二储能器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放电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调压模块还包括稳压器,所述主控芯片还包括供电端,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至电源,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供电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调压模块还包括电压反馈模块、稳压输出模块和分压调节模块,所述电压反馈模块设置有第二直流输入端、第二直流输出端、第一电压比较端和第二电压比较端,所述稳压输出模块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直流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至电源负端,所述稳压输出模块的稳压输出端通过所述分压调节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端,所述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调节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稳压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包括可调阻抗的阻抗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反馈模块包括比较器和第二开关管,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端的电压并响应输出电压信号至所述第二开关管,以驱动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或关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调压模块还包括分压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三分压单元和第四分压单元,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单元与所述第四分压单元之间,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阻抗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升压芯片和外围升压电路,所述外围升压电路包括有升压开关管、第三储能器件和第四储能器件,所述第三储能器件分别连接至所述升压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储能器件,所述升压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升压芯片连接,所述升压芯片用于控制所述升压开关管的导通或关断,当所述升压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三储能器件充电;当所述升压开关管关断,所述第三储能器件放电,所述第四储能器件充电;所述第四储能器件用于供电至所述直流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包括放大模块和耦合模块,所述直流输出端通过所述放大模块和所述耦合模块连接至所述压电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模块包括驱动电路、第一开关放大支路和第二开关放大支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和所述第一开关放大支路和所述第二开关放大支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放大支路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开关放大支路用于输出第二直流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信号之间形成180°相位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包括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所述第一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开关放大支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二开关放大支路连接,所述耦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信号耦合得到全周期的交流电压信号。
13.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片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所述压电片设置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口,所述电压控制电路与所述压电片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器。
CN202321019441.7U 2023-04-28 2023-04-28 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Active CN219779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9441.7U CN219779993U (zh) 2023-04-28 2023-04-28 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9441.7U CN219779993U (zh) 2023-04-28 2023-04-28 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9993U true CN219779993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10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9441.7U Active CN219779993U (zh) 2023-04-28 2023-04-28 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9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0120B2 (en) Load adaptable boost DC-DC power converter
CN102047523B (zh) 阻抗校正
CN101207330A (zh) 用于两个输出电压的功率变换和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CN203313438U (zh) 电磁炉及其控制电路
CN219779993U (zh) 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KR102091584B1 (ko) 전원 장치
CN210669601U (zh) 电池充电电路
CN210107658U (zh) 变频空调的电控系统及变频空调
CN220629187U (zh) 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19576866U (zh) 电压控制电路及空气调节设备
KR102199331B1 (ko) 전원 장치
CN213981296U (zh) 两线直流风扇的无极调速电路
CN208793296U (zh) 一种风扇调速电路
CN114598235A (zh) 一种pwm调速电路及电子设备
US5933334A (en) Zero load device of power source
CN219718090U (zh) 驱动电路、线路板及其空气调节设备
CN217741587U (zh) 一种交流电压升降变换装置
CN219576883U (zh) 电压控制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
CN111987912B (zh) 一种输出正负电压切换的电源电路
CN218829627U (zh) 一种辅助电源电路和储能设备
CN218112288U (zh) 房车空调的室外机、房车空调及房车
CN219678332U (zh) 压电控制电路、线路板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8276511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马达温度补偿控制电路
CN220359037U (zh) 一种幅值、频率可调及正负压可切换的电压装置
CN220457140U (zh) 通过温度检测调节快充协议的快充电源插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