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8001U - 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 Google Patents

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8001U
CN219778001U CN202320496245.2U CN202320496245U CN219778001U CN 219778001 U CN219778001 U CN 219778001U CN 202320496245 U CN202320496245 U CN 202320496245U CN 219778001 U CN219778001 U CN 219778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nk
fiber
optical
tail fiber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62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明
董仲刚
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anfang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anfang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anfang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anfang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62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8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8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8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主干盘上有主干尾纤,主干尾纤一端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并连接至连接分路器输入端,主干尾纤未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的另一端与主干光缆开剥分离出主干光纤束管熔接,实现光信号输入;配线盘上设置有配线尾纤,配线尾纤一端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并连接至连接分路器的输出端,配线尾纤未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的另一端与配线光缆开剥分离出配线光纤束管熔接,实现光信号输出。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市中心选址难、光纤资源紧缺等系列问题,通过原址改造、原有光资源的利用显著提升了光网络的接入能力,解决了工程和维护难题,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投入成本。

Description

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交接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背景技术
光缆交接箱是一种为主干层光缆、配线层光缆提供光缆成端、跳接的交接设备。光缆引入光缆交接箱后,经固定、端接、配纤以后,使用跳纤将主干层光缆和配线层光缆连通。
目前市中心老旧小区的光缆交接箱存在以下缺陷:
1)经过10几年的运营,存在箱体老化、箱体破损、通信管线陈旧、传输衰减过大;
2)市中心的地段特殊,重新选址建造会造成成本急剧增加,且各方协调难度很大;
3)现有的老旧光缆交接箱光纤资源紧缺,用户的增加导致扩容光资源很有限,重新铺设光缆成本巨大、且施工周期长;
4)现有的老旧光缆交接箱结构设计落后,已不具备今后网络升级改造的条件,维护成本高;
5)长达多年的运行,连接器传输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已缺失原有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尤其涉及一种市中心老旧光交箱改造升级,广泛应用于双千兆光接入网宽带接入、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监控等的光缆交接箱,能够解决市中心选址难、光纤资源紧缺等系列问题,通过原址改造、原有光资源的利用显著提升了光网络的接入能力,解决了工程和维护难题,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投入成本。具有操作性强、适用性广、经济效益佳等效果,同时为运营商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顶盖和底座,所述箱体上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有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主干盘、配线盘、光缆固定板和分路器,
所述主干盘上设置有主干尾纤,主干尾纤一端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主干尾纤未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的另一端与主干光缆经光缆固定板固定后开剥分离出主干光纤束管熔接,主干尾纤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的一端连接至连接分路器的输入端,实现光信号输入;
所述配线盘上设置有配线尾纤,配线尾纤一端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配线尾纤未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的另一端与配线光缆经光缆固定板固定后开剥分离出配线光纤束管熔接,配线尾纤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的一端连接至连接分路器的输出端,实现光信号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门板上安装有门锁组件,门板通过门锁组件与箱体以可开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干尾纤和配线尾纤预制后引入至主干盘和配线盘中。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缆固定板布设于箱体下方主干光缆和配线光缆的输入侧,所述主干盘和配线盘的一侧设置有理线环,所述光缆固定板一侧设置有存纤盘,所述分路器一侧设置有双口线环,所述主干盘和配线盘配合处设置有绕纤筒。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干盘上具有主干盘熔接卡槽,主干光纤束管引入至主干盘并放置在主干盘熔接卡槽中;所述配线盘上设有桥形孔和配线盘熔接卡槽,配线光纤束管经桥形孔扎紧后盘绕放置在配线盘熔接盘卡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分路器可以为1*8微型分路器,分路器上设有光纤法兰用于主干尾纤连接器和配线尾纤连接器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分路器还包括分路器二维码、分路器输出端口、分路器输入端口和分路器盘号标识,主干尾纤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分路器上光纤法兰的分路器输入端口,配线尾纤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分路器上光纤法兰的分路器输出端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干尾纤上靠近主干尾纤连接器的位置设有主干尾纤条形码。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配线尾纤上靠近配线尾纤连接器的位置设有配线尾纤条形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可重复利用老旧光缆交接箱现有的主干、配线层光缆,实现平滑升级,具备施工周期短、光缆只需一次割接并可完成网络升级的优点;
