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5852U - 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5852U
CN219775852U CN202321167182.2U CN202321167182U CN219775852U CN 219775852 U CN219775852 U CN 219775852U CN 202321167182 U CN202321167182 U CN 202321167182U CN 219775852 U CN219775852 U CN 219775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ing system
radiator
hea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71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倩倩
袁哲
张同川
牛献彬
吴艺帆
王晓丽
成义强
刘仕峰
李�杰
李岩
焦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71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5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5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5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节水供暖系统,主要涉及供暖系统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供热设备、一端与所述供热设备连通的供水管路、与所述供水管路另一端连通的散热器和回水管路,所述回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供热设备连通;所述散热器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水管路和所述回水管路连通的导流管、套设在所述导流管外侧的散热管和多个套设在所述散热管外侧的支撑板;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散热管之间填充有导热油。本申请具有耗水量小、热传递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暖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供暖指的是采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常见的供暖系统由提供热量的热源或热媒设备、运输传热介质的循环管网和散热设备或热媒利用设备三部分组成。
根据传热介质的物理状态进行分类,供暖系统可被分类为蒸汽循环供暖系统和水循环供暖系统。蒸汽循环供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供暖系统,它的散热器表面温度高,整体热惰性小,热传导效率高,管路施工相对简单,因此广泛应用于高层大型建筑的室内供暖。但是,蒸汽循环供暖系统的热损失大,回水管路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因此不适用于供热需求量小的小型独栋建筑。目前,小型独栋建筑仍然采用液态水为传热介质的水循环供热系统。相比于蒸汽循环供暖系统,水循环供暖系统的耗水量更大,恢复供暖的设备调试期间产生的水资源浪费较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适用于小型独栋建筑的水循环供暖系统存在耗水量相对较大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满足独栋建筑的供暖需求并降低水循环供暖系统的水资源消耗,本申请提供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节水供暖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节水供暖系统,包括供热设备、一端与所述供热设备连通的供水管路、与所述供水管路另一端连通的散热器和回水管路,所述回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供热设备连通;所述散热器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水管路和所述回水管路连通的导流管、套设在所述导流管外侧的散热管和多个套设在所述散热管外侧的支撑板;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散热管之间填充有导热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供热设备能够产生热量并向传热介质传递热量,供水管路是传热介质流通的通道,能够将经过加热的水输送至散热器,回水管路能够将经过散热器散热后温度下降的水进行收集并送回至供热设备中进行加热升温,从而形成循环,散热器中的导流管是传热介质流通的通道,套设在导流管外侧的散热管作为导热油的存放容器,高温水经过导流管时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油中,导热油进一步将热量向周围的空气中散发实现了本申请的供暖功能,以比热容更小的导热油代替水作为散热器中的传热介质,显著减少了散热器的水资源占用量,从而减少了设备调试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同时能够满足小型独栋建筑的供暖需求,达到了本申请的发明目的。
可选的,散热器还包括设在所述导流管上靠近所述回水管路一端的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与所述导流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导流管靠近回水管路一端的调节阀能够用于调节散热器内的供水情况,排出导流管内部的空气,保证散热器的供暖效率。
可选的,调节阀的输出端设有回收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调节阀输出端相连的回收箱能够用于回收操作调节阀过程中产生的溢流水,减少了设备调试过程中的水资源损失。
可选的,回水管路包括与所述散热器连通的回水泵和与所述回水泵输出端连通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与所述供热设备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水管路中的回水泵能够提供动力,将散热器中经过散热降温的冷水抽出,蓄水箱能够用于水的临时储存,在整个循环过程中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溢流。
