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0035U - 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0035U
CN219770035U CN202321342745.7U CN202321342745U CN219770035U CN 219770035 U CN219770035 U CN 219770035U CN 202321342745 U CN202321342745 U CN 202321342745U CN 219770035 U CN219770035 U CN 219770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support structure
crawler belt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27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阳
朱涛涛
宋永琪
孟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27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0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0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0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属于行走机构技术领域。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其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一导向部、支撑段和第二导向部;连接部,其设置在支撑段的一侧;第二支撑部,其设置连接部背离第一支撑部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能够通过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为履带提供导向作用,以提升履带滑动的稳定性和流畅性,通过在履带本体的内侧设置支撑结构,以使得履带本体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履带本体始终保持张紧的状态,以提升履带本体在移动的过程中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履带本体的抓地力和以移动过程中的牵引力,同时能够避免履带本体脱落,提升履带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走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
背景技术
履带式行走装置主要应用在各种无道路的野外作业车辆上,以履带作为活动路面,使驱动轮通过履带牵引车辆在支重轮的支撑下沿履带行驶;一般是车辆左右各配置一条履带总成。
现有的履带与地面的受力点集中在两带轮下方,这样导致位于两带轮中部的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不均匀,使得履带工作中极其容易出现打滑情况,当履带打滑时,其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影响导致履带的抓地力和牵引力,甚至出现履带脱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部,其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一导向部、支撑段和第二导向部;
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段的一侧;
第二支撑部,其设置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远离所述支撑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向部远离所述支撑段的一端分别向靠近于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均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相对侧,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限定形成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段的轴线,所述连接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杆相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每一个所述连接杆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孔;
一个所述连接杆的外螺纹能够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杆的内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履带,包括所述的支撑结构;
履带本体;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履带本体的内侧,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履带转动;
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履带本体和所述驱动机构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履带本体的内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从动轮和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履带本体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连接;
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
进一步地,沿所述履带本体的转动方向,所述履带本体的内壁具有多组相间隔的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沿垂直于所述履带本体的转动方向相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以通过所述凸起部对所述第一支撑部形成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扫雪机,包括所述的履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第一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以使得外部载体在与支撑结构滑动连接时,能够通过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提供导向作用,以提升滑动的稳定性和流畅性,通过在履带的内侧设置支撑结构,以使得履带本体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履带本体始终保持张紧的状态,以提升履带在移动的过程中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履带本体的抓地力和以移动过程中的牵引力,同时能够避免履带本体脱落,提升履带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履带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履带中支撑结构与履带本体之间连接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履带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第一支撑部;110-第一导向部;120-支撑段;130-第二导向部;200-连接部;300-第二支撑部;310-第一支撑板;320-第一安装板;330-第二安装板;321-第一安装孔;331-第二安装孔;210-连接杆;400-履带本体;500-驱动机构;510-驱动轮;520-从动轮;530-驱动电机;600-限位部;610-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主要应用于对履带提供支撑作用,以提升履带在行走的过程中与底面的接触面积以及与底面之间的摩擦力,提升履带在行走过程中的牵引力,避免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履带松动和打滑的情况。
其中,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100,所述第一支撑部100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一导向部110、支撑段120和第二导向部13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部110和第二导向部130分别设置在支撑段120的两端,且第一导向部110和第二导向部130分别与支撑段120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螺栓连接、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第一支撑部100的整体强度,所述第一导向部110、支撑段120和第二导向部130一体成型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100。
优选的,第一导向部110、支撑段120和第二导向部130均为不锈钢管。第一导向部110和第二导向部130对称设置在支撑段120的两端。
另外,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接部200,所述连接部200设置在所述支撑段120的一侧,该连接部200可以是连接杆210、连接台、连接板或连接架。
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部300,第二支撑部300设置所述连接部200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00的一侧,通过连接部200将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连接以形成支撑结构。其中,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分别与连接部200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栓连接、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中的任意一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部300包括支撑板、支撑台、支撑杆、支撑架或其他支撑件,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可选的,连接部200为可伸缩的结构,即通过调节连接部200的长度,以调节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之间的距离,以满足不同的支撑需求。