功能全面,设计理念符合现有光网络设施的需求;
具备一级分光的功能,解决了原有主干光缆资源紧缺的难题;
箱体内的跳纤、尾纤在出厂前,已在工厂提前完成线路的预制,避免了因后期施工维护造成的线路交叉而带来的维护困扰;
各光路由端口通过二维码、条形码的信息读取,实现光端口信息管理、后台可查,同时也提高光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主干盘的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配线盘的布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分路器的布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分路器正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主干尾纤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配线尾纤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顶盖,2、主干盘,2-1、主干盘熔接卡槽,3、箱体,4、配线盘,4-1、桥形孔,4-2、配线盘熔接卡槽,5、主干光纤束管,6、理线环,7、配线光纤束管,8、光缆固定板,9、底座,10、配线光缆,11、主干光缆,12、存纤盘,13、门板,13-1、门锁组件,13-2、铰链,14、双口线环,15、主干尾纤,15-1、主干尾纤连接器,15-2、条形码,16、分路器,16-1、光纤法兰,16-2、二维码,16-3、分路器输出端口,16-4、分路器输入端口,16-5、分路器盘号标识,17、绕纤筒,18、配线尾纤,18-1、配线尾纤连接器,18-2、条形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的一个较佳实施例。
如图1所示,所述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包括箱体3,箱体3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顶盖1和底座9,箱体3上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有门板13,门板13通过铰链13-2与箱体进行连接,实现门板13的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门板13上安装有门锁组件13-1,用于门板13的开启和关合,实现防水、防尘、防盗的性能,确保户外条件符合使用要求。
所述箱体3内设有主干盘2、配线盘4、理线环6、光缆固定板8、存纤盘12、双口线环14、分路器16和绕纤筒17:
所述光缆固定板8布设于箱体3下方主干光缆11和配线光缆10的输入侧,所述主干盘2和配线盘4的一侧设置有理线环6,所述光缆固定板8一侧设置有存纤盘12,所述分路器16一侧设置有双口线环14,所述主干盘2和配线盘4配合处设置有绕纤筒17,上述结构按照图1所示进行合理布局。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底座9、配线光缆10、主干光缆11充分利用了原有老旧光交箱改造时的相关材料,资源重复利用,减少了运营投入成本;所述主干尾纤15、配线尾纤18在工厂内按照布线方式完成预制,均已引入至主干盘2、配线盘4中,避免了后期施工时再次布线而造成箱体陆线路交叉、凌乱等现象。
如图2所示,主干尾纤15一端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15-1,主干尾纤15另一端未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15-1。
如图3所示,配线尾纤18一端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18-1,配线尾纤18另一端未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18-1。
如图1和图2所示,主干光缆11经光缆固定板8固定后开剥分离出主干光纤束管5,主干尾纤15未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15-1的一端引入至主干盘2盘绕后放置在主干熔接卡槽2-1中,并进行施工熔接,实现主干光缆11的光信号输入。所述主干光缆11所分离出光纤束管5若有富余,可引入至存纤盘12中进行暂存,用于后期光网络扩容。
如图1和图3所示,配线光缆10经光缆固定板8固定后开剥分离出配线光纤束管7,配线尾纤18未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18-1的一端引入至配线盘4,经桥形孔4-1扎紧后盘绕放置在配线盘熔接盘卡槽4-2中,并进行施工熔接,实现配线光缆10光信号输出。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分路器16包括光纤法兰16-1、分路器二维码16-2、分路器输出端口16-3、分路器输入端口16-4和分路器盘号标识16-5:主干尾纤15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15-1的一端连接分路器16上光纤法兰16-1的分路器输入端口16-4,配线尾纤18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18-1的一端连接分路器16上光纤法兰16-1的分路器输出端口16-3。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分路器16可以为1*8微型分路器,分路器16上设有光纤法兰16-1用于主干尾纤连接器15-1和配线尾纤连接器18-1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的信号连通过程是:
主干光缆11经光缆固定8固定后进行护套开剥,并分离出主干光纤束管5,然后经过理线环6理顺并进入到主干盘5中与主干尾纤15未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15-1的一端进行熔接,主干尾纤15经绕纤筒17进行盘绕,将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15-1的一端按照布线方式穿过双口线环14后连接至分路器16上光纤法兰16-1的分路器输入端口16-4,最终实现光信号输入;
配线光缆10经光缆固定8固定后进行护套开剥,并分离出配线光纤束管7,然后经过理线环6理顺并进入到配线盘4中与配线尾纤18未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18-1的一端进行熔接,配线尾纤18经绕纤筒17进行盘绕,将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18-1的一端按照布线方式穿过双口线环14后连接至分路器16上光纤法兰16-1的分路器输出端口16-3,最终实现光信号输出。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主干尾纤15为橘黄色,仅用于分路器16上分路器输出端口16-3的连接;所述配线尾纤18为12色单芯色谱尾纤,仅用于分路器16上分路器输入端口16-4的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分路器16上设有分路器二维码16-2和分路器盘号标识16-5,在施工或维护时可通过手机扫码,对应录入各光端口上联、下联信息,并进行信息上传至网管中心。