可选的,回水管路还包括过滤阀;所述过滤阀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回水泵的输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水管路中的过滤阀对散热器出水端经过降温的冷水起到了过滤除杂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进入回水泵中的冷却水的洁净度,提升回水泵的使用寿命,过滤阀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设计能够简化过滤阀本身的拆卸以及更换过程。
可选的,蓄水箱外侧包覆有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箱外侧的保温层有利于蓄水箱内冷却水的温度保持,减少了供热设备加热升温所耗费的能量,提高了本申请整体的能量利用率。
可选的,支撑板顶部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顶端设置的保护盖能够起到防烫功能,保护盖与支撑板滑动连接的结构设计方便了保护盖的拆卸,简化了安装和维护保养工作。
可选的,保护盖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互相平行,且沿所述保护盖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盖上开设的多个散热孔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避免热量在散热器内部蓄积,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的供热设备能够产生热量并向传热介质传递热量,供水管路是传热介质流通的通道,能够将经过加热的水输送至散热器,回水管路能够将经过散热器散热后温度下降的水进行收集并送回至供热设备中进行加热升温,从而形成循环,散热器中的导流管是传热介质流通的通道,套设在导流管外侧的散热管作为导热油的存放容器,高温水经过导流管时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油中,导热油进一步将热量向周围的空气中散发实现了本申请的供暖功能,以比热容更小的导热油代替水作为散热器中的传热介质,显著减少了散热器的水资源占用量,从而减少了设备调试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同时能够满足小型独栋建筑的供暖需求,达到了本申请的发明目的;
2.本申请中的回水管路中的过滤阀对散热器出水端经过降温的冷水起到了过滤除杂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进入回水泵中的冷却水的洁净度,提升回水泵的使用寿命,过滤阀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设计能够简化过滤阀本身的拆卸以及更换过程;
3.本申请中的支撑板顶端设置的保护盖能够起到防烫功能,保护盖与支撑板滑动连接的结构设计方便了保护盖的拆卸,简化了安装和维护保养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节水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回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供热设备;2、供水管路;3、散热器;31、导流管;32、散热管;33、支撑板;34、调节阀;35、回收箱;36、保护盖;361、散热孔;4、回水管路;41、回水泵;42、蓄水箱;43、过滤阀;421、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常见的供暖系统由提供热量的热源或热媒设备、运输传热介质的循环管网和散热设备或热媒利用设备三部分组成。根据传热介质的物理状态进行分类,供暖系统可被分类为蒸汽循环供暖系统和水循环供暖系统。由于蒸汽循环供暖系统的热损失大,回水管路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因此不适用于供热需求量小的小型独栋建筑。目前,小型独栋建筑仍然采用液态水为传热介质的水循环供热系统。相比于蒸汽循环供暖系统,水循环供暖系统的耗水量更大,恢复供暖的设备调试期间产生的水资源浪费较多。为了满足独栋建筑的供暖需求并降低水循环供暖系统的水资源消耗,本申请提供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节水供暖系统。参照图1,节水供暖系统包括供热设备1、供水管路2、散热器3和回水管路4。其中,供水管路2的两端分别与供热设备1的出水端和散热器3的进水端连通,回水管路4的两端分别与供热设备1的进水端和散热器3的出水端连通。
参照图1,供热设备1可以选择壁挂式燃气炉或电热炉。供热设备1由机箱、燃烧仓或电热板、换热器、水箱以及温控电路等部分组成,能够将水或其他传热介质加热到预设温度。
参照图1,供水管路2由包覆有保温材料的铸铁管道或PVC管道以及连接在管道上的供水泵组成。供水管路2能够将来自供热设备1的高温水传输至散热器3中。供水泵为高温水的运输提供了动力。
参照图1和图2,散热器3包括导流管31、散热管32、支撑板33、调节阀34、回收箱35和保护盖36。其中,导流管31的垂直高度较高的一端与供水管路2连通,垂直高度较低的一端与回水管路4连通。导流管31可以是回旋盘曲的铸铁金属细管。散热管32套设在导流管31的外侧。散热管32内壁与导流管31外壁围成空腔内充满导热油,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选用烷基苯型导热油。散热管32内壁与导流管31外壁围成的的空腔容积与导流管31内部的容积之比为所采用的导热油与水的比热容的反比。支撑板33套设在散热管32的外侧,并根据实际安装需求垂直设置在地面上或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在墙壁上。支撑板3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支撑板33互相平行排布。导流管31靠近回水管路4的一端安装有调节阀34。调节阀34与导流管31内部连通。当调节阀34开启,导流管31与回水管路4连接的通路关闭,当调节阀34关闭,导流管31与回水管路4连接的通路开启。调节阀34的输出端与回收箱35连通。支撑板33的顶部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保护盖36,保护盖36上密集开设有散热孔361。