示例性的,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应用于履带上时,通过连接部200调节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于不同型号的履带,通过将支撑结构设置在履带的内侧,以对履带提供支撑的作用,能够提升履带的张紧度,以及履带与底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履带的抓地力和牵引力,防止履带打滑。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110远离所述支撑段12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向部130远离所述支撑段120的一端分别向靠近于所述连接部200的一侧偏移。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向部110的轴线、第二导向部130的轴线与支撑段120的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110和所述第二导向部130均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300。
其中,第一导向部110和第二导向部130均为弧形管,且第一导向部110和第二导向部130分别对应的圆心与所述支撑段120的轴线在同一平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部110和第二导向部130的弧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300包括第一支撑板310、第一安装板320和第二安装板330,所述第一安装板32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3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10的两相对侧以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部300,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300限定形成安装槽,以使得外部的载体能够固定在安装槽中,以通过支撑结构对外部的载体提供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安装板320和第二安装板330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0,且第一安装板320和第二安装板330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10的两相对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320、第一支撑板310和第二安装板330一体成型形成第二支撑部300,以提升第二支撑部300的整体强度。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320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321,所述第二安装板330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33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孔321的数量和第二安装孔3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任意数值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安装孔321的数量和第二安装孔331的数量均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安装孔321相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二安装孔331相间隔设置。
优选的,第一安装孔321的数量与第二安装孔331的数量相等,且第一安装孔321的轴线与第二安装孔331的轴线平行。
通过第一安装孔321和第二安装孔331的设置,以使得外部的载体能够通过螺栓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21与第一安装板320连接,螺栓穿设于第二安装孔331与第二安装板330连接,以提升支撑结构与外部载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提升外部载体与支撑结构之间的安装或拆卸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00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210。
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部200为连接杆210时,连接杆210的轴线与所述支撑段120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这样使得外力作用于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时,通过连接部200能够使得作用于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的力在同一轴线上,以提升支撑结构在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抗压强度。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210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杆210相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段120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00之间,以通过连接杆210在支撑段120和第二支撑部300之间提供支撑作用,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杆210,以提升连接部200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之间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所述连接杆210的轴线平行,以使得外力作用于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时,支撑结构能够沿连接杆210的轴线方向形成支撑作用,以提升支撑结构的整体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杆21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任意数值的个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2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杆210相间隔的设置,沿所述支撑段120的轴线方向,两个所述连接杆210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10的两相对侧,可以理解的是,当外力作用于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时,两个连接杆210所受到的压力基本相等,以提升支撑结构受力的均匀性,从而提升支撑结构在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其中一个连接杆210的轴线到第一导向部110远离第二导向部130的一端的距离等于另一个连接杆210的轴线到第二导向部130远离第一导向部110的一端的距离相等,这样使得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收到外力作用时,受力的均衡性,从而提升支撑结构受力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210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段120的轴线,且所述连接杆210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0,这样使得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在外力的作用下受力方向在同一轴线上,从而提升支撑结构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210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210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孔,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一个所述连接杆210的外螺纹能够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杆210的内螺纹连接,能够加长连接杆210。可以理解的是,增加或减少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之间的连接杆210的数量,以调节第一支撑部100和第二支撑部300之间的距离,并能够调节支撑结构的高度,从而通过支撑结构调节履带本体400的张紧度,以提升履带本体400在转动过程中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抓地力和牵引力。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履带,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支撑结构。
其中,履带包括履带本体400和驱动机构500,所述驱动机构500设置在所述履带本体400的内侧,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500驱动履带转动。具体的,驱动机构500包括驱动电机530,驱动轮510和从动轮520,驱动轮510和从动轮520相间隔的设置在履带的内侧,驱动电机530的输出端与驱动轮510连接,以通过驱动电机530控制驱动轮510转动或停止,从而通过履带本体400带动从动轮520转动。