如图6所示,所述主干尾纤15上靠近主干尾纤连接器15-1的位置设有主干尾纤条形码15-2,施工或维护时可通过手机扫码可录入主干尾纤15的光路由走向信息,并进行信息上传至网管中心。
如图7所示,所述配线尾纤18上靠近配线尾纤连接器18-1的位置设有配线尾纤条形码18-2,施工或维护时可通过手机扫码可录入配线尾纤18的光路由走向信息并进行信息上传至网管中心。
本实用新型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的有益效果是:
可重复利用老旧光缆交接箱现有的主干、配线层光缆,实现平滑升级,具备施工周期短、光缆只需一次割接并可完成网络升级的优点;
功能全面,设计理念符合现有光网络设施的需求;
具备一级分光的功能,解决了原有主干光缆资源紧缺的难题;
箱体内的跳纤、尾纤在出厂前,已在工厂提前完成线路的预制,避免了因后期施工维护造成的线路交叉而带来的维护困扰;
各光路由端口通过二维码、条形码的信息读取,实现光端口信息管理、后台可查,同时也提高光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顶盖和底座,所述箱体上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有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主干盘、配线盘、光缆固定板和分路器,
所述主干盘上设置有主干尾纤,主干尾纤一端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主干尾纤未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的另一端与主干光缆经光缆固定板固定后开剥分离出主干光纤束管熔接,主干尾纤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的一端连接至连接分路器的输入端,实现光信号输入;
所述配线盘上设置有配线尾纤,配线尾纤一端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配线尾纤未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的另一端与配线光缆经光缆固定板固定后开剥分离出配线光纤束管熔接,配线尾纤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的一端连接至连接分路器的输出端,实现光信号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上安装有门锁组件,门板通过门锁组件与箱体以可开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尾纤和配线尾纤预制后引入至主干盘和配线盘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固定板布设于箱体下方主干光缆和配线光缆的输入侧,所述主干盘和配线盘的一侧设置有理线环,所述光缆固定板一侧设置有存纤盘,所述分路器一侧设置有双口线环,所述主干盘和配线盘配合处设置有绕纤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盘上具有主干盘熔接卡槽,主干光纤束管引入至主干盘并放置在主干盘熔接卡槽中;所述配线盘上设有桥形孔和配线盘熔接卡槽,配线光纤束管经桥形孔扎紧后盘绕放置在配线盘熔接盘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可以为1*8微型分路器,分路器上设有光纤法兰用于主干尾纤连接器和配线尾纤连接器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还包括分路器二维码、分路器输出端口、分路器输入端口和分路器盘号标识,主干尾纤带有主干尾纤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分路器上光纤法兰的分路器输入端口,配线尾纤带有配线尾纤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分路器上光纤法兰的分路器输出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尾纤上靠近主干尾纤连接器的位置设有主干尾纤条形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尾纤上靠近配线尾纤连接器的位置设有配线尾纤条形码。
CN202320496245.2U 2023-03-15 2023-03-15 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Active CN219778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6245.2U CN219778001U (zh) 2023-03-15 2023-03-15 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6245.2U CN219778001U (zh) 2023-03-15 2023-03-15 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8001U true CN219778001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08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6245.2U Active CN219778001U (zh) 2023-03-15 2023-03-15 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8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0542B (zh) 环回塞及其方法
EP2266323B1 (en) Embedded communication enclosure
JP3307618B2 (ja) 光配線盤
CN107171274A (zh) 一种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分光配电终端设备及方法
US10382838B2 (en) Cable management closure for implementation at distribution points
CN219778001U (zh) 适用原址改造的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JPH09236709A (ja) 光分岐モジュール
CN110568572B (zh) 一种终端盒
CN201584722U (zh) 多功能网络配线箱
CN201392414Y (zh) 光缆分路接头盒
CN202975425U (zh) 分光分纤箱
CN103048754A (zh) 一种光纤配线箱
CN219392338U (zh) 楼层用户型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KR200405463Y1 (ko) 광분기함
CN219778004U (zh) 商务楼宇用大容量光纤配线架
CN213276043U (zh) 一种独立分区式光缆终端盒
CN219778005U (zh) 三舱型预连接光缆交接箱
CN210835361U (zh) 一种分区式双层分光接头盒
KR200294692Y1 (ko) 광단자함
KR200263557Y1 (ko) 상하회전식 광분배함
CN206946048U (zh) 光缆转接设备
CN218728208U (zh) 光伏充电型智能化光缆交接箱
CN201194035Y (zh) 光缆配线系统
CN205484958U (zh) 一种小型光缆交接箱
CN219392334U (zh) 预连接型光缆分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