参照图1和图3,回水管路4包括回水泵41、蓄水箱42和过滤阀43以及用于传输传热介质的管道。管道材料可以选用包覆有保温材料的PVC管道。过滤阀43通过螺纹连接配合防水胶带固定的方式可拆卸设置在回水泵41的输入端,回水泵41的输出端与蓄水箱42连通,蓄水箱42与供热设备1的进水端连通。蓄水箱42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温层421,保温层421可以采用石棉垫层或毛毡垫层。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节水供暖系统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首先向供热设备1中供水,然后开启回水泵41直至整个系统管路被充满。然后调节回水泵41速率并开启供热设备1开始升温,即可开始使用。当散热器3中出现空腔,传热效率下降使,启动供水管路2并开启调节阀34直至回收箱35中收集到水,再关闭调节阀34,即可消除空腔。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节水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设备(1)、一端与所述供热设备(1)连通的供水管路(2)、与所述供水管路(2)另一端连通的散热器(3)和回水管路(4),所述回水管路(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器(3)和所述供热设备(1)连通;所述散热器(3)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水管路(2)和所述回水管路(4)连通的导流管(31)、套设在所述导流管(31)外侧的散热管(32)和多个套设在所述散热管(32)外侧的支撑板(33);所述导流管(31)与所述散热管(32)之间填充有导热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还包括设在所述导流管(31)上靠近所述回水管路(4)一端的调节阀(34);所述调节阀(34)与所述导流管(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水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34)的输出端设有回收箱(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路(4)包括与所述散热器(3)连通的回水泵(41)和与所述回水泵(41)输出端连通的蓄水箱(42);所述蓄水箱(42)与所述供热设备(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水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路(4)还包括过滤阀(43);所述过滤阀(4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回水泵(41)的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水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42)外侧包覆有保温层(4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3)顶部设有保护盖(36);所述保护盖(36)与所述支撑板(33)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节水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36)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61),所述散热孔(361)互相平行,且沿所述保护盖(36)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CN202321167182.2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Active CN219775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7182.2U CN219775852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7182.2U CN219775852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5852U true CN219775852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4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7182.2U Active CN219775852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5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71919B1 (ko) 결합된 냉각 및 가열 시스템
CN201680401U (zh) 强制循环换热系统
CN104534638A (zh) 数据中心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19775852U (zh) 一种节水供暖系统
CN204678480U (zh) 一种温度分层型蓄放热装置
CN204598553U (zh) 一种水冷机柜及含该机柜的水冷系统
CN212644744U (zh) 一种利用变压器余热供暖的装置
CN207252115U (zh) 一种电源设备的液冷散热系统
CN113707966A (zh) 一种控温电池架及其组成的储能电站
CN205245305U (zh) 液动式固体蓄热供暖装置
CN108827003A (zh) 一种电炉环保冷却装置
CN106958849A (zh) 热力站分布式双侧联合蓄热装置
CN217584709U (zh) 集装箱移动式水冷系统
CN216716714U (zh) 一种防水卷材加工用循环水冷却系统
CN105716280A (zh) 谷电蓄储能量转换两用箱
CN111765505B (zh) 一种毛细泵高效室内供暖系统
CN201926059U (zh) 一种通信机房散热装置
CN111692630A (zh) 一种智能电热芯片加热电锅炉
CN211346448U (zh) 一种回收热能的化工冷却器
CN214619895U (zh) 一种水源热泵空调一体机组
CN220693612U (zh) 数据中心机柜液冷装置
CN217503977U (zh) 一种余热暖风机
CN202928411U (zh) 自然对流分体型热管室温调节器
CN219622816U (zh) 一种自然风冷与强迫风冷组合散热器结构
CN107367182A (zh) 热量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