另外,将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履带本体400和所述驱动机构500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300与所述驱动机构500连接,以提升支撑结构与驱动机构500之间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履带本体400在转动的过程中,支撑结构与驱动机构500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同时,将所述第一支撑部100与所述履带本体400的内壁滑动连接,以使得履带本体400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支撑结构不仅能够对履带本体400提供支撑作用,使履带本体400始终保持张紧的状态,而且能够避免第一支撑部100影响履带本体400在转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具体的,通过支撑结构在履带本体400和驱动机构500之间提供支撑作用,同时能够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履带本体400保持张紧状态,以提升履带在移动的过程中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履带本体400的抓地力和以移动过程中的牵引力,从而提升履带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驱动轮510和从动轮520之间,且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履带本体400贴设于地面的一侧,以通过支撑结构能够对履带本体400提供支撑作用,从而避免履带在移动的过程中,履带本体400出现松动的情况,提升履带本体400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提升履带的抓地力和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履带本体40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支撑结构从履带本体400的内部滑出,在沿所述履带本体400的转动方向,所述履带本体400的内壁具有多组相间隔的限位部600,以通过限位部600对第一支撑部100形成限位作用,以提升支撑结构在履带本体400内侧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6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另外,相间隔的两个限位部600之间的距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具体的,所述限位部600包括两个凸起部610,两个所述凸起部610沿垂直于所述履带本体400的转动方向相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部100设置在两个所述凸起部610之间,以通过所述凸起部610对所述第一支撑部100形成限位。
优选的,凸起部61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撑部100的高度,以进一步提升凸起部610对第一支撑部100的限位作用,以提升第一支撑部100在两个凸起部610之间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凸起部610之间形成U形结构,即第一支撑部100位于U形结构的凹部,且凸起部610与第一支撑部100之间具有间隙,以减少第一支撑部100的外壁与凸起部610的外壁接触产生摩擦力,以提升履带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导向部110和第二导向部130分别设置为弧形结构,能够通过第一导向部110和第二导向部130能够为履带本体400提供导向和让位的作用,避免履带本体400在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一支撑部100发生阻隔或卡住的情况,从而提升履带本体400在移动过程中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扫雪机,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履带。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部,其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一导向部、支撑段和第二导向部;
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段的一侧;
第二支撑部,其设置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远离所述支撑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向部远离所述支撑段的一端分别向靠近于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均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相对侧,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限定形成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段的轴线,所述连接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杆相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每一个所述连接杆的轴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孔;
一个所述连接杆的外螺纹能够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杆的内螺纹连接。
9.一种履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
履带本体;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履带本体的内侧,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履带转动;
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履带本体和所述驱动机构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履带本体的内壁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从动轮和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履带本体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连接;
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履带本体的转动方向,所述履带本体的内壁具有多组相间隔的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沿垂直于所述履带本体的转动方向相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以通过所述凸起部对所述第一支撑部形成限位。
12.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
CN202321342745.7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 Active CN219770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2745.7U CN219770035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2745.7U CN219770035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0035U true CN219770035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07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2745.7U Active CN219770035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0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4399A (en) Track-type carriage system for heavy vehicles
WO1991007306A1 (en) Positively driven elastomeric tracked work vehicle
EP3254926B1 (en) Rail clamping device and trapped rail vehicle thereof
KR20050028037A (ko) 궤도차의 트랙조임 장치
JPH10119775A (ja) ボギー台車用軸箱支持装置
CA2215047A1 (en) Bearing for snowmobile track
CN219770035U (zh) 一种支撑结构、履带及扫雪机
CN113047093B (zh) 一种纵向可移动式入齿过渡装置
CN210734332U (zh) 一种三角履带轮及其被动式导向系统和驱动齿导向装置
CN212714583U (zh) 一种菱形挂篮顶推同步连续行走装置
US6154988A (en) Machine for digging under pipes and caterpillar traction device
CN108422801B (zh) 一种汽车防滑装置
CN114291499A (zh) 一种用于快速掘进后配套下运带式输送机新型阻尼装置
CN113356072B (zh) 一种悬索桥主缆顶推装置
CN210258601U (zh) 一种异形履带行走装置
CN115257262A (zh) 一种轮胎式公铁两用挖掘机行走系统及挖掘机
CN209457870U (zh) 煤矿钻机用快速移动装置
CN110525527B (zh) 一种三角履带轮及轮齿导向限位装置
RU188832U1 (ru) Гусеничный привод
CN214823724U (zh) 一种履带梁用托轮座
CN216069461U (zh) 机械式停车设备驱动轮的防滑装置
CN216917343U (zh) 一种下运带式输送机用新型阻尼装置
CN110761183A (zh) 橡胶减振防侧翻支座
CN110525529A (zh) 一种三角履带轮及其被动式导向系统和驱动齿导向装置
SU1110707A1 (ru)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 проходимости гусеничных маши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